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62條第4款

合同法62條第4款

發布時間: 2023-01-02 17:37:35

❶ 借款合同中,借款期限是一年,同時約定連帶擔保方擔保期間為二年,請問這樣的約定合法嗎

你說的應當是一種保證行為,就其擔保期限其實就是確定保證期間的問題。我給你具體分析一下:
1、保證合同依託於主合同(借款合同)存在,主合同無效從合同即無效。首先民間借貸中經常出現無約定期限的借款協議,那麼其到期期限即主張權利之日,債權人主張權利之日視為合同履行期屆滿,所以我們應當首先確認其借款合同什麼時間內有效,《合同法》第62條第4款的規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權人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第206條規定:借款期限沒有約定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歸還。按照訴訟時效的起點規定,是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之日開始計算,而「知道自己權利受到侵害」就是指債權人向債務人請求履行而遭到拒絕;「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是指合同規定的還款期限到期而債務人沒有履行債務。在合同沒有規定履行期限的情況下,我們只能考慮前一種情形。也正是基於這種理解。法院在審判實踐中對於沒有約定還款時間的借款合同,債權人提起訴訟的,除非債務人能夠提出相反的證據,否則一般不以訴訟時效限制債權人的起訴,因為法院正是認為債權人提起訴訟就是一種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的請求方式。但是債權人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就是將自己向法院的訴訟視為第一次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這也就意味著債務人沒有逾期還款,那麼債權人將無法向債務人請求支付逾期違約利息。既然無約定返還借款的具體期限,出借人就可選擇隨時主張對方當即履行返還借款,但不能超過20年的最長時效期間。這意思就是說無約定返還借款的借條最長到期日是20年後的借款日前一天。
2、保證期間與借款到期日是個不同的概念,它是依託與借款期限存在的,如未約定保證期間,則是債務履行期屆滿後6個月,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是這里有一個前置條件,就是該約定應當符合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32條規定:保證期間的約定早於或等於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未約定保證期間,因此其保證期間還是主債務履行期屆滿後6個月。
3、這樣就要分三種情況了,第一種情況保證人能舉證債權人在約定的保證期限到期日之前主張過債權的,那麼該借款合同的保證期間即為債權人主張債權之日起到約定保證期限到期日止;第二種情況債權人在約定保證期限到期日以後主張債權的,保證人的約定保證期限則在事實上早於主債權的履行期限,則依法應當認定為債權人主張債權之日起6個月;第三種情況債權人在法定的20年內一直未主張債權,那麼期保證行為還是依託於主債權長期存在,保證期間將在債權人主張債權之日起產生....依據為《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三十三條主合同對主債務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保證期間自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
4、保證形式分為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法》第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前款規定的權利:(一)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二)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三)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前款規定的權利的。《擔保法》第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第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5、樓上的答復遺漏了相關司法解釋的條款,是不適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❷ 欠條問題

借款合同如果沒有明確規定利息內容一般是被認定不要利息的,要不然你說要利息,借的人說當初沒說有利息這樣法官只能按證據來,就是當初沒約定過所以要不回利息。

本來沒有規定還款日期也是能要回來的,但是2003年到現在太久了已經過了訴訟時效了,很難勝訴,但是法律規定法官是不能自己提出訴訟時效的幫助被告人抗辯的,你只能期待借款人不知道這個東西,要是他自己提出來的話法院是會直接駁回要求還款的請求的。
另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趁現在你再去和借你錢的人協商讓讓重新寫一張欠條,可以讓他把原來那張借款換成現在重新借的,然後重新產生債權再去法院起訴,要是他既不肯重寫也不肯還還知道訴訟時效抗辯的話那就是真要不回來了。

❸ 合同法就合同當事人在合同生效後,正確履行合同有何規定

1.合同履行的概念
合同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雙方依據合同條款的規定,實現各自享有的權利,並承擔各自負有的義務。合同的履行,就其實質來說,是合同當事人在合同生效後,全面地、適當地完成合同義務的行為。
2.合同履行的原則
《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合同當事人履行合同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適當履行的原則
全面、適當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包括履行義務的主體、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以及履行的方式、地點、期限等,都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
2)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我國《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也是《合同法》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原則,它貫穿於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終止等全過程。因此,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要講誠實,要守信用,要善意,當事人雙方要互相協作,合同才能圓滿地履行。
3)公平合理,促進合同履行的原則
合同當事人雙方自訂立合同時起,直到合同的履行、變更、轉讓以及發生爭議時對糾紛的解決,都應當依據公平合理的原則,按照《合同法》的規定,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善意地履行通知、協助和保密等附隨義務。
4)當事人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合同的原則
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合同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變更合同。《合同法》在若干條款中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合同的變更,分別作了專門的規定。這些規定更加完善了我國的合同法律制度,並有利於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3.合同履行中條款空缺的法律適用
1)合同條款空缺的概念
合同條款空缺,是指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約定有缺陷,依法採取完善或妥善處理的法律行為。
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對合同條款的約定應當明確、具體,以便於合同履行。然而,由於某些當事人因合同法律知識的欠缺,對事物認識上的錯誤以及疏忽大意等原因,而出現欠缺某些條款或者條款約定不明確,致使合同難以履行,為了維護合同當事人的正當權益,法律規定允許當事人之間可以約定,採取措施,補救合同條款空缺的問題。2)協議補充、按照有關規定或者交易習慣
《合同法》第61條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協議補充,是指合同當事人對沒能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合同內容通過協商的辦法訂立補充協議,該協議是對原合同內容的補充,因而成為原合同的組成部分。
●合同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是指在合同當事人就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合同內容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情況下,可以依據合同的其他方面的內容確定;或者按照人們在同樣的合同交易中通常或者採用的合同內容(即交易習慣)予以補充或者加以確定。
3)合同內容不明確,又不能達成補充協議時的法律適用
《合同法》第62條規定:「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履行地點不明確的,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4.合同中規定執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63條規定:「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在合同約定的交付期限內政府價格調整時,按照交付時的價格計價。逾期交付標的物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原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新價格執行。逾期提取標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新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原價格執行。」
5.合同履行中的第三人
依據法律規定,合同履行中,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原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債務法律關系並不因此而變更。
1)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
《合同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向第三人履行債務,即債務人本應向債權人履行債務,而由於債權人與債務人通過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但原債權人的地位不變。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合同也被稱作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
依據法律規定,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2)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
●《合同法》第6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是指經當事人雙方約定由第三人代替債務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並不因履行債務而成為合同的當事人。
●第三人替代債務人履行債務,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且未給債權人造成損失或增加費用,此種履行在法律上是有效的。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必須符合一定條件:第一,與向第三人履行的情況相同,在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時,該第三人並沒有成為合同的當事人,僅是債務履行的輔助人;第二,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時,必須經當事人協商一致,特別是徵得債權人的同意;第三,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時,對債權人不得造成消極影響,即第三人代為履行不能損害債權人的權益。
●依據法律規定,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❹ 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四條第四款規定用人單位未訂立集體合同的法律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將其違法行為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取消其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評優評先資格;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一)未建立集體協商制度實行民主管理的;(二)拒絕就訂立集體合同與職工一方進行集體協商或者故意拖延訂立集體合同的;(三)不提供或者不如實向職工一方集體協商代表提供訂立集體合同有關情況和資料的;(四)打擊報復職工一方集體協商代表,違法解除職工一方集體協商代表勞動合同的;(五)勞動規章制度規定的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等低於集體合同規定的;(六)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低於集體合同規定的;(七)未將集體合同文本、勞動用工信息、工資調整實施方案報勞動行政部門審查或者備案的。

❺ 《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的規定是什麼

《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5)合同法62條第4款擴展閱讀

合同是約束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最直接的根據。我國民法里規定了要遵守意思自治原則,當事人可以就事宜自行約定就是該原則的體現。然而,實際中的民事行為往往是復雜的,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很難將所有事項都做出明確的約定。

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合同履行規則還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需要遵守的具體規范。它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主體適當;

(2)履行標的適當;

(3)履行期限適當;

(4)履行方式適當;

(5)債務人履行合同債務,債權人應當適當受領給付;

(6)債務人履行債務,債權人應提供方便,創造條件;

(7)因故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時,應採取措施避免或減少損失;

(8)發生合同糾紛時,各自應主動承擔責任,不得推諉。

❻ 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嗎

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嗎

一、保險合同與其它合同共有的特徵:1、合同的當事人必須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之間達成的協議通常不能算作具有約束力的合同。2、保險合同是當事人雙方表示一致的行為,而不是單方的法律行為:任何一方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任何單位或個人對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不能進行非法干預。3、保險合同必須合法,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一方不能履行義務時,另一方可向國家規定的合同管理機關申請調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二、保險合同獨有的特徵:1、投保人必須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2、誠實信用原則的告知義務。3、保險合同是一種雙務合同。4、保險合同是一種附合合同。5、保險合同是一種射幸合同。

附條件的民事行為

肯定條件的民事行為應該就是 成立條件 例如 如果你考上大學我就給你10元
附否定條件的民事行為可以理解為解除條件或者終止條件 例如 我答應每個月借你10元錢 但你滿18周歲以後我就不借給你了

什麼叫附條件的民事行為?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生效,就發生效果意思所負載的權利義務關系。當民事法律行為的效果意思確定後,行為人的預期目的沒有出現,這時法律行為生效可能會違背行為人的初衷。例如:某人大學畢業前找到了工作單位,單位要與其簽勞動合同,但他又考了研究生,如果已經簽合同,考上了研究生就不可能再履行勞動合同,這樣就會違約;如果不簽合同,萬一考不上研究生再簽合同該單位可能就已另有人選,就會面臨失業。如果允許勞動合同附條件,將考不上研究生作為合同的生效要件,一旦考上研究生合同因條件不成就不生效,考不上就生效,就完全符合了行為人的內心意思,達到兩全其美。這類民事法律行為就是附條件法律行為。民法通則第62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這一規定,是為方便人們在民事法律行為中能夠靈活地控制行為效力暫不發生,或使已經發生的效力及時終止的制度,因而具有重要意義。

附條件的民事行為不成立?什麼樣的條件不成立呢

你所說的屬於附否定條件的民事行為,是以某種客觀事實的發生或者不發生為標准將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分為附肯定條件的民事行為和附否定條件的民事行為。
肯定條件以一定客觀事實的發生為條件成就,而以所附事實不發生為條件不成就;否定條件以一定事實的不發生為條件成就,而以一定事實的發生為條件不成就。甲不被他兒子故意殺死--這是否定條件。

該民事行為是附條件還是附期限

耿某給宋某出具的欠條所載內容客觀真實,耿某負有還款義務,這一點毫無爭議。但對於耿某應於何時履行還款義務,宋某在燃氣公司沒有償付耿某欠款之前要求耿某償還債務的請求是否應當支持,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雖然雙方沒有約定還款期限,但雙方約定了待燃氣公司償還耿某欠款之後,耿某再履行付款義務,這表明耿某在欠條中所承諾的付款行為屬於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但雙方所附期限不明確。我國《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四款明確規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依據該項規定,耿某應當在宋某請求其履行還款義務時,向宋某支付投資款,所以法院應當支持宋某的訴訟請求。另一種意見認為,協議中耿某承諾的付款行為應為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協議約定,待燃氣公司將欠耿某的錢付清後,耿某才履行向宋某支付投資款的義務,因此協議中約定耿某的付款行為應為附條件。根據法律規定,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所附條件成就前,該民事法律行為不生效,因此耿某在燃氣公司向自己付清欠款之前,可以不履行向宋某支付投資款的義務。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

是指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
在意思表示當中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生效,就發生效果意思所負載的權利義務關系。當民事法律行為的效果意思確定後,行為人的預期目的沒有出現,這時法律行為生效可能會違背行為人的初衷。
民法通則第62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

附條件民事行為.舉例說明

附條件的民事行為是指行為人設定一定的條件,以條件的成就與否決定名師法律行為的效力的發生或者是消滅的民事行為。 所附條件必須有以下特點:須危尚未發生的客觀事實。須為發生與否不能確定的事實。須未合法的事實。須未當事人約定的事實。須與當事人慾發生的法律效果不相矛盾。 所謂條件的成就,就是約定的作為條件的客觀事實出現。所謂條件不成就,也就是約定作為條件的客觀事實未出現。 條件又可以分為很多的種類。根據所附條件的作用,分為停止條件和解除條件。停止條件又稱延緩條件,指關系法律行為效力發生的條件。解除條件,是指關系法律行為效力消滅的行為。根據作為條件的內容,分為積極條件和消極條件。積極條件又稱肯定條件,是指以某種客觀事實的發生為內容的條件。消極條件又稱否定條件,是指以某種客觀事實的不發生為內容的條件。根據條件可否由當事人的意思決定其成否,分為隨意條件、偶成條件、混合條件。隨意條件,是指可由當事人一方的意思決定其成否的條件。偶成條件,是指以偶然發生的事實而決定其成否的條件。混合條件,是指由當事人的意思與偶然事實混合決定其是否成就的條件。

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如果所附的條件違背法律規定,應當認定該民事行為:A.有效 B.無效 C.部分無效 D.為未附條

C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86年4月12日)
第六十條 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
第五十三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六條 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條 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什麼是附條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為?

附條件的法律行為,指在其中設定一定的條件,並將條件的成就作為決定效力發生或消滅的依據的民事法律行為。例如出租人甲與承租人乙簽訂租賃合同,並以出租人甲的女兒考上大學作為租賃合同生效的條件,那麼如果出租人甲的女兒未考上大學,租賃合同就不發生效力。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指當事人為民事法律行為設定一定的期限,並把期限的到來作為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的前提。在法律行為中附加一定的期限,可以控製法律行為生效、失效時間,使其適應當事人特殊的主觀意願。該項期限應為當事人所約定,如果不是當事人約定的,而是法律直接規定或是民事法律行為性質上當然應有的限制,則不構成此處的期限。

民事行為所附條件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在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中,所謂條件就是當事人所約定的,具有民事法律行為產生或者終止法律效力的客觀情況。它屬於法律事實的范疇。
但是,當事人約定的客觀情況必須符合相應的法律要求,才構成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中的所附條件,發揮其產生或終止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作用。,
1.條件應當是尚未發生的事實,即具有未來性,如果當事人約定的事實在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時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則不構成民事法律行為的所附條件。
2.條件應當是當事人在約定時不知道其將來是否發生,即具有或然性,如果當事人在約定之時確知其在將來必須發生或者必須不發生的事實,則均不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所附條件。
3.條件應當是當事人依其意志所選擇的事實,即具有意定性。如果是法律規定的條件則不屬於民事法律行為的所附條件。
4.條件應當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實,即具有合法性。因此,當事人作為條件所約定的事實就不得違反法律規范的強制性規定,也不得有悖於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5條規定的,附條件的民事行為所附條件違背法律規定的,應當認定該民事行為無效。
5.條件應當是約定用於限制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事實,即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從而,如果當事人約定的事實是為了其他目的,則不屬於民事法律行為的所附條件。
(三)條件的種類及其法律效力
民事法律行為所附的條件可以進一步加以分類:
1.按條件的作用,分為延緩條件和解除條件。前者的作用在於使民事法律行為產生效力,即民事法律行為在成立時暫不生效,而當所附條件成就時,才引起民事法律行為之法律效力的產生。
後者的作用則在於使民事法律行為解除效力,即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之時即行生效,而當所附條件成就是導致民事法律行為效力解除。
應當注意的是,根據合同法第45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不得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正當地阻止或者促成條件成就,否則,不正當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而不正當促成條件成就的,則視為條件不成就。
2.按條件的內容,分為肯定條件和否定條件,凡是以約定事實的發生作為條件內容的,就是肯定條件;而凡是以約定事實的不發生作為條件內容的,就是否定條件。

❼ 基本案情 :林某系養魚專業戶,與魚苗養殖場簽訂了良種魚苗引進合同。合同約定,良種魚苗款共10萬元,林某

第一問:不能。
1.合同中未規定合同履行地點。據此,依據合同法第61條規定:達成補充協議,不能達成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協習慣確定。
2.顯然,林某和養殖場並未達成補充協議;
3.合同法第62條第4款,關於履行地不明的規定。魚苗顯然屬於「其他標的」,因此,履行地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即養殖場所在地。由此得出,從林某將魚
苗拉出養殖場那一刻起,養殖場除一定期限內保證魚苗質量及相關養殖提示等後合同義務外,其主要義務已經履行完了。所以,費用應當由林某承擔。
4.另外,若當地的交易習慣或者該行業的交易習慣是一般由養殖場將魚苗送到買主手裡,則除非有合同明確規定,費用當由養殖場承擔。但是,此種情況下,
林某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第二問:不能。
據《合同法》第142條規定,標的物風險承擔實行所有權人原則,在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情況下,標的物交付後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該案中,合同的履行的地點為漁場,動產的所有權從交付時即發生轉移,當林某在漁場取到魚苗,該魚苗的所有權已經從漁場轉移到林某,所以因為在飼養中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應該由所有權人林某承擔,漁場不需要負責。
第三問:不可以。
據《合同法》第116條規定,同一合同中的既有定金條款又有違約金條款的,只能由非違約方選擇適用,不能同時並用。
註:
第二問的法理依據非合同的權利義務是相對的,而是標的的風險轉移;
第三問中,一般認為訂金就是預付款,是合同的一部分;定金既是一種擔保又是一種違約責任。本案明確約定為定金而非訂金,因此,直接引用法條就可以了。
(以上內容引用自三航四方之ssk)
http://bbs.nwpu.e.cn/npubbs/viewthread.php?tid=46071

❽ 合同履行交付的時間

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時間交付標的物。標的物在合同訂立之前已為買受人佔有,合同生效的時間為交付的時間。
合同履行時間又叫做合同履行期限,這是合同當中必備的內容。一旦約定好了合同履行時間,那麼雙方當事人就要嚴格按照約定履行合同,否則的話就是違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那麼大家知道合同履行時間一般是怎麼約定的嗎?小編將在下文中為你介紹。
合同履行的時間,以日、旬、月、季、半年度、年度或跨年度計算。在買賣合同中的履行時間,實際上就是出賣人交付標的物、買受方支付貨款的時間。
《合同法》對買賣合同交付時間作了如下規定:
一、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時間交付標的物。約定交付時間,出賣人可以在該交付時間內的任何時間內交付(《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八條)。
二、當事人沒有約定標的物的交付時間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按下列方式確定:
1、協議補充。不能達成協議補充的,按照合同相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2、履行時間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四款)。
三、標的物在合同訂立之前已為買受人佔有,合同生效的時間為交付的時間(《合同法》第一百四十條)。
四、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不能按照約定的時間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之日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三條)。
在某些情況下,合同的履行時間並不需要當事人刻意去約定,而是由法律事先規定好的。比如,一般合同的履行時間為出賣人交付標的物、買受方支付貨款的時間,具體到每個時間段的話還是需要當事人協商確定的。如果你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的話,可以向站的專業律師尋求法律幫助。
熱點內容
縣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意見 發布:2025-01-15 16:40:42 瀏覽:894
重慶合同律師 發布:2025-01-15 16:39:58 瀏覽:636
榆次免費法律咨詢 發布:2025-01-15 15:49:54 瀏覽:163
法官考察材料 發布:2025-01-15 14:58:25 瀏覽:475
合同法違反合同 發布:2025-01-15 14:48:08 瀏覽:825
北京資深拆遷律師 發布:2025-01-15 14:26:40 瀏覽:975
疫情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5 13:55:13 瀏覽:882
國家電網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5 13:27:12 瀏覽:903
民法典規定的家事代理權 發布:2025-01-15 12:58:48 瀏覽:609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數規定 發布:2025-01-15 12:46:04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