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是受社會物質生活

法是受社會物質生活

發布時間: 2023-01-05 15:01:17

1. 法律是由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正確嗎

法律分析:正確。法律是由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屬於社會上層建築,物質生活決定上層建築。第一,法的內容不可能超出社會物質生活;第二,法的內容要不斷更新補充適應社會物質生活;第三,法始終滯後於物質生活。法律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 法律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行為規定對嗎

對的,法律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

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屬於社會上層建築,物質生活決定上層建築。

第一,法的內容不可能超出社會物質生活。

第二,法的內容要不斷更新補充適應社會物質生活。

第三,法始終滯後於物質生活。

所以,物質生活條件決定法的內容。



(2)法是受社會物質生活擴展閱讀

法的特徵

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社會規范。

法律是一種以公共權利為後盾的、具有特殊強制性的社會規范。習慣、道德等社會規范則建立在人們的信仰或確信的基礎上,大體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的力量、社團內部的組織力量或人們的內心發生作用。

2、法是由公共權力機構制定或認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會規范。

通過制定方式形成的法律就是成文法或制定法。通過國家認可的方式形成法律,是對社會中已有的社會規范(如習慣、道德、政策等) 賦予法的效力。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法的普遍性具有三層涵義:普遍有效性,即在國家權力所及的范圍內,法具有普遍效力或約束力;普遍平等對待性,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普遍一致性,即法律的內容始終具有與人類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趨向。

4、法是可訴的規范體系,具有可訴性。

法的可訴性是指法律具有被任何人 (包括公民和法人)在法律規定的機構(尤其是法院和仲裁機構)中通過爭議解決程序(特別是訴訟程序)加以運用以維護自身權利的可能性。

3. 法是如何受社會生活條件所制約的

任何一種歷史的法律類型,都是受社會生活的經濟條件和人們的物質關系所制約版的。反之社會生活權的各個方面的活動也都受到法律的制約。但是社會不是以法律為基礎的,相反法律卻必須以社會為基礎。因為法律是由一定物質生產方式所決定的。它雖體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但它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的,因而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馬克思曾經生動形象地論述了這個問題。他說,「占統治地位的個人除了必須以國家的形式組織自己的力量外,他們還必須給予他們自已的由這些特定關系所決定的意志以國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現形式……這些個人通過法律形式來實現自己的意志,同時使其不受他們之中任何一個單個人的任性所左右,這一點之不取決於他們的意志,如同他們的體重不取決於他們的唯心主義的意志或任性一樣。」因此,不管哪個社會,不管執政者有多大權威,如果他把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法變為個人的任性而不顧經濟基礎的制約,那就是違背了客觀規律,到頭來必然要遭到社會規律的報復。

4. 法的概念的解讀

法,拼音為fǎ。「法」的本意是指法律、法令的意思。在古代,經常特指刑法,後來由「法律」義引申出「標准」、「方法」等含義。現代漢語中的「法」是指統治者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一切規范的總稱。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行為規范及其相應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法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但人們對於法的概念的理解,古今中外並不一致。
法是以國家政權意志形式出現的,作為司法機關辦案依據的,具有普遍性、明確性和肯定性的,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的,首先和主要體現執政者意志並最終決定於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各種社會規范的總稱。
這一定義,是我們考察百家之說,總結歷史經驗,汲取精華和合理性因素,剔除糟粕和落後性成分之後,依據古今中外法的真實面貌所得出的。
法是一個關乎人類社會生活大局的極為重要的現象,也是一個調整范圍非常廣闊、涉及問題甚為復雜的事物。

拓展資料:
法的特徵與本質:
1、法是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社會規范。
統治階級的整體意志,而不是個別統治者的意志,或統治者個人意志的簡單相加。不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全部,而僅僅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2、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社會規范。
法律規范區別於道德規范、宗教規范、紀律規范等其他社會規范的首要之處在於,它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社規范體系。
3、法是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社會規范。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決定社會面貌、性質和發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決定法律本質、內容和發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5. 為什麼法律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屬於社會上層建築,物質生活決定上層建築.第一,法的內版容不可能超出社會物質生權活.第二法的內容要不斷更新補充適應社會物質生活.第三,法始終滯後於物質生活.所以,物質生活條件決定法的內容.

6. 法的本質是

法律分析:法的本質是由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表現為法的正式性(官方性、國家性),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正式的官方確定的行為規范。反映為法的階級性。只能反映統治階級的整體意志,不反映被統治階級的意志,但是會反映被統治階級的某些要求或願望。最終體現為法的物質制約性。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是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法是社會的一部分,社會決定法,法既不能創造社會,也不能改變社會,法只能反映社會,法反映社會關系,尤其是經濟社會。法對社會有積極的反作用,當法所反映的社會與社會現實相一致,法促進社會的發展;不一致,則阻礙社會的發展。立法者制定法律時受到社會物質生活的制約,只能表述法律,不能創製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五條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7. 為什麼法律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屬於社會上層建築,物質生活決定上層建築.第一,法的內容不可能超出社會物質生活.第二法的內容要不斷更新補充適應社會物質生活.第三,法始終滯後於物質生活.所以,物質生活條件決定法的內容.

8. 法的概念是什麼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行為規范及其相應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法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但人們對於法的概念的理解,古今中外並不一致。

法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或經濟基礎決定的。這里指歸根結底由它們決定,並不是說,在法的發展過程中,經濟是惟一的決定因素。我們千萬不要把唯物史觀簡單化了。

事實上,經濟以外的各種因素,政治、思想、文化、歷史、民族、宗教、習慣、地理環境等等,在法的發展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影響,它們與法的關系是極為錯綜復雜的。

(8)法是受社會物質生活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對於法的本質的基本觀點是:首先,法的本質表現為法的正式性;其次,法的本質反映法的階級性。法的本質最終體現為法的物質制約性。法的物質制約性是指法的內容受社會存在這個因素的制約,其最終也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確定的。

馬克思主義法律理論分析社會的特點在於:認為法律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關系的反應;社會關系的核心是經濟關系,經濟關系的中心是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是由生產力決定的,而生產力則是不斷發變化的;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最終導致包括法律在內的整個社會的發展變化。

9. 為什麼法是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社會規范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法制屬於社會上層建築范疇,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決定,所以說社會物質條件決定。

10. 法律是由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正確嗎

法律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之所以說法律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是因為法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產生於特定物質生活條件基礎之上。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地理環境和人口等。其中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決定社會性質、社會面貌,也決定法律的本質、內容和發展方向。

熱點內容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
24條婚姻法北京電視台 發布:2024-11-19 18:48:29 瀏覽:373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