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尋親記第二集

社會與法尋親記第二集

發布時間: 2023-01-05 18:10:31

① 《小寶尋親記》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小寶尋親記》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yhvQKMnLBZyNNsgJ0KpKA

提取碼:jddb

作者:葉染衣

類型:言情

連載狀態:已完結

字數:127萬字

簡介:該小說講述了作為一隻重生奶萌娃,姜小寶這輩子最重要的任務是想方設法把親娘送到親爹身邊,然後心安理得地為他爹分憂,順理成章地給他爹盡孝。親娘白眼:你那是孝順嗎?你分明是饞他的銀子!小寶表示:銀不銀子的無所謂,主要想認個爹。——溪水村帶著個小拖油瓶的寡婦姜妙嫁給了權傾朝野的本朝第一大宦官肖徹。一個不會生,一個不用再生。親爹罵她丟人現眼,親妹為她拍案叫絕。後來,肖某人帶兵造反登基為帝要立後,寡婦和小拖油瓶遭到百官詬病。肖某人慢條斯理,從背後將小拖油瓶拎出來,「介紹一下,我兒子,親生的。

② 遵守法律的名言

遵守法律的名言

1、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2、 即使一個社會在原則上是公平的,也還可能產生不公平的法律和 政策。【美國】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

3、 制定法律法令,就是為了不讓強者做什麼事都橫行霸道。【古羅馬】奧維德《變形記》

4、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春秋】《老子》

5、 一個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種人人產生自安全感的平安狀態。為了 享有這種自由,就必須要有一個誰也不必懼怕誰的政府。【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6、 法律一旦成為人們的需要,人們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早期希臘哲學》

7、 凡是能夠作為正義判斷之對象的法,也能夠作非正義判斷之對象; 法都應當是公正的,不管其是否實際上是公正的法;法都要有正當的 目的,但並不是要求必定達到這一目的;法要成為正確法,這種企圖 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德國】拉德布魯赫《法律智慧警句集》

8、 所謂正義,就在於不違背《或者說得更正確點,就在於人不知道 違背》

9、 一個人作為公民生於其中的那個國家的任何法律條文。安提芬摘自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

10、 正義為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干他所想乾的事,但這是以他沒有 侵犯任何其他人所享有的相同的自由為條件的。【美國】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11、 有多少罪孽就會有多少法律。【英國】彌爾頓《論出版自由》

12、 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人的自由,因為好人不會去做法律不允許 的事情。【美國】弗勞德《論說集》

13、 公正不是德性的一個部分,而是整個德性;相反,不公正也不是 邪惡的一個部分,而是整個邪惡。【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14、 與其責罵罪惡,不如伸張正義。【英國】丁尼生《尤利西斯》

15、 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 追求自己的利益。【英國】亞當斯密《國富論》

16、 正義是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的這種堅定而恆久的願望。【古羅馬】查士丁尼《法學總論》

17、 人在達到德性的完備時是一切動物中最出色的動物,但如果他一 意孤行,目無法律和正義,他就成為一切禽獸中最惡劣的禽獸。【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18、 正義為一些條件之總和,在那些條件下,一個人的意志能夠按 照普遍的自由法則同另一個人的意志結合起來。【德國1康德摘自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19、 我們像鷹一樣,生來就是自由的,但是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為 自己編織一個籠子,然後把自己關在裡面。【英國】博萊索《巴基斯坦的締造者真納傳》

20、 法者,憲令者於官府,刑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 令者也。【戰國】《韓非子》

21、 法律也有好壞,或者是合乎正義或者是不合乎正義。【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22、 什麼是各個公民最有助於保持住社會已有的全部良好行為、良好 的經營管理、成功和繁榮的品質呢?大家將會同意,那就是勤勉、正直、 公正和謹慎。【英國】密爾《代議制政府》

23、 不公道的法律不能稱之為法律。聖奧古斯丁一摘自《阿奎那政治著作選》

24、 法是政治上正義的表現。【古希臘】亞里士多德一個人如果在證人面前尊崇法律,而在沒有證人獨自一人時又尊 崇自然的規則,那麼他就是在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下實行正義了。安提芬摘自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

25、 用復仇的形式來對付犯罪的那種法,只是自在的法,它是不合乎 法的形式的,即它的實際存在是不合乎正義的。【德國】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26、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戰國】《韓非子》

27、 不體現民意的法律是絕對行不通的。【美國】埃哈伯德《名人名言集》

28、 法律總是把全民的安全置於個人的安全之上。【古羅馬】西塞羅《論法集》

29、 王子不在法律之上,而法律卻在王子之上。【古羅馬1小普林尼《圖拉真頌》

關於遵守法律法規的標語口號 【必備】


關於遵守法律法規的標語口號【篇一】

1.人人都是法治力量,個個都是文明形象。

2.學法者智,用法者興,守法者安。

3.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

4.經營似行船,守法似船槳;只有撐好槳,才會不翻船。

5.誠信經營傳美名,守法創業結碩果。

6.遵紀守法是作為一個公民的行為准則,為了自己,為了家人,我們必須遵守。如果發生違法違紀的問題,要承擔後果的可能是幾個家庭,幾代人。

7.法為家書一生讀,和作良田萬代耕。

8.無信則人危,無法則國亂。

9.法法法,深銘記,罰罰罰,恆遠離。

10.公正司法,是維護法律尊嚴的最後一道屏障,是一個國家民主、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11.遵紀守法,人生永遠的一張「通行證」

12.天平的一邊放上自由,另一邊放上守法,它才能平衡。

13.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14.遵紀是做人的高尚情操,守法是做人的道德底線。

15.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16.守法長樂,終身不辱。

17.知法守法全民事,和諧文明大於天。

18.人人尊法律為本,個個得和諧平安。

19.自由之花,永遠為遵紀守法者開放。

20.以身試法栽跟斗,依法維權有奔頭。

關於遵守法律法規的標語口號【篇二】

21.在工作中、生活中,都應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牢固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態度。

22.關愛我們的親人,從自我守法做起。

23.普及法律知識,減少無知犯罪。

24.遵紀守法,不傷害他人 ,不被他人傷害。

25.遵守法律,只是對我們最低的要求;而高尚的道德觀念是我們最高的追求。

26.和諧社會誠為本,科學發展法當先。

27.「遵紀守法,做對社會有益的人」

28.吸煙有害健康 守法凝聚能量。

29.齊心協力普五法,國泰民安諧天下。

30.做人道理千萬條,遵紀守法第一條。

31.開啟法律明燈,照亮人生前程。

32.和諧與幸福相伴,守法與自由相隨。

33.一個人應該:活潑而守紀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魯莽,倔強而有原則,熱情而不沖動、不盲目。

34.法似警鍾警雙耳,律如明鏡明眾心。

35.廉政不做貪官,勤政不當懶官,仕政不為庸官。

36.柴米油鹽醬醋茶,如今樣樣不離法。

37.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

38.知法懂法不犯法,男人女人文明人。

39.拒絕黃、賭、毒、酒駕、打架斗毆等違法亂紀的行為,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員工。

40.法是人生啟航燈,讓你平安到彼岸。

關於遵守法律法規的標語口號【篇三】

41.法是一把雙刃劍,守安違傷一瞬間。

42.廉潔奉公為官之道,誠實守信做人之本。

43.和諧社會法治為先;責任政府,法治保障。

44.人人遵規守法愛城市,你我同心協力建小康。

45.遵紀守法,是對家人最好的報答。

46.接軌國際嚴執法,發展新城利萬家。

47.學法源於一點一滴,守法始於一言一行。

48.莫道普法不關己,時時刻刻總含情。

49.合法收入心安理得,非法斂財寢食難安。

50.人生就像一本書,傻瓜們走馬觀花似的隨手翻閱它,聰明的人用心閱讀它。因為他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次。

51.遵章守法事事順,違法犯規時時難。

52.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53.你的守法,我的安心,大家的幸福。

54.幸福人生和為貴,平安社會法為本。

55.建設法治文化,陶冶誠信情操。

56.法律存在於另一個世界,但它自認為它是整個世界。

57.賺金山,賺銀山,法律法規是靠山;你有理,他有理,學法守法是真理。

58.愛國守法、明禮守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59.反腐當從自身做起,倡廉應由小處著手。

60.遵紀守法,您永遠的一張「通行證」。

警示人們要遵守法律法規的句子範文 【收藏】


警示人們要遵守法律法規的句子範文【篇一】

1.法律知識進萬家,幸福生活你我他。

2.法為家書人人讀,和作良田家家耕。

3.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4.忠誠事業,熱情服務,誠實守信,廉潔奉公。

5.誠信源於教育,和諧依託法制。

6.遵紀守法,您永遠的一張「通行證」。

7.普法宣傳手牽手,和諧平安心連心。

8.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9.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象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

10.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11.學法則明智,用法則業興。

12.增強法制觀念,確保安全生產。

13.人人遵規守法愛城市,你我同心協力建小康。

14.為人要勤奮,為民要服務,為黨要貢獻,為官要廉政。

15.知法守法不犯法,學法懂法有辦法。

16.長治久安靠法治,社會和諧惟誠信。

17.關愛我們的親人,從自我守法做起。

18.知法懂法不犯法,男人女人文明人。

19.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20.誠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國之源。

警示人們要遵守法律法規的句子範文【篇二】

21.你對違章講人情,法律對你不留情。

22.學法、普法、懂法,不但是對自身利益的一種保護,更是對大多數人和整個社會利益的一種貢獻。

23.國法為天平,豈容權勢充籌碼;道德作準繩,不許人情亂曲直。

24.和諧以人為本,維權以法為繩。

25.以法為基創和諧,以人為本建新城

26.法治是穩定的基石,和諧是發展的保障。

27.知法敬法,與法同行。

28.學法守法運用法,利己利人利大家。

29.「遵紀守法,做對社會有益的人」

30.知法守法我積極,一生一世我受益。

31.智者以法護身,愚者以身試法。

32.違法鑄成終身悔,守法伴你一世安。

33.一個人怎樣才能認識自己呢?絕不是通過思考,而是通過實踐,盡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

34.見善必揚,知惡必教,違法心究。

35.普通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普通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礎。

36.拿法律不當回事,等於拿生命當兒戲。

37.求學經商法護航,構築和諧新天堂。

38.「言」以誠為尺,「行」以法為度。

39.普法莫怕巷子深,和諧發展靠人人。

40.多一點法律知識,少一點人生迷失。

法律的名言


法律的名言

1、 人類有某種程度的劣根性,有某種程度的慎重和不信任,所以人 類本性中還有其他品質,證明某種尊重和信任是正確的。共和政體要 比任何其他政體更加以這些品質的存在為先決條件。【美國】漢密爾頓、傑伊、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

2、 用選舉方式獲得統治者,是共和政體獨有的政策。依靠這種政體, 用以預防他們腐化墮落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最有效的一種是任期上 的限制,以便保持對人民的適當責任。【美國】漢密爾頓、傑伊、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

3、 自由政體包含了這樣一種觀念,即:除代議制立法機構的權力之外, 所有政府權力都應當由適當明確的法律來分配和限定。因而,國王或 任何其他代表國家行事的人,除非他能指出某條具有法律規則授權其 行事外,不能行使任何權力。整個國家都是受法律調整。【英國l詹寧斯《法與憲法》

4、 共和並不僅僅是反對世襲統治、或是反對貴族頭銜、或者是反對 采邑和階級等級制。對於立憲者而言共和意味著最高權力掌握在 人民手中,權力的淵源是人民,以及政府是由人民建立的並且是向人 民負責的。【美國】路易斯亨金《憲政、民主、對外事務》

5、 沒有人給共和政體下過精確的定義。除了其他的一些特徵外, 它似乎暗含著某種程度的民主,某種程度的個人參與自治;它也可能 暗含著對個人權利的實質性尊重。【美國】路易斯亨金《憲政與權利美國憲法的域外影響》

6、 民主政體和獨裁政體的根本區別在於民主政體的人民自由地獲悉 什麼是他們所樂意的有關本國政府體制方面的事實,如果他們能夠想 到更好的一種,便可以更換它;而在獨裁政體下,信息被封閉,思想 自由受到禁錮,因此不僅缺乏建立一種不同的制度的可能,而且缺乏 獲知是否存在倡導其他制度的言論的可能。【英國】詹寧斯《法與憲法》

7、 我將選擇這樣一個共和國:那裡的人民很滿意自己有權批准法律; 他們可以根據首長們的提議集體地來決定最重要的公共事務;建立一 些受人尊敬的法庭;慎重地劃分國家的省份和縣份;每年選舉公民中 最能幹、最正直的人員來掌握司法和治理國家即使偶有不幸的誤 會攪亂了大家的和睦時,人們就是在盲目和錯誤中,也都能保持一定 的節制,大家依然相互尊敬,共同遵守法律。這就是誠摯而永久和睦 的徵兆和保證。【法國】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8、 在共和國里,每個人在不傷害別人的范圍之內都是完全自由的。【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9、 一個賢明的共和國決不應當冒險使國家任由命運的擺布:它應當 追求的唯一的幸福,就是它的國家的鞏固持久。【法國】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

10、 一個共和制政府中基本的真理是少數有不可爭議的和不可分離的 權利,多數不是擁有一切,少數不是一無所有,人們不能高興怎麼做, 就怎麼做。【美國】斯托里《美國憲法評注》

11、 一個龐大而組織良好的共和國與無政府的共和國相比,很少會出 於別的理由喪失自由。蔑視法律則是通往這一狀態的捷徑。【美國】漢密爾頓、傑伊、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

12、 在一個自由的國家裡,要求人們在戰爭中大膽而在和平時期中膽 怯,這無疑是要求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說有這樣一個普遍的慣例,這 便是每當人們在一個自稱為共和國的國家裡看到,所有的人都安靜無 事的時候,那就可以肯定,在那裡是沒有自由的。【法國】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

13、 古代共和國的締造者是把土地平均分配的,只有這一點才能使 人民強大起來,這就是說,創造一個井井有條的社會。這一點還能 創造一個精良的軍隊,他們每個人都能同樣充分地關心保衛自己的 祖國。【法國】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古代和近代共和國的歷史《已經》

14、 使我們認識到,這些共和國所 遭受的許多不幸,都產生於缺乏某種明智的行政所不可缺少的制衡和 相互控制的力量。【美國】漢密爾頓、傑伊、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

15、 具有主權的人或會議都代表著兩重人格,用更普遍的話來說便是 具有兩重身份:一重是自然的身份,另一重是政治的身份。【英國】霍布斯《利維坦》

16、 主權之第一性且為最重要的特徵是公民立法的資格,這一立法資 格既是單一的也是集合意義上的,而且,這無須徵得上級、平級和下 級的同意。 【法國】讓博丹《主權論》

17、 分權的合法性被承認為是對主權范圍的限制。權力的限制和分權 可能是相輔相成的。這是現代國家的突出特點。這種現代國家本質上 遵循著如下標准:它是某種主權的承擔者團體;這些承擔者是根據既 定規則選拔產生的;這些承擔者擁有主權根據分權規則互相受到制約; 根據權力約束的規則,這些主權承擔者都可以發現自己發布命令權的 合法性。【德國】韋伯《論經濟與社會中的法律》

18、 主權既然不外是公意的運用,所以就永遠不能轉讓;並且主權者 既然只不過是一個集體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來代表自己;權 力可以轉移,但是意志卻不可以轉移。【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19、 主權是不可轉讓的,同樣的,主權也是不可分割的。【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20、 一個獨立的政治社會,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由作為主權 者或最高統治者的社會成員構成的。另一部分,是由作為臣民的社會 成員構成的。一個社會中的作為主權者的成員,不可能永久地保持自 己的地位。因為,總會存在一些社會成員,他們有能力爭取到主權力。 在絕大多數的真實社會中,主權力是被單獨一名社會成員所擁有的, 或者是被一些社會成員所分享的。【英國】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

21、 主權的概念主要包括兩個要素:第一,一種享有最高獨立性和最 高權力的權利,這種權利是一種自然的和不可讓與的權利。第二,一種 享有某種獨立性和某種權力的權利,這種獨立性和權力在它們固有的范 圍內是絕對的或超越的、最高的它和主權者所統治的整體是分開的。 因此,主權者對這一整體的獨立性和他統治這一整體的權力是最高的。【法國】馬里旦《人與國家》

22、 既然政體或主權者的形成藉助於社會契約的認可,因此,它永遠 不可能約束自己,就算對外界來說,去做任何破壞或違背原有約法的 行為,比如放棄自己的一部分,或把自己置於外族主權之下。破壞了 主權者賴以生存的社會契約,也就消滅了主權者,而如此不復存在的 主權者當然已做不了任何事情了。【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23、 但是十人委員會自己可從來都沒有宣稱擁有立法權。他們對人民 說:沒有你們的同意,我們的提議就不能成為法律。羅馬人,你們自 己必須是法律的作者來保障自己的幸福。【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24、 通過憲法性契約,各方同意他們的意見將僅僅通過自由討論來影 響對方,並且,在一種理論贏得多數公民支持之前,放棄執行這種理論, 通過憲法性契約,各方同意通過理論支持者成為多數來決定目標的統 一性,但把該理論的宣傳歸入每個個人的自由的范圍;根據顯示在投 票中的所有個人努力的結果來繼續推進憲法和立法。【德國】哈貝馬斯《作為程序的人民主權》

25、 立憲政體的核心是自我限制的人民主權。這種主權的基礎是:立 法的審議方式,這種方式將規定公私領域之間區別的內容和鞏固政體 的構成基礎;這樣一些制度,它們有助於培育具有可被稱為憲法美德 的公民。【美國】埃爾金等《新憲政論:為美好的社會設計政治制度》

26、 憲法是一種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世代代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 話語。【美國】勞倫卻伯《名人名言集》

27、 沒有哪個社會可以制定一部永遠適用的憲法,甚至一條永遠適用 的法律。【美國】傑斐遜《傑斐遜文選》

28、 美國人認為法官有權對公民進行判決是根據憲法,而不是根據法 律。換句話說,美國人允許法官可以不應用在他看來是違憲的法律。【法國】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29、 憲法意味著一個政治社會的框架,它通過並依據法律組織起來。 其目的是為了制約絕對權力。【義大利】薩托利《憲政疏議》

30、 國家有能力來保護服從其法律的那些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並 且能剝奪破壞其法律的那些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就是說能懲罰 那些犯法的罪行。洛克摘自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

1、 法治就是對違法的行為設置法律保障和對個人的合法權利加以法 律保護。戴雪摘自《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2、 統治者無論有怎樣正當的資格,如果不以法律而以他的意志為准 則,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動不以保護他的人民的財產而以滿足他自己的 野心、私憤、貪欲和任何其他不正當的情慾為目的,那就是暴政。【英國】洛克《政府論》

3、 如果我們國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種神靈,而不是殫精竭慮將神靈揉 進憲法,總體來說,法律就會更好。【美國】馬克吐溫《名人名言集》

4、 社會權在本質上,是為了保障國民生活在立法上和行政上要求國 家的作為,其作為必然包括對每個人的自由權尤其是財產上的自 由權的制約。脫離對財產權或大或小的制約,國家的社會保障措 施是不可想像的。憲法既然要保障社會權,這些對自由權制約的可能 性當然是必須預見到的。在自由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財產權,在 社會國家中服從於上述意義的制約。【日本】宮澤俊義、蘆部信喜《日本國憲法精神》

5、 大臣為小臣之表率,京官為外吏之觀型。大法則小廉,源清則流潔, 此從來不易之理。大臣過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紀,勤修職業,公而忘私, 小臣自有顧畏,不敢妄行。【清】康熙《清聖祖實錄》

6、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 施強制。【英國】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

7、 法治應包括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 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8、 法治是與政府方面的特別是執政首領方面的任何武斷行 為,絕對相反的法治包含有這種條件:假如任何種類的行為是應 受法律制裁的,無論其出於任何人,他總是應該受這樣的制裁。 ,【英國】馬季佛《現代的國家》

9、 法律制度是對理性的人所發生的公共規則的強制命令,旨在調整 他們的行為,並為社會提供某種合作的框架形式正義的概念,就 是社會規則的規范化和公正的執行,當適用於法律制度時就成為法治。【美國】約翰羅爾斯《正義論》

10、 人權以及國家的一切干預行為必須以普遍規范為根據就構成了所 謂法治,或者用德語來說的法治國。【美國】諾依曼《法治現代社會的政治理論和法律制度》

11、 一個共和國的自由存在於法律的王國之中,缺乏法律便會使它遭 受暴君的惡政。【英國J詹姆士哈林頓《大洋國》

12、 法治只在立法者認為受其約束的時候才是有效的。【英國】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13、 私人公民及其財產,在這個意義上講,不應當成為由政府支配的 手段,這一點乃是法治的實質意義所在。【英國】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14、 法治的實質必然是在對公民發生作用時政府應忠實地運用曾公布 的應由公民遵守並決定是其權利和義務的規則,如果不是指這個意思, 那就什麼意思都沒有。【美國】富勒《法律的道德性》

15、 法治國的憲法在規定思想自由時,一般不再確定國教或規定一種 官方信仰體系,以便與言論自由的權利規定保持邏輯的一致性。【美國】約翰羅爾斯《正義論》

16、 官僚政治基本上沒有多少法治可言,人治是官僚政治固有的 基本特徵或規律。【中國】王亞楠《中國官僚政治研究》

17、 在一個真正的法治國家裡,是不允許有特權存在的。因為維持個 人的特殊地位,無論如何,總是意味著不平等。【中國】龔祥瑞《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18、 人人如果可以任意來形成罪和德的觀念,則罪與德將會陷於怎樣 紛亂的地步呢?洛克摘自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

19、 立法權並不創立法律,它只揭示和表述法律。【德國】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20、 自由的法治國是一種合法的國家,也就是說,對個人自 由領域的合法的干預只能是根據法律進行的干預。【挪威】斯萊格斯塔德《憲政與民主》

21、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呢?那就是嚴 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英國】邊沁《政府片論》

22、 如果法治要得到維護,那麼,憲法就必須保證沒有任何人能高於法律。 擁有政治權威的人們應該同其運用權威所統治的人們一樣服從法律程序。【美國】米爾恩《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人權哲學》

23、 現代法治產生於如下兩種過程,即法令性法律逐步具有了普遍性 和自治性的限制,而等級特權法則逐漸具備了實在性和公共性。【美國】昂格爾《現代社會中的法律》

24、 假如人們把誇張和狂暴叫做美德,把溫和與公正叫做犯罪行為, 那麼,這樣的國家離開滅亡就不遠了。【法國】拿破崙等到富人假借公眾名義,即是說也包括假借窮人的名義,把他們 的花招規定為必須遵守的東西,這樣的花招便成為法律了。【英國】莫爾《烏托邦》

25、 在政治寬和的國家,愛國、知恥、畏懼責難,都是約束的力量, 能夠防止許多犯罪。【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26、 我們的政權愈穩固,民事流轉愈發展,就愈加迫切需要提出實施 更多的革命法制的堅決口號,就愈加需要縮小那些回答陰謀者任何打 擊的機關的活動范圍。【蘇聯】列寧《全俄蘇維埃第九次代表大會》

27、 國家以法制為先,法制以遵行為要,能遵行而後有法制,有法制 而後有國家。佚名摘自梁鳳榮《中國法律思想史》

28、 法治就是對權力的限制。龔祥瑞《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29、 在一切情況下和條件下,對於濫用職權的強力的真正糾正辦法, 就是用強力對付強力。【英國】洛克《政府論》

30、 法治應力求公正,為此應設置公正的法庭以糾正不公正的行為。戴雪摘自《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③ 湖南都市尋親記

湖南都市頻道尋情記欄目的電話 0731— 4802030
像你這樣的家庭暴力行為如你專所述是事實,你屬在你當時遭你丈夫毒打就應該報警,因為你丈夫已觸犯法律。但你現在沒有證人又隔了十天再來處理此事,對你相當不利。你可以盡快與尋情記欄目記者聯系,他們會告訴你處理的辦法。尋情記一旦同意你的問題,他們會主動與你聯系的。雖然他們化解你們之間的矛盾效果不大,但可以通過司法介入,對你丈夫及其他家人形成震懾。希望你盡快求得解決辦法。

④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是什麼論文範文

道德與法律的辯證統一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道德與法律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道德與法律論文篇1:《淺析中國道德與法律的融合》
道德和法律都可以調整人們的行為,而道德側重通過輿論、信念、習慣來調整人們的行為,法律通過國家的強制力保證人們行為的合法性。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的形成不僅需要法律的強制力,還需要道德的約束力。

一、中國道德和法律融合的必要性

道德和法是道德與法律融合的歷史前提的根源,它們最初是一體的,正像唯物史觀所說:「歷史從哪裡開始,邏輯也就從哪裡開始」。道德與法律作為社會規范的主要手段,其產生有著共同的歷史淵源。

(一)道德和法律有共同的邏輯起源。前蘇聯史學家謝苗諾夫用大量史料證明:原始禁忌是社會規范的最早形式,屬於某種最原始的社會規范。另一位前蘇聯學者、法學家雅維茨在其《法的一般理論―哲學和社會問題》一書中提出:「在遙遠的過去,單純依靠禁忌調整人們的關系,是規范人們行為的最初和最低級的形式。在當時,禁忌的作用是由恐懼和習慣保障的,被看成是統治整個共同的自然的、基本的力量。」因此,禁忌在原始社會具有同道德和法律相同的規范作用。

(二)道德和法律有共同的價值追求。由於人類對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需要,道德和法律便應運而生,另外隨著私有制的出現、階級的產生、國家的建立,法律從道德中獨立出來。它們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秩序、自由和公正。

秩序是人類社會生存和良好運行的基礎,是社會的結構要素之一。社會秩序通過習慣、道德、制度、法律等四種形式實現。其中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是互相聯系、互相促進。任何社會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秩序基礎之上運行的。

法律和道德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即自由。自由是促進法律發展的重要條件,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道德自由和法律自由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公正是道德和法律的最高價值目標。道德公正和法律公正既聯系又有區別。法律公正的確立和生效根源於道德公正的規范功能。如果沒有道德公正和它的規范功能,法律公正可能成為泡影,它的積極作用很難得到發揮,還會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

二、中國道德與法律融合的客觀性

中國道德和法律的融合需要深厚的理論作基礎,還要符合我國現實的客觀性。即具有社會生活的現實基礎,包括經濟基礎、政治基礎、 文化 基礎和生態基礎。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具有競爭性、法制性、自由性等一般特徵外,還具有誠實信用的專門特徵,而道德和法律融合的經濟基礎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礎包括自由、平等、正義、秩序、信用等。

道德與法律的融合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需要。民主是法治的必要前提,法治是民主的有力保障。法治不僅僅是民主政治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且是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特徵。同時,社會主義民主蘊藏著一定的道德內涵,民主問題是現代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普遍關心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道德與法律結合的文化基礎。道德與法律都是社會規 範文 化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實現道德文化和法律文化的有機統一有利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三、中國道德與法律融合的具體路徑

結合道德與法律本身的內在聯系及當代中國現實情況可以看出,中國道德與法律融合的具體現實路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要實現道德與法律的良性互動。道德與法律都屬於上層建築,都可以作為調控人們行為的手段,但它們在基本內容、表現形式、調控方式、產生時間等方面存在不同,這並不影響它們之間的良性互動。

1.加強法律對道德的保障。道德的運行離不開法律,有時法律將道德規范制度化、模式化。道德規范的制度化對促進社會大眾的文明覺醒和社會主義的制度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顯然,道德的制度化並不是將所有道德制度化為法律,而是將反映人民大眾基本需求、具有普適性的道德加以制度化、規范化。

2.實現道德對法律的引導。從立法、司法和守法三個方面可以實現道德對法律的引導。第一,立法的道德條件。立法活動時應充分考慮人文主義因素,做到盡善盡美,因而立法主體應牢固樹立人本主義的方針,將正義、平等、信用等價值理念體現在具體的法律規范中。第二,司法的道德保障。司法主體應具有相應的道德能力,如正義感、責任心和氣節。

(二)要實現道德與法律作用的互補。道德和法律雖屬不同屬性的社會規范,在調整社會關繫上所用的方式不盡相同,但它們在作用上卻可以相互補充。通過建立相應的機制才能實現道德與法律的互補。

1.建立道德促進法律的機制。第一,要用道德來指引法律的制定、修改、廢止等活動,從參與主體、制定過程到制定內容都要用合乎理性的道德觀念作指導。第二,要保證執法者的道德踐行能力。法律能否得到公正地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執法者的道德能力。執法者的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執法機關的形象和法律的權威。

2.尋求法律促進道德的路徑。第一,建立剛性約束機制。通過國家政權力量來推動社會主義主旋律的演進,通過法律強化公民行為的道德水準;第二,引進法律對道德的監督、評價和保障機制。法律可以懲惡揚善,引入此機制,保護文明道德行為,譴責不道德行為,激勵人們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教育 犯罪分子、道德不端分子時時事事守法。
道德與法律論文篇2:《中職生的職業道德與法律教育的教學對策》
當前,各地中等職業學校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多種多樣,很多教師都嘗試著用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創新性教育,為國家培養遵紀守法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在一些中職學校,依然存在著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與法律教育重視不夠,教學模式陳舊, 教學 方法 單一,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的教學質量不高等現象,導致學生職業道德缺失,法律觀念淡薄。那麼,如何提高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教學的時效性,對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職業技術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升中職生職業道德水平

中職德育課教學應該引導學生,把愛國主義精神與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起來,利用每周星期一國旗下的講話活動,讓學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言,動員學生把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增強他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 建立「以生為本」的德育觀

創造各種條件和平台,使學生有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在互動中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讓學生懂得要求自己,監督自己,自己對自己負責。如針對中職生普遍存在感恩意識淺薄、日常行為失范、法律觀念淡薄等問題,可以通過文藝晚會、主題徵文、演講比賽、板報評比、櫥窗專題展示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感恩」、「愛國主義」、「 法律知識 講座」或「法律知識問答」等主題活動,鼓勵和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3 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3.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連接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橋梁。採用案例教學,既能充分體現課堂教學傳授知識的系統性,又能發揮實踐教學的形象性,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是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綜合運用中,不斷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法律基礎課是一門實時性很強的學科,應緊跟當今法律形式的發展現狀,結合當今立法發展的最新進程,將最新的法律精神和立法成果傳達給學生,使學生的法制觀念與時俱進,成為有道德有紀律的高素質 畢業 生。任課教師可以關注我國立法的新進展,「兩會」有關法治建設的新提法,收集新案例,把它融入課堂教學中。如2015年震驚全廣西的自治區黨委原常委、南寧市原書記余遠輝涉嫌受賄和欽州市原副市長陸欽華貪腐為焦點,討論了他們的違法行為及其所引起的嚴重後果,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

另外,學校多參與一些社會開展的大型的法律宣傳活動,拓展知識面。同時,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行法律知識問答競賽;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參與對犯人進行的社會公開審判,對犯人罪行的判定對學生也起了警示作用,促使學生學法、懂法和守法,激發他們的正義感,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和道德素質。

3.2 角色扮演課堂的情景活動教學模式

為了提高職業道德教育課的時效性,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合理的進行訓練任務情景教學,根據每一個專業的特點,將實際的生活情景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情境中擔任一個角色,並從這個角色出發,去完成各項虛擬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規律。角色扮演是實訓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通過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自己扮演教師,小組其他成員扮演幼兒,進行幼兒模擬教學,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職業發展需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今後的順利 入職 和職後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奠定基礎。汽車專業開展的為本校老師服務的「美容洗車」活動,讓學生親自參加了實踐活動,獲得成就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動力。

最後,我們應該將職業道德和法律教育教育結合起來。職業道德教育為法律教育服務的,而法律教育又可以促進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我們應該用正確職業道德觀念來幫助學生樹立嚴謹的法律意識,用嚴謹的法律意識來促進學生職業道德觀念的深化。

總之,我們要從中職生的實際水平出發,設計符合他們的教學內容,探討更多的教學方法,為國家培養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守守法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道德與法律論文篇3:《道德與法律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是隨著人類社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是對生活在一定物質生活條件下的人通過善惡規范、准則、義務、良心等形式,來規范和約束其行為的一種准則。它是關於是非、榮辱、善惡、美醜等觀念、規范和原則的總和,本身不具有強制力,但具有較強的約束力,主要依靠社會輿論評價、風俗習慣和內心良知來保證實施並發揮效用。道德屬於精神范疇,是社會意識中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出現。

法律,是由一定政治經濟條件所決定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由國家制定並頒布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用以調整人們社會行為的規范總和。較之道德,法律具有強制力,它的實施主要依靠外在的強制力迫使人們去遵守,如果違反法律的相關規定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不是從來就有的,其產生和發展受制於一定的條件,是隨著國家和階級的出現而產生的,在整個意識形態中居於核心地位,起著主導作用。

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有著共同的經濟基礎,法律的運行以道德為基礎,道德的延續以法律為支撐。道德作為觀念上層建築,指導著作為政治上層建築的法律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作為政治上層建築的法律又為觀念上層建築的實施提供了保證,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促進社會秩序的穩定和發展。

二、道德在中國現代化變遷中的具體表現

「修身」、「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中孕育的治國安邦之道,這也是歷代賢明的君主尊崇的座右銘。然而,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思維方式 發生了巨大變遷,中國社會素來穩定的倫理道德文化也隨之發生了不可避免的震盪,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道德是一定生產方式的產物,是對經濟基礎比較直接的反映,道德具有歷史繼承性,不同的時代道德也具有不同的觀念和評判標准。當前,中國已經實現了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道德倫理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建立與現代化相應的新的道德觀念。道德由他律轉向自律,由苛求轉向寬容和諒解,由感性轉向了理性,伴隨著道德價值的轉向,道德不僅使社會個體層面實現了自我完善,同時也滿足了社會集體層面規范的作用。這極大的調動了個人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社會財富的快速積累。「亂世重典,治世隆禮」,在道德的規范和約束之下,整個社會的法治也在不斷的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證。

任何一個事物都是矛盾體,當我們在滿懷喜悅地展示改革以來道德領域所取得的進步和成績時,又不能不理性的正視道德生活中存在的種種弊病。當前中國社會處在大的變革和轉型時期,伴隨著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人們的道德價值也呈現出多極化的特點。被人們奉為民族血脈的道德文化,在社會演變的過程中開始失重,人們似乎迫不及待的擺脫道德的種種束縛而去追求一種所謂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一種非理性價值觀念逐漸替代傳統的理性價值,致使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評價標准和威懾力;當個人的價值和作用在傳統的義利觀中得到肯定和尊重的同時,人們在追求價值的過程中似乎又轉向了另外一個極端,拜金主義又席捲而來,有很多人在利益的驅使之下,無視道德的約束,不擇手段的謀取自身的利益。權錢交易、兜售假冒偽劣產品、販賣毒品、拐賣婦女 兒童 等現象屢見不鮮,金錢是社會地位的象徵,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之下,黨的一些幹部被腐蝕,脫離了人民群眾,不法商人見利忘義,置他人生命安全於不顧,這些現象不僅破壞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甚至危及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不僅如此,改革開放以來,受西方思潮的影響,以及部分敵對勢力的干涉,中國傳統的美德也岌岌可危,「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尊師重道」等傳統的價值觀念被逐步的弱化,例如當前社會老人過馬路不敢攙扶、公交車上沒人願意給年邁的老人讓座,一部分教師缺少師德向學生索要錢物,這些現象都顯現了當前道德的缺失和冷漠。中國傳統的美德是中國5000年燦爛文化得以延續的主要動力和源泉,道德的缺失和淪喪,必然會給中華民族帶來沉重的傷痛,這必須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三、如何發揮道德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

道德和法律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我國一直強調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在德治和法治共同作用下,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秩序的穩定。當前我國道德信仰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這是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市場過多的注重物質財富的積累,在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情況下,使人們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變得拜金和冷漠;在社會領域,權力監督力度不夠、社會和市場缺乏監督,社會缺乏公平正義、缺少民主法治、人民的訴求不能得到響應,權益得不到維護,這也直接造成當前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在文化領域,利益的多元化,也直接造成了人們思想的多元化,一些消極的文化滲透到了社會生活之中,而主流文化卻處在弱化的狀態,這也是當前道德危機的重要原因。

十八屆四中全會,黨中央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這在黨史上尚屬首次。道德和法律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兩條紅線,社會的公平、正義、民主、法治、誠信、友愛需要法律和道德一起發揮作用。道德和法律都蘊涵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容,道德指引著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同時也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當前在我國法治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公民法律素質較低、民主法律意識淡薄,有些人甚至在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都渾然不知,更不知道採用何種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通常採用聚眾鬧事、自焚等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願;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已經建成,但是卻不夠完善,缺乏體系,這直接造成了法治實施的不徹底,因而導致法律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明顯的行政色彩,難以實現真正的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律是道德建設強有力的支撐,法律將道德中的價值運用到法律實施過程當中,不僅能夠維護道德風尚也能培養道德意識,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是高度統一的關系,法律實施的不完善也會直接影響道德發揮作用,道德的缺失會影響法治的建設,因此要想早日建成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我們必須堅持法律與道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首先,要加快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為道德建設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和生存空間;其次,要加強社會管理,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為道德的發展創造條件;第三,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完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將 傳統文化 與先進文化結合起來,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在全社會樹立一種新風尚。最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立法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深入的考慮道德的因素,貼近人民實際生活,把相關的社會問題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強化法律的實施,法律是國家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而制定的制度保障,如果不能有效的實施,最終會失去存在的意義,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為此國家必須強化法律實施、完善法律監督,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形成全社會守法、維法的氛圍,最後形成全社會講道德、受法律的文明風尚,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猜你喜歡:

1. 大學思想政治與法律道德心得體會

2. 學習道德與法律的心得範文

3. 道德與法律的格言 法律與道德的名言名句

4. 法律與道德為主題的論文範文

5. 淺談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思修論文

6. 法律與道德為主題的論文

⑤ 自己整理的筆記之類不願意給別人看是自私嗎

自己整理的筆記不願意給別人看,不是自私。這是自己的勞動才會成果。



在我看來工作的價值很重要,它是我能否做好一個工作的衡量標准。從2個方面來說就是:第一:你如何看待一個人工作所處的階段?我們每個人所處的工作階段不同,對工作價值的期望與要求肯定也有所不同。職業初期我們想的是先積累經驗,所以我們的工作價值可能就是體現在能力的提升上面;當能力提升到一定的水平之後,我們的工作價值就是通過升職加薪來體現,如果達不到的話,就會感覺自己工作沒有意義,甚至會開始產生一種自我懷疑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我還要不要繼續做這份工作?


所以就到了我要說的第2點:你想通過工作獲得哪些方面的需求?如果所處的階段與需求不一致你會怎麼辦?你想通過這份工作,讓自己的能力更強可是好像一直都在原地踏步?你想升職加薪可是老闆一直不給你加?所以你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滿足,感覺自己工作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那你還要繼續做嗎?拿我自己來說吧,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招投標,但是我後來特別喜歡新媒體的工作,因為我自己喜歡看書,寫一些感悟,所以就想轉行,剛開始就是專注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是只把手頭的事情做完,而是一直在思考怎麼才能做好。領導的認可、用戶的好評認可,讓我特別有成就感,因為我們做的是閱讀推廣,經常會邀請一些作家訪談,有一次我幫一位作家宣傳他的新書,那個作家直接問我們領導是哪個小夥伴寫的,感覺很不錯,後來領導還專門跟我說我得到了對方的肯定。我覺得這個就是我的工作價值。
就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哪怕剛開始從最基礎開始也沒關系,哪怕剛開始距離自己的需求有點遠,但是你自己心裡要給自己定個方向,我怎麼做才可以達到那個需求,然後就一點一點去積累去做。

方法途徑有很多的,關鍵是我們要行動起來。最後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價值僅僅局限在這份工作上,最終我們要實現的是自我價值,我們要站在一個更大的職業世界的視角上,一個更長久的時間維度的視角上,去看待自己的「市場身價」,比如我們能為誰提供什麼價值,我們的競爭優勢在哪裡,現在的我們有多好,下個階段要往哪個方向努力,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知道大家認為工作的價值是什麼,但是不管是什麼,我都希望我們可以努力提升自己,如果我們自己不積極不改變,那麼就算眼前的工作再好,你也很獲得你想要的。我們自己要有一個衡量標准,那個標准一定要基於平均水平,而不是你自己主觀臆斷,然後一點一點去努力。

⑥ a little、little、a few、few 的區別與用法。說詳細些

a little、little、a few、few 的區別與用法:

1、修飾名詞的差別:

a little,一點,用於不可數名詞之前,修飾不可數名詞。

little,幾乎沒有(否定意義),用於不可數名詞之前,修飾不可數名詞。

a few, 一點。用於可數名詞之前,修飾可數名詞。

few幾乎沒有(否定意義),用於可數名詞之前,修飾可數名詞。

2、限用不同的場合不同:

little和few的這種用法主要限於書面英語(可能由於在日常會話中little和few容易被誤認為是 a little/a few)。

因此,在日常會話中little和few通常由hardly any替代,也可以由動詞否定式+much/many替代。

3、意思不同:

a little 與 little 也可以用作副詞,表示「有點」「稍稍」 表示「很少」。few 和 a few 不用作副詞。few 與 little 作形容詞用,都表示「幾乎沒有」,相當於一個否定詞。

4、強調不同:

little 和 few 強調少,可能是數量上的少,具體情況看修飾的名詞。a little和a few強調有一些,比「少」要多一點。

(6)社會與法尋親記第二集擴展閱讀:

a little 與 little 的用法:

a little可以:

1、與動詞連用:

It rained a little ring the night.

夜裡下了一點兒雨。

They grumbled a little about having to wait.

他們為要等候抱怨了幾句。

2、與具有「令人不快的」意義的形容詞和副詞連用:

a little anxious有點兒著急

a little annoyed有點兒不耐煩

a little unwillingly有點兒不情願地

a little impatiently有點兒不耐心地

3、與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連用:

The paper should be a little thicker.

這紙應該再厚一點兒。

Can』t you walk a little faster?

你不能走得快一點兒嗎?

在比較正式的文體中,little主要同better或more連用:

His second suggestion was little(=not much) better than his first.

他的第二個建議比第一個好不了多少。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和安全法第七十條。是什麼內容。

第二十二條
機動車駕駛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 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不得駕駛機動車。 任何人不得強迫、指使、縱容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
第七十條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並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⑧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要為此搭建平台,做好鋪墊,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 教學 方法 和 措施 ,供大家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一

(一)採取一切可實施的措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以講誘導法。這種方法就是指通過教師給學生講述某一些 故事 ,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閱讀的慾望。教師可以選取一些 童話故事 、一些名著等等,用生動的語言給學生講出來,讓學生有閱讀書籍的興趣。

2.以身示範法。教師要和學生一道進行閱讀、寫 讀後感 等等。起到模範帶頭的作用,要用自己的閱讀情況實打實地感染學生,讓他們愛上閱讀。

3.賞識激趣法。教師要對那些喜愛閱讀的學生進行鼓勵,要多多誇獎他們,讓他們始終保持閱讀的熱度。平時也要多舉辦一些「讀書小明星」的評選活動,並給出色的學生一些獎勵,由此來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要給學生創造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小學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周圍是圖書的世界,那麼他們也就自然而然地拿起書進行閱讀。因此,我們教師要學生創造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我們可以將教室裝扮成小型的圖書館,讓學生沉浸在書的世界;可以在教室掛上激勵學生多讀書的 名言 ,讓教室中充滿著 文化 的氣息;還可以每一周抽出幾節課的時間專門讓學生進行閱讀等等。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學生就能夠深深地被環境和氛圍打動,能夠主動地進行閱讀。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學會正確的閱讀步驟

正確的閱讀習慣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養成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形成習慣之後,也就會下意識地按照自己的習慣走。學生的閱讀步驟應該分為以下三點。

1.首先讓學生大聲朗讀 文章 ,找出其中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單詞。並在黑板上寫出這些詞,先教學生怎麼讀,怎麼解釋。然後在讓他們默讀文章,在每一段之前標上序號,對段落分段,畫出每一段中心句。在他們讀完之後,和他們一起分析每一段中心思想。

2.在分析文章之前,教師要為學生講一下當時的背景,這樣可以使學生大致了解到文章中的某些形象詞語的言外之意。之後創設相應的情景。讓他們進一步身臨其境,再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3.根據學生提出來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討論,也可以和教師一起討論,讓學生的思維開闊一些,不能禁錮他們思想。對於課後的問題也是一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但是也要告訴他們答案不是的。

(四)傳授給學生正確地閱讀技巧,讓學生體會閱讀的快樂

我們應該遵循與課內外相互結合的原則,並讓學生學會閱讀的順序,即一般應用程序類,第一次閱讀初感覺文章的表明意義,第二次閱讀和深入分析文章,感受作者的隱含情感,第三次閱讀評論文章的寫作手法、寫作目的等等。通過這樣的閱讀途徑,學生也能自己進行閱讀。

閱讀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能力的養成,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小學語文老師要根據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採取相應措施,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正確地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二

1.教學目標要明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 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學、系統、全面的教學目標,合理分配課堂的教學時間,准確把握課堂節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講解精要的課堂內容,根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學習目標。

教師與學生之間首先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成績的好壞劃分學生等級,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學習心態。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教師也要盡可能多地列舉例子,補充其他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既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也學會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有著終生的意義,他們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 總結 能力等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相當重要。所以,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課堂效率。

2.渲染課堂氣氛的方法

2.1 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機會。語文課最怕的就是教師一個人把課堂時間全部佔用,而學生只能認真聽講。長期這樣下去,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越來越低。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主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更需要自由學習的時間。

以課文《飛向月球》為例,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老師應該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月球上有太多神秘的東西,小學生對月球也充滿了好奇,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給學生一個自由想像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在發言過程中,教師可以起帶頭作用,然後再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對月球上的事物進行猜測、想像,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聲講出自己的想像。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整個課堂顯得自由活潑,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 想像力 和表達能力[2]。

2.2 角色體驗,點燃學生的激情。角色表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學生的表演慾望比較強,而且通過角色表演可以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語言的節奏,使學生在表演中逐漸對課文產生感情。

《牛郎織女》是一個千古傳唱的神話 愛情故事 ,像這樣的故事光靠教師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牛郎織女的故事,當然,學生也可以發揮想像,豐富故事內容。比如,當牛郎織女分別多年後,在鵲橋上相見後會說些什麼,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情境模擬相關的對話。

筆者相信用這樣的方法,肯定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的樂趣,使他們在以後的語文課上更有激情。

3.趣味性教學

小學教師要激發 兒童 的學習熱情,必須根據兒童生理心理的特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趣味性。那種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不能培養能力,自然也無藝術性可言。教學是一種藝術,藝術最講究分寸。

還有,對課堂提問必須精心設計,不僅要在備課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客觀的預測,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這需要有豐富的教學 經驗 和較高的教學藝術。

在作業設計方面,在於鞏固、消化、運用所學的知識,並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組織好學生的作業,對發展智力、培養創造才能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學生作業的問題上,比較普遍存在兩個弊端,一是數量多,學生負擔重;二是純知識的機械性的作業多,不利於能力的培養。

我們應該從知識與能力的結合上設計好學生的作業,一般說來,作業設計不僅要體現靈活性,還要體現統合性。語文教學是一種綜合性的基本功訓練,作業設計也要相應地體現綜合性。單一性的訓練,是不利於學生掌握語文教學這個工具藝術性的。

4.藝術性創新教學

當今的孩子們最缺乏的是什麼?是生動的實踐、豐富的體驗、大膽的疑問、無拘無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創新。 教育 ,首先是人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只有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中心主體地位,才能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潛能,學生才能發揮自己的才智去創新,去體現自己最大的價值和作用。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從總體上說,在觀念、模式、方法等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影響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仍處於主體地位,學生仍然是被老師牽著走的地位。我們的語文教學藝術盡管也呈現出千姿百態,但是仍缺少學生本人的自學、自悟、自得。

因此,教師必須把主體地位讓給學生,要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自己在教學藝術方面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家,是因為教師的勞動本身就是創作,而且比藝術家的創作更富有創造性;所以,創新性不僅僅賦予教學藝術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藝術的源泉。

5.關愛和尊重學生

新課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體驗及理解,能動地認識和改造知識,賦予知識以個性化的意義,課堂也不再是傳授知識的聖殿,而是發展生命的樂園。作為課堂教學不可缺乏的一部分?D?D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評價也應該體現這一理念。

因此,教師應該善於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敏銳地捕捉存在於他們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點,並及時地給予賞識,把愛的陽光灑向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的心田。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小男生:父母離異,寄住在外婆家裡。因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溫暖和雙親的呵護,他性格內向,鬱郁寡歡。他每天都蜷縮在座位的一角,那膽怯的眼神似乎怕見到春天的陽光,讓人瞧著好心痛!下課的時候,我只要一走進教室,總會擠點時間,溫和地趕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業,和他一同讀課文。

時間久了,其他同學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圍過來與他談天說地。看著他又害羞又激動的樣子,我總是喜歡走過去,輕輕地撫摸他的小腦袋。漸漸地,他敢於和同學們親近了。當他第一次在課上主動地站起來回答我提出的問題的時候,真的,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從容地、有條理地回答完問題後,我仍然激動地凝視著他,贊許地頻頻點頭,很久都沒有回過神來。

他似乎也很興奮,不時地用眼睛瞅著我,這時,我覺得自己和這個孩子的心貼得好近、好近。這次小小的成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轉變,他成了一個敢於發言而且愛笑的陽光男孩。

6.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

有什麼的環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那麼有什麼樣的教師可能就會培養出什麼的學生。教師的素質與觀念、能力同樣會決定學生的素質、觀念。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終生學習,不斷地與外界學習交流、合作,以達到更完美,更適合,更有效的意識。

教學中注意改觀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為教而教,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於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我們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

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並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作為教師就應走出 應試的局限,從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觀念更新,以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三

一、緊扣文本特色,立足文本整體,抓住重點詞句

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曾說,書不讀通不開講,書不讀熟不開講。在教學《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中,對話描寫是文本特色之一。

筆者根據這一文本特色,在學生通讀全文,把課文讀通、讀熟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綜合訓練:出示竺可楨爺爺與小男孩的對話,但標點沒有學生想要讀通讀順這段話,首先就需要為這些對話加上標點;加上標點後,引導學生想像人物當時的表情、動作、神態,體會人物說話時的心情,感受人物這樣說話的動機,讀著讀著,學生覺得加上一些 提示語 後,讀起來更過癮。

有了提示語作為坐標,學生投入其中,積極還原體驗人物當時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讀為主要目標的訓練中,慢慢地觸及人物內在的品質,人物的精神變得看得見、聽得出、說得准、讀得好、寫得活,甚至諸如「課文為什麼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這樣大而空的問題也由於對人物對話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學結束時迎刃而解了。

學生讀懂的過程,就是感悟體驗的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就是語言積累的過程,真可謂「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知於自知」。

二、依據文章體裁特點,喚起學生生活經驗,激發想像、聯想

讓書本知識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後課堂教學呈現的新特點。學生是 語文學習 的主人,教師要依據課文體裁特點,通過各種途徑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世界和知識的形成過程聯系起來,從而激活書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想像、聯想,發展學生的思維。

喚起學生生活經驗,激發想像、聯想,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更主要的是能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教學蘇教版四年級第二學期《江南春》這首古詩時,筆者讓孩子們先讀題目,看出題目分為兩個部分——「江南」和「春」;再讓每個孩子自己去讀一讀這首詩,一問: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是寫春天的?交流時不一定按照詩句的先後順序,但每找到一處,我們就來畫一畫這個景,說一說自己為什麼這樣畫,評一評誰的畫與詩句最吻合。

每一次畫、說、評,孩子實際上都在自覺地借用作者的「一雙慧眼」去欣賞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為必然。二問:你又從哪裡看出是寫江南的景色?學生能找到相關的字、詞、 短語 、 句子 ,他就穿越時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點。而能讀好這些景物,學生就能領略江南原來是有這些特色景物的。

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能展開 說說 ,他也許就能回味自己身處的江南,原來是有這些特點的。由此,詩歌的學習不僅僅是字、詞、句、詩的機械解釋,而是學生主動地走進詩人的內心,用詩人的眼睛去看,用詩人的耳朵去聽,用詩人的心靈去感受。

學生彷彿一會兒在寫生,一會兒在春遊。《語文課程標准》中說:讓學生自己獨立地誦讀感悟,並將讀書意會到的東西用可以檢測的表情朗讀出來,是實惠便捷的解讀方式。

三、抓住「文眼」,採用多種形式組織學生朗讀、體驗、感悟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因此,筆者認為語文學習中的體驗與感悟要真切,倡導個性化體驗,這一目標的實現只能靠「潛心會文本」。即通過反復地讀,走進文本,理解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觸摸情感的脈搏。

讀是感悟與體驗的前提與基礎。不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好,就不能通過語言來認識事物之間、人物之間、人與事之間的關系;要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必須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一遍又一遍地讀書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後才有獨特的、有見地的感悟。

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句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父親挖掘時間長,挖掘的艱辛,永不放棄的信念,以及對兒子深深的愛等情感。

筆者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領讀、引讀、組織學生有感情個別讀,把學生的感悟、體驗不斷推向文本,並且適時地設計了一個補充句子的練習: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在這36個小時里,他顧不上( ),顧不上( ),顧不上( ),甚至連( )都顧不上。

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他心裡反復念叨著的一句話是( )。這樣設計引導學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的,又是對文本的再創造和深加工;既使書本上的語言內化為學生心靈深處的話語,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

這樣的言語實踐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語言、思維和精神的同步發展,達到了「訓練」和「感悟」比翼齊飛的境界。

四、定位年段要求,在對話互動中生成情感,生 成語 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是要在互動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成語言。這種對話是基於充分朗讀、體驗、感悟的對話。

現實教學中,可能是由於考查教學效果方式的緣故,我們常常低估現在學生的水平,到小學中年級仍然將課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給學生」。筆者認為,到小學四年級下半學期,應該選擇一些足以統領全文的大問題,對學生更放手些。

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第二學期中《春日偶成》這首詩時,請學生把古詩讀准讀通以後,筆者就提出一個直奔作者寫詩動機的大問題:讀讀這首詩,你感受到當時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詩中找到「樂」字。

「樂」是這首詩的靈魂,於是在「樂」的籠罩下,學生開始「樂在詩中」地尋找能讓詩人「樂」的美景,開始「樂此不疲」地在詩中尋找能讓詩人偷著樂的理由,最終體會到原來作者是在美麗的春景中自得其樂。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開學習主體與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有意義的接收學習是自主建構,有意義的發現學習也是自主建構。

五、切合兒童特性,適度拓展,堅持練筆

我們都知道,「語文,語文,語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學階段語文的奠基作用說到底就是在掌握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巒老師指出:語文課時有限,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刀刃上,用在識字、寫字、讀書、習作、口語交際上,把語文課上得既生動活潑,讓每個學生的各種感官特別是頭腦真正動起來,又扎實有效,向每個40分鍾要效率,要質量。

時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學生課堂內的訓練量太少,課堂內動筆時間太少。我們要克服課堂上「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頑症,每篇課文學完後,要騰出8~10分鍾時間讓學生進行書面語言練習。

教師要從檢測三維目標綜合達成情況和學生思想、情感、語言生成情況的視角,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情境性的語言書面練習題,讓學生寫一組句群或一個語段。這種練習要具有創造性、開放性和綜合性,能激發學生產生情境性和個性化的語言。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四

一、課堂中教學語言的准確運用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將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擴充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要准確掌握語言運用的准確性,因為小學生正處於模仿學習階段,不能給他們帶來錯誤的認知,影響他們以後的學習。除此以外,教師還要能深刻、精準地運用語言的感情色彩,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如在教學《落花生》時,教師一定要注意為學生講解「落花生」是花生的別名,不要把「落」字理解成為動詞,不要未經查證與核實就望文生義地理解為「種花生」,造成錯誤性的理論。另外,還要注意語句的正確使用。

如「對於這個同學的看法,有的學生非常不同意,而我認為是對的」這句話的理解,就有兩種相反的思路——到底是對前邊同學的看法認為是對的,還是對後邊學生非常不同意的看法認為是對的呢?這就是一種歧義句,但是小學生還學不到語法這一塊知識,如果教師表達的模稜兩可,學生理解起來就會很困難。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務必要准確地運用語言,說出的語句是幫助學生理解事物的,而不是給學生造成困惑或是錯誤的學習。此外,教師教學過程中也要抓住重點,突顯精華,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無限的知識,真正達到以簡駕繁、以少勝多的境界。

二、課堂中的多媒體運用

小學語文課本中包含的內容繁多,可以說是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從古今到中外無所不有。所以,課本中有很多內容對年紀尚小的學生來說還是陌生且難以理解的。這個時候就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學習這些奇妙的知識。

多媒體教學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形象生動地傳輸、再現知識的原理和物體原型,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知識,從而加快學生學習和記憶的速度。同時,在課堂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更精準地把握學習重點、難點。

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方面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理解事物有一定的難度,運用多媒體就能克服這個限制,它能將抽象的課文語言轉化為直觀的動畫,將知識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有幾個動詞的排列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有這樣一段話:「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迎上去看,看見烏龜媽媽追上去,看見青蛙游過去」,這句話當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學生既不知道這些詞的表現形式,也不知道該如果使用,這時候我就運用了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把小蝌蚪尋找媽媽的整個過程製作成了flash動畫,重點強調了這三個動詞的表現形式,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白了迎上去就是相對的游過去,追上去就是從目標後方趕上,游過去就是從周圍游到目標物體身邊。

他們看完了這個動畫,這三個動詞的表現形式就會留在腦海里,從而為學生的語言表達的精準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提供參與機會,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好他們的主體作用。而要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讓學生參與到互動教學中來,給他們提供獨立的活動場所,使每個學生在學到知識之後還能再傳播出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還以《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為例,教學中我把全班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讓組員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來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就能在自己理解的同時再分享給其他同學。這個環節既有競賽意味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需要注意的是,新課程改革雖然倡導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但並不是說教師就不重要了。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遇到經小組討論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就要適時地參與到探討中來,給出積極的建議。

四、課外的發現

學習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表達,學會熱愛生活,讓學生從現在起就懂得文字的力量。所以,不能把學生束縛在課堂中,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培養學習語文的習慣,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如我曾經給學生布置一項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仔細觀察路上的路標、商店牌匾,記住一路上都有哪些商店,如果有不認識的字就問家長,如果你發現哪家的牌匾寫了錯別字,老師會有獎勵。留這個作業的目的主要有兩點。

⑨ 靚聲參與演出CCTV2社會與法頻道《普法欄目劇》,有何值得期待的地方

《普法欄目劇》是一場老少皆宜的普法節目,劇情非常的吸引人,而且裡面的演員雖然不是專業演員,但是演技還不錯,不僅僅能夠吸引觀眾觀看,還能夠讓觀眾看劇的同時學到法律,是一檔非常好的節目。

很多小的事情不解決,或者過激解決,都會釀成不可原諒的後果,給很多人一些警示。讓大家遵紀守法、在平時和家人、鄰居相處的過程中也要和氣生財。

熱點內容
民法典規定的家事代理權 發布:2025-01-15 12:58:48 瀏覽:609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數規定 發布:2025-01-15 12:46:04 瀏覽:909
孫國祥行政法違法性判斷 發布:2025-01-15 12:35:34 瀏覽:44
新編行政法理論與實務 發布:2025-01-15 12:31:38 瀏覽:463
最新行政法不定項選擇 發布:2025-01-15 12:31:37 瀏覽:660
奧地利民法典pdf 發布:2025-01-15 12:29:15 瀏覽:649
個人外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12:13:50 瀏覽:951
如何講道德 發布:2025-01-15 11:55:36 瀏覽:142
讓我們用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5 11:35:34 瀏覽:853
淶水法院 發布:2025-01-15 11:34:38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