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欄目圖片風箏

社會與法欄目圖片風箏

發布時間: 2023-01-12 10:01:10

『壹』 蝴蝶風箏的製作方法

軟翅風箏一般以帶翅膀的動物造型為主,它可以紮成平面的,也可以將軀干紮成立體的。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幾種蝴蝶風箏的製作 方法 ,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蝴蝶風箏的製作方法一

1. 首先是選材,節長、較厚、無霉變、自然乾燥兩年以上的的毛竹最為理想。砍刀破成竹片。

2. 用刨床修節,去掉竹瓤。

3. 根據需要的尺寸加工竹條,下圖是主翅條的加工過程,主翅條需要拔稍(我們這里的方言),意思就是一頭粗一頭細。

4. 卡尺測量尺寸,精修。

5. 刀片颳去竹蠟,就是竹皮表面的一層蠟質,不刮也可以但是影響美觀。

6. 砂紙拋光,目的是美觀,而且砂紙磨過的竹子摸上去手感光滑細膩,做出的風箏賞心悅目。

7. 酒精燈上場,這是蝴蝶身體的主圈,兩倍寬的竹片一次成型,之後一劈為二。

8. 美工刀精修,保證兩邊尺寸相同,且橫截面為正方形。

9. 接頭處的處理,各削去一半

10. 白乳膠加棉線綁扎。

11. 眼圈的製作也是一分為二的方法,圓圈的製作很需要耐心,因為竹子不能像鐵絲一樣來回修正,盡量一次成型。

12. 這么多零件在一起,要隨時檢查平整度,及時調整,到最後才發現扭曲會很難矯正。

13. 用紙帶纏出眼睛的卡子,組裝。

14. 觸角,觸角可選材料有很多,玻璃鋼纖維、細鋼絲等等都可以,不過為了體現傳統風箏的特點,我還是選用了比較容易折斷的竹子。

15. 觸角用一根寬竹條製作,一劈為二但根部要相連。

16. 因為體型較大,主翅部分需要加翅圈。

17. 插管的製作,鐵皮和鋁皮。比較受力的部分用鐵皮,不受力的部分用鋁皮減輕重量。

18. 組裝、試拼裝、調整,加翅膀的斜撐條。在這要加一句,不管是翅膀還是斜撐條,竹皮方向都要向下,目的是增加翅膀的強度。

19. 傳統風箏應該用絲絹來裱糊,可是真正的絲絹價格不菲,所以用尼龍綢代替,我用的是一種叫格子稠的面料,質量遠優於普通尼龍綢。

20. 熨燙平整,圖中因為靜電有點褶皺,其實是很平整的。

21. 噴色,為了追求遠效果,這個風箏我沒有用工筆的畫法,而是採取噴漸變色的方法,紅黃藍三色漸變,遠效果非常好。

22. 翅膀部分是先畫後裱糊,身體部分是先裱糊後畫,立體部分需要分塊裱糊。

蝴蝶風箏的製作方法二

一、風箏的設計

二、材料的選擇:

根據設計圖,選取下列材料(竹片):

15cm×0.3×0.2 2根

15cm×0.1×0.1 4根

50cm×0.3×0.2 2根

以上尺寸都是加工後的尺寸,在截取時預留一定的量,並准備80cm×60cm大小的布料一塊備用。

三、竹條的削制:

15cm×0.3×0.2竹片是蝴蝶風箏的軀干主骨架, 其它 的竹片都綁扎在這根主骨架上。削制時,尺寸要到位。削制達到要求後,用砂紙打光即可。

15cm×0.1×0.1竹片共需4根,實際上截取材料時只需選用一根15cm×0.6×0.2左右的竹片,削薄至0.1厚度,再用刀把它一劈為四,然後略加削光、打磨即可。因為其中2根用於須,2根用於尾,規格相同,形狀不同而已。

50cm×0.3×0.2的竹片2根,是用於翅膀的。截取時只需一根50cm×0.7×0.3的竹片。加工時先削薄至0.2厚度,然後在一端的三分之一處再逐漸削薄至端處,只要0.1的厚度。因為翅膀越外端越需柔和,吃風力後翅膀向後略彎,便於泄風,保持風箏的飛行平衡。削好後再從中間將其一劈為二,略加削光打磨即可。這樣製作的竹片,由於處於同一根竹片,它的韌性及彎度就比較一致,能使風箏翅膀的平衡度基本一致。

四、骨架的綁扎:

1、先將15cm×0.1×0.1竹片分別烤彎成如圖2形狀:

2、然後將它們分別綁扎在軀干條的兩端呈如圖3形狀:

3、接著在翅條粗端量出15cm,並做好記號,將它們綁扎在軀干條正面,成如圖4形狀:

4、最後在翅條外端15cm處繫上線,將翅條拉成如圖5形狀:

這樣,一隻簡易的蝴蝶風箏的骨架就扎完成了,當然,別忘了用尺測量一下,拉線兩邊的線長是否對稱相等。如果有差距,必須適當調整,要做到完全對稱。調整好後,再在各綁扎點上滴上快乾膠,使風箏骨架定型。

五、風箏的裱糊:

將准備好的面料平攤在桌面上,然後在風箏骨架正面塗上膠水,再將塗好膠水的骨架小心地放在面料上壓緊,翻轉風箏,對面料稍作整理,有漏膠的地方補上膠水。待干後在面料上用 鉛筆畫 出蝴蝶圖案,(可用紙畫好蝴蝶的半邊,再復印上去,這樣可保證蝴蝶兩邊的對稱)。剪去多餘的邊料,並在剪下的邊料中剪出2根50cm×3的飄帶粘貼在蝴蝶的下翅上,以保證風箏在放飛時的平衡性及美觀性。最後對風箏著色,使它真正成為一隻艷麗的彩蝶。

六、綱線布局及試飛:

該風箏綱線系法與前面學習的菱形風箏綱線系法相同,但是調整方法不相同。如果風箏放飛時右偏,則綱線左移;左偏則右移(軟翅風箏調整綱線都是如此)。飛行高度的調整,則仍在上、下二根綱線上作微調

風箏的起源

風箏起源於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據《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今山東青州一帶)“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中國風箏問世後,很快被用於測量傳遞信息,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唐宋時期,由於造紙業的出現,風箏改由紙糊,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的娛樂的玩具。

宋朝風箏已在民間廣泛流行。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加,中國的風箏流傳到世界各地。先是傳到日本和朝鮮等近鄰國,後又漂洋過海,傳到了緬甸,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和紐西蘭直到更遠的東方島嶼上;另一線則順著“絲綢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戰路線進入了阿拉伯和西歐。元代在中國為官17年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歸國後,也把風箏介紹到了西方。

山東濰坊是我國著名風箏產地,明代就已在民間出現扎制風箏的藝人。清代,隨著放風箏習俗的流行,風箏藝術亦達到鼎盛階段。道光年間,郭麟吟 清明 的一首竹枝詞描繪道:“一百四日 小寒 食,冶遊爭上白浪河,紙鳶兒子鞦韆女,亂比新來春燕多。”鄭板橋有詩曰:“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飛彩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

《濰縣志》也記著:“清明,小兒女作紙鴦,鞦韆之戲,紙鴦其制不一,於鶴、燕、蝶、蟬各類之外,兼作種種人物,無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清末,濰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風箏市場,全國許多地方的商賈都來濰坊購買風箏,一時間花樣翻新招主顧,雙雙蝴蝶鳶成行”,涌現出了一大批手藝高超的風箏藝人。

濰坊風箏主要有三種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簡形,其中以龍頭蜈蚣最突出。據說是受了龍骨水車的啟發而製造的。現在已發展成許多品種,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幾百米長,造形、色彩也各不相同,從很簡單的白紙糊身,紅紙糊頭,不畫一筆,不染一色的蜈蚣風箏,到色彩繽紛,繪金描銀的九頭神龍風箏。從構思奇妙的二龍戲珠到三條巨龍在空中呈“y”,字形飛行的“哪吒鬧海”,真是千變萬化,“奇巧百出”。

濰坊的長串風箏除蜈蚣之外,還有各種不同的題材。如“梁山一百單八將”是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做得個個形態不同,栩栩如生,放上天去排成一隊,各持兵刃,隨風飄動,這時你也許會隱約地感到有戰鼓催陣,好像他們正要出發,去打下大宋朝庭……

1984年4月,在濰坊的北海灘上放起了一條巨型龍頭蜈蚣,頭高4米,長4米,腰節直徑1.2米,這個風箏共長320米,當時在全國是最大的了。現在濰坊已成為國際風箏節的固定舉辦地。現代風箏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基礎上,不斷花樣翻新,贏得了“風箏藝術,濰坊第一”的美譽。

風箏的 文化

求福:

人們對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與“遍福”、“遍富”諧音,盡管它形象欠美,但經過充分美化,把它作為象徵“福”的吉祥圖案。以蝙蝠為圖案的風箏比比皆是,如在傳統的北京沙燕風箏中,以“福燕”為代表,在整個硬

膀上,可以畫滿經過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風箏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獻壽”、“五福捧壽”、“福壽雙全”、“五福齊天”、“五福獻壽”等,周代《洪範》篇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謂所好者德,“考終命”謂善終,不橫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壽。其他的求福吉祥圖案還有“魚”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製的搔杖,專搔手夠不到的地方,因能盡如人意而得名)。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與風箏有:“連年有魚”,“喜慶有餘”,“鯉魚跳龍門”,“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長壽:

古往今來人們都希望健康長壽。寄寓和祝頌長壽的圖案很多:有萬古長青的松柏,有據說能享幾千年壽命的仙鶴及色彩繽紛的綬帶鳥,有據說食之可以長命百歲的“仙草”靈芝和能夠使人長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達長壽的“壽”字有一萬多種字形,變化極為豐富。源於佛教的“萬”字紋樣,寓“多至上萬”之意。在沙燕風箏中,腰部的圖案就多為回轉“萬”字紋樣。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與風箏有:“祥雲鶴壽”,“八仙賀壽”等。

喜慶:

表達人們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囍”是人們常見的喜慶圖案。喜鵲是喜 事的“徵兆”,風箏中有“喜”字風箏,“喜喜”風箏碰等,與此有關的風箏和吉祥圖案有:“喜上眉梢”,“雙喜登眉”,“喜慶有餘”,“福祿壽喜”,“雙喜福祥”。喜慶圖案頗具情趣的還有百蝶、百鳥、百花、百吉、百壽、百福、百喜等圖案,如“百鳥朝鳳”。寓間美滿婚姻、夫婦和諧有鴛鴦圖案風箏等。

吉祥:

『貳』 濰坊風箏的介紹加圖片的

風箏,古名「紙鳶」,又名「鷂子」,是普及於山東各地的一種玩具,尤以濰坊為盛,
濰坊風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魯國大思想像墨翟製作第一隻「木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開始興盛,走向民間卻是在明代。到清朝中葉,濰坊開始出現專門從事風箏製作的民間藝人。相傳有位姓陳的啞巴藝人扎得風箏新穎好看,放得又高又穩,遠近聞名。這時,清明節前後競放風箏也成了當地的踏春風俗。據《濰縣志稿》載:「本邑每逢寒食,東門外,沙灘上……板橋橫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楊柳煙含,凌空紙鳶,高入雲端。」「清明,小兒女作紙鳶、鞦韆之戲,紙鳶其制不一,於鶴、燕、蝶、蟬各類外,兼作種種人物,無不維妙維肖,奇巧百出,」曾做過七年濰縣縣令的大詩人兼書畫家鄭板橋曾寫過這樣的詩來懷念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把濰縣的風箏特點和放風箏的風俗描寫的淋漓盡致。「一百四日小寒食,冶遊步上白浪河,紙鳶兒子鞦韆女,亂草新來春燕多」,這是濰縣詩人郭麟對他家鄉清明寒食放風箏的真實描寫。到近代,濰縣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風箏產地和市場,有首《竹枝詞》是這樣描寫當時風箏市場的盛況的:「風箏市在東城牆,購選遊人來去忙,花樣翻新招主顧,雙雙蝴蝶鳶成行。」風箏飄洋過海,被帶到美國、日本當作藝術珍品館藏起來。新中國建立後,濰坊風箏作為濰坊市的象徵,更加受到當地人民的珍愛和重視。從1984年起,濰坊市連續成功地舉辦了國際風箏節;1988年,濰坊市被國內外風箏界選為「世界風箏都」。濰坊風箏走向了世界,真正達到了它的鼎盛期。
個性是藝術成功的標志。濰坊風箏的獨特個性是通過「扎、繪、糊、放」的四藝來具體表現的。
扎 濰坊風箏的骨架一般用竹材紮成,扎骨架的工序有:選竹材、破竹材、削竹條(有「抽削」、「推削」諸法)、修竹條、彎竹條、扎結竹條等。風箏架子多種多樣,扎法各有千秋,一般說掌握了硬翅風箏、軟翅風箏和拍子風箏架子的基本扎法後,就可以自由變化,扎制各種風箏了。前輩藝人們在扎風箏中總結了奉富的經驗,有的還編成了歌訣。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訣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頭一腹一尾根。—亡條平直須堅硬,下條扁軟勢隨形。七段等分論條架,兩膀對扎半圓形,中腹應按雙分計,尾竹上端中線尋。下端長短如何定,橫設架子首尾千.托紙中間方四塊,兩膀各四必相亭。頭部迎風腹為主L冕竹要軟好瀉風。襠肥紙闊單面軟,迎風不會左右慨。
糊 糊風箏用紙,用礬絹,用薄綢等,可依風箏形式確定。倒如,糊蜻蜒風箏用絹,因為絹比紙的透明度好,更象活蜻蜒的翅膀,糊龍青魚尾部用綢,放飛時迎風抖動肖似魚尾,糊鷹不能用絹,因為絹受風後抖動就不象在空中打旋的鷹了,必定要用皮紙或托裱了的防風紙。糊風箏時,先比著架子剪紙,紙比架子大些,邊緣部分剪開一些口子,在邊緣塗漿糊後,依次把剪開的邊緣糊在紙條上。糊法有兩種;一是把紙包貼在竹條的四個面上,此法叫「包邊兒」,二是把紙包貼在竹條的兩個面上,待漿糊幹了之後,用刀把多餘的紙裁下來,這種方法叫「裁邊兒」。這種方法是要露出一部分削修加工的竹條,以顯示藝人的製作技巧。風箏可以先糊後繪,也可以先繪後糊。因為風箏的彩繪圖案多是對稱的,為了使圖案對稱一致,藝人們一般是先繪後糊。先把各部分的紙剪好,彩繪、陰干,熨乎,再糊到架子上。彩繪時,各部分銜接處圖案不畫金,留出一些空白,糊好後再把銜接處的圖案補畫整齊。各種風箏的具體糊法也各有不同,倒如:沙燕風箏先糊兩膀,再糊兩腿。最後糊頭、腹,米字風箏也是先糊兩膀,拍子風箏用平貼法糊紙等等。
繪 風箏的繪畫構圖與設色最能體現地方特色。濰坊的風箏吸取了濰縣木版年畫的技法,又博採京津畫風箏之長,線條粗獷,色彩以紅、黃、蘭三顏色為基礎色,重筆濃抹,色調明快,渾朴,在對稱中達到強烈的美的視角效果。如濰坊的龍頭蜈蚣風箏,胡敬珠派造型以群青色為主,便以濃艷著色,直觀效果對比強烈;康萬香派則以普蘭為主,代表海水,同時以紅或桔紅的暖色,使整個畫面形象鮮明,風箏騰空之後,與蔚蘭的天空產生和諧又鮮明的視角效果。西方藝術大師說過:「要懂得用最少的顏色,如果該用七個顏色,你卻用二個表現時,那你的本事就更大了。」濰坊的風箏藝人對風箏的構圖和彩繪,正是這樣做的。他們盡量少用色,以塊色為主,非常鮮明地突出了民間藝術色彩單純而濃郁的特點。
放 放風箏的工具有線、繞線工具和供游戲用的各種附加物。放風箏的線有「縫衣線」(適合放小風箏)、「小線」(三股棉線,民間最常用的風箏線)、「衣線」(真絲線,細的叫「絲線」,粗的叫「絲繩」)、「麻線」(從前民間用此線放大風箏)等等,繞線工具最普遍的是「線桄子」,這是一種穿在軸柄上的六角線線軸,可以自由地旋轉著放線。收線時,一手拉線,一手打輪,十分方便,樣子也玲瓏可愛,本身就是一件惹人喜愛的玩具;還有一種「簡易桄子」,軸柄上穿著一種扁框,用起來也很方便。如果放大風箏,則要用「線拐子」;放更大的要用「絞車」。風箏的附加物,是放風箏時作游戲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風琴」、「鑼鼓」、「送飯兒的」等。
風箏的種類很多,按形象分有鳥形風箏(如鷹、燕、仙鶴)、蟲形風箏(如蜻蜒、知了、蝴蝶)、水族風箏(如金魚、蛙、蟹)、人物風箏(如孫悟空、胖娃娃、老壽星)、字形風箏(如「雙喜」、「福」字、「壽」字風箏)、器物風箏(如扇子、鍾、宮燈)、變形和幾何圖形風箏(如瓦片、八卦、五星),按風箏的構造分有硬翅風箏、軟翅風箏、拍子風箏、平桃風箏、軟風箏、桶形風箏等;按風箏的功能分有玩具風箏、觀賞風箏、特技風箏等等。按大小又可分為巨型風箏與微型風箏。如濰坊藝人扎的「鯉魚跳龍門」風箏,兩層樓高,面積為174平方米,扎風箏的藝人是站在樓上紮成的。巨型立體蜈蚣風箏,龍頭狀的頭和數十節的身,共100多米長。發放時,必須先將尾部和身部逐漸放起,再靠身部幾十節圓方形風箏將沉重的龍頭提升到空中。小型的蜈蚣風箏一樣首尾齊全,卻小到可以整個藏在火柴盒中。
濰坊風箏同中國許多民間藝術形式一樣,產生於人們的娛樂活動,是寄託著人們的理想和願望,與人們的生活有密節聯系的娛樂品。風箏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會生活以及神話傳說中的形象,都寄託著「吉祥」和「吉慶」,興趣和理想。那絢麗多彩的顏色,與其說是所模仿事物的標志,毋寧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放風箏,則是易做、經濟、老少咸宜的娛樂,健身活動。在陽光明媚的春天,人們手牽引線,或在春山,或在平原,或在白沙無際的海灘前後奔跑,臂、腿肌肉得到了鍛煉,眼睛得到調整,氣血為之暢達,這對人的生命是多麼有益啊。伴隨著風箏的興盛,濰坊風箏又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的家庭成員,以商品的形式進入流通,糊制風箏成為一種職業,是一種重要生計。據史料記載,早在清代,濰縣城裡的風箏作坊和店鋪就有30餘家,清明時節在集市上攤的有數十戶,外地客商在這里絡繹不絕,生意十分興隆。現在的濰坊風箏,由於當地政府的重視和人民的鍾愛,伴隨著國際濰坊風箏節的連續舉辦,已成為當代濰坊人的文化象徵物,它越洋過海。聯結起了與世界人民的友誼,也成為濰坊市經濟騰飛的巨大杠桿。濰坊風箏的製作,也走上了傳統技法與現代新科技相結合的道路,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

熱點內容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
24條婚姻法北京電視台 發布:2024-11-19 18:48:29 瀏覽:373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
阜平法院 發布:2024-11-19 18:18:19 瀏覽:951
法院體庭 發布:2024-11-19 18:17:35 瀏覽:896
關於心道德事的心得 發布:2024-11-19 17:14:24 瀏覽:202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發布:2024-11-19 16:51:51 瀏覽:748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