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專家李明瞬

婚姻法專家李明瞬

發布時間: 2023-01-12 10:27:14

① 求:中華女子學院副院長李明舜簡介

李明舜 男,1964年生,中華女子學院副院長

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社工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性別與法律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服務中心專家組成員、西南政法大學外國家庭法及婦女理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北京市立法咨詢專家。

簡歷

1964年1月生於河北省饒陽縣。1983年7月考入中國人民大學。1987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專業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1990年7月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專業畢業並獲法學碩士後分配到中華女子學院(原中國婦女管理幹部學院)法律系工作。在教學崗位上,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在管理崗位上,歷任民法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法律系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2004年3月起任中華女子學院副院長

主要成果

主要研究領域:
婦女人權、婦女法學、婚姻家庭法學等。在研究生學習期間參與了佟柔教授主持的國家「七五」重點課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法律調整」研究工作。1990年參加工作後,結合工作的需要,既著手從事婚姻家庭法學、婦女權益法律保障的研究工作,1993年作為副主編出版了《我國刑法對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保護》,該書以獨特的視角和見解,獲得了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995年主編了《女性面臨的法律問題》,1997年、1999年分別發表了《婦女法理論研究中的兩個問題》、《完善的婦女法與發展中的婦女法學》,首次對婦女法的概念進行系統的理論闡述;2001年主編了《婚姻法中的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這也是我國首部專門論述婚姻法中的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的著作;2003年出版了專著《婦女權益法律保障研究》,該書榮獲了全國婦聯、全國婦女研究會首屆優秀成果專著類三等獎。2005年主編了《婦女人權的理論與實踐》。此外,《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基本原則及其作用》、《民法典的制定與結婚、夫妻制度的完善》、《指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幾點思考》等學術論文發表後均被中國人民大學《婦女組織與活動》、《民商法學》全文轉載。到目前為止,出版個人專著1部,主編出版了《婦女人權的理論與實踐》、《家庭暴力防治法基礎性建構研究》等著作9部,作為副主編出版《婦女權益的法律保障》等著作5部,參編出版了《國家賠償法釋論》、《刑事訴訟法學新解》等著作14部,發表學術論文、文章30餘篇。

主持、參加的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項目有:國家「七五」重點課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法律調整」(1988,參加)、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2001-2003,主持)、中國法學會「反對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對策研究與干預——司法調查分項目」(2000-2002,主持)、中國法學會「反對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對策研究與干預——理論研究分項目」(2004-2006,主持)、中國——加拿大婦女法培訓項目(1999-2002,作為國家級專家參加)、中國——歐盟合作項目「婦女權益保障法的修改與完善」(2004-2005,參加)、全國婦聯「婦女權益保障法專家建議稿」(2003-2005,主持)、北京市教改立項目「教學型本科院校運行機制研究」(2005-2007,主持)、教育部課題「女性高等教育研究」(參加)。

參與立法情況:
參與了婚姻法的修改(2000-2001年)、民法典親屬編條文的草擬(2002年)、婦女權益保障法的修改(2003-2005年)等國家立法活動。

主要獲獎情況:
參加工作以來,曾榮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五屆全國婦女報刊好作品二等獎;全國婦聯、中國婦女研究會第一屆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中國組委會嘉獎;北京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反對家庭暴力傑出貢獻獎。

多次在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法律講堂》、《兩岸萬事通》、《央視論壇》、《實話實說》、《半邊天》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觀潮》、人民網《強國論壇》等欄目傳播法律知識

其間,先後到芬蘭、加拿大、日本以及我國香港進修、學習和訪問。

② 哪有婚姻法中關於遺棄問題的論文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6-01-05 16:25:00 ] 作者:佚名 編輯:studa9ngns [摘要]:男女兩性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財產權利,但事實上女性的財產權利卻是離婚過程中的一個脆弱環節,究竟哪些與社會性別有關的社會文化因素影響了女性的財產權利?本文從法律視角和社會性別視角對《婚姻法》修正案實施後全國財產分割標的最大的一起離婚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試圖挖掘司法實踐中妨礙女性取得公正判決結果的深層根源。

[關鍵詞]:夫妻財產制/女性權利/社會性別視角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民營經濟隊伍日益壯大,其夫妻財產關系呈現出復雜化和多樣化的趨勢。夫妻共同財產在數量、種類、結構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為夫妻一方在離婚時,私自處分共同財產,侵佔另一方的財產權益創造了條件。《婚姻法》修正案第47條規定:「離婚時,一方隱匿、轉移、變賣、毀損,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匿、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但在司法實踐中,如何認定夫妻共同財產的隱匿與轉移?女方對男方隱匿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質證為何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在離婚訴訟過程案中究竟哪些與社會性別有關的因素影響女性的財產權利?這是《婚姻法》修正案自2001年4月實施以來遇到的新問題,也是迫切需要回答解決的問題。

夫妻財產制是規定夫妻財產關系及相關問題的法律制度。包括夫妻婚前財產、婚後所得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和處分;夫妻債務的清償、共同生活費的負擔;婚姻終止時夫妻財產的清算和分割等內容。在夫妻財產制的諸多內容中,最重要的核心內容是婚前財產和婚後所得財產的所有權歸屬問題。

2001年4月中國實施的《婚姻法》修正案規定了三種夫妻財產制度,即法定財產制、約定財產制和個人特有財產制。《婚姻法》第17條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法律雖然規定了夫妻財產權利平等,但事實上很多婦女的財產權利都成為離婚過程中的脆弱環節。金一虹通過對法院365份卷宗和個案分析發現,房產分割,女性處於明顯劣勢;子女撫養,重負更多地落在女性身上;生產經營性資料和經營權的爭奪,女性極難獲勝;婦女對共同財產的主張常得不到支持;女方因種種原因放棄了應享權益,在放棄權益的前提發生變化後,常常得不到相應權利(金一虹,2002)。

在離婚夫妻財產分割中,最能充分體現兩性權力關系的本質以及他們對家庭財產的實際佔有、處分的權力分配。因此,本研究選擇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胡海英訴李鍾鳴離婚案,作為新婚姻法頒布實施後中國大陸最大一起財產糾紛離婚案,胡海英離婚案曾經引起廣泛關注。2001年4月20日,胡海英向有管轄權的哈爾濱市南崗區人民法院遞交了離婚起訴書,要求解除和李鍾鳴的婚姻關系,撫養女兒,並依法分割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2001年11月13日,南崗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婚生女隨李鍾鳴生活,胡海英每月負擔撫養費200元,一處使用面積28平方米的公產房由H 女承租居住。對雙方有異議的兩處火鍋店、一個實業公司、三處房產、三輛車因有案外人主張權利,被判另案處理。被判兩手空空的胡海英對撫養權及財產劈分提出異議,於2001年11月14日,向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2002年4月12日中級人民法院下達民事裁定書,決定中止本案審理,財產爭議另案訴訟完畢後,再恢復本案審理。2002年5月,胡海英起訴至南崗區法院,要求依法確認哈爾濱宏鳴火鍋店(宣化店、復華店)財產所有權。一審已經確認胡海英為這兩家火鍋店的財產所有權人,男方不服提起上訴,目前此案正在確權的二審階段。

本研究在《婚姻法》規定的三種夫妻財產制度的框架下,對其離婚過程中的夫妻財產分割情況進行研究,以此探討在司法實踐中有哪些與社會性別有關的社會文化因素妨礙女性取得公正的判決結果,女性的財產權利是怎樣從法律上的平等走向事實上的不平等的。

本研究的案情分析主要基於以下材料:(1)哈爾濱市南崗區人民法院(2001)南民一初字第2236號民事判決書;(2)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2002)哈民一終字第184號民事裁定書;(3)巫昌禎、楊大文、陳明俠、夏吟蘭、李明舜五位婚姻法專家向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法律意見書《關於胡海英訴李鍾鳴離婚一案的三點意見》;(4)胡海英的代理人黑龍江法准律師事務所的代理詞及胡海英的上訴狀;(5)胡海英本人提供的關於夫妻財產的相關證據資料,包括:兩個火鍋店設立時的驗資報告、變更注冊資本登記事項檔案材料、變更企業負責人登記事項檔案材料、購房收據、購房合同、公司工商登記檔案材料、機動車登記表;(6)對胡海英本人及代理律師的訪談資料。

本文僅僅是一個特殊的離婚個案研究,並不能推論大陸總體離婚財產分割狀況,關於離婚婦女的財產權利基本狀況,我會借用其他相關研究的數據和結論。但這個離婚個案可以深入探討分析婦女財產權利受損的社會性別因素,有助於我們認識社會性別制度建構的規則以及關注司法實踐中的性別公正問題。

二、個案簡介:千萬家產,胡海英為何兩手空空?

胡海英與李鍾鳴於1997年6月25日登記結婚,婚後與李鍾鳴的父母同住一處,並於1999年7月8日生一女孩。後來夫妻關系惡化,2001年2月,胡海英和丈夫李鍾鳴激烈爭吵後,從家裡拿走50萬元現金帶著年幼的女兒出走大連。隨後丈夫和婆婆向公安機關報案,稱家中失竊。她很快就被哈爾濱市南崗公安分局從大連抓回來,塞進了拘留所。同年3月17日,哈爾濱市南崗警方以涉嫌盜竊為由將胡海英刑事拘留。4月4日,警方逮捕胡的提請被檢查機關退回,胡海英被取保候審。

③ 有關於婚姻家庭關系的一些有爭議的話題,急急急,

當前婚姻家庭案件的疑難問題探析

發布時間:2011年2月14日 吳曉芳 點擊次數:105

--------------------------------------------------------------------------------

2001年修訂的婚姻法實施後,為了在審判實踐中更好地貫徹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先後出台了《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和《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為各地法院正確、及時地審理各類婚姻家庭案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裁判依據。從全國法院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的情況來看,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其中一些問題爭議很大,同案不同判的現象並不鮮見,實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討。

一、夫妻財產約定與贈與合同的法律適用

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這樣的糾紛,比如夫妻在婚前或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約定將一方個人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但沒有辦理房產過戶手續,離婚時贈與房產的一方主張撤銷贈與,另一方主張繼續履行贈與合同,請求法院判令贈與房產一方辦理過戶手續。在此問題的處理上,存在兩種迥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因此,夫妻之間有關財產的約定,只要系夫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就應認定為有效且對雙方產生法律上的拘束力。相對於物權法及合同法的規定,對夫妻財產關系的規定屬於特別規定,應當優先適用婚姻法的規定,故夫妻之間有關房產贈與的約定無需經過物權變動手續,離婚時法院可以判決房產歸受贈方所有,對贈與房產一方主張撤銷贈與合同的請求不予支持。另一種觀點認為,夫妻有關財產的約定合法有效,但依據合同法中贈與合同一節的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因此,尚未辦理房產過戶手續的贈與,房產贈與人可以隨時撤銷贈與,對離婚時贈與房產一方主張撤銷贈與合同的請求應予支持。

筆者認為,婚姻家庭領域的協議常常涉及財產權屬的條款,對於此類協議的訂立、生效、撤銷、變更等並不排斥合同法的適用。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9條就規定:「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後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理後,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此乃合同法基本原理的延伸運用。在實際生活中,贈與往往發生在具有親密關系的人或者有血緣關系的人之間,合同法對贈與問題的規定並沒有指明夫妻關系除外。雖然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了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有約束力,但如何理解「約束力」一詞呢?就夫妻之間的贈與而言,一方贈與另一方鑽戒、手錶等貴重物品已經交付的,依照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當然不能隨便撤銷,這就是所謂的約束力。而一方贈與另一方不動產,在沒有辦理過戶手續之前,依照合同法的規定,是可以請求撤銷的,這與婚姻法的規定並不矛盾。我國採取的是不動產法定登記制度,無論因何種原因取得,房產物權均需經登記才產生效力。也就是說,在贈與房產時只有辦理了房產過戶手續,才能產生約束力。夫妻有關贈與房產的約定並不屬於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如果沒有經過公證,離婚時贈與房產一方主張撤銷贈與合同的請求應當得到法院的支持。

二、夫妻忠誠協議的法律性質和司法效力

所謂夫妻忠誠協議,是指雙方在婚前或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訂立的,旨在保障婚姻關系的穩定,以賠償金為責任形式的協議。有關夫妻忠誠協議的性質及效力問題存在極大的爭論。一種觀點認為,夫妻之間訂立忠誠協議,本身說明公民的法律意識在增強,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夫妻忠誠協議並不違法,因為夫妻忠實本來就是法律規定的內容,屬於法律明確的要求,協議雙方等於把法定的義務變成了約定的義務,法院應當予以認可。①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夫妻之間簽訂的忠誠協議,雖不違法無效,但這種協議應由當事人本著誠信原則自覺履行,法院不能賦予忠誠協議強制執行力。因為忠誠協議要獲得法院賦予的強制執行力,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查證舉證程序,法院審理這類忠誠協議案件,必然會面臨一個尷尬而危險的舉證困境和一系列社會負面影響,我們應當考慮賦予忠誠協議強制執行效力的巨大社會成本。某高級法院在相關指導性意見中規定:對夫妻雙方簽有忠實協議,現一方僅以對方違反忠實協議為由,起訴要求對方履行協議或支付違約金及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除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情形外,夫妻一方在離婚案件中以對方違反忠實協議或違背忠實義務為由,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或損害賠償的,審理該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另一種觀點認為,婚姻本身即契約,一方在背叛對方之前,就得考慮違約所要付出的成本。只是在沒有具體協議約束的情況下,雙方承擔的是道德義務,而道德成本對於個人來說是隱性的,是不確定的。一旦簽訂了協議,就將隱性化的道德成本顯性化了,當事人很可能就會三思而行。從這個意義上說,忠誠協議對於維系婚姻穩定將起到積極作用。也有觀點認為,婚姻法規定「夫妻應當相互忠實」而非「必須忠實」,「應當」意在提倡,只有「必須」才是法定義務。法律允許夫妻對財產關系進行約定,但不允許通過協議來設定人身關系。人身權是法定的,不能通過合同來調整。②忠誠協議主張的侵權損害賠償缺乏法律依據,不屬於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離婚損害賠償之列。忠誠協議限制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法律不能通過合同契約的方式剝奪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這一憲法基本權利,故忠誠協議當屬無效。

筆者傾向於對忠誠協議認定為有效,因為其符合婚姻法的基本精神,是對婚姻法中「夫妻應當互相忠實」規定的具體化。也正是由於夫妻簽訂了具體的協議,使得婚姻法上原則性的夫妻忠實義務具有了可訴性。婚姻法規定可以請求提起損害賠償的范圍只限定在重婚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等四種情形,而一般的通姦行為不在此列,即必須達到重婚或同居的嚴重程度。夫妻有關忠誠協議的約定比婚姻法規定的范圍寬泛,既包括重婚、與他人同居的行為,也包括與他人的通姦行為。雖然,違反夫妻忠實規定尚未達到重婚、與他人同居等嚴重程度的一方應如何承擔相應責任,現行法律未作具體規定,但法律也未明文禁止當事人自行進行約定。忠誠協議的約定與婚姻法的基本精神相吻合,給付的金錢具有違約賠償性質,這種協議應當受到法律保護。但筆者同時認為,這種協議也是屬於可撤銷的,如果當事人在協議簽訂後反悔,認為該協議顯失公平,或者是在對方要死要活、苦苦相逼情形下被迫無奈簽訂的,則可以在協議簽訂之日起一年之內提出撤銷申請。這一年時間屬於除斥期間,超過一年則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法第二條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也就是說,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並不屬於交易關系,當然不應受以調整交易關系為己任的合同法調整,例如離婚協議應由婚姻法調整,一方違反該協議不同意離婚,另一方亦不得基於合同法的規定而請求承擔違約責任。目前許多學者認為,合同法第二條第二款排除的身份合同僅指沒有財產內容的身份合同,夫妻關於財產問題的約定以財產關系為內容,屬於合同法的調整范圍,不過應當優先適用婚姻法等有關法律,這些法律沒有規定時才可適用合同法和民法通則。因此,法律並沒有禁止人們對有關身份關系進行協商達成協議,只不過這種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應由婚姻法、收養法等法律進行調整,法院在確認有關身份關系協議的效力時,首先應審查該協議是否違反婚姻法、收養法等法律的規定。

法院對夫妻之間忠誠協議效力的肯定,並沒有擴大現行婚姻法規定的適用范圍。對於不構成婚外同居的一般通姦行為,法院不會主動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判決夫妻中通姦一方對另一方予以賠償,也不會根據婚姻法第四條「夫妻應當相互忠實」的倡導性條款判令通姦一方承擔違反忠實義務的責任。但是,對於夫妻雙方在自覺自願基礎上簽訂的忠誠協議,法院應當認定這種忠誠協議有效。既然其與婚姻法規定的精神相吻合,又沒有欺詐、脅迫的情形,當事人雙方願意通過忠誠協議約束自己的行為,並提前約定了違反忠誠協議行為的違約責任,法院有什麼理由否定其法律效力呢?至於違反忠誠協議行為的舉證問題,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法院當然不會依職權去調查,如果一方當事人主張另一方違背忠誠協議但沒有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其只能承擔敗訴的後果,法院又怎麼會陷入到「尷尬而危險」的舉證困境中呢?

三、處理親子關系訴訟的難點問題

親子關系訴訟是身份關系訴訟的一種,主要包括婚生子女否認之訴和非婚生子女認領之訴,即否認法律上的親子關系或承認事實上的親子關系。親子關系訴訟中直接證據的缺乏和親子關系證明責任的高標准,使得親子鑒定成為關鍵性證據。親子鑒定技術簡便易行,准確率較高,從技術手段方面來講,目前被廣泛採用的DNA鑒定技術,肯定生物學父子關系的准確率在99.99%以上,否定生物學父子關系的准確率則幾乎達到100%,在訴訟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當事人拒絕做親子鑒定,對此類糾紛應如何處理,審判實踐中爭議比較大,法院往往很難定奪。

由於親子鑒定事關重大,涉及夫妻雙方、子女和他人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請求確認親子關系的一方要承擔與其訴訟請求相適應的舉證責任,即其生父和生母有同居或受胎之可能的基本事實。如果過分強調請求一方的證明責任,勢必使請求人的實體權利難以得到保護;但如果忽略請求一方的證明責任,則可能導致權利濫用,不利於家庭關系的穩定和當事人隱私的保護。親子鑒定作為一種證據方法,其實施必須具有必要性與正當性。有利於子女的最佳利益構成必要性;所謂正當性,是指當事人在請求進行親子鑒定時,已具有推論親子關系存在與否的重要證據,使進行親子鑒定成為正當的收集證據的手段。在處理有關親子關系糾紛時,如果一方提供的證據能夠形成合理的證據鏈條證明當事人之間存在親子關系,也可以說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情況下,另一方沒有相反的證據又堅決不同意做親子鑒定的,由於親子鑒定使用的是人體生物學樣本,本人是否同意鑒定、同意采樣,關繫到人權問題,法院不能強制當事人做親子鑒定,但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75條:「有證據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於證據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的規定作出處理。

有人認為,親子鑒定涉及人身權利的保護,如果適用上述司法解釋有關推定的規定,等於變相強迫鑒定,有侵犯人權之嫌疑。筆者認為,權利沖突是現代民事訴訟中常見的一種情形,如何正確處理權利之間的相互沖突,取決於法官的價值取向以及兩種利益之間的選擇和平衡。在有關親子關系的糾紛中,一方面要保護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要保護相對方的人身和人格權利不受侵犯。面對相互沖突的權利和利益,我們應當將未成年子女享有的被撫養教育的權利置於司法保護的首位。

四、離婚訴訟中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問題

在離婚訴訟中,經常出現一方當事人持已生效的債務糾紛民事判決書或調解書,主張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而另一方當事人則主張該債務系偽造或者為舉債一方的個人債務。究竟應如何認定債務的性質,在審判實踐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的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夫妻實行分別財產制的除外。因此,如果沒有兩種除外的情形,可以根據一方當事人提交的債務糾紛生效法律文書,直接推定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另一種意見認為,簡單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會導致一些當事人惡意偽造債務,使婚姻充滿風險。故舉債一方應當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或夫妻有共同舉債的合意,否則只將生效法律文書確認的債務認定為一方的個人債務。

筆者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是針對債權人提起的以夫妻一方或雙方為被告的債務訴訟,而在離婚訴訟中確定債務性質應從婚姻法的立法本意來分析,考慮兩個判斷標准:一是夫妻有無共同舉債的合意。如果夫妻舉債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不論該債務所帶來的利益是否為夫妻共享,該債務均應視為夫妻共同債務;二是該債務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1993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7條規定:「夫妻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等所負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離婚時應當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下列債務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由一方以個人財產清償:(1)夫妻雙方約定由個人負擔的債務,但以逃避債務為目的的除外。(2)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資助與其沒有扶養義務的親朋所負的債務。(3)一方未經對方同意,獨自籌資從事經營活動,其收入確未用於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4)其他應由個人承擔的債務。」

雙方合意或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舉債應由夫妻共同償還,這是民法上意思自治及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的體現,與離婚訴訟的特點一脈相承,即解決婚姻內部權利義務的分擔問題:從舉證能力方面來看,離婚訴訟當事人為夫妻雙方,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家庭收入支出情況一般應當是知悉的,對是否存在舉債合意、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在舉證能力上勢均力敵。因此,在離婚訴訟中,一方主張其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的,應當舉證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或夫妻有共同舉債的合意。即便一方持已生效的債務糾紛法律文書作為證據,也不能機械地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在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同時,也要防止夫妻一方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偽造夫妻共同債務。

五、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否作為原告提起離婚訴訟的問題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離婚案件的被告參與訴訟,審判實踐中對此沒有爭議,但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否作為原告主動起訴離婚,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由他人代為提起離婚訴訟,理由是:1.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在當事人本人不能親自作出意思表示的情況下,代為起訴離婚有干涉他人婚姻自由之嫌。2.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本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因此未經本人作出意思表示並授權,他人不得代理本人提出離婚訴訟。3.婚姻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該條款確立了調解是離婚訴訟的必經程序,無行為能力人無法參與調解,因而不能起訴離婚。4.配偶不能代理原告與自己離婚,其他親屬順序在後沒有監護資格,無權代理。另一種觀點認為,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權利遭受配偶侵害時可由他人代為提起離婚訴訟,理由是:1.無行為能力人沒有意識,已喪失行使婚姻自由權的客觀基礎,他人為其利益代理起訴離婚並不違背其意志。在配偶有虐待、遺棄和嚴重侵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財產權利的行為時,如不允許他人代為起訴離婚,就從事實上剝奪了其離婚的權利,使其遭受嚴重的婚內侵害而沒有救濟途徑。2.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由此可見,婚姻法關於調解作為離婚必經程序的規定並不包括一方被宣告失蹤等特殊情況,法院受理後經審查,可以直接判決離婚。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無論作為離婚訴訟的被告還是原告,顯然都沒有能力參與調解,只能由其訴訟代理人進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等問題的調解。3.法院指定監護人時,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可以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後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確定。法院審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起訴離婚案件時,可以據此排斥配偶作為法定代理人的資格。

筆者傾向於另一種觀點,也就是說,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近親屬一般不能代其提起離婚訴訟,但配偶一方有虐待、遺棄、惡意處分夫妻重大共同財產等嚴重損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合法權益的行為除外。目前,一些法院以判例形式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起訴離婚予以肯定。《2005山東高院民事審判會議紀要》提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需要根據特別程序變更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由變更後的監護人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提起離婚訴訟。該會議紀要肯定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由他人代為起訴離婚,對我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起訴離婚制度的完善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六、離婚案件中按揭房屋的處理問題

在目前的離婚案件中,按揭房屋的分割問題成為一個熱點。一方婚前以自己的名義簽訂購房合同及抵押貸款合同,並支付了購房首付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貸款,且婚後才取得房屋產權證的,離婚時對該房產如何進行分割?審判實踐中至少有三種不同的處理辦法。(一)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婚後配偶一方參與清償貸款,並不改變該房屋為個人財產的性質。離婚時尚未歸還的貸款為一方的個人債務,對用夫妻共同財產歸還的部分貸款,應返還一半給配偶一方。(二)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對於一方婚前支付的房款,由另一方返還一半;尚欠的貸款,作為夫妻共同債務,由雙方返還。(三)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尚未歸還的貸款為一方的個人債務。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部分,應考慮房屋增值收益由一方對配偶一方進行合理補償。

筆者傾向於第三種觀點。如果僅僅機械地以房屋產權證書取得的時間作為劃分按揭房屋屬於婚前個人財產或婚後夫妻共同財產的標准,則可能出現對一方顯失公平的情況。眾所周知,房屋產權證書的取得與房屋實際交付的時間往往不同步,許多房屋由於購房人以外的原因,遲遲不能取得房屋產權證書。不動產物權登記的立法目的在於維護交易安全、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而離婚訴訟中按揭房屋的分割只在夫妻之間進行,並不存在與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沖突。一方在婚前已經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向房地產公司支付了全部的購房款,買賣房屋的合同義務已經履行完畢,一方在婚前就取得了房產的全部債權,婚後獲得房產的物權只是財產權利的自然轉化,故離婚時將按揭房屋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相對比較公平。但將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參與還貸的行為按借款處理,僅返還共同還貸部分的一半,既不符合配偶一方的本意,又變相剝奪了其擁有自己房產或者投資於其他方面而獲益的權利。因此,對按揭房屋在婚後的增值,應考慮配偶一方還貸所做的貢獻,對其做出公平合理的補償,而不僅僅是返還婚姻關系期間共同還貸的一半。

在將按揭房屋認定為一方所有的基礎上,未還債務也應由其繼續承擔,這樣處理不僅易於操作,也符合合同相對性原理。婚前一方與銀行簽訂抵押貸款合同,銀行是在審查其資信及還款能力的基礎上才同意貸款的,其屬於法律意義上的合同相對人,離婚後由其繼續承擔還款義務是名正言順的。

七、關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問題

實際生活中,夫妻一方管理(佔有)夫妻共同財產,排除另一方對財產的支配權。但由於種種原因,另一方又不願意離婚,起訴到法院僅請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法院能否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審判實踐中也存在較大爭議。一種觀點認為,夫妻共同財產這種共有關系是最典型的共同共有關系,而共同共有是指共有人基於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而成立的共同關系,不分份額地對某物共同享有所有權的共有。共同共有人在共同關系存續期間內,一般不得請求分割共同財產,只要共有關系存在,共有人對共有財產就無法劃分各自的份額,無法確定哪個部分屬於哪個共有人所有。只有在共同關系終止,共有財產分割以後,才能確定各共有人的份額。因此,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應受理。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在某些情形下,法律應當提供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保護自己財產權利的救濟途徑。如持有或控制夫妻共同財產的一方,私自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轉移、變賣,為了賭博、吸毒而單獨處分共同財產等,而另一方因種種復雜的因素不想離婚,或者在起訴離婚後被法院判決不準予離婚,如果絕對不允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方隨意處分夫妻共同財產而無可奈何,其結果是有悖公平原則的。

近年來,有的法院嘗試以「夫妻共同財產支配權糾紛」為案由,處理實際生活中夫妻一方侵害另一方共同財產權的糾紛。法院用「支配權」的方式解決了夫妻一方生活困難的燃眉之急,同時也順應了「非經約定不能分割婚內夫妻共同財產」的主流思想。

筆者認為,物權法第九十九條規定:「共有人約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維持共有關系的,應當按照約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請求分割;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因分割對其他共有人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由此可見,物權法的這一規定突破了傳統民法的共有理論,即允許共同共有人在特殊情況下請求分割共有物,同時還要保持共有關系。但是,在不解除婚姻關系的前提下對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只能是一種例外,必須具有重大理由,否則其負面效應不可低估。畢竟如何使用和處分共同財產是夫妻內部的事宜,法律不宜介入太深。因此,在審判實踐中關鍵是要准確把握「重大理由」的含義,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嚴格掌握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的標准,在有利於夫妻關系的和諧、家庭的穩定和不損害夫妻任何一方財產權益之間達到最佳的平衡。

注釋:

①李明舜:《婦女權益法律保障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99頁。

②「法律能幹預婚外情嗎?」,載2002年12月31日《中國青年報》綜合新聞版。

來源:《人民司法》(京)2010年1期第54~58頁

版權聲明: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直接與我們聯系。

④ 「你哥哥沒有經濟來源和勞動能力,你照顧他」「我拒絕」有義務幫助嗎

兄弟姐妹關系是家庭關系中最親密的同輩旁系血親。它包括親兄弟姐妹關系,也包括養兄弟姐妹關系、繼兄弟姐妹關系。

我國素來有「長兄如父,長姐如母」的說法,意思是作為兄姐,要幫忙照顧弟弟妹妹,當父母不在時,還要承擔起養育弟弟妹妹的責任。

從道義上說,兄姐養育弟弟妹妹,天經地義。可是現實中有些父母要求孩子中的兄姐扶養弟妹,兄姐並不樂意,父母只好訴至法院,有些得到法院支持,有些被駁回起訴。這說明,在法律上兄姐並不一定要養育弟妹。

我國《婚姻法》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這是我國關於兄弟姐妹間扶養義務的規定,這里的兄弟姐妹包括親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撫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扶養關系在這些兄弟姐妹之間,有沒有不同呢?接下來,我們通過不同的案例一一加以分析。

雖然我國法律在兄弟姐妹間規定了附條件的扶養義務,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弱者的生活,但是法律畢竟具有強制性。這種強制性只能在一定范圍內起到保護作用,並不能使被「強制」的對象「心甘情願」地履行扶養義務。因而,只有加強道德建設,鼓舞人們自願互相幫助、助人為樂,在兄弟姐妹間形成自覺扶助的意識,才能減少這類糾紛的發生。



⑤ 民法典關於兒童的規定

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 傳播的有效手段

就是要你好看。

一九五五年九月下旬一天中午,我偷溜上一列從洛杉磯開出、朝聖巴巴拉(Santa Barbara)而去的貨運火車。我頭枕在行李袋上,翹著腿,注視著天上的滾滾浮雲。那是一列慢車,我計劃在聖巴巴拉的海灘睡一晚,隔天一大早再偷溜上一列開往聖路易斯-奧比斯蟹(San LuisObispo)的慢車,要不就是等到傍晚七點,溜上一列到舊金山去的直達車。

5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

7編、84章、1260條!

一生各階段的權利

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而未成年人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

成為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備受關注的部分。

今天,和團團一起來看看

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守護從孕育到成年的各個階段

胎兒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民法典在總則編「自然人」章節中,加入新規,將一個人受保護的起始點前移到了胎兒時期。

「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這不僅為近些年熱點的基因編輯等劃出紅線,也為一個生命從最開始提供法律保障。

八周歲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用通俗的話說,八周歲以上的小孩,就可以「幫家裡打醬油了」。

十六周歲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八周歲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守護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權益

5點速覽民法典在維護兒童權益方面

有哪些進步——

一、《民法典·總則編》結合疫情,完善了因疫情等突發狀況下對兒童的保護。

結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民法典對監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該條能有效避免當父母因疫情被隔離而兒童卻無人照料的情況,完善了因疫情等突發狀況下對兒童的保護。

二、《民法典·物權編》新增「居住權」規定,有利於保障兒童的居住權

物權編的一大看點就是增加了「居住權」的相關條款,目的是實現對社會弱勢的保護,比如婦女、兒童、老人。而兒童作為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在未能獨立生活前必須依靠在父母或者其他近親屬的撫養才能健康成長,此次意定居住權(可通過協議或者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出台,給予兒童居住權有充分的協議餘地,特別在兒童父母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時候。

三、《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新增部分條款,有利於保障兒童的各項權益

「家風作為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為家庭成員樹立了無形的卻又無處不在的價值准則。優良的家風支撐著家庭的和諧與平安,塑造著家庭成員的高尚品格和良好行為。家風同樣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正,則民風淳。」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李明舜認為,以法律的形式強調樹立優良家風,宣示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強力倡導,可以強化家庭和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推進家庭弘揚優良家風的知行合一。而這條規定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家庭中的兒童,兒童需要在一個優良家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努力塑造高尚品格和良好行為,有利於降低今後未年人或者孩子成年後可能違法犯罪的概率。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條將《婚姻法》修改從原本的「任何人」修改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進一步明確了不得危害或者歧視的主體范圍。在第二項中擴大了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應當負擔撫養費的范圍,包括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進一步保障了雖成年但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權益,比如腦癱兒、殘疾兒、因患病或意外等無法獨立生活的非婚生子女等。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明確了離婚後子女撫養問題,父母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由人民法院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同時,增加了已滿八周歲的子女自行決定跟誰的條文,尊重已滿八周歲的子女的意願,更有利於子女在其舒適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條將《婚姻法》將離婚後未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應當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更改為「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這就給將來法院裁判一方負擔子女全部撫養費提供了法律依據,現實生活中,一方婚後回歸家庭,基本上放棄了自已的職場生涯,離婚後再度回歸職場難度可想而知,收入也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若判決雙方各半負擔子女撫養費,極有可能導致子女的生活質量下降,該條規定有利於使父母離婚後的子女其生活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四、《民法典·收養篇》新增或修改部分條款,完善兒童的收養制度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條結合我國的二胎政策,將收養人的條件從「無子女」擴大到「無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拓寬了收養人的范圍,與現行人口政策一致,有利於促進更多的孤兒被收養,回歸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同時,增加了無不利於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的要求。如果收養人有違法犯罪的前科,可能會存在對被收養人不利的情況,該條對收養人條件加以限制,有利於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二條將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四十周歲的年齡限制,從「男性收養女性」擴大到「收養異性子女」,即增加了「女性收養男性」的限制,其本質上增加了對男性未成年人的保護。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五條增加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依法進行收養評估」,有助於符合收養條件的被收養人和收養人建立合法的收養關系。

五、《民法典·人格權編》新增條款,一定程度擴大兒童的「選取姓氏權」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條規定使兒童的「姓氏權」不再局限於隨父姓或隨母姓,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專家解讀:

民法典解釋這5類問題

具體應用到現實中,

會是什麼情形?

能解決哪些問題?

來看看法律專家的解讀5種情況——

0

1

涉及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條文要點:孩子八歲就可以在某些事項中為自己做主的能力了,不要忽視孩子的權利;十八歲就是獨立的民事主體,不能強制干涉孩子的權利。

⑥ 和女朋友相識三個多月了,前一個多月我都在外邊打工,我倆聊的也挺好,上個月我從外面回來跟她在一起考駕

一句話,沒感覺,你不幽默吧,不會逗她開心~現在不是找飯票,會疼人,會討開心,用心~工作上進,有這些就ok了

⑦ 家庭教育立法引發的三大猜想

近日,全國婦聯在家庭教育立法課題研討會上傳出消息:有關方面正在推動家庭教育立法進程,相關立法建議稿預計年內出台。可見,家庭教育立法的腳步愈來愈近,並越發堅定。那麼,立法能否有效制止兒童家暴侵害?是否具有可行性?家庭教育出現偏差,家長該如何「補課」?本期「家話題」走進家庭教育立法的三大猜想。

關鍵詞:家暴

猜想1:立法後打孩子會犯法嗎?

最近,一場因抄作業引發的家暴血案迅速在網上升溫。原來一父親發現女兒莉莉抄作業,竟然用草繩勒住她的脖子吊起來打,隨後女孩被送往醫院,但終搶救無效死亡。

莉莉的悲劇並非個案,近年來包括《男童遭父毒打,雨夜流浪街頭》、《男孩未完成作業,被打皮開肉綻》等在內的數起兒童家暴事件頻頻爆出,一個個不諳世事的生命正遭遇來自家庭殘酷的傷害。據中國政法大學一項「家庭體罰子女現象」的調查顯示:近七成兒童曾經遭受過家庭暴力。在接受調查的498名大學生中,54%的人承認自己在中小學階段經歷過家長的體罰,高達被體罰總數的71.38%。體罰的形式以父母手打腳踹為最多,佔到88%,藉助工具,如棍棒、皮帶、衣架等實施暴力的佔1.6%。從體罰的種類看,辱罵佔25.28%,罰跪佔16.36%,罰站佔13.38%,被父母逐出家門的佔4.09%。

關鍵詞:可行性

猜想2:家庭教育立法可行嗎?

近日,重慶市人大常委會按照全國婦聯「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嘗試,制定出台家庭教育法規條例」的要求,率先試水地方家庭教育立法,將《重慶市家庭教育促進條例》納入立法規劃。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激烈爭論,有人不禁慨言道:公權力介入親子情,困難重重啊!

重慶金馬律師事務所律師謝武斌便列舉了該條例中要求「父母及監護人應將未成年子女帶在身邊共同生活,並要求各級學校接收流動人口子女」在執行中可能遭遇的兩大尷尬:其一,父母並非不知道將孩子帶在身邊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外出打工,自己的生活尚不能理順,如何更好地照顧孩子?其二,當家長不能將子女帶在身邊共同生活時,《條例》又該怎樣進行懲罰呢?

此外,網友「燦若寒星」認為:家庭教育,仁者見仁,如果將教育孩子的准則用整篇的條文規矩框起來,這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孩子,都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關鍵詞:家長教育

猜想3:是否統一接受「家長教育」?

偷盜、搶劫、傷害他人……近年來有媒體陸續曝光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現象。據北京海淀區未成年人審判庭所審案件統計,約五成以上的「問題兒童」來自「問題家庭」;而未管所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調查顯示:約八成人是因家庭結構或家庭教育缺陷造成。同時,許多成年人的犯罪誘因往往也與早年的家庭生活經歷密切相關。

無疑,家庭教育不僅僅是私域空間,還是公共事務,不僅僅關乎家庭福祉與個人前途,也維系著社會和諧、國家競爭力。

【權威回應】

可以說,如今「兒童家庭暴力」已不再是一個新名詞,但在當前公眾法律意識不斷提高的社會環境下,虐待兒童必須被當作一項新的社會話題被廣泛地關注。那麼,日前備受關注的「家庭教育立法」能否有力地鏟除家暴「枷鎖」?是否能給孩子搭起抵擋風雨的保護傘?

出場嘉賓:佟麗華(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

張雪梅(青少年法律援助專家)

兒童家暴的法律環境滯後

「我國法律禁止未成年人家庭暴力的規定非常嚴格,其中《未成年人保護法》《婚姻法》《婦女權益保護法》中都有非常嚴格的法律要求。」但在青少年法律援助專家張雪梅看來,這些規定都是非常原則性的規定,且散落在不同的法律法規中,「相關規定缺少完整、系統性的可具體操作的實施細則,許多法律規定主要關注的是婦女,對未成年人的關注度明顯不足,沒有將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區別開來」。

對此,張雪梅強烈表示:「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反對家庭暴力的法律,更沒有一個專門制定預防兒童家庭暴力的法律,兒童家暴的法律環境是滯後的。」而在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看來,所謂「立法的前提是社會的需要」,從現實情況看,現在的家庭教育確實是一個堪憂的領域,通過立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很多難題。「至於法怎麼立、什麼時候可以立起來,還有待時間考究。但無論是把家庭教育立法為號召性的法律還是高度可操作性的法律,從法律的實現層面其實都是可以落實的。」

【權威回應】

強制性要求父母執行,不僅增加了父母的壓力,也使孩子的處境更加艱難。在當前家庭教育問題突出的現狀下,通過立法手段可以矯正家長不良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保障兒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但就現實情況看來,家庭教育立法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還會干擾到家長正常教育的實施?

出場嘉賓:閔樂夫(著名教育專家、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

林建軍(婦女人權研究中心 執行主任)

國家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席

全國婦聯針對「家庭教育立法」已經籌劃了若干年,其背景正是建立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基礎之上。「家庭教育立法同《未成年人保護法》一樣,本質是一種宣言式的法律,沒有充分的操作性。」著名教育專家閔樂夫認為:宣言式的.法律同刑法有根本區別。同時,他還舉例說,偷看孩子日記,把孩子獨自留在家中,六歲孩子沒讓按時入學……諸如此類的行為雖然不合法,但從違法與守法的范圍上很難界定。

家庭教育立法的呼籲更多表達了對當前保障孩子健康成長的期待,反映出了國家法制環境的進步。「但針對法律施行、頒布和落實來說,距離建立真正的家庭教育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閔樂夫看來,此舉的最大意義在於從法律高度規定了國家、政府的責任:孩子不僅是家長個人的,也是國家的,必須對其負責。而婦女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林建軍則表達了同閔樂夫同樣的觀點:中國傳統觀念認為家庭教育是一種父子相承、無師自通的狀態;但在現代社會里,國家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席。

同時,林建軍還指出,對家庭教育進行國家干預,不是要控制家庭,而是要立足於為家庭提供系統專業科學的指導和全面充分多元的保障,一方面為家庭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等特殊家庭提供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支持,一方面用法律手段規范家長和教育服務機構的行為。

【權威回應】

在學校和社會教育漸趨完備的今天,家庭教育的缺陷,已成為影響「下一代」健康成長不容忽視的因素。那麼,家長教育有偏差,誰來負責監督糾正?家長是否會統一接受「家長教育」呢?

出場嘉賓:李明舜(中華女子學院副院長)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家庭教育問題還需家庭內部治療

「立法是家庭教育規范化、專業化、系統化發展的需要,是對錯誤家庭教育行為的監督和強有力糾正。」中華女子學院副院長李明舜教授指出,立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家庭成員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在內容上需要明確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家長及監護人的家庭教育責任。同時,立法是為了加強對家庭教育市場的監管,構建全面的社會支持系統。

而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看來:除了法律層面的有效監督,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家庭治療。「只有改變了環境,改變了父母的行為方式,才能改變孩子的問題。」同時,孫雲曉指出,權威、民主的教育才是最科學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父母就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權威和威信;另一方面要對孩子表示理解和尊重,給他自由,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自由的教育。

□文/本報記者 李培

⑧ 父母打自己小孩犯法嗎

父母與子女之間雖然是長輩與晚輩的關系,但他們在家庭中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按照《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只有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而絕沒有隨意打罵體罰子女的權利。根據《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每個孩子自出生時起,就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他們享有作為一個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受撫養權利和受教育權利,國家保障他們的這些權利不受侵犯。因此,任何侵犯未成年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為法律所不許的,家長隨意打罵、體罰子女也是違反法律的。

⑨ 男人晚婚是多少歲 女人晚婚是多少歲

遲於法定婚齡三年以上結婚者為晚婚,即男25周歲,女23周歲,但晚婚的前提是雙方都為版初婚,如果其中一權方屬於再婚就不屬於晚婚。年滿20周歲,男22周歲,雙方自由戀愛,可以到民政部門辦理結婚證。但《婚姻法》沒有晚婚年齡的規定,從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上卻是鼓勵適婚男女提倡晚婚晚育。因它不是強制性的,而只是政府提倡鼓勵性的結婚適齡。不過現代人都不太願意結婚,一線城市大部分都晚婚,都要低於30歲。二三線城市也會越來越晚。只要保持女方生育年齡35周歲以前的婚姻。都是可以說是晚婚的。

⑩ 廣東17歲男孩與不滿14歲女孩舉辦「婚禮」,對此你怎麼看

17歲男孩與不滿14歲女孩舉辦「婚禮」說到底這是不合法的。而且這種婚姻也是受到現代社會抵觸的。17歲還是高中生呢。而14歲充其量也就是初中生呢。十幾歲的少年,能夠理解婚姻嗎?他們情竇初開,也僅僅對彼此有好感,而不可能負起婚姻的責任。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不到法定結婚年齡,是不允許結婚的。這兩個少年舉辦「婚禮」也是讓人感到非常震驚的。可見其法制觀念淡薄。

幸福的婚姻建立在雙方自願了解的基礎上,而少年少女能夠彼此了解多少呢?他們對婚姻的真諦又能知曉多少呢?少年的婚姻沒有生活基礎,註定是一場悲劇。婚姻意味著要獨立,要養家糊口,而不僅僅是為結婚而結婚。

熱點內容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
24條婚姻法北京電視台 發布:2024-11-19 18:48:29 瀏覽:373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
阜平法院 發布:2024-11-19 18:18:19 瀏覽:951
法院體庭 發布:2024-11-19 18:17:35 瀏覽:896
關於心道德事的心得 發布:2024-11-19 17:14:24 瀏覽:202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發布:2024-11-19 16:51:51 瀏覽:748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