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學習合同法的感受

學習合同法的感受

發布時間: 2023-01-15 07:16:23

⑴ 學習合同法心得體會

這是你的作業吧?
給你提供點思路:
1.對比學習前後的感受;
2.合同法的重要性;
3.學會了如何寫合同法
4. 懂得了保護自己的權益。
這個不想合同法有格式要求,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寫了。

⑵ 學習合同法的體會或者意義什麼的

學習合同法,最終是要理解立法背後的深刻含義,這部法究竟要保護什麼。作為學習者,理解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核心,只有充分理解基本原則,才能抓住其內涵。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和執行合同法的總的指導思想,是合同法的靈魂。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區別其他法律的標志,集中體現了合同法的基本特徵。
(一)平等、自願原則
合同法的平等原則指的是當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訂立合履行合同兩個方面,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是區別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徵,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則賴以存在的基礎。合同法的自願原則,既表現在當事人之間,因一方欺詐、脅迫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也表現在合同當事人與其他人之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自願原則是法律賦予的,同時也受到其他法律規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自願」。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實體法的規定,有的法律規定某些物品不得買賣,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確規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無效,對此當事人不能「自願」認為有效;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法人、其他組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不能「自願」不訂立。這里講的實體法,都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涉及社會公共秩序。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規定。有的法律規定當事人訂立某類合同,需經批准;轉移某類財產,主要是不動產,應當辦理登記手續。那麼,當事人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不能「自願」地不去辦理。
在合同法中,不僅對平等、自願作了原則規定,而且在具體制度、具體規定方面體現平等、自願原則。比較於三部合同法,許多是新規定。主要有:第一,在合同法第一章中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第二,關於合同內容。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並在其他條款中規定,當事人就數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時,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仍不能確定的,才適用法律的有關規定。第三,關於合同形式。《合同法》第10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第37條規定,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第四,關於格式合同。一是明確了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提示義務,《合同法》第39條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二是明確規定有些格式條款無效。《合同法》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三是對格式條款的解釋作出特別規定。《合同法》第41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二)公平、誠實信用原則
《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這里講的公平,既表現在訂立合同時的公平,顯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銷;也表現在發生合同糾紛時公平處理,既要切實保護守約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違約方因較小的過失承擔過重的責任;還表現在極個別的情況下,因客觀情勢發生異常變化,履行合同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調整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誠實信用,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誠實,要表裡如一,因欺詐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復無常,也不能口惠而實不至。三是從當事人協商合同條款時起,就處於特殊的合作關系中,當事人應當恪守商業道德,履行相互協助、通知、保密等義務。
在起草合同法過程中,有的同志提出規定等價有償原則。等價有償是商品交換的規則,作為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的合同法,公平原則已經包含等價有償的內容。公平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就有價值相等的意思。我認為在合同法中還是用公平原則代替等價有償原則為好。等價有償作為商品交換的規律,並不表現在每次商品交換中,每一次商品交換的不是商品價值,而是商品價格。只有在長時期的商品交換中,在價格圍繞著價值的上下波動之中,才表現出等價有償的規律。公平原則既表現在整個社會的交易秩序方面,更表現在個別的具體的合同之中,任何一個合同都應當遵循公平原則,體現公平原則的精神。由於合同種類廣泛性,有的合同屬於無償合同,用公平原則比等價有償涵蓋更寬一些,更能照顧千姿百態的各類合同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的適用面愈來愈寬。有人認為,按照恪守商業道德的要求,誠實信用原則包含公平的意思。除合同履行時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以外,合同法規定誠實信用還適用於訂立合同階段,即前契約階段,也適用合同終止後的特定情況,即後契約階段。《合同法》第42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3、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第43第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該二條規定的是締約過失責任,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基本依據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合同法》第92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該條講的是後契約義務,履行後契約義務的基本依據也是誠實信用原則。
(三)遵守法律、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該條規定,集中表明二層含義,一是遵守法律(包括行政法規),二是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遵守法律,主要指的是遵守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基本上涉及的是社會公共利益,一般都納入行政法律關系或者刑事法律關系。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是國家通過強制手段來保障實施的那些規定,譬如納稅、工商登記,不得破壞競爭秩序等規定。法律的任意性規定,是當事人可以選擇適用或者排除適用的規定,基本上涉及的是當事人的個人利益或者團體利益。當然,法律的任意性規定,不是永遠不能適用。依照合同法的規定,對合同的某個問題,當事人有爭議,或者發生合同糾紛後,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達不成補充協議,又沒有交易習慣等可以解決時,最後的武器就是法律的任意性規定。合同法的規定,除有關合同效力的規定、以及《合同法》第38條有關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等規定外,絕大多數都是任意性規定。
(四)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
《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該條規定主要適用於合同履行,為什麼要寫到合同法第一章一般規定之中,給予高度重視呢?
中國在轉軌時期,由於缺乏搞市場經濟的經驗,管理水平不高,法律意識不強,經濟秩序上有些混亂,合同履行率較低。針對這種情況,強調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現實意義很大。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首先是對當事人說的。當事人訂立合同後,應當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果違反約定,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也是對行政機關說的。行政機關不得干涉當事人依法訂立的合同,不得違法變更甚至撕毀當事人訂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也是對審判機關說的。審判機關應當像遵守法律一樣保護當事人依法訂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如果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普遍貫徹,那麼,合同這一法律手段,必將大大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所以說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的綱領,它的作用不僅表現在某一章節、某一制度,而貫穿整部合同法。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二大作用,其一是指導作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指導立法工作者如何制訂各項規定,對審判人員如何適用合同法也起著指導作用。基本原則是正確理解具體條文的關鍵。基本原則的第二個作用是補充作用。對合同法的某個問題,法律缺乏具體規定時,當事人可以根據基本原則來確定,審判機關可以根據基本原則解決糾紛。

⑶ 緊急需求!!!!!!!學習新勞動合同法的感想

新勞動合同法頒布,企業用工面臨巨大挑戰。轉眼間各類相關培訓競相上市,主要針對企業如何應對、如何規避風險,且面面俱到,無疑給還在迷茫中的眾多企業撥開了迷霧。

那麼作為離新法最近的一群——企業的HR從業者,又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呢?

1.企業對HR從業者的綜合素質要求將普遍提高。目前為止,很多企業的HR部門還停留在人事管理階段,HR從業者的素質也參差不齊。新法實施後,企業用工、違法成本大幅度提升,因此,HR將在企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時也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壓力。

其中,由於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的經濟補償總體成本上升,招聘的質量受到極大關注,從事招聘工作的HR也將面臨巨大壓力。即便是相對成本較小的試用期解聘,企業也還增加了額外的「試用期不合格」舉證責任。於是很多企業「普遍撒網,重點培養」的招聘政策宣告結束,任職招聘這一崗位的門檻調高,無法勝任的HR將面臨淘汰或轉崗。

同時員工關系的重要性將到達新的高度,新法對勞動者的保護力度加大,使得原來部分企業員工關系崗位形同虛設甚至未設置的情況不復存在。其穩定勞動關系、避免勞動糾紛的重要作用,促使員工關系這一崗位的專業含量也再次提高。

2.HR成為企業內勤懇的「普法」老黃牛。為了保證企業的用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HR們還需在全公司范圍內四處普法。小心提示、大膽建議、嚴令禁止……總之不管唱紅臉白臉,唱好了才最重要。務必把高層中層基層全部普及,竭盡所能把各種風險都扼殺在搖籃里。

3.HR部門的事務性工作增多。例如,新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那麼在眾多企業里,尤其在內部溝通平台還不完善的企業里,HR為確保勞動者了解新規定,可能會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進行確認、簽到等工作。

當然,新勞動合同法給HR同行帶來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也不盡是「狼來了」的威脅感,同時也有很多有利的變化。

關鍵在於,面對改變,你選擇「坐以待斃」,還是自我增值、適應變化?

(PS:以上為個人看法,歡迎交流指正!)

⑷ 學習合同管理的心得體會

為准確理解和掌握勞動法及公司勞動合同管理辦法內容,於x年x月x日利用周一會時間,我深入系統的學習了合同管理辦法。通過學習,我對勞動合同管理辦法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 總則內容鮮明突出

1、明確了集團公司勞動合同管理的目的及如何制定依據;

2、勞動合同管理辦法使用范圍符合勞動法規定;

3、勞動合同管理辦法制定具有公平、公正、公開性;

4、辦理員工勞動合同的簽訂、變更、續訂、終止、解除和鑒證手續程序進一步細化;

二、勞動合同的訂立與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具有很強的法律性

1、訂立勞動合同形式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緊密相連;

2、 勞動合同必須在合法的主體之間簽訂內容具有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最突出的特點是前面規定了怎麼做,後面就規定了違反的法律責任。因此,對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更高了,企業及個人應認真學習、准確理解、自覺執行。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法律和經濟上的風險。其相關規定比以前相比更加具體、完善。即這部法律的重心在強調勞動者利益的保護,立法的天平是向勞動者利益這一邊傾斜的。

3、簽訂合同期限拓寬,可根據本單位的人員需求實際情況,靈活簽訂合同。同時,簽訂勞動合同前提條件具體化或規范化;

三、勞動合同管理辦法中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的續訂、社會保險條件等符合勞動法相關要求

1、首先企業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才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勞動法,制定公司勞動合同管理辦法。這充分的說明了企業制定本法的良苦用心,是為了全體的員工能夠得到相應的正當待遇,從而體現出個人的人生價值,並且間接的保障了企業的發展穩定,企業的穩定又能促進個人的人生價值創造,使其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2、再次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此條充分的顯示出了本辦法的尊重人權,保障人權的態度,人人是平等的,正當的勞動是受人尊敬的,其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當發生勞動爭議時,為我們指明了爭取自己正當權益的方式,爭取正當權益的地點,另外它也規定了我們勞動者應當去做的,勞動者並不僅僅是只享受我們應得的權力,同樣擁有我們所應承擔的義務,平等是雙方面的,只有互相理解、尊重、支持才能得到我們應該得到的一切方面。
3、再者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沒有什麼能夠是永生不朽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當生產關系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時,就會有新的一套關系來取代它,所以此規章制度會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而進行著相應的調整,這一切都顯示著國家的深思熟慮和為人民負責的原則。

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督。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的設立和職能由法律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社會保險基金。這里充分顯示出國家對每個勞動者的社會保障的重視,沒有人能長生不老,有了保障的工作才能更加激發廣大勞動者工作的熱情,工作的積極性,當他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後,我們的創造力,我們的凝聚力就更能顯示出來,我們民族的騰飛便指日可待。
以上是合同管理辦法及部分勞動法的內容,在這些字眼中都可以看出,國家的政策方針均是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制定的,其中不乏一個領導者的良苦用心,和英明決策,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使勞動者有保障。

為此,我們不僅要深刻理解勞動法及公司勞動合同管理辦法的內容精神,還要用新的內容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努力學習,把工作帶上一個新的台階。

⑸ 學習合同法心得3000字論文

合同法是民事立法中的一部佳作

「編者按」今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至此,歷經六年修改的統一的《合同法》終於誕生了。《合同法》的頒布,無論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方面,還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為了更好地學習和貫徹落實《合同法》,本刊邀請了我國著名的法學專家,就《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則、重大突破及得失等問題撰文,以饗讀者。

今年3月15 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是調整市場經濟與人們社會生活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國民事立法的又一個新的里程碑。《合同法》頒布以來,可以看出人們對《合同法》是充分肯定的,對其不足之處的評價則有分歧。正確理解與評價《合同法》,既需要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又需要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因為一項立法是否成功,不僅要看其科學性,還要看其可行性。

(一)從執行國家計劃的經濟形式到市場交易的法律形式

合同本是商品交換的法律形式,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根據國家指令性計劃簽訂合同,合同主要是落實產品供應、工程建設及貨物運送等的時間、地點,標的物與價款的交付方式等具體細節,而標的物的數量、工程項目、價格等主要內容,是計劃或行政法規規定,而不是由當事人協商決定的。合同的變更必須依據計劃的變更。一方不履行合同造成他方損失,由主管機關通過行政手段協調解決,不講違約責任。在舊的經濟體制下,計劃就是法律,合同實際上是貫徹執行國家計劃的經濟形式。

1981年12月13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以下簡稱《經濟合同法》),是改革開放初期,在國家實行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爭,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政策情況下制定的。當時仍然實行計劃經濟,《經濟合同法》第1 條規定製定本法的目的之一是「保證國家計劃的執行」。該法還專章規定了經濟合同的管理。「經濟合同」這個概念是採用前蘇聯計劃經濟體制下特有的概念。該法的規定說明,合同仍被視為執行國家計劃的形式。與過去不同的是由不講違約責任的經濟形式,轉為強調違約責任的法律形式。這是重要的轉變。

1993年9月2日公布的修改後的《經濟合同法》,主要是刪去了不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國家計劃的規定,明確了《經濟合同法》屬於民法的范圍。修改是小修,但它反映了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學觀念上的重大變革與進步。

《合同法》在我國立法上的進步,突出體現在立法指導思想上,由將合同視為貫徹執行國家計劃的經濟形式,轉變為把合同作為市場交易的法律形式。黨的十四大作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決策以來,市場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市場主體在平等的基礎上競爭,在自願的基礎上交易。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用計劃形式相互聯系,相互約束,而是用合同形式相互聯系,相互約束。合同是一種法律形式,而不是經濟形式。正如馬克思所說:「通過交換中才產生的實際關系,而後才獲得了契約這樣的法的形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22~423頁。)有效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具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法律保護合同當事人的權利,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市場交易需要有交易規則,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相互約束的具體規則,合同法則是市場交易的基本規則。新頒布的《合同法》在指導思想上把合同作為市場交易的法律形式,而不再視合同為執行國家計劃的經濟形式,主要體現在《合同法》貫徹了自願原則,而不是計劃原則。《合同法》第4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自願原則(通說為合同自由原則)是合同本質的體現。

合同關系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在自願基礎上發生的法律關系,當事人一方要約,另一方承諾,即雙方達成協議,合同方為成立。無自願則合同不能有效成立,因此合同自由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新頒布的《合同法》,對當事人是否訂立合同,與誰訂立合同,合同內容的確定,合同的變更與轉讓,合同方式的選擇,違約責任形式的選擇,都給予充分的自由。《合同法》的許多條款具有任意性,當事人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在起草《合同法》過程中,有一種意見主張合同法應當對行政合同和國家訂貨合同作具體的規定,立法機關沒有採納。因為《合同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應貫徹自願原則,不應與行政關系相混淆。

《合同法》對合同自由作了適當的限制。例如:當事人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但應當依法訂立,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的無效(第4條、第52條)。造成對方人身傷害、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其免責條款無效(第53條)等。對合同自由的適當限制,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需要,是現代合同關系的共同規則。

(二)從宜粗不宜細到原則與具體相結合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立法指導思想上有一種觀點是:宜粗不宜細。持這種觀點的主要理由是經驗不足,條件不成熟。修改後的《經濟合同法》僅47條,加上《技術合同法》和《涉外經濟合同法》,三個合同法只有145條。為解決實際問題不得不制定了一系列合同條例、 實施細則。新頒布的《合同法》共428條, 是原有三個合同法條文總數的三倍,可操作性強。

《合同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原則與具體相結合。 總則有八章,129條。第一章為一般規定,明確規定了合同關系的基本原則。 分則有15章,298條。分則規定的合同有15種,技術合同包括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實際上有18種有名合同。關系知識產權、保險、保證等方面的合同,有關法律中已有規定,在《合同法》分則中未再作規定;上述有關法律未作規定的,可適用《合同法》的總則的規定。由此可見,《合同法》既是作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則的特別法,又是民事合同關系的基本法。《合同法》既有總則與分則之分,又有基本原則與具體規定之別。總則的規定基本涵蓋了傳統民法典債編通則的內容,體系嚴謹,頗有特色。

值得重視的是《合同法》第124 條:「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合同,適用本法總則的規定,並可以參照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的規定。」從學理上看,這是關於無名合同適用法律的規定。合同根據法律上有無明文規定,區分為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兩類。關於無名合同的法律適用問題,學者早有論述;但是外國民法典或合同法,對無名合同的法律適用均無反映。我國《合同法》對此作了明文規定,具有開創性。民事合同關系涉及面廣泛,內容紛繁,隨著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型的合同逐漸增多,法律上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所有合同關系規定無遺,合同分則只能規定典型性的合同的基本法律問題。同時,根據合同自由原則,當事人對合同的名稱及相互的權利義務可以協商決定,即使與法律規定不一致,只要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就應認定有效。當事人訂立的不屬於法律上規定的合同,即無名合同。對於有效的無名合同的糾紛的處理,應當依據合同的規定。合同規定不明確的,則應當類推適用有名合同的規定,即《合同法》第124條所規定的「參照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的規定。 」無名合同的內容多種多樣,有的與某種有名合同最類似,則應類推適用該合同的規定。有的一部分與某種有名合同最相類似,另一部分與另一種有名合同最相類似,則應分別類推適用相關合同的規定。還有的完全找不到類似規定,則應適用《合同法》總則的規定,或直接適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合同法》的總則與分則相結合,又有關於無名合同的法律適用的規定,既克服了原有三個合同法條文過於簡略的缺陷,又沒有把合同種類規定得過多。《合同法》不僅能適應現實需要,而且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都能與合同關系的新發展相適應。至於有名合同規定得多一些還是少一些為好,《合同法》規定的有名合同種類是否十分恰當,不無商榷餘地,但這是細節問題,可在今後實踐中總結與改進。

(三)從總結自己經驗到與世界接軌

建國之初,我國的立法基本上是借鑒前蘇聯的立法,60年代開始強調總結自己的經驗。任何國家的立法,都應從自己的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經驗。同時,借鑒外國的立法也很重要。哪些法律應以總結自己的經驗為主,哪些法律應以借鑒外國立法為主,應視不同情況而定。民事立法領域里,在婚姻家庭關系與繼承關系方面,由於民族傳統習慣的原因,自應以總結自己的經驗為主。在合同關系方面,由於我國自古商品經濟不發達,立法滯後,則應借鑒商品經濟發達國家的立法為主,並應注意世界立法的趨勢。在這方面我們走過彎路,例如196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試擬稿)》不用「法人」的概念,而用「單位」;不用「合同」的概念,而用「關系」等等。

《合同法》既從我國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經驗,又注重借鑒外國立法,特別是考慮國際上合同法融合統一的趨勢,盡可能與國際法接軌。

1.運用債權的原理豐富了合同法的內容。合同是債的主要發生根據,在我國民法典尚未頒布的情況下,為適應現實需要,《合同法》的總則吸收了傳統民法典債編的很多內容。例如,針對我國企業之間久拖不決的「三角債」問題,為保護債權人利益,在第四章合同的履行中增設了債權人的代位權(第73第)和撤銷權(第74條)。在第五章合同的變更與轉讓中,對債權轉讓與債務轉移作了明確的規定。在第六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中,借鑒了債的消滅的規定,較為周全。

2.運用民事法律行為原理,增強了合同效力的規定。在第三章合同的效力一章,對附條件的合同(第45條)、附期限的合同(第46條)、合同效力的補正(第47~48條)、表見代理(第49條)等,都作了規定,比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前進了一步。

3.借鑒國際上的經驗,完善了合同法。《合同法》制定中,除主要借鑒民法法系國家的立法外,注意吸收普通法系的某些規定,重視國際合同法統一化。《合同法》關於締約過失責任(第42~43條)、附隨義務(第60條第2款)、後合同義務(第92條)、 同時履行抗辯(第66條)、不安抗辯(第 68~69條)、合同的解釋(第125條)以及法定代表人越權行為後果(第50條)等規定,完善了《合同法》的內容。關於要約與承諾、締約過失、不安抗辯等規定,參考了《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和《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規定,體現了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合同法的融合。合同的訂立一章關於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和電子郵件)到達期限的規定(第16條、第24條、第26條),關於出賣具有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軟體等標的物的權利歸屬的規定(第137條)、技術合同的規定(第18章),頗具時代氣息。

總之,《合同法》是我國民事立法中的一部佳作。不足之處,有實際工作操作上的原因而存在,也有因學理上的分歧而產生,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總結。

⑹ 談談你對《合同法》的認識與學習《合同法》後的體會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優點和不足
〈摘要〉 我國的《合同法》將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和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有機結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體現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融合的時代潮流,代表著世界民商法發展的趨勢。本文對《合同法》中有關不安抗辯權的規定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其優點和不足。
〈關鍵詞〉《合同法》 不安抗辯權 優點 不足

不安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成立後,應當先履行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將不能履行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所擁有的拒絕先履行合同義務的權利。
不安抗辯權源於德國法,又稱拒絕權,不安抗辯權制度是大陸法系的一項傳統制度,它與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制度一起,對雙務合同中的先履行一方提供了法律保護。我國新修訂的《合同法》在承繼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同時,吸收和借鑒了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制度,並結合我國國情,對傳統不安抗辯權制度的不足加以改進,在適用范圍、適用條件、救濟方法、對行使權利的限制和對濫用不安抗辯權的補救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體系。它體現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防止合同欺詐、保障交易安全、實現有序競爭的立法意圖,也體現了我國合同制度與西方發達國家合同制度及國際商務合同貿易規則的接軌。

《合同法》對不安抗辯權制度的規定
我國的《合同法》對不安抗辯權制度做出了如下規定:
「第六十八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九條 當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優點
與傳統大陸法系國家有關不安抗辯權的法律規定相比,我國的《合同法》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對行使條件作了更充分詳細的規定。
按照傳統理論,不安抗辯權的應用應具備如下條件:(1)須因雙務合同互負給付義務;(2)須合同雙方特別約定一方應先履行義務;(3)須在雙務合同成立後對方發生財產狀況惡化;(4)須對方財產顯著減少,可能難以履行。然而財產的減少並不是相對人不能履行或不願履行的唯一原因和表現,商業信譽的喪失,技術機密的泄露以及其它諸多原因都可能造成相對人履約能力的喪失。因此傳統大陸法中對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僅限於「財產顯著減少,有難以履行的可能」的規定就顯得過於僵化,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的《合同法》突破了這個限制,把商業信譽的喪失作為判斷相對人失去履約能力的標准之一,體現了誠實信用的立法原則。同時,《合同法》還通過第六十八條第四款的概括性的規定,把一切有害於合同履行的行為都包括到相對人喪失履約能力的判定標准當中,大大拓寬了不安抗辯權的使用范圍,給合同的先履行方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護。
二、既反映了先履行方的履行權益,又充分照顧到後履行一方當事人的期限利益。
從《合同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中可以看出,合同先履行方並沒有獲得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或者要求對方提前履約的權利,在中止履約並盡了通知義務後,先履行方只能處於等待的狀態之中,而無權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或提前履約。這一規定充分考慮了後履行方的期限利益。因為後履行方在履行期限屆滿前,其履約能力降低、難以履行的狀態可能只是暫時的,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還可能恢復履行能力。如果在履行期限屆滿前就要求後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提前履行,會對後履行方造成額外的負擔,進一步降低其履約能力,這是明顯不公平的。法律不能為了避免一種不公平的後果而造成另一種不公平,因此不給予先履行方要求後履行方提供擔保和提前履約的權利體現了對後履行方的保護。同時,《合同法》對後履行方提供擔保的行為並未作任何的限制,後履行方為了避免對方中止履行後可能造成的損失,也可以自願提供擔保。這一規定充分體現了《合同法》的先進性。
三、進一步完善了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辯權之後的救濟方式。
不安抗辯權規定先履行方在有充分證據證明後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約能力時可以中止對合同的履行,一旦對方提供了充分的擔保,則應繼續履行義務。但如果後履行方不提供擔保,那麼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辯權之後,是否可以接著解除合同呢?許多國家的法律對此的規定十分模糊。這種救濟方式的不明確導致了先履約方當事人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護。我國的《合同法》明確規定:後履約方「在合理期限內未能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並進而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對先履行方提供了明確的救濟。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制度的不足
一、由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引入的有關規定與不安抗辯權制度間存在矛盾。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這條規定是由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制度引入的,它給與了當事人解除合同的權利。法律並沒有限制這種權利適用於何種場合,因此可以認為這條規定對同時履行和先後履行兩種場合都是適用的。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不履行債務時,另一方當事人適用第九十四條規定,直接享有解除權,這與英美法系對明示預期違約的處理是相同的。但當一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時,既可以解釋為一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其不履行主要債務,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直接解除合同,這是英美法系對默示預期違約的處理方法;又可解釋為第六十八條第四款「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這時另一方當事人只享有不安抗辯權,可以中止合同的履行,等待相對人提供履約保證,但無權直接解除合同,這是大陸法系對默示預期違約的處理方法。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出現在了同一部法律里,造成了法律適用上的矛盾。如果賦予先履行人選擇適用第九十四條的權利,則極有可能造成先履行一方濫用合同解除權的局面,使得第六十八條所設置的一系列旨在保護後履行方合法權益的措施形同虛設,從而損害了後履行方的期限利益。這個問題是我國新《合同法》對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相關制度的融合還不夠徹底造成的,需要通過司法解釋加以解決。
二、舉證責任過重。
與英美法系的默示預期違約制度和大陸法系的不安抗辯權制度允許有較低限度的主觀判斷不同,我國合同法對舉證責任的要求相當嚴格。《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應當負舉證責任,這是各國法律所認同的,但即使在市場規則比較完善的國家,要取得「確切證據」也決非易事,更何況目前我國的法制環境還不完善,要掌握「確切證據」相當地困難,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不允許當事人有較低限度的主觀判斷,雖然可以避免當事人不當行使或濫用不安抗辯權,但卻大大增加了當事人使用不安抗辯權的成本,有違設立不安抗辯權的初衷。因此可以在要求先履行方負舉證責任的同時,要求後履行方負一定的反證責任,以減少不安抗辯權的使用成本。
三、「適當擔保」含義不清。
《合同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當後履行一方提供了「適當擔保」後,先履行一方應恢復合同的履行。但對於「適當擔保」的「適當」程度,法律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這就給先履行一方留下了可乘之機。先履行一方可以以擔保不適當為名拒絕履行其本不願履行的合同,從而造成後履行一方的損失。因此應當對「適當擔保」做出明確的司法解釋,使法律更清晰。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國的《合同法》將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和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有機結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體現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融合的時代潮流,代表著世界民商法發展的趨勢。但是由於經驗不足,《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通過司法解釋和庭審實踐共同加以解決。

⑺ 通過學習勞動合同法之感觸論述學習法律知識的必要性

通過學抄習我對勞動合同有了襲一個初步的了解,也使我清楚的知道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必須確立勞動關系,及相互間的責權利關系等等。既然法律在這個社會無處不在,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去好好學習法律,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尤其是今後的工作過程中,要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同時不違反法律,而且做到這一條學習法律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都知道,勞動者工作地點存在安全隱患,超時工作甚至長期的加班加點,沒有社會保險以及缺乏職業危害防護等現象普遍存在,但由於相關法律制度不盡完善,加上勞動監察和執法不到位,這些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很難得到徹底糾正。而通過在勞動合同必備條款中對比加以約定,可以「防患於未然」。實現從源頭上維護。

法律是一門值得終生學習的學問,其一,在於其趣味性,其二,在於其哲理性。其三,則在於其綜合性。 學習法律,剛開始,看了很多案例,覺得很有趣,但學到最後,卻發現,所有的案例都在反應一定的理念。所有的案例,都是知識和法學理論的結合。於是,又重新看法學體系結構,重新看外文原著,經歷了循環後,才進一步感觸法律的魅力所在。

⑻ 有沒有學習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的心得體會

《勞動合同法》學習心得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
)於2007年6月頒布,2008年1月1日即將開始實施,這標志著我國勞動合同制度已納入依法規范、依法調整的法制軌道。2007年9月份,省局組織全省各市級局相關部門人員參加了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舉辦的《勞動合同法》理解與運用培訓班,此次系統的學習使我對該法有了全新的認識,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相比,《勞動合同法》更加具體、完善,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是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確定出台的,完全符合中國現狀,有利於保障勞動者依法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保持社會勞動關系的穩定、發展,最終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現結合《勞動合同法》的學習收獲具體談談我的理解和體會:
一、企業需要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
勞動規章制度是其要求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遵守的規則,也是其為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而制定的系統管理規則。規章制度也是國家法律法規的延伸和補充,也是企業執行勞動法律法規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具體規定。勞動規章制度包括勞動人事管理制度、勞動紀律和生產、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勞動人事管理制度又包括:職工錄用、調動、培訓、考核、離職規定,職工工資支付、保險福利待遇規定,獎懲規定,還有勞動合同和糾紛處理規定等。科學、合法、合理和可操作性的勞動規章制度能調 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促進勞動力的提高和維護用人單位正常生產和經營活動的保證。《勞動合同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當前,大部分企業都有一系列的勞動規章制度,可是在制定和執行上普遍存在問題,主要表現一是相關規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或者已經不適用;二是勞動規章制度內容不明確,缺少量化指標以及可操作性;三是制定的規定沒有讓職工普遍學習;四是只注重企業的自身利益和自身現狀,單方面強制職工遵守執行規章制度,不能很好的保障勞動法行使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因此,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使之科學、合法、合理、可操作,以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促進勞動力的提高和維護企業正常生產和經營活動。
二、企業制定規章制度須履行民主程序並向勞動者公示
現代企業以民主管理為基礎,強調全員管理,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經營決策的准確性和透明度。勞動規章制度只有得到員工的參與和認同才能很好地制定和實施。《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
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用人單位 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可見,企業制訂規章制度履行民主程序首先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同時要與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這就要求企業一要設立有職工代表大會或工會;二要建立規范民主程序的規章制度;三是注意工作中保留履行民主程序的證據。
三、企業訂立勞動合同應遵循法定原則
《勞動合同法》第三條規定「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這些原則相應地轉化為權利義務,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應注意履行義務和行使權利。同時,《勞動合同法》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特殊要求,要求「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並且規定了企業不簽訂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可見,《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和實施,對企業的社會責任的要求更高,需要認真學習、准確理解、自覺執行,才能避免法律和經濟上的風險。

⑼ 通過學習勞動合同法之感觸論述學習法律知識的必要性

其實不光是學習勞動法,學習任何知識都如此。學習就是一個儲備、積累的過程,沒准兒什麼時候就能用上。我是殘疾人,由於很看不慣殘聯的那套作法,經常跟他們頂嘴,運用的都是自己平時掌握的各種知識。其實殘聯也挺不是東西的。比如,去年國際殘疾人日期間,殘聯給我打電話,詢問在殘疾人無障礙改造方面的意見。我說:「由於自己視力不好,而且腿腳也不利索,希望把位於公共樓梯間高處的電表箱挪下來。」而殘聯給了我如下回答:「人家不會管你的,因為你不是肢殘人。」我反駁到:「作為殘疾人,會面臨很多生活上的不便,其情況要比你們設想的要復雜得多。」殘聯幹部說:「你是殘疾人,怎麼也不掉架?」我說:「據我所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省及的各項法規及實施細則和條例也沒有如此規定啊,說句好聽點兒的,這叫有法可依,說句不好聽點兒的,這叫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殘聯這幫人就是一群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傢伙,文一點兒就叫屍位素餐。其實作為弱勢群體,維護切身合法權益的需求要比健康人迫切和強烈得多。現在說到勞動合同法,其實真正了解它,並把它作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武器的人還真不多。首先是沒有充分認識到合同的重要性。我以前找工作時,那個單位說,讓我一天干14個小時,第二天歇一天。我當時就說:「你這是違反勞動法的。」所以,那個工作就沒干成。我的擔心是,如果在第一時間沒能及時充分地維權,對方單位會給得寸進尺,以後被動的地方就太多了。

⑽ 對《合同法》的認識與學習《合同法》後的體會

中國政府幾十年來最重要的勞動法修訂工作眼下已經接近尾聲。此番修訂過程非同尋常,期間如何平衡經濟增長和勞動者權益保護之間的關系問題引發了各界的廣泛爭論。

早在一年半之前就提交給最高立法機構的新《勞動合同法》按計劃應可於6月份最終獲得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通過。這項法律草案最初於2005年12月提交,人大常委會今年4月就它和其他法律草案進行了討論。如果6月份獲得通過,它有望於明年正式生效。

百年奮斗史,奧運圓夢時。風霜雪雨,一言難盡;苦辣酸甜,品味悠長。…
中國,沒有奧運金牌的日子
[慈禧與奧運擦肩而過][奧運呼喚天津起]
[中國「看」奧運第一人][中國啞將淚灑倫敦]
彪悍奧運主題曲
[奧運主題歌的難題][老年版北京歡迎你精彩]
博客:[批評巴金,韓寒已經很客氣了]
熱點:[加入劉翔輸了 奧運禮服大檢閱]

勞動法通過的延遲源於一種非同尋常的特殊情況:中國政府就這項法律草案廣泛徵求了公眾意見,並收到了將近20萬份意見書。

就此展開的爭論一度非常激烈。面對國際勞工團體關於勞動法草案有意淡化中國工人急需獲得的保護的抨擊,國內商業團體的評論成為了避雷針。

但是這一過程顯示出中國政府在法律形成方面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考慮不同利益集團和廣大公眾的意見。這種旨在改善透明度的謹慎之舉反映了中國政府保持各方對其法律法規廣泛支持的願望,以及它聽取各方專家意見以確保其法律能適應日益復雜的經濟和社會現狀的需要。

在中國,制定法律的驅動力依然很大程度上來自政治精英。然而觀察家稱,對於勞動法草案引發的各種問題和憂慮,中國政府似乎都認真地予以了考慮和回應。

北京雙城律師事務所(Shuang Cheng Attorneys-At-Law)的律師Alexander May表示,雖說徵求意見期間法律教授、工會、企業等各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但是這種相對公開化的做法還是廣受歡迎的。「我絕對認為這些評論產生了很大的效應。」

中國需要新的勞動法來完善勞動秩序,尤其是考慮到民營部門的快速發展,情況更是如此。許多工人得不到書面勞動合同的有效保護,經常無法按時得到勞動報酬。政府同時還擔心,很多勞工受制於不公正的短期勞動合同因而難以得到發展的機會。

企業游說團體擔心,一旦勞動合同法加強對僱主的要求,則企業可能要因此增加成本,而其在僱傭和解僱問題上的靈活性也會有所降低。同時對於一向被視為政府掌控企業工具的工會在立法程序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也讓他們心存憂慮。勞工權益活動家和商業團體都表示,中國政府在現行法律執行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新勞動法的起草大約始於2004年,當時正值中國政府對勞工不滿情緒以及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日感憂慮之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幫助下草擬出了新勞動法草案第一稿。

草案第一稿提交數月之後,中國領導人作出決定,就此草案徵求公眾意見。此舉雖非史無前例,卻也實屬罕見。在接下來一個月的徵求意見期內,公眾反應相當熱烈,總計提交了191,849份意見,其中大部分來自個人和國內的行業團體,但也有一些來自外國公司。

在外國公司提交的意見中有一份來自時任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的楊森(Janssens de Varebeke)。他在去年致中國人大的一封信中警言稱,「嚴格的規章」可能會增加生產成本,由此「迫使外國公司重新考慮(是否)在中國進行新的投資或是繼續開展業務。」

美國維權組織全球勞工戰略(Global Labor Strategies)則指責包括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在內的商業團體意圖「閹割」這項立法。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nited Steelworkers)於4月26日發起一項運動,敦促中國美國商會的部分會員遠離其稱之為破壞新法的行為。商會的官員否認其有淡化勞動法修訂的意圖。商會發言人表示,它只是和中國的其他一些商業和勞工團體一起提交了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並尋求搞清勞動法草案原件中的幾點具體問題。

圍繞中國勞工問題爭論最激烈的一個焦點是,雖然法案中對中外公司沒有區別對待,但是外國公司的行為准則往往有一個更高的標准。比如說上個月在中國南方城市廣州,就有當地媒體指責麥當勞公司(McDonald's Corp.)和旗下擁有肯德基炸雞(Kentucky Fried Chicken)和必勝客(Pizza Hut)品牌連鎖店的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 Inc.)付給員工的工資低於標准水平,盡管當地政府最後澄清了這兩家公司並無違規行為。

在對新勞動法草案進行了幾個月的商討和研究後,立法機構於去年12月底發布了經過大量修改的新版草案。

修改最多的地方似乎是其中弱化了中國工會的角色。原版草案中有一條規定要求,僱主若想改變工作規章須先提請工會或其他員工組織批准。企業團體對這一條提出了強烈反對。新版草案對這一條的用詞作了修改,變成了:僱主若想改變工作規章須先與工會或其他員工組織進行協商。修改後的這一條顯得模稜兩可,一些僱主擔心,這依然會使工會在企業用人問題上擁有不應有的大權。

草案修訂稿在涉及諸如試用期、非競爭協議、下崗和集體談判等較為技術性的條款的用詞上作出了很多改動。

中國美國商會表示,它對大多數的修改都感到滿意。它說,自己在2006年4月草案徵求意見時提出的意見有四分之三都在修訂稿中得到了解決。目前依然讓人擔憂的是,新草案中關於遣散費的要求有所提高,僱主的成本會因此而增加。

中國歐盟商會拒絕就此發表評論。

一直涉身草案徵求意見過程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官員郭軍表示,新版草案中作出了一些讓步,沒有要求僱主為臨時工提供書面合同,也沒有提供一個解決太多短期合同問題的有效機制。

勞工權益活動家稱,草案修訂稿賦予工人的權利雖然不及要求的那麼多,但(相比第一稿)依然有了相當程度的增強。

國際工會聯盟(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香港聯絡辦公室的負責人多米尼克•穆勒(Dominique Muller)表示,草案給了監管當局更大的權力,而工人們依然沒有成立或者選擇自己工會的自由。

此次勞動合同法相對公開的修改過程讓人眼前一亮,人們期待中國政府在制定其他法律時也能更廣泛地征詢意見。不過,在中國今年計劃制定修改的其他十幾部法律中,絕大多數都不會拿出來廣泛征詢公眾意見。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詹姆斯·吉莫曼(James Zimmerman)表示,這依然是一個透明度具有選擇性的體系,在近期頒布的並購管理辦法等其他重要法規上,外國公司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有學者表示,中國政府似乎想讓公眾參與度至少從表面來看確是有所提高,然而根據中國的法規,制定法律並不需要走公眾咨詢這一程序。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學者鄭愛青表示,可能有更多的技術性法律會向政府部門以外的小部分人征詢意見,且多以學術界人士為主。她認為,對於普通老百姓不太關心的問題,政府不會廣泛徵求公眾的意見。

熱點內容
2019新勞動法曠工扣工資 發布:2025-01-15 07:30:13 瀏覽:203
法院執行錯誤 發布:2025-01-15 06:59:19 瀏覽:40
2016年度十大行政法案列 發布:2025-01-15 06:54:38 瀏覽:643
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申論範文 發布:2025-01-15 06:54:34 瀏覽:142
射線裝置防護條例 發布:2025-01-15 06:51:00 瀏覽:806
非全日法律碩士認可程度 發布:2025-01-15 06:29:07 瀏覽:276
開展法律顧問普法講座 發布:2025-01-15 06:28:19 瀏覽:512
司法拍賣輔助機構管理辦法 發布:2025-01-15 06:18:40 瀏覽:808
刑法的近親屬 發布:2025-01-15 06:16:25 瀏覽:355
2017經濟法cpa難度 發布:2025-01-15 05:40:06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