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國際經濟法的認識與體會

國際經濟法的認識與體會

發布時間: 2023-01-15 13:49:09

『壹』 如何理解國際經濟法的概念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 ,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作為一門學科,國際經濟法學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起來。
概念和范圍 關於國際經濟法的概念和范圍,國際上和國內都學說不一,總的來說,可歸納為廣泛和狹窄的兩種概念和范圍。
廣義國際經濟法 泛指調整國際經濟交往的法律。其范圍包括一切關於超越國界並涉及任何經濟利益的交易和交往的法律規則和制度,不論進行交往和交易的主體是國家、國際組織或機構、國營金融機構(如國家的中央銀行),還是個人、法人或跨國公司。它也不區分國際法和國內法、公法和私法。主張這種概念的法學家一般認為,國際經濟法是國際社會中經濟關系和經濟組織的國際法規范和國內法規范的總稱,他們打破了法律各部門之間的界限,強調法律各部門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滲透。這派國際經濟法學者特別著重從各種有關法規的綜合的角度,研究實際的法律問題,對實際法律工作者來說,較切合實用。
按照廣泛的概念,國際經濟法的內容甚廣,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關於外國人經濟地位的國內立法和國際法。②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私法方面,包括貨物買賣、運輸、契約的法律,保險法,公司法和海商法。③關於國際貿易的國內法規,如關稅法規、內地稅法規、進出口管製法規、外匯管製法規以及關於質量和包裝標准等方面的法規等。④關於外國人投資的國內立法和國際法,包括外國人投資的組織和清理、投資的待遇、保護和保證(見國際投資法),國有化和徵收,解決投資爭端的方法和適用的法律,等等。⑤關於國際貿易制度、國際貨幣和金融制度和國際機構投資制度的國際法和國際經濟機構法,如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區域性國際開發銀行(如亞洲開發銀行)的法律,國際商品協定等。這部分法律都是通過國際條約的形式制定的,構成國家之間的條約義務,屬國際公法的范圍,不直接涉及或約束個人。⑥關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法律,如歐洲經濟共同體,經濟互助委員會,安第斯條約組織的法律。⑦國際稅法,包括課稅管轄權范圍,關於解決雙重課稅的法律(見國際稅法) 。
狹義國際經濟法 是國際公法的一個特殊部門。凡國際貿易、經濟交易中涉及的私法問題(如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等)和國內法問題(如關於進出口管理的國內立法等)都不屬於國際經濟法的范疇。這派學者比較注意國際經濟法的理論體系的研究。根據狹窄的概念,國際經濟法的范圍和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關於一國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在其國境外經濟領域的法律地位。②關於私人國外投資的法律制度。③國際機構投資的法律制度,主要涉及世界銀行和各區域開發銀行的組織機構法和關於其資金來源和經營的法律。④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制度,其中主要包括國際貿易,金融和貨幣關系的國際法原則和規則。關於國際貨幣制度的法律涉及的問題包括: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建立的關於國際貨幣體制的行為規則以及其實施和改革,區域性貨幣制度等。國際貿易法律制度包括《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體現的各項原則(如非歧視原則、多邊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普遍和逐步降低關稅、禁止數量定額制、關於防止出口貿易中限制競爭的原則、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制度涉及的原則,關於保障措施和免除執行某項原則的制度等),國際商品(初級產品)協定、生產國協會、綜合商品方案問題 、調整不同發展水平國家(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貿易關系的非對等性質的優惠原則、關於禁止商業上限制競爭的做法的國際行為准則、消除或減少非關稅貿易障礙等。⑤國際經濟組織和機構法,包括組織結構、決策程序和職能范圍等方面的問題。⑥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的法律制度。⑦國際稅法,等等。
國際經濟法和國際經濟秩序 國際經濟法是與國際經濟秩序緊密相關的,實際上兩者難以分割,前者是為後者服務的。國際經濟秩序至少包含兩個意義,即①國際經濟關系領域中各國共同協議的價值觀念體系,也就是作為指導國際經濟關系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觀念體系。②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結構,又稱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秩序。從這個角度看,國際經濟法可以說是國際經濟秩序的法律方面,也就是作為指導國際經濟秩序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觀念在法律上的體現。
從整個世界范圍看,當今國際經濟關系中占支配地位的經濟秩序仍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建立起來的經濟秩序。其核心內容就是「布雷頓森林協定」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見國際貨幣法)、《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條款》和《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所建立的體制。這一國際經濟秩序以及為其服務的國際經濟法雖曾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增長起過作用,但它阻礙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致使南、北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因此,發展中國家正為建立較公平合理的新國際經濟秩序而斗爭。新國際經濟秩序的基本觀點和內容體現於1974年第六屆特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和《行動綱領》以及同年第二十九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1975年第七屆特別聯大通過的關於《發展和國際經濟合作》的決議以及1980年聯大關於《聯合國第三個發展十年國際發展戰略》的決議,等等。
新國際經濟秩序的概念是指在當今的世界經濟環境中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進步(見國際發展法),對反映舊國際經濟秩序的現行國際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和改變。按照1976年科倫坡第五屆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的宣言,新國際經濟秩序的基本目標是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建立基於正義、合作和尊重人類尊嚴的平衡。新國際經濟秩序涉及的具體問題主要有:關於國際援助方面的問題,關於國際貿易方面的問題,關於國際貨幣金融方面的問題,關於工業、技術轉讓和商業做法方面的問題等。

『貳』 簡述什麼是廣義的國際經濟法學說

廣義說認為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國際法、國內法的邊緣性綜合體。它是調整版超越一國權國境的經濟交往的法律規范,調整的對象不僅限於國家政府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政府與國家政府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政府與國際組織之間的經濟關系,而且包括大量的分屬不同國家的個人之間、法人之間、個人與法人之間以及他們與異國政府或國際組織之間的各種經濟關系。可以說,廣義說認為國際經濟法廣泛的適用於調整一切跨越國際而發生的事件和行為的法律,不僅包括國際公法和國際私法,而且包括國內法中的民法刑法以及其他公法和私法,乃至不屬於上述標准范圍的其他法律。廣義說注重從實際出發,注重事物間的聯系,強調調整跨國經濟關系的國內法規范與國際法規范的相互聯系與不可分隔性。

『叄』 學習經濟法的心得體會有哪些

通過經濟法課程的學習,我有一些自己的感想和體會,雖然我不是法律專業的,但我還是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來對待。它使我對法律法規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也更正了自己以前許多錯誤的觀點,對我自身的經濟法律知識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同時也是法律社會的背景下,這樣的一門課程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

經濟法中的《公司法》和《合同法》是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闡述一下我的學習心得。 首先,從我個人說起,我自己比較喜歡了解一些新聞,獲取一些當前國內外的大事和報道,更喜歡對事件有深層次的了解。但是由於我個人知識的限制,我很難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如果事件涉及到經濟法律知識,我就更不能做到從深層次了解經濟現象了。

而老師上課時大量的教學案例則滿足了我的這一需求,同時使我對類似案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有實際案例的教學也極大的激發了我的興趣,對上課充滿了期待,等待著老師把最近和過去一段時間涉及到經濟法律的鮮活案例展現給我們。

法條加案例的教學方式是我欣賞這門課的原因,它有效地避免現在其他經濟學科那種全是某某經濟學家的某某經濟理論,說實話,那種課程不僅枯燥而且給我一種與現實社會嚴重脫節的感覺。所以我慶幸我學的時候老師沒有教科書式的教學,脫離了本本主義。

其次,從課堂上,我明白了公司是從事商品生產和經營的組織形式,也是資本和人力資源有效利用的組織形式。公司分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如果要成為公司的經營者,你就應該要認識到----公司法是公司的生命線.公司法既保護公司的合法權益,也保護股東的合法權益,也保護公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因此,不僅所有投資者,包括社會公眾投資者,經營者、董事們、監事們、經理們都應該認真地學習公司法。必須用公司法的精神來發展公司、經營公司,使公司在健康的道路上不斷地向前發展。

學習公司法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用於我們經濟生活的實踐,如果我們能把公司法的知識,與我國當前正進行的國有企業的改制,以及其他企業比如集體企業的改制聯系起來,和當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涉及公司法的一些案件聯系起來分析,那麼學習公司法就真的是很不錯。

在講合同法時,我明白了我們在乘坐公交車時,交上一元人名幣這就意味著我們與他們達成了一個合同;我們平時總是簽要式合同,這些常識是我以前不曾知道的,而這些法律知識與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了以後感覺受益很多。

在講到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時候,提到廣告商發布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一定程度上給我了很大的啟發,知道了自己對法律的運用做的還是非常的差,用法律維權更是從未有過。因為自己不是真正學習法學的,對法律的理解和使用還停留在很低的層次,以前雖然知道要使用法律保護自己,但那隻是嘴上說的,而事實上這種維權觀念從未真正進入過自己的意識中,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在一定程度上我還是一個法盲。

僅僅通過不到十八周的經濟法課的學習就想獲得足夠的法律知識那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但是我還是可以發自內心的大聲說:我收獲很多,因為它讓我收獲了一種意識,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

『肆』 為什麼國際經濟法繁多復雜

國際經濟法是法學專業14門核心課程之一。國際經濟法主要研究跨國經濟活動中的法律問題。它是法律體系中的後起之秀,目前呈現出百花齊放、眾說紛紜的研究狀態。國際經濟法的研究興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迄今不到一百年的歷史,我們國家對國際經濟法的研究歷史更短,是從改革開放開始。年輕就意味著不成熟,國際經濟法的許多基本性問題尚在探索之中,新的理論層出不窮。特別是由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金融等領域利益取向不同,就同一問題所持的觀點往往大相徑庭。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既要掌握學界的通說、現行的法律,也要研究前瞻性理論和立法動態。
國際經濟法內容繁多,體系龐雜。國際經濟法除總論部分外,還包含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國際經濟爭端解決法等分支,涵蓋國際經濟條約、各國涉外經濟法、涉外民商事法,內容繁多瑣碎,而且隨著國際經濟活動的多元化和復雜化,國際經濟法還將發展出更多的分支,體系將更加龐雜。
國際經濟法的很多制度源於實踐,服務於實踐。如國際貿易術語、信用證、共同海損、用盡當地救濟等國際經貿慣例都是經過反復的實踐、在歷史的積淀下形成的,這些習慣性做法背後可能沒有高深的理論支撐,有些甚至用傳統的法律理論無法解釋。因此我們在國際經濟法的學習過程中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僅要掌握各種制度規則的內容,更要學會將所學的法學知識、理論運用於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除導論部分外,我們將重點介紹五種常見的國際經濟活動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金融、國際稅收、國際經濟爭端解決中的法律問題。
如何學好國際經濟法?前面我們介紹過,國際經濟法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同學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觸不到國際貿易、投資、金融等經濟活動,對國際經濟活動缺乏感性認識,這是我們學習過程中將面臨最大的障礙,對此我們要想辦法拉近和該課程的距離,課外多閱讀和國際經濟相關的資料,了解國際經濟中的新聞事件和熱點問題。在教學方面每一章節講授知識點之前我們將藉助案例或社會熱點問題導入,通過對具體案例的探討和分析,幫助大家對抽象的規則建立一個更感性更深刻的理解。學習這門課程需要同學們有一定的民法、經濟法、國際私法的專業基礎,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國際經濟法與民法、商法、經濟法、國際公法等部門法的關聯性,注重國際經濟法與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金融等經濟學的關聯性,學會融會貫通,形成體系性知識結構。在學習國際公約或國際經貿慣例時聯系我國國內合同法、海商法、保險法等國內法,進行比較研究。

『伍』 為什麼國際經濟法繁多復雜

各國經濟發展史會有所不同,經濟現狀也各有所異,相對應的國際經濟法自然而然也會繁多復雜,這也是為了適應各國經濟轉政策,這也是經濟大同的具體表現!

『陸』 如何正確認識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指的是貫穿於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各類法律規范之中的主要精神和指導思想,指的是這些法律規范的基礎和核心。隨著歷史和時代的演進,國際社會成員即主權國家的數量和結構發 生了重大的變化,各類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相應地,能夠獲得國際社會廣大成員即眾多主權國家共同認可和普遍贊同的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也必然會有重大的變化、更新和發展。

基本原則
就國際經濟法中所包含的各國涉外經濟法或民商法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處在殖民地、附屬國地位的眾多弱小民族,或根本沒有立法權,或只有形式上的立法權。

二戰結束後數十年來,被壓迫弱小民族的反殖民主義斗爭陸續勝利,眾多新主權國家相繼興起,逐漸形成了第三世界,開始有了獨立的國內立法權。盡管在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傾向和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但它們有著共同屈辱歷史,共同斗爭經歷,共同現實處境,因而有關徹底改變這種現狀的共同願望和強烈要求,並且正在從事改造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共同斗爭。

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這種要求和平共處的努力,當然會遇到來自發達國家的各種阻力和障礙。因此,在當代國際經濟法基本規范或基本原則更新發展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著保護既得利益、維護國際經濟舊秩序與爭取平等地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矛盾和斗爭。這乃是當代世界「南北矛盾」斗爭的主要內容。

在最近四五十年來「南北矛盾」斗爭中逐步形成的國際經濟法基本規范或基本原則,可以大體上歸納為經濟主權原則、公平互利原則、全球合作原則以及有約必守原則等四個方面,以下各節,分別予以闡述。

具體內容大體上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各國對境內一切自然資源享有永久主權 《永久主權宣言》把尊重東道國對本國自然資源的主權作為南北之間一切國際經濟交往和經貿活動的前提。反之,「侵犯各民族和各部族對本族自然財富和自然資源的各種自主權利,就是完全違背聯合國憲章的精神和原則,阻礙國際合作的發展,妨礙和平維持。」

發展中國家關於對本國自然資源享有完整永久主權的主張,受到發達國家某些法學家的抨擊。有些人誣蔑發展中國家這種正當要求是什麼「主權迷了心竅」;有些人則指責這種主權觀念是「最大的開倒車,」比如英國代表在上述聯合國大會第6屆特別會議上,公開揚言第三世界國家對各自本國的自然資源只能享有「有限的主權」,只是行使「監護人」的職責。另外一些西方國家代表也對永久主權觀念表示了重大的保留,要求資源國的主權應當與所謂的「國際利益」互相「協調一致」。

發達國家大多是當年的殖民國家、宗主國,它們對於其本土上的全部自然資源,歷來是全權的所有者;對於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資源,則長期是蠻橫的霸佔者。在弱小民族擺脫殖民枷鎖、收回經濟主權之際,卻以所謂「國際利益」、「現代經濟生活」需要為名,力圖繼續染指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其論證邏輯,無非是「我的歸我獨享,你的我佔一份」。

經過激烈的論戰,《宣言》終於寫上了:「每一個國家對本國的自然資源以及一切經濟活動擁有完整的、永久的主權。為了保護這些資源,各國有權採取適合本國情況的各種措施,對本國的資源及其開發事宜加以有效的控制管理,包括有權實行國有化或把所有權轉移給本國國民。這種權利是國家享有完整的永久主權的一種體現。」同時,還鄭重宣布:一切遭受外國佔領、異族殖民統治或種族隔離的國家、地區和民族,在它們所固有的自然資源以及其他一切資源受到盤剝榨取、嚴重損耗和毀損破壞時,有權要求物歸原主,並向施加上述侵害的外國殖民主義者索取充分的賠償。

(二)各國對境內的外國投資以及跨國公司的活動享有管理監督權
《宣言》和《憲章》一再強調:東道國對於本國境內的一切經濟活動享有完整的、永久的主權,並且突出地強調對境內外國資本和跨國公司的管理監督權。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主要目的在於更方便地利用東道國當地廉價的原料、便宜的勞力和廣闊的市場,更有效地掠奪殖民地的自然資源和剝削殖民地人民的勞動成果,以攫取超額利潤。

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對外投資達到空前的規模,外國資本和跨國公司往往在其經營活動中以各種不法手段,逃避和抵制東道國政府的管轄,排擠和打擊東道國的民族工商業,干涉東道國的內政,嚴重侵犯東道國的政治主權。

發展中國家與外國資本以及跨國公司之間管制與反管制的矛盾斗爭從未止息,其實質是侵害東道國經濟主權與維護這種經濟主權的尖銳沖突。經過長期的聯合斗爭,第三世界眾多發展中國家關於管制外國資本和跨國公司的正義要求,終於載入了《宣言》、《綱領》和《憲章》。

《宣言》特別強調:「接納跨國公司從事經營活動的國家,根據它們所擁有的完整主權,可以採取各種有利於本國國民經濟措施來管制和監督這些跨國公司的活動。」《綱領》進一步規定:國際社會在這方面應當採取具體行動,制定一套國際性的跨國公司行動准則,藉以防止跨國公司干涉東道國的內政。《憲章》重申了上述基本精神和原則,同時更為鮮明地強調了它的法律規范性,即通過東道國制定的法律規范,加以貫徹實現。

當前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在吸收和利用外國資本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既要對境內外商的合法權益加以切實的保護,又按照《憲章》的基本規定,要求外商充分尊重東道國的經濟主權,切實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法規,接受嚴格的管理和監督。

(三)各國對境內的外國資產有權收歸國有或徵用
按照西方殖民強國的傳統觀點,落後地區的東道國政府對於境內外國投資家的財產,只有保護的義務,沒有「侵害」的權利。一旦予以「侵害」(包括徵用或國有化),就構成所謂「國際不法行為」,本國政府就「有權」追究東道國的「國家責任」,甚至可以以「護僑」為名,大動干戈,興兵索債。東道國「有忍受干涉的法律義務」。此種主張得到西方發達國家(多是原先的殖民強國)的支持。與此相反,發展中國家(均是原先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一貫主張在徵用外資時只按照東道國國內法的規定,給予賠償,從而維護自己的政治主權和經濟主權。

經過激烈論戰,1962年聯大第17屆會議通過了《關於自然資源永久主權的決議》。它意味著在國際社會上開始普遍承認各國有權把外資控制的自然資源及其有關企業收歸國有或加以徵用,但它同時規定:「採取上述措施以行使其主權的國家,應當按照本國現行法規以及國際法的規定,對原業主給予適當的賠償。

1974年聯合國大會第29屆會議通過了《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明文規定:「每個國家都有權把外國資產收歸國有、徵用或轉移其所有權。對比1962年的上述決議,在徵用賠償標准上,刪除了」以及國際法的規定「等字樣,也刪除了關於發展中國家絕不損害殖民主義者在殖民統治時期所攫取的既得利益的無理要求。至此,終於肯定了每個國家必要時可以徵用境內外資的經濟主權權利,而且排除了西方發達國家按照它們的傳統觀念在徵用賠償問題上對發展中國家所施加的所謂」國際法上的公平標准「的約束。

『柒』 經濟法課程介紹

1. 《經濟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經濟法》面向有志於從事 *** 經濟管理、大型企業或金融機構管理以及司法領域相關工作的版人士,就經濟法權總論、規劃和產業法、財政稅收法、金融法、競爭法和消法等領域進行理論與制度講解,為學習者了解經濟法理論、知曉經濟法律制度並運用於具體經濟社會實踐奠定基礎。

2. 經濟法有哪些課程

經濟法學專業及其研究方向
(公司法與企業法、金融法、合同法、國內經濟法、國際經內濟法、國際法、稅容法、房地產法、破產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研究方向)
我認識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在職研這邊的咨詢老師,你如果還有什麼不清楚的話,可以直接加下她99
21
109
47詳細咨詢下。希望可以幫到你。呵呵

3. 《經濟法概論》課程講什麼內容

《經濟法概論》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公共課。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版習,可以使學生比較全面權系統地掌握經濟法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認識經濟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法律服務於經濟的能力,以便於今後能夠較好地適應經濟管理工作的需要。

4. 如何理解經濟法和對經濟法課程的建議

中國傳統的社會道德中擔保人更多的是行俠仗義、舍己為人,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內的目的,雖容然說這樣一個擔保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和承擔相應的責任,但不至於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時候非得擔保人履行全部的債務。雖然法律也要求擔保人要有這樣可以擔負債務人債務的能力,但說到這不禁的想起了社會現實中的許多例子,擔保人站在中間左右不是人。有些法律條款是與現實的社會道德是相沖突的,可能也是許多人無法接受的,就乾脆不承認這樣的法律條款。這只是個人在擔保中的一些疑問,呼籲立法機關應該平衡各方面的權益和合理的調整法律當事人之間的關系。

5. 經濟法課程的收獲與體會

第一篇
學習經濟法心得
一、考情分析,學習方法應以聽課為主通過分析歷年來的考試情況,不難看出,試題越來越靈活,試卷中客觀題部分佔75分,主觀題部分佔25分,其中最難的部分就是40分的多選題了,所以,單靠押住綜合題是很難過關的。我們的學習方法應側重於客觀題部分(包括單選、判斷、簡答、綜合),通過聽課,60分的內容能夠得到解決,另外40分的內容則應聽課加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勿死記硬背。總之,經濟法應以聽課為主。二、教材調整,重點變化大自2007年起,會計職稱考試教材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由原來的12章調整為9章,所以各章的考試分值也相對平衡,基本上轉變為章章重點。三、經濟法的學習法通過聽老題的課和各個考試過關者介紹的個人學習方法,我總結了以下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1.認真聽課大家都是成年人,參加考試都不容易,有家、有事業,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學習時間都是靠擠出來的,而且一般報職稱一報就是3門或2門,因此,我們是不可能把大塊的時間劃出用於學習經濟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學習實務和財務管理,所以,我們大家應該有較高的學習效率,有較好的學習效果。在學習課件中,老師所講的重點幾乎涵蓋了90%以上的考試內容,所以,只要我們認真聽課,用心聽課,過關應該是不成問題的。2.課後復習,注重總結歸納聽課後,應認真歸納總結,可以自己製作一些表格,加深記憶,真正將知識變成自己的,這樣掌握得更牢固,記得更深刻。課後復習時,只復習不會的內容,會的就省略了,盡量不要重復復習,節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3.做題要精,以典帶面聽課復習後,不要忙於做題,當下聽完,誰都會做。可以過兩天再做前幾天學習過章節的習題,這樣很容易發現不會的問題。題不在多,而在於精,歷年考題是習題中再精典的習題了,也是必做且應認真分析總結的習題。做題後,要注意總結考點,明確解題思路,以典帶面。做錯的題,應記下來,之後反復做,錯題會逐漸變少,當然自己掌握的知識逐漸增多。這就是我自己總結的一些《經濟法》學習方法,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今後,我會把《經濟法》逐章的學習體會及自己歸納總結的一些資料傳上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各位學友多多支持,多多指教,大家互相學習,互相督促,一起順利通過考試,大家一起努力吧!加油!

第二篇
「讀己」也是我大學價值觀的一個部分,上大學我追求的是自己在能力、素質、性情多方面的自我提升,然而我時常「讀己」看自己與之前的變化。所以在這經濟法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應該用自己的價值尺度來衡量自己在這課堂受到的感悟和得到的提高。在論文開始我也已經提到了通過這一個系列的課程我初步奠定了我一生學習經濟法的框架。也許現在課堂中許多專業問題我都無法全部的理解,但我相信隨著自己逐漸步入商場對經濟法中條款會更為理解。學習到一些基礎的經濟法知識是必然的,在其他方面通過一次學生講課也讓我換位思考更加了解老師的職責,也讓我好好的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課後也有幸再和我們的項老師進行了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自己的思想再度受到啟發,真的自己在這課程的學習中和這位老師的交流中自己在某些方面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希望有更多的機會也我們的項老師進行交流。

一、 自我理解

(1)《經濟法-擔保法》的保證法律條款與社會道德的沖突論證

有幸自己得到了在大學為數不多的幾次學生講課的機會,在經濟法的課堂上我和大家講解、分享的章節就是擔保法中的保證一小節,然而在自己精心准備之後上了一堂自己較為滿意的課。在這個小點中我也不得不以這章節為契機來談談法律條款與我們中國大眾地社會道德的沖突論證。

作為債的擔保的保證,是指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作為保證人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制度。在保證中最重要強調的擔保人與債權人之間的關系,然而債務人只作為託付者和債務的承擔者,在擔保法的制定過程中始終把擔保人與債權人作為制定法律的重要的當事人,而把債務人放在了擔保人上帝的位置。在這不得不想問一句擔保人為什麼要為債務人擔保債務呢?因為兩者的關系、兩人的利益還是更多不為人知的事情,擔保人需要承擔的責任和風險將會是多大的呢?在這同時有多少人可以勝任擔保人的角色,雖然這規范了擔保制度保障了債權人的權益,但站在弱勢的債務人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命運。

但在我們中國傳統的社會道德中擔保人更多的是行俠仗義、舍己為人,但也不排除有其他的目的,雖然說這樣一個擔保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和承擔相應的責任,但不至於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時候非得擔保人履行全部的債務。雖然法律也要求擔保人要有這樣可以擔負債務人債務的能力,但說到這我不禁的想起了社會現實中的許多例子,擔保人站在中間左右不是人。有些法律條款是與我們現實的社會道德是相沖突的,可能也是許多人無法接受的,就乾脆不承認這樣的法律條款。這只是我個人在擔保中的一些疑問,我呼籲我們的立法機關應該平衡各方面的權益和合理的調整法律當事人之間的關系。

(2)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的經濟法觀察

2008年6月28日,位於蘭州市的 *** 第一醫院收治了首例患「腎結石」病症的嬰幼兒,這也就拉開了三鹿奶粉事件的序幕。之後全國各地瘋狂式的檢驗出我們的兒童患上「腎結石」,通過科學檢驗得出結果是這些兒童一直長時間的飲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牛奶所致,之後以我們民族企業三鹿奶粉公司破產倒閉為結局結束了風雨飄搖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按照我們在這個學期學習的經濟法常識,自己也試著用現實的操作來檢驗自己學習的知識。毫無疑問生產商的質量出現了問題侵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這也就違反了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中的條款;在食用的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也違背了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內容;在最後處理的過程中公司破產、倒閉也不得不藉助我們經濟法中的破產法來進行規范。這只是粗線條的說說三鹿奶粉事件中違背的經濟法條款。

然而我認為這場事件中的奶製品生產者是大多數的國內大中型奶製品國有企業,然而三鹿集團只是為我們中國奶製品行業做了替罪羊,換句話說按照真真實實的事情真相來處罰我們早在2009年就要靠進口奶製品維持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了。我也認為這件事件中作為執法者的中國 *** 太想息事寧人了,這與我們經濟法是格格不入的。我們國家的法制和經濟發展的制約不得不讓我們犧牲少數企業換取更多的一大片企業,這是國家的策略但更是對我們國家法律尊嚴的褻瀆。這也就是我們國家經濟法發展到現在,不、不只是經濟法廣大的法律部門也都面臨這樣的困境,我們對法律應該是尊重的,即使不必倒閉那麼多的企業,但對其的犯事較輕的企業也給予相應的處罰,真的現在我們國民都不敢確定現在的奶製品中還是否還加入了三聚氰胺。

小結:

就以這樣一篇《經濟法》論文結束我的經濟法學習不是我的本意我也不會這樣實施,在論文開始的時候我也清楚的闡述了自己學習的態度,現在在許多學科學習的都是這個學科的框架,自己是否能夠有有長足的進步都是取決於今後不懈的努力,這篇論文寫出了我作為一個初學《經濟法》人的全部體會。在最後向為我們授業解惑的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6. 經濟法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

經濟法學的概念 經濟法學是研究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對此,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經濟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 法學是研究法及其發展規律的社會科學。所謂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現象的學科。法學屬於社會科學的范疇,是社會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學科。它與政治經濟學、經濟學、軍事學、社會學、文學、史學等同屬於社會科學體系的其他學科,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各自研究的社會現象不同。法學是以法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 經濟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它與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等同屬於法學體系的其他學科,也是有共性,有個性。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各自研究對象的特殊性。 第二,經濟法學以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 *** 同志指出:「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可見,我們要在正確認識經濟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的同時,必須明確它的研究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從而搞清楚經濟法學不同於法學的其他分支學科的特殊本質,將經濟法學同其他事物區分開來。 我們認為,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是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這就是說,經濟法學不僅研究經濟法,而且研究經濟法的發展規律;不僅研究經濟法的現狀,而且研究經濟法的歷史發展;不僅研究靜態的經濟法,而且研究動態的經濟法。 經濟法學的地位 經濟法學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學在法學體系中所處的位置。所謂法學體系,是由多層次的、門類齊全的法學分支學科組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一般認為,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將法學分別劃分為:國內法學和國際法學、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獨立學科和邊緣學科、傳統學科和新興學科等等。在第一次劃分結束以後,根據實踐的需要,還可以繼續進行劃分。例如,可以將國內法學劃分為經濟法學、民法學、行政法學等;將國際法學劃分為國際公關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等。 那麼,經濟法學在法律體系中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呢?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回答: 第一,經濟法學是一門國內法學。 國內法學是相對於國際法學而言的。國際法學,是指研究國際法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國內法學,是指研究國內法學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人們平時所說的經濟法,實際上是相對於國際經濟法而言的國內經濟法。所以,研究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屬於國內法學的范疇。 第二,經濟法學是一門應用法學。 應用法學是相對於理論法學而言的。理論法學,是指研究法的共同問題和法發展的一般規律的法學學科。經濟法學同社會實踐具有緊密聯系,實用價值很大,因而是一門應用法學。當然,它也有自己的理論和理論價值。 第三,經濟法學是一門獨立學科。 獨立學科是相對於邊緣學科而言的。邊緣學科,是指研究對象跨越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學科的研究對象的學科。獨立學科,是指具有特定研究對象的學科。作為經濟法學研究對象的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不僅具有一定的范圍,而且同其他法學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可以分開的。所以,經濟法學是一門獨立的法學學科。 第四,經濟法學是一門新興學科。 新興學科是相對於傳統學科而言的。傳統學科,是指歷史悠久的學科。新興學科,是指新近興起的學科。經濟法學與民法學等傳統學科相比,它問世的時間要晚得很多。經濟法學是一門在現代社會應運而生的年輕學科,是一門新興的法學學科;同時,它也是一門迅猛發展中的學科,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學科。 第五,經濟法學是一門重要學科。 判斷一門學科是否重要?其重要程度如何?不決定於該學科和其他學科學者的主管願望,而決定於它實際發揮作用的狀況。在現代社會中,經濟法學對於加強經濟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所以,經濟法學是一門重要的法學學科。

7. 國際經濟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國際經濟抄法在整個法學課程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在整個法學鏈條中具有不可或缺性特點,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國際貿易法(其中又包括國際貨物貿易法、國際服務貿易法、國際技術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以及國際經濟貿易爭議的解決等幾大分支。 學習與研究國際經濟法,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其次就是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國際經濟立法與實踐,特別是我國涉外經濟立法與實踐中涉及的各種法律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將日趨緊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國際經濟法的知識,從而在對外經濟交往中運用已掌握的知識依法辦事,維護國家和自己的權益。

8. 簡答經濟法課程體系

1.了解經濟法的發展概況。

2.明確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其理論版體系。

3.掌握經濟法學的基本概權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4.掌握我國經濟法的基本精神和具體規定。

5.學會運用經濟法理論並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本課程的教學要求中,「了解」、「明確」、「掌握」、「應用」是四個由低到高、逐步深入的能力層次要求。「了解」是指知道有關情況;「明確」是指在了解有關情況的基礎上,正確理解有關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並能准確表述;「掌握」是指在明確的基礎上,能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制度的完整內容;「應用」是指在掌握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並結合基本制度,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本課程考核中,要求「了解」的部分一般不作為考核內容;要求「明確」、「掌握」、「應用」的部分作為重點考核的內容。

9. 經濟法有哪些課程

競爭法、消費者法、銀行業法、證券法、財稅法、勞動法、土地法和房地產法;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
(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10. 經濟法有哪些課程

經濟法學專業及其研究方向 (公司法與企業法、金融法、合同法、國內經濟內法、國際容經濟法、國際法、稅法、房地產法、破產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研究方向)
我認識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在職研這邊的咨詢老師,你如果還有什麼不清楚的話,可以直接加下她99 21 109 47詳細咨詢下。希望可以幫到你。呵呵

『捌』 討論題目:從工作,生活中尋找與國際經濟法相關的案件或新聞報道等各種事實素材,並分

『玖』 學習國際商法的自己的影響或者心得體會 要現實意義的 不要官腔套話

對國際商法的認識 俗話說,編筐編簍,貴在收口。因此,在此時縱觀本學期的商法學習就顯得 尤為重要了。本學期,通過對國際商法的學習,很是受益匪淺,雖然我是一名國 際經濟與貿易的學生,但經濟貿易與法本就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國際商法 是法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尤其是隨著中國的入世,它在國際貿易實務以及商 事往來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下面,我就談一下通過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我對國際商法的基本認識, 以及國際商法的一些基礎知識。 一、 國際商法的概念 1、國際商法的含義 國際商法(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是調整跨國境的貿易活動的法律制 度和法律規范的總稱, 主要包括調整平等主體間的商業交易活動的私法規范和國 家對貿易活動進行管理的公法規范。同國際經濟法的淵源一樣,國際貿易法主要 表現為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和國家或國家集團的立法、規章。 2、國際商法的特徵 主體的普遍性 調整對象的廣泛性 法律規范的多樣性 二、 國際商法的歷史淵源與發展 國際商法是一門古老的法學學科,並且不斷發展。其調整范圍由原來的商事 交易范圍擴大到貿易管理規范,從性質上已不再限於私法;由貨物買賣擴大到技 術貿易、服務貿易。與國內法相比,其淵源不僅包括國家立法、國際條約,還包 括沒有當然約束力的國際慣例。 商人之間的國際貿易越來越受到國家乃至國際組 織制定的規范的影響。自然人、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國家、國際組織,都是國 際貿易舞台上的主角。 國際商法是國家間商事交往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產生的。11 世紀起,隨 著歐洲商業的復興和發展,在地中海沿岸出現了一些國際性的商業中心城 市,這些城市中的商人從封建領主那裡買得了自治權,組建商人法庭,適 用他們在商事交往中形成的習慣規則調整商事交易關系,由此而形成的法 律被稱為「商人法」,以區別於當時佔主導地位的封建法、教會法等法律 體系。後來,隨著歐洲航海貿易的發展,商人法逐步擴及到西班牙、法國、 英國、德國等國家,實際上成了商人在歐洲各地港口或城市用以調整他們 之間經濟貿易活動的法律和國際慣例。商人法從產生之時起就與當時佔主 導地位的封建法、教會法截然不同,以自己特有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手段成 為一個特殊的、獨立的法律部門。這種打破地域限制的跨國界商事交易法 的形成和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歐洲各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為各國商業的 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律環境,而國際商事交易的發展反過來又為國際商法 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物質基礎。具有國際性的商人法被納入主權國家國內 法體系後,使得各國國內商法成為調整本國對外商事關系的重要規則。從 資產階級奪取國家政權直到 19 世紀末以前,在國際商事交易中,國內商事 立法一直是國際商法主要的法律淵源。國內法本質上屬於主權法的范疇, 為法學理論中的「強制性規范」,即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規范。從這 一角度說,商人法的國內化實質上是從主權原則和民族主義出發的商人法 的民族化。從歷史的觀點看,這對促進本國商品交易和商品流通秩序的正 常化起了積極作用,但以發展和未來的觀點來看,卻是與商事活動的國際 性、跨國性相違背的。由於各國內商法主要是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制 定的,而不是從國際商事活動的需要出發。因此,各國的商法不但很難充 分涉及國際商事方面的問題,而且其中某些法律規定甚至與傳統的國際商 事慣例背道而馳。國家法越多,各國交往中的法律沖突也越多,在發展國 際貿易方面的法律障礙也越多。盡管這些法律沖突可以按照國際私法規則 予以解決,但畢竟給順利進行國際商事交往增添了麻煩和障礙。因此,從 19 世紀末起,隨著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從自有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 過渡,在國際商事交易活動日益發展的形勢下,各國政府都積極介入了統 一國際商事交易規則的工作,以雙邊條約或多邊公約的方式推動著國際商 事交易規則的國際統一化進程,使國家成為推動傳統國際商法變革的最重 要力量。 各國已在統一國際投資、國際貨物、服務和資本交易、國際技術 轉讓與這些活動密切相關的國際貨幣、金融和財政制度、國際民事訴訟和 國際商事仲裁規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國家參與制定的條約、公約已取 代國內立法和國際商事慣例成為國際商法最重要的淵源,正是在國家的推 動下,各國之間涉外商法的差異日漸縮小,國際商法的內容也不斷豐富和 完善,國際商法統一化進程日益加快,為適應並促進國際經濟一體化發揮 了積極作用。國家之間的關系、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已成為國際商 事關系的主導因素。國際商法淵源結構的變革推動了傳統法學的變革,正 是在國家成為推動國際商法變革的最重要力量的歷史背景下,二戰後興起 了一門專門研究國際經濟關系中「重要而突出的法律關系,即以國家為主 體的法律關系的新興的學科———國際經濟法學」。國際經濟法的發展必 將會推動國際商法在更高水平上的變革與統一化進程。目前,國際商法在 法律淵源方面已形成了國際條約、國際貿易慣例(兩者我們可合稱為國際 法淵源) 、國內法並存的局面。 三、 國際商法的作用 國際貿易法作為調整跨國貿易活動的規范,無疑具有廣泛和重要的作用。概 括起來,至少應包括下述幾個方面: 第一,調整貿易活動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國際貿易界普遍接受、遵守的國際貿 易管理也都是直接調整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的。這是國際貿易法的最基本 作用。 第二,調整國家間的貿易關系。 第三,促進全球共同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貿易已不再單純的局限於貿易,而逐 漸與環境、人權相聯系。 第四,為解決國際貿易爭議提供准則。 在貿易過程中一般會產生兩種類型的貿易 爭議:一類是商事爭議,交易雙方對合同的履行、權利與義務產生爭議; 另一類是國家與國家間的貿易爭議,主要因貿易管理而引起。 討論國際商法的地位和體系, 必須把國際商事法律規范與國際商法的淵源區 分開。國際商法的淵源,指國際商事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其與國際商事法律規 范之間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我們說國際商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基於國 際商事法律規范的內容、性質進行的分類,而非就其表現形式進行的分類。近代 以來國際商法的淵源出現了新的變化,但並不影響國際商法的獨立性。相反,法 律淵源的豐富反映了國際商法體系在隨著國際商事關系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在不 同的法律淵源間的相互作用下,國際商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 從合同法看國際商法 合同是現代社會進行各種經濟活動的基本法律形式。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生 產、分配、流通領域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合同。比如,公司廠房的建造、原材料 的取得、職工的僱傭、產品的銷售、貨物的運輸與保險等,都要通過訂立合同來 實現。由於合同至關重要,無所不在的作用,決定了合同法在國際商法中的地位 合同法構成許多商事交易的基礎,其基本的制度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因此,要更 好的學習國際商法,就必須對合同法有一定的基礎了解。 2、各國的合同法 在大陸法系國家,合同法以成文法的形式出現,如法國、德國等國的合同法 一般包含在民法典中。 在英美法系國家,合同法主要是以判例法的形式出現。這是幾個世紀以 來英國、美國等國法院以判例形式發展而成的判例法。 中國現行合同法是 1999 年 3 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 1、合同法的重要地位 該法從大陸法系國家和英美法系國家的合同法中吸納了許多先進的制 度,在我國的合同法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3、合同的有效性及合法性 a 有效性: 各國法律通常規定, 只有合同同時符合以下四項條件, 才是有效合同: 當事人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能力; 合同的標的、內容必須合法; 合同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求; 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須真實。 b 合法性 各國法律通常規定,當事人所訂立的合同必須合法,並且規定:凡是違反法律、 違反善良風俗與公共秩序的合同無效。 4、合同的簽訂 一般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步驟。 要約:為當事人一方向他方提出訂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議。提出要約的一方稱 要約人。在要約里,要約人除表示欲簽訂合同的願望外,還必須明確提出足以決 定合同內容的基本條款。要約可以向特定的人提出,亦可向不特定的人提出。要 約人可以規定要約承諾期限,即要約的有效期限。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要約人 受其要約的約束,即有與接受要約者訂立合同的義務;出賣特定物的要約人,不 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樣的要約或訂立同樣的合同。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可 按通常合理的時間確定。對於超過承諾期限或已被撤銷的要約,要約人則不受其 拘束。 承諾:為當事人一方對他方提出的要約表示完全同意。同意要約的一方稱要 約受領人,或受要約人。受要約人對要約表示承諾,其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約人 就要承擔履行合同的義務。對要約內容的擴張、限制或變更的承諾,一般可視為 拒絕要約而為新的要約,對方承諾新要約,合同即成立。 5、我國的合同法立法 我國合同制度的立法,經歷了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但是,特別應當 指出的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需要,我國陸續 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 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 ,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也對合同制度作了大量規定,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 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後,這三部合同法的計劃 經濟色彩已顯現出來,同時,由於三部合同法並存的弊端和沖突,顯然已 經不能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 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切實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國於 1999 年頒布和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合同法》 。 五、 小結 隨著國際之間的日漸密切合作以及經濟的進步,國際商法一定會更加完善和 全面。

『拾』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貿易法的區別、就業方向

一、內涵不同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國際貿易法是調整不同國家之間商品交易關系及附屬於這種交易關系的其他關系,即國際商品貨物運輸、保險、支付與結算、調解與仲裁等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二、調整關系不同

1、國際貿易法調整著兩類關系:

一類是國際間商品買賣關系本身,其內容為買方與賣方之間在交易中的權利與義務關系,表現為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關系,專門調整這類關系的規范,屬於國際貿易法規范。另一類是附屬於國際間商品買賣的關系,為實現國際間商品買賣所不可缺少的,但其本身卻不是商品的買賣關系。

2、國際經濟法調整的是廣義的國際經濟關系,必然既包括國際法規范,也包括國內法規范;既包括公法,也包括私法。

在經濟全球化加快的背景下,國際經濟關系、國際經濟秩序和國際經濟法的發展和更改,是在南北矛盾—交鋒—磋商—妥協—合作—協調—新的矛盾中曲折行進的。

三、作用不同

1、國際經濟法是與國際經濟秩序緊密相關的,實際上兩者難以分割。從整個世界范圍看,當今國際經濟關系中占支配地位的經濟秩序仍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建立起來的經濟秩序。

其核心內容就是「布雷頓森林協定」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見國際貨幣法)、《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條款》和《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所建立的體制。

2、國際貿易法的作用

(1)符合建立新國際經濟秩序的目標。

(2)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發展貿易。

(3)照顧不同的社會、經濟和法律制度。

(4)有助於減少國際貿易中的法律障礙。

四、就業方向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到政府對外貿易經濟管理部門從事外貿管理工作,到外貿企業從事對外貿易業務及國際市場的營銷工作。

到國家機關、國民經濟綜合部門、商業部門、涉外企業、合資企業、大型工商貿易公司或企業從事貿易經濟、市場營銷、經營管理工作,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等。

熱點內容
關於心道德事的心得 發布:2024-11-19 17:14:24 瀏覽:202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發布:2024-11-19 16:51:51 瀏覽:748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
勞動合同法中以上以下 發布:2024-11-19 16:29:35 瀏覽:735
合同法的第59條 發布:2024-11-19 16:29:34 瀏覽:296
公司培訓合同法的通知怎麼寫 發布:2024-11-19 15:59:01 瀏覽:513
法院職工編制 發布:2024-11-19 15:23:49 瀏覽:202
民法典取姓 發布:2024-11-19 14:51:27 瀏覽:461
湖南法律碩士報考點的選擇 發布:2024-11-19 14:21:19 瀏覽:512
司法考搜狐 發布:2024-11-19 14:19:01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