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今日說法合同法

今日說法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3-01-15 17:58:02

⑴ 請問《今日說法》節目中有沒有涉及大學畢業生創業,就業的內容比如勞動合同法之類的

有,你不妨詳細閱看如下內容。
1、在校大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的行為不視為就業,與用人單位之間並未建立一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定勞動合同。但是,法律並不禁止用人單位與在校生之間簽訂合同。學生最好能與用人單位簽訂一個權利和義務的協議,預防雙方發生糾紛。
2、大學生手中的「畢業生三方協議」,是由國家教育部或者各省、市、自治區就業主管部門統一發放的表格,它是明確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能解決應屆畢業生戶籍、檔案、社會保險、公積金等一系列相關問題。一般情況下,大學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經過雙向選擇達成就業意向後,必須簽訂學校統一發放的「畢業生三方協議」,每位畢業生只能與一個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書,復制後與多家用人單位簽訂協議的行為是違規行為,不僅協議無效,而且將受到追究乃至處分。協議在畢業生到單位報到、用人單位正式接收後自行終止。
3、大學生「畢業生三方協議」是民事主體之間簽訂的有關如何訂立勞動合同的預約,具有法律效力。無論是民法還是地方性法規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條款參照適用。由於三方協議不得隨意解除和可以約定懲罰性違約金,因此三方協議的法律約束力是非常強的,可以說解除勞動合同易,解除三方協議難。
4、電話12333是全國統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咨詢、舉報、投訴電話。‍

⑵ 《今日說法》案例 急用 謝謝

你是湖工的?~、~「
我也在找,幫幫你吧~~

第一案 最具創意的判決

——受教育權受到侵害案

案情:1990年,山東省某市中學生齊某參加中專考試,被一學校錄取為90級財會專業委培生。齊某所在的中學既未將考試成績通知齊,也未將錄取通知書送給齊某本人,卻送給了與齊某同一屆的另一名學生陳某。陳某即以齊某的名義讀完中專,被分配到金融單位工作,其在人事檔案中也一直使用齊某的姓名。此事在多年後東窗事發。1999年1月29日,齊某以陳某和她的父親以及原所在學校等數家單位侵害其姓名權和受教育權為由訴至法院,請求責令被告停止侵害、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16萬元和精神損失40萬元。據此,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請示,於2001年8月13日作出《關於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害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否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指出:「陳××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了齊××依據憲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並造成了具體損害,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這起民事案件給司法機關提出了一個難題,即《民法通則》規定了姓名權的民法保護,但受教育權卻沒有規定。受教育權是公民的憲法權利,然而它是不是一個民事權利,值得研究。我國人民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時,一般不能直接引用憲法作出判決。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指出,在憲法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如果民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法院可以直接引用憲法作出民事判決。

點評:這是一件引起廣泛關注的民事案件。關注的焦點,就是中國的普通法院是否有權適用憲法的規定,直接作出民事判決。

我認為,這是一個判得非常好的、具有極為重要意義的典型案例,對於保護自然人的合法權利,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這就是,國家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應當適用部門基本法得到保護。而受教育權這種公民權利受到損害,損害的是民事權益,應當適用侵權行為法進行保護。假如沒有這樣的保護方法,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就不會落實。而在這個問題上,恰恰是憲法和民法之間出現銜接不當的問題。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很多國家都是存在的。國外對於這種情況是有先例可循的。德國在戰後,修訂基本法(即憲法),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人格尊嚴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但是德國民法典對此沒有規定。德國最高法院在一個被稱作「記者投書案」的案件中,援引憲法的這一規定,作出了判決,用民法的手段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並將此案件作為判例,指導德國各級法院的審判實踐。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具有同樣的效果,這就是運用司法解釋的手段,規定普通法院可以援引憲法的規定,作出民事判決,保護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當然,有些具體問題還有待於深入研究。但這不能否認這一極為重要的判例的意義。因此,我把它列為2001年的民事第一案。

第二案 掌聲背後的道理

——「同居者」請求實現遺贈案

案情:蔣某與丈夫黃某於1963年結婚,婚後感情不合分居。1996年,黃某認識了張某,並與張某同居。2001年4月22日,黃某患肝癌去世。在辦喪事時,張某當眾拿出黃某生前的遺囑,稱她與黃某是朋友,黃某對其財產作出了明確的處理,其中一部分指定由蔣某繼承,另一部分總值約6萬元的遺產遺贈給她,此遺囑經公證機關於4月20日公證。遺囑生效後,蔣某控制了全部遺產。張某認為,蔣的行為侵害了她的合法權益,按《繼承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她有權獲得黃某遺贈的財產。張某請求法庭判令蔣給付她的財產6萬元。

受理案件的法院審理認為,遺贈人黃某臨終前於2001年4月18日立下書面遺囑,將其部分財產贈與原告,並經公證機關公證。該遺囑雖是遺贈人黃某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形式上合法,但在實質贈與財產的內容上存在違法之處:按有關政策規定,該遺囑處分了撫恤金、住房補助金、公積金等屬於死者配偶的財產和夫妻共同財產,侵犯了蔣某的合法權益,其無權處分部分應屬無效。同時,公證機關在未查明事實的情況下進行公證,違背了有關法律規定,後又變更了遺贈人的真實意思,應根據有關規定撤銷其違法部分的公證。且黃在認識原告之後,長期與其非法同居,其行為違反了《婚姻法》的有關規定,而黃在此條件下立遺贈遺囑,是一種違反公共秩序、違反法律的行為。蔣一直忠於夫妻感情,直到黃某病危仍悉心照顧,黃的行為侵犯了蔣的合法權益。故該院依法作出駁回原告獲得遺贈財產6萬元訴訟請求的決定。

據報道,該案件宣判後,1500餘人的旁聽席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點評:一個獲得熱烈掌聲的判決,就是符合法律的判決嗎?就是這個獲得了熱烈掌聲的案件,在事後得到了那麼多的批評,不能不給人以深深的思考。這就是這個案件給人們的啟示。

看起來,判決認定黃某立遺贈遺囑的行為是違反公共秩序、違反法律的行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些道理是經不起推敲的。將自己的一部分遺產遺贈給與自己同居的人(即使是有的財產是夫妻共同財產,但也是要析產的呀!),對公共秩序究竟有什麼違反呢?違反什麼法律呢?這完全是對自己的私權的處理,完全是對自己所有財產的處理,完全是依照法律進行的民事行為,絲毫不具有對公共秩序的破壞,也絲毫不違反法律——這就是黃某遺贈行為的性質。至於在這個行為的起因上,是不是有違道德的問題,這確實是真實的。但是,在法律調整的范圍之內,法律具有絕對的權威,不能因為一個行為不符合道德規范而無效。法院維護的應當是法律,而不是道德。法院的判決貌似公正,但是實際上卻在違背法律,這就是破壞了民法的秩序,損害了財產所有權的威信,置《繼承法》的規定於不顧。這一判決維護的是道德,但是損害的卻是國家法治的尊嚴。

掌聲就能說明問題嗎?不然!這就是掌聲背後的道理。

第三案 平等的生育權利

——「死刑犯」及其妻請求人工授精案

案情:浙江省青年婦女鄭某的新婚丈夫羅某供職於一家公司。2001年5月29日,因瑣事與公司副經理王某發生爭執,王某先打了羅某一耳光,並用榔頭打了羅某一下,之後,羅某與王某進行廝打,將王經理打死。檢察院將羅某起訴後,8月7日,一審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羅某死刑。一審判決宣判的第二天,羅某向高級法院提起上訴,而羅妻鄭某則向法院提出了一個誰也想不到的請求:「讓我藉助人工授精懷上愛人的孩子!」一審法院當即以此做法無先例為由,拒絕了羅妻的請求。羅某殺人案已進入終審程序。高級法院尚未對鄭某主張生育權的請求作出答復。

點評:應當說明,這個案件還不是一個民事訴訟案件,因為鄭某的請求沒有通過正式的訴訟渠道提出。但是這個案件的意義比一個真正的民事訴訟案件還有價值。

本案見諸報端以後,媒體普遍認為,羅妻鄭某的請求已經闖入了國內現行法律制度和司法實踐的一個盲區,是立法上和實際操作中還沒有明確的一個問題。這就是,當夫妻雙方中的一方失去人身自由後,另一方即公民的生育權該不該受到保障?通過什麼途徑得到保障?

對此問題,盡管眾說紛紜,但是基本的觀點不外兩種。其一,認為無論「死刑犯」還是一般公眾,都享有生育權,都有權生育子女,繁衍後代。對於即將被執行死刑的犯罪嫌疑人也應當保障其權利的實現。其二,認為「死刑犯」雖然享有生育權,但是其喪失了行使這個權利的條件,就是失去了人身自由,盡管現代技術可以解決人工授精的問題,但現行法律沒有具體規定,況且也沒有先例,因而這種請求不能予以支持。

我支持前一種意見。生育子女,繁衍後代,本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社會責任。生育也確實是一個權利,無論國家的現行法律中是不是有規定,都是如此。在計劃生育的范圍內,任何人的生育權都是得到保障的。如果對一個人的生育權進行非法限制,甚至予以剝奪,那不僅僅是剝奪了人的權利,而且也剝奪了人類繁衍和社會發展的機會。「死刑犯」及其配偶也有生育權。這就是,他們是人,是我們這些高等動物中的一員。我們每一個人享有的權利,他們都享有。且不說其配偶,她(或他)並沒有犯罪,她(或他)理所當然地享有一切民事權利。就是「死刑犯」本人,在對他(或她)判罪的判決生效之前,他(或她)還是一個被告,而不是罪犯。在這個時候,他(或她)的權利是完備的。即使是有罪判決確定,在沒有被剝奪生命權之前,也就是沒有實際執行死刑的時候,他(或她)的權利也還存在,剝奪的也只是政治權利終身,民事權利並沒有被剝奪。如果有行使權利的條件,還是應當保證其權利的行使。

「死刑犯」作為在押犯罪嫌疑人,行使生育權有一定的障礙,這就是其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無法以自己的行為來行使這一權利,不可能再通過正常的夫妻生活來繁衍後代。現代科學技術給人們行使這一權利提供了技術上的幫助,現代人工生殖技術完全可以在不違反監規的前提下,為「死刑犯」的妻子實行人工授精,圓其做母親的心願,也實現了「死刑犯」的生育權,完成了其繁衍後代的願望。

第四案 應當保護的權利

——因強奸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案

案情:1998年8月15日,26歲的王某參加了深圳某單位英語俱樂部舉辦的英語口語對話活動,並結識了美籍華人李某。當天下午,李某帶著王某來到他的住處,將王某強奸。王某向公安機關報案後,將李某抓獲歸案。李某後被法院以強奸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隨後,王某向審理刑事案件的中級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精神損害賠償10萬美元,被法院駁回,理由是起訴理由不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王某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不屬於物質損失,不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王某上訴後,高級法院指出,王某的這種訴訟請求「應循一般的民事訴訟程序另行起訴」。2000年11月10日,王某向某區法院提出民事訴訟,認為被告李某侵犯其貞操權,要求法院依據國際慣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判決賠償原告精神損失費45萬元人民幣。受審法院認定:被告的犯罪行為其實質是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其侵害的直接對象是原告的生命健康權和貞操權,造成的直接後果是給原告造成終身精神痛苦和部分可得精神利益的喪失,並由此導致原告社會評價的降低,對原告上述方面的損失,被告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又因被告的犯罪情節極其惡劣、犯罪時間持續長、原告又系處女、受損害的結果嚴重,因此判決被告賠償王某精神損害賠償金人民幣8萬元。

點評:貞操權受到侵害,可不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這是一個在理論上一直有爭論,在實踐上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這個案件的判決告訴我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應當是肯定的。

貞操權是一個人格權。反對這個權利的,最主要的還是認為它的名稱問題,那就是要不要叫貞操權。很多人認為,規定貞操權,就是歧視婦女。這其實完全是誤解。貞操權就是人的性的尊嚴的權利,性行為和性利益支配的權利。規定這樣的權利,怎麼會是對婦女的歧視呢?這恰恰是保護人的尊嚴的,男女都同樣進行保護的權利,尤其是對婦女更為側重保護的權利。

多年以來,我國法律對貞操權的保護,都是採用刑法行政法的手段進行,沒有進行民法的保護。這是很大的欠缺。試想,侵害人的名譽權、姓名權等,受害人都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而對嚴重的侵害貞操權,造成受害人極大痛苦的這種行為,受害人卻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在道理上是說不通的。在最高人民法院作出《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之後,法院可以認定侵害貞操權的行為侵害的是其他人格利益,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判決援引這個司法解釋作出判決,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現在大概有一種「葉公好龍」式的意見,那就是,總在說要保護人的權利,總在說對人的權利保護不夠,但是真正對人的權利進行保護的時候,卻又要說三道四。面對這樣的意見,真不知道要說什麼好。

第五案 評丑就是侵害名譽權

——網上評丑案

案情:2000年10月17日,網蛙公司在其「三九網蛙音樂網」舉行「國內歌壇十大丑星評選活動」,將臧某列為候選人之一,同時還有其他歌星共30人。評選活動同時在網易網站音樂頻道進行互動鏈接。11月13日,評選結果在上述兩家網站公布,臧某以16911票當選「十大丑星」之一,位列第三名。臧某認為,這兩家公司未經自己同意,擅自使用自己照片,並加文字介紹,將自己列為候選人,並在文中出現「要嫁就嫁臧某,但怎麼也沒看出來廣大適齡未婚女青年有什麼重大舉措」等調侃內容,並在評選期間遭到網民的隨意攻擊,兩被告的行為嚴重侵害了自己的肖像權、名譽權,給自己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影響了自己的聲譽,構成侵權行為,故提出索賠經濟損失65萬元、律師費10萬元、精神損失20萬元及賠禮道歉等訴訟請求。網蛙公司與網易公司均認為,照片是在公開媒體上發表的,文中出現的文字內容也是事實,網民的評論與網蛙公司、網易公司無關,此次活動也沒有對臧某的聲譽與形像進行貶低,「丑星」是個廣泛的稱謂並非就是貶義,因此沒有對臧某構成侵權。法院一審判決認為,網蛙公司和網易公司在未告知臧某並經其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其列為「國內歌壇十大丑星評選活動」的候選人,在「評丑」的前提下,又擅自加配了涉及人身的調侃性文字,並最終給臧某冠以國內歌壇十大丑星第三名的稱謂,侵害了臧某的人格尊嚴;同時對臧某照片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行為,構成對臧某肖像權的侵害。法院判決,兩家公司賠禮道歉;共同一次性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1500元、精神撫慰金人民幣2萬元。

點評:「丑「是什麼意思?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說,其一是地支的第二位;其二是醜陋、不好看,叫人厭惡或瞧不起,壞、不好;其三是戲劇角色行當,扮演滑稽人物。在這三個含義中,除了第一個含義之外,其餘的都是貶義詞,或者具有貶義的成分,都不是對人的歌頌和贊揚。「丑星」雖然是「星」,但是仍然是「丑」的「星」,還是具有貶義。

這就是了。雖然是「星」,但是其限定詞是「丑」。說一個人是「丑星」,這就具有對人格的貶損。再加上大張旗鼓的進行評選,再加上在評選中的各種「調侃」和評論,這就構成了侵權,侵害的就是名譽權。當然,這個案件對原告的肖像權也構成侵權,也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本案原告認為判決的精神損害賠償數額太低,我認為這倒不是大的問題,關鍵的是要確定這種行為是侵權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六案 網上的行為也要負責

——網上發帖侮辱案

案情:原告張某是一名漂亮女孩,網名「紅顏靜」,主持管理了e龍網站社區站點里的一個文學版塊。被告俞某以「大躍進」為網名,在e龍網站上網活動。去年11月某日,張、俞等網友在南京聚會交流,並打牌娛樂到深夜。回家之後,張某打開電腦,發現剛剛還在一起玩的俞某以「大躍進」的網名在公開版塊上發出侮辱她的帖子,稱「紅顏靜」是網上的「交際花」,以及一些不堪入目的言語,內容極為低下。張某當即回帖要求對方不要亂寫,侮辱他人。在此後的幾個月時間里,「大躍進」毫無收斂之心,在西祠胡同網站的「交叉線」等公開版塊發表了大量的帖子,侮辱「紅顏靜」,聲稱「我和『紅顏靜』有一腿」。同時「大躍進」還以另一網名「華容道」的名義發帖,對「紅顏靜」進行侮辱和誹謗。法庭查證被告的身份和行為屬實,經過合議認定,被告在明知對方網名和真實身份的前提下,在網站的公開版塊發帖,對原告進行人格侮辱和誹謗,故侵權事實成立。判決被告向原告在西祠網站上賠禮道歉,並賠償其精神損害賠償金1000元。

點評:我作為一個網路法律人,支持法院的這一判決。誠然,網路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人們在這個虛擬的空間中享有更為充分的自由,可以與網友進行更為廣泛的交流。但是,網路社會是現實社會的延伸,而且在網路社會活動的網民就是實實在在的現實社會中的人,並不存在絕對虛擬的網路主體。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網民在網路世界中進行活動,也必須遵守現實社會的法律,在現實社會中違反法律的行為,在網路社會中實施同樣構成侵權行為,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犯罪行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本案被告明知原告的網名和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份,在網路上對其進行人格侮辱和誹謗,侵害了原告的名譽權,應當承擔侵權民事責任。

第七案 政府更應當守信

——某公安機關懸賞廣告案

案情:某日,江蘇省某縣的一個鎮發生了一起殺人案件,案發後犯罪嫌疑人逃之夭夭。該縣刑警大隊副大隊長湯某率隊到安徽省某村布控,並向該村村長李某通報了案情,說明:「如果犯罪嫌疑人在你們村出現,報案的給5000元,抓到人的給10000元。」李某後來抓獲了犯罪嫌疑人,縣公安局只給李發了1000元獎金,沒有兌現給10000元的承諾。李某於2001年2月9日起訴,將該公安局告上法庭,請求公安局依法履行懸賞承諾。該公安局否認其實施懸賞行為,湯某則認為他的懸賞只是一種玩笑,公安局不同意按照他的說法給付獎金。因而,該公安局拒絕履行懸賞的承諾。

點評:對於這個案件中刑警大隊大隊長的行為,有的認為是行政行為,有的認為是民事行為;有的認為應當兌現承諾,有的認為不應當兌現承諾。但是大多數人的意見是贊成按照懸賞廣告的意見處理,公安局應當兌現其承諾。

我的看法是,第一,大隊長的這種行為是職務行為。第二,大隊長的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是產生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三大隊長實施的民事行為的性質符合懸賞廣告的基本特徵,其性質應當是懸賞廣告。那麼,對於本案就應當按照懸賞廣告的權利義務關系處理就是了。原告已經實施了懸賞的行為,他就有權請求兌現承諾的獎賞。公安局已經得到了懸賞的行為成果,有什麼理由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呢?

說到這里,就要說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這就是政府守信。政府不守信,政令就不能暢通。今天公安局因為不兌現承諾懸賞的9000元,那就失信於民,下回你再說什麼,百姓還信你的嗎?不信,就不會再按照你的意見辦,就不再擁護你。這樣,損失的是9000元大呢?還是百姓不再擁護你大?

第八案 荒唐的「選賊」活動

——班級選小偷案

案情:某學校某班級的一位同學丟了10元錢,有人懷疑是本班同學所為。在班長的建議下,由班主任組織,在班上進行了一場荒唐的選舉,通過投票決定誰是偷錢的「賊」。經過「選舉」,將「賊」選出來了,這就是被懷疑偷錢的那兩位同學。這兩位同學辯駁自己沒有偷錢,副校長竟說:你們有什麼證據證明你們沒有拿同學的錢呢?

對於這個嚴重侵害學生名譽權的案件,經過該縣教育局處理,對在事件中負有直接責任的班主任老師給予了行政記過處分,對負有管理責任的副校長給予了嚴重警告處分,對負有領導責任的校長也給予了警告處分,同時將此事的處理結果通報全縣教育系統。

點評:這件案件沒有經過訴訟程序,還不能就說是一個民事案件,但是,從法律上,選舉某人作「賊」的行為,就是侵權行為。

這種侵權行為侵害的就是兩位同學的名譽權。法律保護名譽權,就是保護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夠保持自己的這種社會客觀評價,不使社會對自己的這種客觀評價因為他人的行為而降低。兩名同學本不是偷錢的「賊」,而是一個遵紀守法、安分守己的學生,他們有權保護自己的這種社會評價的「值」維持在穩定的水平上。由於「選賊」的行為,使他們的這種社會客觀評價,因被誤認作「賊」,而使穩定的「值」大大降低,因而名譽受到了損害。這種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是嚴重的侵權行為,由於發生在學校,又是有組織進行的,其性質更為惡劣,損害結果更為嚴重。行為人應當承擔侵權民事責任。

當然,民事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都是權利人自己的權利,行使不行使,是由自己決定的,他人不能幹涉。兩位同學是不是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追究哪個侵權人的民事責任,完全在他們自己決定。法律給了他們這種保護自己權利的權利,可以通過行使自己的權利,保護自己的名譽,保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因此,兩名同學可以自己決定,究竟應當怎樣辦。

第九案 網站有權縮減免費郵箱的容量

——新浪郵箱縮水案

案情:原告來某在新浪網站免費郵箱自願明確接受網站服務條款後,與被告四通利方公司之間締結了電子郵箱服務合同,免費使用新浪網站郵箱服務業務。後來,新浪網在網站上公開聲明之後,變更了服務條款,將50M郵箱容量調整為5M。來某認為新浪網站的行為違背了網站服務條款的承諾,屬於違約行為,起訴要求四通利方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法院審理認為,新浪網服務條款作為雙方締結的電子郵箱服務合同的組成部分,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四通利方公司作為新浪網北京站的運營管理者,已經事先通過新浪網北京站服務條款,明確而清晰地告知原告獲得了免費電子郵箱服務,在變更服務條款之前進行了聲明,履行了服務條款中變更條款內容的說明和提示義務,是正當合理地行使其依據合同享有的對合同內容加以變更的權利,縮減郵箱容量不屬於違約行為。法院判定原告有關確認四通利方公司擅自變更合同內容為違約行為的主張沒有事實依據和法律的支撐,故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點評:在網站郵箱使用問題上,應當認定為合同關系,受到合同法的調整。新浪網站對原告申請注冊新會員的要約行為作出了承諾,這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即成立合同關系。至於免費郵箱是否「免費」問題,盡管原告認為網站免費郵箱實質上屬於有償合同,但是,一個根本的事實就是,原告在使用網站郵箱的時候確實是不交費的,因而應當認定免費郵箱服務合同是無償合同。在一個合同中,判斷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無償和有償,具有重要的價值。在有償合同中,接受報酬的一方應當承擔較高的注意義務,而在無償合同中,無償提供服務的一方承擔的注意義務相對較輕。按照服務協議的條款,新浪網站有權變更合同的內容。新浪網站依據該約定,對郵箱容量進行縮減,沒有違反合同的約定,屬於正當行使合同變更權,是合法的、符合合同約定的行為。因此,法院的判決是應當支持的。

第十案 還能造出什麼「權」來?

——傷嘴侵害「親吻權」案

案情:2001年6月1日晚10時許,被告吳某駕駛的一輛奧拓汽車將陶女士撞傷。事發後吳某既沒有對現場進行保護,也沒有對她進行搶救。經群眾報案,陶某被送至市人民醫院搶救。醫生診斷為:「車禍造成上嘴唇裂傷,全身軟組織挫傷、門牙折,腦震盪。」當月14日,交警部門對事故認定為:吳某系酒後駕車,對事故負全責。陶某後經省法醫學鑒定中心評定為十級傷殘。車禍後,陶某經常出現短暫失憶,思維判斷出錯;兩顆門牙折斷既影響身體的完整性,又損害了撕咬食物的功能。由於嘴唇的原因,她再與丈夫親吻時常常感到害怕、有排斥感,嚴重阻礙了她與丈夫的感情交流。她認為,作為妻子,不能與丈夫感受親吻時醉人的甜蜜,作為人母,也不能像往常一樣滿足女兒的「索吻」。在律師的幫助下,陶某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吳某賠償其身體權、親吻權、健康權、財產權等損失人民幣3.9萬元人民幣。

點評:一個「親吻權」概念,令法學界為之驚詫,學者無不檢討自己的「無知」,因為大家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權利存在!

按照常識,任何一個權利,尤其是作為絕對權的人格權,總是要由法律明文規定的。就是一個准備新創造的,並且有可能成為新的人格權的權利,也要具有一定的「資格」,符合一定的條件,才能夠成為現實的權利。這就是,確定人格權也要講究「規格」。不符合規格的任何人格利益,都不能成為一個具體的人格權。

確認一個具體的人格權,要解決的是一個權利所「主管」的范圍,就是這個權利所調整的人格利益的范圍。受害人的嘴受到傷害,侵權行為侵害的就是健康權,就是人體的各部位功能協調一致的發揮受到損害。一個侵害健康權,就什麼都齊了,還要增加那些「親吻權」之類的「勞什子」干什麼?

「親吻權」的問題就出在了「因事設權」上面。難道嘴有什麼功能,人就享有什麼權利嗎?嘴還有吃飯的功能,要不要再增加一個「吃飯權」呢?說到底,這就是一個「泛權利論」在作怪。在當前,確實有一種偏向,就是什麼什麼都叫「權利」。主張或者創造「泛權利論」者,如果都是為當事人著想,也就罷了;如果還有另外的什麼意圖,就不好了。受害人不是法律專家,不懂什麼是權利,什麼應當是權利;但是搞法律的,基本的常識應當懂得。

⑶ 今日說法7:錄用通知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通過招聘和幾輪面試後,一般情況下,用人單位對確定會錄用的勞動者發放《錄用通知書》,大多數錄用通知書里會約定具體的崗位、工資待遇、試用期、福利,以及具體的報道時間、地點等和工作相關的主要事項。在很多用人單位的眼裡,會覺得錄用通知書不是勞動合同,沒有法律效力,所在他們在設計、發放及撤銷的時候都很隨意,因而會引發很多的勞動爭議。

      錄用通知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

       《錄用通知書》在《合同法》上屬於內容具體確定的邀約,當該邀約送達到黃某手中時,邀約就生效,用人單位就要受到該通知書內容的約束,而且該通知書上約定了報到期限,因此黃某有理由相信該通知書不可撤銷,並與原單位提出辭職解除了勞動關系,做好了去管道公司上班的准備,而管道公司因為自身原因撤銷該通知書,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賠償責任。

        因此用人單位在發出錄用通知書時應小心謹慎,而不是隨心所欲。在確定確實需要錄用該員工的前提下,才能發出錄用通知書,並且在錄用通知書中備注不予錄用的具體情形,以便用人單位掌握主動權。錄用通知書一經發出,就發生法律效力,單位不得隨意撤銷。

       錄用通知書在製作時要注意,一、備注應聘者收到該通知書後在規定期限內回復,如果沒在規定期限內回復,用人單位有權利取消該職位或另招他人。二、明確雙方的違約責任。在雙方就錄用通知書達成合意後,如果應聘者未在通知書規定的期限內報到,視為違約,公司可以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錄用通知書畢竟不是勞動合同,和勞動合同還是有差異的,單位一旦錄用了應聘者,就應當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與該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避免承擔不利後果。如果勞動合同的內容與錄用同煮熟有些地方不一致,一定要在合同中約定二者發生沖突時,以勞動合同為主。

⑷ 《今日說法》有關合同法內容的故事

您:

第題自選擇:A、B、C
D項婚姻、收養、監護等關身份關系協議由於帶身屬性所適用《合同》適用《婚姻》、《收養》、《民通則》等相關規定

第二題選擇:B、C
單務合同稱單邊合同或片面義務契約指事享權利盡義務另事負義務享權利合同(贈與合同、歸原物借用合同償保管合同)與雙務合同相應

簡單說:雙務合同合同事雙互負義務合同單務合同事負擔義務合同(所稱雙務、單務)

諾合同指要事意思表示致立合同;實踐合同指除事意思表示致外須交付標物能立合同


希望我答能夠幫助您

⑸ 2010年今日說法內容簡介

今天看今日說法,深有感觸,講的是一位八旬夫婦四十年前由於傳統觀念作怪,雖然生育了兩個女兒卻又領養了一個男孩,對這個孩子可說是關愛有加,溺愛倍至,甚至自己親生的女兒也無法得到這樣的待遇,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溺愛使這個孩子變的任性,粗暴,冷酷,動不動就對父母拳打腳踢,他帶給這個家的就是一場噩夢.

長期以來對父母的虐待,鄰居和親屬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特別是自己的兩個已經結婚的女兒更是每天為父母耽驚受怕.由於父母的忍讓,被虐待後從不報警,助長了養子的氣焰.養子曾對八旬的養父說:"你不是我爹,我是你爹!"

在他四十一歲的一個晚上,他又野獸般虐待自己八旬的老父親,拳腳相加,老婦人爬在老翁身上求饒.忍耐了四十年的姐姐親眼目睹了禽獸不如的弟弟如此對待老人,一怒之下在他熟睡的時候用斧頭將他砍死而後去自首.

這是一起故意殺人案件,可最後的結果卻是我們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的,我當時覺得故意殺人就是有自首情節最少也要判處二十年徒刑啊!可這起故意殺人案,一是有自首情節,二是死者有長期虐待老人的事實,二百多名鄰居聯名集體向法院請求寬大處理,最後判決的結果僅僅是判處姐姐有期徒刑三年緩期五年,這個判決絕對在中國的審判史上開了先例.

為什麼這個案件會這樣判決哪?老人是弱勢群體,兒子如此禽獸不如,這樣的判決其實是給那些長期虐待老人的不孝者敲響了警鍾,兔子急了也要咬人的,而法律真正的保護了這個群體的弱者,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情啊!

我為那位姐姐而慶幸,這樣的法律是能夠讓人們接受和信服的,是公正的.

我們也應該從這個案件中獲取教訓.對虐待老人的絕對不能饒恕,同時也提醒我們在教育子女方面一味的溺愛其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慣子如殺子,"父親從小就教育我的這個道理得到了驗證.我們不能說這小子死的活該,不過也是咎由自取,老天有眼,可謂人不報,天也要報啊!

⑹ 今日說法的主要內容、事情經過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5個案例)

我的三輪車
呂福山,西安是人力三輪車夫,無證經營。被西安市交警一支隊根據西回安市答公安局的通告沒收了三輪車。呂通過查閱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上面說對非機動車違規應處5元以下罰款,認為西安交警支隊應該歸還他的三輪車,並為此進行了5年的努力。
專家認為,西安市公安局的通告只是一個地方性行政法規,他不能違反國家性的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因此是不合法的,也是無效的。
終審判決呂勝訴,交警歸還他的三輪車。針對處罰過輕的情況,人大正在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進行修訂。
非常關系
福州市一個僱主經常虐待家裡的小保姆,終於有一天將小保姆毆打致死。為了毀屍滅跡,僱主的妻子假冒小保姆的姐姐將屍體火化。法院判決,僱主故意傷害死緩,妻子包庇有期徒刑3年。
專家分析,僱主和保姆不是主人和僕人的關系,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國家應該對勞動法進行修改以保障象保姆這種存在個人僱傭關系的人的合法利益,現在他們的利益得不到任何保證。另外,為了約束保姆的行為,僱主應該與保姆簽定好合同,或者藉助司法機關的力量。

⑺ 甲有一處房產賣給乙,乙未辦理過戶手續,甲又將房產賣給丙,丙辦理了產權登記

房產歸丙所有,該案件屬於甲方與乙方的合同糾紛。
法律分析
甲房產開發公司與乙簽訂了買賣商品房的合同,並將該房屋交付給了乙,但未及時辦理登記過戶手續,甲又將該房屋賣給丙,並且辦理了產權過戶手續。一般人會認為甲公司不講信譽,甲公司雖與乙方簽訂了買賣合同,並且也交付了房屋,但是甲公司對該房屋的所有權尚未轉移,因此,理論上甲公司對該房屋仍享有所有權的一切權能,即佔有、使用權、收益、處分,就算甲方交付了房屋,失去了對該房屋的佔有、使用權,但並未喪失處分權。因此,原則上,前後兩個合同均為有效,除非乙方有證據證明甲公司與丙方惡意串通故意簽訂損害其利益的合同。而被法院確認該合同無效。一房二賣一般不外乎下列三種情況:一是已經對先手交付了房屋,但未辦理所有權登記過戶手續,而為後者辦理了登記過戶手續。在這種情況下,後於應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如果房屋被先手佔有,後手可以請求先手返還財產,而先手可以請求出賣方承擔不能交付房屋的違約責任;二是先手已經辦理了所有權登記過戶手續,但出賣人又將該房屋以高價出賣給後手,並且交付了房屋,那麼,先手可以基於物上請求權請求返還,在此情況下出賣人的行為構成無權處分,後手可以要求其承擔締約上的過失責任;三是先後手均未辦理所有權登記過戶手續,那麼,看先後手誰先佔有了房屋,誰先得到了交付,先得到交付的一方將取得房屋的所有權。結論:一房二賣的情況下,前後兩個合同均為有效合同,房屋所有權的取得以辦理所有權登記過戶手續為准,若均未辦理登記過戶手續,則先得到交付的—方將取得陔房屋的所有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七條 因出賣人未取得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的,買受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請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或者限制轉讓的標的物,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⑻ 無效的契約今日說法最後的判決

判決如下所示:
2018年12月18日,紅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判決:
一、原被告爭議的位於赤峰市紅山區西城街道辦事處大三家村院落及房屋,所涉徵收補償收益4195759元,由原告魏思麗享有其中的3822836元,被告劉亞雲、田浩、田軍享有其中372923元。
二、駁回原告魏思麗的其他訴訟請求。
《「無效」的契約》講的是一起因農村房屋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引發的拆遷補償款確權糾紛的前後經過。此案發生在赤峰市紅山區,因其屬於城鎮化建設、棚戶區改造過程中新型糾紛,法律暫時沒有明確規定,因此引起了央視《今日說法》的聚焦關注,本報也對此案審理進展進行相關報道,並與《今日說法》的記者進行了聯袂采訪。

⑼ 今日說法還是撒貝南主持嗎

今日說法還是撒貝南主持嗎?

今日說法還是撒貝南主持嗎?目前,從1999年1月2日的第一次出鏡主持起,撒貝南就和《今日說法》結下了不解之緣。撒貝南今日重回《今日說法》,今日說法還是撒貝南主持嗎?。

今日說法還是撒貝南主持嗎?1

11月18日,央視一套的《今日說法》節目中,離開節目4年之久的撒貝南重回《今日說法》主播台,主持了一期《遺囑之爭》的節目。

公開資料顯示,從1999年1月2日的第一次出鏡主持起,撒貝南就和《今日說法》結下了不解之緣。在2017年《撒貝南時間》作為《今日說法》周日特別節目正式停播之後,撒貝南一直還在《今日說法》的主持人行列當中,未曾離開。

人民網曾發表評論稱,《今日說法》作為電視法制專欄節目,在標題製作上獨具匠心,狠抓標題的四定位:重在「普」、根在「法」、淡於「奇」、貴在「引」。在標題的具體製作過程中始終遵循「普及法律知識,弘揚道德風尚,宣揚精神文明」的宗旨,將標題與欄目的相互關系系統地融入節目製作之中,充分地體現了法制節目的特徵。

目前,撒貝南重回《今日說法》的話題已經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很多觀眾激動直呼「爺青回」,表示「撒貝南在的今日說法才是熟悉的《今日說法》」。

「法制撒上線了!」

「回到老陣地感覺整個人看起來都年輕了!!!」

今日說法還是撒貝南主持嗎?2

主持人是北大法學系研究生,嘉賓也是業內頂級的學者及從業人士。這樣的陣容下,《今日說法》早期,專家學者們卻是一本正經地討論著「父母打孩子是否算違法」這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即使如此,以案說法的形勢導致收視率超過《焦點訪談》甚至快趕上《新聞聯播》,成為收視奇跡。甚至在轉型後期的綜藝中,撒貝南也常常見縫插針,普及一些法律常識。

直到央視改革,《今日說法》被歸到綜合頻道,撒貝南才開始出現在不同綜藝中,無論哪檔節目中,他都如魚得水,樂在其中。

如果我在,大家不開心,我會覺得是我的失敗,盡管跟我沒關系,我把所有責任扛到身上。我不能讓別人尷尬。我天生就是個打圓場的人。

正是這種性子,被《開講啦》策劃人楊暉所看中。

策劃人楊暉首先確定,《開講啦》的核心是理想、價值觀,需要傳遞正能量,其次再加上一些「輕娛樂」,權威話語與娛樂之間的度很難把握。撒貝南是其中最好的人選,他能恰如其分地在演講者和觀眾口味中充當粘合劑。

《開講啦》撒貝南與陳可辛

而撒貝南的表現不出所料,其中有一期嘉賓是鋼琴家郎朗,最後的提問環節,台下有個女生問了時下觀眾最關心的問題:您彈鋼琴的時候是不是有點誇張或者表演的成分在裡面呢?

朗朗多年來彈琴時的面目表情曾被調侃多次,可真在本人面前提出,多少帶有一定意味的攻擊性,反應時間不過短短幾秒,面向嘉賓朗朗時,撒貝南的轉述非常巧妙:這是你的一種真實狀態,或是多年演出的經驗形成了一種習慣?

用詞分明沒有多大變化,語義卻溫和了不少。

還有一期,嘉賓是張信哲,被問到「過氣歌手」這個話題,張信哲坦然接受,帶著幾分無奈,撒貝南立刻回復觀眾:

你讓喬丹現在回去和20多歲的小夥子爭NBA總冠軍,科學嗎?不,可是這絲毫不會影響他依然是NBA的神。

嘉賓張信哲此時狀態才逐漸放鬆,站在一旁不停鼓掌。

今日說法還是撒貝南主持嗎?3

細數往年春晚最令人難忘的主持人之一,必屬央視名嘴撒貝南,說起老撒,76年生湖北武漢人,北大法碩高材生,從小到大都是學霸級人物,人前顯貴,人後還低調穩重。

然而自從在一次采訪馬雲,聽馬雲一句:我對錢沒有興趣。彷彿覺醒了什麼神秘天賦,從此在人間凡爾賽的路上越走越遠。上綜藝調侃,北大不過是一個還可以的大學,和央視主持還能開啟凡爾賽群聊。要知道撒貝南當年的北大法碩學歷可是直接保送得來的,按照老撒的話來說,想要做個平庸大學生,奈何實力不允許啊。

高中時候念的文科卻拿了全國物理獎第二,高考前3月被保送北大,又因為大學成績優異,直接留校保研,一邊讀研一邊還兼職主持《今日說法》。在大學天天翹課,連老師都不知道有他這個學生,但他卻憑著照相機記憶,過目不忘科科拿高分,剛就業就踏上無數主持人夢寐以求的巔峰。

2000年還以非科班身份拿了央視主持大賽的`第一,別人一門語言學到頭禿,他錄個節目的功夫就學會哈薩克語,甚至因為太優秀登上熱搜,堪稱人間凡爾賽本塞。然而如此輝煌的老撒,卻為何被網友調侃,綜藝第一毒奶呢?

凡爾賽江湖流傳普通家庭馬化騰,不知妻美劉強東,悔創阿里傑克馬,一無所有王健林,北大還行撒貝南,號稱凡爾賽五大天王之一的撒貝南,其實還有一個更出名的外號,綜藝第一毒奶王,網友調侃老薩反滿,別墅靠海,在《挑戰不可能》里有一期挑戰者在高空抓著竹子,成受了那麼大壓力的竹子沒有折斷,撒貝南忍不住對著鏡頭誇了一句:好竹子!然而下一秒,這根好竹子就自己斷了。

挑戰者系著安全繩在高空中穩穩坐在了工字型材料的一端,撒貝南看了驚嘆道:看來工字型的材料確實很厲害,緊接著工字型材料如遭雷劈,立馬斷了。僅憑著一己之力成為了《挑戰不可能》舞台上最大的挑戰。

論毒奶,撒貝南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也因此承包了節目笑點。憑著一流的綜藝感成為了央視綜藝的一把手,靈魂人物,懂知識有涵養,沒包袱放得開,賣得了萌,耍得了劍,金句頻出,各種段子隨手拈來,自稱芳心縱火犯,娛樂圈最後的女性共有財產,承包了笑臉的同時,還兼具超高情商。

一次張信哲出席撒貝南節目,被一個年輕小伙的提問,質疑他是過氣歌手,然而撒貝南神一般的救場後,不僅輕松化解尷尬,還贏得全場掌聲。盡管這些年老薩畫風突變,頻繁參加真人秀節目,但他的法律初心卻從未為改變。

名嘴撒貝南究竟有多喜歡講法普法?號稱當年嚇哭無數小孩兒的童年陰影,《今日說法》、《撒貝南時間》就不提了。自從17年8月,老薩正式離開《今日說法》,開始轉向綜藝後,在《令人心動的offer》里普及婚姻法,反對家庭暴力,在《明星大偵探》里普及《合同法》,強調犯罪未遂也是犯罪,休想在法律的邊緣徘徊試探。

別人上節目玩劇本殺,扮演罪犯秀智商拉票,撒貝南卻時時刻刻糾結自己,存在的意義,甚至最後做出了《明星大偵探》歷史上第一次兇手自首的奇葩場面,他說:犯錯誤的事情到此為止,繩之以法才是對兇手最好的救贖,用實際行動為罪犯做出最好的示範。

無論出席何種節目,只要一有機會,便向大眾普及法律,這樣的撒貝南堪稱綜藝節目的靈魂與底線。因此,很多綜藝粉絲,偵探愛好者在老撒的普法洗腦下,成功避開的合同的陷阱,越過了長租公寓的雷區,在勞動法的保護下,做著快樂的打工人。

老撒曾袒露,如果在線做法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讓人們明白法律存在的意義,能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那麼他願意一直這么瘋癲下去。與弱者同行,讓強者自省,用個人魅力感染人,用社會影響力幫助人。

熱點內容
關於心道德事的心得 發布:2024-11-19 17:14:24 瀏覽:202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發布:2024-11-19 16:51:51 瀏覽:748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
勞動合同法中以上以下 發布:2024-11-19 16:29:35 瀏覽:735
合同法的第59條 發布:2024-11-19 16:29:34 瀏覽:296
公司培訓合同法的通知怎麼寫 發布:2024-11-19 15:59:01 瀏覽:513
法院職工編制 發布:2024-11-19 15:23:49 瀏覽:202
民法典取姓 發布:2024-11-19 14:51:27 瀏覽:461
湖南法律碩士報考點的選擇 發布:2024-11-19 14:21:19 瀏覽:512
司法考搜狐 發布:2024-11-19 14:19:01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