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法社會學
『壹』 西塞羅,奧斯丁,柏拉圖,龐德,凱爾森他們在法上的成就或觀點是什麼
西塞羅:「法是自然所固有的最高理性」出自他之口
胡果:(1)首先提出法律行為這一概念(2)18世紀末歷史法學派的代表人物
奧斯丁:(1)19世紀上半葉,他關於美國民主的研究,使得法律職業階層是法治國家和民主政治的中流砥柱的觀念被更為廣泛地接受(2)分析法學的創立者 (3)他認為法是主權者針對臣民發布的以強制為後盾的命令,法的體系是這些命令的集合(4)既是現代法理學的創始人,也是要求人們辨法的淵源的確切含義和范圍,並努力使其明晰化的第一位人物(5)法的本質論說中權力論代表
凱爾森:(1)直言法的淵源是個被學界搞得「極端模糊不明」且賦予其種種含義的概念(2)西方學人在對法律秩序的詮釋中,「制度論」的代表人物
霍布斯:認為權力就是主動出擊的行動者和被動承受的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
柏拉圖:在何謂正義的問題上,提出等級秩序正義觀
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應包含兩種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托馬斯阿奎那:(1)指出:在神的理性指導下,世俗的最高主權者都應當毫不例外地接受法律的支配的神學家(2)中世紀把一切法律問題都染上神學的色彩,並以阿奎那的神學法律觀丶神權政治論以及其經院哲學,構成歐洲中世紀意識形態領域占統治地位學說體系
孟德斯鳩:提出立法權丶司法權和行政權不能為同一機關行使
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和法律方法》的著作者
霍菲爾德: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美國法學家霍菲爾德提出的有關法律權利和義務的公式最為著名
龐德:指出「在法律和法學文獻中,沒有一個詞比權利這一術語更加含糊不清」
波斯納:20世紀60-70年代後,法律的經濟分析方法的主要代表
烏爾比安: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提出公法和私法劃分學說
『貳』 龐德歸納出的社會學法學派的特徵有哪些
19世紀末葉以來資產階級法學中一個派別。又譯社會學法學派。西方法學家一般認為該派具有下回列的一個答或兩個特徵:①以社會學觀點和方法研究法,認為法是一種社會現象,強調法對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種社會因素對法的影響;②認為法或法學不應像19世紀那樣僅強調個人權利和自由,而應強調社會利益和「法的社會化」。社會法學派:從社會本位出發,把法學的傳統方法同社會學的概念觀點、理論方法結合起來研究法律現象。注重法律的社會目的和效果,強調不同社會利益整合的法學流派。
『叄』 為什麼把龐德稱為法社會學家
這個不是三國的龐德吧 是美國的 羅斯科·龐德(Roscoe Pound,1870年--1964年)美國法學家,社會學法學派的主要內代表之一。龐德的法哲容學的核心的社會利益說,認為社會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他明確反對純粹邏輯推理的僵化的概念主義或形式主義法學,認為法哲學要從單純歷史的和實證主義的思維方式中徹底解放出來。龐德的社會法理論被認為是一種典型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 理論,他提出了法律社會學的基本綱領,啟示人們關注社會制度和法律學說的實際效果,關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實際內容,並且注重法律與社會利益之間的聯系。龐德認為,法律是發達政治組織化社會里高度專門化的社會控制形式,即通過有系統有秩序地運用這種社會的暴力而達到的社會控制。在這一意義上,法律是一種「社會功能」或「社會控制」,是協調利益沖突的手段;法律的作用就是承認、確定、實現和保障各種利益,尤其是社會利益;提出法的功能性概念來取代邏輯性概念,主張「有用即是真理」。
『肆』 羅斯科·龐德的人物評價
羅斯科·龐德作為一個被西方法學界長期奉為權威之人,其學說特點在於涉及面廣泛,對現代各派學說「兼收並蓄」,其思想無疑具有重大的進步性和獨到性。
首先,龐德的法社會學思想注重研究法律的實際效果和強調對司法過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對實用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對於法律的作用和任務的探討,使得法律在形而下層面上的研究得到了突破。法社會學突破了傳統自然法理論與實證脫節的缺陷,基於當時的社會需求,將法關注的重點從強調個人利益轉而關注公共和社會利益,旨在謀求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妥協,從而提高了法律調整的合理性、准確性和有效性。
其次,法社會學思想與以往的法學思想相比,具有更全面的視角和更合理的體系,並通過對哲理法學派、歷史法學派、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的批判,實現了對古典自然法思想的發展與補救。龐德批判了哲理法學派的機械,歷史法學派的消極和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僵化,在批判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多種法學流派思想的合理成分加以整合,進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其注重經驗、實證與倫理道德相結合的方法無疑給新自然法學的興起注入了一貫強心劑。龐德的法社會學思想在現代法學與近代法學之間架起了一座過度的橋梁,是法學理論在工業化時代的里程碑,促進了立法和司法觀念的調整,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生產力發展對制度保障的需求。
再次,龐德的法社會學思想,兼具自由主義、改良主義、社會福利主義及實用主義的色彩,符合當時「法律社會化」的潮流,對20世紀30年代以後美國的法學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一是在龐德法律「社會利益」保障任務論和「社會控制」工具論的指導下,美國法律的社會化得以實現,利用法律有限度的調控社會經濟政治生活成為立法和司法界的共識。二是龐德對自然法的突破性解釋,使自然法學重新興盛起來,形成了以富勒、菲尼斯、羅爾斯、德沃金為代表的新自然法學派,他們倡導「自然法走下上帝的聖殿,完成與人類的理性、正義、權利的結合」,這在現代仍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伍』 龐德闡述的法律發展經歷的五個階段是哪五個,各自是怎樣的
羅斯科• 龐德(Rosecoe Pound)是美國社會學法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他的主要著作有專《社會學法學的范圍和目屬的》、《法哲學導論》、《法律史解釋》、《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和《法理學》等。為了研究法律的目的和作用,龐德認為必須了解法律的發展歷史,他把法律的歷史發展分為六個階段:
1.原始法階段。
2.嚴格法階段。
3.衡平法和自然法階段。
4.成熟法階段。
5.法律的社會化階段,即19世紀後期開始的西方各國的法。
6.世界法階段,人類即將面臨的法律發展的新階段。
『陸』 90年代中國法律社會學集中討論的話題是什麼
90年代中國法律社會學集中討論的話題是發展史
法律社會學主要是從法學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19世紀後,因受4種思潮的影響,西方法學界內形成了法律「社會學派」。
這 4種思潮是:
①歷史主義。強調追溯法律思想和立法制度的歷史根源,認為法律發展的模式是各種社會勢力行動的意外產物。代表人物有英國法學家和法律歷史學家H.J.S.梅恩、美國法律史學家和法哲學家O.W.霍姆斯等。
②工具主義。號召將社會知識與法律結合起來,研究什麼是法律及實際上法律在起什麼作用。代表人物有英國法學家J.邊沁、德國法學家 R.von耶林和美國法學家R.龐德。
③反形式主義。貶低法律規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鼓勵人們充分認識行動的非理性動機、人對社會支持的依賴和自身具有活力的社會制度的出現。代表人物有奧地利法學家E.埃爾利希。
④多元主義。認為法律不僅存在於正式的政府機構之中,還存在於習俗、社會組織、群體生活的現實規定之中。代表人物有埃爾利希。
這 4種思潮的法學家都感到有必要越出傳統的法學界限,在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研究法學問題。法國的□.迪爾凱姆、德國的M.韋伯、美國的E.A.羅斯和W.G.薩姆納等社會學家有關法律、犯罪和懲罰問題的大量論述,促進了法學中的社會學派的形成,推動了法律社會學理論的發展。
此外,英國的H.斯賓塞、奧地利的L.龔普洛維奇、法國的G.塔爾德和美國的L.F.沃德等社會學家分別從生物學、人類學和心理學等角度研究法律和解釋法律現象,被稱為早期社會法學的代表人物和法律社會學的奠基人。
1892年,義大利法學家、社會學家D.安齊洛蒂首先提出「法律社會學」的說法。
20世紀以來,隨著新興的社會學不斷向古老的法學滲透,一批熱衷於將這兩個學科結合起來的社會學家和法學家形成了以實證主義哲學為基礎的陣容龐大、支派繁多的社會學法學派。
主要支派有:自由法學派、利益法學派、現實主義法學派、社會連帶主義法學派、社會心理法學派和斯堪的納維亞法學派。社會學法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埃爾利希1913年發表的《法律社會學的基本原理》一書,為法律社會學奠定了理論基礎,使它趨向成熟。
他強調法律來源於社會,揭示了法、法律規范及法院判決的社會基礎,提出作為法律結構所有不同因素總和的「活的法律」,主張社會學與法學結合。自由法學派的倡導者H.坎托羅維奇對法律社會學的發展也有突出貢獻。
被稱為法律社會學權威的龐德,力求綜合各有關學科的知識以解釋法律現象,認為法律是一種社會工程,能有條不紊地促進社會與經濟秩序的安定,並提出法律概念的社會利益說;他認為法律社會學著重於法的作用而不是它的抽象內容,強調法的社會目的而不是它的制裁,認為法律規則是實現社會公正的指針,而不是永恆不變的模型;他將法律當作一種社會制度,認為可以通過人的努力予以改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律社會學內部逐漸出現了統一的趨向,在美國尤其明顯。美國的法律社會學著重探討在法律思想與法律現實之間、「書本上的法律」與「行動中的法律」之間的差距,強調法律是不完善的,是可以改進的一種解決沖突的機制。這一研究方向在法律社會學中得到了普遍的肯定。
70年代,在社會學沖突理論的影響下,西方激進的法律社會學家集中研究法律在使沖突制度化方面的作用,法律如何為統治者的經濟利益服務,以及法律的理想和實踐對意識形態的影響。
他們打破了與激進的犯罪社會學和異常行為學說的界限,更加註重對司法系統和審判制度的研究。70年代後期,激進的法律社會學受到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影響,對19世紀和20世紀的法律發展進行了以經驗為依據的歷史研究。
此後,西方的主流法律社會學日益變得注重微觀經驗研究,注重行為分析,借鑒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技術。
美國是當代法律社會學研究最活躍的國家,在考察法制在個別社會部門內的發展和法律對社會制度的影響,對法律機構的職能、法律的社會監督和調節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進展。蘇聯的法律社會學注重研究法律意識的形成和發展,認為法律意識、人們有目的性的法律活動能對社會發展進程起調節作用,因此強調通過法律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律知識水平。
波蘭、聯邦德國、英國、荷蘭、義大利、日本等國,都有專門人員研究法律社會學,並在一些大學開設了法律社會學課程。z 當代世界各國的法學和社會學、法學家與社會學家之間都缺少真正的合作,研究者各執己見,自行其是。
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法律社會學同以美國社會學為基礎的法律社會學,在觀點上存在著嚴重的分歧。
『柒』 法社會學是經驗面向還是規范面向
法社會學是經驗面向。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顯示,經驗面向是法社會學通過對差異製造事實和社會規范進行描述的方式,理論法社會學通過建構規范目標的途徑,各自承擔起為法律系統尋找規范性根基的功能。法社會學是以社會學的方法研究法律現象,代表人物有塗爾干、埃利希、韋伯、霍姆斯、龐德等,法社會學是研究法律與社會的關系的學科,是法學與社會學相互結合的產物。西方許多國家又把這門學科稱為法律與社會,或法學與社會科學。塗爾干、韋伯等人強調法律的社會化,反對將法視為國家的唯一產物,認為應當從組織化社會,或社會本身,或人們社會行為中去探尋法的真諦。
『捌』 龐德實用主義法學思想的特點、
龐德在1911-1912年就發表了一篇以《社會學法學的范圍和目的》為題的綱領性論文,表達了他的社會學法學的基本思想。他認為社會學法學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在創立、解釋和適用法律方面,更加註意與法律有空的社會事實。 1.龐德強調法律的社會作用和效果,提出法律是一種「社會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或「社會控制」(social control)工具的學說。「我們越是清楚認識到我們正在做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則我們的社會工程將越有效。」[1] 2.「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是龐德法律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有學者主張龐德法社會學法學的核心思想是社會利益說。[2] 法律是和一定時間、空間的文明密切聯系的,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乃看待法律:從過去來看,法律是文明的產物;從現在來看,法律是維護文明的手段;從將來看,法律是推進文明的手段。文明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外在的物質的自然界的控制;另一個是內在的、人類本性的控制。 對人類本性的控制就是社會控制。主要有三種手段:法律、道德和宗教。法律作為社會控制的首要手段,仍需要其他社會控制手段的配合。人類社會要維持正常的秩序,必須使自身的活動扔按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進行。通過某種社會力量促使人們遵守社會規范和維護社會秩序的過程就是社會控制,而法律是社會控制的工具。之所以對人的內在本性進行控制,龐德從人性論出發,認為是人的本性所決定的。人的本性具有自我擴張性與社會本性。兩者具有不協調性和不平衡性。文明社會要想發展,就要不斷地限制人的自我擴張性而弘揚社會本性,而能勝任如此大任的就是社會控制。 3.根據龐德的學說,法律的作用和任務在於承認、確認、實現和保障利益,或者說是以最小限度的阻礙和浪費來盡可能滿足各種相互沖突的利益,並把利益分為個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龐德繼承和發展了耶林的社會功利主義法學關於社會利益的基本思想,提出法律的任務就在於實現社會利益。作為社會控制最有效的工具的法的任務就在於使人的合作本能與利己本能之間保持均衡。 4.龐德的法律價值論。無論在古代或現代,法學家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論證法律的價值准則。對各種利益的承認或拒絕承認以及劃定那些得到承認的利益的界限,最終都是按照一個確定的價值尺度進行的。[3] 各個法學流派幾乎都對自己研究的法律進行了價值分析,尤以自然法學顯著。各種觀點也是豐富的,有神學倫理學的、歷史法學的、理性主義的、自由主義的和以經濟學為基礎的以及以階級斗爭為基礎的法律價值觀。[4]以凱爾森為代表的純粹法學派任務:任何一種價值准則都是不可能的,正義是一種主觀價值判斷,是不可能科學地認識;以弗蘭克為代表的美國現實法學派則認為:法律是法官和行政官員的行為,即使建立起一種價值准則,他們也不會採用;龐德主張建立起一種最大限度地滿足需要的價值准則。 通過經驗來發現並通過理性來發展調整關系和安排行為的各種方式,使其在最少障礙和浪費的情況下給予整個利益方案以最大的效果。這種價值分析方法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並且操作起來也比較有效果。 5.法的概念。 法律可以被看成:①法即法律秩序;②法是權威性資料、根據或是指示;③司法和行政過程。第二種有可細分為法令、技術和理想。當然,他還將法令區分為規則、原則、概念和標准。應該可以這么說,龐德的這種分法是比較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的。 6.法律實效。 法律執行是每個社會時期中所不能忽視的。尤其在現代社會,法律執行更加繁復。哲理法學派關注法的內在正義性,強調法的執行並非靠外在的強制,而在於法的內在正義性。但是這種做法在工業社會計劃不可能得到執行。 因此,龐德研究了法律執行的四種手段及其作用。它們是懲罰、特殊補償、替代補償和預防措施。當然,它們都各自存在局限性。從各種法律執行手段的局限性出發,必須把法作為一個統一的社會控制工具來使其發揮作用,其作用方式是進行本能控制、協調和利益平衡。 從總體的法自身局限性出發,必須把法當作社會控制的工具之一,而非唯一的社會控制工具。
『玖』 羅斯科·龐德的龐德法社會學理論的主要內容
1、法律作用的「社會控制」工具論。龐德在1911-1912年就發表了一篇以《社會學法學的范圍和目的》為題的綱領性論文,表達了他的社會學法學的基本思想。他認為社會學法學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在創立、解釋和適用法律方面,更加註意與法律有關的社會事實。衡量法的標准,主要看它是否有用,是否產生效果,而不是它抽象的內容。總之,「我們越是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正在做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則我們的社會工程將越有效。」法社會學派通過強調法律的社會目的、效果和作用,認為法律是一種社會工程,是社會控制工具之一,其任務在於調整各種相互沖突的利益。
2、法律價值的「社會利益」保障說。龐德借鑒了德國法學家耶林的利益分類說,將利益分成個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三類。而法律作為一種社會控制手段,由於並非所有的利益都由法律調整,為避免個體間對某些利益的反社會沖突,有必要劃定受法律調整的利益范圍並加以分類。依據分類,應當對某種類型的利益給予優先的考慮,司法中應對社會利益加以衡量,而不是機械的依照法律實現所謂「正義」。這種利益在龐德看來,正義作為法的價值准則就意味著能在最少阻礙和浪費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滿足這些需求。
3、法律正義的「非強力依賴」判斷。龐德指出,自然法不是虛幻的普遍立法,而是「一種對實在法中的理想成分的鑒定」,即一種判斷的標准。「這種鑒定可以確定和陳述出一定時間和地點的社會理想,並且使它成為對各種論證、解釋和適用標準的出發點進行選擇的尺度。」自然法不再是絕對的永恆的,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可以有一種內容正在起著變化或形成著的自然法。」他努力證明正義並不是依賴於強力而存在,而是因文明社會的性質本身而決定,無論是十九世紀或二十世紀,正義始終高懸於統治者制定的實在法之上。法律不應是任何專制統治者隨心所欲的工具,它是人類社會自我控制的手段。法律的具體形式由不同時代的共同理想所決定,強力應支持這種理想,但法律的本質永遠不等於強力。
『拾』 簡述龐德提出的法律社會學任務
龐德的法哲學的核來心的社會自利益說,認為社會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他明確反對純粹邏輯推理的僵化的概念主義或形式主義法學,認為法哲學要從單純歷史的和實證主義的思維方式中徹底解放出來.龐德的社會法理論被認為是一種典型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 理論,他提出了法律社會學的基本綱領,啟示人們關注社會制度和法律學說的實際效果,關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實際內容,並且注重法律與社會利益之間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