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圍觀社會與法

圍觀社會與法

發布時間: 2023-01-20 18:45:36

❶ 網路圍觀是否有助於社會熱點問題的解決

有助,但是作用也不非常大。

網路圍觀最大的作用,我認為是收集信息,收集謀略。

這個熱點問題,可以通過大眾的圍觀,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比如調查統計的信息,比如解決方案的策略。

通過網路圍觀就等於大面積的頭腦風暴,是非常好的點子收集法。

但是對於解決問題來說,還是專家去專門研究,才是最好的途徑。

❷ 誰能幫我整理出20個關於法律的節目名字

今日說法、法律講堂、道德觀察、 法治視界、大家看法、懺悔錄、第一線(回停播了答)、經濟與法、天網、庭審現場、平安365、法治在線,福建台《與法同行》、北京台 法治進行時、東方衛視 回頭釋案,山東衛視 道德與法制,青海衛視《法制經緯》,江蘇衛視法律援助節目《甲方乙方》,重慶《拍案說法》,哈爾濱電視台法制節目方圓,天津台濱海頻道《今日開庭》,吉林電視台法制頻道《法制全方位》

❸ 誰能幫我整理出20個關於法律的節目名字

有以下法律節目:

1、《今日說法》:《今日說法》是由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推出的日播法制欄目,由李曉東、路一鳴、元元主持。節目以「點滴記錄中國法治進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監督執法,促進立法、服務百姓」為宗旨,全力打造「中國人的法律午餐」。

2、《經濟與法》:《經濟與法》每天精心選擇一個典型案例,用三十分鍾悉心講述案例背後蘊涵的法理及規章制度,挖掘市場經濟活動中存在的法律缺失,及時傳播法律法規,充分發揮欄目在經濟生活領域中的法制宣傳作用。

3、《法治在線》:《法治在線》欄目是一檔兼具新聞時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務性的法治新聞專題節目,於2003年5月1日開播在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開播。

4、《天網》:《天網》是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推出的一檔以記錄歷史名案大案為主要內容的紀錄片欄目,同時又是記錄典型事件的系列紀實專輯時段,是展播社會法治類紀錄片和系列紀實專題節目的重要平台。

5、《法律講堂》:《法律講堂》是CCTV12的一檔法律知識類欄目,通過專家主題講座加背景簡介的形式,講述相關法律法規所蘊涵的法理及立法背景、中外司法史話。

6、《法制視野》:節目以「公正與效率」為主題,主要報道法院改革、隊伍建設、廉政建設、典型案件、法律法規、先進事跡等方面的內容。

7、《庭審現場》:客觀記錄庭審過程,發掘有意義的現場細節,強化「進行時」與「目擊性」,給電視觀眾提供與法庭「零距離」的接觸與體驗,感悟法律精神、了解法律程序與類型。

8、《熱線12》:」熱線12「是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全力打造中國電視法治宣傳第一品牌,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法治專業媒體,《熱線12》主體內容涵蓋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慈善幫助、社會救助領域。

9、北京衛視:《法治進行時》欄目自1999年12月27日開播以來,歷經十年風雨,以獨特的新聞視角、第一時間的現場報道以及真實、鮮活的法治案例獨樹一幟,成為北京地區收視率最高的欄目。

10、重慶衛視:《拍案警世》該專題片主要描述了這兩年國家打擊黒賭毒的重點典型案件,故事包括了文強專案、龔剛模專案、岳村專案、楊天慶專案、岳寧專案等五個案件,講述過了我人民警察是怎樣與其鬥智斗勇的故事,內容跌宕起伏,研究性強。

11、廣東衛視《法眼》通過故事性強的短片滿足觀眾的圍觀慾望,從中解構出法律點、爭議點,結合法律界和其他界別嘉賓具有歷史、當下和前瞻的時間跨度的點評和討論,夾敘夾議;完整的故事、觀點的碰撞、話題的升華構成一個完整的節目形態。

12、廣西衛視:《警戒線》節目本著「全民戒備,遠離危險」的宗旨,根據最高法院提供的真實案例,針對新近發生的重大案件和人民群眾關心的法治熱點問題,採取融合影視劇的敘事手法和主持人的犀利點評.

13、甘肅衛視:《法制視線》傳播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通過節目弘揚正氣,伸張正義,進一步增強公民對法制社會的信心,從而使之成為社會公眾與公檢法等部門之間溝通、互動的交流平台。

14、《真相》節目是太原電視台法制頻道於2007年12月1日新開播的一檔日播法制節目,每集30分鍾的《真相》系列紀實節目採集了全國歷史上的大案要案,揭開了鮮為人知的要案密檔。

15、山西衛視:《公民與法》欄目是一檔開設時間近20年的法制專題節目。目前節目時長為45分鍾,分為兩個版塊。第一個版塊節目時間長度為15分鍾,節目定位為講述一個與法有關的法律故事。

16、青海衛視:《法制經緯》欄目的前身是《法制時空》欄目。該欄目是青海電視台唯一的一檔電視法制欄目,欄目於2001年9月正式開播,2004年5月正式改版為周播的《法制經緯》欄目。

17、東方衛視:《回頭釋案》欄目將大案、要案、疑案作為節目的特色資源,重點選取社會反響大,線索復雜的案件進行報道,結合動畫等多種電視手段,加上富有個性神採的嘉賓評論,讓老百姓看得懂、能參與,打破法制節目在人們心目中嚴肅、冷酷的形象。

18、湖南衛視:《辨法三人組》是由張丹丹任製片人兼主持人的法制節目,節目試圖以典型案例為載體,普及法律知識,讓老百姓在精彩的故事中了解法律知識。

19、山東教育:《消費與法》欄目是一檔大型普法維權電視欄目,為消費維權電視節目首創品牌,是推動消費維權事業發展的強大傳播平台。

20、《法制中國》欄目是以「關注中國法治,傳遞民眾心聲,加強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為宗旨,以懲治、清除腐敗的「共和國陽光行動」為時代背景,以中國大法治視野和法治進程為創作基礎,以重大職務犯罪案件和社會熱門話題為基本內容。

(3)圍觀社會與法擴展閱讀:

1、節目背景:《今日說法》節目的創辦是為了配合中國法制社會建設,對老百姓進行普法教育,是用一種新穎的「說法」形式來進行「普法」宣傳,節目傳播定位明確。

2、節目製作:《今日說法》通過對發生在人們身邊的案件進行事實的報道、法律的分析及專家的點評,明辨是非,提高人們的社會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達到普法宣傳教育的效果。

3、節目特色:

1)《今日說法》以群眾身邊的真實案例為切入點進行普法宣傳,作為社會大背景下法制故事的講述者,這個講述者根據一定的敘述方式給觀眾「講法律故事」,並且穿插情景再現和采訪目擊者或知情人的畫面來把觀眾牢牢吸引住;

2)從「講故事」的方式來看它採用不同的敘事方法,多為倒敘或是作鋪墊,在節目開頭設置懸念,拋出疑問等,使電視敘事文本具有可看性,也讓觀眾不再被動地接受法律知識。節目最後的專家點評也是亮點,從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對案情條分縷析,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❹ 法律作文

【實用】法律作文集錦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法律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法律作文 篇1

中國有很多法律,比如憲法、刑法婚姻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財產繼承法等等。其中同我們息息相關的是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義務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對我們的一個保證,使我們有人撫養。很多父母離婚以後都不對子女進行撫養,但通過法律,事情很圓滿的得到了解決。比如,我身邊有這樣一個孩子,父母離婚後都不願撫養,就把他扔在了姑姑家,由於姑姑的家境也不是很好,父母又都不支付撫養費,於是姑姑將其父母告上了法庭,經法庭和解,孩子由姑姑繼續撫養,父母每月各支付費五百元,通過這件事情也讓我們明白,未成年人是有被撫養的權利的。

除了未成年人保護以外,與我們有關的還有義務教育法,它同樣給了我們一個保證,使我們能夠安心在教室里讀書。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上學沒用,不如在家多干點活兒,幫家裡賺些錢。所以許多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就不再上了。但現在,這樣的現象可少多了,這正是國為義務教育法。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孩子,因為家裡窮,所以只上完了小學就不再上學了,而是幫父母在家幹活賺錢養家。有關部門知道了以後,主動幫助了她讓她上學了,並給了她們家一部分的輔助金,她們全家都很高興,都說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了,農民也過好日子了。

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好法律,才使我們的生命、財產、權利等一系列問題得到了保障,法律關繫到我們每一個人。正因為有了法律的保護,廣大人民才放心把錢存在銀行里,正國為有了法律的嚴懲,廣大人民才安心的生活。生活離不開法律,我們離不開生活,悠悠歲月,從少年到老年,從兒童到少亻,都因法律的保護而變得融洽。

我們鍾愛的法律,我們鍾愛的國家,只因為有了法律的陪伴,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只因為有了法律的陪伴,我們安心在教室里讀書,從一個嬰兒到現在的少年,法律無時無刻不在身邊,只因有了它,我們才幸福,才快樂。

我永遠愛你——伴我成長的法律!

法律作文 篇2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形象地告訴我們,生活沒有規矩是多麼可怕。相反,如果沒有法律,社會該是多麼混亂!

12月4日是第十一個全國法制宣傳日。

9時30分,報業·國貿大廈七樓會議室里座無虛席,焦作市律師協會副會長李力女士為我們與會的校園記者講述了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有兩件案例讓我記憶深刻。

某所學校里,同桌兩位同學因為口角動起了手腳,其中一個同學打了另一個同學一耳光。惱羞成怒的那個同學失去理智,從床下抽出一把水果刀,向那一個同學的腦部、腹部連刺三刀,致使這位同學因搶救無效死亡。而因為失手的那個同學不只是殺了那名同學,也毀了自己的一生和兩個家庭。

一名原來成績不錯的中學生,因為結識了社會上的不良青年,漸漸開始曠課,打架、抽煙、喝酒、泡網吧……最後因為沒錢上網去搶劫而陷入犯罪的泥潭,最終毀了一生。

觸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正值青春年華的他們在沖動和金錢的驅使下,忘記了法律,失去了人的秉性,造成了終身遺憾,這就是血的教訓!當我們忘記法律、走進違法犯罪的萬丈深淵時,世間所有美好的一切都在離我們遠去。法律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爭做遵紀守法的好少年!

法律作文 篇3

我國法律作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現,它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

傻乎乎處處都有法律的存在,如果沒有了法律,也就變得骯臟混亂。記得有一次,我到超市裡買東西是,聽到超市裡一片嘈雜聲,我既感到驚嚇又有點好奇心。這時,我發現一位臉色蒼白,身體虛弱的女士在和超市人員爭吵,心中的好奇讓我在旁邊圍觀。

好不容易,我才打聽到了原因,女士在超市裡買了些食物,沒想到吃了之後卻發生嘔吐頭暈的現象。現在到超市裡弄清楚。超市人員一而再,再而三地檢查女士從超市買來的食物,也確定了食物的來源就是超市。本以為事情就這么完事了,誰也沒想到,超市人員居然反駁起來了,說:「為什麼這么多人吃了都沒事,就你一個才有問題呢?」在一旁的人開始起鬨了,指責超市不負責任。事情也就隨之變大。

工商局的人接到消息後,很快就趕過來了。經過一輪番的調查和審問,工商局也給女士討回了公道,超市需要給女士賠償並且防止更多人受害,立即下貨問題食物。

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法律通過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要善於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

法律作文 篇4

時光流逝如今的社會法律對我們來說已經不陌生。而法律的法?與情?在我們的概念里你又支持哪一方?法與社會的情......

偶然的一次經歷讓我心裡有種莫名的痛恨現在這個社會!為什麼?!法與情不可以並從呢,難道這個社會真那麼慘無人道?

悲催的音樂把我拉回那個場景——蘇爺爺滄桑的面容,那雙深深凹陷的眼眶,古銅色的皮膚,鬢邊已經花白了的頭發?——他的一生只為了那個撿來的孩子,蘇花兒。那個女孩天真的笑容,稚嫩的臉龐,也深深在我的腦海,我的心。

偶爾的不注意釀成了一場悲催的命運——花兒出車禍了......蘇爺爺原本滄桑的臉顯得更加衰老不堪,那個肇事者是個腰纏萬貫的老總答應給蘇爺爺六萬元補償。但蘇爺爺的心默默不語。

這是孩子的父母出現了——她們?他們的出現讓這場情理的糾紛顯得更加撲朔迷離。呵!只是為了那六萬塊錢?逼到蘇爺爺家門口?值得破口大罵?值得在花兒的葬禮上大鬧一場?他們若是還有一絲一毫父母的情誼就不會這樣。在花兒出車禍時?他們人呢!人呢!

看到的只有在醫院焦急等待的爺爺,聽到那句話「對不起!我無能為力!」手裡的玩具撒了一地,包里的零錢也撒了一地.....那大大小小的硬幣,沾染了多少心血,沾染了多少世俗的糾紛......

但法律卻不能維護正義,只為了那一份所謂的親子鑒定?所謂的依據?沒人能幫到爺爺......我好想幫他卻無能為力,只有撕心裂肺的痛,只有恨!

法律的法?理?你又堅持什麼?這個社會的真情都去哪了?

法律作文 篇5

從我懂事開始,我看得最多的不是中央少兒頻道,而是中央十二套的社會與法頻道。一開始,我看法律頻道完全是被逼的呀!一個四五歲的天真小女孩,每天都在看不是這個年齡段的法律頻道!真不知道我是怎麼熬過那段日子的?

我常說:「媽媽,我要看動畫片啦!」

媽媽倒一點兒也不顧我,頭頭是道地說:「動畫片有什麼好呀?想我小時候呀!在農村裡頭,哪有什麼電視可看啊……總之呢,你呀,從小就要學好法律,長大了,我可要你當個律師!受人尊敬又能保護好自己!」

不過,那是我並不知道所謂的「法」是什麼,便又去問媽媽去了。媽媽的回答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這個嘛,哦!法律就是真人版的柯南捉壞人,法律呀,就是好老師教育壞學生……」哦,明白了。

我純真美好的童年呀!就這么被法律給「侵略」了!

我六歲時,過新年了,爸爸給了我兩百元的紅包,讓後又說:「馨馨,你還小,這錢就我幫你保管吧!」老爸肯幫我保管,我當然滿口答應呀:「好呀好呀!」於是,我的壓歲錢便在我「年少無知」下,被「萬惡」的老爸給「騙」沒了!當我明白這場騙局時,我便立馬跳上床,拿了根筷子對爸爸大叫道:「老爸!你已經犯了中華人民壓歲錢法第123條中的第4例『騙壓歲錢罪』!」

我這突然的一說呀,可讓一旁的小姑笑的合不攏嘴:「弟弟呀!你可『犯了大罪』了呀!呵呵!」

老爸一聽,也是哭笑不得的。而我,認為有小姑給我撐腰,便也是自信心滿滿的,十分驕傲!

上小學後,我用電腦一查,才知道: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來保障。法律是人民盾牌,用以保護該國的生命財產等,使其能夠平安自由幸福地生活。看完後我真是大跌眼鏡呀!這和好老師教育壞學生好像沒什麼關系吧!

不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執迷不悟的人呀!快快清醒吧!大家一起聯手創造一個美好社會吧!

法律作文 篇6

法律就在我們的身邊,它像一位隱身的天使,你找到了它,學會了使用它和遵守它,它就會永遠保護你;如果你去違反它,它就會懲罰你。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不要抱有僥幸的心裡,因為法就在你、我、大家的身邊。

我的媽媽就是一個法律迷。每天一有空,就看《法制在線》、《今日說法》、《曉華探案》……,很多關於法律的電視節目。以前,我常常和媽媽爭電視,而媽媽總是不在意地說:「你也該看看,該懂些法律了」。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升國旗的時候和別人交頭接耳,就觸犯了《國旗法》;亂扔垃圾就觸犯了《環境法》;當我們被別人威脅時,就可以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在我看的法制電視節目中,就有一名叫小華的邊遠山區小女孩。一天放學後,小華剛出校門就被幾個男同學攔住了,這群男同學平時打架斗毆,愛搞惡作劇。這次攔住了小華也是為了搞惡作劇。這時,一個男同學拿出了畫筆,其他人抓住小華,他順勢在小華臉上畫了一些圖片,還譏笑地說:「醜陋,太難看了,再怎麼畫妝,也成不了鳳凰」。小華的眼淚「唰」地流了下來,含著淚逃離了現場。小華回到家前思後想,為了討回公道,於是,就將此事訴諸法律,挽回了那份至家無上的尊嚴。

法律是一盞明燈,可以照亮我們人生的道路;法律是一架天平,是來稱量公平與正義;法律又像一把利劍,讓邪惡無處容身。與法律交朋友吧,讓我們一起做一個知法、懂法、用法、學法、守法的小學生吧!

法律作文 篇7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從小對法律有一定的認識,應該知法,懂法,守法。現在我們接受法律教育的途徑有很多,在學校有老師向我們宣傳,電視、網路上也總在播放有關法律的教育片。使我們深深懂得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交通安全法,作為一名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懂得「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可有些人卻偏偏為了搶點時間,少走點路就搶紅燈或橫穿馬路,致自己的安危於不顧。前幾天我在上學的路上就看到一個大姐姐一邊低頭玩手機一邊走路,到了十字路口也不看是不是紅燈低著頭就走,還好車速不快,一輛車在她身邊來個急剎車,把她嚇了一跳,趕緊跑了。這是沒出什麼大事,要是受傷了可怎麼辦,後悔也沒用。還有現在正在嚴查的酒駕,這是關系自己和他人的安危。交通安全意識不能總靠別人監督,要在自己心裡做好安全意識才行。電視上的紅綠燈節目每天都會播放許多起交通安全事故,全國每天死於交通事故的就有許多人。這些出事故的人都心存僥幸,但世上沒有後悔葯,我們還是要把交通安全意識放在首位。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從小老師父母就教育我們的,是自己的東西可以動,不是自己的再好的再喜歡的也不可以動。那天在樓下看到警察貼的警情提示,說某小區有入室盜竊發生,要提高警惕。現在家家都裝上防盜窗,可安全還是沒有保障。年輕力壯,有手有腳的做點什麼工作不行,憑自己的力氣吃飯,吃的踏實。

法律是神聖的、公平的,不容任何人侵犯的,不論你是老人,還是小孩,不論你是多大的官,還是平民老百姓,在法律面前都是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就將受到應有的懲罰。我們不僅要懂法,還要學會如何用法,學會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法律作文 篇8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意思就是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家庭乃至世界就會變亂。我們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但是,由於一些原因,一些少年兒童的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國家為了維護我們的正當權益,專門制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這些法律都是我們少年兒童能茁壯成長的保護傘。

雖然有了法律,但一些大人和少年兒童都不遵守,觸犯了一條又一條的法律。在我的身邊,就發生過很多這樣的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不得非法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可就在廣西,幾十名兒童被不法分子騙走小學生作文,帶到了浙江省做童工。這些兒童從事著沒有安全保障的勞動。不過幸好有法律的維護,這批兒童才全部返回了家鄉,不法分子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小楊是某市小學的一名五年級學生。他自小父母離婚,跟著奶奶生活。他起初是上課不寫作業,經常遲到。到了後來,奶奶管不住他了,他就經常曠課,偷家裡或別人家的錢去網吧玩游戲。日子久了,學校給他記了很多次大過,可他屢次不改,最後被學校開除了。開除後整天泡在網吧里,與一些品行不端的人混在一起。一次,夥同他人去搶劫別人的財物時,被公安機關抓獲,被送進了勞教所。這就是不遵紀守法的悲哀。

同學們,我們應當遵紀守法,做一個懂法、知法、守法的小公民,長大後報效祖國。法律,讓我們來擁護你,遵守你,讓你伴我成長。

法律作文 篇9

法律建設與道德建設是都是維護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方面,討論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誰更重要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他們各自所具有的內涵。 何為法律?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行為和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的,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反映、維護一定社會歷史時期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的社會規范體系。 何為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關系所決定的特殊意識形態,是以善與惡,好與壞、公正與偏私、誠調整人們之間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通過這二者的定義不難看出它們的明顯區別,即道德是非強制性的,主要依靠社會的輿論起作用;而法制是強制性的,通過國家強制力起作用。不過它們都有著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作用,可以說是為達到同一目的`的兩種不同手段。通過進一步考慮二者的辯證關系我們會得出怎樣的結論呢?

法律主要起約束的作用,它讓人們在正確的軌道上行駛,一旦偏離這個軌道,法律就會用自己的辦法使他回到正軌。然而,一個人在軌道上走的快與慢,走的姿勢,是前進還是後退是法律所不能涉及的。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道德的作用,使更多人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速前進。

法律應該是底限,人們的所有行為都必須在這之上。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行道德建設,而道德是導向,沒有道德的導向,法律也許就是空洞的。這又說明道德和法律是同樣重要的。

法制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不同范疇。法制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則重點強調人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法制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而道德則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是約定俗稱的。

其實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產物,都反映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許多基本原則和內容是一致的。法制的表現形式是規范性文件,道德通常表現為一般社會意志;法律著重要求人們的外部行為及後果,道德著重要求人們內心世界的善良。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道德通過人們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發生作用;二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我們在生活中不難遇到這樣的例子:例如一個人觸犯了法律,但他得到了世人的支持,即他違反了法律但是並沒有違反道德,有時甚至得到輿論的支持。再例如人們有時並沒有觸犯法律,但是卻違背了良心做了違反道德的事,結果一輩子收到良心的譴責。

如此看來盡管法制與道德通常情況下是一致的,但是有時卻有相出入的地方。其實通常是這樣的:法規定最基本的行為,而在法沒有規范的地方道德再另作補充。但是在同一問題上,當道德與法出現沖突時,總是以法的規范為准。這也就證明了一個道理,即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最為優先的原則,只有在法律無法調整的領域,才考慮以社會善良風俗為原則。

對於國家的建設,法律與道德向來是相輔相成的。二者都是調整人們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 ,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依靠國家的強制手段約束人們的行為,維持社會的基本秩序;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通過說服誘導,使人們形成內心的道德信念,約束自己的行為。二者通過不同方式共同為社會的經濟基礎服務。

法律與道德的內容是互滲互補的。正義是二者的共同追求。道德是法律的基礎和前提,法律是道德最基本的體現。法律對於不得偷盜、搶劫等規定,無不來自道德規范。每個社會的道德都以這個社會統治階級的道德體系為依託。

法律建設與道德建設在作用上互相支撐,互相促進。法律必須以公認的道德規范為基礎,如果缺乏道德基礎,法律就沒有權威,也不能有效地執行。道德的規范作用也離不開法律的支撐,如果對違法行為不能有力地懲處,道德規范就得不到弘揚,社會也不能形成良好風氣。

然而,法律與道德在管理社會、建設國家中的地位、功能不同,作用的方式、范圍不同, 不能相互替代,必須緊密結合,缺一不可。法律以外在的強制力約束人們的行為,只關注行為後果,其運作機制是強制,它從消極方面以「不應該」來制止人們的某些行為。道德塑造人 們的靈魂,以價值的合理性啟發人們內心的自我約束,從積極方面用「應該」引導人們做某些事。道德的運作機制是美德——在誘惑面前仍能按規則行事的品質。法律是功利性的,道德是超功利的。法律與道德調整的范圍也不同。法律是他律,只規定做人的底線,只對違法者起作用,對維護社會秩序只能起事後、治標的作用。道德是自律,對全體成員的一切行為 ,從個人品質到經濟、政治生活,都起規范作用。道德自律是人在完全自由的條件下產生的責任心,是人的尊嚴的重要標志。道德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對維護社會秩序起預防和治本的作用。

由於人是可塑的,對於人性中私慾等缺陷,需要用法律加以制止;對於人性中向善的一面 ,能夠用道德予以教化。建設國家、調控社會,若僅靠道德,就不能懲戒和杜絕違法犯罪;若僅靠法律,就不能教化不道德的行為並遏制其發展。只有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才能標本兼治,保證社會有序發展。法律與道德乃是保證社會有序運行不可或缺的兩翼。

把道德建設和法律建設有機結合。這樣才不至於一個步子邁得大,一個步子邁得小。兩腳的步伐不一致,就不能快速地前進了。還可以打個比方,就是木桶效應。一個水桶到底能盛多少水取決的是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所以我們要法制和道德這兩塊木板等長而不是長短不相同。

把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兩者有機地結合,相輔相成,才能發揮出它們最大的效應。在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並重的同時,加強道德建設,增加道德建設的多樣性和實用性,我相信,這不僅對於我們養成良好的大國國民素養有著重要意義,對於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無疑更會起到加速推進的作用。

❺ 林白的主持節目

節目簡介
《雜志天下》是江西衛視的一檔資訊類脫口秀節目,由林白先生(林中白狼)創辦並主持。繼任者為廖傑先生。該節目通過主持人閱讀雜志的方式,從雜志的圖文中展開話題,讀解與人們精神生活、日常生活有關的內容,滿足人們對時尚生活的追求,傳播具有流行意義的訊息,與電視觀眾即時互動。每期30分鍾,曾經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00播出,後改為12:30左右。
《雜志天下》是由林白創辦並主持的一檔電視脫口秀節目,於2007年4月在江西衛視開播,周一到周五中午12:30,時長為20分鍾。2008年3月林白離任,但他所開創的《雜志天下》仍然久久縈繞在觀眾心中。林白離任後,《雜志天下》節目改版,由廖傑繼任主持。
《雜志天下》將觀眾定位在都市繁忙生活的白領人群,這部分人具有尋求改變、沒有大量時間閱讀、正在經歷成長變化等特徵,滿足他們對於政治、經濟、社會新聞,以及流行資訊等大量信息的需求。
節目信息 定位:服務性。 氣質:平實、敏銳、高智力含量的節目。 形式:主持人脫口秀。 形態:通過主持人對雜志中文、圖的閱讀,傳播具有「流行」價值的訊息。 目標受眾:渴望對生活有所改變的人。 核心競爭力:(1)資源差異:完全依據雜志;(2)選擇差異:滿足人的生活時尚的需求;(3)理念差異:重新回答「什麼是新聞」。 美學價值:在以聽為主的節目中創造視覺美。 《麻辣書生》是一檔林白(網名林中白狼)主持的網路脫口秀節目,開播於2009年11月3日。錄制地點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公寓,每期約為15分鍾(推出時間不定期)。
2011年11月,河北新聞廣播(FM104.3)特邀國內最優秀的網路脫口秀節目《麻辣書生》落地播出,將安排在每天晚高峰的「新聞觀天下」版塊中,具體播出時間是17點35分,每天15分鍾。
節目宗旨:通俗而不低俗,風流而不下流。理性與幽默並重,正義與調侃共存。
在林白博客於2009年11月2日發表的《〈麻辣書生〉即將開播》一文中,特別提到「《麻辣書生》與本狼當年所主持的《大話新聞》有傳承關系,仍將秉持理性與幽默並重,正義與調侃共存』的風格特色。 2010年北京文藝廣播(FM87.6)新推出的娛樂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林白在周末為您回顧、點評一周以來的熱點文化娛樂事件,個性化的語言、獨特的視角、新鮮的內容讓您覺得又麻又辣又過癮。
《白話文藝》內容涉及電視、電影、文學、音樂以及網路文化。主持人在周末回顧、點評一周以來的熱點文化娛樂事件,用幽默、寬容的態度推薦新人;以犀利、辛辣的風格針砭文藝界時弊。 欄目宗旨
《夜線》以塑造觀眾幸福感為目標,以情感教育為內容,以觀眾最大化參與為手段,以多媒體融合為平台。
《夜線》是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CCTV-12)擬開辦的一檔大型情感類直播互動節目。它將充分協調人們對他人情感的窺視欲和對自己情感生活的困惑,理性爭論現實存在又社會化的情感問題,策略性完成人們共需共鳴的情感知識的傳播。
《夜線》旨在開啟、喚醒和提升國人缺失的情感教育,開創一個嶄新的平台,普及心理學知識情感常識,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了解、溝通和信任,在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中,尋求和諧完美的共處世界。
欄目信息 節目形式:大型情感類直播互動節目 播出頻道: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CCTV-12)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四 22:00 欄目版塊:還原、圍觀、約見、說道 欄目主持人:張越、林白 嘉賓:柏燕誼、畢金儀、大策(許大策)等 《微言大義》由「搜狐視頻」製作推出,是國內首檔天下微博新聞脫口秀節目。每周一至周五播出,每期15分鍾。開播於2011年9月5日。
欄目主持人林白秉承雖是「人微言輕」但要「大義凜然」的貧嘴主義,代表學舌無罪、代表麻辣到底、代表大家誇你想誇誇不了的人,罵你想罵罵不著的事。微言大義,代表微博,代表你。 圖書簡介
《海外北京人》作者通過與一個又一個海外北京人的談天說地,對話談心,與天下聽眾共享歸國學者的心中歷程,展現海外學者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新東方二人談》 《留學美國》 《華爾街歸來》 《「小平您好」》 《高中畢業去美國》 《在紐約講黃河》 《紅塵在飄》 《登上彼岸》 《香港風景線》 《「我喜歡黑人」》 《遠在夏威夷》 《華裔經理之路》 《海外北京人》 《回到北京的電視主播》(上) 《回到北京的電視主播》(下) 《從難民到總裁》 《在加拿大崛起》 《隻身闖關的芭蕾公主》 《晚安,南京》 《打往東京的熱線》 《美國海關受辱記》 《按晌心靈的琴鍵》 《走出非洲》 《逃出美國》 《TO Be Or Not To Be》 林白後記 圖書信息 書名:高考戰斗手冊 作者:林中白狼 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09年9月(第1版);2011年2月(第2版) 圖書簡介
《高考戰斗手冊》講述了:結合多年主持高考節目經驗,准確把握社會脈搏,切中青少年讀者的心理,在浮躁的社會氛圍中提供與眾不同的人生方案。是針對高考考生以及廣大青少年的心理輔導書,能夠有效緩解考前壓力,鼓舞備考鬥志。為高三常見的一些心理誤區提供了淺顯易懂的分析和解答,將能夠立竿見影地改善考生心理狀態,迅速提升他們的士氣和成績,是前所未有的青春勵志讀本,以反傳統的姿態提供正面引導,為備受壓力的青少年注入強大的心理動力。該書將有可能成為90後世代的精神向導,殘酷青春的心靈燈塔……
也許你剛剛跨入高中,也許你還是一名初中生,距離「高考」的戰場還有一段路程。那麼。這將是狼博士提前送給你的最好的禮物。因為那將是人生的第一場戰斗,更早備戰,將意味著擁有更多的備戰時間、准備更好的戰斗方案、進行更充分的戰斗訓練。同學們。准備出發吧。長路漫漫,但沒有什麼能夠阻擋青春與夢想……
圖書目錄 前言《林中白狼》 第一章《我們是戰士》 第二章《90後登場》 第三章《中國式的「成人禮」》 第四章《為自己而戰》 第五章《女戰士》 第六章《用變態手段對付變態考試》 第七章《高三無愛情》 第八章《高考公平嗎?》 第九章《武士不露餓相》 第十章《高考百天總動員》 第十一章《假如高考成功》 第十二章《假如高考失利》 附錄《考生戰斗手冊》

❻ 法院在執行判決時,遭到圍觀怎麼辦

這要看圍觀的性質了。

「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貫穿法院的審判工作。執行判決是法院審判工作的一部分,當然也要遵循「三公」原則。「三公」之首就是「公開」,正常的群眾圍觀是「公開」原則的體現,既教育了群眾、又宣傳了法律、更體現了國家法律的威嚴。

如果圍觀的人不是一般群眾,而是混雜著與案件當事人有牽連的人,那就要小心了。首先,作為執行員,要做好預案,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沖突有所准備。要做好宣傳解釋工作(貼公告、宣傳車等等),准備好警力(司法警察甚至武警),准備好執行所需的人力、設備等,選擇圍觀人員較少的時間段執行(可以降低執行所需的「成本」,套用一下經濟學名詞),控制好現場,迅速執行完畢後及時撤離現場。對於異地執行尤其要慎重、果斷。

法院判決的執行,很多時候依賴於具體辦案的執行員的司法經驗和社會經驗,經驗欠缺的人常常把一個簡單的案件搞得很復雜,既不能及時實現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讓法院、法律的尊嚴受到損害。現在通過司法考試的法官很年輕,上來就是審判員、執行員, 閱歷不豐富、經驗匱乏、不擅長於或者不屑於和群眾溝通---不知道我們的司法制度要向哪裡改?

❼ 哲學中圍觀是什麼意思

是大眾意識。
從哲學的角度講,圍觀所反映的是大眾的意識。首先,大眾關心的問題,才能產生圍觀。其次,發表意見的途徑。無論在網路,還是在現實世界中,大眾對事物看法的表現形式就是通過發表意見來實現。圍觀正是發表意見的機會。

❽ 中國有哪些法制欄目

1、《今日說法》是由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推出的日播法制欄目。節目以「點滴記錄中國法治進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監督執法,促進立法、服務百姓」為宗旨,全力打造「中國人的法律午餐」。

節目於1999年1月2日起每周一至周日中午12:35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由李曉東、路一鳴、元元主持。

(8)圍觀社會與法擴展閱讀:

《今日說法》以群眾身邊的真實案例為切入點進行普法宣傳,作為社會大背景下法制故事的講述者,這個講述者根據一定的敘述方式給觀眾「講法律故事」,並且穿插情景再現和采訪目擊者或知情人的畫面來把觀眾牢牢吸引住。

從「講故事」的方式來看它採用不同的敘事方法,多為倒敘或是作鋪墊,在節目開頭設置懸念,拋出疑問等,使電視敘事文本具有可看性,也讓觀眾不再被動地接受法律知識。節目最後的專家點評也是亮點,從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對案情條分縷析,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網路-今日說法

網路-普法欄目劇

❾ 如何看待圍觀而不幫助的行為,你會怎麼做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是了解情況的來龍去脈肯定過去要幫助弱者。但是如果並不清楚事情的原因,建議不要輕易過去幫忙。否則會適得其反,對自身的安全也會有影響!
現在社會有些事情真的很復雜,想做好人好事,有時候真的會被人誤解,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去幫助他的,要看是什麼事情?如果是我,我會幫助,不過在有旁觀者的情況下,再去怎麼做!
有一些家庭瑣碎的問題,你是沒有辦法幫上忙的,胡亂的參與只會加重別人的反感,幫不上忙的話,也不要做隨便的圍觀,這樣對別人來說也是一種不好的體驗。
我們應該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公平總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當這種不公平情況發生時,我們應該增強權利意識,善於用合法的手段,求得問題的合理解決,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當見到不公平現象時,我們應該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分別是家庭暴力和僱傭童工 看法:要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要懂得維護自身的權益 監護人要履行監護作用!!!!!!

❿ 網路圍觀的界定及特徵分析(2)

網路圍觀的界定及特徵分析

這種非組織的群聚有時也會彰顯出強大的力量,其原因是這種群聚中存在多個「心理群體」。圍觀者雖然分布於網路的各個節點,但「……成千上萬孤立的人也會獲得一個心理群體的特徵」⑦,這些心理群體「不善推理,卻急於採取行動」,它們「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存在,受群體精神統一律的支配」? 讁 ? 訛 。因此,當網路圍觀中的這些「心理群體」面對同一事件時,常常會表現出心理和行動的高度一致性,這是網路圍觀有時產生破壞作用的重要原因。

情緒性和可能的破壞性。心理學研究認為,雖然情緒能夠在意識中呈現,個體也能夠感受到情緒,但情緒多是自發的,而且個體對其所引起的生理變化與行為卻較難加以控制。特別是當個體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便獲得了一個集體心理,這使得他們的感情、思想和行為變得與個體單獨時完全不同」? 輥 ?輮? 訛 。網路實際上為圍觀者提供了一個類群體場,位於這個場中的個體在心理上得到了群體的庇護,「這使他敢於發泄出自本能的慾望」。於是在網路圍觀中,作為個人真實情緒表現形式的肆意謾罵和苛刻嘲諷常常成為圍觀話語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網路圍觀個體的情緒性不僅會引發虛擬空間的語言暴力,有時也會推動虛擬的動態圍觀轉變為影響客體現實生活的動態圍觀,甚至直接導致網路暴力的發生,從而顯現網路圍觀破壞性的一面。在「虐貓女事件」、「銅須門事件」和「姜岩事件」中,少數圍觀者出於對當事人的不滿,直接對當事人進行騷擾、恐嚇,不僅侵犯了當事人的權利,而且對當事人造成了精神傷害。「姜岩事件」中的兩位主角不僅辭去了工作,而且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精神疾病;2007年1月,一位26歲的女歌手不堪忍受網友的話語打擊而自殺;2008年10月,韓國名星崔真實,同樣也由於無法承受網民謠言的.巨大壓力而自殺。網路圍觀的破壞性可見一斑。

短暫性和復發性。網路圍觀的生命周期是由圍觀者決定的。一旦失去了圍觀者,網路圍觀即告終結。短暫性是流動網路與浮 躁 心態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產物,它不同於現實圍觀的「一鬨而散」,因為被圍觀者仍然會以「展覽物」的形態存在於「現場」。有時,被冷落的圍觀事件會引發大規模的後續圍觀。塵封已久的「朱令事件」曾在1995年發布於網路,後於2000年、2006年先後兩次成為網路圍觀的熱點。網路圍觀的復發性顯現出網路的張力和彈性邏輯,重新排列組合的信息有時會激起網民新的興趣,時空得以延伸,網路事件的影響深度和廣度得以拓展。

非主流的哄客心態。哄客心態,即是懷著一種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心理圍繞在圍觀客體周圍的起鬨、看熱鬧的心態。哄客心態並非所有網路圍觀的主流,但卻是常見的圍觀心理。特別是在對一些具有娛樂性質的圍觀中,哄客心態常常會成為主流心態。學者朱大可認為,哄客是那些渴望民間丑角誕生的娛樂群眾,他們對每一個自我獻身的「嘔像」做出熱烈反響以期從他們那裡榨取最大的娛樂價值。其進一步將哄客劃分為三類:笑客、贊客和罵客。笑客是以娛樂自身為特徵,贊客則對圍觀客體報以歡呼和掌聲,這兩部分群體不會對圍觀客體造成任何傷害。而以嘲笑和謾罵為武器,以自己的價值判斷為尺度、用語言去斥責反對者的罵客則是圍觀客體的殺手。

現實圍觀中,由於圍觀者直接暴露在現實世界中,心理負荷使圍觀者更傾向於做沉默的旁觀者;而在網路圍觀中,匿名性保障的安全減少了圍觀者的心理壓力,因此更多的個體傾向於表達真實的心態,他們或笑、或贊、或罵,從而形成了網路圍觀的哄客心態。

網路圍觀的作用

傳統話語中,網路圍觀始終是消極的和破壞者的形象。應該承認,網路圍觀無論是對被圍觀者還是對社會都會造成沖擊和影響,然而其積極的建設作用亦不可低估。

第一,網路圍觀的建設作用。

網路圍觀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不容忽視。在中國法制尚不健全的當下,網路圍觀起到了道德維護和推進制度完善的積極作用。在「孫志剛事件」中,圍觀者話語關注焦點隨著事件的發展逐漸從「孫志剛事件」本身轉移到收容遣送制度,論爭過程把原收容遣送制度的種種弊端暴露無疑;圍觀者對法律更新遲緩表現出的憤慨對權力精英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並最終導致一部法律的廢止,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法制的完善。

網路圍觀是網民了解社會動態並從話語論爭中汲取營養的重要途徑。較之傳統媒體而言,信息更加豐富的網路 媒體已經成為網民了解社會的重要窗口,一些無法在傳統媒體上被關注的內容可以在網路中出現,使人們更客觀、更全面地了解真實的社會。不僅如此,圍觀中許多民間精英的評論充滿智慧和才氣,在「真理」與「謬誤」的論戰中彰顯了理性的力量,既為閱讀者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理性養分,也會更大范圍、更深層面地波及和震撼許多淺薄無知的內心。

第二,網路圍觀的消極作用。

網路圍觀中,被圍觀者不僅面臨隱私可能遭到暴露的危險,而且還必須承受激烈話語帶來的精神重荷。而當虛擬動態圍觀演變成動態圍觀之後,被圍觀者更要承受現實的種種不可預知的影響。「姜岩事件」中,被圍觀者的隱私信息被網民公開,被所在單位暫停工作後被迫辭職,生活受到極大影響。不僅如此,來自網民的恐嚇和威脅也使此事件的當事人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而出現精神抑鬱,最終只得拿起法律武器來抵擋圍觀者的進攻。「民眾狂熱而非理性的群眾暴力行為,是這個事件的根源所在。人民高呼著正義的口號,用某種極端甚至野蠻的方式,在精神上對事件當事人進行摧毀,當這種『群眾暴力』發泄在了錯誤對象上時,所釀成的悲劇會是非常可怖的,足以將一個人的精神信仰徹底摧毀,甚於對肉體的損害」? 輥 ?輰? 訛 。正如盧梭所言,危害最大的不是罪惡,而是打著正義旗號的偽正義。

網路圍觀有時會對社會產生消極影響。大規模的圍觀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必然引起民怨的積聚而為社會的穩定埋下隱患。特別要注意的是圍觀中存在各種「心理群體」潛流,如果任由情緒在這種群體中感染和流言在這種群體中傳播,很容易導致虛擬的「心理群體」演化為現實的社會集合行為,從而對社會和諧與安定產生破壞和影響。比如在「海藝事件」中,憤怒的圍觀者直接來到當事人所在單位進行抗議,影響了該單位正常的工作秩序。

網路圍觀是一種發生於虛擬世界,並可能延伸到現實生活中的特殊現象。我們既要看到其積極的建設作用,也要重視其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加大監管力度和立法,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使之有益於社會和人民。

熱點內容
湖南法律碩士報考點的選擇 發布:2024-11-19 14:21:19 瀏覽:512
司法考搜狐 發布:2024-11-19 14:19:01 瀏覽:93
勞動合同法教程 發布:2024-11-19 14:12:48 瀏覽:669
大幾能考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19 14:06:33 瀏覽:403
道德模範的主要事跡材料 發布:2024-11-19 13:51:59 瀏覽:701
違反徵信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9 13:42:13 瀏覽:262
中國民商法年會 發布:2024-11-19 13:34:56 瀏覽:553
2014民法段波 發布:2024-11-19 12:32:28 瀏覽:204
勞動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資 發布:2024-11-19 11:37:43 瀏覽:668
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 發布:2024-11-19 10:55:18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