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秘密的交易
1. 反不正當競爭法2019對商業秘密的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
第二條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
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者提供服務(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國務院建立反不正當競爭工作協調機制,研究決定反不正當競爭重大政策,協調處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重大問題。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職責的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查處;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其他部門查處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條國家鼓勵、支持和保護一切組織和個人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支持、包庇不正當競爭行為。
行業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引導、規范會員依法競爭,維護市場競爭秩序。
第二章不正當競爭行為
第六條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混淆行為,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
(一)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
(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包括簡稱、字型大小等)、社會組織名稱(包括簡稱等)、姓名(包括筆名、藝名、譯名等);
(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域名主體部分、網站名稱、網頁等;
(四)其他足以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的混淆行為。
第七條經營者不得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下列單位或者個人,以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
(一)交易相對方的工作人員;
(二)受交易相對方委託辦理相關事務的單位或者個人;
(三)利用職權或者影響力影響交易的單位或者個人。
經營者在交易活動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對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間人支付傭金。經營者向交易相對方支付折扣、向中間人支付傭金的,應當如實入賬。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也應當如實入賬。
經營者的工作人員進行賄賂的,應當認定為經營者的行為;但是,經營者有證據證明該工作人員的行為與為經營者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無關的除外。
第八條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第九條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四)教唆、引誘、幫助他人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經營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實施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的,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商業秘密權利人的員工、前員工或者其他單位、個人實施本條第一款所列違法行為,仍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本法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並經權利人採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
第十條經營者進行有獎銷售不得存在下列情形:
(一)所設獎的種類、兌獎條件、獎金金額或者獎品等有獎銷售信息不明確,影響兌獎;
(二)採用謊稱有獎或者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
(三)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超過五萬元。
第十一條經營者不得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
第十二條經營者利用網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法的各項規定。
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或者其他方式,實施下列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
(一)未經其他經營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中,插入鏈接、強制進行目標跳轉;
(二)誤導、欺騙、強迫用戶修改、關閉、卸載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
(三)惡意對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實施不兼容;
(四)其他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
第三章對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調查
第十三條監督檢查部門調查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進入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經營場所進行檢查;
(二)詢問被調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及其他有關單位、個人,要求其說明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與被調查行為有關的其他資料;
(三)查詢、復制與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協議、賬簿、單據、文件、記錄、業務函電和其他資料;
(四)查封、扣押與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財物;
(五)查詢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經營者的銀行賬戶。
採取前款規定的措施,應當向監督檢查部門主要負責人書面報告,並經批准。採取前款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措施,應當向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監督檢查部門主要負責人書面報告,並經批准。
監督檢查部門調查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並應當將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第十四條監督檢查部門調查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被調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及其他有關單位、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資料或者情況。
第十五條監督檢查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調查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第十六條對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監督檢查部門舉報,監督檢查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監督檢查部門應當向社會公開受理舉報的電話、信箱或者電子郵件地址,並為舉報人保密。對實名舉報並提供相關事實和證據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將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十七條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因不正當競爭行為受到損害的經營者的賠償數額,按照其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經營者惡意實施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經營者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六條、第九條規定,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權利人五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第十八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六條規定實施混淆行為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商品。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並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並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經營者登記的企業名稱違反本法第六條規定的,應當及時辦理名稱變更登記;名稱變更前,由原企業登記機關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代替其名稱。
第十九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七條規定賄賂他人的,由監督檢查部門沒收違法所得,處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第二十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屬於發布虛假廣告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規定處罰。
第二十一條經營者以及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違反本法第九條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二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十條規定進行有獎銷售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十一條規定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四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十二條規定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從事不正當競爭,有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等法定情形的,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六條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從事不正當競爭,受到行政處罰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記入信用記錄,並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公示。
第二十七條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其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妨害監督檢查部門依照本法履行職責,拒絕、阻礙調查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改正,對個人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對監督檢查部門作出的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條監督檢查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調查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在侵犯商業秘密的民事審判程序中,商業秘密權利人提供初步證據,證明其已經對所主張的商業秘密採取保密措施,且合理表明商業秘密被侵犯,涉嫌侵權人應當證明權利人所主張的商業秘密不屬於本法規定的商業秘密。
商業秘密權利人提供初步證據合理表明商業秘密被侵犯,且提供以下證據之一的,涉嫌侵權人應當證明其不存在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一)有證據表明涉嫌侵權人有渠道或者機會獲取商業秘密,且其使用的信息與該商業秘密實質上相同;
(二)有證據表明商業秘密已經被涉嫌侵權人披露、使用或者有被披露、使用的風險;
(三)有其他證據表明商業秘密被涉嫌侵權人侵犯。
第五章則
第三十三條本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
2. 我國法律保護公民隱私權的有關規定
我國法律保護公民隱私權的有關規定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
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第二百四十五條 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第二百五十二條 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五十三條 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
第一百條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
第二條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2)社會與法秘密的交易擴展閱讀:
尊重公民隱私權是信息時代的底線
互聯網的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特別是以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為背景的工業4.0產業革命中,數據信息逐漸取代用戶活躍度和流量,成為核心的價值取向和互聯網平台競爭的主要資源。
在網路公司的數據白熱化競爭中,公民數據信息安全大有被「物化」的趨勢。一些知名網站通過網民協議中的「霸王條款」,採用變相強占、冒用大數據等非法交易方式,嚴重侵害了用戶的隱私權和國家安全。
數據權作為一種新型人格權源自隱私權,是公民民事權利的重要客體,其所有權當然屬於公民自己而非網站。
我國《網路安全法》重申了公民數據信息權的自我控制權,既包括知情權、選擇權、退出權,也包括網站對公民數據信息的安全保障義務、告知義務、預警義務和更改義務等。
實踐中,一些網站以網民協議為幌子,將對公民合法權益至關重要的隱私協議「隱藏」在紛繁復雜的格式條款中,以「瞞天過海」的方式騙取用戶信任。這種表面明示、實則強取豪奪公民數據的行為儼然成為「商業慣例」。
公民在信息不對稱的背景下,成為數據被攫取掠奪的對象,大量隱私信息被非法竊取、交易和買賣。
針對此類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關於辦理侵害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了侵害公民隱私犯罪行為的具體標准和類型,將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置於法律保護的最高位階,在刑事法律上對侵害公民數據權的行為標清了底線。
不過,兩高司法解釋的重點在於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明偷」「明搶」,對於濫用格式條款非法「獲取」用戶授權,侵害公民隱私權的「暗偷」「暗搶」行為影響卻不大。
這是因為,隱私權作為民事權利,用戶也有自我處分的權利,一旦網站搬出已經獲得用戶授權的「隱私條款」作為抗辯理由,刑事法律就很難認定其為犯罪行為。
因此,最近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和國家標准委四部門對十款市面上主要應用的網路服務隱私條款,依據《網路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評審,督促這些網路平台整改,從根源上保障了公民數據權始終掌握在用戶自己手中。
必須強調的是,個人信息與大數據性質並不相同,所適用的法律也不盡相同。按照我國《網路安全法》第76條的規定,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
個人信息的性質屬於公民隱私權范疇,非法搜集、使用或交易都將承擔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在內的法律責任。大數據信息是直接或間接都無法識別到自然人特定身份的數據信息,在法律性質上屬於知識產權范疇。
大數據作為知識產權,獨立於公民個人隱私權,是數據信息時代的重要產品,產權人當然可以依法進行交易和使用。
現實中,一些網站有意混淆大數據與個人信息的界限,將個人信息打包,或者經過非法手段簡單「脫敏」後,冒以大數據的名義進行交易使用,這就是典型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
從技術角度講,個人信息確實有可能轉化成大數據,但必須經過「脫敏化」處理,即通過法定標准和程序,將用戶可識別信息進行「不可逆」性去除。
實踐中「脫敏」操作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缺乏統一法定標准,大數據中殘存可識別信息成分;二是存在數據「可逆」的可能,這兩點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出台相關標准和程序。
從實踐角度講,互聯網時代的數據權相比隱私權而言,更加突出用戶對自己數據的「控制權」。除了用戶知情權等倫理性權利之外,我國《網路安全法》還特別明確了用戶對自己數據的「自我決定權」。
該法第43條規定,個人發現網路運營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其個人信息的,有權要求網路運營者刪除其個人信息;發現網路運營者收集、存儲的其個人信息有錯誤的,有權要求網路運營者予以更正。網路運營者應當採取措施予以刪除或者更正。
刪除權和更正權是公民隱私權在互聯網數據領域的延伸發展,與知情權和選擇權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信息時代公民數據權利的法律底線。
3. 2019年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政策解讀
一、什麼是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同時具備以下四個特徵:一是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二是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簡訊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三是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四是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是否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是否向社會公開宣傳,是民間借貸與非法集資的重要區別。
二、什麼是非法金融業務活動
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是指未經有關金融監管機構批准,擅自從事金融活動,包括非法從事銀行類業務、非法從事證券類業務和非法從事保險類業務活動等。
根據《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規定,非法從事銀行類業務活動是指未經銀監會或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批准,擅自從事的下列活動:(1)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2)未經依法批准,以任何名義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進行的非法集資;(3)非法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票據貼現、資金拆借、信託投資、金融租賃、融資擔保、外匯買賣;(4)銀監會或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依法認定的其他非法銀行類業務活動。
非法從事證券類業務活動是指未經證監會批准,擅自從事的下列活動:(1)證券、期貨經紀;(2)證券、證券投資基金、期貨投資咨詢;(3)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4)證券承銷與保薦;(5)證券資產管理;(6)證券投資基金募集、管理;(7)證監會依法認定的其他非法證券類業務活動。
非法從事保險類業務活動是指未經保監會批准,擅自從事的下列活動:(1)保險、再保險;(2)保險代理;(3)保險經紀;(4)保監會依法認定的其他非法保險類業務活動。
非法集資是非法金融業務的一種,盡管非法集資的名義變化多樣,但其實質仍屬於非法金融業務活動。
三、非法集資活動有哪些常見種類和形式?
非法集資活動涉及內容廣,表現形式多樣。從目前案發情況看,主要包括債權、股權、商品營銷、生產經營等四大類,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形式:
(1)借股權投資(入股分紅)、高科技開發、種植、養殖、項目開發、庄園開發、生態環保投資等名義非法集資;
(2)以發行或變相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等權利憑證或者以期貨交易、電子商務、典當、融資租賃為名進行非法集資;
(3)以第三方支付、網路借貸平台、眾籌平台、電子黃金投資等新型網路金融名義非法集資;
(4)通過會員卡、會員證、席位證、優惠卡、消費卡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5)以簽訂商品經銷合同、商品銷售與返租、回購與轉讓、發展會員、商家加盟與「快速積分法」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6)利用民間「會」、「社」等組織或者地下錢庄進行非法集資;
(7)利用網路構造「虛擬」產品,如「電子商鋪」、「電子百貨」投資委託經營、到期回購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8)對物業、地產等資產進行等份分割,通過出售其份額的處臵權進行非法集資;
(9)利用傳銷或秘密串聯的形式非法集資;
四、近年來非法集資有哪些典型手法?
一是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借國家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政策,謊稱已獲得或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牌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二是非融資性擔保企業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非法集資,主要是發售虛假的理財產品,或虛構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擔保名義非法吸收資金。
三是打著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旗號,假冒或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並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信息,虛構股權上市增值前景或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人們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然後關閉網站,攜款逃匿。
四是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或者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遊、發放小禮品方式,引誘老年群眾投入資金。
五是以毫無價值或價格低廉的紀念幣、紀念鈔、郵票等所謂的收藏品為工具,聲稱有巨大升值空間,承諾在約定時間後高價回購,引誘群眾購買,然後攜款潛逃。
六是假借P2P名義非法集資,即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概念,設立所謂P2P網路借貸平台,以高利為誘餌,採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非法集資犯罪手法層出不窮,需增強風險意識,謹慎選擇投資渠道。」
五、非法集資活動對社會和個人有什麼危害?
非法集資活動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一是參與非法集資的當事人會遭受經濟損失,甚至血本無歸。用於非法集資的錢可能是參與人一輩子節衣縮食省下來的,也可能是養命錢,而非法集資人對這些資金則是任意揮霍、浪費、轉移或者非法佔有,參與人很難收回資金。二是非法集資也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引發風險。三是非法集資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引發大量社會治安問題,甚至造成局部地區社會治安動盪。由於非法集資是違法行為,一旦有了損失,需要當事人自己承擔,因此,希望社會公眾一定不要參與非法集資活動。
六、從事非法集資活動會受到怎樣的法律處罰?
依照我國刑法規定,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情節嚴重的,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對未經批准擅自發行股票,情節嚴重的,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罰金;對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的,最高可處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七、社會公眾如何識別和防範非法集資活動?
社會公眾識別和防範非法集資,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要認清非法集資的本質和危害,提高識別能力,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對「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的投資項目進行冷靜分析,避免上當受騙。
二要正確識別非法集資活動,主要看主體資格是否合法以及其從事的集資活動是否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是否承諾回報;非法集資行為一般具有許諾一定比例集資回報的特點,是否以合法形式掩蓋其非法集資的性質。
三要增強理性投資意識。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不規范的經濟活動更是蘊藏著巨大風險。因此—定要增強理性投資意識,依法保護自身權益。
四要增強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意識。非法集資是違法行為,參與者投入非法集資的資金及相關利益不受法律保護。因此,當一些單位或個人以高額投資回報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債券、基金和開發項目時,一定要認真識別,謹慎投資。
八、如何看待P2P網路借貸?
近年來,國內P2P網路借貸發展迅猛,P2P網路借貸對於滿足市場小額資金需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先天不足、立法不完善等諸多原因,相當部分網路借貸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在4月21日防範打擊非法集資新聞發布會上,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表示,P2P網路借貸平台作為一種新興金融業態,在鼓勵其創新發展的同時,要明確四條邊界:一是要明確平台的中介性質,二是要明確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三是不得歸集資金搞資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更不能實施集資詐騙。
九、警惕非法貴金屬交易
利用互聯網開展黃金、白銀以及其他貴金屬的「電子盤」交易,很多時候並沒有實物交割,或實物交割比例很低,實際上是非法的標准化合約交易和類期貨的炒作。其交易形式:以交易所、交易中心、投資咨詢公司、代理公司等名義,搭建所謂的「交易平台」,往往編造「政府審批」、「政府同意」之類的信息,承諾高額收益,通過各類代理機構吸引風險承受能力不強的群眾參與。
1、根據我國相關規定,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開展黃金交易的交易所,除此之外的任何機構開展的黃金交易(不包括黃金實物及其製品的批發零售)都是非法的。
2、由於國家對黃金交易實行了嚴格控制,近年來,一些不法商家與機構開始炒作白銀和其他貴金屬。但根據有關規定,白銀或其他貴金屬交易只能採取現貨交易的模式,且不得採取集合競價、連續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交易方式進行標准化合約交易。一些不法機構以很高的杠桿率吸引客戶參與交易,蘊含著極大的風險。
3、個別機構往往利用群眾對政府的信任,編造所謂「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的信息,其實只是經過工商注冊成立,而且其開展的業務遠遠超出了工商注冊的經營范圍,屬於非法超范圍經營。部分機構通過互聯網開展業務,更增加了查處難度,客戶一旦發生損失就很難追回。
建議:非專業人士和沒有產業背景的投資者迴避此類交易,特別是打著「現貨」旗號,實質上並沒有實物交割的「電子盤」交易。
4. 依統治國的要求,必須建立在社會對什麼的基礎上
1.1
1.哪一流派不屬於社會法學在西方法理學的三大流派?(儒家)
2.哪一項不是法社會學的名稱?(社會學)
3.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法律與社會)
4.法社會學是一門研究法律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學科。(對√)
5.法律現象只是法學的研究對象。(錯×)
1.2
1.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例證」?《憲法》
2.埃爾文認為哪項不是法學家研究法律制度的特點?(從歷史的、哲學的等角度出發)
3.埃爾文認為社會學家研究法律制度不關心的是(書本上的法)
4.法學家意見的特點就是從法律觀點出發。(對√)
5.從多種角度來研究同樣的問題很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結論。(對√)
1.3
1.布萊克認為法學模式的目標是(判決)
2.(弗里德曼)提出「內在的觀點」和「法律觀點」這兩種觀點。
3.那種人不是「內部的人」?(普通人)
4.布萊克認為社會學模式關注的焦點是規則而不是社會結構。(錯×)
5.人類學家在處理家庭糾紛時感興趣的可能是不同文化在處理這類問題中的差異。(對√)
1.4
1.不屬於「法律多元」表述的是(國家的法和政府的法)
2.拿類學家使用了國家法和非國家法的二元結構?(法人類學家)
3.《野蠻社會的犯罪和習慣》這本書是(馬林諾夫斯基)寫的
4.《法社會學研究的主題是法律的有限性和法律的受制性.(對√)
5.民間法僅僅是指習慣法。(錯×)
1.5
1.法律是「暴力的授權行使」是(霍貝爾)
2.拿一項不是原始與現代法的共同之處?(現代成熟的法律制度)
3.「第一類規則」和「第二類規則」是(哈特)
4.trobrander人服從這些「原始法」是因為畏懼法律的制裁。(錯×)
5.原始與現代法有原則的區別。(對√)
1.6
1.(格里費斯)從社會控制分工的角度對人類學家法的概念進行了整合。
2.「國家的法與非國家的法」的框架著眼點是(未開化的社會)
3.「政府的法與非政府的法」的框架的著眼點是(現代社會)
4.習慣的再制度化就是法律產生的過程(對√)
5.「暴力的授權行使」就是非法律與法律的分界點(錯×)
1.7
1.「正義與非正義」和「善和惡」是從那種觀點思考問題?(倫理觀點)
2.「私人政府的法」是(馬考利)的觀點
3.(圖博納)提出將法律多遠主義觀點帶入到法律全球化的研究當中
4.對於社會的同一個問題應該從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對√)
5.只有公共政府才能制定規則、解釋規則(錯×)
1.「正義與非正義」和「善和惡」是從那種觀點思考問題?(倫理觀點)
2.「私人政府的法」是(馬考利)的觀點
3.(圖博納)提出將法律多遠主義觀點帶入到法律全球化的研究當中
4.對於社會的同一個問題應該從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對√)
5.只有公共政府才能制定規則、解釋規則(錯×)
1.8
1.(弗蘭克)認為法官是憑感情而不是憑推理判決。
2(布萊克)認為「法是可變數。可增加可減少」
3.(社會)不是影響行為的因素
4.「全球法」就是民族國家的法和國際法(對√)
5.馬考利認為書本上的法按其效果排練可以分為:從來沒有執行的法、有時執行而有時又不執行的法、從來都執行的法(對√)
1.9
1.下列哪項不屬於中國習慣法?(國家法)
2「行動中的法」指的是(法的實際運行)
3.下列哪位不是西方經典法社會學創始人?(卡爾·馬克思)
4.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中。習慣法與國家法同時共存,構成一種二元或多元的結構。(對√)
5.法律是神聖的,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法律不會發生任何變化(錯×)
1.10
1.杜爾克姆提出(社會一致性)
2.馬克斯韋伯的核心問題是(資本主義為什麼只產生於西方)
3.哪一項不是馬克斯韋伯提出的三種權威?(皇家權威)
4社會分工導致了古代和現代社會一致性的變化(對√)
5.結構功能法社會學是批判的左翼的理論(錯×)
1.11
1.沖突論法學社會主義的鼻祖是(馬克思)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佔主導地位的法學是(馬克思主義法學)
3.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側重點是(法律與社會)
4.沖突論法社會主義認為社會和法律不是建立在沖突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共識的基礎上。(錯×)
5.馬克思主義法學在很大程度上屬於法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對√)
2.1
1.下列哪一項不是經驗研究方法?(純理論研究)
2.觀察的方法分為哪兩種?(個人觀察和機器觀察)
3.只要出於研究的目的,實驗就可以在人的身上進行。(錯×)
4.一分材料一分話,十分材料十分話,沒有材料不說話(對√)
2.2
1.哪一項不是抽樣調查的特點?(抽樣的全面性)
2.「蓋洛普民意測驗」失敗的原因(調查的代表性不好)
3.哪一項不是實驗的方法?(抽樣調查)
4.個人觀察同個人體驗有著直接的關系。(對√)
5.人口普查雖然成本很大但准確率較高(對√)
2.4
1.哪一項不是按照現象之間的相關程度劃分的?(正相關)
2.相關系數值在0.5-0.8之間的是(顯著相關)
3.代表數量關系的點的分布大體上在一條直線的附近,代表這兩個變數是(線性相關)
4.相關是現象之間存在的反復出現的、非確定性的數量關系(對√)
5.現象之間數量依存關系的具體數值是固定的。(錯×)
2.5
1.下列哪一項不是相關系數的表現形式?(相關性)
2.下列哪項描述是錯誤的?(有相關關系一定存在因果關系)
3.採用什麼方法可以排除其他變數只研究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控制的方法)
4.相關系數是反映兩變數間相關關系密切程度的綜合指標。(對√)
5.「北美冰淇淋銷量和強奸 案數量有很高的相關關系」說明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錯×)
2.6
1.哪一項不是因果關系的確定過程?(直接判定二者是否為因果關系)
2.哪一項是法律指標的特點?(具體性)
3.法律指標通常由(指標樹)表示
4.在判定兩個變數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時,只要看兩者是否高度相關就可以了。(錯×)
5.法律指標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指標。(對√)
2.8
1.「嚴打」中投入的警力、物力指的是(投入指標)
2.下列哪項不是對法律指標恰當性的描述?(增加主觀性)
3.伊萬的《法律體系-跨國分析》中選擇的法律指標有(7項)
4.主觀指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賴於調查對象本人的感覺如何(對√)
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意味著客觀指標是真實的、主觀指標是主觀的不真實。(錯×)
PS:錯1題
2.10
1.那一項不是立法機構設置?(地方政府(市一級))
2.中國法律發展報告:資料庫和指標體系(2007)中最不理想的是哪一模塊?(經費與收入)
3.下列哪項是社會指標?(教育)
4.全國人大是法律實施機構。(錯×)
5.法社會學一個主要的研究特點就是問題導向。(對√)
3.1
1.「在法律規定的幅度、范圍之內進行自由裁量」是自由裁量的那種形式?(規則之內的自由裁量)
2.「審判因人而異。放映了治安法官的脾氣、個性、教育、處境和個人特點」這句話出自(弗蘭克)
3.「法官審判並非是根據規則」是那種觀點?(現實主義法學派OR規則OR事實懷疑主義)
4.判刑期從多少年到多少年是由法官進行自由裁量的(我答×)不知答案
5.法官判決公式其一:法律規則(R)*事實(F)=判決(D)(對√)
3.2
1.那一項不是布萊認為的社會歧視?(法律空間平等)
2.下列哪項不是文化歧視?(熟人和陌生人)
3.「黑人與白人相比,有更高的比例被確認為有罪並獲更長的刑期」從這句花可以看出(種族歧視)
4.在社會空間沒地位的人更容易受到歧視(對√)
5.黑人更容易犯罪(錯×)
3.3
1.從刑事立法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中的自由裁量不包括(原則性規定下的自由裁量)
2.「對某一種犯罪的處罰,往往有多個主刑和附加刑,同時判決刑期可以在法定刑的幅度內進行選擇」,著屬於那種自由裁量權?(選擇性規定下的自由裁量權)
3.哪一項不是刑事司法實踐的過程?(監獄看押)
4.刑法頒布實施以後,法官仍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錯×)
3.4
1.下列哪種情況不會發生?(任何法庭對同一案件的判決都是相同的)
2.《人民法院第三個五年改革綱要》中,試點旨在規范自由裁量權,並將(量刑)納入法庭色溫審理程序,以增強量刑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實現量刑公正和均衡。
3.《2007年美國人權記錄》婦女受攻擊的概率是男人的(10)倍
4.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將不再「自由」,「同案不同判」的現象將得到有效防止。(對√)
5.警察逮捕決定隨加害者之間的關系距離而變化。(對√)
3.5
1.在家庭暴力案件中,決定著警察做出逮捕決定的可能性的是(當事人的性質(我)OR案件本身的直接性質)
2.下面哪種情況,警察做出逮捕的可能性最低?(女方拒絕簽字逮捕)
3.那一項不是警察的自由裁量的原因?(警察權利最大)
4.警察到來時,雙方在場,發現男方喝醉酒,逮捕的可能性減少(錯×)
5.女方報警,警方作出逮捕的可能性降低(對√)
3.6
1.「說清「、」托關系「屬於警察自由裁量的那種原因?(來自警察局外部,內部的壓力)
2.我國女性犯罪的主因是(家庭暴力)
3.那些現象不是模糊家庭暴力的體現?(對施暴方處以應有的懲罰)
4.家庭暴力案件與財產狀況。文化程度、民族有必然的關系(錯×)
5.在某種程度上,雖然反對家庭暴力,但社會對其容忍度還是比較高的(對√)
3.7
1.那一項沒有明確規定禁止家庭暴力?(勞動法)
2.對於兒童家庭暴力事件上處理偏輕屬於那種困境?(我(觀念上的困境 不知道)
3.追究父母責任後孩子無人監管屬於那種困境?(我:觀念上的困境)
4.對於撤銷監護人監護權利,司法機關的態度一向比較謹慎(錯×)
5.審判迴避制度是指審判人員具有法定情形,必須迴避,不參與案件審判的制度(對√)
3.8
1.「肯定性行動」是從哪個政府開始的?(肯尼迪政府)
2.哪些人群不是弱勢群體?(富人)
3.印第安大學的學生對中國最感興趣的是(民族自治政策)
4.在社會中實際存在的歧視是造成執法者自由裁量時偏袒強勢一方,而不利於弱勢一方的重要原因(對√)
5.「肯定先行動」對一些弱勢群體的照顧就會得到他們的感激(錯×)
3.9
1.控辯雙方存在的交易在英國被稱為(認罪請求)
2.控辯交易程序在刑事案件中所佔的比例是(90%以上)
3.控辯交易在美國法律界受到的職責不包括(控辯交易是秘密進行的違反公平的原則)
4.控辯交易是刑事案件中被控方與檢察官達成的並經法院同意的相互滿意的解決辦法的過程。(對√)
5.控辯交易的價值取向是一種純粹的法制(錯×)
3.10
1.該老師考過駕照後,由原來的扣9分變為後來的(3)分
2.控辯雙方存在的交易在英國被稱為(認罪請求)
3.在英國認罪請求大多用於什麼案件?(輕罪案件)
4.在美國法官員詢問是否有罪,如果回答沒罪則進入控辯交易程序(錯×)
5.在英國法官詢問是否有罪,如果不承認有罪,則進入正式審判程序(對√)
3.11
1.德國懲罰令內容不包括(所使用的刑法條款)我:估計錯了
2.坦白制度是(日本)的制度
3.控辯雙方存在的交易在中國被稱為(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4.懲罰令的懲罰可以適用於罰金和監禁的案件(錯×)
5.口供不再是證據之王(對√)
3.12
1.「犯人的二難推理中」如果兩人同時認罪會受到怎樣的處罰?(減輕處罰但不能得到報酬)
2.控辯交易或類似的制度在所有的國家都受到指責,最主要的指責是(審判不公)估計錯啦
3.控辯交易的前提是(證據不足)
4.控辯交易或類似的制度能夠很好的快速處理案件。不應該受到指責(錯×)
5.控辯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犧牲受害人的利益的基礎上(對√)
3.13
1.那一項不是刑事案件「私了」的目的?(將加害者繩之於法)
2.在強奸案件中,受害者除了經濟考慮外還主要考慮(對名譽的考慮)
3.「私了」具有什麼性質(不公平性)
4.「刑事案件的私了」是肇事者和受害者的一種交易、(對√)
5.醫療事故中,醫院選擇「私了」的原因往往是出於對醫院的名聲、時間,精力等角度的考慮(對√)
3.14
1.「不告不理」指的是刑法中的什麼性質?(謙抑性)
2.礦難後經協商煤老闆瞞報改怎樣處理?(國家必須干預)
3.不告不理原則是法院審理的原則。是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對√)
4.法院審理民事糾紛的范圍法院有權利變更、撤銷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錯×)
3.15
1.《家庭群體會議》是哪個國家的?(紐西蘭)
2.在家庭群體回憶中,(受害者家屬)不參與私下商談賠償和再犯預防的問題(不知道)
3.「和解普遍化」運動發生在(法國)
4.那一項不是決定實行調解的前提(受害者不同意和解)(不知道)
5.家庭群體回憶制度適用於罪行輕微、對公眾利益影響不大的案件(對√)
6.英國的刑事案件制度主要用於對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處理(錯×)
7.迄今為止最為全面規定和解制度的國家是英國(錯×)
3.16
1.德國罪行輕微的自訴案件調解無效時則(自訴人起訴訴訟)
2.《關於輕傷案件在訴訟階段委託人民調解的規定(試行)》是哪個城市頒布的?(上海)
3.哪項處理不屬於輕微案件的從寬處理(依法嚴肅處理)
4.德國刑法典規定刑事和調解對象可擴展至未成年人(對√)
5.我國不同地區刑事和解制度可能不同(對√)
3.17
1.2002年,在輕傷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比例是(0,221)
2.2005年,對未成年人和在校大學生犯罪案件進行刑事和解的比例是(0.076)
3.國家機關貪腐行為主要因為什麼問題(退賠能力)
4.刑事和解制度可能產生因為貧富不均導致刑罰適用不平等問題,違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對√)
5.有其罪必有其罰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對√)PS:錯了1題
4.1
1.合同的條款中哪項不是必須的(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的方法)
2.訂單的戰斗是指(訂貨單和確認單上違約責任與解決爭議條款經常不一致)
3.商人之間的交易和合同是一回事(錯×)
4.合同有主要條款和次要條款(對√)
4.2
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商人之間的允諾是不可信 的是不受尊重的)
2.在商業交易過程中,對合同有替代作用的是(協議)
3.下列選項中商人最不注重的是(一次的合作)
4.大量的交易都是在沒有合同或者合同有缺陷的情況下進行的(對√)
5.大多數合同糾紛都會請律師來解決(×)估計我錯啦
4.3
1.那一項不是合同對交易的阻礙(可以明確交易時間、地點)
2.在中國白酒行業,交易的訂貨意向有多大的比例可以實現(0.1)
3.那種合同在交易中不必嚴格按照合同法履行和解決糾紛(銷售性合同(訂貨意向))
4.合同對交易有阻礙作用(對√)
5.企業不同部門對合同重要性的看法是一樣的(錯×)
4.4
1.「契約分為個別性契約和關系型契約」是(麥考尼爾)的觀點
2.「與習慣、內部規則、社會性變化、對於將來的期待等交織在一起的契約」是那種契約?(關系型契約)
3.英美的現代契約法理論將(關系契約)因素吸收了進去
4.由於誠實信任的介入導致契約責任和違約責任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對√)
5.「除了單純的物品交換外當事人之間不存在任何關系「的契約是指關系型契約(錯×)
5.1
1.我國《勞動合同法》是2007年頒布的
2.我國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犧牲勞動者的權益)
3.《勞動合同法》頒布後,被調查的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有近三分之一的認為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員工辭退成本增加和選人壓力加大)
4.勞動報酬占國民收入的比例越來越高(錯×)
5.從宏觀的角度,我國勞動者出於劣勢地位(對√)
5.2
1.2007年瀘州老窖銷售公司北京片區要求80名老員工以個人名義辭職是以(勸辭模式)規避《勞動法》
2.屬於「玻璃小鞋」隱藏裁員模式的是(通過調整崗位降低薪水使員工被迫辭職)
3.深圳勞動行政部門對華為「勸辭」時間保持沉默最主要的原因是(遭遇法律難題,對退辭行為無應對條款規范)
4.一次或分批裁減人員是用人單位以裁員模式規避《勞動法》(對√)
5.將工資分為基本工資和職務津貼的模式屬於「金蟬脫殼」模式(錯×)
5.3
5.4
1.用人單位通過相應的甚至豐厚的補償而與勞動者達成協議」是屬於勞動者向用人單位妥協的哪種因素?(利益因素)
2.現在的勞動合同制度處於(社會法時代)
3.對於勞動合同法頒布以後引起的爭端,採取「防水養魚」態度的是(法院)
4.書本上的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對勞動者都是有利的。(錯×)
5.由於我國歷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勞動者權利的閾值較高。(對√)
5.5得40分
5.6
1.哪一項不是政府積極推進勞動合同法的表現?(認為勞動合同法存在修改問題)
2.我國政府對勞動合同法的態度是(不動搖,認真執行)
3.哪一項不是勞動合同法頒布前後,在經濟危機條件下做出的一些變通?(地方政府嚴格執法,不為侵犯勞動者權益的企業開綠燈)
4.我國政府堅定地維護勞動合同法,認為不存在修改問題,只有認真執行的問題。(對√)
5.我國政府在經濟危機條件下對勞動合同法的執行做出了一些變通。(錯×)
5.7
1.促使行動中的勞動合同法向書本上的勞動合同法靠近的理由不包括(勞動者維權意識能力不高)
2.立法對行動中的自由裁量和交易起的作用,描述錯誤的是(沒有作用)
3.關於勞動合同與物權法的說法錯誤的是(勞動合同法和物權法都創造了某些關系)
4.在當事人之間進行交易和執法者自由裁量時法律是沒有約束力的。(錯×)
6.1
1.下列不屬於正式的解決爭端的方式的是(輿論)
2.下列屬於自己解決的方式解決爭端的是(辱罵責打)
3.「第三方獨自決定」指的是哪種解決爭端的方式?(獨裁)
4.「嘲笑、批評贊揚等」是一種正式的解決爭端的方式。(錯×)
5.是否有一致性要求指的是是否需要雙方都同意(對√)
6.2
1.關於美國解決爭端的現狀錯誤的是(訴訟爆炸)
2.面對訴訟爆炸,屬於「節流」的是(提高訴訟費用,限制審判數量)
3.美國解決爭端的最主要的方法是(簡易程序)估計錯啦
4.日本選擇的是一條擴大法院規模的一種「大司法制度設計」。(錯×)
5.美國面對訴訟爆炸的壓力所採取的措施:截流、開源。(對√)
6.3
1.法院不受理的許多案件實際是通過哪種方式解決的?(行政管理)
2.下列關於我國解決爭端狀況說法錯誤的是(信訪和法制社會是相背的)
3.信訪中佔主要比例的是(涉訴涉法信訪)
4.改革開放以來不論是民間調解,還是法院調解和仲裁調解都日趨弱化。(對√)
5.95年之後,經濟合同仲裁屬於行政仲裁。(錯×)
6.4
1.下列哪一項不屬於行政管理?(經濟糾紛仲裁)
2.哪一項不是簡單關系的特點?(目的復雜)
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簡單關系,關系距離近,不適用於法律)
4.勞動仲裁與經濟糾紛仲裁的性質是一樣的,都屬於民間仲裁。(錯×)
5.當人們處在一種復雜關系的時侯,更適用於法律的手段解決爭端。(錯×)
6.5
1.更願意採用調解的方式的是(邊緣關系)關系。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像孩子。珠寶等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東西更容易成為核心關系)。
3.以「日本四大污染案件為例」說明的是哪種解決爭端的理論模型?(利益的最大化)
4.東方人厭訴,西方人好訴。(對√)
5.如果爭端之間有親密關系,一般都不願選擇訴訟的方式。(錯×)錯啦一題
7.1
1.馬克斯·韋伯是(德國)人。
2.法律體系之外的標準是(實質的法律體系)
3.案件所遵循的標準是個案決定的,沒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法律體系是(不合理的法律體系)。
4.所謂形式的法律體系是指運用法律體系內在的標准,它用於衡量法律體系的自主性程度。(對√)
5.韋伯認為形式的法律體系是落後的,實質的法律體系是先進的。(錯×)
6.韋伯提出了法律思想的類型學四種范疇:形式的不合理性、實質的不合理性、形式的合理性、實質的合理性。(對√)
7.2
1.韋伯將合法性的權威分為三種,其中不包括(合理的統治)
2.人們遵守酋長的命令是哪一種權威?(傳統的)
3.韋伯說明「法律權威與形式合理的法律體系的聯系」的目的是(說明資本主義為什麼只產生於歐洲)
4.實質不合理的法律體系適用於可觀察的標准,但是它根據特殊案件的具體道德和實際的考慮。(對√)
5.只要是首領就會具有一種權威。(錯×)
8.1
1.傳統社會的社會結構和法律類型是(機械連帶性和壓制性法)
2.下列屬於壓制性法的是(刑法)
3.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中最早出現的是(調解人)
4.杜爾科姆認為社會分工是區分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的主要的標志。(對√)
5.從調解人到警察再到辯護人這樣產生的順序意味著人類社會最先出現的是刑法。(錯×)
9.1
1.基布茲出現在(以色列)
2.關於基布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這種生產方式完全適應資本主義私有化)
3.關於庫迪撒的基布茲生活描述錯誤的是(建立了處理糾紛的司法委員為)
4.基布茲的生活是目前最接近共產主義的生活。(對√)
5.摩沙塢是進行集體生產和居住的。(錯×)
10.1
1.憲法規定禁酒令的是(美國)
2.哪一項是中亞伊斯蘭婦女解放運動後出現的不好的狀況?(有些婦女淪為娼妓)
3.美國康納狄各州的限速法令規定高速開車不能超過(55邁)。
4.法律能夠概念人們的行為方式。(錯×)
5.「中亞伊斯蘭婦女解放運動」事件是法律不能改變習俗的一個例證。(對√)
10.2
1.哪位國家領導人提出集中地點放炮?(李鵬)
2.哪個不屬於我國曾頒布的禁令?(禁酒令)
3.禁止賣淫嫖娼、吸毒、賭博的法令在什麼時候死灰復燃?(改革開放以後)
4.北京的限放令在一開始執行就受到了阻擾。(錯×)
5.對於一些無法禁止的行為,只有把它合法化才能進而規范化。(對√)
10.3
1.哪一項禁令不是用來標明法律不能改變人們行為的例證?(票證制度)不確定
2.哪一項不是孟德斯鳩關於法律改變人們行為的消極的的觀點?(法律具有能動作用,法律是人類改變自身的工具)
3.(一切宗教制度等都是人類精細設計出來的)不是進化理論主義的觀點。
4.人們對採用法律的手段改變習俗都是消極的觀點。(對√)
5.薩維尼認為法隨著一個民族的壯大而壯大,隨著一個民族的消亡而消亡。(√)PS:60分
11.1
1.不守法就會被制裁是哪種理論?(威懾理論)
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存在兩種犯罪行為有兩種相同的法律曲線)
3.人們服從法律是由於自我利益的權衡,如果服從法律利益大,就會選擇服從法律」是哪種理論?(利益理論)
4.守法對我來講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習慣理論。(對√)
5.只要威懾的力度一直加大,違法的次數會相應一直不斷減小。(錯×)
11.2
1.馬考利舉例中的女教授每天循規蹈矩遵守制度和法律的原因是(是一種習慣)
2.都屬於自願遵守法律的角度回答遵守法律的原因的是(道德和習慣理論)
3.芝加哥和人大做的違法行為調查中唯一相同的一項是(從商店偷小東西)
4.法律和道德是高度一致的,所以人們遵守法律都是為了遵守道德。(對√)
5.在作弊這件事上,道德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還是懲罰。(對√)
5. 為什麼要加強有關隱私權和知情權的法律保護
您好: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
隱私就是私事,個人信息[1] 等個人生活領域內的事情不為他人知悉,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禁止他人干涉的純個人私事。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
依據布蘭蒂斯和沃倫的定義,隱私權是一種獨處的權力。
哥倫比亞電子網路全書的定義則是「不被政府、媒體或其他機構、個人無正當理由干涉的獨處權。」英國《牛津法律大辭典》認為,隱私權是不受他人干擾的權利,至於人的私生活不受侵犯或不得將人的私生活非法公開的權利要求。
在中國,民法學家彭萬林先生認為,隱私權是指公民不願公開或讓他人知悉個人秘密的權利。張新寶先生認為,隱私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等的一種人格權。王利明先生則認為,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
包含范圍
主體
隱私權的主體應為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隱私權的目標是保持人的心情舒暢、維護人格尊嚴,而且,隱私權是一種人格權,是存在於權利人自身人格上的權利,亦即以權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為標準的權利。人格權最明顯特徵在於其非財產性,企業法人的秘密則是與企業法人的經濟利益相掛鉤,是企業的一種財產。同時,隱私權受到侵犯後,構成一種人格傷害,內心的不安,而企業法人的秘密受到侵犯後會構成企業經濟利益的損失。法人雖然也有秘密,但屬於商業秘密范疇,用《反對不正當競爭法》來保護。
從邏輯上說,死者不應享有隱私權,但法律應對死者生前的隱私權繼續給予保護。其理由是:
①死者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人,不能有任何權利,自然也包括隱私權;
②對死者生前隱私的保護,是一種利益,是死者近親屬以及利害關系人的感情和名譽利益。
相對於死者而言,利益已沒有意義,但死者生前的隱私與其近親屬以及利害關系人密切關聯,構成近親屬的感情因素或名譽利益的一部分,揭露死者的隱私,很可能使生存的近親屬以及利害關系人遭受精神痛苦,這樣對死者的隱私保護,也就是對生存者名譽的維護。
客體
隱私權的客體是隱私。對隱私的界定,由於民族文化,人們生活習慣的差異,法學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隱私"一詞來源於美國,即「privacy」從「private」演化而來,意思是指與他人無關的私生活范圍,在美國現行法律體系中,隱私實質是一種范圍非常廣的概念,因而並沒有任何一部立法或其他文件對隱私權作出明確而又具體的定義。1995年10月美國商務部電訊與信息管理局發布的關於隱私與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白皮書中認為隱私權至少包括以下九個方面:
①關於私有財產的隱私;
②關於姓名與形象利益的隱私;
③關於自己之事不為他人干涉之隱私;
④關於一個組織或事業內部事務的隱私;
⑤關於某些場合不便露面的隱私;
⑥關於尊重他人不透露其個人信息之隱私;
⑦關於性生活及其他私生活之隱私;
⑧關於不被他人監之要求的隱私;
⑨私人相對於官員的隱私。由此可見,在現行美國法律體系中,隱私已涵蓋了個人及個人生活的幾乎所有環節,同時也將涉及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已成為現代社會保護個人利益之最全面、最有力的「借口」和「手段」。如在美國正規面試求職時,除了明文規定的職業和崗位外,一般按法律規定是不允許詢問求職者的諸如移民身份、個人婚姻、家庭狀況以及身份健康狀況之類所謂「隱私」問題的,以防種種「歧視」發生。因此隱私一般是指僅與特定人的利益或者人身發生聯系且權利人不願為他人所知曉的私人生活和私人信息,隱私不同於我國有關法律中涉及隱私概念,後者指在社會生活中與男女兩性有關的秘密,當然也屬於隱私的部分。
隨著英特網技術的廣泛使用,已經引起了許多個人隱私權問題,它還會在將來發展的過程中對個人自由的許多方面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而在網路所帶來隱私權問題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有關個人數據的權利問題。
所謂個人數據,是指用來標識個人基本情況的一組數據資料。具體而言,個人數據主要包括:標識個人基本情況、標識個人生活與工作經歷和社會情況等與網路有關的個人信息,與網路有關的信息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①個人登錄的身份、健康狀況。網路用戶在申請上網開戶、個人主頁、免費郵箱以及申請服務商提供的其他服務(購物、醫療、交友等)時,服務商往往要求用戶登錄姓名、年齡、住址、居民身份證編號、工作單位等身份和健康狀況,服務商有義務和責任保守個人秘密,未經授權不得泄露。如「鳳凰網站」隱私權保護聲明中指出:「本網站將對您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嚴格的管理及保護,本網站將使用相應的技術,防止您的個人資料丟失、被盜用或遭篡改。」
②個人的信用和財產狀況,包括信用卡、電子消費卡、上網卡、上網帳號和密碼、交易帳號和密碼等。個人在上網、網上消費、交易時,登錄和使用的各種信用卡、帳號均屬個人隱私,不得泄露。
③郵箱電址,郵箱地址同樣是個人隱私,用戶大多數不願將之公開。掌握、搜集用戶的郵箱並將之公開或提供給他人,致使用戶收到大量的廣告郵件、垃圾郵件或遭受攻擊而不能正常使用,使用戶受到干擾,顯然也侵犯了用戶的隱私權。
④網路活動蹤跡。個人在網上的活動蹤跡,如IP地址、瀏覽蹤跡、活動內容,均屬個人的隱私。
主要種類
個人生活自由權
權利主體按照自己的意志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或無害的活動,不受他人干預、破壞或支配。
情報保密權
個人生活情報,包括所有的個人信息和資料。諸如身高、體重、女性三圍、病歷、身體缺陷、健康狀況、生活經歷、財產狀況、婚戀、家庭、社會關系、愛好、信仰、心理特徵等等。權利主體有權禁止他人非法使用個人生活情報資料,例如,對公民身體的隱秘部分、日記等不許偷看,未經他人同意不得強制披露其財產狀況、社會關系以及其他不為外界知悉傳播或公開的私事等。
個人通訊秘密權
權利主體有權對個人信件、電報、電話、傳真及談論的內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竊聽或竊取。隱私權制度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與現代通訊的發達聯系在一起的,信息處理及傳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個人通訊的內容可以輕而易舉地被竊聽或竊取,因而,保障個人通訊的安全已成為隱私權的一項重要內容。
個人隱私利用權
權利主體有權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隱私,以從事各種滿足自身需要的活動。如利用個人的生活情報資料撰寫自傳、利用自身形象或形體供繪畫或攝影的需要等。對這些活動不能非法予以干涉,但隱私的利用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不得有悖於公序良俗,即權利不得濫用。例如利用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製作淫穢物品,即應認定為非法利用隱私,從而構成違法行為。
適用范圍
(1)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公民即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尤其是企業法人的秘密(實際上即商業秘密)。商業秘密不具有隱私所具有的有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本質屬性。
(2)隱私權的客體包括個人活動、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
(3)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基本權利
根據隱私權的特徵,就國內外學者的通說,隱私權有以下四項權利:
(1)隱私隱瞞權。隱私隱瞞權是指權利主體對於自己的隱私進行隱瞞,不為人所知的權利。
(2)隱私利用權。隱私利用權是指自然人對於自己的隱私權積極利用,以滿足自己精神,物質等方面需要的權利。
(3)隱私維護權。隱私維護權是指隱私權主體對於自己的隱私權所享有是維護其不可侵犯性,在受到非法侵犯時可以尋求公力與私力救濟。
(4)隱私支配權。隱私支配權是指公民對自己的隱私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支配。
主要意義
體現自由價值
隱私權包括多種內容,如個人生活安寧權、個人生活情報保密權、個人通訊秘密權等都體現了「排除人為的不正當障礙」的自由之價值;而體現「支配」、「控制」的自由之價值如個人隱私利用權,即權利主體有權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隱私,以從事種種滿足自身需要的活動。隱私權的利用同樣不得違反強制性規定,不得有悖於公序良俗,即權利不得濫用。
體現秩序的價值
隱私權的建立和保護保證了人際關系的相對穩定性、人類行為的規則性和人身財產的安全性,主要表現為:通過設立隱私權,使權利和義務合理分配,以調整知情權與隱私權的沖突;隱私權的立法及其嚴格實施,不僅維護個人的安寧和安全感,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基本和諧,達到整個社會安定團結的目的,而且保障人們有更多的精力去學習、工作,更好地造福人類社會。
體現尊嚴的價值
隱私權屬於一種具體人格權,而人格尊嚴是人格權客體即人格利益的基礎,因此隱私權自然體現出人之尊嚴,保護隱私權即保護人之尊嚴。隱私權體現了現代文明的一種生存藝術,與此相聯系,隱私權也就意味著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法律不保護某些只屬個人領域的利益,那麼人格尊嚴將盪然無存。
6. 2018年都有哪些普法欄目劇,全部都要國內的。
最近室友給我安利了普法欄目劇,我驚奇的發現,現在的普法欄目劇還是很值得內一看的,細節容之處演得也很到位,勝過了多少小鮮肉和現在的水劇。下面是幾個我超級喜歡的2018的欄目劇。
《古鎮奇譚》也是同樣精彩。除了這三個,我也看過其他的,劇情演技都挺不錯的,都可以在網上找的見,並且直接觀看的。
7. 機關,單位應當加強對國家秘密載體的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有哪些行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規定:
第二十五條 機關、單位應當加強對國家秘密載體的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非法獲取、持有國家秘密載體;
(二)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
(三)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國家秘密載體;
(四)郵寄、托運國家秘密載體出境;
(五)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出境。
(7)社會與法秘密的交易擴展閱讀:
確保黨和國家秘密絕對安全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羅保銘今天下午在省博物館觀看了全國竊密泄密案例警示教育展。他強調,要高度重視保密工作,嚴守保密紀律和制度,百倍警惕竊密泄密行為,確保黨和國家秘密絕對安全。
展覽由國家保密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解放軍保密委員會主辦,海南省委保密委員會承辦。
這次警示教育展,是中央應對新形勢下竊密泄密嚴峻挑戰,增強領導幹部、涉密人員國家安全觀念,加強保密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深入貫徹落實新保密法的一項重要任務。
展覽通過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和技術演示等多種形式,展示我國近年來典型竊密泄密案例,以引導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涉密人員汲取沉痛教訓,增強保密責任意識,築牢保密思想防線,確保黨和國家秘密安全。
自9月1日開展以來,受到我省廣大幹部和涉密人員的重視,紛紛前來參觀。截至今天,已有近萬人次參觀展覽。
羅保銘仔細觀看展出的每一部分內容,不時對展出內容進行點評,並和陪同觀看的省委保密委員會成員交流觀展體會。
在認真看完了展覽的全部內容後,羅保銘說,竊密泄密案例警示教育展非常深刻地向每一位幹部揭示了黨和國家秘密對國家安全、經濟運行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給我們以高度的警示和生動的教育。
羅保銘指出,保密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的今天,保密工作面臨著復雜的情況和更大的挑戰,防竊密泄密工作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除了出賣國家秘密的違法犯罪行為外,玩忽職守、無知和過失也會導致泄密。
羅保銘強調,面對保密工作的新形勢和新挑戰,各級黨委、政府以及涉密單位要高度重視,百倍警惕。領導要親自抓保密,通過健全制度,明確責任,加強培訓,提高廣大幹部的保密意識。
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告誡和提醒大家千萬不能用手中的秘密去換取個人的利益。
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涉密人員要不斷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學習掌握保密知識和技能,增強防泄密反竊密的本領,恪守職業操守,嚴守保密紀律和制度,確保黨和國家秘密絕對安全,做一名合格的國家公務人員。
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委保密委主任許俊陪同參觀展覽。
8. 乙方終止勞動合同後幾年對甲方規定的商業秘密保密
你好!有緣人!
很高興為你解答!
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到你。
這里需要分別理解以下幾個問題:
一、什麼叫商業秘密
按照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商業秘密包括兩部分: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如管理方法,產銷策略,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等經營信息;生產配方、工藝流程、技術訣竅、設計圖紙等技術信息。
商業秘密是企業的財產權利,它關乎企業的競爭力,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二、商業秘密的保密期限
1.員工的保密義務屬於法定義務。不論雙方是否有明示的約定,員工在職期間和離職以後均須承擔保守單位商業秘密的義務。
保密義務並非基於勞動合同關系產生而是依商業秘密的內在價值與保護目的產生,這是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本意所決定。《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是正當的自由競爭,凡是遵循誠實信用的理念依法經營的市場主體均應該得到法律的保護。商業秘密的權利人大多是商業秘密的研發者和開拓者,其取得的秘密成果可以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法律應當保護這種優勢地位,打擊非法侵害商業秘密的行為。只要商業秘密存在,法律就要時刻予以保護。
2.從權利義務相對應的角度來說,保密義務應當與商業秘密權利共存亡。法學理論上的權利與義務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兩者應當同時存在,同時消亡。現代社會,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因為權利是通過義務來體現,義務是為實現權利而設定。權利與義務兩者缺一就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平等。由此可見,只要商業秘密權利存在,那麼保密義務就應當存在,否則商業秘密權利就是一句空話。
3.保密義務如果因勞動關系終止而免除的話,就會給侵權者獲取商業秘密並進行披露、使用而不承擔任何責任的借口。侵權者為獲取商業秘密完全可以先與商業秘密權利人建立勞動關系成為其員工並合法的獲取商業秘密,然後在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並利用先前獲取的商業秘密謀利。這樣的行為顯然具有不合理性與違法性。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話,會防礙市場競爭的有序進行,不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商業秘密保護與競業限制的區別
1.功能不盡相同。保密義務主要限於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競業限制既可能是保護商業秘密,也可能只是約束勞動者就業機會或應對競爭對手挖人。
2.義務產生基礎不同。保密義務的產生是基於法律規定,或者基於勞動合同的附隨義務,不管雙方是否有明示的約定,員工在職期間和離職以後均須承擔保守單位商業秘密的義務。而競業限制義務則是基於雙方之間約定而產生的,無約定則無義務。
3.約束期限不同。保密義務的存在是沒有期限的,只要商業秘密存在,義務人的保密義務就存在;而競業限制的期限由事人具體約定,這個期限包括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和雙方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後一段時間,而且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後兩年。
4.補償對價關系不同。員工承擔保密義務不需要權利人支付保密費;而對於離職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則需支付合理的補償費。
5.法律責任形式不同。違反保密義務的員工,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承擔刑事責任。而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的責任人通常只需要依據約定承擔民事責任。
四、綜上所述
1.保護商業秘密屬於員工法定義務,無論用人單位是否支付保密費,無論勞動者是在職還是離職,都應該保守企業的商業秘密。否則,將構成犯罪。
2.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合同中約定過競業限制協議。並約定過競業限制期限,那麼,員工在離職後,在競業限制期內,不得在生產同類產品、經營同類業務或有其他競爭關系的用人單位任職,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一般不超過二年。員工在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前提下,用人單位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金,目前,國家尚無競業限制補償金的具體標准,一般以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協議約定為准。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願你每天都有美麗心情!
9. 非法持有國家絕密、機密文件、資料、物品罪的主體與客體
客體要件。本罪的客體是國家的保守秘密制度。本罪的犯罪對象僅限於屬於國家絕密級和機密級的秘密的物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規定,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級。絕密是最重要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別嚴重的損害;機密是重要的國家秘密,泄展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嚴重的損害;秘密是一般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損害。非法持有秘密級國家秘密的行為也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應當予以法律制裁,但從其社會危害性的程度來看,尚不到犯罪的程度,不應以犯罪論。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持有屬於國家絕密、機密的文件資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說明來源與用途的行為。所謂非法是指根據國家保密法律、法規和具體的規章制度,不屬於接觸、保管國家秘密文件的人員而持有屬於國家絕密、機密文件、資料、其他物品,或者雖屬於保密工作人員,但其持有該絕密、機密文件、資料、物品沒有合法根據。比如根據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絕密級的國家秘密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非經原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或其上級機關批准,不得復制、摘抄;收發、傳遞、外出攜帶,應由指定人員把任等。對一般人員而言,持有國家秘密本身即為非法,對於有保密人員身份的人,有關機關未曾批准復制、摘抄,行為人卻持有復製件、摘抄件;有關機關未指定或者不屬於有關機關指定人員而持有絕密、機密文件、資料、物品等就屬於非法。總而言之,行為人沒有合法根據而持有國家絕密、機密文件、資料、其他物品即為非法。所謂持有,是指以佔有的意思實際支配。不論是行為人隨身攜帶,或者隱藏、存放於其住處、工作場所,寄存在他人之處等,只要行為人明知是國家絕密、機密文件、資料、物品而置於自己控制之中即為持有。如夾藏在目己的行李、郵件當中,雖然並不親自持有,但行李、郵件最終仍然要回到自己手中,並未脫離自已的控制,仍為持有。根據國家安全法的規定,持有包括兩類,即不應知悉國家秘密的人員攜帶、存放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可以知悉某項國家秘密的人員,未經辦理手續,私自攜帶、留存屬於該項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在行為人非法持有國家絕密、機密文件、資料、其他物品的既定事實下,當有關機關調查時,行為人拒不說明其來源與用途。所謂拒不說明,既包括根本就不予配合,什麼也不說,又包括未能說明。如編造謊言、借口或者提供的來源與用途經查不實或無法查證的。主體要件。本罪的犯罪主體為年滿l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包括中國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一般來說,行為人身份如何不影響成立本罪。但是,如果行為人是間諜組織成員或者接受了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的人員,符合間諜罪構成特徵的,則應以間諜罪論處,不構成本罪,主觀要件。本罪行為人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從其主觀方面的認識因素來看,行為人只須認識到自己無權持有國家秘密文件、資料、其他物品,認識到自己持有的文件、資料、物品屬於國家秘密即可,無須確切地認識該國家秘密屬於什麼密級,從其主觀方面的意志因素來看,行為人持有本身就意味著其希望該國家秘密處於自己的支配之下,因而不存在間接故意。實際佔有國家秘密的人員有說明其來源與用途的義務,如果行為人能夠說明自己佔有國家秘密的來源與用途,且能夠證明自己確實不知其為國家秘密,那麼其實際佔有行為不是本罪的持有,可以根據其實際來源與用途,依法處理,比如系盜竊所得,行為人不知為國家秘密而竊取,應以盜竊論,又比如行為人系撿得且不知其為國家秘密的,不構成犯罪等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二條 以竊取、刺探、收買方法,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屬於國家絕密、機密的文件、資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說明來源與用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