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財產性概念

合同法財產性概念

發布時間: 2023-02-03 23:37:09

❶ 合同的法律特徵是

承攬合同是諾成、有償、雙務、非要式合同,具有以下特徵:
1、承攬合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並交付工作成果為標的。
2、承攬合同的標的物具有特定性。
3、承攬人工作具有獨立性。
4、承攬合同具有一定人身性質。
5、承攬合同具有多種多樣的具體形式。
6、承攬合同是諾成合同、有償合同、雙務合同。
7、承攬合同強調履行的協作性。
8、承攬合同的雙方是相互獨立的責任主體。
【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251條的規定,承攬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因而也就有相應類型的合同。

❷ 合同法是什麼

什麼是合同?什麼是合同法?合同又稱契約,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某種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品交換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變更和解除、終止、違約責任等合同關系。下面找法網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一、什麼是合同?

合同一旦簽訂就具有了一定的法律效力。經理人在簽訂合同時,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合同,合同有怎樣的法律特徵,合同應具備哪些條款才能產生法律自效力。

合同又稱契約,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某種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在合同概念之下,可以容納財產、身份、行政、勞動等不同性質的多種法律關系。合同法中所指的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而同屬民事法律領域的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以及其他法律性質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合同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

2、合同是多方當事人的法律行為。

3、合同是從法律上明確當事人間特定權利與義務關系的文件。

4、合同是具有相應法律效力的協議。合同依法成立、發生法律效益之後,當事人各方都必須全面正確履行合同中規定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如果當事人不履行合同中規定的義務,要依法承擔違約責任。對方當事人可通過訴訟、仲裁,請求強制違約方履行義務,追究其違約法律責任

二、什麼是合同法?

1、合同法的特徵

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品交換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變更和解除、終止、違約責任等合同關系。

合同法具有以下特徵:

(1)合同法強調主體平等、自願協商、等價有償的原則。這些原則是商品交換的基本原則。

(2)合同法貫徹契約自由的原則。在合同法中,主要是通過任意性法律規范調整合同關系。政府對當事人通過合同關系進行的經濟活動的干預,被嚴格限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3)合同法從動態的角度為當事人提供財產關系的法律保護。合同法調整商品交換關系,即調整動態的財產流轉關系。

我國的合同立法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由計劃經濟體制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開始的。繼《民法通則》為調整合同關系作了原則性規定外,還先後頒布了《經濟合同法》(1981年頒布,1993年作了修改)、《深圳經濟合同法》(1985年)和《技術合同法》(1987年),以及大量單行法規條例。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培育和發展。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並於1999年10月1日施行。

2、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合同法的原則,是指其效力貫穿於整個合同法制度和規范之中的根本准則,是指導合同立法、合同司法和進行合同活動的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本行為准則。概括起來看,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

(1)平等原則。平等原則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當事人,在權利義務對等的基礎上,經充分協商達成一致,以實現互利互惠的經濟利益目的的原則。當事人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是民事法律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合同法》第3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這一原則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對等;三是合同當事人應當協商一致,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更不得以強迫、脅迫等手段簽訂合同;四是合同主體的合法權益平等地受法律保護。

(2)自願原則。合同自願原則表現為合同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自願原則體現了民事活動的基本特徵,是民事關系區別於行政法律關系、刑事法律關系的特有的原則。民事活動除了法律強制性的規定以外,一律由當事人自願約定。《合同法》第4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

自願原則貫穿於合同活動的全過程:第一,訂不訂合同,由合同當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思自主決定;第二,與誰訂立合同,由當事人自己選擇對方當事人;第三,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在不違法的情況下自願約定;第四•,當事人可以協議變更合同內容;第五,當事人可以協議解除合同;第六,當事人可以約定違約責任,在發生爭議時,可以自主地選擇解決爭議的方式;第七,當事人有權對合同的形式如口頭形式、書面形式、公證形式等做出選擇。

(3)公平原則。根據《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公平原則要求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要公平合理,要大體上平衡,強調一方給付與對方給付之間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負擔和風險的合理分配。一是要求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要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得濫用權利、不得欺詐、不得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合謀;二是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風險的合理分配;三是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違約責任。

(4)誠實信用原則。《合同法》第6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力、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應當誠實守信,善意地行使權力、履行義務,不得有欺詐等惡意行為。在法律、合同未作規定或規定不清的情況下,要依據誠實信用原則來解釋法律和合同,來平衡當事人間的利益關系。

(5)合法原則。《合同法》第7條明確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

❸ 合同關系的概念和特徵

關系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根據民法理論,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包括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而本定義里所說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是指財產關系,不包括有關婚姻、收養、監護等身份關系的協議,因此《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的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關系合同的特徵:

根據上述合同的概念,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合同的特徵:

第一,合同是一個債權債務關系,即合同是一個財產關系。民法通則調整的民事法律關系包括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合同法意義上的合同僅僅只調整民事關系中的財產關系,而收養關系、婚姻關系、監護關系等與人身關系有關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其分別適用《收養法》、《婚姻法》、《民法通則》等的有關規定。

第二,合同是建立在平等主體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在合同法意義上,合同關系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之間的法律關系。

第三,合同是一種合意,即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產物。合同是通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建立起來的交易關系。當合同主體的意思表示一致,則合同成立,否則合同不成立。

❹ 財產權包括哪四個內容

財產權包括哪些內容
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是可以以金錢計算價值的,一般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需以財產方式予以救濟。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以物質財富為對象,直接與經濟利益相聯系的民事權利,如所有權、繼承權等。簡稱產權。
財產權是人身權的對稱。它具有物質財富的內容,一般可以貨幣進行計算。財產權包括以所有權為主的物權、准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在婚姻、勞動等法律關系中,也有與財物相聯系的權利,如家庭成員間要求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的權利,夫妻間的財產權,和基於勞動關系領取勞動報酬、退休金、撫恤金的權利等。財產權是一定社會的物質資料佔有、支配、流通和分配關系的法律表現。不同的社會,有不同性質的財產權利。在資本主義國家,奉行的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在社會主義國家,公共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不同的社會和國家裡,對作為財產權客體的財物種類的限制也不同。在資本主義國家,除已宣布為國有的財產外,幾乎所有的財物都可作為私人財產權的客體。在中國,則財物依其屬於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依其地位與作用,分別屬於國家、集體經濟組織或個人。

財產權是很難界說的,但財產權又是現在(在人類發展的長時期內)很重要的民事權利,必須要將之單列一類。在沒有將知識產權和社員權從財產權和非財產權劃出來時,通常說,以享受社會生活中除人格利益和身份的利益以外的外界利益為內容的權利都是財產權。現在只好說,以可以與權利主體的人格和親屬關系相分離的生活利益為內容、而又不屬於知識產權和社員權的權利,均屬財產權。這當然不是一個好的定義。
在確認財產權只包括物權和債權的情況下,也可以說,財產權是通過對有體物和權利的直接支配,或者通過對他人請求為一定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而享受生活中的利益的權利。
特徵
財產權與憲法的演進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市場主體一律平等,不同性質的經濟組織都可以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給財產權的不同主體以同樣的法律保護是法治的必然要求。只有這樣,公民才有從事經濟活動和支配自己財產的廣泛自由,才有創造財富的自由,因而也就能創造出大量的財富。所以,創造財富的自由要落實在社會制度上必然表現為以私有財產權為基石的自由市場經濟。可見,私有財產權是市場經濟得以運轉的最重要的條件。私有財產權是人權、經濟活動和法律活動的核心,因為它是實現其他權利的物質前提,它為人們創造財富提供了最強大的動力,圍繞著財產及其權利所產生的沖突是人類事務中最基本的沖突。私有財產權不僅攸關生存的質量和生活的改善,而且給經濟增長提供了最強大的推動力,是民富國強的法寶,市場經濟的核心。
主要特點包括:
主體限制
財產權的主體限於現實地享有或可以取得財產的人。它既不像人格權,為一切人所享有,也不像親屬權,只要與他人發生親屬關系即享有親屬權。財產權的客體限於該社會制度下法律允許私人(自然人和法人)可得享有的。例如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土地屬於國有(全民所有),不得為私有,因而土地即不得為作為民事權利的私人財產權的客體。即在債權也有這種情形,所謂不融通物即指不得為交易客體從而不得為債權客體之物。因此,財產權的情形常因各個國家的社會制度而有不同。歷史上奴隸制下與資本主義制、現代資本主義制與社會主義制下的財產權的情況很不相同。在這一點,財產權是與社會制度密切相關的權利,與人格權親屬權大不相同。
財產價值
財產權除極少的例外情形以外都是具財產價值的,這種經濟價值又是可以金錢計算的。通常講到這一點,都以私人信函、愛人遺物(如頭發)等也可為所有權的標的為例。就在這種情形,當這些東西成為交易標的時也是有經濟價值的。
無專屬性
財產權原則上都是可以處分的,不具專屬性。可以處分,指可以轉讓、可以繼承;可以拋棄。不具專屬性,因而可以由他人代為行使。在一般情形,權利的歸屬與權利的行使是可分的,例如未成年人的權利由法定代理人行使、破產人的權利由破產管理人行使、失蹤人或嚴禁治產人的權利由管理人行使等。當然,財產權中也有具專屬性的。
分類
物權
財產權包括物權與債權兩大類。
物權是直接支配物的權利,財產權的分類物也包括某些權利。物權具有排他的效力、優先的效力與追及的效力。物權包括所有權與限制物權。限制物權又分為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前者包括地上權、地役權(從前還有永佃權與典權),都存在於土地(不動產)之上;後者包括抵押權、質權(質押權)、留置權,存在於動產、不動產與某些權利之上。此外還有礦業權、漁業權等。我國農村現有的承包經營權是否物權,尚在討論中。在物權法中還有物權取得權,如物權性的先買權、買回權,我國現在沒有。
關於物權的一個問題是,佔有究竟該不該規定為佔有權。
債權
債權是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而得到生活上的利益的權利;債權與物權的差異在於其對人性(相對性)、不具排他性(平等性)、債權的可移轉性不如物權。債權方面不存在物權法定主義而存在合同自由,因而債權很難分類,更無法列舉。一般也不對債權加以分類。
債權有一些附屬的權利。例如因合同而發生的債權的主要內容是債權人的給付請求權,但債權人還享有一些其他權利,如合同解除權、終止權、撤銷權、選擇權等。有學者將這些權利集合名為「財產的形成權」,作為與物權債權並行的一類。不過這些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不宜將之另為一類。債權也可以包括一些由其轉化形成的權利,如損害賠償請求權。
無體財產權,從前被列入財產權。現在我們不用無體財產權這一概念而代之以知識產權,另立一類。
曾經有學者把社員權列入財產權(也有人將之列入非財產權),我們將社員權另列一類。
財產權在民事權利中最為古老。對財產權的研究做得最多,在此不詳述。
法律保護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為財產權與民主的限度適應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有關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也逐漸完善。1982年頒行的憲法明確規定:「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1988年4月12日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第1條對現行憲法第11條作了補充規定,增加了有關私營經濟的條款,並規定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權益。這就在法律上正式確立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同年6月25日,國務院頒發了《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私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和《國務院關於徵收私營企業投資者個人所得稅的規定》三項法規,將私營經濟的發展和管理納入了法制的軌道。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對憲法第11條又作了重要修改,「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規定,更加確認了私營經濟的重要地位。
誠然,法律本身不能創造社會財富,但卻能有效地刺激和鼓勵人們創造社會財富。中國法律對私有財產的各項保護措施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利於保障和促進作為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個體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財富的增長。尤其是1988年中國頒布了《私營企業暫行條例》以後,因私營企業在法律上取得了合法地位,使許多具備條件的個體工商戶大步跨入私營企業的行列之中,從而擴大了企業的經營規模和范圍。據統計,至1990年底,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有9.8萬戶,從業人員170.2萬人,戶均17.4人,注冊資金45.2億元,戶均9.7萬元。這些私營企業大多是由個體經濟發展而來的。以北京市為例,1998年,有1300多家私營企業是從個體工商戶發展起來的。1992年以後,受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精神的鼓舞,「下海」之風蓬勃興起,私營經濟發展迅速,許多地區也頒行了一些促進私營、個體經濟發展的新規定,並在實踐中加強了對個體經濟的切實保護,這些措施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並且標志著中國有關私營經濟的政策、法律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法治完善
平等保護
在當前的條件下,為迅速提高中國綜合國力、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加快市場經濟發展的步伐,推進中國對私有財產保護的法治化進展,應該加強對個體經濟和公民個人財產的全面的、有效的保護,為此,需要在如下幾個方面盡快完善有關法律:西方憲征視野中的財產權研究對各類主體的合法財產實行平等保護。平等保護正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在法律上的體現。強調公有制的主導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但對公私財產應實行平等保護,這是市場經濟所要求的,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體現。只有實現平等保護,建立財產秩序和交易秩序,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最終才有利於公有制的發展。當然,從中國憲法的基本精神來看,對公民合法財產是予以充分保護的,但在有關法律文件中,對個體經濟和私有財產的保護方面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合理規定,甚至個體業主與外國投資者同屬私人財產所有者,但在保護上卻是有差別的。為加強對公私財產的平等保護,中國憲法應明確規定,公民個人財產只要是通過合法途徑取得的,也應具有神聖不可侵犯性,除此之外,還應完善公司法、物權法、合同法、破產法、侵權法等有關法律,在財產的取得和轉讓、公司的成立和合並以及企業的破產、股票的購買、債券的發行、資產的收購、對財產遭損時的補救等方面都盡可能地對公私財產實行平等保護。
全面保護
對公民的合法財產實行全面保護。保護財產是中國各個部門的共同任務,因而在完善對私有財產全面保護的法律方面也應從多方面著手。首先應在憲法中明確規定司法機關保護私有財產權的職責許可權,完善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機制,使之不受任何行政機關、地方、個人、單位的干涉,同時應對私有財產權的法律限制、徵用、徵收、罰款、沒收、稅收等做出規定。當然,憲法也應規定對公民私有財產的徵用,只能由國家為社會的公共利益嚴格依照法

❺ 合同法認定個人財產歸一方是什麼原則

認定為一方個人財產的因素是:
1、時間因素。即個人的婚前財產為個人財產;
2、性質因素。即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專用的生活用品、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等具有人身屬性的財產認定為為個人財產;
3、約定因素。即當事人約定為個人所有的共同財產認定為個人財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條
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的規定。
第一千零六十三條
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
(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❻ 合同和合同法有什麼區別

合同的含義

合同(Contract),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合同關系,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是由法律確認和調整的合同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合同的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內容三個要素構成。

合同主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合同客體,是指合同主體的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事物,即合同的標的。合同的內容,指合同主體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合同的條款是合同具體內容的體現,它包括當事人的名稱、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價格、支付方式、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等。

合同的特徵

1.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合同是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的結果,是以設立、變更、終止財產性的民事權利義務為目的,合同的內容是由意思表示的內容來確定的。因而,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2.合同是一種雙方或多方共同的民事法律行為。合同的成立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合同的各方當事人互相、平行作出意思表示,各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要達成合意,這種合意是當事人平等自願協商的結果。

3.合同是以設立、變更、終止財產性的民事權利義務為目的。當事人簽訂合同的目的,在於為了各自的或共同的利益。即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為了保證其利益實現,以合同的方式來設立、變更、終止財產性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4.合同的訂立、履行,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無論是合同的主體、訂立合同的程序、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內容,還是合同的履行、合同的變更或解除,都必須合法。

5.合同依法成立。合同的成立,具有法律約束力,即合同的當事人必須遵守合同的規定,如果違反,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合同法的含義

合同法(LawofContract),是國家調整經濟貿易合同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在我國,合同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合同法,除了調整經濟合同關系的基本法《合同法》外,還包括《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等法律中有關合同的法律規定等。如,《勞動合同法》雖然也要維護當事人的合同自由,但主要著眼於保護勞動關系中的弱者———勞動者的利益,從而達到維護社會利益的目標。《海商法》主要是涉外運輸、保險合同的法律關系,《合同法》與《海商法》有關合同規定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即有關「海上運輸合同」、「船舶租用合同」等,優先適用《海商法》的規定,在《海商法》沒有相應規定時,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狹義的合同法,專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這里闡述的是狹義的合同法。

合同法的特點

1.普遍性。合同法無論在一國,還是世界各國都是普遍存在的。《合同法》的普遍性反映在許多方面。從合同法適用的范圍上看,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到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都離不開合同法。從合同的成立到終止上看,合同的簽訂、履行、違約、乃至損害賠償都帶有普遍性。

2.完整性。建立完整的、統一的《合同法》是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合同法》兼顧了經濟效率和社會公正、交易便捷和法律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比較全面、系統地體現了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對於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均在《合同法》中得到了體現,其條文之多、內容之廣均是前所未有的。

3.時代性。從合同的模式上,傳統典型合同經常適用,而新的合同層出不窮,如融資租賃合同、電子商務合同,以及現代社會的服務合同、咨詢合同等。為此,《合同法》順應科技發展的趨勢,確認了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書面法律效力,充分顯示了《合同法》的時代性。

4.國際性。經濟全球化,使得《合同法》的制定大量地吸收了國際條約、慣例的內容,如將《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和《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有關內容融入到《合同法》之中,全面地與國際條約和慣例接軌。又如,在合同的訂立中,對要約與承諾作了詳細的規定,其內容基本與國際上一致,這樣有助於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BasicPrinciplesofContractLaw),是合同當事人在合同活動中應當遵守的基本准則。它是合同法區別其他法律的標志,集中體現了合同法的基本特徵。它統帥合同法的全部內容,是制定和執行合同法的總的指導思想,是合同法的靈魂。根據法學理論和合同法的規定,在訂立和履行合同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平等、自願原則平等原則,即指當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訂立和履行合同兩個方面,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是區別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徵,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則賴以存在的基礎。

自願原則,既表現在當事人之間,因一方欺詐、脅迫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也表現在合同當事人與其他人之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平等是自願的基礎,而自願只有在符合社會公德、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才產生意義。

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原則,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履行合同時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合理地確定其權利和義務。如,買賣等價有償,貨真價實,按質論價。

誠實信用原則,是道德觀念的法律化。包括:誠實,即要表裡如一,因欺詐訂立的合同無效或可以撤銷,若給對方造成了損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守信,即要言行一致,不得隨意變更要約與承諾。

遵守法律,尊重公德原則合同的訂立和履行必須依照國家法律、法規。遵守法律,主要是指遵守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是國家通過強制手段來保障實施的,如納稅、工商登記、不得破壞競爭秩序等規定。

合同的訂立和履行必須尊重社會公德。合同當事人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形式和手續簽訂,其行為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利益,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即合同一經成立,除不可抗力等法律規定的情況之外,雙方當事人必須按照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若違反,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同時,還表明行政機關不得干涉,不得違法變更甚至撕毀當事人訂立的合同;審判機關在執法時要依法保護當事人訂立合同的合法權利。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的綱領,貫穿於《合同法》的始終。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可概括為兩大作用:一是指導作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對立法工作者如何制訂各項規定、對審判人員如何適用合同法,都起著指導作用;二是補充作用,對合同法的某個問題,法律缺乏具體規定時,當事人可以根據基本原則來確定,審判機關可以根據基本原則解決糾紛。

合同法是用來認清合同是不是有效的

❼ 合同法和物權法的區別

1、物權具有強烈的排抄他性,能夠對抗第三人(例如物權人可以行使追擊權,而債權人不能向第三人追奪),物權具有優先權。

2、原則不同。合同法實行「意思自治」原則,物權法則是「物權法定」原則。

3、調整范圍對象不同。合同法是債權關系;物權法是物權關系。

4、目的不同。合同法是調整流動性的財產關系,物權法是調整靜態的財產關系。

5、相對性關系不同。合同法調整相對性的法律關系,物權法是絕對性的法律關系。

(7)合同法財產性概念擴展閱讀:

合同的法律特徵

1、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❽ 合同法具有私法的本質屬性

我國的合同是涉及到公共利益以及國家的相關利益,同時對於合同簽訂來說是要按照相關的流程以及簽訂相關的合同格式而進行的,面對相關的合同法來說,是記載著合同的注意事項以及范圍,接下來為大家整理關於合同法具有什麼屬性問題的解答,我們帶著問題一起往下看。一、合同法具有什麼屬性
1、合同法為私法
法律可以劃分為公法和私法。
公法涉及國家利益與公共利益等公的利益,而私法則主要涉及私人之間的利益。
合同法主要規范與當事人的合同相關的法律問題,所涉及的主要是私人的利益關系。
2、合同法為財產法
在私法中,有的涉及財產關系,如物權法;有的涉及人身關系,如親屬法。合同法主要關繫到當事人之間的財產關系。
3、合同法為交易法
在財產法中,有的規范財產的歸屬關系,以物權法為典型,有的規范財產的流轉關系,以債權法為典型。
在財產流轉關系中,又以財產的交易關系最為重要,其在法律層面上的表現即為合同法。
4、合同法為自治法
自治法是指合同法作為私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奉行合同自由原則。
具體來說,合同法多為任意性規范,或為引導當事人的行為,或為補充當事人意思的不備,僅在少數場合規定強制性規范。
合同法的適用原則上取決於當事人的援引,而不像刑法有專門的國家機關負責執行和適用。
自治法區別於道德的自律性,道德發揮作用主要依據個人內心道德的自我約束,是為自律。
合同法作為一種國家制定的法律,屬於他律范疇。
當事人不履行合同,債權人可請求法院介入,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護其權利。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1、 平等自願;
2、 誠實信用;
3、公共利益;
4、 法律約束力。
三、合同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劃分為:
1、計劃合同與普通合同
凡直接根據國家經濟計劃而簽訂的合同,稱為計劃合同。如企業法人根據國家計劃簽訂的購銷合同、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等。普通合同亦稱非計劃合同,不以國家計劃為合同成立的前提。公民間的合同是典型的非計劃合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計劃合同日趨減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計劃合同已被控制在很小范圍之內。
2、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
雙務合同即締約雙方相互負擔義務,雙方的義務與權利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的合同。如買賣合同、承攬合同等。單務合同指僅由當事人一方負擔義務,而他方只享有權利的合同。如贈與、無息借貸、無償保管等合同為典型的單務合同。
3、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
有償合同為合同當事人一方因取得權利需向對方償付一定代價的合同。無償合同即當事人一方只取得權利而不償付代價的合同,故又稱恩惠合同。前者如買賣、互易合同等,後者如贈與、使用合同等。
4、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以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的,為諾成合同。除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須實物給付,合同始能成立,為實踐合同,亦稱要物合同。
5、要式合同與非要式合同
凡合同成立須依特定形式始為有效的,為要式合同;反之,為非要式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規定,法人之間的合同除即時清結者外,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公民間房屋買賣合同除用書面形式訂立外,尚須在國家主管機關登記過戶。
6、主合同與從合同
凡不依他種合同的存在為前提而能獨立成立的合同,稱為主合同。凡必須以他種合同的存在為前提始能成立的合同,稱為從合同。例如債權合同為主合同,
保證該合同債務之履行的保證合同為從合同。從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為前提,故主合同消滅時,從合同原則上亦隨之消滅。反之,從合同的消滅,並不影響主合同的效力。

❾ 合同法不是財產法對不對

合同法不是財產法。復
依據製法律規定,《合同法》是涉及財產問題的民事法律,但是,不是所有的合同都是涉及財產問題的。
《合同法》里規定的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這裡面有涉及財產和不是財產兩種情況的。
下面是合同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
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熱點內容
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 發布:2025-01-13 17:33:23 瀏覽:585
南安溪美法院 發布:2025-01-13 17:31:58 瀏覽:94
司法部機關黨委 發布:2025-01-13 16:46:38 瀏覽:689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站的考核總結 發布:2025-01-13 16:17:18 瀏覽:904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