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關於代理人條款
❶ 《合同法》關於不公開本人身份的代理有何規定
所謂不公開本人身份的代理,是指既不明示本人名義,也不明示為本人利益,而以自己的名義表示意思或接受意思表示的代理。在這種情況下,代理人事實上得到本人的授權、有代理權,但他在訂約時根本不披露有代理關系一事。既不公開本人是否存在,更不指出本人是誰,而以自己的名義進行商事活動。當然,第三人也沒有義務詢問是否存在著身份不公開的本人。因此,第三人在和代理人締結交易時,並不知道被代理人的存在,往往認為代理人就是為了自己利益、並且以自己名義同第三人進行交易的本人或者合同中的對方當事人。此種代理經常適用於第三人根本不願和本人、而僅願意單獨和代理人進行商事活動的情形。根據<合同法>第403條之規定,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託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託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第三人,委託人因此可以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第三人與受託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託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受託人因委託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託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委託人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託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託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託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以及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❷ 合同中的委託代理人是什麼意思
委託代理人是受被代理人的委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其版效力直接歸屬於被代權理人。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委託代理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即書面和口頭形式,當事人在實際運用中,可以用口頭形式,也可以用書面形式,但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按法律規定,採用書面形式,如代簽經濟合同等,均應採用書面形式。
❸ 代理人合同和勞動合同有什麼區別
代理人合同和勞動合同區別:
一、工作性質的區別
1、代理人合同: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25條,規定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代理手續費並在保險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單位或者個人。
②、他們並不加入保險公司成為其成員而且獨立地完成自己的勞動或工作工作上沒有定量的目標和工作時限人員流動性和脫落率非常高只要不想為這家公司代理業務合同自然廢止代理人立即就可以離司。
2、勞動合同:關系中的勞動者必須加入到用人單位成為其雇員履行相應的合同規定的權力和義務承擔合同違約責任。
二、取得勞動報酬的方式區別
1、代理人合同:勞動報酬是按所收取保費的一定比例提取的手續費傭金收入的高低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勞動成果保費數額就是說無論代理人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若是沒有保費進帳就得不到任何報酬。
2、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標的是一定的勞動行為勞動者只需要按規定參加用人單位的集體勞動完成規定的工作量而不論單位的經營成果如何勞動者都應享受規定的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三、傭金構成區別
1、代理人合同:保險個人代理人實行傭金制是國際通用的付酬方式首年傭金比例佔新單保費的20-40左右爾後逐年降低連續領取3-5年。這一比例遠遠高於公職人員或企業員工正常的勞動報酬。
2、勞動合同:一般公職人員或企業員工的工資構成中除基本工資、工齡工資、職務工資、獎勵工資外尚有交通補貼、住房補貼、養老補貼等等他們除工資之外從勞動積累中還應提留公積金、福利基金等為將來退休養老籌集資金。
四、管理方式不同
1、代理人合同:保險公司強調加強對其個人代理人的管理例如實行早會制、夕會制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強化業務培訓實行團隊編制等等但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規范的管理模式。
2、勞動合同:單位盡管每個勞動者的職責可能不同但其工作時間、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等都是相同的並且大多屬於集體勞動需要互相配合、協作其管理是按章有序的。
❹ 對合同法中表見代理的問題。新人不是很理解,請問如下我對我的理解舉的例子對嗎
根據《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因此,如果你讓乙公司相信你有簽署合同的許可權,那麼該合同效果歸屬於甲公司,但是甲公司可以向你本人索賠。
綜上,最終承擔責任的主體還是超越代理許可權作出行為的個人。
❺ 按《合同法》、《民事通則》作為代理人身份的法律責任有那些
分類: 社會民生 >> 法律
解析:
這是民法通則中關於代理的相關規定;
第二節 代 理
第六十三條 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雙方當事人約定,應當由本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第六十四條 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委託代理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權。
第六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
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
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六條 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七條 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不表示反對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八條 委託代理人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托他人代理的,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應當在事後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對自己所轉托的人的行為負民事責任,但在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轉托他人代理的除外。
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託代理終止:
(一)代理期間屆滿或者代理事務完成;
(二)被代理人取消委託或者代理人辭去委託;
(三)代理人死亡;
(四)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五)作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終止。
第七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代理或者指定代理終止:
(一)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復民事行為能力;
(二)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
(三)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四)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取消指定;
(五)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間的監護關系消滅。
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中的關於代理的相關規定:
79.數個委託代理人共同行使代理權的,如果其中一人或者數人未與其他委託代理人協商,所實施的行為侵害被代理人權益的,由實施行為的委託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
被代理人為數人時,其中一人或者數人未經其他被代理人同意而提出解除代理關系,因此造成損害的,由提出解除代理關系的被代理人承擔。
80.由於急病、通訊聯絡中斷等特殊原因,委託代理人自己不能辦理代理事項,又不能與被代理及時取得聯系,如不及時轉托他人代理,會給被代理人的利益造成損失或者擴大損失的,屬於民法通則第六十八條中的「緊急情況」。
81.委託代理人轉托他人代理的,應當比照民法通則第六十五條規定的條件辦理轉托手續。因委託代理人轉托不明,給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代理人賠償損失;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後,可以要求委託代理人賠償損失,轉托代理人有過錯的,應當負連帶責任。
82.被代理人死亡後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委託代理人實施的代理行為有效:(1)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的;(2)被代理人的繼承人均予承認的;(3)被代理人與代理人約定到代理事項完成時代理權終止的;(4)在被代理人死亡前已經進行、而在被代理人死亡後為了被代理人的繼承人的利益繼續完成的。
83.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對已實施的民事行為負連帶責任的,在民事訴訟中,可以列為共同訴訟人。
合同法並未單獨就代理問題作出相應規定,因為可以直接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啊.
❻ 合同法代理行為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民事主體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依照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應當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六十一條 民事主體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依照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應當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第一百六十三條 代理包括委託代理和法定代理。
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
❼ 國際商法中 代理關系中,代理人的義務有哪些
代理人的義務主要有以下幾項:
(1)忠實地、勤勉地履行代理職責。代理人應為了委託人的利益,按照委託人的要求,在授權范圍內積極、認真、有效地進行代理行為,如果由於代理人疏於職責而致使委託人遭受損失的,代理人應對本人負賠償責任。代理人不得從事任何有損於委託人利益的行為。這既是一般倫理的要求,又是法律規定的代理人的義務。代理人在為代理行為時應盡到一定的注意義務,而根據代理屬於有償或無償,代理人所盡到的義務也並不相同。在無償代理的情況下,代理人應當盡到與處理自己事務相同的所謂的同一的注意義務,對此義務的違反則構成具體的輕過失;而在有償代理關系中,代理人應當負擔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否則構成抽象的輕過失。
我國《合同法》第399條規定:「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指示處理委託事務。需要變更委託人指示的,應當經委託人同意;因情況緊急,難以和委託人取得聯系的,受託人應當妥善處理委託事務,但事後應當將該情況及時報告委託人。」代理人在代理過程中,原則上應當遵從本人的指示。本人的指示,是在代理過程中本人以自己的意思干預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的意思表示的自由,由於代理的效果歸屬於本人,且通常本人更清楚後果對於自己的利害,因此,代理人應遵從本人指示。但在法定代理的情況下,以及本人有充足理由證明本人的指示不利於本人的利益,且當本人知道這種不利的存在時可以推定本人不會為指示時,則應當解釋為代理人不負擔遵從本人指示的義務,但應當得到被代理人的事先同意或事後及時告知被代理人。
(2)將代理行為產生的權利和收益及時移轉給委託人。獲得代理行為產生的權利和收益,這是委託人的目的,也是代理人從委託人那兒取得報酬或擁金的主要依據,代理人應及時將這些權利和收益移轉給委託人,不得無故延誤,更不得據為已有。
(3)負擔一定的報告義務。我國《合同法》第401條規定:「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要求,報告委託事務的處理情況。委託合同終止時,受託人應當報告委託事務的結果。」代理人的報告義務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在代理活動進行中,代理人應該將與代理活動相關的重要信息報告給委託人,告知委託人代理活動進展的情況;另一方面是當代理活動結束時,代理人應該將代理活動的最終結果報告給委託人,以便委託人承擔相應的代理結果。
(4)保守委託人的商業秘密。我國《合同法》第60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在代理關系中,代理人往往比較容易接觸到被代理人的秘密,當此種秘密不具有違法性時,代理人當然要承擔保密義務。代理人在代理合同有效期間或在代理合同終止之後,均不得把代理過程中所得到的有關委託人的保密情報、資料或其他商業秘密向他人泄露,也不得由他自己利用這些情報、資料同委託人進行不正當的業務競爭。
(5)原則上不得將代理權轉委託給他人。代理人應根據委託親自進行代理行為,因為委託代理是基於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而產生的;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代理人不得把委託人授予的代理權再委託給其他人,讓別人替他履行代理義務。但在法律允許的特定情形下,轉委託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