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社會學的思維方式

法社會學的思維方式

發布時間: 2023-02-19 07:50:57

『壹』 法社會學的原理

法社會學是以社會學的方法研究法律現象,代表人物有塗爾干、埃利希、韋伯、霍姆斯、龐德等。 西方許多國家又把這門學科稱為「法律與社會」(Law and Society),或「法學與社會科學」(Law and Social Science)。 法社會學的結構沒有統一的安排,因為法律與社會的關系實在是一個大框架,幾乎所有與法律有關的社會問題都可以放在其中,究竟構建一個什麼樣的框架比較合適,完全取決於研究者的學術興趣和注意中心。

法社會學是研究法律與社會的關系的學科,是法學與社會學相互結合的產物。西方許多國家又把這門學科稱為「法律與社會」,或「法學與社會科學」
法律社會化
塗爾干、韋伯等人強調法律的社會化,反對將法視為國家的唯一產物,認為應當從組織化社會,或社會本身,或人們社會行為中去探尋法的真諦。

龐德的法哲學的核心的社會利益說,認為社會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他明確反對純粹邏輯推理的僵化的概念主義或形式主義法學,認為法哲學要從單純歷史的和實證主義的思維方式中徹底解放出來。龐德的社會法理論被認為是一種典型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 理論,他提出了法律社會學的基本綱領,啟示人們關注社會制度和法律學說的實際效果,關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實際內容,並且注重法律與社會利益之間的聯系。龐德認為,法律是發達政治組織化社會里高度專門化的社會控制形式,即通過有系統有秩序地運用這種社會的暴力而達到的社會控制。在這一意義上,法律是一種「社會功能」或「社會控制」,是協調利益沖突的手段;法律的作用就是承認、確定、實現和保障各種利益,尤其是社會利益;提出法的功能性概念來取代邏輯性概念,主張「有用即是真理」。

法社會學的結構沒有統一的安排,因為法律與社會的關系實在是一個大框架,幾乎所有與法律有關的社會問題都可以放在其中,究竟構建一個什麼樣的框架比較合適,完全取決於研究者的學術興趣和注意中心。

『貳』 為什麼說常人方法學實現了社會學思維方式的革命

一、 常人方法學在思維方式上的革命

常人方法學堅決反對傳統社會學所持有的科學主義立場,力圖從日常生活世界出發,用常人處理日常生活、人與人交往互動的方法,而不是使用有諸多預設的科學研究方法。認為社會學、科學研究也與日常活動有著緊密的聯系,或者說日常活動是社會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甚至自然科學工作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常人方法學就使社會學放棄了作為客體對立面的主體地位,各種科學研究者的活動不再具有二元論思維方式中的那種主體地位,他不僅是一個在社會生活之中的觀察者、反映者、辨析和評判者,一個構造者、整理者與實踐者,更是一個在日常交往關系中的受動者,他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地接受來自研究對象的主動作用。這樣,常人方法學究克服了科學主義。同時,由於他把研究者也納入主體間性關系之中思考,因此是徹底經驗主義的,常人方法學理論因此也就具有了反思性,克服了傳統社會學理論想把社會當成一種經驗世界來研究,但又站在經驗世界之外,而不能真正理解行動者行動的意義這個矛盾。

二、 常人方法學的重要影響

1、常人方法學從徹底的經驗一元論出發,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關於社會的全新圖像。

2、具有新的思維方式的常人方法學,使社會學從神化走向人化。

三、 常人方法學的局限

1、常人方法學所研究的問題還比較狹窄。

2、常人方法學家之間雖然具有共同的理論基礎,但其理論分支之間有時存在相互矛盾之處。

3、在一些基本理論問題上,常人方法學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澄清。

http://www.docin.com/p-43497762.html

常人方法學:著力於發現社會生活中隱含的、通常沒有說出來的假設和共識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常常使用打破共識這種方式來解釋共識的存在。

常人方法學(ethnomethodology),跟自然主義的定性實地研究存在相當的差異。根源於現象學的哲學傳統,這也是常人方法學者對人們報告其真實經歷持懷疑態度的原因所在(Gubrium and Holstein , 1997)。舒茨(Alfred Schutz ,1967,1970)將現象學引人社會學,他認為真實是社會地建構起來的,而不是外在的。人們不是以自然的方式來描述世界,而是以一種他們認為有意義的方式來描述世界。這樣,現象學者認為懷特的街角幫是以他們的方式來描述他們的幫派生活的。但是,他們的報告不會告訴我們他們是如何以及為什麼這樣就是有意義的。這樣,研究者就不能夠依賴於他們的研究對象的故事來准確地描繪社會真實。

傳統的民族志學者認為應該投身於特定的文化,並報告線人的故事;而常人方法學的目的則是理解線人對世界的理解。這樣,一些實地研究者就覺得需要一些技巧來解釋人們是如何理解日常世界的。如:加芬克爾認為研究者可以通過打破常規來揭示人們想當然的規則。加芬克爾因他和他的學生一起做的一系列「破壞實驗」而出名。所謂的「破壞實驗」就是要打破常規(Heritage,1984)。比如,加芬克爾(1967)讓他的學生做了一個「談話澄清實驗」他要求學生和熟人或者朋友進行一般的談話,但是要求對方對每一個陳述都作出澄清。通過這種技巧,他們發現了那些被想當然的談話要素。

下面是加芬克爾的學生所做的兩個實驗 ( 1967 : 42 ) :
案例1:研究對象告訴實驗者說他前天上班的時候車胎沒氣了。
研究對象:我的車胎沒氣了!
實驗者:你的車胎沒氣了?什麼意思?
她立即顯得很驚訝。然後氣呼呼地說:「什麼意思?什麼意思?車胎沒氣了就是車胎沒氣了!這就是我的意思。沒有別的!真是個變態的問題!」

案例2:研究對象歡快地在揮手。
研究對象:怎麼樣?
實驗者:你說的怎麼樣指的是什麼?我的健康、財富、作業、思想狀態還是我的其他什麼?
研究對象:(臉紅而且馬上失去控制。)你看!剛才我是很友好的。坦白說,我並不是要詛咒你。

通過「懸括」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談話中的期望,實驗者就會發現平時互動的微妙之處。比如,雖然「怎樣?」有很多可能的含義,但在互動中我們總是能夠精確地知道其中的含義。常人方法學者並不是簡單地對研究對象如何理解世界感興趣在案例中,研究對象肯定會認為實驗者相當無禮、愚蠢,或者傲慢。對話本身(不是線人)成為了常人方法學研究的對象。

總的來說,常人方法學的焦點是「互動」的潛在模式,正是這些模式規制著我們日常生活。

常人方法學者相信堅持自然主義分析的研究者會「失去分析常識世界及其文化的能力,因為他們所使用的分析工具和視角本身就是他們所要研究的世界或者文化的一部分」( Gubrium and Holstein,1997 : 43)。

就自然主義方法和常人方法學之間的差異,韋德( Laurence Wieder )給出了一個絕佳的例子(Gubrium and Holstein,1997)。在其研究( 《語言和社會真實:罪犯密碼的案例》,1988)中,韋德剛開始時使用的是民族志的方法:他走進監獄並與囚犯交朋友,進行參與觀察。他認真地記錄了舍友之間,以及囚犯和監管者之間的互動。他最初的目的是要描述罪犯的真實生活。韋德的觀察使得他發現了「罪犯密碼」,而他認為正是這些罪犯密碼導致了罪犯針對監管者的異常行為。這些密碼包括了一系列的規則,比如「不準親屁股」、「不準告密」和「不要相信監管者」等。這些規則也是部分罪犯用來抵制監管者幫助他們實現從監獄向社區轉變的工具。

韋德意識到這些密碼不僅僅是對異常行為的揭示,更是「道德說教和正義的手段」 ( Wieder , 1988:175)。在這一點,韋德從自然主義方法轉向了常人方法學:自然主義實地研究者的目的是要理解參與者所理解的社會生活,而常人方法學者則試圖找到達成理解的方法。在罪犯密碼這個案例中,韋德意識到罪犯利用密碼來理解他們之間的互動和他們與監管者之間的互動,民族志方法也就由此轉向了常人方法學。比如,罪犯將會說:「你知道的,我不會告密的。」他用這句話來拒絕回答韋德的問題 (p.168)。對於韋德來說,密碼「就像是中止或者改變談論話題的工具」 (p.175)。甚至監管者也會利用密碼來為他們不願意幫助罪犯做辯護。雖然密碼約束著行為,但也是控制互動的一種工具。

『叄』 什麼是法律思維方式法律思維方式特徵有哪些

法律的實行是以法條來作為准則的,而法條是人制定的。法律的思維方式我認為,在理性的角度上嚴格依照法律條文規定的界限來進行問題的分析思考解剖。法律思維的方式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以法律的合法性為中心去進行思維。尊重法律、以人為本。

『肆』 你覺得大學生怎樣培養法制思維方式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並熟知法律知識


這是大學生培養法版律思維方式的前提,權只有在了解法律條款熟悉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正確的法律思考,形成法律思維方式。


二、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提高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是法律思維的核心之一,清晰的頭腦、縝密的邏輯思維是大學生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必須條件。


三、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社會正義感。


高校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應是一個高科技的高危險的犯罪分子。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樹立社會正義感,勇於捍衛社會正義,只有這樣,一個大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法律思維方式。


四、參加法律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出真知,紙上談兵終是空。只有在社會中,在不斷地實踐中,大學生才能培養正確的法律思維方式。 大學生即將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必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發展。提高大學生發展觀念,培養大學生法律思維方式,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的,這是需要整個社會、高校、大學生自我的長期的共同努力。



【希望得到好評!謝謝,祝您學習愉快!】

『伍』 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培養社會主義法制思維方式

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列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實踐經驗的總結.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制的核心內容.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初一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制的本質要求.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
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使命.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如何培養法律思維方式呢?有以下幾點:
一、 學習並熟知法律知識。這是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前提,只有在了解法律條款熟悉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正確的法律思考,形成法律思維方式。
二、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提高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邏輯思維是法律思維的核心之一,清晰的頭腦、縝密的邏輯思維是大學生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必須條件。
三、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社會正義感。高校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應是一個高科技的高危險的犯罪分子。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樹立社會正義感,勇於捍衛社會正義,只有這樣,一個大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法律思維方式。
四、參加法律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出真知,紙上談兵終是空。只有在社會中,在不斷地實踐中,大學生才能培養正確的法律思維方式。

『陸』 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第一,法治思維以法治價值和法治精神為指導,蘊含著公正、平等、民主、人權等專法治理念,是一種屬正當性思維;

第二,法治思維以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為依據來指導人們的社會行為,是一種規范性思維;

第三,法治思維以法律手段與法律方法為依託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糾紛,是一種可靠的邏輯思維;

第四,法治思維是一種符合規律、尊重事實的科學思維。因此,法治思維是一種融法律的價值屬性和工具理性於一體的特殊的高級法律意識。

『柒』 法律思維方式的特徵有哪些

法律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徵

1、法律思維是主體認知客體的一種方法。

法律思維的主體是指法律職業者,主要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客體是指法律規范和客觀現實。

2、法律思維是主體從現象到本質以達至法律真實為最低標準的一個思考過程。

進入法律視野的客觀事實經常呈現紛繁雜陳、雜亂無章的現象。這些現象背後隱藏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法律思維作為理性的思考方式,需要對大量的現象進行分析加工,法律思維雖然是主體從現象到本質的思考過程,但這種思考以達至法律真實為標准,即所謂的合法性優於客觀性。

3、法律思維以法律職業者的法律知識和經驗閱歷為前提。

與法律職業者相關聯的不僅是法律規范整體,還涉及到具體的事實構成。法律思維不可能憑空產生,其必然以對事物的「先見」為前提。法律職業者運用法律思維,必須具備深厚的法律知識底蘊,否則思考法律問題就會沒有依據和方向。

4、法律思維以法律規范和客觀事實為思考質料。

法律思維的邏輯起點是進入法律視野的自然事實或者說案件,這些自然事實包括時間、地點、人物、行為、動機等等。法律思維通過法律規范要求,區分出自然事實和法律事實,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建構,區分出法律事實的性質。

5、法律思維以法治理念為價值指引,以停止紛爭為目的。

如前所述,法律思維是一種法律方法,其既是實現法治的條件也是法治自身的固有要求。關於法律思維以法治理念為價值指引的問題,將在下文論述。

多數情況下,法律思維表現為一個判斷過程,以得出結論並給出理由為結果,其現實意義就是定分止爭,即案件的審結。定分是對爭執問題是與非的判斷,止爭是在判斷的基礎上據法裁斷,給出法律結論和理由。在此,法律的目的與法律思維的結果形成了契合。

(7)法社會學的思維方式擴展閱讀:

法律思維方式的步驟:

1、程序先序,即認為程序優於實體;

2、掌握運用法律術語,對事物用法律人的角度觀察、思考和判斷;

3、保持溯及既往的習慣,中正穩重;

4、邏輯嚴密,謹慎地對待情感因素(客觀公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5、對事物的探求過程多作事實判斷,盡量少作價值判斷;

6、追求程序正義,在程序正義前提下追尋事物本質;

7、判斷結論總有單一性,是或者非有明確界限並要求作出判斷。

法治首先要求法律人具有專業的法律思維。然而這種法律思維常常不能被普通人理解,有時法官的話還容易惹起眾怒。這里存在多種原因,比如有的法官會違法裁判,又是糾紛的最後裁判者,並且是終極裁判者,所有現在許多社會矛盾都集中到法官身上,這是大家可以觀察得到的原因。

法官的話易惹眾怒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容易被察覺的,這是一個職業技術的因素,即法律人獨特的職業思維因素。近年來發生的很多法律熱點案件或事件引起爭議,除了個別法官違法裁判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法律人士和非法律人士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和沖突。

所以大眾在監督司法的同時,還需要了解法官正常的職業思維,最好能給予理解和尊重

熱點內容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
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都適用勞動法調整 發布:2025-01-13 13:40:31 瀏覽:716
2011年司法考試刑法題 發布:2025-01-13 13:03:40 瀏覽:156
民事訴訟法143條規定 發布:2025-01-13 12:44:07 瀏覽: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