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庄傳林
⑴ 電子勞動合同是否有效具備法律效力嗎人社局回復
有。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民法典》的上述規定,實質上賦予了電子合同與傳統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勞動合同法》與《民法典》是特別法與普通法的關系,在特別法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應適用普通法的規定。數據電子版的合同具有與傳統紙質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則數據電子版的勞動合同也應具有與傳統紙質勞動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也就是說,只要電子版勞動合同的內容符合《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那麼它就與傳統紙質形式勞動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勞動合同法對用人方面的規定涉及對用工者的年齡、對用工者相關福利待遇、各項社保繳納等等的規定,還有作為企業在勞動合同存續期間的權力及義務,在與對方解除勞動合同時需要做什麼,比如提前通知,工資如何支付等等。
五險一金辦理流程:拿著用工者的勞動合同,身份證明,工資待遇證明,及填寫好的當地社保部門制式表格加蓋單位公章,去當地社保部門(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和公積金管理處辦理即可。招聘流程:首先,確定用工需求,單位需要哪方面的人,其次,確定用工條件,男、女,年齡,工資福利待遇等,再次,規避一些單位風險,提前告知項目(比如合同簽訂要求等等)這個不需要太多,撿重要的說一點就行,就是給對方一種我們這次招聘很嚴格並且很重要的感覺。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明確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⑵ 求一篇題目為 勞動合同法於大學生就業的論文 急!!在線等
<勞動法與大學生就業>
前言:
在選修這門課程之前,是「勞動法」與「就業」這兩個詞吸引了我。應該知道,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不同於政府分配主導的計劃時代的大學生。今天我們面臨的就業形勢相比以前更加嚴峻,競爭更加激烈,關系更加復雜。如何在紛繁錯綜、競爭挑戰合作並存的社會中正確的保護自己,最大限度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成了擺在即將進入社會的當代大學生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學校並沒有為我們專門開設這樣一門公共法律必修課程,讓大學生們在進入社會之前學習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糾紛,降低未來勞資糾紛的解決成本。
在這里,首先要感謝法學院的TF老師,她開設的這門《勞動法與大學生就業》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她耐心和細致的講解讓我們明白了許多和我們自身利益相關的「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知識。有時T老師給我們解釋一條法律法規,聽了以後會有一種突然明朗的感覺:原來還可以這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特別是最後一節課,T老師找來了一位在某公司擔當法律顧問的高級律師來給我們講解現實生活中他所遇到和處理的一系列真實的法律案例,一邊講解案例一邊向我們介紹相關法條,使我們對法律法條的理解更加深入,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使我們對法律法條的理解從字面回到生活。
最後在這門課程結束之際,唐老師叫我們寫一份論文形式的對學習這門課程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可以就法律法規中的某個法條談談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寫自己學習這門課程的感想。
作為在讀本科生,而且結合本課程的特點我應該寫一篇有關大學生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勞動合同糾紛問題的文章。但我考慮了很久,覺得新的《勞動合同法》生效也快兩年了,在這兩年的運作中,應該說在逐漸的趨於成熟,作為在讀本科生的我們應該說通過一定學習,掌握正確的方法,解決勞動糾紛相對來說不是特別棘手。所以,此文我想談的是有關《勞動合同法》在農民工勞資糾紛解決中的運用。眾所周知農民工已成為支撐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據調查,農民工在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中佔58%,在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中佔52%, 在加工製造業從業人員中佔68%,在建築業從業人員中佔80% 。中國三十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離不開農民工的貢獻,然而對農民工的權益保護我個人認為是相當的薄弱,對改革貢獻最大的人,卻享用的最少改革成果,這不能不說是有失公平。此文就此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此乃此文開篇前言。 XX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正文:
農民工如何通過勞動合同維護自己的權益?
(前言部分我已經用了很多文字說明此文的方向和寫作原因,在此我就不再絮說,直言主題。)
且言《勞動合同法》「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從這些條款可以看出很多都是為了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法律的手段督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並附帶一定的措施作為對用人單位不依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懲罰。我上網查了一下相關的法律知識,了解到農民工也被包括到新《勞動合同法》的勞動者的當中,那麼我這其中就有一個疑問:作為知識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一類人群,農民工的維權意識一般較為薄弱,很多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權益已經受到損害;而且即使意識到老闆的不合法行為,很多農民工卻只能採取忍氣吞聲的做法。那麼如何能夠保證在農民工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法律能夠及時的介入並對農民工進行維權呢?
先說說農民工勞動合同的簽訂問題,我有很多親戚都是農民工,包括我的父母。他們大多在建築工地上打工,他們有的在工地上幹了快一年了,據我所知,老闆從來沒有和他們簽訂過勞動合同,他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我一個在工地上搬磚頭的農民還能和老闆簽合同?這應該和我們國家的普法宣傳力度有關。以前包括現在我都認為,我們中國現在還沒有資格成為一個依法治國的國家,盡管媒體和政府標榜依法治國,但事實又是另外一回事。言歸正傳,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老闆超過一個月不超過一年不和他們簽訂勞動合同,就應該支付勞動者雙倍工資,然而事實上,他們得到的仍然是那麼多工資。作為農民工的他們,根本奢望不到雙倍補償。因為他們需要這份工作,中國農民工太多了,老闆會說:「你要想簽勞動合同就走人,你不幹,有的是人干」。老闆不和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是在規避他的責任。農民工在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弱勢群體,顯得無力維權。從現實實際中看,這個時候法律是不是在他們這一類人群中已經失效了呢?
讀者可能會說:「這個時候法律並沒有失效,我們可以用法律的手段迫使老闆和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呀,勞動合同法里也規定了對不和勞動者簽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的懲罰措施」。話雖這么講,那麼請問,這個時候法律能夠執行的基礎在哪裡?
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農民工如何能夠證明自己可以獲得雙倍工資,這也是對老闆進行處罰的前提條件。前面已經說過了獲得雙倍工資的條件,勞動者得證明自己在老闆這里工作超過一個月,而老闆沒有和自己簽合同。這個時候的舉證一般情況下是由勞動者來進行,比如工資卡上用人單位給自己的轉賬列印單、發工資時候的工資單、工作同事的證實。很多農民工,如我的父母,他們發工資不是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而是直接在一個月的某一天包工頭坐在一間辦公室里發工資。農民工排隊領工資,領了以後簽個字就走人,沒有工資單(領了工資以後的簽字單也被老闆保管)。可以這么說,他們沒有任何書面證據可以證明他們在此工作超過一個月,甚至都不能證明他們在這里工作過。這個時候看來就只有工作的同事可以證明。但是,作為農民工的他們流動性太大,很多人幹了兩三個月就走了,他們大多來自各個地方,居無定所,四處打工。取證需要的時間、精力和經濟支出對於農民工來說都是得不償失的。
通過以上討論的我們可以看出,農民想和老闆簽訂合同難,農民工在與用人單位發生勞資糾紛時,因為沒有簽訂合同,缺乏有利證據,不利於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想要舉證也難!!
在這里我不贊成網上某些人的論調(是我在查找勞動法相關資料時注意到的),那就是針對中國現狀,農民工數量龐大,群體特殊,專門制定一部《農民工勞動合同法》來保護農民工的權益。我反對的因由:一旦這么做了,無異於將同在一個國度的勞動者人為的分為兩種,就好比五六十年代出台的《戶籍管理制度》,將中國人民人為的分為城裡人和農村人,有的人一出生就只能是農民,享受不到與城裡人同等的福利和國家救濟。為什麼同是中國人、在同一片國土出生,但生下來身份就不同呢?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現在也正在顯現,像子女入學問題,買房問題,買戶口貪污問題。而且,毫無疑問,現在新的《勞動合同法》如果認真實行的話,將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進行很好的保護,至於在農民工身上為什麼沒能很好的實行,我想跟政府的執政思維和執法力度、甚至潛意識里的優先思維都有關系。如果另外製定一部《農民工勞動合同法》,難免有另類歧視之嫌,這么做究竟是為了當局更好的管理還是真為了對農民工的權益進行保護,也許可以說二者兼有之,但制定出來的《農民工勞動合同法》肯定不會有現在新的《勞動合同法》那麼多對勞動者保護的條款。
我不贊成的第二個理由和前面提到的《戶籍管理制度》有關,正是因為《戶籍管理制度》眾多不合理之處,現在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取締甚至廢除《戶籍管理制度》。如果將來的某天真的廢除了《戶籍管理制度》, 那麼這個人為的將國人界定為農村人和城裡人的法律基礎都沒了,也即是中國人從此無城裡人和農村人之分,都是中國人了,那麼這個時候又何以界定農民工?如果真制定出《農民工勞動合同法》,那麼到時候這部法律又將處於何種地位。
我認為,與其專門制定一部《農民工勞動合同法》,倒不如成立一個專門督促《勞動合同法》在農民工勞資群體上執行的政府部門,這個部門的職責就是根據《勞動合同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相比專門制定一部法律來保護農民工權益,成立這樣一個專門部門會有更大的靈活性。
⑶ 《勞動用工法律風險防範》課程大綱
《勞動用工法律風險防範》
課程目的:促進和諧勞動關系建設,培養專業化、高素質的管理者隊伍。
課程宗旨:愛員工,護權益,理關系,順!
課程時間:0.5-2天(根據課時,調整課程大綱)
課程大綱
第壹篇章:勞動合同管理
本章目的:規范勞動合同管理。
一、勞動關系建立
1.一般情形,最理想
訂立勞動合同與用工同時
2.特殊情形,最常見
(1)先用工,後訂立勞動合同
(2)先訂立勞動合同,後用工
二、勞動合同期限
1.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3.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三、勞動合同條款
(一)必備條款
1.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2.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號碼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3.勞動合同期限
4.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5.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6.勞動報酬
7.社會保險
8.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9.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二)約定條款
1.試用期條款
2.培訓協議
案例:培訓服務期、違約金的案例
3.保密協議
4.競業限制協議
四、勞動合同訂立
1.向勞動者告知本單位信息
2.員工背景調查
3.准備合同文本及簽約
思考: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合同,用人單位如何處理?
案例:勞動者不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企業承擔的法律責任
思考:未訂立勞動合同的,如何認定雙方之間的勞動關系?
案例:勞動者冒用他人身份證入職,出現工傷,企業承擔的法律責任
五、無效勞動合同
1.無效的事由
2.無效的法律後果
案例:勞動者欺詐提供虛假工作經歷,公司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六、勞動合同變更
1.變更程序
2.變更注意事項
案例:勞動者不同意變更勞動合同條款,勞動合同變更無效
七、用人單位變動
1.用人單位非組織實體變動
案例: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及投資人變動
2.用人單位組織實體變動
案例:A公司收購B公司,只接手B公司一部分員工,如何操作
八、勞動合同終止與解除
1.終止與解除的區別
2.違法終止/解除的法律責任
案例: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承擔的法律責任
思考:員工離職,為什麼要簽訂《解除勞動合同協議》?
案例:懷孕女員工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公司可以合法解除勞動合同
思考:社保不夠15年的員工達到退休年齡,是否可以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
思考:社保不夠15年的員工達到退休年齡,如何處理勞動合同?
思考:《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協議》內容違法,員工是否可以申請仲裁?
思考:孕期、產期女員工勞動合同到期,是否需要續簽勞動合同?
九、員工離職面談
1.離職面談原則和技巧
2.離職面談注意問題
十、爭議的防範與處理對策
1.做好證據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選擇合理的勞動爭議處理方式
3.加強勞動法律監督檢查
4.加強對用人單位的宣傳
5.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
思考:勞動爭議仲裁所在地?誰是舉證責任人?誰主張,誰舉證
十一、本章小結
崇德最快樂,守法最自由
第貳篇章:勞動規章制度建設
本章目的:建設規范的企業勞動規章制度。
一、勞動規章制度的內涵
1.是用人單位按照法定程序制定
2.是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平等協商確定
二、勞動規章制度制定的法律依據
1.憲法
2.勞動法
3.勞動合同法
4.公司法
三、勞動規章制度的重要性
1.是企業正常運行的保證
2.是企業獎懲的依據
3.是勞資雙方維權的利器
四、勞動規章制度的生效要件
1.制定主體合法
2.制定內容合法、合理
3.制定程序合法
五、勞動規章制度的公示手段
1.公示手段:網站或電子郵件、公告欄、員工手冊、培訓、勞動合同附件
2.不公示的法律後果
3.公示的舉證方式
六、勞動規章制度制定的注意事項
(一)招聘制度
1.避免歧視性內容
2.錄用條件高於招聘條件
3.謹慎使用錄用通知書
4.背景調查
5.勞動合同期限
案例:試用期爭議的案例
(二)培訓制度
1.簽訂協議
2.留存資料
3.傳授所學
案例:培訓服務期、違約金的案例
(三)績效考核制度
1.試用期考核
2.正式合同期考核
思考: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是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嗎?
(四)薪酬福利制度
1.最低工資
2.足額繳納社會保險
3.同工同酬
4.加班工資
5.發放時間
案例:試用期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並且試用期不給員工購買社保的案例
(五)考勤制度
1.電子考勤員工確認
2.三種工時制度:標准工時制、綜合工時制、不定時工作制
案例:公司《考勤管理辦法》違法不能生效的案例
案例:員工請假程序不合法,公司解除勞動合同案例
(六)休假
1.婚假
2.喪假
3.看護假
4.產假
5.事假
6.病假
7.年休假
思考:員工未休年休假,離職時向公司索要未休年休假工資,支付日工資收入的200%,還是300%?
案例:員工入職,是否可以享受當年年休假?
案例:員工離職,是否可以享受當年年休假?
七、制定的技術要求
1.內容要有依據性和針對性
2.格式規范,內容齊全
3.語言嚴謹
4.載明所需的其他條款
八、實施的必要條件
1.有效性
2.可操作性
3.實施機構的明確性
4.范圍的適用性
九、實施過程的監督檢查
1.監督檢查的期限
2.監督檢查的方法
3.監督檢查的結果
十、實施的常見問題
1.形式化
2.缺損化
3.擴大化
4.偏離化
十一、違法處理方式
1.修改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
2.解除勞動合同並賠償經濟損失
3.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
十二、修訂原則
1.平等待遇原則
2.必要性原則
3.最後手段性原則
案例:明確規定嚴重違反勞動規章制度標准,解除違紀員工勞動合同有法可依
思考:勞動規章制度、集體合同、勞動合同,三者沖突時,如何處理?
思考:修改勞動規章制度過程中,勞動者集體停工,如何處理?
十三、本章小結
遵章守紀和為貴,與法同行天地寬
第叄篇章:勞資沖突預防
本章目的:預防勞資沖突。
一、勞資沖突預防的意義
1.有利於保持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2.有利於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3.有利於保護員工的合法權益
4.有利於減少沖突解決的成本
二、勞資沖突預防的措施
1.政府及相關部門
2.用人單位
3.勞動者
三、勞資沖突處置的原則
1.主動性原則
2.快速性原則
3.真實性原則
4.誠意性原則
5.公眾利益至上原則
6.專業性原則
7.利益兼顧原則
四、本章小結
平時多學法,遇事有辦法
第肆篇章:勞動法律法規
本章目的:熟悉勞動法律法規。
一、常用勞動法律法規解讀
1.《勞動法》1995年1月1日
2.《勞動合同法》2008年1月1日
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
4.《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2008年9月18日
5.《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8年1月1日
6.《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2008年9月18日
二、本章小結
萬物皆有序,有法天下和
課程結束與課程回顧
⑷ 關於「勞動合同法對維護勞動者權益的意義」方面的論文
關於「勞動合同法對維護勞動者權益的意義」方面的論文:
一、頒布勞動合同法的意義
勞動合同法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屬於社會法。近幾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進程加快,企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形式和勞動關系日趨多樣化,勞動用工制度發生深刻變化,勞動用工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勞動合同短期化,用人單位利用自己在勞動關系中的強勢地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等方面情況影響了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因此,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意義重大。
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為構建與發展和諧穩定勞動關系提供了法律保障,為保護勞動者的勞動權益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勞動法律體系。
二、勞動合同法的主要特點
針對這部法律的頒布實施,全社會都充滿了期待。主要是這部法律有其鮮明的特點。一是擴大了適用范圍。勞動合同法在勞動法的基礎上,擴大了適用范圍,增加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作為用人單位,並且將事業單位聘用制工作人員也納入本法調整。還對非全日制用工用了專門規定。二是強調勞動關系雙方應當通過規范形式確立勞動關系。為解決當前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的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對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規定了應的法律責任。三是引導勞動關系雙方建立穩定的勞動關系。針對勞動合同短期化導致勞動關系不穩定,勞動者合法權益易受侵害的突出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四是為保證勞動者及時足額取得勞動報酬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救濟手段。在立法上對解決工資拖欠問題作出規定,提出建立工資支付長效機制是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五是對競業限製作出了規定。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都會起到制約和保護作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六是對集體合同作了進一步規范。明確了集體合同的訂立程序、效力,並首次在法律層面上明確規定了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以及專項集體合同,這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合同制度在協調勞動關系中的作用。七是對勞務派遣作出了明確的法律規范。從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義務分配、勞動合同期限、勞務派遣使用范圍、同工同酬、連帶責任等方面對勞務輸出進行了規范和限制,對建立健全我國勞務派遣制度,維護勞務派遣職工權益提供了重要依據。八是加強了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明確了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檢查。對用人
單位和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的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給予細化,並著重規定用人單位的罰則,突出了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主旨,加強了勞動合同制度的普遍推行,有利於構建與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三、認真學習、廣泛宣傳,積極推進勞動合同法實施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勞動合同法是一部好法,但即使是一部好法,如果得不到實施,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好《勞動合同法》,是各級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者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是要樹立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觀念。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財富。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離不開廣大勞動者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奮勞動。不論科學技術如何進步,經濟形式如何變化,勞動都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要在全社會開展勞動合同法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多種形式,有效地提高廣大幹部群眾對勞動合同法的認識。
二是要推動《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實施。《勞動合同法》堅持和突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立法宗旨。工會要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多種形式,對廣大職工和企業主加強《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堅持以維護職工利益為基本職責,依法、主動、科學維權,檢查督促用人單位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尊重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是要抓住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的主線。要充分發揮《勞動合同法》對勞動關系的規范和調整作用,要加大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創建力度,緊緊圍繞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等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利益問題,抓住勞動合同、集體合同、職代會、勞動爭議調處等關鍵環節,積極推動建立健全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機制,著力推動用人單位做到各項制度規范合理、職工權益充分保障、雙方協商平等合作、工會作用有效發揮,真正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四是要堅持勞動執法與群眾監督相結合。實施《勞動合同法》,必須強化勞動行政執法和群眾監督。嚴格而有效的勞動行政執法是用人單位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和遵循法律規定、履行法定義務的重要保證。同時,要建立和完善群眾勞動法律監督制度,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確保《勞動合同法》的貫徹實施。
⑸ 入職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只要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入職協議是有法律效力的。
入職協議一般都是雙方協商一致簽訂的,屬於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與勞動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⑹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
包括。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這句不包含三年內這個時間點,
「勞動合容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這一句也不包括三年這個時間,所以「三年以上固定期限」這句是含三年這個時間概念的。不然法條就缺失三年這個時間點,在時間上就不連續了。
⑺ 在哪裡可以咨詢律師個問題
在工地幹了一年拿不到錢的,員工可以到當地勞動局監察大隊進行投訴。如果投訴沒有效果,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如果對裁決不服,還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申請支付令。
一、公司不給發工資怎麼辦啊
公司不給工資的,勞動者應該先和單位進行溝通協商,要求公司支付工資。協商不成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維權:
1、撥打勞動保障熱線12333投訴,或者到勞動局監察大隊投訴;
2、到勞動局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以及向當地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二、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應當如何處理有什麼方法
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勞動者可以搜集相關證據並採取以下措施:
1、到當地勞動執法監察大隊投訴。
2、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3、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三、上班半個月離職不發工資怎麼辦
幹了半個月後辭職,老闆不給工資的,勞動者可以向當地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或者申請勞動仲裁。
如果未及時支付工資,有兩個途徑可以要求支付工資:
1、勞動者可以到當地勞動局勞動監察投訴;
2、可以到當地勞動局申請仲裁,要求支付工資。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還可以要求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如果是以拖欠工資提出的解除勞動關系,還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
【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下列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
(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十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督促用人單位貫徹執行;
(二)檢查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
(三)受理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的舉報、投訴;
(四)依法糾正和查處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七十二條非全日制用工小時計酬標准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小時工資標准。
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結算支付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
⑻ 勞動合同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加強建議論文
勞動合同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加強建議論文
現今很多公民的維權意識在不斷增強,合同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它也是實現專業化合作的紐帶。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合同書怎麼寫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勞動合同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加強建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定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與義務的重要書面協議,也是構建勞動關系的重要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第十六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制度在我國已經普遍推行,但是在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加強勞動合同管理是理順勞動關系的重中之重。文章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探究,提出加強勞動合同管理的具體對策,進一步理順勞動關系。
關鍵詞 :勞動合同管理;勞動關系;企業發展;
勞動關系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中最為普遍的社會關系,勞動關系的和諧程度決定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和諧程度。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給我國勞動合同管理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因此,企業要加強勞動合同管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進一步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一、加強勞動合同管理的重要意義
加強勞動合同管理,有助於構建和諧融洽的勞動關系。加強勞動關系管理有三方面意義,第一,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第二,有助於協調經濟發展狀況,減少侵權案件或者是勞動保障爭議的發生;第三,規范用人單位的用工行為,維護勞動者與企業的合法正當權益。加強勞動合同管理,理順勞動關系是促進勞動者與企業和諧相處、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重要措施,有利於幫助企業保持健康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二、當前勞動合同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相當一批企業並未完善企業勞動合同管理相關規章制度,未建立健全勞動合同管理台賬,導致勞動合同管理缺乏指導性,規范性。筆者認為,依法制定勞動合同管理規章制度一方面可以保障企業的有序規范運作化,將風險糾紛降低到最低限度,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滿足員工公平感需求,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自用工之日起勞資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
在現實用工環境中,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情況有用人單位的原因,也有勞動者的原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可歸結為法律意識薄弱和社會責任感欠缺。一些用人單位為了逃避法律責任故意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僥幸認為可以節約企業社會保險費用,減少支付經濟補償金等費用,殊不知,一旦發生勞動仲裁,企業成本不但減不了,反而增加了企業的管理費用,甚至在勞動者當中產生負面影響,不利於和諧勞動關系的產生,久而久之,影響企業長遠發展。勞動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見的情況是存在未完結的用工關系,用人單位在錄用員工之前要進行必要的背景調查以減少企業的用工風險。
(三)勞動合同履行情況不容樂觀
勞動合同履行的原則包括親自履行、實際履行、全面履行、協作履行,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全面履行原則貫徹落實不到位尤其突出。《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當事人雙方按照勞動合同規定的條件,履行自己所應承擔義務的行為。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全面履行原則欠缺的地方主要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執行,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未能及時補休或者發放加班工資;二是勞動報酬也是全面履行原則中最容易出現爭議的地方,最常見的'就是雙方就勞動報酬是否按時足額發放存在爭議;三是隨著勞動者維權意識的加強,近年來,社會保險繳納問題成為繼勞動報酬之後第二大爭議點;四是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執業危害防護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出現也逐漸成為勞動合同履行爭議的焦點。
(四)未規范解決勞動合同終止、解除等事宜
用人單位可以合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情形,在《勞動合同法》中都一一作了規定,具體而言包括:第三十六條的協商解除、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過失時的單方解除、第四十條勞動者無過失時的單方預告解除、第四十一條經濟性裁員、第四十四條合同終止。在大部分情況下,用人單位解除與終止勞動合同,都需要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隨著用人單位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的加強,以及國家社會保險扶持性政策的出台,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的爭議案較之前有減少的趨勢。對於勞動者提出終止、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用人單位權衡利弊之後,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出應答。
三、加強勞動合同管理的具體建議
(一)用人單位依法制定勞動規章制度
勞動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通過一定程序對勞動者制定的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生產管理制度,合法有效的勞動規章制度可以充分發揮勞動者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能力,更關鍵的是可以在發生勞動爭議時作為仲裁或訴訟時適用的依據,有效解決勞動糾紛。
勞動規章制度的建立需要滿足三個條件,首先,即應當經過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平等協商;規章制度的內容不能違反法律法規,違反的部分無效;規章制度應當經過公示或告知程序。《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企業可以將涉及勞動者利益的事項以及員工管理規范融入企業《員工手冊》中,在勞動者辦理入職手續時分發給勞動者並且做好簽領記錄工作,以此規范勞動者的合同管理。《員工手冊》一方面可以保障企業的有序規范運作化,將風險糾紛降低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滿足員工公平感需求,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建立勞動合同管理台賬與職工名冊
在發展過程中,企業必須要轉變傳統的發展觀念,與時俱進,提高自我認識與管理,優化勞動管理體制,正確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和義務。用人單位要用戰略的眼光正確看待勞動關系積極參與宣傳、落實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將構建和諧融洽勞動關系,作為提高企業發展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
結合《勞動合同法》中的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傳統花名冊的內容包含勞動者姓名、性別、身份證號、戶籍所在地、聯系方式、用工起始時間和形式等各項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各種人力資源管理應用也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方式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企業的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使得小到花名冊合同管理,大到整個人力資源管理實現動態化、實時化,其中最關鍵的是企業動態管理要以勞動合同為依據,滿足企業發展需要。
(三)政府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力度
為了進一步調控並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的合理運行,政府必須要彌補勞動合同制度存在的不足之處,有效解決勞動合同制度在推行過程中存在的用工問題,制定出科學完善的法律法規,緩解勞資矛盾,構建規范有序的勞動關系。政府在宣傳的過程中,要通過各類有效的活動來吸引民眾的注意力,讓民眾了解《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並且讓民眾在學習和認識過程中樹立一定的法制觀念,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當中,都能夠利用《勞動合同法》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
近些年,這地政府相繼出台了多項扶持性政策,一方面減少了企業經濟負擔,另一方面穩定了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路上,政府一要繼續加大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力度;二要加強領導,為勞動合同法的貫徹實施創造更好的條件;三要努力達到維護職工權益和企業健康發展雙贏的目的;四要進一步發揮工會在協調勞資關系中的作用。
四、結語
結合上述內容,加強勞動合同管理,理順勞動關系有助於構建穩定和諧的勞動關系。企業要加強勞動合同管理,結合法律法規構建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加強對於勞動者的規范管理,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共獻力量。
五、參考文獻
[1]范圍.勞動合同形式強制的反思與完善[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8(08):17-19.
[2]康紀田.勞動者權獨立於勞動權的法治價值[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17(03):11-15.
[3]毛尉.試論如何捍衛勞動者的合法權益[J].法制博覽,2016-05-25(11):101-103.
[4]王照亮.關於規范勞動合同管理促進和諧勞動關系的方法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7(18):50-51.
[5]張翠玉.規范勞動合同管理構建促進和諧勞動關系[J].知識經濟,2018(18):135.
;⑼ 勞務派遣職工工作滿10年還可以簽訂勞動合同嗎
可以簽訂勞動合同。滿十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拓展資料
勞務派遣又稱人力派遣、人才租賃、勞動派遣、勞動力租賃、雇員租賃,是指由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訂立勞動合同,把勞動者派向其他用工單位,再由其用工單位向派遣機構支付一筆服務費用的一種用工形式。
勞動力給付的事實發生於派遣勞工與要派企業(實際用工單位)之間,要派企業向勞務派遣機構支付服務費,勞務派遣機構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務派遣起源於20世紀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後傳至法國、德國、日本等國。
90年代在我國國有企業勞動制度改革中,出現了為安置下崗職工而產生的勞務派遣,可跨地區、跨行業進行。年薪通常為2-3萬。派遣工一般從事的多為低技術含量工作,如保潔員、保安員、營業員等工作,勞動者一旦年老體弱,勞動能力下降,派遣單位就會在勞動合同到期後拒絕與其續簽。
勞務派遣的工種:
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六條明確規定「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但不少用工單位在各種類型、各種時間長度的工作崗位上都實施了勞務派遣,甚至在其主營業務崗位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
隨著1995年《勞動法》的實施,我國已經消除『正式工』、『臨時工』的二元用工體制。勞務派遣的濫用,導致了新的二元用工體制。《勞動合同法》實施後,出現了新的『正式員工』、『被派遣勞動者』二元用工體制。在用工單位中,被派遣勞動者承擔第一線工作,為企業發展做出最直接貢獻,卻成為『二等』員工群體。
現在有一種『逆向派遣』的怪象,一些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後,要求正式合同工與勞務公司簽訂派遣合同轉為勞務派遣工,再派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上去。勞務派遣已經成為部分用人單位規避《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責任的一種途徑。
國外主要以「項目型」派遣或外包為主,占整個勞務派遣市場的7成以上。在這種派遣和外包形式中,崗位因項目的設立而存在和結束,項目周期通常在12-15個星期左右,崗位人員在項目結束後就由勞務公司派遣到其他公司的項目工作。總體而言,以崗位而論,存在臨時性、專業性、輔助性等特徵。
像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將100多個行業和崗位全部列出來,只有在范圍內的工種才可以使用派遣工,除此之外使用派遣工都屬於非法。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鄭尚元也建議,應該學習日本等國勞務派遣立法的做法,在法律上把勞務派遣的具體崗位一一列舉出來。
為此,他提出兩種方案:一是在勞動合同法中直接列舉勞務派遣的具體崗位;二是授權由國務院來規定,在修改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時對崗位范圍予以明確。
⑽ 用人單位返聘退休人員,還需要繳納社保嗎
法律主觀:
關於是否為 退休返聘人員 繳納社會保險問題社會保險中主要考慮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故針對此二者進行分析,1關於工傷保險方面:國務院《 工傷保險條例 》及《江蘇省實施辦法》中均沒有規定返聘的離退休人員可以享受工傷待遇。不少地方規定明確排除了離退休人員可以享受工傷待遇。如:《南京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29條規定:「家庭個人僱傭的人員、到單位實習期間的在校生、離退休仍在工作的人員不屬於工傷保險調整范圍。」《廈門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第19條第三項則明確規定,「用人單位聘用的離退休人員屬於工傷待遇的排除范圍,其 工傷認定申請 不予受理。」《北京市實施辦法》第21條規定:「工傷認定申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一自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超過1年提出申請的;二受傷害人員是用人單位聘用的離退休人員或者超過 法定退休年齡 的;三屬於《條例》第六十三條規定情形的。」不過也有部分地方,如《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62條規定:「用人單位聘用的退休人員發生工傷的,由用人單位參照本辦法規定支付其 工傷保險待遇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人事部、科技部、勞動保障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科協關於進一步發揮離退休作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5〕9號文件第4條中也規定:「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受聘工作期間,因工作發生職業傷害的,應由聘用單位參照工傷保險的相關待遇標准妥善處理;……有條件的聘用單位在符合有關規定的情況下,可為聘請的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購買聘期內的 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從上述中可見,各地並未明確強制規定受聘單位必須要為退休返聘人員 繳納工傷保險 ,其中南京、廈門、北京等地已明確指出不予受理或排除,而上海及中辦發〔2005〕9號文件,規定了離退休人員發生工傷可參照執行。2關於養老保險方面:退休返聘人員無需再 繳納養老保險 。因我國《勞動合同法》第38條規定,「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 解除勞動合同 」;第44條第二項規定:「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勞動合同終止 。」由此觀之,立法者認為:因退休而終止的勞動合同意味著勞動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的終止,否則無需強行終止期限未屆滿的勞動合同,但其前提是勞動者退休時能夠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原勞動部《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中也明確:「離退休人員若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被再次聘用時,應與用人單位簽訂書面協議,明確聘用期內的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勞保待遇等權利和義務。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