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故事觀後感
① 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個人觀後感心得
2020年還是舉辦「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的20周年。從2001年起,每年的12月4日,「年度法治人物」總是如約而至,成為一年一度的法治盛事。那麼你們知道關於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個人 觀後感 心得內容還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准備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個人觀後感心得五篇,歡迎參閱。
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個人觀後感心得一
為進一步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法治意識,12月4日,縣公安局積極組織我局民警觀看了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憲法的精神法治力量——20__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專題節目。
20__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貫徹落實「七五」法治宣傳 教育 工作規劃的第四年。這些年來,法治中國的建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20__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共推出18位候選人,他們是法治中國的推動者、踐行者,是20__年度法治中國建設的「代言人」。他們的 事跡 ,代表著過去一年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各個領域中我國法治建設所取得的成績,從不同角度展現和詮釋出20__中國法治進程的腳步,聚焦平凡崗位上「接地氣、敢擔當、有作為」的基層法律工作者。
他們當中,有全民普法工作探路人孫彥芳;有築夢雪域、普法羌塘的網信辦幹部王魯鎮;有「公益訴訟活詞典」全國檢察機關優秀辦案能手姚紅;有足智多謀屢破大案的掃黑刑警楊宗麟;有捨命追擊歹徒的監獄警察劉彥;有立足三尺講壇、傳播憲法精神的憲法學者韓大元……
他們身上,有著對法治精神的信仰,對法治原則的堅守,對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他們普通而不平凡,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以孜孜不倦的忠誠和奉獻為中國法治建設增添了神聖的光輝。
通過觀看本次專題節目,民警們表示,將以法治人物事跡為榜樣,學習他們崇高的品質,傳承他們的精神力量,成為憲法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個人觀後感心得二
「12.4」熟悉的數字,今年的這一天卻帶給我們更多的感動,更多感受到中國幾十年來國家的進步和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中國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盛典》十大法治人物頒獎晚會,觀看後我心潮起伏,那些法治人物成了中國光輝的旗幟,也成了我仰慕的英雄。
今年12月4日是第五個國家憲法日,看到推選出的10位年度法治人物,他們中間有公安民警、檢察官、法官、調解員, 也有人大代表、媒體人、律師、學者,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躬行實踐, 讓法治精神通過一點一滴的行動落地生花並結出累累碩果。
讓我們感動的不僅是那些與罪犯鬥智斗勇的警察,為冤者請命的檢察官,或者明察秋毫、避免了冤假錯案的法官,還有與我們一樣,身處平凡崗位的普通人。印象深刻的有業務精深的辦案專家華列兵,他是創新改革的踐行者,從警20餘年,他以公平正義為追求,堅定推進規范執法,實現執法質量新提升,為建設平安中國屢建新功! 還有一名「網紅」,他是唐帥,他是中國手語律師第一人。他是一名翻譯,也是一名律師,專注手語普法。出生在聾啞家庭的他,因為懂得他們的「苦」,自學手語和法律,為無聲人群做有聲辯護,成為聾啞人最信賴的律師。
正是他們,告訴我們,法律工作,不止是警察、檢察官或法官們的事情,也與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息息相關。我們應該以他們為榜樣,深入學習憲法,增強憲法自覺,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在各自平凡而偉大的崗位上,守護公平正義,傳播光明的火種,讓法治信仰真正植根於每個人的心中!
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個人觀後感心得三
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司法局原局長、區脫貧辦「四好村」傳後箭鏃執行組長的莫鴿鴿入圍20__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精神扶貧」怎麼做?的莫鴿鴿在這件事情上想得比一般人更深。從區司法局原局長到區脫貧辦「四好村」創建組執行組長,她選擇了最朴實的 方法 ——宣講。她創辦「心連心?鴿鴿講堂」,用一張「巧嘴」為群眾送政策、講法律、鼓干勁,即使罹患肝癌,仍然樂觀面對,繼續躬耕在精神扶貧的道路上。
據了解,11月18日,20__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點贊通道全面開啟。經過本屆評選委員會公開審議、推選,在各方推薦的35位(組)候選法治人物中,一共有18位(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群體,成為20__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
從即日起到12月3日,18位(組)「20__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的事跡宣傳片,將會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會與法頻道滾動播出;他們的個人事跡,也將陸續在各大網站和媒體平台推送發布。同時,也將同步進行候選人公示和點贊活動。
據悉,「憲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__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將於12月4日晚間黃金時段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綜合頻道(CCTV-1)、社會與法頻道(CCTV-12)播出,屆時,頒獎禮現場將揭曉本屆年度法治人物的最終獲獎結果。
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個人觀後感心得四
12月4日,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憲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舉行。
「時光輪轉,歲月變遷。但不變的是人民法官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活動現場,郭興利這樣講述。
28年間,郭興利用背篼背著國徽和卷宗翻山越嶺、進村入戶巡迴辦案,足跡踏遍了15個鄉鎮169個行政村156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背篼法官」。
郭興利紮根基層、傾心為民,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最美基層法官」「全國模範法官」「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五十多項榮譽。
「我在法庭工作了28年,現已退休,脫下了法袍……說真的,有很多眷戀和不舍。」對審判工作的深深眷戀,是退休後的郭興利最常提起的。
回首自己的工作,郭興利表示:「我終於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做到了。」
對於年輕法官,郭興利這樣寄語:「如今,我們那裡交通條件有了很大改善,法庭也配備了巡迴審判車,背篼已經很少背了。但是,我想對年輕的朋友們說,背篼可以丟,司法為民的初心和使命不能丟,公正司法的責任擔當不能丟,服務百姓的『背篼精神』更不能丟。」
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個人觀後感心得五
由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共同主辦,「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__年度法治人物評選及頒獎禮」,目前已在京錄播,12月4日將播出。經過評委會專家推薦,全國共有18位(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群體脫穎而出,成為20__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重慶市南川監獄勇斗歹徒、英勇犧牲的監獄人民警察劉彥便是其中之一。
據介紹,「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__年度法治人物評選及頒獎禮」全面梳理20__年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各個領域的重大成果,對優秀法治人物進行表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波瀾壯闊的法治進程進行特別回顧。
20__年11月22日12時20分,重慶市南川監獄民警劉彥在與歹徒英勇搏鬥中不幸受傷,11月23日16時00分,經搶救無效犧牲,年僅30歲。劉彥受傷時,南川區上千名素不相識的社會群眾自發到醫院獻血,全力挽救劉彥的生命。劉彥犧牲後,南川區數萬群眾沿街熱淚送行,自發前往靈堂悼念,南川區音樂協會為他譜曲傳唱,其英雄事跡感動了一座南川城。
同時,劉彥勇斗歹徒的事跡迅速傳遍全國、引發強烈反響。20__年12月18日,司法部決定追授劉彥同志全國司法行政系統一級英雄模範稱號;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團市委追授他「重慶青年五四獎章」。
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個人觀後感心得相關 文章 :
★ 最新2020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觀後感範文
★ 2020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個人心得感想5篇
★ 法治宣傳2020觀後感心得5篇
★ 2020 年度法治人物事跡學習心得觀後感5篇精選
★ 2020 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觀後感5篇
★ 2020法治實踐活動觀後感心得5篇
★ 2020《憲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觀看...
★ 觀看2020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最新觀後感心得總結5篇
★ 2020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個人感想心得優秀範文
★ 2020《憲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觀看...
② 《道德與法制》觀後感
法制與道德都是屬於上層建築,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兩者在功能上互相補充、協調,對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鞏固其地位,促進社會穩定與發展有巨大作用。怎麼寫關於道德與法治作文?本文是我整理的道德與法治作文,僅供參考。
道德與法治作文1
法律建設與道德建設是都是維護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方面,討論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誰更重要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他們各自所具有的內涵。何為法律?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行為和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的,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反映、維護一定社會歷史時期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的社會規范體系。何為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關系所決定的特殊意識形態,是以善與惡,好與壞、公正與偏私、誠調整人們之間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通過這二者的定義不難看出它們的明顯區別,即道德是非強制性的,主要依靠社會的輿論起作用;而法制是強制性的,通過國家強制力起作用。不過它們都有著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作用,可以說是為達到同一目的的兩種不同手段。通過進一步考慮二者的辯證關系我們會得出怎樣的結論呢?
法律主要起約束的作用,它讓人們在正確的軌道上行駛,一旦偏離這個軌道,法律就會用自己的辦法使他回到正軌。然而,一個人在軌道上走的快與慢,走的姿勢,是前進還是後退是法律所不能涉及的。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道德的作用,使更多人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速前進。
法律應該是底限,人們的所有行為都必須在這之上。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行道德建設,而道德是導向,沒有道德的導向,法律也許就是空洞的。這又說明道德和法律是同樣重要的。
法制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不同范疇。法制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則重點強調人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法制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而道德則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是約定俗稱的。
其實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產物,都反映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許多基本原則和內容是一致的。法制的表現形式是規范性文件,道德通常表現為一般社會意志;法律著重要求人們的外部行為及後果,道德著重要求人們內心世界的善良。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道德通過人們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發生作用;二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我們在生活中不難遇到這樣的例子:例如一個人觸犯了法律,但他得到了世人的支持,即他違反了法律但是並沒有違反道德,有時甚至得到輿論的支持。再例如人們有時並沒有觸犯法律,但是卻違背了良心做了違反道德的事,結果一輩子收到良心的譴責。
如此看來盡管法制與道德通常情況下是一致的,但是有時卻有相出入的地方。其實通常是這樣的:法規定最基本的行為,而在法沒有規范的地方道德再另作補充。但是在同一問題上,當道德與法出現沖突時,總是以法的規范為准。這也就證明了一個道理,即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最為優先的原則,只有在法律無法調整的領域,才考慮以社會善良風俗為原則。
對於國家的建設,法律與道德向來是相輔相成的。二者都是調整人們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依靠國家的強制手段約束人們的行為,維持社會的基本秩序;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通過說服誘導,使人們形成內心的道德信念,約束自己的行為。二者通過不同方式共同為社會的經濟基礎服務。
法律與道德的內容是互滲互補的。正義是二者的共同追求。道德是法律的基礎和前提,法律是道德最基本的體現。法律對於不得偷盜、搶劫等規定,無不來自道德規范。每個社會的道德都以這個社會統治階級的道德體系為依託。
法律建設與道德建設在作用上互相支撐,互相促進。法律必須以公認的道德規范為基礎,如果缺乏道德基礎,法律就沒有權威,也不能有效地執行。道德的規范作用也離不開法律的支撐,如果對違法行為不能有力地懲處,道德規范就得不到弘揚,社會也不能形成良好風氣。
然而,法律與道德在管理社會、建設國家中的地位、功能不同,作用的方式、范圍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必須緊密結合,缺一不可。法律以外在的強制力約束人們的行為,只關注行為後果,其運作機制是強制,它從消極方面以「不應該」來制止人們的某些行為。道德塑造人們的靈魂,以價值的合理性啟發人們內心的自我約束,從積極方面用「應該」引導人們做某些事。道德的運作機制是美德——在誘惑面前仍能按規則行事的品質。法律是功利性的,道德是超功利的。法律與道德調整的范圍也不同。法律是他律,只規定做人的底線,只對違法者起作用,對維護社會秩序只能起事後、治標的作用。道德是自律,對全體成員的一切行為,從個人品質到經濟、政治生活,都起規范作用。道德自律是人在完全自由的條件下產生的責任心,是人的尊嚴的重要標志。道德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對維護社會秩序起預防和治本的作用。
由於人是可塑的,對於人性中私慾等缺陷,需要用法律加以制止;對於人性中向善的一面,能夠用道德予以教化。建設國家、調控社會,若僅靠道德,就不能懲戒和杜絕違法犯罪;若僅靠法律,就不能教化不道德的行為並遏制其發展。只有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才能標本兼治,保證社會有序發展。法律與道德乃是保證社會有序運行不可或缺的兩翼。
把道德建設和法律建設有機結合。這樣才不至於一個步子邁得大,一個步子邁得小。兩腳的步伐不一致,就不能快速地前進了。還可以打個比方,就是木桶效應。一個水桶到底能盛多少水取決的是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所以我們要法制和道德這兩塊木板等長而不是長短不相同。
把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兩者有機地結合,相輔相成,才能發揮出它們最大的效應。在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並重的同時,加強道德建設,增加道德建設的多樣性和實用性,我相信,這不僅對於我們養成良好的大國國民素養有著重要意義,對於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無疑更會起到加速推進的作用。
道德與法治作文2
看完了這個道德法制教育後,我既受到了教育又寬闊了眼界。在這里,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主題,形形色色的人,可怕的案例還有他們悲慘的結局。毒品、賭博,這一切都可能發生在我們的周圍,這一切都是讓這些叛逆,幼稚的青少年們走向絕境的罪魁禍首。這一個個可怕的案例正向我們揭示了這個社會另一面。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
我們也正處於他們的年紀,也是進入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成長階段。有的同學已經跨入了叛逆期,開始到網吧,舞廳四處玩鬧,開始不聽家長的重重教誨。總是拿學習當做借口向父母借錢,然後去跟社會上的小混混玩耍。這樣的結果必然是——犯罪。板塊上的各種案例中的主人公不就是像你們一樣嗎?總是懷著僥幸心理,總是想著自己不會犯罪。可最後還不是一樣的下場。
毒品不能沾,人人皆知,可為什麼還是有許多青少年抵擋不住它的誘惑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曾見過這些新鮮的玩意兒,又聽信了小混混的花言巧語,同時認為吸一次沒什麼大礙,認為自己可以戒掉,所以才會走向吸毒的道路。
賭博、搶劫、殺人都是一樣的道理,都是一瞬間,就是這一刻,就是一時好奇,就是一時任性,人生才走向了滅亡。黑暗社會是捉摸不透的,它就像一個萬丈深淵,看不到底,不知道裡面有多大的危險。再聰明的人掉下去都是慘不忍睹的。所以我們要遠離這個深淵,不要因為好奇去靠近這個陷阱。
我相信看了這一次的道德法制教育,不會再有人向他們那樣傻了。
道德與法治作文3
談起「法制」,我們不免會想到那些令人恐懼的案件和那些罪犯,其實他們「今天」受到法令制裁,難道不是「昨天」一個又一個的小惡習才使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嗎?所以說我們從小接受的各種教育便是我們小時受到的法制教育;所以說法制並不只是那些大人們的「專利」。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公開場合,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叢表面看來似乎與法制沒有關系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法制的歷史教訓。但我們身邊的人包括我們自己何嘗不是這樣呢?
所以——
遵守法制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
所以——
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提高人的思想和法制修養,人的法制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提高的。要提高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我還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
所以——
我們提高自己的法制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
所以——
養成遵守法制的習慣,使法制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法制觀念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法制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法制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法制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法制,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法制的行為。
所以說——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講法制觀念這顆種子種在自己的心田裡,讓法制觀念變成我們生活中的紅綠燈!
道德與法治作文4
什麼是法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是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所以我們又常常把法律稱為「國法」。
因此,一直以來,法律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很遠的。其實,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因為法律與道德是分不開的,那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又是什麼樣的呢?
有這么一個故事:
某村的張大爺一生操勞,撫育了六個兒子,他用全部財力和滿身疾病換來了兒子們的成家立業。長子承包村裡的魚塘,一年純收入三萬余元,但對老人卻「一毛不拔」,其他幾個兒子也拒絕贍養老人。張大爺孤獨地住在村外簡陋茅屋裡,靠鄰里接濟度日,也無錢看病,村委會幹部多次出面調解,要求六個兒子共同贍養老人,但六個兒子卻互相推脫,老人的生活一直無人照顧,村裡人對此義憤填膺,主動幫助老人打官司。法庭調解無效後,判決六個兒子每年共同支付張大爺三千元贍養費,共同承擔醫療費用。
這樣的故事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在道德無法差遣人們去負起應負的責任時,法律就會體現出它的強制性。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法律制定得再多,也不能詳盡地規范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法律可以嚴禁遺棄、拒絕贍養老人的行為,但卻無法使人們自覺地尊敬老人。道德則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范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法律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法治與德治同樣重要,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現在的中國便是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因此,我們應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那麼,我們青少年該如何護法、維德呢?
我們應該要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地守法、護法,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道德水平。以此,來維護法律與道德。
道德與法治作文5
哈佛圖書館遭受大火肆虐,唯一存在的珍本卻是一名學生違規帶出的。在規矩和道德之間,哈佛毅然選擇了規矩,開除了那個學生。
或許有人認為霍里厄克校長的做法未免太過刻板,太過不近人情。古人說:「不以一眚掩大德」,這個學生能歸還圖書,是應該表揚的。但我想說:「不以一德掩大眚」。人應該在規則的框架里,再談美德,莫用道德綁架規則!
不可否認的是,道德是社會的底線,是我們判斷是非的一個准則,但若事事都用道德評判,讓道德佔領人性的制高點,而讓法律、規則屈尊其後,必然會導致良知的泛濫,一切公正、公平亦將不復存在。對於那些既做了好事又做了壞事的人,只有法律、規則能予以最公正的審判!
規則是高懸於我們頭頂上空的達摩克利斯劍,它以最為公平而肅穆的目光審視我們的一言一行,裁斷我們的一舉一動。當我們難以克制心中的慾望,試圖觸碰並打開潘多拉魔盒時,鋒利的劍刃便虎視眈眈,令我們膽怯卻步,遠離墮落。
《簡愛》中有言:「人們死後,每個人的靈魂都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不單是上帝,規則面前亦是如此。無論是窮凶極惡還是盜亦有道,規則會以最嚴苛的目光透視違規者的內心深處,冷漠,公正,不帶有分毫私心。規則是公正與和平最為冷酷而稱職的守望者。
「汶川大地震」時的救人小英雄雷楚年,用他的奮不顧身拯救了七名同學,一時間成為人人贊譽的對象,全國的道德楷模。而六年時間過去了,當時的英雄已墮落成一個犯人,讓他一生的光環消失殆盡,做了錯事也迎來了法律的審判。不能否認,雷楚年的義舉帶給了我們很多感動,可是再多的感動也不能抹去他欺詐的事實。法律的正義不會被他曾經的壯舉而蒙蔽,法律會對他做出最公正的判決。
林肯曾經說過:「法律是顯露的道德。」法律、規則依據道德修訂,是道德的體現。觸犯法律、規則,是對道德的褻瀆。那些妄圖以道德之名行觸犯規則之實的行為本身就是對道德的違背!理性之光不能被黑暗所遮蔽,我們也不能讓規則的天平在道德的影響下搖擺。每個人都要遵守規則,這是做人的根本!
人民大學校長陳玉露在畢業典禮上勸導學生:「人大學子應身懷為民立命之道,抓緊規則這一準繩,守護信仰,守護規則。」莫讓道德綁架規則,我們應該守護好規則這一社會准繩,以我們的行動,給社會帶來一種正義的風氣,讓人人手中都持有一把規則的量尺,規劃自己行為的邊界,規劃自己心靈不可逾越的范圍!
道德與法治作文6
字典上解釋「法」為: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包括法律、法令、條例、命令、決定等。
「法」和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會用法律來維護我們的正當權益。而若是觸犯了法律,永遠也逃不出法網。
某市一位楊阿姨到附近的郵電局營業廳辦理電話安裝,可此郵電局營業大廳貼出通告,規定凡在本市安裝電話的用戶,必須到其下屬企業購買電話機,用戶辦理裝機手續的同時,先交電話機款,否則不予辦理。楊阿姨在辦理電話安裝業務遭到拒絕後,將此郵電局的做法申訴到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通過核實,指出企業違反了《不正當競爭法》,構成了不公平交易行為,責令該企業停止違法行為,並對其處以罰款。楊阿姨運用法律武器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湖北省某市一名中學生因考試成績不理想,放學回家後遭到母親的打罵,晚上趁母親熟睡時將母親砍死。這名中學生為一時沖動犯下的罪惡而悔恨終生,公安人員將其逮捕,他終究逃不過法律的制裁。有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企業領導,知法犯法的現象也普遍存在。許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以權謀私,貪污贓款,最終將自己推向萬丈深淵,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們從小就已經開始學習思想政治,面對充滿誘惑的世界,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更應該增強法制和道德觀念,自覺規范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我們要懂得公民在社會生活中的權利和義務,懂得與社會有關的法律,依法辦事,依法律己,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全面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質,自覺的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③ 法律觀後感範文五篇
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法律,它們像盾牌一樣保護著我們,而我們要爭做法律的小衛士。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法律 觀後感 範文 ,供大家參考。
法律觀後感範文1
在我國,青少年犯罪犯法的佔80%以上。青少年作為共和國的公民,享有廣泛而真實的權利。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權利,正確行使權利,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在維護自身權利的同時,還要注意不侵犯他人權利。
作為未成年人,我們既要維護自身權利又要履行義務;如上學,服兵役等我們必須執行。
在現實生活,侵犯他人權利的事件經常發生,我們未成年人涉嫌其中的也有很多。所以,我們既要保護自己,又要做到不傷害他人。
16歲的小君和小哲是高一同班同學。小君沉默寡言, 愛好 數學,一心想做游戲軟體工程師;小哲活潑開朗、思維敏捷,立志當個律師。不過,一時的沖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體育課上,小哲與小君發生爭吵,小
君先給了小哲臉上一拳,兩人廝打在一起。被老師和同學勸阻後,小哲自感委屈,在樓道里找到小君理論,再次發生爭執。互毆中,小哲掏出了隨身帶的水果刀。小君的左肩背部和腰部被扎傷,送醫院無效死亡。法院經審查認為,小哲無視國家法律,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已構成故意傷害罪,鑒於其為未成年人且事後能主動自首,依法判處有期徒刑7年,並賠償小君父母經濟損失,法律為受害人小君討回了公道,加害人小哲受到了法律的處罰。小哲失去了人身自由,他當律師的夢想成為泡影,因為我國法律禁止因故意犯罪而受刑事處罰者從事律師職業。
我們在享有生命權的同時,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任何人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即使大義滅親也不允許,因為這是侵害生命權的行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過失造成他人受傷、生病,因為這是侵害健康權的行為。
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權,既損害了他人的生命與健康,也損害了自己,行為人要依法受到相應的制裁。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因故發生了爭執,要懂得控制情緒,寬容他人,以避免因一時沖動而導致傷害事件的發生。
法律伴我們同行,讓我們遠離暴力,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法律觀後感範文2
「家」在每個人心中,都是非常溫馨的字眼。可曾經在我的家庭里,就時常是磕磕碰碰。有時甚至是大吵大鬧。我就像一隻既被人冷落,又受傷的小鳥,徘徊在大人們之間。也正是因為我這個五年級的學生。學了法,懂了法,讓原本「硝煙彌漫」的家變得溫馨起來。
在我的家庭里,經常鬥嘴的就是奶奶和媽媽。爸爸夾在她們之間應該是最無耐的角色。我覺得因為前段時間的「積怨」,媽媽就根本不知道贍養老人的義務。
一次,奶奶拿了些東西給我吃。媽媽看見了,氣得暴跳如雷,立刻把東西扔在了家門口!奶奶不動聲色。媽媽不但不知道錯,還要罵奶奶!我有點兒按捺不住了,悄聲說:「媽,你別這樣好不好?」
「大人的事,小孩少管!」媽媽生氣地回答道。
這時,奶奶已經忍不住了,她和媽媽辯了兩句。媽媽不分青紅皂白就沖上去打人,奶奶也不讓步。她一不小心,把媽媽的耳環拉了下來,媽媽的耳朵鮮血直流,當時的情景真是慘不忍睹。
這次的戰爭已升華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我的淚已流到了面頰!爸爸帶著媽媽去了醫院,家裡只留下了我和神情恍惚的奶奶。我想:這時奶奶的心裡會怎麼想呢?
媽媽和奶奶的仇恨已到無可救葯的地步,但我沒有放棄。我知道,平時是奶奶最疼我了。於是,我默默地走到奶奶身邊,跟她說:「奶奶,我知道這件事是媽媽不對,可您再仔細想想。您跟媽媽這么一鬧,就更加疏遠了我和您。以後,誰陪您說話,誰陪您解悶呀!媽媽那邊我自有辦法,只要您答應,她以後跟您吵,您就別理她。奶奶那慈愛的目光注視了我一會兒,才勉強答應了。
我前腳剛到家,媽媽後腳就回來了。這時,我試著對媽媽說:「媽,您知道贍養老人是你們的義務嗎?您整天和奶奶大吵大罵,難道就不覺得累嗎?吵了以後,不僅您心情不好,就連我和爸爸也很難過呀!要是我長大了這么對待您,您的心裡會怎麼想呀?」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我又千方百計地用各種 渠道 找了些關於贍養老人方面的 文章 ,並把它偷偷的放到了媽媽的床頭。
媽媽似乎看到了我放在床頭的文章,她沒有任何的話語。但從那以後,媽媽對待奶奶比以前客氣多了。有時甚至還能主動幫奶奶做些事。我想我的目的已經慢慢達到了。
現在,我的家庭比以前更和睦了,這都是因為我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習了法,懂得了法的知識。我想,雖然我們還小,但法律的知識卻不能淺薄,學習它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困難。
法律觀後感範文3
我們學校這一段時間經常給我們開展法制 教育 活動,今天下午我們全校師生在學校操場上聽取了「中小學生法制 報告 會」,聽了兩位警察叔叔的精彩講解。
第一位交警叔叔給我們講解了許多交通規則,還講了一個小 故事 :「一個11歲的男孩子,坐公共汽車,一上車就東摸西摸,在過橋後,汽車轉彎時,男孩被甩出車門,送進醫院,可能有生命危險。」此時此刻,使我想起,有多少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毀於交通事故,有多少條無辜的生命被交通事故剝奪。那麼作為小學生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認為第一,我們要認真學習 交通 安全知識 ;第二,我們要懂交通規則;第三,我們要遵守交通安全規則。我們每個學生都必須應該懂得怎樣遵守交通規則,在日常生活中,過馬路時,應該先看看兩邊有沒有車,如果有車,就先等會兒,等沒有車的時候,再過去。有斑馬線時,我們必須走斑馬線。特別是我們有很多同學騎自行車上學,更要注意安全。
第二位民警叔叔說:「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年齡越來越小,甚至有的孩子十二、十三歲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聽到這兒,我驚呆了,原來我們身邊隨時隨地就有可能會發生犯罪行為,那我們如何才能保證免受侵害呢?在一些突然發生的事故、突發的犯罪中,父母、老師又都不在身邊,周圍也沒人的情況下,我們就只能學會保護自己了。在學校里,常有同學被大同學敲詐勒索,因為怕被報復而不敢跟家長、老師說,一次次地讓敲詐者得逞,甚至為了交出錢而去偷。這樣做是非常錯誤的,無形中助長了敲詐者的囂張氣焰。我們必須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當然除了勇敢之外,還需要智慧,講策略。
我今天的感受就是:屬於你的生命只有一次,讓我們學會珍惜,學會自我保護,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這可是我的肺腑之言啊!
法律觀後感範文4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這是古希臘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一句法律 名言 。就如同亞里士多德說的一樣,法律就是秩序,沒有了法律,那麼人類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樣骯臟。而我們小學生也要遵守法律的秩序,愛護法律的秩序。不能破壞法律的秩序。如果我們愛護法律,那麼法律也會愛護我們。《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就是法律賜予我們的武器,用來保護我們。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使用這個武器來保護我們,給我們帶來的將是嚴肅的懲罰!但是,也有些小學生破壞了法律的秩序而受到懲罰。
現在全國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父母離異、經常打罵孩子……已經成為現代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據報道:去年7月至9月,安徽當塗縣城幾十家居民及企業單位被盜,每起盜竊案數額不大,但作案手段高明,案發現場幾乎不留痕跡,搞得當地人心惶惶。辦案人員奔波數月破案後發現,作案者竟是14個8至13歲的小女孩。其中的「大姐大」13歲,組織「團伙」入室盜竊,是其「心血來潮」的招數。每次作案由她安排,一個暑假,她一人就獲取贓款近萬元,還制定了開學後每周末偷一次的計劃。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偷盜來的金銀首飾等贓物竟坦然「笑納」,不加追問。那些犯罪孩子的父母有的只是一昧的責怪孩子,卻沒有想過自己所犯下的一點點錯,就有可能造成liuxue86孩子的犯罪原因。還有的竟是對孩子所給的贓物不加追問,就坦然「笑納」。促使孩子的犯罪數額越來越大。我們小學生現在最缺乏的就是 法律知識 ,如果知道了法律知識也就有可能不會犯罪,可就是因為缺乏法律知識,孩子所犯下的可能就是彌天大罪。就如同給自己色彩斑斕的生命,增添了一筆污黑的顏色。
法律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些學生認為「只是違反一下學校紀律而已,沒問題的,以後我就不違法了。」請你快點打消這個念頭。因為現在一次小小的放鬆就很有可能駐成一次大錯。我們作為學生,總是要離開校園,來到這個社會打拚。才真正的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公民。所以就要從小培養我們的法律知識,預防孩子犯罪。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源於家庭破例或者是家庭暴力。
總而言之,在履行自己的義務中也要保護好自己的權利。不能別人來代替自己。那麼,從此刻起開始就讓法律陪伴我們成長吧!
法律觀後感範文5
每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有屬於他的權利,如:生存權、發展權……即使你老了,也是有權利讓你的子女贍養你。 我家住在五福家園小區,在我家旁邊的單元,有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了。有一戶人家買了一套房子和一間地下室。但買來的房子是給兒女住的,而地下室是給老人住的,盡管地下室里能夠透風,空氣還是不好,影響老人的健康。光線也不好,雖然安裝了電燈,但是光線也只比原來好一點點。五福家園里有一個專門管理這類事情的部門。這個管理處的工作人員知道了這件事情後,立刻來到這戶人家說:「你好,請問地下室11號內老人是你的父母嗎?」這家男主人說:「是的,請問有事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規定:父母生下孩子後,有義務將孩子撫養成人;當子女結婚後,和妻子(丈夫)有義務贍養父母。這條規定你們不會不知道吧!」管理人員嚴肅地說。男主人說:「對不起,我一會兒就把父母接上來」管理人員說:「不是向我說『對不起』,而是應該像你的父母道歉。現在,我和你們一起將你們的父母接上來住。」於是,男主人和他的妻子在管理人員的陪同下將他們的父母接了回來。 還有這樣一件事:某一學校的一位女同學在學校看見一位男士正在抽煙,便對那位男士說:「叔叔,您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活動室等內吸煙。」男士聽了連忙把煙滅掉,丟進了垃圾桶。 從這兩件事中,我們可以知道法律是多麼的重要,我們要合理的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④ 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安全專題觀後感
2020年12月2日,我與家長在共同觀看了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安全專題現場直播節目,現場直播令我感觸很深。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我們的城市已變得越來越美麗,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的景象隨處可見,然而,由於有些人交通意識淺,在車水馬龍人流不息的馬路上出現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劇,當你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消失在了車下,當你發現一陣陣歡聲笑語淹沒在明亮的汽笛聲中,你看到的是一個個觸目驚心的場面時,難道沒有一絲感覺到痛心疾首嗎?道路交通安全的事故依然在持續發生,它是各種事故領域的頭號殺手,而導致悲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欠缺太多的安全防衛意識,自我保護意識能力淺,因此我們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形式非常緊迫。
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是多麼脆弱啊!生命是父母辛辛苦苦給予給我們的,我們應給好好珍惜,不能因為一次意料之外的意外而糟蹋生命,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保護好你身邊的家人!
⑤ 法制欄目的 觀後感
ME有2篇 你看看行不行
一位八旬夫婦四十年前由於傳統觀念作怪,雖然生育了兩個女兒卻又領養了一個男孩,對這個孩子可說是關愛有加,溺愛倍至,甚至自己親生的女兒也無法得到這樣的待遇,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溺愛使這個孩子變的任性,粗暴,冷酷,動不動就對父母拳打腳踢,他帶給這個家的就是一場噩夢.
長期以來對父母的虐待,鄰居和親屬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特別是自己的兩個已經結婚的女兒更是每天為父母耽驚受怕.由於父母的忍讓,被虐待後從不報警,助長了養子的氣焰.養子曾對八旬的養父說:"你不是我爹,我是你爹!"
在他四十一歲的一個晚上,他又野獸般虐待自己八旬的老父親,拳腳相加,老婦人爬在老翁身上求饒.忍耐了四十年的姐姐親眼目睹了禽獸不如的弟弟如此對待老人,一怒之下在他熟睡的時候用斧頭將他砍死而後去自首.
這是一起故意殺人案件,可最後的結果卻是我們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的,我當時覺得故意殺人就是有自首情節最少也要判處二十年徒刑啊!可這起故意殺人案,一是有自首情節,二是死者有長期虐待老人的事實,二百多名鄰居聯名集體向法院請求寬大處理,最後判決的結果僅僅是判處姐姐有期徒刑三年緩期五年,這個判決絕對在中國的審判史上開了先例.
為什麼這個案件會這樣判決哪?老人是弱勢群體,兒子如此禽獸不如,這樣的判決其實是給那些長期虐待老人的不孝者敲響了警鍾,兔子急了也要咬人的,而法律真正的保護了這個群體的弱者,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情啊!
我為那位姐姐而慶幸,這樣的法律是能夠讓人們接受和信服的,是公正的.
我們也應該從這個案件中獲取教訓.對虐待老人的絕對不能饒恕,同時也提醒我們在教育子女方面一味的溺愛其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慣子如殺子,"父親從小就教育我的這個道理得到了驗證.我們不能說這小子死的活該,不過也是咎由自取,老天有眼,可謂人不報,天也要報啊!
上上周吧,看完央視一套《道德觀察》,心口就像是堵了一塊巨石,壓得我透不過氣來,「責任」這兩個字一下子占據了我全部的思維,讓我於焦慮中驚恐,於驚恐中不安。寫出來或許會輕鬆些,僅以此做討論。 重慶市實驗中學初三女生因為遲到,被老師叫進了辦公室。本來,違反了紀律老師教訓一下理所當然,可是這位汪姓老師是怎樣訓誡得呢?她的訓誡工具是一塊木板,還有她那番惡毒的理論: 「你長得又矮又胖,以後坐台都沒人要!」 「就算以後傍到一個大款,大款都會很快變心去找別人!」 …… 我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一個靈魂工程師說出的話嗎?簡直是對下一代的荼毒! 女生上課時哭了很久,3個小時後留下了一封遺書,跳樓自殺了。而遺書上竟赫然寫著:「汪老師,您說得對……」 悲哀,已在震驚的餘波中變得蒼白,我甚至看到了女生那雙無助的眼睛,是對自身的絕望,是對未來的絕望。然而令人悲憤事情還遠沒有結束! 女生出事後,家長將汪某告上了法庭,在庭審時,她竟然置事實於不顧,對自己駭人聽聞的教育方式矢口否認。更令人憤然的是,汪某打罵女生時就在辦公室,裡面還有很多旁觀的老師,可是面對法庭和鏡頭,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含恨的孩子說句公道話! 該校的校長助理在接受采訪時,不僅不檢討自己學校管理無方,反而把責任推給因抑鬱症離世的已故巨星,指責出事的女生心理灰暗,說受巨星的影響女生跳樓的當天重慶有三個小孩跳樓…… 聽著這位校長助理的滔滔大論,看著她一張一合振振有詞的嘴,我突然感覺到了無力,悲哀和驚恐傾泄著,猛然攫取了我的心。如果說那位汪姓教師的言行僅僅代表著她個人,那麼這位校長助理的高論,就不能不讓人對整個學校,乃至整個重慶的教育現狀感到深深的憂慮。學生不堪老師對其人格的侮辱含恨自盡,作為老師不從自已的思想上查找原因,不對死去的孩子表示愧疚;作為學校,不從自身的管理上追究責任,不從這一事件中吸取教訓,反而一味地推脫責任,不敢或不肯面對自己的言行的後果,這樣的老師何以育人,這樣的學校如何施教! 在這樣的教育之下生存的孩子,怎能不讓人感到驚恐。這是實在教育的悲哀。 教育是什麼?教育的責任又是什麼?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送孩子去上學,首先就是想讓孩子學做人,之後才是成材。在學校里,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表率,老師的品行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犯了錯不要緊,重要的是勇於直面錯誤,勇於承擔責任! 好在法律是公正的,在眾多學生的指證下,汪某被判了刑,那個不負責任的學校助理也被扣發了三個月的工資。然而這一切就足夠了嗎?沒有更深層次的反思,未來,仍是讓人不安。
⑥ 求一篇《道德與法治》欄目觀後感 200字就行
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於十字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決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後悔一生,當然尤其是我們青少年.
由於這方面的原因,學校為我們組織了一節法制教育課.這對於我們來說真可畏意義重大.
我認真地聽完了這次報告會的內容,給我的感觸很深.做這個報告會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員,不僅如此,他們都是擁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輕青年.他們為我們講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又是如何的後悔與失去自由的無奈和悲哀.
他們用自己犯的過錯來警示我們--這些正處於美好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們,這些正享受著生活的美好與自由的可貴的我們,告訴我們要從小樹立省法律意識.遵紀守法,要學法、懂法、守法,做一個社會上的好公民.同時還告訴我們要慎重交友並無論處於何時何地都不忘父母對我們的恩情.這是一個處於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發自內心的悔恨和領悟.他想把這些道理傳達給擁有自由的我們.這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很大的啟發,甚至可以產生心靈的震撼.
聽完這節課,我想這對於我以後的人生道路起著巨大的作用.它給了我許多真理和啟發,告訴我要想成才必先學會做人,我會一直受用!
聽了今天的報告,我感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為什麼呈上升趨勢,主要是他們法律意識淡薄,有的不懂法,還有的不知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什麼是自己應有的權利,什麼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沒能真正理解遵紀守法的重要意義,不能在社會行為中自覺地運用法律知識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要培養未成年人的自覺法律意識,首先應組織未成年人系統學習法律,多形式組織未成年人學習新《憲法》、《刑法》、《刑訴法》和《社會治安處罰條例》等法律條文,在社會行為中自覺地運用法律知識來規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與一切違法犯罪的現象作斗爭。
學校、家庭和社會應注重引導未成年人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徵,調解自己的情緒,加強自己抗挫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上各種環境的考驗。因為,未成年人正是長身體的時期,他們已開始產生強烈的獨立意識,不想事事依賴成人,想獨立去處理一些問題,但是,他們的認識和判斷能力又跟不上獨立意識的發展,往往分不清是非,易偏激和固執使自己的行動帶有很大盲目性,這就需要我們成人對他們進行整體引導,逐步提高他們能分析和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⑦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對中學生的意義是什麼
⑧ 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關於鏡子紀錄片觀後感(精選5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鏡子紀錄片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篇1
看完了《鏡子》這部紀錄片,引發的是更長時間的思考,沒有思考的片子,不是好片子。片子更適合父母觀看看,討論的就是家庭教育問題。一些平時生活里的非常常見的家教觀念、方法、習慣,在一些孩子身上發生了那麼嚴重的後果,日積月累,最後成了父母和孩子的互相絕望。鏡頭記錄了這一個個就在我們身邊,活生生的家庭樣本。那種郁悶、迷茫、掙扎、絕望,讓觀看片子的也身為父母的人,產生內心共鳴,去思考。
把片子作為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面對這面「鏡子」,自問「我身為父母,也有這樣的問題嗎?」
思考1:「最該進培訓營的是我爸媽,不是我!」
思考2:「孩子要去做背包客,換了你,你說你可能同意嗎?」
思考3:「我們家孩子是留守兒童,出了問題,沒啥說的;可他們家可不是啊,都是天天能陪著孩子的家庭,父母都有文化,居然也出這么嚴重的問題,這怎麼說?」
思考4:「我小時候家裡窮,我奮鬥打拚,我有今天不容易,我一時一刻不敢懈怠,我希望孩子和我一樣,我錯了嗎?」
思考5: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連石頭都能被打動,為什麼不被孩子理解接受?
思考6:孩子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件物品?若是人的話,應該是一個獨立的人還是父母的附庸?
思考7:教育有幾千年的歷史,教育理論和名言,真是多如牛毛;對於教育的研究,幾千年的探討,不可謂不深入;那為什麼還是爭論不減?教育問題有答案嗎?為什麼今天還是有問題少年?問題出在哪裡?
思考8:孩子和父母的想法,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對孩子的引導,當和孩子的發生沖突時,怎麼辦?都知道要多傾聽和溝通。那當溝通不成時,又該怎麼辦?
思考9:「他們是未成年人,教育他們是父母的權利和責任,錯了嗎?我給孩子指出正確的路,錯了嗎?我都是教他學好,他偏偏不學好,是我的錯嗎?」
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篇2
14歲的澤清外公外婆是大學教授,媽媽是學醫的有留學經歷,爸爸是事業單位,本科畢業,這樣的幾乎的頂級配置的高知家庭,澤清說,我來是因為有跟蹤報道,因為這樣有存在感;我來是因為這里有家長課堂,我覺得他們才是要呆81天的人,我只需要呆6天就可以了,我為他們付出了這么多。
澤清的爸爸說:這個家庭需要改變,但我覺得我不需要改變,至少不用改變很多。
家明的爸爸不想去家長課堂時說,公司領導安排的事情要做啊,很多人在等著我面試呢!你們誰會同意讓孩子不上學去當背包客,難道讓我放棄他不管他的學習么?
媽媽說,我覺得江校長說的兒子的關鍵在家長課堂上,我覺得太誇張了,沒有那麼多。
心理咨詢師李老師說:「我們做律師需要執照,開車需要考駕照,可是我們做父母卻不需要,但這是我們要做一輩子的職業,父母們都沒有意識到我們也需要學習。」
那麼需要學習的是什麼呢?
1、尊重個體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因為他們除了是我們的孩子,還是他們自己,要象尊重你的朋友一樣尊重他們,包括尊重他們的感覺。
2、正確表達愛
當江老師帶著兩個教官去接家明的時候,大家看到一個細節,家明在家裡聲嘶力竭的喊著「讓我見他們!讓我見我爸媽!」,而門外的父母拿掉眼鏡趴在牆邊掉眼淚。
他們不愛對方么?愛,只是用這樣扭曲的形式表達出來了,反彈回去讓他們自己也難受。愛的正確表達,就是帶著愛一點點的放手,讓孩子在引導而非控制的環境下尋找自己的人生。
3、糾正行為前先連接感情
鄰居有個老太太想要老頭名下的房子,未果,這個老太太天天有一空就坐在窗戶前大罵老頭子,幾乎沒有間斷過,左鄰右里不甚其煩。大家覺得這個挨了罵的老頭子會開開心心的把房子給老太太么?你自己會對批評你的領導說:領導你批評的太對了,我真是等不及要照你的話去做了,你對我太有幫助了」你不會的,所以也不要指望你的'孩子會在被批評指責的情況下心甘情願去改正錯誤。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要相信他們,要和他們做朋友。
4、請把指責變成鼓勵,把命令變成啟發式提問
給孩子時間和機會去改正自己的錯誤,讓孩子用腦子想問題解決問題,哪怕問題並沒有解決甚至更糟,要給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的好機會。
5、言傳身教
家庭環境是競爭的還是友好的,取決於父母。孩子從一出生就通過觀察在學習處理關系,看到父母總是指責對方他學到的是什麼?所以一個問題學生背後,肯定是一個有問題的家庭,至少是有問題的父母。
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篇3
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問題」,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癮的,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
當孩子出現迷失的行為,例如不想學習、情緒不穩定、有抵觸性情緒時,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間夫妻關系的失衡或模糊。
當孩子出現注意力分散、依賴、易結交壞朋友時,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雙重標准、夫妻關系分裂、在家中缺乏歸屬感。
當母親的位置缺席時,孩子容易空虛憂郁、焦慮緊張、較優柔寡斷,也比較容易發生人際關系問題,難以表達自己,也難與人連接。
當父親的位置缺席時,兒子很容易發生成癮行為,例如沉迷於電玩、抽煙、喝酒、吸毒;女兒則很容易發生早熟、暴食或厭食症、對成年男子有興趣、期待有人保護。
當父母一方或雙方想離開家或死去時,孩子在潛意識里會接收到這個信息,並以逃家、重病、發生意外危險等方式反映,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因為他們小小的心靈里幻想著:「我代替你走,這樣你就可以留下來」或是「我會跟著你一起走,這樣我們就永遠不會分開」。
改變孩子,父母就要改變自己
一位媽媽跟我談起她的小女兒。小姑娘已經上小學了,平時聽老師和同學反應孩子很聰明,大家還是很喜歡她的。但是最近一次春遊中,媽媽發現孩子總是「教訓」同學,而且有些刻薄,尤其對班裡比她成績差的學生表現出蔑視。
春遊中,老師表揚一位同學:「某某今天表現很好,一直幫助同學,還幫家長拿東西。」
女兒就說:「什麼呀!我也會,有什麼好表揚的!」孩子表現出生氣而且否認了同學的做法,還不承認自己沒有做到。
女兒這樣的表現,讓媽媽非常擔心。
我由於對媽媽比較了解,就說:「要知道孩子為什麼這樣,看看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你平時對孩子是不是要求嚴格?你對老公的歇斯底里是不是造成了家庭氛圍的緊張?」
媽媽喟然而嘆,說最近由於大女兒學習問題以及自己的工作有點脾氣不好,確實對小女兒嚴厲了些,也經常訓斥老公。
無論這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模仿學習」還是心理學對應的「鏡子效應」,孩子的言行常常可以反映出父母的言行。這位媽媽有所醒悟改變了自己待人刻薄和愛教訓別人的毛病,還跟孩子進行了溝通,經常跟孩子聊聊學校、學習的事,漸漸地小女兒也發生了變化。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的老師。家長的改變也使得孩子發生了變化,教育就在無形中產生了效果。
欣賞孩子內在的純真。
作為家長,我們並不是一定要在所有方面懂得比孩子多,也不是要永遠正確,其實我們需要學習謙卑,對人生、對生活,對孩子,我們可以做一個學習者,在自我的成長中帶動孩子的發展。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對事物、對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想像與表達。
相信孩子成長的潛力。
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孩子的未來,更不應該去剝奪和干預孩子自主的選擇權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重視和鼓勵孩子的獨立判斷和選擇,在他們無力的時候推一把,在他們跌倒的時候給予鼓勵,相信他們自己成長的潛力,給它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創造和實現自我的價值。
感悟生命存在的意義。
我們應該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義和存在價值。父母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榜樣,只有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會受益。事實上,很多的家長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擔憂和太多的恐懼,這份厚重的「愛」壓得他們透不過氣,其實這都是家長缺乏自我價值的表現。
生活的過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過程,我們隨時隨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現,為孩子示範我們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品質和言行。如果說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復印件,家長朋友們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實的幸福。
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篇4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時卻會造成傷害,這究竟是為什麼?「問題孩子」的背後是否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入圍影片《鏡子》昨天在國家圖書館舉行了首映典禮暨交流會。作為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該片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經過《天網》欄目十年醞釀與策劃、兩年拍攝與製作完成。
《鏡子》講述了三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現的幾個孩子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癮的,所展現出的「問題」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在兒子身上,一切以學習為目標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和反抗隱患;有的家庭母親的忍讓妥協、父親的冷暴力,讓孩子產生了只有做出一些過格的事情才能得到關注的錯誤想法……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鏡子》總導演盧釗凱介紹,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
「每一個人都是孩子」。與盧釗凱一同合作執導該片的導演范永東說,這部片子的故事是講述關於家庭情感教育這個話題,但實際上在故事背後融入了創作者對於人性的理解、對於愛和慾望的思考。他和盧釗凱力圖通過影片找到一條線索,一個解決中國人精神層面或者心靈層面問題的線索。
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篇5
古人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看到的周圍環境,正是你內心的倒影。鏡子是誠實的,它能清楚地映射出你的一切。
小時候,我們也像紀錄片中的孩子一樣,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被父母用雙手築好的防護牆安全地保護著。那個時候的我們,經不起挫折與失敗的考驗。後來,時間的刀筆無情地在父母的額頭上刻畫出幾絲皺紋,而我們仍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我們與父母的溝通少了,矛盾多了,見面的次數少了,距離遠了,心與心之間在無形中產生了一條鴻溝。我們開始覺得父母管得太多、太頻繁,我們開始覺得父母限制了我們的自由,我們開始覺得,自己已經可以照顧自己了。
是啊,我們長大了。
從踏進校園的那一刻,我們就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為了一個目標,為了一份責任去選擇拼搏,去選擇付出。我們必須要經受一些沉重的打擊,吞下一些苦澀的淚水,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去告訴父母,我們長大了,去告訴父母,不用再為我們操心了。
可是,長大並不代表我們可以不與父母溝通;長大並不代表我們可以與父母吵架;長大並不代表我們可以不愛父母,不關心父母。也許,你有時會感到對不起父母,會感到內心深處的不安。但是,別忘了,至於未來會怎樣,我們只有努力走下去才會知道。唯有行動,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在鏡子中看生活,在生活中看自己。
⑨ CCTV社會與法制觀後感
法律,像水一樣滋養著我們;像世界上的摩擦力,牢牢地束縛住我們;像孩子們離不開的好夥伴一樣,要是找不到它了,准會不惜一切代價將它覓回。下面是CCTV社會與法制觀後感,歡迎參考閱讀!
法律講堂觀後感(一):
這次寒假我在家裡看CCTV12里的《法律講堂》。那天,他講了一個「一筐雞蛋惹出的禍」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在一個農村裡,有一位老奶奶,她和他的外孫子在一齊住,但對她的外孫子一點也不好,他的外孫子有空就去網吧看別人玩游戲,正因沒錢奶奶也不給,因此只能看,有一次看見自家有好多雞,就讓他奶奶給他一隻母雞,讓他自己養,但雞蛋得給他,他奶奶同意了。這回他把母雞下的蛋給賣了手裡就有了一些錢,然後去網吧打游戲。他奶奶還有一個外孫女,是她最疼愛的,正因她只有一個外孫女,一次,外孫女放假到奶奶家來玩,這個孩子從小就被寵壞了,但發現她的哥哥不順與她,她就想盡辦法懲罰她哥,她發現她的哥哥對母雞情有獨鍾,因此趁她的哥哥出去,她就指明讓奶奶把他哥哥那隻母雞和母雞下的蛋煮了,她哥哥回來看她又吃雞腿又吃雞蛋,而自己的母雞沒了很生氣。一天,她去和小夥伴們趕集,結果跟夥伴們走散了,她哥哥剛好經過就說要帶她去一個好玩的地方,就帶她去了後山一個山洞裡,並那藤條把她綁起來,批評他了一頓,這就到了晚上,她哥哥去到山裡找些吃的,她慢慢地掙開藤條,偷偷溜出去結果路上被馬蜂蟄死,為這件事法院判了她哥哥6年有期徒刑。霸氣網名女生
從這件事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一、家長不能溺愛孩子。
二、網吧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害人了。我們不能沉迷於游戲當中。
三、不能擺「公主」、「皇帝」的架勢。超傷感網名
四、不能因小事嫉妒。
五、不能加害於人。
六、不能晚上自己一人亂跑。
法律講堂觀後感(二):
這天,在電視節目《法律講堂》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對年輕的夫婦王先生和李女士。婚後四年共同買了新房子。正當兩人家庭和事業都很順意的時候,聽說女方的父母家裡的房子要動遷。雖然兩人已經結婚四年了,但女方的戶口卻還在娘家,按政策規定未婚成年子女能夠得到相應的動遷住房補貼。無奈她已經結婚了,無法得到這筆補償。眼看一筆"不義之財"就要"不翼而飛",正當無奈之時,王先生"絞盡腦汁"想出了"良策"———"假離婚"。和妻子李女士一說,兩人"一拍即和"。正因兩人結婚以來感情一向很好,堅信"假離婚"也不會有什麼"大礙"。
就這樣,兩人順利的辦理了"假離婚",為了能得到娘家的那份由動遷辦發給的補貼,他們在辦理假離婚的時候,將此刻兩人的住房分到男方的名下。離婚後,兩人還居住在一齊,和原來比也沒什麼變化。不久,他們就"如願以嘗"的領到了一份動遷補貼。此時,李女士想,目的到達了,能夠辦理復婚手續了。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王先生卻提出要和別人結婚的要求,並且要求李女士搬出去。這可氣壞了李女士。她怎樣也弄不明白自己朝夕相處了四年的丈夫怎樣說變心就變心了呢?而且是這樣的絕情!他們但是大學的同學啊。相識也有八年之久了。
原來,王先生並不想背叛自己的妻子,事有湊巧。就在他們辦理了"假離婚"的時候,王先生怎樣也不會想到,他們公司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林小姐,也是王先生的部下。自從到他們公司後,就十分仰慕王先生的才華和潛質,私下裡喜愛上了他。也不知道她是怎樣聽說的王先生辦理了"假離婚"。心想"機會"來了,就對王先生展開了猛烈的攻勢。無奈,王先生也是正常的人,也有"七情六慾",經不住"糖果女孩"的"威逼"。雖然從良心上講感覺對不住自己的妻子,但比較之下覺得還是和林小姐幸福得多。就狠下心來背叛了妻子。乾脆連房子也占為己有,反正是有合法手續的。
這可苦壞了李女士,她一氣之下將王先生告上了法庭。法庭經過調查審理,認為王先生的做法並不違法。直到這個時候,李女士欲哭無淚,追悔莫急。真是:為了貪圖一時的小利,丟了丈夫和房子。還不止這些!
從這件事中我們還應當吸取這樣的教訓:
一。當你准備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的時候,要把問題的結果想清楚,不好只想好的一面,還要想到由此可能引發的不利的一面。
二。追求平淡的生活,在平淡中享受生活。
三。做人要腳踏實地,不好弄虛作假,無視法律,我們要尊法守法,還要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如果當初李女士不貪圖小利,林小姐也就沒有可乘之機,王先生還是她的好丈夫,這個家庭還會充滿溫馨幸福的。
法律講堂觀後感(三):
有一個五年級的同學,看上了他同桌的筆盒就趁他同桌不主義就把他同桌的筆盒給偷了。以法律的角度來看這雖然上一不算犯法,但是,做這些偷偷摸摸的事,是一種不良習慣,從小就有這些習慣,等長大了,就會成為盜竊行為的。
還有另一個例子:故意傷害他人:
就講,在一個學校里,有兩個同學是死對頭,其中一個同學就很喜愛欺負另一個同學,那個同學受不了了,就回去告訴了他的哥哥聽,他哥哥就說:「他打你幾下,你就雙倍的打回他。」第二天他來到學校,剛好在樓梯口,看到欺負他的那個同學,就用力的把他踹了下去,那個同學就滾了下去,手就斷掉了。正因,那個同學是故意的,因此他務必要付醫葯費、精神損失費、車費……
經過這次的法律課我學到了很多法律知識,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法律,怎樣才不會走上「不正之道」。
代他人懷孕是指代他人懷孕是指將受精卵子植入孕母—子宮,由孕母替他人完成「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過程」。被代他人懷孕著與代他人懷孕人沒有進行性行為。在本案中,李志遠和胡艷萍是經過性行為生育的笨笨。這根本不貼合所謂代他人懷孕的含義。他們所簽訂的代他人懷孕協議也是違背了公序良俗原則,因此這份協議是無效的。
但是,我卻對法官的判決有點質疑了。法院判決孩子由胡艷萍來撫養,李志遠每月付給胡艷萍生活費。先前付給胡艷萍的7萬元算是給笨笨的撫養費。理由是孩子在哺乳期由母親撫養更宜。但是我認為這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此刻笨笨就有一個單親家庭,得到的是不完整的愛。若要判決,最好就是從最有利笨笨健康成長的方法解決,李志遠有穩定的家庭,固定的收入,還有一個好妻子王靜對笨笨就像是親身的,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判給李志遠能讓笨笨更好的生活。
夫妻之間確實就應坦誠相待,但是有時候的欺騙不是善意的嗎?李志遠也很難做啊,一個他很愛他的妻子王靜,不想與她離婚。一方面他又難以應對父母。現實就是如此的殘酷,熊掌與魚永遠都不能兼得。
法律講堂觀後感(四):
"婚前甜甜蜜蜜,婚後互相猜忌,離婚義無返顧,婚姻當成兒戲。"我這天看<法律講堂>,講了這樣一故事:女模特小白,嫁給給了一級攝影師小丁。結婚之時,小丁送給小白所有的女孩子就應有的禮物,但是小白似乎還是不高興,期望愛人能送給她一個讓自己驚喜的禮物!小丁想了3天也沒想出到底送什麼禮物能讓小白驚喜。突然眼前一本雜志的封面給了他啟示。自己是有名的攝影師,能夠幫妻子拍一套漂亮的裸體照算做送給她的禮物,想想看,這個禮物必須會讓妻子感到驚喜!於是第四天,小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妻子。起初,小白感到很難為情,不一樣意!怎奈小丁說這個禮物只供我們兩人欣賞,老公拍攝,又有什麼不能夠!於是小白答應了。小丁真不愧是個有名的攝影師,在他拍照的100多張照片中選中了10張最理想的做成了像冊!兩人都感到很滿意!
浩浩乾坤拽不住人生的步履,茫茫蒼穹怎奈何耐飛逝的光陰。轉眼小白和小丁已經結婚3年了,激情過後,就是平淡如水是日子。小丁做攝影師工作,總免不了要常和漂亮的美女打交道。出門的.時候,最忘不了的是攝影機,手機有時候就忘在家裡。這一天,小丁忘在家裡的手機不知是哪位美女發來了一條曖昧的消息,恰巧被小白看到了。她很生氣。要小丁說清楚!小丁也記不住是誰在搞惡作劇。一時無法說清楚。小白不依不饒,跑回了娘家!小丁去丈母娘家陪罪,好說歹說,才把妻子接了回來。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時刻長了,小丁已經厭倦了去丈母娘家陪罪!這樣小白就住在娘家不回來。過了半年,小丁提出離婚,小白也同意。好在兩人也沒什麼財產,沒房子,沒汽車,存摺上就一萬多元錢,小丁說給小白做青春補償費,兩人就和平離婚了!
本來就應是相安無事。這一天,小白聽鄰居說有個攝影展很招認喜愛。一細問,是影展中有一組裸體照片,雖然對照片中的人頭部分做了特殊處理,但還是吸引了許多觀眾。有許多人就是為了專程去看那組裸體照。小白很震驚,想看個究竟。這一看非同小可,嚇出一身冷汗!原來那組裸體照正是當年小丁為自己拍的。怎樣能在眾目睽睽之下任人欣賞。她也顧不上難為情,把小丁告上了法庭,要求小白撤掉影展中自己的照片。但是小丁說自己有著作權,就是不撤。小白說他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權。兩人針鋒相對,對簿公堂。最後小白勝訴。正因法律規定:當著作權與肖像權發生在同一件作品時,要首先尊重肖像權!
這件事對小白來說雖然是勝訴了,但小白並不簡單。正因她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她今後將怎樣應對周圍的一切!
因此我們說,做事要"三思"。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要自立,二要自尊。自立就是經濟上自己自足,決不依靠於任何人。俗語說"爹有媽有不如自己有"。自尊就是不無端尋求刺激,耐得住平庸平淡。俗語說"平平淡淡才是真"。
法律講堂觀後感(五):
假期在家觀看了中央電視台法制頻道的播出的一期教育節目,本次節目主要講述了透過網路騙婚詐婚來騙取錢財的真實案例。我在觀看後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以及教育,尤其是其中一例的受害者是在校的女大學生,這就更加為我們敲響了警鍾,收到的教育也更加深刻,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許多不法分子詐騙的手段更加狡猾,愈發讓人防不勝防:王小姐在上網聊天時結識了一名自稱是台灣某行政助理的李某,兩人一見如故王小姐迅速墜入愛河,隨後王小姐提出了見面要求李某爽快的答應了,見面後,被英俊帥氣的李某深深打動的王小姐愈發堅信這是兩人的緣分,而在隨後的相處中,李某漸漸顯示出了本來的面目:兩人約會、逛街、吃飯的錢全部是王小姐支付,但是處在熱戀中的王小姐並沒有太放在心上,認為兩人之間不就應為了錢傷了感情,隨後李某急急忙忙給王小姐打電話說弟弟在台灣出了車禍要回去料理但手頭並不富裕,王小姐立刻給李某的銀行卡內打去5萬塊錢,隨著李某的離去,王小姐也悶悶不樂兩人每一天在網上聊至深夜,三個星期後李某回來了並提出對王小姐用情之深,想要在大陸開一個公司定居這邊和王小姐結婚,王小姐一聽不禁心花怒放隨後為李某的「公司」投入了10多萬元,而這些錢又是王小姐向父母親戚、同學朋友借的,就在王小姐籌劃著兩人的完美未來時,李某提出回到台灣去了結一些經營問題之後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過了幾個月之後,王小姐才感覺到了事情的不對勁並報了警,在警方的發奮下將身在湖北某網吧的李某抓獲。原來李某隻是一名初中畢業後及四處打工為生的打工者並非經營台灣公司的大老闆,以各種名義先後從王小姐處取得共計人民幣15萬元,隨後即用來還賭債及揮霍。王小姐只是被他帥氣高大的外表所迷惑了而已,最後付出了金錢及感情的代價。
無獨有偶,身為某公司白領的張小姐也在一家婚戀網上結實了林某,林某自稱為香港人,想找一名大陸的的賢惠妻子相伴一生,兩人相識後林某對張小姐展開了感情攻勢,在張小姐看來,在網上結識的男子並不可靠,因此幾經試探詢問林某一些香港的風土人情、人情世故、節日習俗、他的居住環境、公司狀況等,林某不慌不忙的一一解答並傳過來許多照片於是張小姐開始放下防備對林某的好感與日俱增,此時林某提出真心實意想和張小姐結婚,張小姐本來正因公司事務繁忙已是28歲的年齡,因此應對結婚的誘惑張小姐淪陷了,一段時刻後林某告訴張小姐說已經找好了人為其辦理香港簽證手續,張小姐與這位委託人見面後得知林某為了簽證問題已經花費了28萬,仍有35萬尚未付清,張小姐大受感動之餘毫不猶豫的給林某打去50萬讓他早日辦成手續並裝修一下房子,置辦些傢具等。而隨著日子一天天流逝,林某也漸漸毫無音訊,但此時的林小姐仍不堅信自己被騙了,在親友的再三催促下才報了案,後警方將林某抓獲並證實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名已婚農民,此刻在一個詐騙團伙里專職從事騙婚,將它抓獲是他正在與另一名女士商談結婚事宜。警方還在李某使用的電腦里搜出了一個叫做「秘籍「的文件夾,裡面有「甜言蜜語大全」、「香港社會習俗大全」、「香港地理位置大全等一些甚至像如果對方問你什麼時你該如何應對的「秘籍」。更令人震驚的是所謂的委託人也是該團伙的一員,就是憑著這些「秘籍」,林某至今已經成功詐騙了多位女性,其中不乏像張小姐這樣的白領人士。
最後一個案例則是一名年輕男子朱某在網上結識了一名自稱是某大學研究生的陳某,兩人在網上聊了一段時刻後朱某有些動心遂提出了見面的要求而陳某也爽快的答應了,從北京坐火車去了山東和朱某見了面,朱某對黑風衣、黑長發、黑絲襪、黑色高跟鞋的陳某十分滿意立即帶她去見了父母,但在隨後幾天的相處時刻里朱某發現陳某並不像她所說的年齡29歲,似乎歲數還要偏大一些,遂提出了分手的要求,不依的陳某與朱某打鬧幾次後竟向朱某潑了硫酸!致使朱某雙目永久性失明。報警後朱某才了解到陳某根本不是所謂的女研究生,而且也不是所說的二十九歲,她的真實狀況是一名53歲的無職業的單身婦女!因感情空虛才在網上尋找陌生男子,後因被朱某激怒向其破了硫酸。
這三個案例都於網路聊天有關,在如今上網聊天越來越普及的時候,有多少女大學生正因社會閱歷淺薄,不懂法律知識,警惕性不高而遭到騙情、騙錢甚至騙身!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當網路普及後,學生成為了龐大的上網一族,如何遠離不良信息,遠離網路騙局,是我們學生尤其是女生面臨的重要課題。這就不僅僅要求我們了解一些常見的詐騙防騙手段,更要端正自身的品德思想,加大學習思想政治的力度,認識到在當今信息產業高速發展的社會,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職業什麼樣的身份地位都能夠透過網路來交友,這種省事省力省錢的方式的確給大家帶來了便利,然而這種方式也帶來也許多不利的影響,像網路婚姻詐騙就是利用談感情或利用有些女性急於結婚的心理來進行詐騙,而且詐騙者大都身份地位社會地位高貴、長相帥氣大方,我們千萬要理智對待這類事情,務必持續清醒的頭腦和明智的決定力不讓這類騙局得逞,讓自己受騙上當。
透過觀看這期節目,我受益匪淺,我打算繼續觀看法制類的節目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增加我的社會閱歷以便在將來走上社會時更好的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法律講堂觀後感(六):
看了法律講堂《家有第三者》,頗有感觸。
王梅張岩為大學同學,兩人婚後十分相愛,雙雙事業有成。王梅懷孕後,張岩很是高興。正因工作關聯王梅沒有與張岩商量就去醫院作了人流,張岩為此惱恨在心,對王梅大發其火,王梅很郁悶,生了一場大病,住院後張岩對王梅不理不睬,並且還出了差。王梅同病房有一病友老大媽,兒子吳勇很孝順,一來二去他們就互相熟悉了,其妻正因有了第三者正在鬧離婚,吳勇苦於沒人訴說,就給王梅全盤端了出來,說到動情處聲淚俱下。一天吳勇正因苦悶去了一家酒吧,打電話要王梅過去坐一坐,王梅想,吳勇情緒不好,她也正好一人在家,去就去吧,幾杯酒下肚就暈了,當晚就與吳勇發生了一*情。張岩出差回來後,王梅深感對不起老公,鼓足勇氣把這件事全交代了出來,張岩聽後那個氣啊,臉一陣紅一陣白,從此對王梅的眼神更是鄙視,他經常去一酒吧酗酒,一吧女菲兒漂亮可愛,與張岩很能說得來,張岩出手很是大方,不久菲兒懷孕,要求生下孩子。張岩把王梅與菲兒再三作比,感覺還是王梅更適合自己,於是勸說菲兒墮胎,菲兒覺張岩不珍惜自己的骨肉,懷恨在心,開了兩個條件:1。張岩付給自己三萬,算是補償;2。術後身體虛弱要求王梅侍侯自己。第一個條件張岩很快答應了,第二個條件就難了,張岩回家苦苦哀求妻子。為了挽回家庭,王梅含著淚答應了。這但是引狼入室啊!把菲兒接回家後,三個人各自一個房間,那種尷尬局面大家能夠想像得到。白天菲兒就指責王梅這不對那不對,晚上菲兒就會大喊頭疼,要張岩去陪她,王梅忍著屈辱將就了一個月,想把菲兒送瘟神一樣的送掉,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菲兒又心生一計。這天王梅一大早就去上班了,菲兒一把抱住張岩:我們畢竟感情一場,你給我兩萬,我們再愛最後一次!從此我們將天各一方,互不來往。張岩一聽,也是,畢竟他們以前有過感情啊!菲兒又背著張岩把正在路上的王梅打電話叫了回來,意思就是要她捉姦在床,順便氣氣王梅。王梅開門看到了兩個人床上的那一幕,立刻明白了,罵菲兒不是人,我們對你那麼好,你還這樣對我們。菲兒見陰謀敗露,悵悵離開了那個家,但仍然懷恨在心,打算伺機報復。菲兒並沒有離開那個城市,仍然回到了酒吧,結識了一個刑滿釋放者劉五,幾天時刻兩個人就混熟了,菲兒求劉五幫忙教訓王梅,先付給劉五五千元,事成後再付五千元,劉五滿口答應,就在王梅下班開門的那一刻,劉五的刀子捅向了王梅。事後菲兒投案自首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劉五對他所犯罪行供認不諱被判七年,王梅傷口癒合後出院協議離婚,離開了那個讓她心靈的傷口難以癒合的家和城市。
看完節目後,情緒深感沉重。
那個不知廉恥的菲兒我們暫且不論她。
寬容誠實信任是一個幸福家庭必備的條件。
夫妻在一塊過日子,磕磕碰碰是難免的,但都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思考,事情就會迎刃而解。即使有了意見分歧,也要坐下來平心靜氣地講道理,多溝通多包容,千萬不好說出傷情的話,更不好大打出手,使夫妻關聯出現裂痕。要知道,夫妻關聯也是要用心經營的。
誠實是夫妻關聯的基礎。但有時候不妨自己也能夠有點小秘密,像王梅,假如不把自己一時糊塗,發生夜情的事講出來,他們的婚姻完全是能夠保住的。但是話說回來,我們並不是有意欺瞞對方,只是在事情無可挽回時一種善意的隱瞞,但自己必須要把握住自己,做到潔身自好,對家庭有職責感,珍惜維護自己的婚姻,保證此類事情永不發生。
在人際交往中,朋友之間要互堅信任,夫妻關聯更是如此。任何一方的猜疑都不利於家庭。
人往往在婚姻瀕臨破裂時才知道家對於他的重要性,這個時候如果雙方都能認真檢討和反省自己,並既往不咎,兩個人重新開始生活的可能性很大,並且感情會更加堅固些,正因他們知道對方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⑩ 5月3日社會與法之懺悔錄(泣風塵)里講的故事好感人,故事中的主人公的遭遇深深地觸動了我
蘆盪小英雄(圖1)
微山湖,蘆葦叢,這里本來就是孩子們釋放天性的地方專,再加上小英雄牛娃屬捉弄小鬼子的故事,真嚮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啊!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天,日本鬼子要從蓮花鎮給土地廟據點的敵人補充一批槍支。我區委接到這個情報後,立即派區武裝小分隊老馬去小魯庄組織民兵,中途截擊敵人,奪取槍支。放鴨的小牛把送槍的鬼子和偽軍引誘到蘆葦叢里的蛤蟆灣,老馬和民兵們一舉殲滅了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