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關於明保理的約定

合同法關於明保理的約定

發布時間: 2023-03-12 16:24:49

民法典中關於合同法的新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在原來合同法規定的15種有名合同的基礎上增加了4種有名合同:

1、保證合同;

2、保理合同;

3、物業服務合同;

4、合夥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一條 保證合同是為保障債權的實現,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保證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合同。

第七百六十一條 保理合同是應收賬款債權人將現有的或者將有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資金融通、應收賬款管理或者催收、應收賬款債務人付款擔保等服務的合同。

第九百三十七條 物業服務合同是物業服務人在物業服務區域內,為業主提供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養護、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管理維護等物業服務,業主支付物業費的合同。 物業服務人包括物業服務企業和其他管理人。

第九百六十七條 合夥合同是兩個以上合夥人為了共同的事業目的,訂立的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的協議。

② 供應鏈金融-保理篇

保理分類:

1.  根據應收賬款轉讓事實通知債務人的時機可分為明保理、暗保理;

在現存各種資料中,一度有這種說法:「 我國《合同法》中明確規定,供應商在對自有應收賬款轉讓時,必須在購銷合同中約定,且必須通知買方。這也就決定了我國保理商提供的保理業務都是明保理 」,這個說法並不準確,現在行業內對暗保理的定義並不是不告知,而是在什麼時候告知。暗保理的概念在《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保理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審判委員會紀要(一)》中是被明確過,且業務實踐中普遍採用 抽屜協議 的方式去做提前授權,一旦觸發即告知債權人,這種方式很好的規避了不告知造成的合規風險,同時也滿足了賣方想隱瞞自己資金狀況不佳的狀況的業務需求。

2.  根據發起主體可分為賣方保理(正向保理)、買方保理(反向保理);

賣方即應收賬款的持有方(債權人),到期買方(債務人)支付貨款,業務流程是一致的,區別在於授信階段,由哪一方發起,保理商就會對哪一方展開資信評估工作;如果是買方發起保理業務,該業務必定是明保理業務(買方時刻都會知道應收賬款轉讓的事實),由賣方發起,可以是明保理,也可以是暗保理。

3.  根據供應商是否承擔信用風險可分為有追索權保理、無追索權保理;

追索權是針對賣方的:有追索權保理中,如債務人(買方)發生信用風險,則不向債權人(賣方)追償;而如果是無追索權保理,則保理商會繼續向債權人(賣方)追償;業務時間中,許多買方保理或產業內保理都會使用無追索權保理,並且由買方承擔融資費用,目的是讓賣方更容易接受,促使業務落地,緩解自身資金壓力。

4.  根據貿易是否跨境可分為國內保理、國際保理;

債權人和債務人中至少有一方在境外(包括保稅區、自貿區、境內關外等)的保理。因為債權人和債務人所處地區的法律環境不同,保理商往往需要通曉兩地的各種相關法律法規,承擔收付款風險。

5.  根據公司戰略可分為產業內保理、社會化保理;

產業內保理,即企業以自身為核心通過保理業務建立的信用憑證的流通體系,來進行支付(替代商票),保理商只是中間一環,最終目標是增加對上下游的掌控力,更好的為核心業務的生產計劃保駕護航,順便賺點賬期利差,該模式中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形態,即最上游和最下游都是集團公司的內部企業,該模式下,企業對供應鏈的控制極強,中間供應商的話語權較弱。

社會化保理,在業務形態上更像是對公授信,保理商對授信主體進行嚴格的調查、審核、評級,但對貿易環節僅做名義審核,故也有「假保理真銀行」的說法。

6.  根據融資時機可分為折扣保理、到期保理;

主要是先付和後付的概念。

折扣保理是指保理商在收到應收賬款票據後,不等單據到期,立即以預付款的形式,打折支付給賣方,剩餘資金等貨物完全交割後再進行清分,實際上等同於賣方提前收到了部分款項。

到期保理指的是,在期初保理商收到賣方的應收賬款票據後暫不進行支付,直到單據到期後,將全部貨款支付給賣方。

無論是先付還是後付,實際上都是賣方保理(正向保理),且保理商都需要承擔買方不支付的信用風險,故在業內一般同時選擇有追索權。

7.  根據保理商的性質可分為銀行保理、商業保理。

從業務實操來看,銀行保理除了授信主體的信用,也大量追加擔保、抵押等方式來降低風險(風險厭惡),而商業保理在擔保物,擔保人上則會相對寬松

以上是對各類不同保理業務的總結, 保理的實質是B端供應鏈中的借貸業務,標的是應收賬款 ,相較於傳統的對公授信、融資租賃來說,操作更加的靈活,同時更加註重交易場景的真實性,產品經理在這里則可以對該業務流程進行抽象化:

角色分析:

根據業務圖,保理系統都應存在如下角色:

買方:供應鏈中的購買者,債務人,最終兌付應收賬款;

賣方:供應鏈中的供應商,債權人,持有應收賬款。

保理商:承做保理業務的機構。

銀行:可以承做保理業務,也可以和保理機構簽署框架協議、財顧協議,作為保理商的資金提供方。

平台方:管理平台中各角色,內容,提供技術服務。

角色關系:

N(買方)+N(賣方)+N(保理商):在完善的供應鏈金融平台中,一個買方可以向多家賣方采購;一家賣方也可以向多家買方供貨;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都可以向多家保理商融資,這是供應鏈金融 最理想的狀態 。

實際操作中卻很難達到:由於完整的保理業務中,始終存在買方和賣方,一旦交易對手改變,保理商就需要重新對其進行審核,這就造成了效率低下,由此在實踐中,保理商往往會對保理的發起人進行嚴格的審核,並且授信,而對其交易對手進行名義審核,即「交易要素齊全即可」,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業務效率。這就是常說的1(核心企業)+N(交易對手)+1(保理商),現國內的大部分保理商都處於該階段,同時這也是產業內保理的典型形態。

③ 保險合同法關於理賠的法律條文

法律分析:保險理賠,是指在保險標的發生保險事故而使被保險人財產受到損失或人身生命受到損害時,或保單約定的其它保險事故出險而需要給付保險金時,保險公司根據合同規定,履行賠償或給付責任的行為,是直接體現保險職能和履行保險責任的工作。對於保險理賠,《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有具體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第二十二條 保險事故發生後,按照保險合同請求保險人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時,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應當向保險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與確認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有關的證明和資料。

保險人按照合同的約定,認為有關的證明和資料不完整的,應當及時一次性通知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補充提供。

第二十三條 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後,應當及時作出核定;情形復雜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保險人應當將核定結果通知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屬於保險責任的,在與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達成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協議後十日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保險合同對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期限有約定的,保險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

保險人未及時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除支付保險金外,應當賠償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熱點內容
律師楊軍 發布:2025-01-13 07:16:54 瀏覽:149
法治實殘 發布:2025-01-13 07:15:18 瀏覽:311
民法素材 發布:2025-01-13 06:38:02 瀏覽:162
羅馬法對民法的影響 發布:2025-01-13 06:25:34 瀏覽:567
增資經辦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05:29:32 瀏覽:666
法律碩士輔導班招生 發布:2025-01-13 04:50:05 瀏覽:336
經濟法概論自考試題 發布:2025-01-13 04:28:41 瀏覽:789
勞動法里的工作時間包括 發布:2025-01-13 04:13:12 瀏覽:436
調節的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力 發布:2025-01-13 03:50:18 瀏覽:183
劃清與西方司法獨立 發布:2025-01-13 02:53:22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