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保障法試題十七條

社會保障法試題十七條

發布時間: 2023-03-18 11:25:54

㈠ 社會保障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社會保障的具體內容
(一)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勞動者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或喪失勞動收入時,能從社會獲得經濟補償和物質幫助,保障基本生活。從社會保險的項目內容看,它是以經濟保障為前提的。一切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不論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強制性、社會性和福利性這三個特點。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社會保險項目分為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險的保障對象是全體勞動者,資金主要來源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的繳費,政府給予資助。依法享受社會保險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災害的生活困難者提供無償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從歷史發展看,社會救濟先於社會保險。早在1536年,法國就通過立法要求在教區進行貧民登記,以維持貧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國制定了濟貧法,規定對貧民進行救濟。中國古代的「義倉」也是一種救濟制度。這些都是初級形式的社會救濟制度。維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會救濟制度的基本特徵。社會救濟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支出和社會捐贈。
(三)社會福利
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總稱。狹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向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中需要給予特殊關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優撫安置
優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待、撫恤、安置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優撫安置的對象主要是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優撫安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撫恤金、優待金、補助金,舉辦軍人療養院、光榮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等。

㈡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案例題,求答案

(1)商場來和小張簽訂的勞動源合同中的不得懷孕時違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第2 3條:「……各單位在錄用女職工時,應當依法與其簽訂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中不得規定限制女職工結婚、生育的內容。…
《婦女權益保障法》第2 7條:「任何單位不得因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職工的工資,辭退女職工,單方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但是,女職工要求終止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的除外。……」
《勞動合同法》第2 6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2)應先申請勞動仲裁。

㈢ 有社會保障法規規和社會保障基礎知識的相關試題嗎

社會保障基礎知識

第一節 社會保障的概念與含義
一、社會保障的概念
1.一般定義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和行政措施設立的、旨在保證社會成員基本經濟生活安全的各種項目總和。
2.國外對社會保障定義的理解
由於世界各國的國情不同,對社會保障的界定有所不同,並且對這一概念的認識本身也有一個發展過程;
西歐福利國家將社會保障理解為一種公共福利計劃,人人都能夠享受。
更多的國家則認為社會保障是一張社會安全網,為需要的社會成員特別是勞動者的生老病死及其家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我國對社會保障定義的理解
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因年老、疾病、失業、傷殘、生育、死亡、災害等原因而失去勞動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礙的社會成員提供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項社會安全制度。
二、社會保障概念的含義
對社會保障的概念要給予比較全面的、准確的、科學的概括,至少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把握:
1.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是國家和社會:補償弱化的家庭保障功能,解決特定的社會問題以穩定社會。
2.社會保障的目標是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是基於人的生存權的保護,二是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
3.社會保障面向社會全體成員:社會成員只要符合社會保障的條件,就應該無一例外地成為社會保障的對象。
4.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保證和依據是法律法規:即國家以立法或制定行政條例的形式來確定社會保障的范圍、資金來源及支付標准等基本內容,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其得以實現。法和行政條例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所依據的法律有兩類:形式意義上的社會保障法規和實質意義上的社會保障法規。在具體操作時「小法必須服從大法」。
三、社會保障的范圍和對象
1.保障的一般對象
按社會保障的定義,社會保障的一般對象應是全體社會成員。但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實現社會保障的原則不同,從而社會保障的對象也有所不同。
2.具體的保障范圍:視各國保障的原則及國情而定。
實現普遍性原則國家:保障對象為全體社會成員;
實現特殊性原則國家:保障對象有選擇,為部分社會成員;
我國的社會保障范圍:許多項目只面向城鎮的工薪階層,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在建設之中,由我國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決定。大多數地區農民是家庭保障。但如果進城打工,就應該受到保障;
發展趨勢:隨保障內容的完善而不斷擴大。但何時擴大到更廣的領域,要視各國經濟發展的情況、經濟承受能力而定。
本節重點:
1、社會保障的一般概念
2、社會保障的含義
選擇題:
1. 社會保障制度旨在滿足人們什麼水平的生活需要?(單選)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現代化生活需要
2 .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依據是什麼? (單選)
A.社會立法 B.企業和個人的自覺性C.思想教育
是非題:
1、社會保障不是一項社會安全制度
(1) 錯,社會保障是一項社會安全制度。
(2) 因為社會保障的目標是保障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使社會成員不至於因為年老、疾病、失業、傷殘、生育、死亡、災害等原因而陷於貧困。
第二節 社會保障的特點與作用
一、社會保障的目的和意義
1.經濟目的
通過社會保障,使社會成員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條件,維持生命的安全;
2.政治目的
通過社會保障,保證國家的各項政策得到貫徹和實施,維持社會穩定,鞏固現存的社會制度。
3.最終目的: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
二、社會保障的特點
一是社會性
社會保障對象具有社會性,即其保障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
社會保障組織管理機構的社會性;
社會保障資金來源的社會性。社會共同承擔制。
二是強制性
各國均用法律的形式將社會保障制度固定下來,以確保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避免了主觀隨意性。社會保障所規定的某些保障項目,不論個人或僱傭單位願意與否,都必須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參加並接受其保障;社會成員個人無權選擇所參加的社會保障的項目、待遇,社會保障機構也無權拒絕社會成員享受其權利的要求;
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以立法形式保證實施,符合繳納條件的個人和團體,都必須按要求繳納,否則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目前仍有不少企業拒絕參加社會保險,違反了勞動法第七十二條中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三是普遍性
保障項目普遍: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險又包括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等多個方面;
保障對象普遍:覆蓋至全體社會成員;
四是公平性
符合保障的對象能夠均等地獲得社會保障的機會和權利;
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公平和進步。
五是互助性
橫向互濟: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遵循的是一種大數法則,也即是多數成員實現對少數遭遇風險成員的收入補償;
縱向互濟:代際之間的互濟。如養老保險的社會統籌部分。
六是儲蓄性
一部分社會保障項目的資金是先行扣除、繳納和儲存,然後分配和使用。其實質是「取之於已,用之於已。」
三、社會保障的功能
1.社會保障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市場經濟的特點:一是通過市場機製作用於社會,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市場機制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盲目性、外部不經濟、無法協調效率與公平等。
社會保障是現代國家干預社會經濟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由競爭性的市場體系與以政府為主體的宏觀調控體系兩部分組成,二者相互作用,進行資源配置。國家運用社會保障干預市場失靈。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公共利益。
2.社會保障的社會性功能(對社會發展、社會穩定的作用)
社會保障的補償功能:是對因為市場競爭造成失業、下崗者的一種經濟補償。
社會保障的穩定功能:通過保證勞動者乃至國民在特殊情況下的生活問題,從而實現整個社會乃至統治秩序的穩定。被譽為「社會安全網」和「社會減震器」。國際勞工組織在總結各國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時指出:「沒有社會的安定,就沒有社會的發展;沒有社會保障,就沒有社會的安定」,客觀地描述了社會保障作為社會穩定機制的重要性和功能。
2、社會保障的經濟性功能(對應於社會保障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調節投融資功能:社會保障的資金直接來源於社會保障費、國家資助(財政補貼)以及資金運營收入,經過長期積累,數量巨大,並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成為國家調節投資的一大支柱。

平衡需求功能:經濟要保持健康的發展,就要保持需求與供給的總體平衡。在經濟擴張時期,就業比較容易,失業率低。在經濟緊縮期,找工作困難,失業率高,可支配的收入減少,容易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社會保障被稱之為調節經濟的蓄水池,具有非常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
當經濟衰退而失業增大時,由於失業給付,抑制了個人收入減少的趨勢,給失去職業和生活困難的人們以購買力,從而具有喚起有效需求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復甦。
而當經濟高漲失業率下降時,社會保障支出相應縮減,社會保障基金規模因此增大,減少了社會需求急劇膨脹,最終又使社會的總需求與總供給達到平衡。
國民收入再分配功能:通過稅收的環節,在一次分配的時候,將高收入者以征稅的形式收上來,通過財政手段轉移支付,再分配低收入者,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公平。
保護和配置勞動力功能
維持勞動力再生產:通過失業救助,使失業者能夠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通過就業培訓,又使得失業者得到了新的技能,重新就業。
促進勞動力有效配置:通過社會保障調控,勞動者無後顧之憂,可以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實現勞動力要素的有效配置。部分勞動力則通過失業救助,找到了最能發揮其能量的工作,也即實現了有效配置。
本節重點:1、社會保障的特點 2、社會保障的功能
第三節社會保障的內容和體系
一、社會保障的體系構成
一般大致劃分為核心(基本)保障與補充保障兩大層次。社會保險是核心保障,因為社會保險覆蓋了人口群體中最重要的部分—勞動者群體,因此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居主導地位,是實現社會保障的基本綱領。其他社會保障項目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為補充保障。
二、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救助——最低層次的社會保障,保障最低生活;
社會保險——基本保障,保障勞動者失去勞動能力,從而失去工資後仍能享有基本生活;
社會福利——增進城鄉全體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層次社會保障;
社會優撫——特殊性質的社會保障,保障社會上備受尊敬的軍人及其家屬的基本生活。
三、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
主要介紹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及社會優撫。
1、社會保險
定義:國家通過法律手段,多渠道籌集資金,對勞動者在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勞動收入時給予經濟補償,使他們能夠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
作用: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基礎和核心,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居主導地位,是實現社會保障的基本綱領。
2、社會救助
定義:指國家和社會對因各種原因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給予無償救助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
作用:社會救助是每一個公民應享受的權利,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社會救助是基礎的、最低層次的社會保障,是社會保障要實現的最低綱領和目標。

3、社會福利
定義:是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的各種福利性補貼和舉辦各種福利事業的總稱。包括一般的社會福利、職工福利和特殊的社會福利。
作用: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是社會保障的最高綱領和目標。
4、社會優撫
定義:是指政府和社會對軍人等從事特殊工作的人員及其家屬予以優待、撫恤和妥善安置的一類社會保障制度。
作用:社會優撫是社會保障的特殊構成部分,屬於特殊階層的社會保障,是社會保障的特殊綱領。社會優撫目的在於安定軍心,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社會穩定。
本節重點:
1、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及其作用

㈣ 誰能提供一些關於大自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這科的一些相關試題啊…

是啊 沒答案 對於他來說沒有用呢 在哪兒找到答案啊

㈤ 有勞動與社會保障試題嗎

試 題 一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 共20分)

1、提出勞動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__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A 終止勞動關系 B 勞動爭議發生
C 調解不成 D 仲裁委員會決定受理
2、用人單位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的,除了責令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經濟補償外,還可責令支付__。
A 賠償金 B 違約金 C 滯納金 D 罰金
3、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法__。
A 解除合同 B 終止合同 C 變更合同 D 續訂合同
4、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____規定。
A 企業規章制度 B 勞動合同 C 法律法規 D 集體合同
5、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__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A 一年 B 六個月 C 一個月 D 十五天
6、勞動爭議調整委員會主任由__擔任。
A 職工代表 B 工會代表
C 用人單位代表 D 三方面選舉產生的代表
7、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條件出現,勞動合同__。
A 解除 B 自行解除 C 撤銷 D 終止
8、工會與企業簽訂的以勞動條件、工作條件、生活條件為主要內容的合同是__。
A 集體合同 B 經濟合同 C 民事合同 D 勞動合同
9、支付__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關系不屬於勞動法調整。
A 臨時工的勞動報酬 B 加工承攬的勞動報酬
C 輪換工的勞動報酬 D 雇傭工人的收入
10、某女職工遇到難產,按勞動法規定應給予的產假為__天。
A 56天 B 90天 C 105天 D 120天

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並說明理由(每題5分,共20分)

1、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工。( )

2、社會保險旨在向全體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擺脫人生的各種災害。( )

3、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時,方可申請仲裁。( )

4、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應當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 )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每題10分,共20分)

1、勞動關系、勞動行政關系

2、勞動合同、勞務合同

四、問答題(每題12分 共24分)

1、我國對經濟性裁員的條件和程序是如何規定的?

2、建國以後,我國勞動法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各個階段勞動立法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五、案例題(16分)

某郵電部門的女工,因拒絕周日送報,被認定為曠工,遭到用人單位的違紀處罰。該女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訴,理由是:周日加班應與職工協商,職工有權拒絕,故自己並未違紀。仲裁機構調查情況如下:(1) 該企業經勞動部門批准已實行以月為單位的綜合計算工時制;(2)該企業實行輪休制度, 該女工周日本應輪到休息,故其已有安排,但因其他職工病休,企業要求其頂班,遭到拒絕。(3) 如果該日女工上班,該月的工作時間是40小時,該周的工作天數是7天。(4)按該企業的規章制度,曠工一天,除扣除當日工資外,還要扣除當月的部分獎金,企業按這一規定執行。問:(1)企業的處理是否正確?為什麼?(2)如果該企業執行的是標准工時制,這一處理是否正確?為什麼?

試題一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2A 3A 4C 5D 6B 7D 8A 9B 10C
二、辨析題
1(非)未成年工是指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勞動者。我國對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制度,而並不禁止使用。我國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童工。
2(非)社會保障旨在向全體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擺脫人生的各種災害。社會保險只是社會保障的一部分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確立的,以保險形式實行的,對於因喪失勞動能力或勞動機會而不能勞動或暫時中斷勞動的勞動者提供一定的物質幫助或相應的補償,使其至少能維持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3(非)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4(非)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不能安排補休的,才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概念比較題
1、區別:(1)勞動行政關系一般著眼於社會的宏觀利益, 從全社會的角度指揮和協調個人活動,而勞動關系則局限在較小的范圍內,一般著眼於微觀利益;(2)勞動行政關系是按指令和服從、組織和監督原則建立起來的隸屬關系,而勞動關系是按協商原則建立起來的社會關系;(3)勞動行政關系是無償的關系, 是國家在進行各類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執行社會保障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勞動關系是有償的經濟關系。
聯系:一方面勞動行政關系應反映勞動關系的本質,對勞動關系起促進、保護作用;另一方面勞動關系必須在勞動行政關系的制約下發展。
2、區別:(1)社會關系性質不同。勞動合同是僅與勞動過程相聯系的的合同,表現為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力;勞務合同雖也與勞動過程相聯系,但它更著眼於實現過程。(2)勞動力的支配權不同。在勞動合同關系中, 勞動力的支配權歸掌握生產資料的用人單位行使,雙方形成管理與被管理者的隸屬關系;在勞務合同關系中則由勞務提供方自行組織和指揮勞動過程。(3)風險責任不同。 在勞動合同關系中,由用人單位承擔風險責任;在勞務合同關系中,勞務提供方自行承擔風險。(4)勞動報酬的性質不同。因勞動合同的履行而產生的勞動報酬, 具有分配性質,不完全和不直接隨市場供求情況變動,其支付形式往往特定化為一種持續、定期的工資支付;因勞務合同而取得的勞動報酬,是商品價格的一次性支付,商品價格是與市場的變化直接聯系的。
聯系:兩種合同都與勞動過程緊密相聯。
四、問答題
1、裁員條件的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或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准,確需裁減人員的可以裁員。裁員程序的規定:(1)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 並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2)依法提出裁減人員方案;(3)將裁減人員方案徵求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並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4) 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報告裁減人員方案、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並聽取勞動行政部門的意見;(5) 由用人單位正式公布裁減人員方案,與被裁減人員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向被裁減人員本人支付經濟補償金,出具裁減人員證明書。另外,用人單位從裁減人員之日起,六個月內需要新招人員的,必須優先從本單位裁減的人員中錄用,並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報告錄用人員的數量、時間、條件以及優先錄用人員的情況。
2、(1)我國勞動立法的形成時期。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勞動立法, 比較正確地反映了我國的社會勞動關系既存在著國營企業的社會主義勞動關系,同時也存在著私營企業的勞資關系的現狀。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勞動法促進了全國統一的勞動、工資、保險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當時經濟體制的弊端,存在著過分強調行政管理,統得過死,包得過多的問題。(2)我國勞動立法的低谷時期。從 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幫"粉碎的這段漫長的時間里,鑒於"左"傾錯誤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和破壞,一方面,我國勞動管理體制上的行政行為得到強化,另一方面,勞動工作逐步偏離法制化的軌道。(3)我國勞動立法的發展時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勞動法制建設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時期,勞動立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隨著勞動制度、工資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縱深發展,勞動立法的相對滯後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4)我國勞動立法的成熟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公布,標志著我國的勞動立法進入成熟時期。
五、案例題
1、企業的處理是正確的。該企業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允許採用輪休制度。當月的工作時間並未超過國家規定的40小時,故周日要求該女工上班,不能視為加班,女工在規定的工作時間內應當服從企業安排,否則應按違紀處理。
2、如果該企業執行的是標准工時制度,企業的處理不正確。按每日工作六天計,企業已是延長工時。公休假日要求職工加班應當徵得職工本人的同意。職工有權拒絕。企業扣罰構成剋扣工資。

試 題 二

一、是非題(判別正誤,並在括弧內寫入"是"或"非")(每題1分,共10分)

1、勞動合同被確認為無效後,應當依法予以解除。(非)
2、國家實行薪年休假制度。(是)
3、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非)
4、企業招用勞動合同制工人,應當訂明試用期。(非)
5、加班工資不能作為最低工資的組成部分。(是)
6、"待業"與"失業"兩個概念含義相同。(是)
7、"待業"與"待崗"兩個概念含義相同。(非)
8、集體合同經雙方當事人簽字即行生效。(非)
9、集體合同只有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才生效。(非)
10、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勞動者可以上班的,用人單位應安排工作。(是)

二、名詞解釋(每題3分,共6分)

1、勞動監察

2、勞動就業

三、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 共24分)

1、用人單位非法招用童工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處以____。
A 警告 B 罰款 C 責令改正 D 停產整頓 E 拘留
2、勞動者在_____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A 生育 B 負傷 C 升學 D 失業 E 退休 F 工傷
3、勞動合同終止的的條件是____。
A 當事人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 B 經當事人協商達成一致 C 勞動合同期限屆滿 D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變化,致使原合同無法履行
4、勞動合同無效的確認權在____。
A 用人單位上級主管部門 B 企業勞動爭議委員會
C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D 人民法院
5、社會保險具有的特徵是_____。
A 自願性 B 社會性 C 強制性
D 互濟性 E 營利性 F 福利性
6、我國已實行的特殊工時制度主要有_____。
A 定時工時制 B 縮短工時制 C 綜合計算工時制
D 延長工時制 E 計件工時制 F 不定時工時制
7、按照工資的確定方式,可將工資分為___________。
A 計時工資 B 實際工資 C 名義工資 D 計件工資
E 貨幣工資 F 津貼工資 G 獎勵工資 H 實物工資
8、按照工資的支付形式,可將工資分為___________。
A 計時工資 B 實際工資 C 名義工資 D 計件工資
E 貨幣工資 F 津貼工資 G 獎勵工資 H 實物工資

四、指出下列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每題10分,共20分)

1、勞動關系、勞動法律關系

2、權利爭議、利益爭議

五、問答題(每題10分 共20分)

1、什麼是勞動法?現代意義上的勞動法是如何產生的?

2、我國為什麼要授予某些機構行政管理的職責?這些機構與一般的中介機構有何區別?

六、案例題(共20分)

李某與某企業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勞動合同,合同規定李某從事廚師工作。合同訂立後,企業未經協商,三年中多次變更李的工作崗位並以李未交單位向職工集資的1000元為由,扣發了李某三個月工資。為此,李某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補發工資並解除勞動合同。企業提出反訴,要求李某承擔在上崗前企業自辦臨時賠訓的費用。勞動仲裁委員會支持了職工的申訴請求,駁回了企業的反訴請求。問:在本案中勞動仲裁委員會是依據勞動法的哪些規定作出裁決的?

試題二答案
一、是非題
1非 2是 3非 4非 5是 6是 7非 8非 9非 10是
二、名詞解釋
1、勞動行政部門設置專門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監察員,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法的情況進行規范性的監督、檢查。
2、勞動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公民,在事實上獲得有相應報酬的職業。
三、多項選擇題
1BC 2ABDEF 3AC 4CD 5BCDF 6BCEF 7ADFG 8EH
四、概念比較題
1、區別:(1)兩者產生的前提不同。勞動關系是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 有共同勞動存在就會有勞動關系的存在。勞動法律關系則是被勞動法律規范所調整的勞動關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須以勞動法律規范的存在為前提。(2) 兩者的內容不同。勞動關系是以勞動為內容的,當國家沒有制定相應的勞動法律規范時,這種關系不具有法律上權利和義務關系,也就不具有國家強制力;勞動法律關系是以法定的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任何一個勞動法律關系的參加者,那是作為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出現的。
聯系:勞動關系的參加者依照法律規范的要求締結勞動關系,所締結的勞動關系便具備了法律關系的形式,而法律關系則以勞動關系為實際內容。
2、區別:(1)爭議內容不同。權利爭議是因為執行勞動法規和勞動合同、 集體合同規定的勞動條件而發生的爭議,在這類爭議中,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是既定的,或已有勞動法律、法規加以規定,或已通過勞動合同或集體合同加以確認;利益爭議往往是因為要求確定或變更勞動條件而發生的爭議,在這類爭議中,雙方所主張的權利義務事先並沒有確定,爭議之所以發生是因為雙方當事人對這些有待確定的權利義務有不同的要求。(2)處理程序不同。權利爭議是執行法規、 合同規定的問題,適用勞動爭議的調解、仲裁、或訴訟程序;利益爭議所涉及的還不是法律問題,所以被認為不在司法解決的范疇之內,主要是通過雙方協商或調解解決。
聯系:利益爭議往往表現為一方或雙方提出新的權利要求,目的在於使一方或雙方的某種利益得到合同或法律的確認,從而上升為權利。
五、問答題
1、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為實現勞動關系而產生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勞動法是一個重要的、獨立的法律部門。任何社會形態要進行生產都必須把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結合起來。如果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屬於同一個所有者,生產的兩要素就可以在它的所有者掌握中直接結合,進行生產。如果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分屬於不同的所有者,就會出現勞動力的所有者在一定條件下,把勞動力的支配權、使用權讓渡出去,以實現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結合,由此產生的社會關系就需要法律調整。當著立法者著眼於保護勞動者方面,對勞動關系進行調整,就產生了現代意義上的勞動法。
2、在我國,勞動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國家機關不再直接管理企業勞動力。國家機關將其直接管理的重點移向勞動關系的兩端,以勞動關系建立前和終止後產生的社會關系為主要范圍,即以社會勞動力為管理對象。隨著社會勞動力的管理任務逐步加重,勞動行政機關授權勞動就業服務機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社會保險管理機構、勞動安全衛生的檢測機構等等從事一部分社會勞動力的管理服務任務。這些機構區別於一般中介機構的特徵:(1)這些服務具有排他性, 大部分的服務項目其他中介機構是不允許從事的;(2)某些服務在一定條件下,帶有強制性,如招工登記、退工登記、社會保險費的繳納;(3)某些服務在一定條件下, 會以國家行政部門的名義出現,如職業資格證書的頒發。可見,這些中介服務已具有某些管理的特徵,這些機構所從事的工作,往往是整個勞動行政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這些機構一般是事業單位,不以營利為目的或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並要接受勞動行政部門的嚴格管理。
六、案例題
1、勞動法第十七條規定: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企業未經李某同意,強行變更其工作崗位,違反勞動法規定,也是一種違約行為。
2、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企業不顧李某的反對,以集資為由,強行扣除工資,已構成剋扣工資的行為。故企業因全額補發工資。
3、勞動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企業剋扣工資且違約,勞動者有權解除勞動合同。
4、勞動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企業對李某的培訓是勞動法規定的一項義務。李某是因為企業剋扣工資且違約,才解除勞動合同的,是正當的行使自己的權利,不應要求其承擔賠訓費用。

試 題 三

一、填充題(每空1分,共8分)

1、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__或者____勞動者的工資。
2、未成年工是指年滿__周歲、未滿__周歲的勞動者。
3、就業是指具有____和____的公民,在事實上獲得有相應報酬的職業。
4、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__日以__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5、國家對__工和___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二、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12分)

1、勞動基準法。

2、用人單位。

3、社會保險基金。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每題5分,共10分)

1、個別勞動關系、集體勞動關系

2、勞動合同終止、勞動合同解除

四、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並說明理由(每題5分,共20分)

1、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勞工法規是勞動立法的開端。( )

2、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用人單位在錄用職工時,除認為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

3、勞動合同雙方主體同時變更,意味著原合同關系消滅。( )

4、事實勞動關系是無效的勞動關系。( )

五、簡答題(每題8分,共32分)

1、什麼是勞動法的原則?它在勞動關系的調整中具有怎樣的作用?

2、勞動行政管理系統的含義是什麼?它與勞動行政部門的關系如何?

3、什麼是最低工資標准?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依據是什麼?

4、工會法人與民法上規定的其他法人有何異同?

六、案例題(18分)

王某於1994年8月經招工考試被某企業錄用,並簽訂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 95年8月,企業以王某連續曠工28天,嚴重違反勞動紀律為由, 對其作出除名並解除勞動合同的處理,同時開具退工單。王某不服,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維持勞動關系。仲裁委員會經調查確認,王某入廠以來,確有遲到、早退現象,最近半年以來,還常常完不成定額,95年5月又擅自出走28天。 同時在調查中也聽許多職工反映王某精神不正常,於是委託當地的勞動能力鑒定部門作了鑒定,證實王某患有精神分裂症。企業在仲裁過程中要求將退工理由改為"不符合錄用條件"。請依據勞動法回答:(1)企業的處理是否正確?為什麼?(2)仲裁委員會是否應當接受企業變更退工理由的請求?為什麼?(3)本案應當如何裁決?(4)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後,企業應如何處理?

試題三答案
一、填充題
1、剋扣、無故拖欠 2、十六、十八 3、勞動能力、就業願望、 4三十 書面 5、女職、未成年
二、名詞解釋
1、基準是指為了保障勞動者最起碼的勞動報酬、勞動條件而規定的最低限度的措施和要求。勞動基準法是有關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最低標準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用人單位可以優於但不能劣於基準法所規定的標准。凡集體合同、勞動合同、勞動規則(廠紀廠規)所確定的標准未達到國家規定的勞動基準的,均無法律效力。
2、用人單位是與勞動者相對應的勞動法律關系的另一方主體,也是我國勞動法的特定概念,指依法招用和管理勞動者,形成勞動關系,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組織。勞動法對勞動關系進行調整時,賦予用人單位以勞動力使用者的資格。用人單位只有取得了支配一定財產的法律資格,才能進一步取得支配勞動力的資格,成為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
3、社會保險基金是國家為舉辦社會保險事業而籌集的,用於支付勞動者因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或勞動機會時所享受的保險金和津貼的資金。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三、概念比較
1、區別:(1)當事人不同。 個別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個人與用人單位發生的發生的關系;集體勞動關系是由勞動者團體代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的關系。(2)內容不同。個別勞動關系是勞動者個人在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時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的關系;集體勞動關系是勞動者意志通過勞動者團體表現出來,涉及的是勞動關系的整體內容。
聯系:集體勞動關系的出現有助於克服個別勞動關系的內在不平衡。
2、區別:(1)勞動合同的終止條件是約定的,勞動合同解除條件是法定的。(2)勞動合同的終止是勞動合同關系的正常結束, 勞動合同解除是勞動合同關系的提前消滅。聯系:勞動合同的終止和勞動合同的解除都將導致勞動關系的消滅。
四、辨析題
1、(非)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的"工廠法"是勞動法的開端。
2、(非)用人單位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3、(是)勞動法律關系的變更不包括勞動者一方主體的變更,這是由勞動法律關系所含的人身性質所決定的。如果勞動者變更,則表明原法律關系已經消滅而建立新的勞動法律關系。雙方主體同時變更,由於包括勞動者的變更,原合同關系消滅。
4、(非)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為無效的勞動合同。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侯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事實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既無勞動合同又存在著勞動關系的一種狀態,除當事人履行無效勞動合同而產生的勞動關系外,通常是由於合同期滿後既沒有續訂合同,又沒有終止合同,而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由此產生的勞動關系不宜簡單否定。
五、問答題
1、勞動法的原則是社會勞動關系的反映,是和勞動關系的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相適應的。它反映社會勞動關系質的穩定性。作為確立勞動法規范的准則,勞動法原則在勞動法規的系統內發揮指導和凝聚的作用。作為處理勞動問題的依據,勞動法原則在不同時期的勞動法規之間,發揮穩定和連續的作用。作為部門法的標志,勞動法原則在不同的部門法之間,發揮比較和區別作用。
2、勞動行政管理系統按國際上的理解是指負責從事勞動行政管理的一切公共行政管理的機構和為協調此類機構的活動、為與僱主和工人及其組織協商並使其參與管理的任何公共機構性的組織。在我國"勞動行政管理系統"主要是由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授權的一些中介機構構成。國家機關作為勞動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是由國家機關的職責決定的,勞動行政部門在勞動行政管理系統中發揮負責、統籌、協調等著重要的作用。
3、最低工資標準是指以單位勞動時間表示的最低工資數額。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五個因素:(1)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2)社會平均工資水平;(3)勞動生產率;(4)就業狀況;(5) 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按這五個因素計算的最低工資,應高於當地的社會救濟金和失業保險金標准,低於平均工資。
4、我國一方面將工會法人規定為社會團體法人,說明工會法人具有社團法人的一般特徵,民法通則的規定也適用工會法人;;另一方面又通過工會法專列一條對法人資格進行規定,說明工會法人也具有區別於其他社團法人的特點。工會法人在維護、參與、教育等諸多職能中,維護職能畢竟是一種最基本的職能。
六、案例題
1、企業的處理不正確。除名是對職工因過錯違紀作出的一種處理。王某未來上班的原因是患病而非過錯,故不應要求其承擔違紀責任,不應根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來處理。
2、仲裁委員會不應接受企業變更退工理由的請求。從仲裁程序上分析,這一請求不符合反訴的要求;進入仲裁後也不應允許企業變更其決定。從案件內容分析,"不符合錄用條件"只能在試用期內提出,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而本案中的勞動關系已維持了一年,已超過試用期。
3、仲裁委員會應裁決撤銷企業的除名決定,支持申訴請求。
4、恢復勞動關系後,企業應讓王某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積極治病。

試 題 四

一、填充題(每空1分 共10分)

1、勞動法是調整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2、失業是指符合法定年齡並具有____和____的公民未能實現就業的狀態。失業是與就業概念相對應的概念。
3、職業培訓是指直接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____和____以培養和提高職業能力為目的的智力開發活動。
4、勞動合同__或者________,勞動合同即行終止。
5、在我國,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在______內提供了____,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並說明理由(每題5分 共20分)

1、凡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都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2、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物質幫助。( )
3、用人單位有權制定勞動規章制度,行政部門不應予以干預。( )
4、用人單位由於

㈥ 社會保障法內容

法律分析:是一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頒布實施,是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法制建設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對於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三條 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㈦ 2016農大勞動法及社會保障法-在線試題-2答案

1、2015-2016年並沒有新勞動法出台。
2、現行法律涉及試用期的,主要是《勞動合同法》,相關條文如下:
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第二十條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第二十一條在試用期中,除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在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說明理由。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㈧ 社保繳多少年可以退休

社保繳納年數與退休沒有直接的關系,只要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退休,。退休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勞動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工作崗位。

2011年1月起,我國對個人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政府有關方拿首面不斷釋放出延齡退休的政策意向,民意調查顯示,過半受訪者反對延長退休年齡,多沒喚數主張按規定年齡退休。

(8)社會保障法試題十七條擴展閱讀:

退休年齡:

根據1978年6月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規定,下列幾種情況可以辦理退休:

(1)男性幹部、工人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的職工,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的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3)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的,經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

(4)因工緻殘,經醫院證明(工人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按月享受傷殘津貼;

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二項的規定,勞動者開始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即辦理退休),勞動合同終止。因此勞動者退休後被用人單位返聘,雙方形成的關系,不是勞動關系,不受〈勞動合同法〉調整。雙方的權利.義務由雙方協商一致約定。

根據我國社保法第十七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因此在退休勞動者的原用人單位已經為其依法繳納社保的情況下,退休勞動者發生因病或其他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有權從社保機構獲得相應的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具體金額由各地社保部門規定。

需要說明的是,在退休勞動者的原用人單位在未為勞動者繳納社保的情況下,退休勞動者無法獲得上述費用。

但是根據根據勞動法司法解釋的規定:勞動者退休後,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枯敏凱會保險費而發生的糾紛。

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因此發生了該種情況,退休勞動者的遺屬可以通過訴訟方式向用人單位要求養老金損失、喪葬補助和撫恤金以及退休後的醫療費損失。

注意事項:

1、只能參加養老、生育、醫療保險三險,不能參加工傷、失業險。

2、被保險人初次繳費6個月後發生的大病醫療費用,方可享受大病醫療保險待遇。參加大病醫療保險的被保險人須連續繳費,不應間斷。逾期三個月未繳費的,視為間斷。間斷前連續繳費滿5年並沒有報銷過大病醫療費的,其再次繳費的時間前後相加連續計算;

繳費不滿5年或雖滿5年但享受了大病醫療保險待遇的,其再次繳費時,6個月以後發生的大病醫療費用,按本辦法的規定享受大病醫療保險待遇。 並且,只報銷一次性住院的醫療費用超過1300元的,門急診費用不予報銷。

3、申領銀行「醫保借記卡」時如用的不是18位身份證,請及時到銀行變更並到職介或人才進行登記,否則社保中心無法正常劃款。

4、保證銀行「醫保借記卡」中存款足夠劃帳且在劃帳後留有至少10元的余額。

5、辦理完參保手續後請於2個月後領取《市醫療保險手冊》,超過6個月未領取醫療手冊的,需重新申請領取(需要1-2周時間)。

6、每年4月開始保險基數變更,收費會有變化,建議在每年4月前使銀行「醫保借記卡」中余額不少於400元,可在4月底去銀行列印對賬單以了解新一年度繳費標准。

7、個人存檔人員在連續三個應繳費月中第一和第二月內出現欠費,根據政策,第二和第三個月的基本醫療待遇暫中斷。如在連續第三個應繳費月的最後一個月的10日前,足額繳清所有費用後,被暫中斷的醫保待遇重新恢復。

8、因個人原因,在連續三個應繳費月的10日前未能在銀行「醫保借記卡」中存入足夠現金,連續欠費三個月,醫療保險待遇自動中斷,所簽訂的《個人委託存檔人員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大額醫療互助資金協議書》自行失效。

9、連續欠費三個月,醫療保險被中斷後,存檔個人如要求繼續參保時,需持《醫療保險手冊》和銀行所出具的借記卡對賬單,到中心重新簽訂《個人委託存檔人員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大額醫療互助資金協議書》。

10、個人存檔人員辦理的基本醫療保險,僅負責參保人醫療保險生效期內住院所產生的醫療費用。同一自然年度內首次住院起付錢為1300元,年度內第二次後(包括第二次)每次起付錢為650元。

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封頂線一個自然年度內為7萬元,大額醫療互助資金最高支付限額為一個自然年度內10萬元。

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起付錢以上部分,最低報銷85%,在一個年度內累計超過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封頂錢(7萬元)的醫療費用,大額醫療費用互助資金支付70%,個人負擔30% ,門診不屬於報銷范圍。

11、退休後如要享受醫療保險待遇,退休前實際繳費和視同繳費的累計年限男女須分別達到25年和20年。

㈨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試題

1、商場要求「吳某需先交200元風險抵押金,如果吳某違約,則200元押金不再退還」。
2、試用期內約定為容6個月。因為本合同約定的期限才2年,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
3、試用期工資低於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
4、約定勞動者「患病住院懷孕」,用人單位有權解除勞動合同,並且不對吳某進行任何經濟補償。屬於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

㈩ 自考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試題

兩個都選D

熱點內容
劃清與西方司法獨立 發布:2025-01-13 02:53:22 瀏覽:469
法院進家 發布:2025-01-13 02:51:46 瀏覽:239
喪家產假陪產假在勞動法中屬於 發布:2025-01-13 02:40:24 瀏覽:65
法治歌歌曲 發布:2025-01-13 02:40:17 瀏覽:94
勞動合同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13 02:11:26 瀏覽:972
下列屬於新條例 發布:2025-01-13 01:19:40 瀏覽:828
不戴口罩道德 發布:2025-01-13 00:53:23 瀏覽:9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權益的保障 發布:2025-01-13 00:10:51 瀏覽:779
馬克思法學研究生 發布:2025-01-13 00:07:03 瀏覽:146
法律援助來源 發布:2025-01-12 23:44:24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