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試述假冒或仿冒行為
A. 經濟法問題:混淆行為的認定
市場交易中的有些競爭者為了謀求自身的利益而以假冒、仿冒的手段來侵害合法經內營容者的利益,通過搭別人的「便車」來銷售自己的商品,造成了市場混淆,這種市場混淆行為具有巨大的社會危害性,各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均將市場混淆行為作為不正當競爭行為予以禁止。
市場混淆行為的主要體現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上,即「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
(1)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雖然《反不正當競爭法》 也禁止市場混淆行為,但更多是將法律規制的重點放到「假冒」或「仿冒」的行為上,相對缺乏對市場混淆行為中的「購買者」問題進行研究。
B. 經濟法的期末試題。。。。求解!!!
試卷代號:2137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9學年度第二學期「開放專科」期末考試
經濟法概論 試題答案及評分標准 (供參考) 2009年7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計20分)
1.C 2.A 3.A 4.A 5.C 6.D 7.D 8.A 9.D 10.B 11.A 12.B 13.A 14.B 15.C 16.C 17.B 18.A 19.A 20.B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計15分,多選少選均不得分)
1.BCDE 2.ABCDE 3.ABE 4.ABCD 5.ABC
三、判斷分析題:(每題3分,判斷正誤1分,分析2分,計15分)
1.錯誤。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2.錯誤。破產財產是指破產宣告後,依法可供債權人清償分配的破產企業的財產。
3.錯誤。我國《公司法》所稱的公司是指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只調整這兩類公司的相關關系。
4.錯誤。消費者權益法規定消費者組織不得從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不得以牟利為目的向社會推薦商品和服務,因此,消費者協會不可以從事商品經營和盈利性服務。
5.正確。我國法律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四、簡答題:(計20分)
1.參考答案(9分)
(1)經濟管理關系。是指在國民經濟管理過程中和社會組織內部經濟管理活動中發生的經濟關系。包括宏觀經濟管理關系與微觀經濟管理關系。
(2)經營協調關系。是指平等地位的或彼此不具有任何管理關系的參加者之間所發生的橫向經濟關系。
(3)組織內部經濟關系。只有在現代社會經濟條件下,在經濟法作用的范圍內,才使這類關系進人了法律調整領域。
2.參考答案(6分)
證券發行審核,是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依法對除豁免證券之外的證券發行作出是否准予發行的制度。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注冊制;另一種是核准制。
注冊制與核准制這兩種證券發行審核體制各具優點,又各有不足。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則可有效地彌補它們的不足,達到相得益彰的結果。
3.參考答案(5分)
公開招標采購這是主要采購方式;
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詢價采購;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采購方式,如批量采購、小額采購和定點采購等。
五、案例分析:(每題10分,計30分)
1.參考答案
(1)B公司的承諾有效。合同法規定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發生承諾,按通常情況能夠及時到達要約人,本案雖然承諾到達要約人時間超過承諾期限,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因承諾超過時限而不接受承諾外,故該承諾有效。
(2)C公司承擔標的物滅失的風險。公司法規定,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的,出賣人對標的物交付第一承運人後,標的物的毀損、滅失的風險即由滅受人承擔。
(3)B公司對A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因為A、B兩公司合同已生效,B公司不履行即違反合同,故B公司應承擔責任。
(4)B公司對C公司不承擔違約責任。B公司按時供貨,已盡合同規定之義務。貨物滅失屬不可抗力,故B公司不承擔責任。
2.參考答案
某百貨商場的行為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
因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採取謊稱有獎或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該百貨商場盡管設立了獎項獎品,但與其向公眾做出的承諾不符,事實上此舉仍是採用有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因此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
3.參考答案
(1)甲某兼管會計檔案的保管工作不符合法律規定。《會計法》規定,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2)甲某在擬銷毀的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中發現未結清債權債務的原始憑證時,應當單獨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項完結時為止。
(3)A公司負責人應當在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上簽署意見。A公司會計檔案監銷存在的問題是,應由單位的檔案部門和會計部門共同派人監銷,而不是由生產部門和會計部門共同派人監銷。
試卷代號:2137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8—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開放專科」期末考試
經濟法概論 試題答案及評分標准 (供參考) 2009年1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計20分)
1.B 2.C 3.C 4.D 5.D 6.C 7.D 8.D 9.D 10.B 11.A 12.C 13.A 14.C 15.C 16.C 17.B 18.B 19.A 20.A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計15分,多選少選均不得分)
1.ABD 2.ABCD 3.ABC 4.ABCE 5.ABC
三、判斷分析題:(每題3分,判斷正誤1分,分析2分,計15分)
1.錯誤。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不是超階級的,法只屬於統治階級,它不可能屬於被統治階級。 ·
2.錯誤。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外資企業,具有中國國籍,是中國法人。
3.錯誤。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4.正確。商標法規定:給他人的注冊商標使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是商標侵權行為。其中包括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使用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
5.錯誤:國家統計數據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為准。
四、簡答題:(計20分)
1.參考答案(6分)
民事法律行為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成立,已經成立的民事行為,只有具備法定的條件才能生效,並受法律的保護。
(1)行為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必須真實;
(3)不違背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2.參考答案(5分)
(1)募股集資的公開性;
(2)股東數額的廣泛性;
(3)股份的等額性;
(4)股份可自由轉讓性;
(5)設立要求相對嚴格。
3.參考答案(9分)
(1)第一審程序
第一審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普通程序是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通常適用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內容:
①起訴和受理。起訴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自己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他人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請求人民法院通過審判給予司法保護的行為。
②審理前的准備。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應在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5日內提出答辯狀,法院收到答辯狀之日起5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③開庭審理。人審理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簡易程序是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民事案件所適用的程序。
(2)第二審程序
第二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民事上訴案件進行審判所適用的程序。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或專門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訴應當由上訴人在法定期限內以上訴狀的形式提出。對判決提起上訴的期限為15日,對裁定提起上訴的期限為10日。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
(3)審判監督程序
審判監督程序,又稱再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依法對案件進行再審的程序。
五、案例分析題:(每題10分,計30分)
1.參考答案
(1)三方簽定的是購銷合同,意思真實,內容合法,為有效合同。
(2)盡管甲公司與糧庫無直接經濟往來,但兩次法律訴及的標的物是同一的,而該標的物的交付直接引起三方法律關系之變更,而甲公司、乙糧油公司之間案件的結果與第三人有利害關系,故應為本案第三人。
(3)如不履約,三方合同終止。乙糧油公司退甲公司貨款24萬元,並支付違約金與賠償金;糧庫退還乙糧油公司的預付貨款並支付違約金與賠償金。
(4)案件訴訟費由糧庫支付。
2.參考答案
《肖法》規定「經營者應當保證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況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具有的質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費者在購買該商品或者接受該服務前已經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經營者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狀況的,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與表明的質量狀況相符。」許某購買安全門正是由於考慮到廠家在做廣告時承諾的兩萬元保險金,才決定選購廠家的安全門。
廠家在其廣告中承諾為購買其安全門的客戶投保兩萬元,其行為就應與其保證的服務相符。因此廠家應當賠償損失。
3.參考答案
應該。因為根據勞動法規定:一方當事人訂立了書面勞動合同,但在合同履行中,又以口頭形式變更了書面合同的某些條款,如工種條款、工資條款、試用期條款等可認定為事實勞動關系,李鳴可以與工廠簽定補充協議,以維護自己的利益。如果李鳴不願意簽訂勞動合同,可以隨時終止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可以不向勞動者支付補償金;如屬於用人單位拒絕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關系時,應按規定支付給勞動者經濟補償金。
試卷代號:2096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8—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開放專科」期末考試
經濟法學 試題答案及評分標准 (供參考) 2009年1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弧內)
1.C 2.D 3.A 4.B 5.C 6.A 7.D 8.A 9.B 10.B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個以上的正確答案,並將其序號填在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
1.ABC 2.ABCDE 3.ABDE 4.ACD 5.ABE 6.ABCD 7.CDE 8.ABCDE 9.AD 10.ABDE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中國經濟法是有關確立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的經濟法律地位,以及調整它們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和經營協調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統一體(總稱)。
2.私營企業法是確認私營企業的法律地位,調整國家機關對私營企業的宏觀調控關系以及私營企業與其他經濟組織的市場運行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土地所有權,是指土地所有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佔有、使用和處分土地,並從土地上獲得利益的權利。
4.知悉真情權也稱了解權、知情權,即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5.房屋租賃,是指房屋所有權人作為出租人將其房屋出租給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為。
四、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1.簡述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區別。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區別
(1)性質不同。經濟法調整的經濟管理關系本質上是一種物質利益關系,不是單純的行政管理關系。(2分)
(2)主體的地位以及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聯結狀態不同。經濟法調整的經濟管理關系中主體的地位雖有上下層次之分,但彼此卻都互為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2分)
(3)主旨不同。經濟法調整的經濟管理關系中的經濟行為和經濟活動從根本上服從經濟規律。行政活動首先服從的是長官意志。(:分) ,
(4)調整手段不同。經濟法主要運用經濟手段,行政手段為輔而且一般與經濟手段等結合運用。行政法則以行政手段為主,主要以命令與服從的方式實施。(2分)
2.簡述《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生產者的免責條件是什麼?
《產品質量法》規定,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1)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2分)
(2)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2分)
(3)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2分)
但是,生產者須提出證據證明上述情形,也即生產者必須對其主張的免責事由舉證。 (2分)
五、論述題(14分)
試述假冒、仿冒知名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的構成要件。
答題要點:
假冒、仿冒知名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的構成要件:
1.被冒、仿冒的商品須為知名商品。(2分)
所謂知名商品是為廣大消費者所知,在市場上較為暢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品。(1分)判斷商品是否為知名商品重要的是以該商品在相關的一定市場領域內是否有較高的知名度為標准。(1分)一般來說,凡是商品長久並廣泛行銷、使用,在其相關領域廣為人知並有較好的信譽,樹立獨特、良好形象的,即可認定為知名商品。(1分)
2.該外觀標志須為知名商品所特有。(2分)
所謂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是指經營者為自己的知名商品所設計的具有創造性和顯著特點的外部形象。有別於通用的名稱、包裝、裝潢的。(2分)
3.對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擅自作相同的使用或者作相近似的使用,致使與他人知名商品發生混淆。(2分)
這是構成假冒、仿冒知名商品標志的極為主要的要件。(1分)對「作相近似的使用」即仿冒行為的認定有兩個關鍵:
(1)所謂相近似是指該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雖然與知名商品特有的標志並非完全相同,但大體相似。(1分)
(2)這種相近似的使用是否會造成與知名商品產生混淆的後果。(1分)
六、案例分析題(20分)
答題要點:
1.合營企業發包合同無效。(3分)
按照法律規定,C公司成立後,應該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的經營范圍內並按合營合同的約定從事生產經營活動,(3分)而從C司關於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以及與B企業簽訂的承包經營合同的內容可以認定,該承包經營合同實質上是外方投資者A公司以推行承包經營的名義掩蓋其在合同存續期間收回投資款的目的,承包經營合同違反了對外經濟貿易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承包經營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有關規定,因此,該承包經營合同應認定為無效合同,且合同自始無效。(4分)
2.依照法律規定,合營企業C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股東僅可以在對C公司資產清算並清償債務後,對剩餘的財產方可按照合營雙方的投資比例進行分配。C公司尚未進行清算, A企業作為合營企業的一方投資者沒有要求C公司返還合營企業資產的權利。(5分)承包合同雖約定B企業需向A企業支付承包費,但合同簽訂雙方是合營企業C公司和中方投資者B,A企業並非承包經營合同的任何一方。在合同雙方當事人C公司和B企業均已被吊銷營業執照的情況下,A企業對承包方B企業並不享有任何實體權利;而且承包合同應認定為無效合同,因此,A企業訴請B企業支付承包費和承擔違約責任並賠償損失無法律依據,法院應不予支持。(5分)
C. 仿冒與假冒
法律分析:仿冒行為是指生產者或經營者為了爭奪競爭優勢,在自己的商品或者營業標志上不正當地使用他人的標志漏皮,使自己的商品或者營業與他人經營的商品、營業相混淆,牟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具體表現為擅自使用其他經營者特有的、為公眾所周知的注冊商標、商品的包裝、裝潢、名稱或者各種質量標志,導致消費者混淆和市場混亂。假冒行為,是指經營者違法使用他人的注冊商標、名稱、包裝、裝潢,或者違法使用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虛假表示,誤導消費者的行為。
法律依據:返枯差《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公平競爭敗晌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國務院建立反不正當競爭工作協調機制,研究決定反不正當競爭重大政策,協調處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重大問題。
D. 哪些行為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
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不正當競爭行為大體有7類:
一、欺詐性交易方法:包括4種:
①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冊商標,既是商標侵權行為,也是不正當競爭行為;
②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③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或姓名,使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④在商品上偽造或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二、商業賄賂行為:商業賄賂是指經營者為了推銷或者購買商品,採用行賄手段以獲得競爭優勢的行為。它與合法的「回扣」、「折扣」、「傭金」的區別在於,賄賂所給予的財物或其他好處不在交易對方的正規賬目中予以反映。
三、虛假廣告:是指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使公眾知道的方法,對產品的質量、製作成份、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四、侵犯商業秘密: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效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包括:①以盜竊、利誘、脅迫或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②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所述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③違反約定或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應知前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五、掠奪定價:掠奪定價是指經營者以擠垮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的行為。構成掠奪定價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需以擠垮對手為目的,同時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為條件。但銷售鮮活商品,處理有效期即將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積壓商品,季節性降價,因清償債務、轉產、歇業等原因而降價銷售的商品等不屬掠奪定價。
六、欺騙性有獎銷售和巨獎銷售:經營者採用謊稱有獎或者讓內部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銷售商品,利用有獎銷售的手段推銷質次價高的產品,均構成欺騙性有獎銷售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巨獎銷售是指最高獎的金額超過5000元的有獎銷售行為。巨獎銷售容易助長盲目消費,對中小企業是一種威脅,無形中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秩序,因而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七、詆毀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業信譽是社會對經營者從事的經營活動所作的全面評價。這種評價反映了經營者的商業形象,形成了屬於經營者的一種具有財產內容的特定的信譽。詆毀競爭對手商業信譽的行埋滾為主體須為經營者,方式為捏造事實、散布虛假消息。經營者違反上述規定,給被侵害者造成損害的,均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混淆行為,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
(一)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豎液巧標識;
(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包括簡稱、字型大小等)、社會組織名稱(包括簡稱等)、姓名(包括筆名、藝名、譯名等);
(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域名主體部分、網站名稱、網頁等;
(四)其他足以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的混淆行為。
第七條經營者不得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下列單位或者個人,以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
(一)交易相對方的工作人員;
(二)受交易相對方委託辦理相關事務的單位或者個人;
(三)利用職權或者影響力影響交易的單位或者個人。
經營者在交易余鍵活動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對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間人支付傭金。經營者向交易相對方支付折扣、向中間人支付傭金的,應當如實入賬。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也應當如實入賬。
經營者的工作人員進行賄賂的,應當認定為經營者的行為;但是,經營者有證據證明該工作人員的行為與為經營者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無關的除外。
第八條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第九條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商業秘密權利人的員工、前員工或者其他單位、個人實施前款所列違法行為,仍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本法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並經權利人採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第十條經營者進行有獎銷售不得存在下列情形:
(一)所設獎的種類、兌獎條件、獎金金額或者獎品等有獎銷售信息不明確,影響兌獎;
(二)採用謊稱有獎或者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
(三)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超過五萬元。
第十一條經營者不得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
第十二條經營者利用網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法的各項規定。
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或者其他方式,實施下列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
(一)未經其他經營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中,插入鏈接、強制進行目標跳轉;
(二)誤導、欺騙、強迫用戶修改、關閉、卸載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
(三)惡意對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實施不兼容;
(四)其他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
(4)經濟法試述假冒或仿冒行為擴展閱讀:
不正當競爭的民事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如果經營者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帶來損害的,經營者應承擔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並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行政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行政責任,要通過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督檢查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查處來實現。行政責任的形式主要包括罰款、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責令改正、消除影響以及吊銷營業執照等形式。
刑事責任:刑事責任適用於那些對其他經營者、消費者和社會經濟秩序損失嚴重、情節惡劣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只對經營者承擔刑事責任作了原則規定,確定具體的刑事責任要適用我國《刑法》的相應規定。
E.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有哪些
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種類
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把不正當競爭行為劃分為限制競爭行為和妨礙公平競爭行為兩大類。
▲1、假冒、仿冒行為
具體包括:
(1)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2、限購排擠行為
限購排擠行為是指公用企業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以排擠其他經營者的公平競爭的行為。
▲3、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的行為
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的行為,是指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以及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場,干擾、阻礙正常的交易活動的行為。
▲4、商業賄賂行為
商業賄賂行為,是指經營者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的行為。
▲5、虛假宣傳行為
虛假宣傳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和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行為。
▲6、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經營者採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上述手段所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業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7、壓價排擠競爭對手的行為
壓價排擠競爭對手的行為,是指經營者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的行為。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1)銷售鮮活商品;(2)處理有效期限即將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積壓的商品;(3)季節性降價;(4)因清償債務、轉產、歇業降價銷售商品。
▲8、搭售商品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的行為
搭售商品是指經營者銷售商品時違背購買者的意願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主要是指增加購買者的義務、加重購買者的責任,或者剝奪、限制購買者的應有的權利。經營者銷售商品時,利用其經濟優勢,違背購買者的意願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違反了自願、平等、公平等基本原則,侵害了相對人的正當權益,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
▲9、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
不正當有獎銷售,是指以欺詐手段進行有獎銷售或者以不正當的巨額抽獎刺激消費者的投機心理來推銷商品的行為。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從事下列有獎銷售:
(1)採用謊稱有獎或者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
(2)利用有獎銷售的辦法,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
(3)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超過5000元的。
▲10、詆毀商譽行為
商譽包括經營者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詆毀商譽行為,是指經營者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行為。
▲11、串通、勾結投標行為
所謂串通投標,是指投標人之間相互惡意串通,採取聯合行動限制競爭。其主要形式有:第一,投標人之間相互約定,一致抬高投標報價或者一致壓低投標報價。第二,圍標行為,即眾多投標人參與投標,但事先相互協商確定出最低報價或最高報價的投標人,並在類似項目中輪流中標。
F. 經濟法概論3
《經濟法概論》形成性考核作業冊作業參考答案3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計15分。請將你認為的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該題後的括弧內)
1、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意義上的消費者是指( A )
A、自然人 B、事業單位 C、團體 D、機關
2、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消費者的第一項權利是( A )
A、安全權 B、知悉權 C、請求權 D、自由選擇權
3、消費者要求經營者修理、更換、退貨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合理費用的商品是( B )
A、包修、包換、包退的一切商品 B、包修、包換、包退的大件商品 C、包修、包換、包退的家用電器 D、一切商品
4、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享有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和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的權利。這種權利是指( A )
A、公平交易權 B、知情權 C、選擇權 D、監督批評權
5、財政法的調整對象是( C )
A、財政法律關系 B、財政行為 C、財政關系 D、財政法律行為
6、政府采購應採取的主要方式是( A )
A、公開招標方式 B、邀請招標方式 C、競爭性談判方式 D、詢價方式
7、下列現行稅法中屬於實體法的是( A )
A、增值稅暫行條例 B、稅務行政復議規則 C、稅收徵收管理法 D、稅務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8、下列哪項不屬於我國目前解決稅務爭議的方法( C )
A、稅收行政復議 B、稅收行政訴訟 C、稅收仲裁 D、與征稅機關進行協商
9、中國人民銀行實行( D )
A、集體負責制 B、稅收行政訴訟 C、總經理負責制 D、行長負責制
10、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的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 A )
A、8% B、5% C、10% D、13%
11、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保險合同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是指( B )
A、被保險人 B、投保人 C、保險代理人 D、保險經紀人
12、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含義( B )
A、經常項目下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 B、資本項目下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 C、國內公民個人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 D、取消外匯管制
13、我國土地使用的原則是( C )
A、無償無期的原則 B、無償有期的原則 C、有償有期的原則 D、有償無期的原則
14、房屋轉租需要( C )
A、提出申請 B、工商局審批 C、房地產部門登記備案 D、公安局備案
15、房地產抵押合同屬於( C )
A、雙務合同 B、單務合同 C、要式合同 D、非要式合同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計10分,多選少選均不得分。請將你認為的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該題後的括弧內)
1、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時,可以通過下列哪些途徑解決( ABCD )
A、與經營者協商 B、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C、請示消費者協會調解 D、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E、向公安機關報案
2、稅收法律關系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 ABC )
A、稅收法律關系主體 B、稅收法律關系客體 C、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 D、稅收法律關系的本質 E、稅收法律關系的體系
3、金融法調整的對象是( AB )
A、金融管理關系 B、金融業務關系 C、經濟管理關系 D、經濟監督關系 E、金融活動關系
4、在涉外票據的法律適用上,適用行為地法律的票據行為有( ABCD )
A、背書 B、承兌 C、付款 D、保證行為 E、提示
5、我國房地產交易管理法律制度主要包括( ABCD )
A、房地產轉讓 B、商品房預售 C、房地產抵押 D、房屋租憑 E、拆遷
三、判斷分析題(每題3分,判斷1分,分析2分,計15分,不管正誤都要說明理由)
1、消費者協會是依法成立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在保證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它可以從事商品經營和盈利性服務。
錯。消費者組織不得從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
2、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准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
錯。不包括國有企業
3、納稅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單位等。
對。
4、票據抗辯,是指票據債務人根據票據法的規定,對票據債權人拒絕履行義務的行為,主要是對人的抗辯。
錯。可以分為物的抗辯和人的抗辯。
5、房地產開發專營企業應按規定申請資質等級。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質等級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門分級審批。
錯。資質等級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分級審批。
四、簡答題(每題4分,計20分)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則
答:立法宗旨: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基本原則:(1)國家全面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原則;(2)經營者依法提供商品服務原則;(3)交易應遵守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4)社會監督的原則。
2、政府采購的方式
答:(1)公開招標采購;(2)邀請招標;(3)競爭性談判;(4)單一來源采購;(5)詢價采購;(6)其他。
3、稅法的構成要素
答:(1)納稅主體;(2)征稅對象;(3)稅目;(4)稅率;(5)納稅環節;(6)納稅期限;(7)減免稅及地方附加和加成;(8)違法處理
4、投保人的義務
答:財產保險合同投保人的義務主要有:按時繳納保險費的義務、按合同約定或法律定對保險標的安全盡職的義務、及時告之重復保險情況的義務等。人身保險合同投保人的義務主要有:提供被投保人真實情況的義務、按時支付保險費的義務、提供有關書面文件的義務等
5、房地產轉讓的程序
答:房地產轉讓的程序為:
第一,房地產轉讓當事人簽訂書面合同。
第二,房地產轉讓當事人在房地產轉讓合同簽訂後30日內持房地產產權證書、當事人的合法證明(身份證、營業執照等)、轉讓合同等有關文件、向房地產所在地的房地產管理部門提出申請,並申報成交價格。
第三,房地產管理部門對提供的有關文件,進行審查,並在15日內做出是否受理申請的書面答復。
第四,房地產管理部門核實申報的成交價格,並在必要時根據需要對可能轉讓的房地產進行現場勘查和評估。
第五,房地產轉讓當事人按照規定交納稅費。
第六,房地產管理部門核發過戶單,雙方當事人憑過戶單辦理過戶登記手續,領取房地產權屬證書
五、案例分析(每題10分,計40分)
1、2004年7月8日,錢某攜侄子去逛超市,買完東西,當其經過東門時,警報器突然響起,超市員工聞聲而來。超市以需仔細檢查為幅,要求對錢某進行檢查。錢某提出反對,但是在眾多群眾的圍觀下,被超市裡的保安強行帶入地下商場的辦公室內。但最終一無所獲,超市不得不放錢某離去。錢某要求超市當場賠禮道歉,為自己消除影響,但遭到了超市的拒絕。
請問:錢某的要求是否應得到支持,為什麼?
答:應得到支持。依消法的規定:消費者享有尊重權,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超市的行為侵犯了錢某的該權利,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等
2、某公司開業並辦理了稅務登記。兩個月後的一天,稅務機關發來一份稅務處理通知書,稱該公司未按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每月1-7日為申報期限),並處罰款。公司經理對此很不理解,跑到稅務機關辯稱,本公司雖已開業兩個月,但尚未做成一筆生意,沒有收入又如何辦理申報呢?
請依照《征管法》的規定,分析並指出該公司的做法有無錯誤,如有錯,錯在哪裡,應如何處理?
答:有錯誤。依《征管法》的此條規定: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該公司雖未做生意,亦應申報(零申報)。依《征管法》62條規定: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3、王某,某機關幹部。2003年向保險公司投保了人身保險10份,保險期為25年,王某按規定向保險公司交納了所有費用。第二年王某在單位工作時,不慎觸電,被擊傷殘。這給王某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使其產生厭世的念頭,在家人上班之際,自殺身亡。事後王某家人向保險公司提出給付死亡保險金。
請問:保險公司應否支付死亡保險金?應如何賠償?
答:保險公司無須支付死亡保險金。依《保險法》第65條之規定: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被保險人自殺的,除本條第二款規定外,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對投保人已支付的保險費,保險人應按照保險單退還其現金價值。
4、徐某、吳某享有產權的一棟房屋(建築面積為124.25平方米),坐落於某市某區某大道某號。1988年9月,某市人民政府征地拆遷辦公室批准拆遷人某區房屋開發公司拆除徐某、吳某的房屋,拆遷人對徐某、吳某作了拆遷戶登記,發給其房屋拆遷證,對安置未作約定。此後,拆遷人吸熱反應除了徐某、吳某的房屋。1992年10月,拆遷人新建樓房竣工還建時,與拆遷人協商未果。1992年11月始,徐某多次以口頭和書面的形式申請該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對徐某、吳某與拆遷人之間的拆遷安置爭議作出處理,該市人民政府征地拆遷辦公室接到申請後,在多次主持協調均未達成協議的情況下,以《該市城區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暫行規定》中沒有規定被拆遷人與拆遷人協議不成由其裁決為由,不進行處理。徐某、吳某不服,遂釀成糾紛。
請問:此案應如何處理?
答: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自裁決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拆遷人依照本條例規定已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或者提供拆遷安置用房、周轉用房的,訴訟期間不停止拆遷的執行
G. 仿冒行為與假冒行為、冒牌商品行為有什麼區別
仿冒是指生產者或經營者為了爭奪競爭優勢,在自己的商品或者營業標志上不正當地使用他人的標志,使自己的商品或者營坦答信業與他人經營的商品、營業相混淆,牟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假冒,指以假充真;冒用 其它 商品牌名;冒牌即冒充名牌。那麼這三者有什麼區別呢?下面由我為你詳細介紹相關的 法律知識 。
仿冒行為與假冒行為、冒牌商品行為的區別1.侵犯的客體不同。
仿冒行為侵犯的是市場競爭秩序;假冒侵犯的是商標管理秩序;冒牌商品行為侵犯的是市場交易秩序。
2.違法對象不同。
違法對象是違法客體的物質承擔者,違法客體是違法對象所體現的社會關系。仿冒行為的違法對象是知名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假冒行為的違法對象是他人的“ 注冊商標 ”;冒牌商品行為的違法對象是他人的產品的“產地”、“廠名”代號。
3.客觀表現不同。
仿冒行為客觀上表現為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擅自將知名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作相同或近似使用;假冒行為客觀上表現為違法商標管理法規,假冒或者偽造、銷售他人注冊商標;冒牌商品行為客觀上表現為違反產品質量法,制售假冒他人產品的產地、廠名或代號。
4.危害結果不同。
仿冒行為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具有為損害競爭對手之目的;假冒行為是構成對商品標志、記號(文字、圖形)的誤認,對同類商品無法區別,具有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之目的;冒牌商品行為是造成對商品生產者、生產基地來源舉差發生誤認,具有具有侵犯他人名稱權和商品產譽之目的。
仿冒行為的特徵
第一,仿冒行為是擾亂我國經濟秩序的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是違法行為的最本質的特徵。仿冒行為之所以被規定為違法行為,從本質上說就是因為它具有社會危害性。其社會危害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危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2.違背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市場交易規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
3.損害競爭對手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二,仿冒行為是違反法律的行為,具有行政違法性。經營者在商品經濟活動中違背商業道德乃至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是千變萬化、形形色色的,這是由商品經濟的屬性所決定的。有選擇地把仿冒行為作為違法行為予以規制,就使仿讓輪冒行為不僅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特徵,並且具有行政違法性的特徵。
第三,仿冒行為是應受到行政處罰的行為,具有應受行政處罰的懲罰性。任何違法行為,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受到相應的法律處罰。仿冒行為屬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行為,也應承擔行政處罰的法律後果。
違法行為的懲罰性特徵與行政處罰的具體適用是兩個內涵與外延不同的法律概念。前者是區分“合法”與“違法”的界限,後者是對違法行為的實施行政處罰的具體適用。
相關閱讀:
不正當利益的表現形式
根據我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謀取不正當利益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1.第一種情況是謀取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利益。違反法律,是指違反全國人大會頒布的法律。
法規,是指違反行政法規,國務院頒布的法規、條例、規定,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會制定的各種地方性法規,但如果地方性法規與國家法律、國務院制定、頒布的法規有沖突,則不應作為認定“不正當利益”的依據。
“國家政策”是指黨和政府制定的各項政策、 措施 。“國務院各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委所制定頒布的各種規范性文件。
2.第二種情況是要求國家工作人員或有關單位提供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幫助或者方便條件。
這里有一種情況就是行為人通過行賄手段所要獲取的利益可能並不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的規定,但其要求國家工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為其獲得利益所提供的幫助和方便條件卻違反了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的規定,也就是說國家工作人員或有關單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為其提供了幫助和方便條件,使其獲得利益。
H. 假冒或仿冒行為的表現形式
法律分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屬於這類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有:(1)假冒他人注冊商標。(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偽造或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六條 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混淆行為,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一)擅自使用與他人有碰攜慎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二)擅笑敬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企業隱則名稱(包括簡稱、字型大小等)、社會組織名稱(包括簡稱等)、姓名(包括筆名、藝名、譯名等);(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域名主體部分、網站名稱、網頁等;(四)其他足以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的混淆行為。
第七條經營者不得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下列單位或者個人,以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 (一)交易相對方的工作人員;(二)受交易相對方委託辦理相關事務的單位或者個人;(三)利用職權或者影響力影響交易的單位或者個人。經營者在交易活動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對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間人支付傭金。經營者向交易相對方支付折扣、向中間人支付傭金的,應當如實入賬。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也應當如實入賬。經營者的工作人員進行賄賂的,應當認定為經營者的行為;但是,經營者有證據證明該工作人員的行為與為經營者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無關的除外。
第八條 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I. 經濟法案例分析 不正當競爭
答1經營者按照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版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權織和個人。乙公司是從事商品經營的法人因此屬於經營者。乙公司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因為所謂的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乙公司經營的產品在消費者中造成了混淆損害了甲公司的利益也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因此屬於不正當競爭。
2乙公司的行為構成假冒行為屬於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與甲公司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情形。 4我國負責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監督和檢查的國家機關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3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l條第2款的規定可以責令乙公司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營業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