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競爭的功能
❶ 論經濟法在規范市場秩序中的作用
論經濟法在規范市場秩序中的作用如下:
1、促進「有形」與「無形」之手相結合。經濟法作為調和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部門法,既不允許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有機可乘,也不允許政府無節制地干預市場。其重塑作用的最大表現就是衡量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度」。在經濟法的支持下,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經濟環境得以建立。其中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夠蘊含科學民主,市場主體在交易時能夠感到安全,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權益也能得到保障。
3、為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提供後盾。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既要依法而治,又要保持市場的競爭力。當競爭過剩時,經濟法可以矯治不良競爭和社會市場失衡;當競爭不足時,可以採取一系列經濟法政策,培育市場環境,鼓勵公平競爭。不僅如此,經濟法還能約束市場主體和國家機關在市場中的行為,使參與者依法行使權力、履行義務。
❷ 經濟法的功能和作用
經濟法:是國家及政府經濟領導部門和經濟組織的領導者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和協調經濟活動、維護社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障。
二、經濟法的作用
(一)從法律組成的形式講,經濟法是一系列單行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是一種帶有綜合性特點的法律
(二)從法律內容上講,經濟法同社會經濟的關系更為密切,與經濟基礎更為直接,是一種具有經濟性特點的法律
(三)從調整對象的特殊性講,經濟法同科學技術、自然規律的關系十分密切,是一種具有效益性特點的法律
(四)從經濟法的功能與作用講,經濟法具有明顯的限制性和促進性兩種功能,貫徹懲罰和獎勵相結合是一種帶有指導性特點的法律。
(五)從實施上講,經濟法的實施是由國家經濟行政部門和司法部門共同負責的,遵循經濟司法與經濟立法相結合,實體法和程序法相結合,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
❸ 什麼是經濟法的本質、功能及調整對象
1、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經濟法具有自己獨立的調整對象主要指經濟法所干預、管理和調控的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國家規范經濟組織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規范組織的法律,是為了防止壟斷組織的出現,從組織上保證市場經濟順利發展。這方面的法律有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等。
(2)國家干預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國家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干預是經濟法的重要調整方式,這方面的法律有證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等。
(3)國家管理、規范經濟秩序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
(4)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生的經濟關系。此種經濟關系的特點是國家對市場經濟運行實行宏觀調控,使經濟各部門運行協調,使整個國家經濟運行平穩。這方面的法律有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
2、經濟法的作用
(1)從法律組成的形式講,經濟法是一系列單行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是一種帶有綜合性特點的法律
(2)從法律內容上講,經濟法同社會經濟的關系更為密切,與經濟基礎更為直接,是一種具有經濟性特點的法律。
(3)從調整對象的特殊性講,經濟法同科學技術、自然規律的關系十分密切,是一種具有效益性特點的法律。
(4)從經濟法的功能與作用講,經濟法具有明顯的限制性和促進性兩種功能,貫徹懲罰和獎勵相結合是一種帶有指導性特點的法律。
(5)從實施上講,經濟法的實施是由國家經濟行政部門和司法部門共同負責的,遵循經濟司法與經濟立法相結合,實體法和程序法相結合,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
❹ 什麼是經濟法經濟法的功能
經濟法:是國家及政府經濟領導部門和經濟組織的領導者運用法律內手段管理和協調經濟容活動、維護社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障。
經濟法的功能:
法律的功能外化為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決定與法律的功能。作為上層建築的法律,根本功能在於促進社會整體利益的進步,不同的法律部門以各自的方式,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作用,經濟法的功能反映了其區別於其他法律部門的價值。而經濟法的功能在於保障和規范國家對市場的介入。這種規范和確認起到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作用。
❺ 競爭機制的功能和作用是什麼它又會帶來怎樣的負面因素 (出自第九單元)
以實例回答吧,在企業里,銷售系統搞個銷售前三名獎勵,這就是個競爭機制,他的功能是促進業績提升,使用是提高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帶來的負面作用就是銷售人員為了這個排名可能會相互拆台、爭奪資源,破壞成員間的團結氛圍。
❻ 經濟法的本質和功能是什麼
1、經濟法的本質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階級性;二是指它與相鄰法律部門相區別的法律屬性。2、經濟法是綜合系統調整法;經濟法是平衡協調法;經濟法是經濟集中與經濟民主對立統一的法;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第一條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適用本法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本法。
❼ 如何理解競爭法在我國社會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一)鼓勵與保護公平競爭
鼓勵與保護公平競爭是競爭法的宗旨和基本任務,它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這一作用:
1、創制、完善公平競爭的社會條件。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時期的市場經濟,由於社會環境、歷史文化等的不同而各有特點。這些特點可能有利於市場競爭的開展,也可能不利於市場競爭的開展。因此,立法者總是試圖通過競爭立法,揚長避短,不斷創新,完善市場競爭條件,以此促進和保護公平競爭。
2、確立公平競爭的原則和制度。競爭法建立包括主體地位平等、自願競爭、公平競爭獎勵等原則和制度,為具體競爭行為提供模式,以規范、引導競爭者公平競爭,在制度方面為公平競爭提供保障。
3、保護競爭者的競爭權。一方面由競爭法明確規定競爭者的正當競爭權,界定競爭權的內容和范圍,即予以授權;另一方面,具體規定當競爭者的公平競爭權受到侵犯時的救濟措施與制度。
(二)制裁反競爭行為
競爭法在正面鼓勵和保護競爭的同時,還從反面對包括非法壟斷、限制競爭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內的各種反競爭行為予以制裁和打擊,凈化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以充分實現其促進競爭的價值與功能。競爭法明確規定各種反競爭行為的性質、特徵、表現形式及法律責任,綜合運用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三種方法對各種反競爭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同時,還建立了反競爭行為的檢查監督制度,從檢查監督的體制,到檢查監督的主體;從檢查監督的許可權分工,到檢查監督的方法、程序都有系統的法律規定,以保障對反競爭行為的全方位控制。
(三)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反競爭行為的客觀存在,直接增加了正當經營者的競爭風險和成本。尤其是一些具體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如侵犯商業秘密、商業誹謗、假冒注冊商標等,往往是不正當行為人直接針對競爭對手實施的侵權行為。多對競爭對手的合法利益造成嚴重傷害。因此,競爭法制裁、打擊各種反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的合法利益。
(四)保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許多反競爭行為,在損害其他經營者合法利益的同時,還對消費者的利益造成嚴重危害。如通過假冒方式盜用他人商業信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會引起消費者的誤認、誤購;通過經營者的聯合固定價格的行為,會使消費者承擔不合理的高價;通過搭售或附加來排擠競爭對手的不正當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等等。因此,競爭法通過對競爭的調控,為消費者提供最大可能、最優質量、最廉價格的消費實惠,以實現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
(五)保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反競爭行為在損害經營者、消費者個體利益的同時,還嚴重破壞市場競爭秩序、弱化競爭功能,抑制生產活力和生產效率,損害國家和社會的整體利益。更嚴重的是,當著壟斷和限制競爭行為的破壞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導致一國市場結構的嚴重失衡,甚至會動搖一國的經濟基礎。競爭法正是通過對競爭的有效保護,維護公平的競爭秩序、構建合理的市場結構,促進技術進步和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以實現對國家和社會整體利益的保護。
❽ 現代競爭法的重要作用
競爭法是伴隨著國家對市場主體的競爭行為的干預而形成的法律學科。從法律部門的劃分標准看,競爭法是現代經濟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經濟法范疇。
彌補市場缺陷,需由政府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對經濟進行適度干預,經濟法恰恰適應了這―要求,它既突破了經濟是市民的私事、國家不幹預的觀念,又避免了計劃經濟中國家無處不在的缺陷。
競爭法主要以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的形式來規定競爭主體的各種相關義務。 作為調整競爭關系的基本法律規范,競爭法的內容幾乎涉及所有的經濟領域和經濟活動,它從根本上維護了整個國家的市場結構和市場秩序,使競爭機制的作用能得以正常的發揮,並由此帶來國家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正是如此,現代競爭法被一些國家的法學家們稱作國家的「經濟憲法」或國家經濟的「基石」。
競爭法在市場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維持合理的市場結構,創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市場結構是否合理,是決定競爭制度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目前的市場結構形式的特點是以壟斷性競爭市場為主、壟斷市場和自由競爭並存。壟斷性市場是指沒有競爭或競爭程度很弱的市場。壟斷性競爭市場是既包括壟斷因素,又包括競爭因素的市場。這類市場的特點是並非所有的市場主體都可以進入,而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經濟水平,產品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即客觀上存在進入市場的壁壘;但是,市場主體之間並不排斥競爭,相反,由於市場主體數量和規模的原因,相互之間的競爭強度更大,層次更高。自由競爭市場是指不存在進入市場限制、任何市場主體皆可參與競爭的市場。這類市場的大特點是參與競爭的市場主體數量多,競爭激烈。競爭法的任務就是要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規定反壟斷的例外適用,維持一些與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的行業的壟斷狀態;對其它部門和行業,則要規定企業兼並和控制的標准,嚴格控制企業間的協調市場行為和其他限制競爭的策略,防止經濟權力的過度集中。正是如此,競爭法的制訂和實施,有助於保持整個市場結構的合理性,為所有的市場主體創造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
第二,保護和鼓勵正當競爭,維護正常的競爭秩序。競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競爭作用的有效發揮,必須有相應的法律制度作為保障。一個沒有法律保障、沒有秩序規則進行規范的競爭,只能是混亂的、低效的甚至是破壞性的競爭。競爭法正是這樣一種法律規范:通過規定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是應當遵守的基本原則,為市場主體提供對自己行為性質的價值並為其有效競爭指明方向;通過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禁止性規定,約束市場主體的競爭行為,避免市場競爭中可能出現的無序和混亂;通過對壟斷行為的禁止性規定,防止消除競爭現象的出現,保持經濟結構的均衡和市場競爭的活力;通過追究壟斷和不正當的法律責任,制裁違法行為人,保護其他經營者的合法利益和正當競爭,維護社會正常的競爭秩序和經濟秩序。
第三,規范政府行為,為政府對市場競爭管理提供依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集行政權力和國有財產所有權於一身,政府既以公權者的身份來管理經濟活動,又以國有財產所有者的身份參與經濟活動,造成政企不分。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只能是公權利的代表,行使行政管理的權利,而不能以市場主體的身份直接參與競爭。政府對市場競爭的管理,必須以不妨礙市場競爭機制的正常發揮為前提,以彌補市場競爭的失敗為目的。因此,政府在對市場競爭行使管理職能的時候,只能由競爭法規定的職能機構按照職權和程序來進行,注意在彌補「市場失敗」的同時,避免管理行為的主觀性和隨意性,防止因過度干預而釀成「政府失敗」。
第四,協調經營者與消費者關系,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市場競爭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經營者在一定范圍內為爭奪更多的消費者而進行的較量。因此,市場競爭與消費者的利益密切相關。市場競爭者的行為,無論是不正當競爭還是壟斷,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害到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這些行為正是競爭法所禁止的行為,因此,競爭法在協調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❾ 經濟法對市場經濟的作用
經濟法對市場經濟的作用介紹如下:
三、經濟法是促進我國發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的有力工具。
隨著我國加入WTO,經濟法的作用將更加突出。它一方面規制我國的經濟活動遵循WTO的法律規則,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市場競爭;另一方面經濟法堅持民族經濟的獨立前掘性,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
四、維護經濟秩序,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每一個經濟法律法規都是為了維護某一方面的經濟秩序而制定的。所有經濟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使全國的經濟秩序有了法律保障。
這就需要運用茄兄經濟規制方面的法規、經濟監督方面的法規和獎懲方面的規定,對違反經顫悔襲濟法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制裁,對符合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行為進行鼓勵。
❿ 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法的產生、特點、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鄧小平理論體系中極具創新意義的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發展。依據這一理論,黨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進行了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前無古人的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商品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競爭性和開放性等一般特徵。它是實現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含義:經濟法屬於法的范疇,屬於國內法的體系,但他不同於國內法體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門。經濟法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興法律部門,在當前我國已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為改革目標模式的情況下,進一步探討經濟法在市場經濟的法律調整中的作用及其與民法的關系,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一、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經濟法的產生
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汪首鏈的法律部門的產生,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從而出現了某種新的經濟關系,而且這種經濟關系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個主要矛盾,採用原有的 法律方法無法調整的結果。
在建國初期,我國社會經濟運行完全照搬蘇聯模式,實行高度的計劃經濟。國家通過行政手段,對所有產品都統一實行計劃管理,從采購、生產到銷售,全部按照國家計劃進行,市場在經濟運行中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1979年實行改革開發方政策以後,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不再束縛經濟的運行,而是積極的鼓勵和發展市場經濟。市場在社會經濟運行中發揮的作用與日俱增,原有的社會經濟模式被打破。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保證市場在社會經濟運行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又要克服市場本身的不足,國家要在宏觀上對市場進行調整和干預,這樣,我國的經濟法就順應時代的發展,產生並迅速的發展起來了。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法的核心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發展,我國的經濟法理論研究也不斷走向深入,特別是關於經濟法的核心問題的研究相當活躍。一些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經濟法的核心問題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其中,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經濟合同法說、計劃法說、企業法說、宏觀調控法說和競爭法說。
(1)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和核心,建立充分而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是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有效競爭是能夠實現的資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應是一種有效競爭,它以市場主體的意思自治、企業自由為條件,以平等、公平和有序為標志[17].任何經濟力量的過度集中,對市場主體自由意志的過度壓制和經濟優勢以及競爭自由的濫用,均會造成對有效競爭的破壞。
(2)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和國家干預的基礎、方式雖然各不相同,但其功能、作用和目的卻是一致的,均是為了促進有效的市場競爭,使稀缺的經濟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使社會資源效用最大化和社會成本最低化。在市場機制條件下,市場主體以意思自治為基礎,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展開公平有效的競爭。然而由於市場交易過程中機會主義的存在和競爭導致壟斷的極大可能性,致使完全的市場調節對自由競爭形成扼制而導致市場機制的失敗。國家對社會經濟進行干預,其目的是為彌補市場的缺陷,恢復經濟主體間的有效競爭。
(3)國家對社會經濟的干預就其范圍和力度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情況:第一、干預不足,指國家對社會經濟干預的力度不夠,不能有效克服和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無法管制經濟力量的過度集中、經濟優勢和競爭自由的濫用;
第二、干預過度,這種干預限制了市場主體充分發展的合理空間,國家權力過度干預市場,形成對市場主體自由意志的限制,從而最終導致了對公平競爭的扼制;
第三、干預困孫適度,指國家干預既芹顫能充分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又能保證市場主體的自由發展和有效競爭,即真正實現了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有機結合。因此,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家干預既不是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應有其合理性與正當性。
判斷國家干預的合理性即其適度性,我們不能從國家干預本身得出結論,而應從其作用的對象和目的進行分析。如前所述,國家干預和市場調節的目的均是為了促進有效的市場競爭,使稀缺的社會經濟資源得到最優配置,因此,國家干預的適度性,應以市場主體的意志自由和有效競爭為標准。在市場調節下的公平有效競爭的理性范圍內,主要由市場進行調節,通過公平有效的競爭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企業的優勝劣汰;
而一旦超出公平競爭的范圍,出現不公平競爭或壟斷的後果或可能時,市場自身對此已經無能為力,必須由國家進行干預,以恢復有效競爭。只有充分保證公平有效競爭的市場秩序的國家干預,才是適度的國家干預。因此,國家干預的范圍應僅限於市場缺陷領域,並以克服和彌補市場缺陷、恢復經濟主體間的有效競爭為度。
國家干預是經濟法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的法律形式即是以經濟法為主體的法律規范。上述關於國家干預的目標、范圍、力度的分析,也即是對經濟法的目標、范圍、力度的分析。因此,經濟法的核心即為建立和維護規范的市場體系,規范經濟主體的行為,建立和維護公平、公正、有效的市場競爭秩序。
確立經濟法中競爭法的核心地位,對我國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經濟法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確立經濟法的競爭法核心,有利於將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行為和企業的微觀經濟運行行為有機結合起來。實際上,社會經濟運行是一個包括宏觀和微觀的有機的、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都離不開政府,政府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家的宏觀經濟行為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且其中的一些經濟指標已成了社會經濟運行的晴雨表。但宏觀經濟的運行依賴於微觀經濟,作為宏觀經濟指導的宏觀經濟政策來源於微觀經濟領域,宏觀經濟行為的承受者是作為微觀經濟主體的企業和個人,其效果也只有通過微觀經濟領域才能體現出來。因此,以確認和規范國家對社會經濟的干預為任務的經濟法,必須立足於微觀經濟領域,通過對經濟主體意志和行為的考察和對有效競爭的市場秩序的規范和維護,實現國家的宏觀經濟目標。經濟法恰能體現經濟法的此種特點與要求,它通過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主體的意志和行為的描述和公平、公正、有效競爭狀態的追求,構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和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將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克服了企業法論和宏觀調控法論所導致的「兩張皮」現象。
其次,確立經濟法的競爭法核心,有利於構建科學的經濟法框架體系。當前有的學者認為我國經濟法的框架被設計得過於龐雜,不僅包括了環境法、勞動法、經濟合同法和工業產權法,還包括了商事法的許多內容,如企業法、票據法、保險法等,認為應在凈化中把握經濟法,將經濟合同法和工業產權法歸於民法,商事法、環境法、勞動法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如前所述,經濟法的本質是確認和規范國家對社會經濟進行干預,建立和維護公平、公正、有效的市場競爭秩序,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之法,經濟法的核心是競爭法,以此為標准,我們可以建立以競爭法為核心的經濟法律體系。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法的作用
(一)保障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的多種經濟成分協調發展
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其他經濟成分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
我國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對我國社會主義的經濟成分、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公有財產不可侵犯的原則作了明確的規定,但憲法沒有結合各個部門、社會主義經濟組織和其他經濟形式的具體情況作具體規定,也沒有規定對侵犯權利行為的具體處罰內容。經濟法把憲法的有關原則規定進一步具體化。例如明確國家經濟管理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和個體生產經營者的法律地位,確定各經濟主體對社會主義財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許可權和職責,規定他們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中建立經濟法律關系的各種權利和義務,怎樣做好以責任為中心的權、責、利相結合,實行有獎有罰、賞罰分明的獎懲制度。對於各種違反經濟法規,損害國家、集體財產的違法活動,經濟法規定了明確的經濟制裁辦法,刑法及某些經濟法則規定了打擊那些嚴重經濟犯罪行為的具體條款,從而有力地保護了社會主義公共財產和其他經濟組織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促進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生產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
(二)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增強經濟活力
企業管理是搞好微觀經濟活動的根本措施,是我國國民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經濟法規定的經濟核算制是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的基本制度。它要求企業必須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財力,以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取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同時,規定了必須合理安排和科學地組織生產,掌握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方法,在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使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對於企業不計成本、不計消耗、浪費嚴重,造成損失的現象,以及在履行經濟合同中的違法情況,還規定了經濟制裁。總之,經濟法要求企業一切經濟工作都要把經濟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和健全各種生產經營責任制和一整套符合客觀經濟規律要求的管理制度,促進企業認真改善經營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素質和勞動生產率。
(三)促進對外經濟聯系,發展國際經濟合作
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時,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的經濟政策,是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戰略方針。當代科學的進步,生產專業化和協作的日益發展,促使各國在經濟上的聯系不斷加強,任何一國,包括社會主義國家在內,在考慮發展本國經濟時,都必須著眼於國際關系的總體。我國經濟法是正確體現對外開放政策的具體法律規范,它調整我國利用外資和外國技術過程中與外國政府、外商之間所發生的各種經濟關系。我國已經公布了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一系列對外經濟關系的法律、法規,在維護國家主權,堅持平等互利與外國政府、公司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交流科學技術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今後隨著對外經濟往來的擴大和需要,還要逐步制定更多的對外經濟關系的法律、法規,使其成龍配套,不斷健全。將合理利用外資,吸收先進科技成果,以及發展商品出口業務,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等涉外工作,進一步引向社會主義法制軌道。
總之,經濟法與民法一樣,也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原因在於,當代發達的市場經濟、以及我國所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不是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經濟法的存在就是要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秩序,它對於實現經濟體制調整,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發展社會主義上層建築,對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