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不履行抗辯事由
① 未開或拒交發票能否成為履行合同主義務的抗辯理由
未開或拒交發票能否成為履行合同主義務的抗辯理由
當賣方訴請買方給付貨款時,買方以賣方未開具交付發票為由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對於買方能否以此履行抗辯權,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在買賣合同中,賣方開具和交付發票是合同的附隨義務,買方履行付款義務則是合同的給付義務殲卜握,不具有對等性,因此即使賣方不履行開具和交付發票義務,買方也不能以此為由拒絕付款。第二種觀點認為,從《發票管理辦法》對於違反開具發票義務的相應罰則規定來看,買賣合同中賣方開具和交付發票是一項行政法義務,違反了該義務承擔的不是民事責任,而是接受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或者並處罰款的行政法律責任。因此,買方不能以賣方未履行行政法義務來抗辯己方不履行付款的民事義務。第三種觀點認為,如果買賣雙方在合同中約定賣方開具和交付發票義務,若賣方未按約定開具和交付發票,買方可以同時履行抗辯權。筆者認為要回答賣方不履行開具和交付發票的義務,買方是否能同時履行抗辯權,首先必須明確這一義務的性質,其次要明確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條件,最後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指導案例 開具發票義務是否構成付款義務的有效抗辯
個人認為,如果雙方明確約定付款之前應先開具發票,那當然能夠有效抗辯。如果沒有明確約定,那就要注意普遍的財務規則上有沒有要求先開票才能付款了,不然的話我認為就不能構成有效抗辯,因為從合同的角度來說開票基本屬於附隨性的非主要義務了吧,而且屬於財務范疇了。
合同法中,三種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不安履行抗辯權)之間的聯絡
同時履行抗辯權。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先履行抗辯權。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示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權的行使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中止履行。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經營狀部分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信用;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第二階段為解除合同。當事人依照上述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聯絡:
-
三種抗辯權的目的相同
無論何種抗辯權,其目的都在於能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維護當事人的權利;維護交易次序,增進當事人之間的協作。
-
三種抗辯權的適用范圍相同
三種抗辯權均只能發生在雙務合同中,並且是因同一雙務合同中互負債務。
-
權利效益相同
此三種抗辯權均屬於延期抗辯權而非永久抗辯權。
-
行使方式相同
抗辯權是雙務合同當事人所享有的一項權利,依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對此法院或仲裁機構不得依職權主動援用。當事人如不行使此項權利,又不履行自己義務,即應負擔逾期違約責任。
下列有關雙務合同抗辯權的陳述,正確的是( ) A、雙務合同抗辯權包括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和不安
雙務合同的抗辯權
(1)先履行抗辯權
先履行抗辯權,指依照合同約定或氏慶法律規定負有先履行義務的→方當事人,屆期未履行義務弊扮或履行義務嚴重不符合約定條件時,相對方為保護自己的期限利益或為保證自己履行合同的條件而中止履行合同的權利。先履行抗辯權本質上是對違約的抗辯。
先履行抗辯權屬於對於後履行義務一方字有的抗辯權,這就使其與不安抗辯權有了明顯區別。不安抗辯:是對於先履行義務的一方享有的抗l辯權,當預期的回報;有不能實現的危險時,產生不安抗辯權。在行使不安抗辯權時,並不要求對方履行義務期限屆至,而只要求行使不安抗辯權一方履行期限屆至。如果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履行期未屆至,不產生不安抗辯權,lEI履行期未屆至,他只能暫停履行的准備,而元從停止履行。先履行抗辯權的產生和行使,須雙方履行期均已屆至,但必須一方履行期在前,一方履行期在後。
(2)同時履行抗辯儀
雙務合同的同時履行抗辯權,指雙務合同的當rtl人一方在對方沒有對待給付之前,有權拒絕對方請求自己履行合同的嘆:求的儀利。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應當符合以下構成要件。
雙方當事人互負對待給付義務。同時履行提高抗辯權的前要條件是,雙方當事人鑒於同一個雙務合同互負債務,承擔對待給付的義務。
在當事人雙方負有的對待債務中沒有約履行順序。合同的履行期已經屆至,則產生合同債務的履行問題。既然雙方互負債務,所以就有一個雙方的履行順序問題需要解決。如果合同中明確約定了當事人的履行順序的,按照約定履行即可,也不會產生問時履行抗辯權的適用問題。只有在合同中未對雙方當事人的履行順序進行約定的情況下,才發生合同的履行順序的問題口正是由於當事人對合同的履行順序產生了歧義,所以才應按照矗定的方式來確定當事人誰先履行誰後履行,以維護當事人雙方的合同利益。
必須是對方未履行義務,這是一方能行使其同時履行抗辯權的關鍵桂件之一。其適用的前提就是雙方均沒有履行各自的到期債務。其中一方已經履行其債務的,則就不再出現同時履行抗辯權適用的情況,另一方也應當及時對其債務作出履行,對方向其請求履行債務的,不得拒絕。
對方的對待履行是可行的。同時履行抗辯權是以對方能夠履行合同為必要的。如果對方不能履行合同,使用同時履行抗辯權就失去了意義。
(3)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在我國又有人稱之為異時履行抗辯權,指雙務合同的當事人,一負有先行履行合同的義務的,在合同訂立之後,履行之前,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後履行一方有未來不履行或者無力履行合同之時,先覆行義務人可以暫時中止履行,通知對方當事人在合理的期限內提供適當擔保;如果對方在合理的期限內提供了適當的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應當恢復履行;如果對方當事人未能在合理的期限內提供適當的擔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如何理解合同履行抗辯權
有不安、先和同時三種,你網路一搜就知道了
什麼不能成為法律責任的抗辯理由
你好!
這個無法從正面回答,只能從反面回答,就是什麼能成為承擔法律責任的抗辯事由,比如:不可抗力、意外事件、沒有行為能力、第三人的責任、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等吧,這些都可以成為抗辯事由,除了這些都無法抗辯。
如有疑問請追問,滿意請採納,謝謝
什麼是抗辯理由
就是反駁對方的事由,支援自己訴訟的事由。
被告沒有履行義務的情況下提出抗辯權是否合適
可以另行起訴。
1、基於同一個法律關系的,在原告起訴之後,被告有權在本訴中提起反訴;
2、被告未在法定期限內提起反訴的,也可以向原告另案起訴;
3、法院一般會根據實際情況,合並審理。
合同履行抗辯有哪幾種
您好,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的履行抗辯權的種類有三種,具體包括:
1、同時履行抗辯權。當合同的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2、先履行抗辯權。當合同的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3、不安履行抗辯權。當合同的當事人一方應當先履行債務,但是其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對方有如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合同違約訴訟中 被告提出哪些抗辯理由
面對原告的違約訴訟,被告方有權利提出抗辯。一般情況下,被告方會提出以下抗辯:1、原被告之間的合同無效;2、被告已經履行了合同義務;3、被告履行的義務符合法律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4、存在免責事由;5、原告未依約先履行或同時履行合同義務,或存在將來無法履行的情況;等。對於2、3、4項抗辯事實,被告方須承擔舉證責任。
② 合同法規定的免責事由有哪些
合同免責事由包括:
1、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債務人不負責任;
2、特別規定或約定。法律有特別規定或當事人約定有免責條款的,事由發生時可以免除違約方的責任;
3、對方有過錯。
【法律依據】
根據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③ 合同法篇——三種履行順序抗辯權
抗辯權,指在法律上(特別是在庭審中)由答辯方提出的,用來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一經提出有效抗辯事由,就可以有效阻卻對方提出的請求,因而經常為被告方當事人所使用。譬如法律規定某項請求只能在特定時限內提出,如果原告當事人超過這一時限提出相應請求時,其請求權能否成立並獲得審判機構的支持,就取決於被告方能否根據法律的規定打出「時效抗辯」這張牌。
本文的題目:「履行順序抗辯權」,是抗辯權下的一個細分概念,主要應用於合同糾紛。包括三項:第一,先履行抗辯權;第二,同時履行抗辯權;第三,不安抗辯權。
一、先履行抗辯權(先交錢,後交貨)
該抗辯權可以應用於交易順序(義務履行順序)明確先後的情況。司法實踐中,這種順序既可以通過合同約定,也可以根據法律規定與習慣確定。如一項買賣合同殲橡約定:先交錢,後交貨。則在買受人還沒付款的情況下,不能要求出賣人先發貨。否則,對出賣人來說「先履行抗辯權」就成立了。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應當先履行債務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只有雙方互相負擔義務的合同才有適用先履行抗辯權的可能性。絕大多數以市場交易為背景的合同都是雙務合同,如服務合同、加工合同、定做合同、技術合同、聘用合同等等,一方負有付款義務,另一方負有提供相應貨物或服務的義務。但如果某種合同只有單向的履行義務,如贈與合同、純粹擔保、無償委託;等等,則不能適用。第二,先履行抗辯權的主要功能旨趣在於敦促合同當事人積極履行合同,但未延伸到對履行情況作全面的價值判斷。也就是說,在法條的表述上,應當先履行債務一方只有「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才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如果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並非完全「未履行」,而是「部分履行」「瑕疵履行」「替代方式履行」,或者是「已履行主義務(未履行附隨義務),」此種情況下,另一方當事人最好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己方處於不敗之地。如在(2017)粵12民終971號案中,法院就認為:對主合同義務的違反才產生同時履行抗辯權和後履行抗辯權。出賣人未履行開具發票義務,對於買賣合同關系而言僅僅是從合同義務。及時未履行,買受人也不應以此為抗辯理由拒絕履行支付價款的合同主要義務。
二、同時履行抗辯權(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經過上一節的鋪墊,同時履行抗辯權就很好理解。同時孝改森履行抗辯權與先行抗辯權的區別在於,前者的具體交易方式不能解讀出明確的先後順序。故在此種情況下,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應當在同一時間同時相互負義務。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條: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在適用上,也有幾點問題需要注意。第一,與先行抗辯權相比較,需要提出的抗辯事由與履行順序具有一定的牽連性。如公司股東在未取得既有股東放棄行使先行購買權的情況下與外部主體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因尚不符合工商變更登記必要條件受讓人無法登記成為股東從而完成交易,故此種情況下,如轉讓方請求支付價款,應認定受讓方就「支付股權轉讓款」與「股巧畝權轉讓」二者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第二,我們建議當事人至少要能夠初步證明對方當事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不能適當履行合同。雖然《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認為:當事人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時,不負證明對方當事人未履行合同義務的舉證責任,但實踐中往往並非如此。如在(2019)渝02民終337號案中,法院在說理時提及:物業服務合同糾紛中,業主提出物業服務不到位的抗辯,人民法院首先應當依據合同法規定的履行抗辯權要件進行審查。業主提出物業服務不到位,應當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但訴訟中,業主舉證有且僅有照片及視頻資料,而物業服務具有無形性、動態性、內容多樣性,法院根據原告的舉證往往難以查明物業服務的真實情況......可見對於抗辯方而言,有可能在訴訟過程中被要求承擔一定的舉證責任。第三,目前通說傾向性認為,同時履行抗辯權不能用在執行程序。同一份生效法律文書可能判定雙方互付義務。對互負同時履行義務的生效法律文書申請強制執行,當事一方不能以對方未履行為由對抗法院的強制執行權(筆者對此持保留意見)。第四,如果一方當事人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類同前文,最好根據債務可分性、數量等綜合履行情況設定尺度適當的拒絕履行范圍。
三、不安抗辯權
還有一種特別的情況,即本來應當先履行義務的當事人,發現交易對手突然喪失了合同履行能力。此時,如果再沿用合同約定的履行順序,比如要求其交付財產或者提供服務,則該方當事人將面臨無法取得對待給付的風險從而受到嚴重損失。舉個例子,張三與李四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原本約定張三先支付購房款一千萬,李四後履行房屋過戶登記的義務。此後,李四因為欠大量外債,房屋被其他債權人申請查封。此時,如果張三再繼續完成交易,可能面臨錢、房屋兩空的風險。如李四起訴他要求繼續支付購房款時,機械適用合同約定對張三而言是不公平的,應當給予其一種救濟的方式。即《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條:
第五百二十七條【不安抗辯權】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同樣的幾點問題要注意:第一,資信惡化事由必須在訂立合同之後發生,或者在訂立合同時不能為雙方所獲知。否則即可以推定相關事由屬於商業風險,應當由張三自我承擔。或者是李四以「欺詐」方式騙取張三訂立合同,應由張三以其他方式提出維權請求。第二,資信惡化的事由必須指向合同履行能力的減損,且具有現實性和嚴重性,達到「逾期違約」之程度。如企業進入破產程序、涉及重大訴訟且面臨敗訴風險、從事相關行業必須的資質被吊銷,或者存在明顯的抽逃轉移財產,具有逃避債務履行的行為。第三,行使不安抗辯權必須要提供確切的證據證明,否則就混淆了此項抗辯權與違約的界限。
④ 合同法中規定不安抗辯權的事由是什麼
不安抗辯權,是指在有先後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難以給付之時,在對方當事人未履兄肢租行或未為合同履行提供擔保之前,有暫時中止履行合同的權利。行使不安抗辯權的飢亮情形(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七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羨兆)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第五百二十八條 當事人依據前條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的,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視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⑤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的不安事由是什麼
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2、喪失商業信譽3、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⑥ 合同法的不安抗辯權怎麼進行規定的
合同法已廢止,依據民法典,不安抗辯權是指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存在不安事由時,可以中止履行合同。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條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⑦ 業主拒交物業費的七大抗辯理由
物業服務行業隨著商品房的出現逐漸興起,但至今仍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規范性較差,而隨著公民的法律意識和證據意識逐漸增強,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因物業服務問題產生糾紛的數量逐年增多。筆者通過對榮昌區法院近年來上百份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的判決書進行研究,發現業主拒交物業費的理由具有類型化的特點,故特對此進行歸納及評析如下:
一、以非物業服務合同當事人為由抗辯
有些業主認為自己並未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物業管理合同,因此不管是開發商還是業主委員會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都對其無約束力,自己不知曉且不認可該合同內容,因此拒絕交納物管費。
對此司法解釋有明確規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建設單位依法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以及業主委員會與業主大會依法選聘的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對業主具有約束力。業主以其並非合同當事人為由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所以該項抗辯理由不能得到法院支持。
二、以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合同期限已屆滿為由抗辯
某些業主辯稱物業服務合同中約定的合同期限早已屆滿,因此對超過合同期限的物業費,因無合同約定,故有權拒絕交納。
根據《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在約定的合同期限屆滿後,若物業服務企業繼續為小區提供服務,業主也接受了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物業服務,雙方形成了事實上的物業服務合同關系,均應履行相應的合同義務。 在上述情況下,業主的這一抗辯理由也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三、以全部或者部分物業費超過訴訟時效為由抗辯
有些業主以物業服務企業未對其催收過物業費為由,對物業服務企業主張的訴訟請求中超過兩年訴訟時效的物業費拒絕交納。
實踐中,物業服務企業作為債權人對於業主拖欠物業費的行為大都採取在業主的房屋大門上張貼催費通知單的形式來向業主提出交費請求。若物業服務企業向法院提供了照片等證據材料證明這一催費事實,那麼法院可認定為訴訟時效中斷,業主的這一抗辯理由就不能得到法院支持。 若物業服務企業沒有證據證明其在三年的訴訟時效期內向業主催收過物業費,那麼業主的這一抗辯理由就能得到法院支持。
四、以房屋質量不達標為由抗辯
有些業主以房屋質量存在問題,如房屋漏水、牆體脫落、玻璃破裂等為由拒交物管費。
商品房存在質量問題系業主與開發商之間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而物管費的交納則屬於業主與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兩者不屬於同一法律關系。通常情汪棚況下,開發嫌陵磨商與物業公司是兩個獨立的法人企業,相互之間不應為對方承擔民事責任。 因此,業主的該項抗辯理由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五、以物業服務企業不履行維修義務為由抗辯
有些業主向物業服務企業反映小區單元門、過道路燈等被損壞,頂樓房屋漏水等問題芹斗,要求維修,但物業服務企業知曉後拒不維修或者維修不合格,業主就以此為由拒交物管費。
對於維修義務的承擔主體,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房屋在國家規定的保修期和保修范圍內,由建設單位承擔維修義務;在房屋質保期屆滿後,房屋專有部分由業主或侵權人承擔維修義務,房屋樓頂等小區共有部分、公共設施設備由物業服務企業承擔維修義務,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義務時,可使用小區的住宅專項維修基金。 若業主有證據證明物業服務企業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或者法律、法規規定以及相關行業規范確定的維修義務時,法院可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酌情減少物業費。
六、以物業服務企業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業主人身、財產遭受損失為由抗辯
有些業主認為因為物業服務企業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才導致自己的人身、財產遭受損失,如家中財物被盜竊,自有車輛被損壞或者被偷走故以此為由拒交物管費。
物業服務企業的安保義務源於法律相關規定和合同約定。法定的安保義務主要是在各地的物業管理條例中規定的物業服務企業對違反小區安全管理行為的制止義務以及防止小區內出現安全問題的協助義務。若業主有充分證據證明物業服務企業存在違反約定或者法定的安保義務,那麼當物業服務企業向業主行使物業費請求權時,業主可以以物業服務企業未盡到安保義務,是對合同義務的不完全履行,屬於違約行為由進行抗辯。但未盡到安保義務一般情況下不構成根本性違約,法院經審理後可根據安保責任范圍以及業主的具體損失來酌情減少物業費。然而物業服務企業不是萬能的,不可能杜絕或者隨時制止小區內一切損害的發生,我們不能苛求物業服務企業對這種不確定的危險承擔過重的義務。 只要物業服務企業盡到了合理范圍內的注意義務、採取了合理的預防措施,物業公司就可以對業主因第三人侵權所遭受的損失免責。
七、以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物業服務存在瑕疵為由抗辯
大多數拒絕交費的業主均持有此類抗辯理由。小區業主常以物業服務企業未按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相關義務,提供的物業服務不達標,如小區車輛亂停亂放無人管理,綠化帶被其他業主用來種菜無人制止,小區垃圾未及時清理,保安擅離崗位或值班時睡覺等為由拒交物管費。
首先,業主需要區分出其所反映的物業服務問題是否屬於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物業服務企業應履行的義務。部分業主存在「物管公司就是管理小區內的一切事務」的錯誤思維,將不屬於物業服務范疇的事項,例如房屋設計和質量問題、小區規劃不合理問題、業主間相鄰關系問題等,也納入進來要求物管服務企業予以處理解決。當物業服務企業拒絕履行非合同義務時,業主就誤認為物管服務企業沒有全面履行合同義務而拒交物管費。
其次,由於物業服務具有時間持續性和無法計量性的特點,加之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物業服務企業應履行的義務較為概括籠統,因此業主不能單憑一張照片、一段視頻就能證明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物業服務存在質量問題,而需要提供充分證據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加以證明。 若有證據證明物業服務企業已經提供物業服務,僅僅是在服務的某些環節、個別區域做得不夠好,存在一般瑕疵,那麼因不構成根本性違約而較難成為業主拒交物業費的合法理由,但可以成為法院判定物業服務企業減收相應物業費的依據。
小區業主拒絕交納物業費的行為,不僅會造成物業服務企業運營經費不足,無法維持正常的物業服務水平,導致物業服務質量下降,損害其他正常交費業主的利益,還會加深業主與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矛盾,嚴重影響雙方在小區內和諧共處。若對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物業服務不滿意,業主不應消極的採取長時間拒交物業服務費的方式來對抗物業服務企業,而應通過正常途徑與物業公司溝通、協商解決;也可就存在的服務問題向業主委員會反映,通過業主委員會與物業服務企業溝通加以解決;還可通過業主大會解聘和重新選聘物業服務企業。
⑧ 不安抗辯權和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及適用情形
不安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表明另一方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沒有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合同履行的權利。1、因同一雙務合同互負債務,且兩債務間具有對價關系。2、不安抗辯權適用的雙務合同屬於異時履行。3、先履行方債務已屆清償期。不安履行抗辯權許多人有可能是第一次聽到。它是兼有抗辯權與形成權性質的復合性權利,而且是一種積極性的權利。那不安履行抗辯權的概念及適用條件又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不安履行抗辯權有關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不安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概念:
不安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表明另一方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沒有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合同履行的權利。規定不安抗辯權是為了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借合同進行欺詐,促使對方履行義務。
基本概述:中國合同法吸納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規定的精華和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的合理因素,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不安履行抗辯權制度。依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擬就不安履行抗辯權的法律性質及其適用問題進行探討。合同法所規定的不安履行抗辯權,又稱先履行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經營狀況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信譽,或者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危及到自己債權的實現時,可以中止自己的笑耐履行,在合理期限內對方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適當擔保時,可以解除合同的權利。合同法第六十八條、第六十九條的立法本意,是法律賦予當事人依法享有「中止履約權」和「合同解除權」兩項不安履行抗辯權。由此可見,該法所規定的不安抗辯權在性質上並非與同時履行抗辯權、後履行抗辯權一樣,僅屬於延期的(一時的)抗辯權,它同時還具有消滅的抗辯權屬性,並具有留置擔保的性質。依合同法規定,只要先履行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的四種法定情形之一的,即可行使中止履約權,將自己的給付暫時保留並有權對抗對方的履行請求,以防止因自己履約後對搜升拿方不能對待給付而造成損失。權利人中止履行後,不安履行抗辯權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消滅的抗辯權,權利人依法可以進一步行使合同解除權,消滅對方的履行請求權和合同關系。
二、不安抗辯權的適用條件有:
(一)因同一雙務合同互負債務,且兩債務間具有對價關系。不安抗辯權與同時履行抗辯權一樣,均只能發生於雙務合同。因此,單務合同以及不完全的雙務合同均不能產生不安抗辯權。
(二)不安抗辯權適用的雙務合同屬於異時履行。異時履行是指雙方履行存在的時間順序,即一方先履行,另一方後履行。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對一些買賣合同,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一般採用同時履行主義。而對於以下合同,我國合同法規定,除當事人有特別規定外,應採用異時履行主義,這些合同包括租賃、承攬、保管、倉儲、委託、行紀、居間等。
(三)先履行方債務已屆清償期。如果履行期未屆至,先履行方只能暫時停止履行的准備,無從停止履行。
(四)先履行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後履行方於合同成立後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
1.後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能力。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後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原因有:
1財產顯形減少。包括經營狀況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2喪失商業信譽;
3提供勞務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債務人喪失勞動能力;
4給付特定物的債務中,該特定物喪失;
2.後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發生於合同成立之後。在大陸法系各國,後履行方財產顯形減少應發生於何時,有兩種不同的立法例,一是訂立後財產顯形減少,如德國、瑞士等民法採用;二是訂立時財產已減少,如奧地利民法第165條規定。筆者認為,第一種立法例較為妥當。因為若訂立時後履行方財產已減少,先履行方已知或因過失而不知,主觀上有過錯,應當承受不利,沒有必要保護,非因過失而不知,可以重大誤解或受欺詐為由主張救濟。我國合同法沒有規定後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應發生於何時,筆者認為,在解釋時採用第一立法例較為妥當。
3.先履行方對事實負有舉證世搭責任。先履行方主張不安抗辯權,必須有對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確切證據,而不能憑自己的主觀猜測。否則,將會因擅自中止合同履行而承擔違約責任,從而使自己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
在現如今的司法實踐中,應當發揚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優越性,保護好人民的利益,充分發揮不安抗辯權防患於未然的作用,維護正常的經濟交易秩序。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不安履行抗辯權的概念及適用條件。看過文章的你,有沒有對不安履行抗辯權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