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受要約人

合同法受要約人

發布時間: 2023-05-13 06:15:22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第十六條

第十六條 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人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釋義】本條是對要約生效時間的規定。

要約何時生效?有人認為,應採取「發信主義」,即要約發出之後就生效。但大多數人認為應當採取「到達主義」,要約必須自到達受要約人時才生效。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國際公約都持這種觀點。如德國民法典第130條中規定,在相對人以非對話方式向其為意思表示時,意思表示以通知達到相對人時發生效力。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94條規定,對話人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相對人了解時,發生效力。第95條中規定,非對話而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通知達到相對人時,發生效力。《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5條和《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2.3條中也都規定,要約於送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我國合同法這一規定也是參照國外一般規定作出的。需要說明的是,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並不是指一定實際送達到受要約人或者其代理人手中,要約只要送達到受要約冊唯人通常的地址、住所或者能夠控制的地方(如信箱等)即為送達。「送達到受要約人時」生效,即使在要約送達受要約人之前受要約人已經知道其內容,要約也不則豎生效。在對話要約時,以採用「其意思表示以相對人了解時發生效力」的解釋較為妥當。

以數據電文發出要約何時生效,如何到達,是一個問題。數據電文都是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傳送的信息,發出就已到達。我國合同法是參考了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制定的《電子商業示範法》的有關規定作出的。示範法第15條「發出和收到數據電文的時間和地點」中第1款規定:「除非發端人與收件人另有協議,一項數據電文的發出時間以它進入發端人或者代表發端人發送數據電文的人控制范圍之外的某一信息系統的時間為准。」第2款規定:「除非發端人與收件人另有協議,數據電文的收到時間按下述辦法確定:1.如收件人為接收數據電文而指定了某一信息系統:(1)以數據電文進入該指定信息系統的時間為收到時間;或(2)如數據電文發給了收件人的一個信息系統但不是指定的信息系統,則以收件人檢索到該數據電文的時間為收到時間;2.如收件人並未指定某一信息系統,則以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一信息系統的時間為收到時間。」該條第1款規定了何為數據電文的「發出」,第2款規定了何為數據電文的「收到」即到達。合同法本條採用了示範法第15條第2款的規定,但省略了該款第1項第(2)的規定,即在指定了特定接收系統時而對方未發送到特定接收系統(雖然也發送到了收件人的系統),以收件人檢索到數據電文的時間為收到時間。並非示範法的這個規定有什麼問題,只是合同法規定得比較簡明,遇到此類問題,也應當如此掌握。

對於示範法的這一規定,示範法指南的解釋是:第二款的目的在於規定一項數據電文的收到時間,所針對的情況是收件人單方面指定了收取電文的特定信息系統(所指定的系統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收件人的一個信息系統),而數據電文實際上到達了收件人的一個信息系統但並非指定的那個系統,在這州盯培種情況下,應以收件人檢索到數據電文的時間為收到時間。在示範法中,所謂「指定的信息系統」是意圖包括由某一方特別指定的系統,例如,一項要約明文指定了應發回通知的地址。如果只是在信頭上或在其他文件上顯示電子郵件或傳真印件的地址,不應視為明確指定了一個或多個信息系統。「進入」的概念既用以界定數據電文的發出,也用以界定其收到。所謂一項數據電文進入了一個信息系統,其時間應是在該信息系統內可投入處理的時間。究竟進入了一個信息系統的數據電文是不是能為收件人所識讀或使用,這個問題不在示範法的范圍以內。示範法不妨礙這樣的立法:如果進入了系統,盡管沒有為收件人所識讀或使用,也認為是收到了電文。假如一項數據電文只是到達了收件人的信息系統但未能進入該系統,則不應認為發出了該電文。在制訂示範法的過程中,人們覺得,不應通過一項一般性規定,使收件人必須承擔使其信息系統任何時候都保持正常運轉的繁重義務。

2. 受要約人做出承諾的情形有哪些要約和邀約一樣嗎

一,受要約人作出承諾的情形有:

1、通知的方式。



承諾的方式應當符合法律的規定或者要約的規定。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方式的,應依交易習慣、交易的性質確定承諾的方式。在一般情況下,受要約人接受要約應當向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承諾通知應為明示方式,沉默或者不作為本身一般不構成承諾。根據要約的規定以及當事人之間確立的習慣做法或慣例,受要約人可以作出某種行為諸如發貨或支付價金等表示同意,而無須向發價人發出通知,則接受於該行為作出時生效,但其行為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實施,如未規定時間,則應在合理的時間內作出。上述情形說明,沉默在特定情況下亦可構成承諾。所謂特定情況有兩種:一是受要約人接受了履行(如接受現物要約)或實際履行了要約提出的行為,根據上述行為,可以推定當事人承諾的真實意思;二是根據交易習慣,使受要約人可以用沉默表示承諾。這種習慣,通常是指有相對固定聯絡的交易夥伴之間的習慣。在實踐中,有的當事人在要約中規定沉默視為承諾。這種規定對受要約人不具有約束力。



2、行為可以構成承諾。



比如,某建築公司急需水泥,向A、B兩個水泥廠發出要約,要求購買300噸水泥,A水泥廠回電報承諾,B水泥廠為解建築公司的燃眉之急,將水泥送至建築公司。建築公司以已經與A水泥廠成立合同為由拒收。此案中,B水泥廠的行為構成有效承諾,雙方成立了合同,建築公司無權拒收。以行為為承諾,被稱為「意思實現」。

二,要約邀請和邀約的不同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要約邀請是指希望對方給自己發出要約而作出的邀請,而邀約是指希望對方同意自己的要約邀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十四條 【要約】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 【要約邀請】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拓展資料

要約的撤回,是指要約生效前,要約人使其不發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要約的撤銷,是指要約人使其要約喪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要約是可以撤回的。但撤回要約的表示必須在要約發生法律效力以前作出。要約為什麼可以撤回呢?這是因為,要約發生法律效力以前,不會對受要約人產生任何影響,不會對交易秩序產生任何影響。在此階段,應當允許要約人使尚未生效的要約不產生預期的效力。

3. 要約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一、要約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要約的法律效力指要約生效後發生的法律後果。要約的法律效力分為要約人的效力和對受要約人的效力兩個方面。
第一,對受要約人的效力。
要約生效後,受要約人取得依其承諾而使合同成立的法律資格。它實際上是法律賦予受要約人以承諾的權利。但受要約人沒有承諾的義務。受要約人不為承諾的,只是使合同不能成立,並不負任何責任。除法律有特別規定或者雙方事先另有約定外,受要約人不為承諾時也不負通知的義務;即使要約人單方在要約中表明不為通知即為承諾,該聲明對受要約人也沒有拘束力。
第二,對要約人的效力。
要約是一種法律行為,要約人發出要約,一般應當在要約中指明要約答復的期限。這個期限,又稱為要約的有效期限。在要約有效期內,要約人要受要約的約束。要約人受要約的約束,主要表理在:1、受要約人如果接受要約,要約人有簽訂合同的義務;2、在出售特定物的情況下,要約人不能再向受要約人以外的其他人發出相同內容的要約或者簽訂相同內容的合同。3、要約人在要約有效期限內不得隨意撤銷或變更要約。因為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受要約人可能因接到該要約而拒絕了第三人發來的相同內容的要約不向第三人發出要約,或者為承諾要約後的履行合同已經作了准備,如果允許要約人隨意撤銷或變更要約,則可能使受要約人受到損失,也不利於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在一定條件下,法律也允許要約人撤回、撤銷或變更要約的內容。
第三,要約效力的存續期間。
手態口頭要約規定了承諾期限的,於承諾期限內有效;未規定期限的,受要約人如沒立即畢梁源承諾,要約即失效。書面形式的要約,有承諾期限的,在承諾期內有效;未定期限的,在依通常情形能夠收到承諾所需的一段合理的期間內,要約有效。受要約人作出拒絕承諾的表示的,要約即失去效力
二、怎樣才算要約?
要約又稱發盤、出盤、發價、出價、報價,是訂立合同的必經階段。從一般意義上說,要約是一種訂約行為,發出要約的人稱為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人成為受要約人或相對人。我國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1、內容具體確定;
2、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及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該條規定揭示了要約的性質及其構成要件。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首先,要約是一種意思表示。要約既不是事實行為,也不是法律行為,只是一種意思表示。其次,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的目的,是希望與相對人訂立合同;若無此目的,即不構成要約。
要約作為一種意思表示,除了必須具備意思表示的一般要件外,還有其特定的構成要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要約是由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要約旨在與他人訂立合同,所以,要約人必須是訂立合同一方的當事人,這就要求要約人是特定之人。惟有如此,受要約人才能對之作出承諾,從而訂立合同。
2、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
此點在合同法第14條第(2)項中已有規定,即要約應表明,一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與之建立合同關系。實踐中,應根據要約所實際使用的語言、文字和其他情況判斷要約人是否決定與受要約人訂立合同。例如,甲對乙稱「我正考慮賣掉祖傳傢具一套,價值10萬元」,此舉並非要約,若稱「我願賣掉......」則表明其已決定訂立合同。
3、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訂立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
要約只有向要約人希望與之訂立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才能喚起受要約人的承諾,從而訂立合同。然而,對於受要約人是否必須是特定的人,則有不同看法。
一種觀點認為,要約必須向特定人發出,只有這樣,一旦受要約人承諾,即能夠成立合同,向不特定人發出的建議只是要約邀請;另一種觀點認為,要約的對象不能也不應該是特定的人,市場經濟的發展決定了要約內容的復雜性和要約形式的多樣性,向不特定人發出要約,是要約人參與市場競爭、擇優選擇合作對象的一種方式。本書認為,對此問題應從兩方面分析:
其一,要約原則上應向特定的人發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數人)。一方面,要約人的特定意味著要約人對誰有資格作為承諾人的問題作出了選擇,也只有確定才能明確確定承諾人。一旦要約人確定了要約的相對人,一經對方的承諾就不需要約人再作任何行為,合同即可成立。渣攔反之,如果相對人不能確定,則意味著發出提議的人並為選擇真正的相對人,該提議不過是為了喚起他人發出要約,本身並不是要約。另一方面,如果要約的對象不能確定時仍可稱為要約,那麼,向不特定的許多人同時發出以某一特定物的出讓為內容的要約是有效的,這一方面會造成一物二賣,另一方面也會使發出要約的一方無法預料、無法承擔其後果,從而不利於交易安全。
其二,法律並不禁止要約向不特定人發出。一方面,法律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允許向不特定人發出的定約提議具有要約的效力,如懸賞廣告;另一方面,如果要約人願意向不特定人發出要約,並自願承擔由此產生的後果,在法律上也是允許的,例如向多人散發已經起草的標准合同、或向多人提出出售某物品。但是向不特定人發出要約,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必須明確表示其作出的建議是一項要約而非要約邀請,如申明「本廣告構成要約」;2必須明確承擔向多人發出要約的責任,同時具有向不特定的相對人作出承諾後履行合同的能力
三、要約對受要約人的約束力
此種約束力又稱為要約的實質約束力,在民法中也稱為承諾適格,即受要約人在要約生效時即取得依其承諾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具體表現在:
1、要約生效以後,只有受要約人才享有對要約人作出承諾的權利。當然,該項權利由於受要約人的特定性而具有人身性質,它不能轉讓。
2、承諾權是受要約人享有的權利,是否行使這項權利應由受要約人自己決定,受要約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該項權利。他在收到要約以後並不負有必須承諾的義務。
3、一旦受要約人作出承諾的意思表示,合同即告成立,在要約人和承諾人之間形成合同權利義務關系。

4. 什麼是受要約人

發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接受雀睜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
要約指的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表示願意與他訂立合同的一種意思表示,我們就稱之為要約。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完全接受要納含約中的全部條款,向要約人作出的同意按要約簽訂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的洞歲笑相對人是受要約人.

5. 訂立工程合同時,受要約人是

訂立工程合同時,受要約人是指承包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六條 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是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建設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合同。

根據上訴法條可以得知,工程合同的受要約人是指承包人,要約人是指發包人。

(5)合同法受要約人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關於建設施工合同中承包人的規定

第二百七十二條 總包與分包

發包人可以與總承包人訂立建設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別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訂立勘察、設計、施工承包合同。發包人不得將應當由一個承包人完成的建設工程肢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幾個承包人。

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可以將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

承包人不得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包給第三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肢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第三人。
禁止承包人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6. 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受該意思表示約束嗎

一、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受該意思表示約束只要受要約人作出承諾,那麼雙方的合同成立生效,依法受法律保護,要約人就要受到合同的約束。
二、【法律依據】:《合同法》第三十一條【承諾的內容】承諾對要約的內容作出非實質性變更的,除要約人及時表示反對或者要約表明承諾不得對要約的內容作出任何變更的以外,該承諾有效,合同的內容以承諾的內容為准。

7. 合同與受要約人對要約表示完全同意時成立

法律主觀:

一、合同中的要約是什麼意思
合同中的要約又稱發盤、出盤、發價、出價或喚旅報價等,是訂立合同所必須經過的程序。
根據《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條要約的定義,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內容具體確定;要約人受該意思表示約束的兩個要件。
二、要約的生效要件
根據《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條,要約的生效條件包括:
1.要約是由特定主體作出的意思表示
2.要約必須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3.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結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
4.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
三、要約邀請和要約的區別
1.依法律規定作出區分
2.根據當事人的意願作出區分
要約當事人具有訂約意圖;要約邀請的當事人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
3.根據提議的內容是否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來區分
要約應當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要約邀請不必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
4.根據交易的習慣即當事人歷來的交易做法來區分
例如詢價根據交易習慣一般被認為是要約邀請
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債券募集說明書、基金招募說明書、商業廣告和宣傳、寄送的價目表等都為法定的要約邀請形式。
四、要約生效的時間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條區分以對話方式和非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分別確定其效力。
1.以對話方式作出的要約,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
2.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要約,到達相對人時生效。
3.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要約的生效。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法律客觀:

要約,在商業貿易中也稱為發盤、發價。要約是指一方當事人以締結合同為目的,向對方提出訂立合同的內容,希望和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人稱為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人則稱為受要約人。一項有效的要約應具備以下構成要件:1.要約具有明確的訂立合同的意圖。這一要件稱為要約的目的性。要約中必須表明要約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拘束。例如甲對乙聲稱"我正在考慮賣掉家中祖傳的一套傢具,價值10萬元",顯然甲並沒有決定訂立合同,但是如果甲向乙提出"我願意賣掉家中祖傳的一套傢具,價值10萬元",則表明甲已經決定訂立合同,且在該意思表示中已表明如果乙同意購買,則甲要受到此承諾的拘束。和毀凳2.要約應當向特定的相對人發出。這一要件稱為要約的特定性。要約只有向要約人希望與其締結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才能夠喚起受要約人的承諾,所以要約原則上應向一個或數個特定人發出,即受要約人原則上應當特定。如果受要約人不特定,則不便於相對人判斷要約人的全面真實意思,不便於受要約人作出承諾,也容易導致要約人一物數賣而產生的合同難以履行的糾紛,不利於維護交易安全。但是,有兩種情形下的要約可以向不特定的人發出而不影響其要約的效力。一是發布懸賞廣告,它往往是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發出,任何看到懸賞廣告的人只要作出了廣告中要求的行為或完成了廣告中要求的事項,即為承諾,懸賞廣告的發布人必須履行其在廣告中作出的給付報酬的允諾;二是要約人願意向不特定人發出具有要約內容的商業廣告,並自願承擔由此產生的後果,此時的商業廣告即視為要約。3.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這一要件稱為要約的確定性。《合同法》十四條的規定,"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所謂"具體",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具余禪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如標的、數量、價格(按照國際貿易的有關規定,具備了這三項內容,即可認為要約的內容是具體的);所謂"確定",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明確肯定,而不能是商量性、試探性的語言。在理解要約的概念和要件時,需要特別注意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要約邀請又稱為要約引誘,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在發出要約邀請時,當事人仍處於訂約的准備階段,其目的在於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其內容往往是不明確、不具體的,其相對人是不特定的,所以,要約邀請不具有要約的約束力,發出要約邀請的人不受其約束。例如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等行為屬於要約邀請而不屬於要約。2.要約應當向特定的相對人發出。這一要件稱為要約的特定性。要約只有向要約人希望與其締結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才能夠喚起受要約人的承諾,所以要約原則上應向一個或數個特定人發出,即受要約人原則上應當特定。如果受要約人不特定,則不便於相對人判斷要約人的全面真實意思,不便於受要約人作出承諾,也容易導致要約人一物數賣而產生的合同難以履行的糾紛,不利於維護交易安全。但是,有兩種情形下的要約可以向不特定的人發出而不影響其要約的效力。一是發布懸賞廣告,它往往是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發出,任何看到懸賞廣告的人只要作出了廣告中要求的行為或完成了廣告中要求的事項,即為承諾,懸賞廣告的發布人必須履行其在廣告中作出的給付報酬的允諾;二是要約人願意向不特定人發出具有要約內容的商業廣告,並自願承擔由此產生的後果,此時的商業廣告即視為要約。3.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這一要件稱為要約的確定性。《合同法》十四條的規定,"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所謂"具體",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如標的、數量、價格(按照國際貿易的有關規定,具備了這三項內容,即可認為要約的內容是具體的);所謂"確定",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明確肯定,而不能是商量性、試探性的語言。在理解要約的概念和要件時,需要特別注意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要約邀請又稱為要約引誘,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在發出要約邀請時,當事人仍處於訂約的准備階段,其目的在於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其內容往往是不明確、不具體的,其相對人是不特定的,所以,要約邀請不具有要約的約束力,發出要約邀請的人不受其約束。例如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等行為屬於要約邀請而不屬於要約。國際貿易的有關規定,具備了這三項內容,即可認為要約的內容是具體的);所謂"確定",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明確肯定,而不能是商量性、試探性的語言。在理解要約的概念和要件時,需要特別注意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要約邀請又稱為要約引誘,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在發出要約邀請時,當事人仍處於訂約的准備階段,其目的在於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其內容往往是不明確、不具體的,其相對人是不特定的,所以,要約邀請不具有要約的約束力,發出要約邀請的人不受其約束。例如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等行為屬於要約邀請而不屬於要約。在理解要約的概念和要件時,需要特別注意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要約邀請又稱為要約引誘,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在發出要約邀請時,當事人仍處於訂約的准備階段,其目的在於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其內容往往是不明確、不具體的,其相對人是不特定的,所以,要約邀請不具有要約的約束力,發出要約邀請的人不受其約束。例如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等行為屬於要約邀請而不屬於要約。

8. 要約人和受要約人區別通俗易懂

要約人和受要約人區別,具體如下:
1、要約人指的是向他方提出訂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議的人;
2、要約人可在提出要約時規定要約的有效期限,並受之約束,出賣特定物的要約人,不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樣的要約或訂立同樣的合同;
3、要約人對違背上述要約拘束的行為,要承擔由此凱差褲而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責任,但要約人預先聲明不受要約拘束者除外;
4、受要約人是上市公司股東,它可以是境內股東,也可以是境外股東;
5、發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與要約的關系不同,一個是發出要約,一個是接受要約,所產生的法律後果不同,要約人發出要約後,受要約人需要承諾後要約才發生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條 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盯簡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四百七十三條 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表示。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債券募集辦法、基金招募說明書、商業廣告和宣傳、寄送的價目表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和宣傳的內容符合要約條件的,構成要約。
第四百七十六條 要約可以撤慶含銷,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要約人以確定承諾期限或者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做了合理准備工作。
第四百七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失效:
(一)要約被拒絕;
(二)要約被依法撤銷;
(三)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四)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
第四百八十一條 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
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的,承諾應當依照下列規定到達:
(一)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應當即時作出承諾;
(二)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限內到達。

熱點內容
北京海淀區海淀街道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11-18 13:27:49 瀏覽:247
同謀罪刑法 發布:2024-11-18 13:20:20 瀏覽:696
國際商法知識產權英文版 發布:2024-11-18 13:19:15 瀏覽:922
規章可分為 發布:2024-11-18 13:18:59 瀏覽:122
依法治鎮建議 發布:2024-11-18 13:16:01 瀏覽:977
南翔法院 發布:2024-11-18 13:03:14 瀏覽:772
國內信用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8 12:58:06 瀏覽:979
教師資格中教育法的社會作用 發布:2024-11-18 12:53:19 瀏覽:91
非典法院 發布:2024-11-18 12:50:43 瀏覽:522
民事訴訟法起訴個體工商戶 發布:2024-11-18 12:49:33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