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賠償責任范圍

合同法賠償責任范圍

發布時間: 2023-06-11 18:06:36

⑴ 賠償金勞動合同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違約損害賠償在本質上是交換關系的反映。從等價交換的原則出發,任何民事主體一旦造成他人損害,都必須以等量的財產予以補償。 各國家和地區的勞動法均肯定了用人單位在違反規定和約定 解除勞動合同 造成勞動者損失時應承擔支付賠償金的責任。如《德國 民法典 》第628條規定:「終止由另一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引起的,另一方當事人有義務賠償因僱傭關系終止而發生的損害.一)根據我國《 勞動合同法 》之規定,勞動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僅限於以下五種情況,而且都是補償性賠償: 1.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26、86條的規定,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有過錯的,且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害的。 2.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37、90條的規定勞動者沒有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或者在 試用期 內勞動者沒有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的,勞動者的前述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 3.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90條的規定,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或 保密協議 中約定的保密義務,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 4.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26、86條的規定,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或 競業限制 協議中約定的競業限制義務,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 5.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91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 終止勞動合同 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之規定,用人單位應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主要集中在《勞動合同法》第7章的相關條款中,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需要支付懲罰性賠償金的情形,由我國《勞動合同法》明文規定,只要用人單位存在有以下情形的,勞動者就有權請求其支付賠償金。 1.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82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 工資 。 2.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82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訂立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而不與勞動者訂立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 3.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85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有違法不足額支付工資等,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 加班費 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 最低工資標准 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4.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87條的規定,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據法定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二類,用人單位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承擔賠償責任,支付補償性賠償金,其目的是彌補用人單位給勞動都造成的經濟損失。 1.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80條的規定,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 法規 規定,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2.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81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3.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83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違法約定試用期的,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4.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84條的規定,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5.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86條的規定,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用人單位有過錯,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6.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88條的規定,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違章指揮或強令冒險作業危機勞動者人身安全,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拘禁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動條件惡劣、 環境污染 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7.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89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未依法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8.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93條的規定,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第三類,用人單位 承擔連帶責任 ,連帶支付補償性賠償: 1.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91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92條的規定, 勞務派遣 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3.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94條的規定,個人承包經營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如果用人單位出現沒有按照勞動 合同履行 相關義務、沒有及時發放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未能為勞動者繳納 社會保險 以及違反公司相關章程、違法勞動法規的其它損害勞動權益的行為,都應該向勞動者支付相關賠償金。最後建議勞動者對勞動法的具體內容規定由更多的了解,以免造成出現權益損害依然一無所知的情況。

⑵ 合同法的損害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合同法的損害賠償范圍包括直接損失和可得利益。

直接損失是指因違約造成現有財產的減損滅失和費用支出。一般包括:因為違約而得不到補償的訂約費用支出;一方對另一方作出履行後未獲得的對價;因標的物交付瑕疵而要承擔的全部損失;因履行遲延造成的利息損失和其他財慶老產損失等。

可得利益損失是指受損方在合同適當履行以後可以實現和取得的財產利益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

法律依據:譽鏈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喚跡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⑶ 合同法賠償金額范圍是什麼

法律分析:合同賠償的范圍:合同約定有違約責任損失賠償數額或者違約金,按照合同約定進行賠償。如合同未約定,應以違約行為造成的損失為限請求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⑷ 簽訂合同如果違約怎麼賠償處理

法律分析:如果合同對方違約怎麼賠償:1、依據當事人是否有約定違約金,分為約定賠償和法定賠償;2、約定賠償,指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預先約定一方違約產生的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或向對方支付一定的金錢;3、法定賠償,指在當事人一方違約造成對方損失時,按照法律規定的辦法計算賠償額進行賠償。這里所說的法律,既包括合同法,也包括有關合同違約賠償的其他法律法規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三條 違約損害賠償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五百八十四條 損害賠償范圍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⑸ 合同糾紛賠償標準是什麼,可以賠償多少

您好:
在合同糾紛中,定金、違約金和賠償金(以下簡稱「三金」)的糾紛較為常見。為最版大限度的保權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我們參照擔保法、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釋,談談「三金」在合同中的適用。
所謂定金,是指合同當事人為確保合同的履行,依據法律和合同的規定,由一方按合同標的額的一定比例預先給付對方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我國合同法第115條規定,當事人為保證合同順利履行,一方可以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擔保,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義務的,無權要求返還;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義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這里的「雙倍返還定金」即為合同法上所稱的「定金罰則」。同時,我國《擔保法》第91條關於合同糾紛賠償的規定:「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百分之二十。」如甲乙訂立房屋買賣合同,甲出售給乙的房屋價值50萬元,甲要求乙給付的定金不得超過50萬元的20%即10萬元。

⑹ 合同違約賠償標准

合同違約賠償標準是最高限額不得超過對方的實際損失的百分之三十。這里的實際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履行利益損失。通常情況下合同違約責任由雙方當事人約定,如果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6)合同法賠償責任范圍擴展閱讀:
一、合同沒有訂立,但一方因此遭受損失能不能要求對方賠償?
一定條件下可以。《合同法》第42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3)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二、不履行合同義務需要承擔什麼違約責任?
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2)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3)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第113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三、約定的違約金和造成的損失不一致時,怎麼計算賠償額?
《合同法》第114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四、雙方既約定了違約金又約定了定金,違約時怎麼適用?
《合同法》第11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116條規定,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8條規定,買賣合同約定的定金不足以彌補一方違約造成的損失,對方請求賠償超過定金部分的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並處,但定金和損失賠償的數額總和不應高於因違約造成的損失。

⑺ 勞動合同法中勞動者需要承擔的賠償責任

近年隨著勞動糾紛案件的增長,其中單位起訴要求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的案子也越來越多,今天網律師結合多年辦案經驗現就勞動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歸責原則、賠償方式、賠償范圍總結如下。
勞動者需要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1、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存續期間,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及合同約定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表現在勞動者沒有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之規定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主要包括:
(1)自動離職。即勞動者以擅自離職、違約出走、不辭而別、跳槽等方式強行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2)故意失蹤。即長期不回用人單位工作或與用人單位失去聯系。
2、違反保密條款。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需要賠償用人單位損失。
3、違反競業限制。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之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即約定勞動者(包括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在職期間和離開用人單位後一定時期內,不得在生產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且有競爭關系的單位內任職,或者自己生產、經營與原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同類產品或業務。如若違反,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勞動合同法》第91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即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不得多頭就業。
《勞動合同法》第86條規定:「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26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即勞動者就下列情形必須承擔賠償責任:
1、勞動合同由於勞動者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用人單位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變更的而被認定為無效,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
2、勞動合同因勞動者的原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而被認定為無效,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因此,如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了勞動者的賠償責任,用人單位可以依約定要求勞動者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規定:「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即勞動者必須就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擔責。
如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沒有約定勞動者的賠償責任,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用人單位能否要求其賠償,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個人認為,在這種情形下,用人單位不能要求勞動者賠償。理由是:
1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是勞動關系,不是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不適用民法的歸責原則;
2除了《勞動合同法》規定的二種情形外,用人單位是否享有向勞動者索賠的權利取決於雙方的約定,如果沒有約定,應當視為用人單位對該項權利的放棄;
3在我國,立法者的本意是限制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索賠的權利。
勞動者的賠償責任歸責原則
勞動者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有權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方式
1、用人單位損失額確定後,勞動者直接向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
2、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報酬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3、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一次性付清賠償金。
對勞動者違反約定的保密義務,用人單位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勞動者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並應當承擔用人單位因調查該勞動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熱點內容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的內容 發布:2025-01-11 20:12:40 瀏覽:399
建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20:07:44 瀏覽:359
reach法規第七條 發布:2025-01-11 19:57:29 瀏覽:125
民事訴訟法18條19條 發布:2025-01-11 19:07:54 瀏覽:238
民法中的監護 發布:2025-01-11 18:17:39 瀏覽:606
央視社會與法平安365幾點 發布:2025-01-11 18:01:47 瀏覽:966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