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查研究實驗法的原理是什麼
『壹』 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內容是什麼
所謂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體的操作方法,涉及社會調查研究的各個方面:課題確定的方法;明確調查研究具體目的、對象、內容、類型的方法;調查研究方案設計和條件准備的方法;抽樣的方法;各種搜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法、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資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寫調查報告的方法,等等。
這些方法適用於所有的調查研究課題。其中各種具體的資料收集方法是調查方法的核心內容,可分為兩大類,訪談法、觀察法和實驗法屬於直接調查方法,文獻法、問卷法則屬於間接調查方法。
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也分別適用於不同的調查對象和不同的調查內容,但不同的調查類型對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種為主,兼采它樣。
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反對唯徠冄頭心條主義先驗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和實踐第一的觀點,反對主觀主義。
第二,要制定調查綱目。不能盲目進行,必須圍繞課題需要,有明確的調查要求。
第三,要有深入實際的作風。深入群眾,放下架子,眼睛向下,甘當群眾的小學生。
第四,要有科學的態度。堅持實事求是,力求全面、真實、准確地反映現實,不能任意取捨,要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保證做出科學分析,得出真實的結論。
『貳』 什麼是社會調查法社會調查法的作用
社會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社會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材料的 方法 。那麼你對社會調查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什麼是社會滾廳調查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社會調查法的內容
社會調查法是研究性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
1、是什麼?弄清社會問題。
2、為什麼?尋找問題原因。
3、怎麼辦?尋找解決方法。
社會調查法的作用
1、為研究人員提供研究專題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揭露現實社會存在的問題,暴露矛盾,通過不斷解決各種矛盾促枝伏進社會的發展。
教育 部評估專家張澍教授調查
教育部評估專家張澍教授調查
2、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規劃、改革提供事實依據,為實現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預測服務。
3、明了社會現狀,發現新的研究專題、先進的 經驗 或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見解、新理論,從而推進該領域工作的科學化。
社會調查法的應用
社會調查在戰略管理研究中除了對理論推導的相關假設進行驗證或修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構建關鍵變數的測量量表,“如何在理論框架的基礎上進行量化,把相關的概念和機制操作化,加以測量,最終對理論假設進行檢驗,這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一項主要工作” 。但要確保測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及假設檢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則務必在定性研究過程中遵守科學的研究精神並採用科學的資料收集與處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假設和研究的主題或觀點,這是科學研究的基礎性環節,這也是構成訪談問卷的理論基礎。
2.構建社會調查的訪談問卷,這是社會調查法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戰略管理理論的不少學者以為訪談問卷的設計是一項隨意性的工作,其實由於這一環節直接影響到所收集的數據的質量,也就自然地影響到後續研究的所有環節。一份完善的訪談問卷,應該滿足科學性的原則,即訪談問卷與研究的主題緊密相關,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論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的;應該滿足簡潔性原則,受被訪談者時間資源的限制,過於冗長的調查問卷往往使研究的問題無法深化,只能淺談則止。所以在進入企業進行社會調查之前,一般應該盡可能地參考被訪談者的意見、專家的建議、並參考相關文獻的研究。
3.進入企業進行實地調查,這時應注意訪談方法的權變性。根據研究主題的不同,可以分別採取結構性訪談、半結構性訪談,以及開放性訪談,其實由於被訪談者個體特徵的差異性(如口頭表達能力等),在具體的訪談過程中也應該適當地調整原先所設定的方法,並且由於原先設計過程中的遺漏和失誤,還有可能要對訪談問卷進行修改。
4.整理訪談過程中所收集的資料,並在資料整理的基礎上提出測量的工具,或對原先的理論假設進行檢驗或修改。如果調查資料不夠完善、充分,此時還可以通過採取收集二手資料的方式進行補充。
社會調查法的意義
(一)、應用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原則,合作學習
社會調查法通過合作學習的教學理論,以教師引導學生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在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中猛備攜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了解學生在社會調查的進度和變化情況,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同時也有利於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不斷完善學生課外調查 實施方案 。
(二)、社會調查法是教育創新的需要和體現
要進行教育創新,必須堅持教育與 社會實踐 相結合。社會調查法,其價值取向,就是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發展打下基礎。學生在調查研究中的體驗、收獲,即社會調查研究的全過程每階段均納入教師教育教學評價的范疇之內。社會學科開展社會調查法,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注重資料的搜集和分析,最後寫出調查 報告 。
(三)、社會調查法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社會學科的學習興趣
『叄』 社會調查研究里的實驗設計的詳細講解
一、實驗法基本原理
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眾多的社會現象,社會現象的存在和發生受到其他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與這些客觀因素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實驗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或者驗證這些變數間的因果關系。在實驗之前人們一般會有對於社會現象中因果關系的初步認識或者假設,實驗法的功能在於通過實驗操作來對這些認識或假設進行檢驗。實驗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對社會現象的發生條件進行控制,然後分析引起這種社會現象的原因,闡明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
以一個關於人的行為結果實驗為例,研究者的假設是:人們對他人的行為的期望可導致他人向期望的方向改變。由此他們提出的具體實驗假設是:在學校里,那些被教師認為成績應該好的學生,其成績會由於教師的這種期望而在實際上變得比其他學生提高得更快。研究者選擇一所學校為實驗室,讓幾百名學生參加智力測驗,然後從中隨機抽取了20%的學生,並且告訴教師說,這些學生是成績最高的,因此是最有培養前途的。一年以後,他們又對這幾百名學生進行了測驗。統計分析表明,上述20%的學生平均成績明顯高於其餘的學生。實驗結果證明了實驗假沒,即教師的期望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之。首先以一個理論假設
為起點,這個假設是一個關於因果關系的陳述,它假定某些自變數(如教師的期望)會導致某些因變數(如學習成績的改變)的變化:然後進行如下操作:1.在實驗開始時對因變數進行測試(即前測);2.引入自變數(X),讓它發揮作用或者影響;3.在實驗結束前再測量因變數;4.比較前測與後測的差異值就可以檢驗假設。如果沒有差異,就說明自變數對因變數沒有影響,從而推翻原假設。如果有差異,則可以證實原假設,即自變數對因變數有影響。
一般地,實驗結束時測得的因變數不僅僅受到自變數的影響,而且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單純的一個實驗組很可能會導致對自變數和因變數關系的錯誤描述。通常解決的辦法是將受試者分為兩組:實驗組與控制組。這兩個組是隨機選派的,他們的所有特徵和條件可以假定相同,只不過在實驗中,對實驗組施加自變數的影響,對控制組則不施加這種影響。如果兩組都有差異,且差異相同,則說明自變數對因變數沒有影響;如果兩組都有差異,且差異不同,則說明自變數和「實驗」本身都對因變數產生了影響;如果兩組都沒有差異,說明實驗本身和自變數對因變數都沒有影響;如果引進變數組有差異,未引進變數組沒有差異,則可以說明是自變數導致了因變數的變化。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反映客觀實際的真實狀況,發現事物或現象的規律性。實驗法的原理正是為了體現這種研究目的而進行的邏輯設置。對於實驗法而言,總體的原理是一定的,而具體的實驗方法可以千差萬別,不同的方法的運用之目的就在於真實、全面地反應一個具體研究的特性,進而對因果關系做出一個客觀的說明和解釋。
『肆』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實驗法的原理是什麼
實驗法的基本原理是:實驗者假定某些自變數會導致某些因變數的變化版,並以驗證這種因果關系權假設作為實驗的主要目標。在實驗開始時,先對因變數進行測量(前測),再引入自變數實施激發,然後選擇其後的某一個時點對因變數進行再測(後測),比較前後兩次測量的結果就可以對原理論假設完全證實或部分證實或證偽
『伍』 社會研究中有哪些常用的研究方式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6.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內容是什麼?
答:所謂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體的操作方法,涉及社會調查研究的各個方面:課題確定的方法;明確調查研究具體目的、對象、內容、類型的方法;調查研究方案設計和條件准備的方法;抽樣的方法;各種搜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法、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資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寫調查報告的方法,等等。這些方法適用於所有的調查研究課題。其中各種具體的資料收集方法是調查方法的核心內容,可分為兩大類,訪談法、觀察法和實驗法屬於直接調查方法,文獻法、問卷法則屬於間接調查方法。它們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也分別適用於不同的調查對象和不同的調查內容,但不同的調查類型對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種為主,兼采它樣。
7.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內容是怎樣的?
答:一般而言,社會調查研究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准備階段、調查階段、分析階段與總結階段。
准備階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確定課題;設計調查方案;具體准備。
調查階段是社會調查研究方案的執行階段,主要是按照調查研究方案中所確立的調查計劃、調查方式進行資料的收集,具體貫徹調查設計中所確定的思路。
分析階段也稱研究階段,這一階段是指在實地調查完成後,調查者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審核、整理、統計、分析的過程。
總結階段是社會調查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的任務主要是總結調查工作、評估調查結果和撰寫調查報告。
8.社會調查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則?
答:社會調查研究必須遵循的原則概括起來主要有:
客觀性原則,是指在社會調查中,資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結論的得出都應排除研究者的主觀因素的干擾。
科學性原則,是指研究及其結論的實證性和邏輯性。
系統性原則,是指把調查對象放在一個系統、一個整體中去分析了解其內在規律和本質。
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原則,是指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對實踐的認知,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理論抽象過程。
倫理道德規則,是指使被調查者的人格尊嚴得到尊重,使調查更加人性化,達到更好的調查效果。
9.社會調查研究分為哪幾類?各有何功能及特點?
答:社會調查研究按照目的來劃分,可分為描述型研究和解釋型研究。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況及事件,即對社會事實的狀況、外部特徵、發展過程進行客觀描述。在這類研究中,研究者一般沒有或較少議論。解釋型研究以探討社會現狀之間的邏輯關系和規律為目的,一般是從理論假設出發,對原因與現象之間的邏輯關系做一假設,再通過觀察、調查來檢驗假設;同時努力通過表象發現其本質及規律。
社會調查研究依時序可分為橫剖研究與縱貫研究兩種類型。橫剖研究也稱橫向研究、截面研究,是指收集某一時點的有關資料,描述研究對象在這一橫截面上的狀況,或者分析在這一時點上不同變數間的關系的調查研究。橫剖研究方式的優點是調查面廣、數據格式較統一,便於反映在某一橫截面上的總體情況,分析某一社會事實中不同部分的特點。但僅僅基於某個時點的社會調查難以反映深層次問題。縱貫研究也稱縱向研究、歷時研究,是指對不同時點或某一段較長時間內的社會事實歷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現象的變化和前後間的邏輯關系,以期了解其發展變化及規律性。縱貫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趨勢研究,即對某一社會事實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的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又稱為人口特徵組研究,即對某一社會特殊群體在不同時點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揭示其規律的研究;三是追蹤研究,又叫同組研究,即對同一批研究對象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研究。縱貫研究的優點是可以了解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找出蘊於過程中的因果關系及其規律,研究的內容和結論比較深入。但縱貫研究較橫向研究在時間與物資的花費要多一些,因此調查范圍一般不宜過大。
依據調查的性質,社會調查研究可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內容、特點見名詞簡釋)
依調查對象的范圍可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兩大類。全面調查即普查。非全面調查則分為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兩類。(內容、特點見名詞簡釋)
『陸』 社會研究方法名詞解釋--04
七、抽樣 (風笑天第六章,袁方第七章,紐曼第八章)
總體: 構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element):構成總體的最基本單位。
樣本: 從總體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即總體的一個子集。
抽樣: 從組成某個總體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選擇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過程。或者說,抽樣是從總體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樣本的過程。比如,從3000名工人所構成的總體中,按一定方式抽出200名工人的過程;或者從1000戶家庭 構成的總體中,按一定方式抽出一個由100戶家庭構成的樣本的過程,都稱為抽樣。
抽樣單位: 指一次直接的抽樣所使用的基本單位。抽樣單位與構成總體的元素不一定相同。如元素是學生,抽樣單位是班級。對比:分析單位即收集信息的基本單位,也稱為個體。
抽樣框: 又叫抽樣范圍,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樣時總體中所有抽樣單位的名單。在一次抽樣中,抽樣框的數目是與抽樣單位的層次相對應的。如有三個層次的抽樣單位:鄉、村、家庭,則
對應的抽樣框亦應有三個:全部鄉的名單、鄉樣本中所有村組成的名單、村樣本中所有家庭的名單。
參數值: 也稱為總體值。是關於總體中某一變數的綜合描述,或者說是總體中所有元素的某種特徵的綜合數量表現。在統計中最常見的總體值是某一變數的平均值。比如,某
市待業青年的平均年齡、某廠工人的平均收入等等,它們分別是關於某市待業青年這一總體在年 齡這一變數上的綜合描述,以及某廠工人這一總體在收入這一變數上的綜合描述。需要說明的
是,總體值只有通過對總體中的每一個元素都進行調查或測量才能得到。
統計值: 也稱為樣本值。是關於樣本中某一變數的綜合描述,或者說是樣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種特徵的綜合數量表現。
隨機抽樣: 保證總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同等的機會入選樣本,或者說,總體中每一個成員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個個體的入選與否,與其他個體毫不相關,互不影響(獨立性)。
概率抽樣: 就是依據概率論的基本原理,按照隨即原則進行的抽樣,能避免抽樣過程中人為誤差,保證樣本的代表性。包括(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多段抽樣)
簡單隨機抽樣: 是概率抽樣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則直接從含有N個元素的總體中抽取n個元素組成樣本。
系統抽樣: 系統抽樣又稱等距抽樣或機械抽樣。它是把總體的單位進行編號排序後,再計算出某種間隔,然後按這一固定的間隔抽取個體的號碼來組成樣本的方法。它和簡單抽樣一樣,需要有完整 的抽樣框,樣本的抽取也是直接從總體中抽取個體,而無其他中間環節。
分層抽樣: 類型抽樣,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種特徵或標志劃分成若干類型或層次,然後在各個類型和層次中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或者系統抽樣的辦法抽取一個子樣本,最後將這些子樣本合起來構成總的樣本的方法。
整群抽樣: 又稱聚類抽樣,是指將總體按照某種標准劃分為一些子群體,每一個子群為一個抽樣單位,用隨機的方法從中抽若乾子群,將抽出的子群中所有個體合起來作為總體的樣 本。它的分群原則是使得群間異質性低,群內異質性高,適用於界質不清的總體。整群抽樣的優點在於:①它可以通過轉換抽樣單位擴大抽樣的應用范圍;②它可節省人財、物力。它的最大缺點是樣本分布不均勻,樣本的代表性較差。因此與其它抽樣方法相比,在樣本數相同時,其抽樣 誤差較大。整群抽樣分為等規模整群抽樣和不等規模整群抽樣,前者總體內所有的群規模都相等,而後者總體內各群大小不一。
多段抽樣: 分段抽樣或多級抽樣,按抽樣元素的隸屬關系或層次關系,把抽樣過程分成幾個階段。
戶內抽樣: 從抽取的每戶家庭中抽取一個成年人,以構成訪談對象的抽樣過程。
PPS 抽樣: 即「概率與元素的規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樣」。其原理是以通過階段性的不等概率抽樣(按元素規模大小抽樣)來換取最終的、總體的等概率抽樣的方法。
過程:1.將各個元素排列起來,寫出其規模,即在總體規模中的比例;2.將比例累加起來,根據該累計數寫出元素對應的選擇號碼范圍;3.用隨即或系統抽樣選擇號碼;4.從上述階段的樣本中進行第二階段抽樣,獲取最終的樣本。
偶遇抽樣: 自然抽樣,研究者根據現實情況,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僅僅選擇那些離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為調查對象的方法。
判斷抽樣: 立意抽樣,調查者根據研究的目標和自己主觀的分析來選擇和確定調查對象的方法。即研究者依據主觀判斷選取可以代表總體的個體作為樣本。這種樣本
的代表性取決於研究者對總體的了解程度和判斷能力。能充分發揮研究者的主觀能動性,在對總體熟悉、分析判斷能力較強、研究方法和技術熟練、經驗豐富時使用。
定額抽樣: 配額抽樣,是依據那些有可能影響研究變數的各種因素對總體分層,並找出具有各種不同特徵的元素在總體中所佔的比例。然後依據這種劃分以及各類成員的比例去選擇符合要求的對象的方法。其前提是要對總體中各種構成的比例有所了解。
雪球抽樣: 滾雪球抽樣是先從幾個適合的調查對象開始,然後通過他們得到更多的調查對象,這樣一步步擴大樣本范圍。當調查總體的個體信息不充分時,常採用這種方法。但是,用這種方法抽樣最後仍有許多個體無法找到,還有些個體因某些原因被提供者故意漏掉不提,這兩者都可能具有某些值得注意的性質,因而可能產生偏誤。
空間抽樣: 空間抽樣是針對一個變動的總體進行抽樣的方法,這種總體雖然是變動的,但在空間上是有限的。空間抽樣最重要的是要在同一時間對整個總體進行抽樣,以防止它的組成經歷太大的變化。具體的做法是同時派出若干名經過訓練的調查員,排成一排均勻分布在群體的一側,每個調查者以他面對的人為第一個調查對象。然後按一定的步數間隔穿過聚集的群體,每一間隔停頓下 來時碰到的人均為調查對象。
置信度: 又稱為置信水平,指的是總體參數值落在樣本統計值某一區間的概率,或者說,總體參數值落在樣本統計值某一區間的把握性程度。反映的是抽樣的可靠性程度。
置信區間: 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樣本值與總體值之間的誤差范圍。它所反映的是抽樣
的精確性程度。誤差范圍越大,精確性程度越低;誤差范圍越小,精確性程度越高。置信水平與 置信區間通常成正比的關系,置信水平越高則一般所需要的置信區間也就越大。
抽樣誤差: 總體的異質性和樣本與總體范圍的差異性,在用樣本的統計值去推算總體的參數值時總會有偏差,這種誤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大小是可以在樣本設計中事先進行控制的。它是樣本代表性大小的一個標准。抽樣誤差主要取決於總體的分布方差和抽樣規模, 這兩個因素都可以導致抽樣誤差的增加或降低。當樣本規模增加時,樣本統計量的隨機波動程度 就會降低,從而使抽樣誤差也降低。這種偏差就是抽樣誤差。
八、實驗研究 (風笑天第七章,袁方第十二章,紐曼第九章)
實驗: 經過精心的設計,並在高度控制的條件下,通過操縱某些因素,來研究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試驗的基本目標是決定兩個變數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其特徵是控制情境和變數來研究社會行為和社會現象的變化,以建立變數間的因果關系。
匹配: 指的是依據各種標准或特徵,找出兩個完全相同或幾乎完全相同的實驗對象進行配對,並將其中一個對象分到實驗組,而將另一個對象分到控制組的方法。在實際中匹配的方法基本上是無用的。
隨機指派: 也稱作隨機化,即完全按照隨機抽樣的原理和方法來將實驗對象隨機地分配到實驗組和控制組中,它是研究者用來解決實驗中兩組對象相同性問題的另一種辦法。
雙盲實驗: 一項實驗中,實驗刺激對於實驗對象和參與試驗的觀察人員都是未知的。
准實驗法: 就是沒有嚴格的進行指派和嚴格控制實驗刺激的實驗方法。它通常不是在純粹的實驗室環境中,而是在研究現場進行,他們常常依據現場的條件和可能性來設計實驗方案,並對純粹的實驗設計加以簡化。准實驗設計有以下幾種常見類型:①具有不等同組的僅有後測的設計②有前測和後測的單組設計③僅有後測的單組設計。
時間序列設計:也稱趨勢研究 ,一般用於研究較長時期內人們的態度和價值觀念的變化。是對相關設計的擴充,它也是一種交互分類設計,不過,它的前測和後測包括多個時點,由此組成一個較長時間序列的觀測值,從這些因變數的變化趨勢中可以發現自變數的影響程度和影響過程。
交互作用: 前測和實驗刺激之間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另一種外加的影響。
因子設計: 多因素設計一般又稱為因子設計,它是檢驗多個自變數(或一個自變數的多種取值)對因變數的影響。多因素設計的一種形式是考察兩個以上的自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以及自變數之間 交互作用對因變數的影響。它假定外部因素的影響等於零。
拉丁方格設計: 拉丁方格實驗是一種多因素設計,但是與因子設計不同,它不是考察多個自變數與因變 量的關系,而是考察多個自變數的引入順序對因變數的影響。這種設計可以引入多個不同自變數,但這些自變數只有一個取值。實驗組的數目取決於引入的自變數,有多少個自變數就分派多 少個實驗組。每個實驗組都依次引入各個自變數,但引入的次序各不相同。
九、調查研究 (風笑天第八章,袁方第八章,紐曼第十章)
調查研究: 稱調查,是社會研究中一種最常見的研究方式。採用自填式問卷或結構式訪問的方法,系統地、直接地從一個取自某種社會群體(總體)的樣本那裡系統地收集資料,並通過對資料的統計分析來認識社會現象及其規律的社會研究方式。調查研究兼顧描述和解釋兩個目的;信度高;能夠迅速地、有效地提供有關某一種總體的豐富的資料和詳細的信息;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特徵: 抽取一定規模的隨機樣本;依靠調查問卷;巨大的量化資料,依賴計算機。
市場調查: 為拓展商品的銷路,以便更好地為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服務,而圍繞某類產品或商品的市場佔有率、顧客的購買情況、產品廣告的宣傳效果等所進行的調查。
民意調查: 也稱為輿論調查,即對社會中民眾的意見、態度、意識等主觀意向進行的調查。
問卷: 社會調查中涌來收集資料的一種工具,問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設計的問題表格,其用途是用來測量人們的行為、態度和社會特徵。包括:封面信、指導語、問題、答案、編碼。
問卷調查: 利用設計好的問卷對大量樣本進行調查以收集數據資料,並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的社會調查研究方式。
開放式問題: 即不為回答者提供具體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問題。a.開放式問題的優點。包括:第一,允許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發表意見,不受什麼限制;第二,所得的資料也往往比封閉式問題所得資料豐富生動得多。b.開放式問題的缺點。包括:第一,開放式問題要求回答者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這就大大限制了調查的范圍和對象;第二,開放式問題要求回答者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第三,開放式問題所得到的資料難於處理,尤其難於定量的處理和分析。
封閉式問題: 即在提出問題的同時,還給出若干個可能的答案,供回答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中選擇一個作為回答。a.封閉式問題的優點。包括:第一,回答者填寫問卷十分方便,對文字表達能力也無特殊的要求;回答者完成問卷十分容易,所需的時間和精力要少得多;
第二,封閉式問題所得的資料十分集中,而且特別便於進行統計處理和定量分析。B.封閉式問題的缺點。包括:第一,限制了回答者的回答范圍和回答方式,所得的資料往往失去了開放式問題所得資料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自發性和表現力;第二,回答中的偏誤難以發現,從而影響到調查結果的准確性和真實性。
相倚問題: 所謂相倚問題就是指在前後兩個(或多個)相連的問題中,被調查者是否應當回答後一個(或多個)問題,要由他對前一個問題的回答結果來決定。前一個問題作為「過濾性問題」。
自填問卷法: 調查員將問卷表發送或郵寄給被調查者,由其自己閱讀和添答,然後由調查員收回或郵寄回的資料收集方法。包括個別發送法、集中填答法、郵寄填答法。
結構訪問法: 調查員依據事先設計好的調查問卷,採取口頭詢問和交談的方式,像被調查者了解社會情況、收集有關社會現象資料的方法,可劃分為當面訪問和電話訪問法。它是一種對訪問過程高度控制的訪問。這種訪問的對象必須按照統一的標准和方法選取,一般採用概率抽樣。訪問的過程也是高度標准化,即對所有被訪問者提出的問題,提問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對被訪問者回答的記錄方式等是完全統一的。為了使這種統一性得到保證,通常採用實現統一設計、有一定結構的問卷進行訪問。訪問中所有調查員都必須嚴格按問卷上的問題發問,不能隨意對問題作解釋,當被調查者表示不明白時,只能重復一邊問題或按統一的口徑進行解釋。通常這種類型的訪問都有一份訪問指南,其中對問卷中有可能發生誤解問題的地方都有說明,這些說明規定了訪問者對這些問題解釋的口徑。
重點訪問: 又稱集中訪問,是指集中於某一經驗及其影響的訪問,其重點不是對調查對象的重點挑選,而是訪問所側重的內容。重點訪問的具體做法是選擇一定的情境,並把調查對象安 排到這一預先設置好的情境中去;再對調查對象進行訪問,調查他們在情境當中的主觀經驗,這種主觀經驗即是重點訪問的重點所在。研究者對被訪者的回答進行分析與解釋,從而獲得信息。
深度訪問: 又稱臨床式訪問,是指為搜集個人特定經驗(例如偷竊、吸毒、自殺)的過程及其動機和情感資料所作的訪問。最初常用於個案工作的調查、囚犯的調查和精神病人的調 查,其目的是作出臨床診斷,挽救罪犯和治療患有精神及心理疾病的人,後來廣泛用於對一般人的個人生活史及有關個人行為、動機、態度等的深入調查中。深度訪問與重點訪問相似,可以說 是一種半結構式訪問,它選取研究問題的某些方面向調查對象提問題,訪問是機動的或結構鬆散的,但重點與焦點是有的。
客觀陳述法: 又稱非引導式訪問,是指讓調查對象對他自己和他周圍的社會先作一番考察,再客觀地陳述出來,即調查者鼓勵調查對象把自己的信仰、價值觀念、行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會環境客觀地加以描述的方法。客觀陳述法是一種能讓被訪問者發表意見的方法,一種能使研 究者直接接觸被訪人的信念、價值觀或動機一類抽象概念的方法。它常用於了解有關個人、組織、團體的客觀事實及訪問對象的主觀態度。
聲望偏差: 聲望偏差與某個有聲望的個人或團體相關聯。被訪者可能會根據自己對這個人或團體的感覺, 而不是根據那個議題來回答。舉例來說,「你贊同總統對科索沃的政策嗎?」之類的問題,對於那些聽都沒 聽過科索沃的人來說,將會根據他們對總統的看法來回答。
威脅性題目: 威脅性題目是自我形象與自我保護這個較為廣泛主題的一部分。被訪者通常會試著把自己較正面的形象呈現給他人。他們可能會因羞愧、不好意思或害怕,而未能提供真實的答案。他們覺得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行為,或獨自向他人承認有這些行為是痛苦的。他們或者低報,或者有刪節地報告自己希望隱藏或違背社會規范的行為和態度。另一方面,他們則高報那些正面的行為或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社會遵從性偏差)。
知識性問題: 大多數民眾無法正確回答的問題或超出民眾記憶范圍的問題,比如某些基本的地理問題,或者某些重要的政治問題。知識性問題可能會給被訪者帶來威脅感,因為當研究者詢問被訪者對某個議題 或話題是否了解時,被訪者不願意表現出無知的樣子。研究者可以使用試測或探測性題目來避免這個問題。
相倚題目: 相倚題目是一個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分的題目。這個問題第一部分的答案決定研究者接著將要回答的不同題目。相倚題目篩選出適合回答第二個問題的被訪者。有時候,這類題目也被稱為過濾 題或跳答題。根據第一個問題的答案,被訪者或訪問員依照指示跳到另一個題目或跳過特定的的題目。
標准題目: 不提供「不知道」這個選擇,被訪者要自動想到。 全過濾題目 :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相倚題目。先問被訪者是否有某個意見,然後再要求那些表示有意見的被訪者說明他們的意見。 准過濾題目: 提供了「不知道」這個選項。
游離者: 如果沒有列出「沒意見」的選項,或是如果直接問他們的話,他們會選擇「不知道」的選項。 如果有這個答案的話,或者如果直接問他們的話,他們會說他們沒有意見。這種被訪者被稱為「游離者」,因為他們游離在有答案與不知道之間。文字稍微變動都會影響到他們的答案,所以研究者用准過濾題目或全過濾題目將他們篩選出來。過濾題目不會消除對不存在議題的答案,但是可以降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近因效應: 被訪者更有可能選擇研究者所提供的最後一個選項。近因效應指出,最好以連續體的方式給出答案,帶有一個中間的答案,或者把中立的立場擺在中間。
用字效應: 1)文獻記載最為詳盡的、有關於使用禁止與不可以之間差異的討論,說明了用字差異的問題。這兩個詞有相同的意義,但是更多的人比較願意接受不可以做某件事,而不是禁止做某些事。一般而 言,教育程度較低的被訪者最容易受到極微小的用字差異的影響。2)某些字眼也會觸發情緒反應,帶有強 烈負面含義的字眼最好避免使用。3)有時候題目的用字與文字的含義令許多被訪者大惑不解。
順序效應: 研究者關心題目在問卷中的順序可能會影響被訪者的回答。這種順序效應對以下被訪者影響最大:缺乏強烈意見的、教育程度較低的和記憶力較差的老年人。例如,如果題目 1「支持單身女性進 行常規流產」,排在題目 2「已檢查出胎兒後流產是可接受的」後面,則贊同題目 1 的人數會增加;如果只 問題目 1,或將題目 1 排在題目 2 前面,就不會有這種結果了。
上下文情境效應: 研究者注意到上下文對調查會產生有力的影響。上下文不僅僅包括一個問題對其他問題的影響。它包括訪談者的影響、訪談的設計甚至歷史背景。可以做兩件事來處理上下文效應。使用漏斗次序來安排題目出現的先後順序。或者將被訪者分成兩部分,給其中一半的問卷根據某種序列的安排,給另一半的則根據另一種序列的安排。然後檢驗結果察看題目的次序是否發揮作用。
整體設計法: 迪爾曼發展整體設計法改善電話與郵寄調查,這個方法分理論和實務兩個部分。理論部分是說,調查是個社會互動過程,在這個互動中,被訪者以他們期望的收益作為給予給做的交換。當社會成本低、預期的收益超過已知成本時,以及當研究者建立起信任感時,被訪者就會合作。實務部分重復了此處有關良好的用字措辭與問卷設計的忠告
『柒』 社會調查研究考試實驗法的原理是什麼
一、實驗法的基本原理
1、實驗法的一般邏輯原理
實驗法的一般邏輯原理是:版
---- 先測量在沒有受權到A的影響之前B的情況(前測),
---- 然後施加實驗刺激A並保持其他條件完全相同,
---- 再對受A影響後的B進行測量(後測)。
---- 最後通過比較前後兩次測量的結果的是否存在差異來判定A和B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如果前後兩次情況發生變化,則能夠初步認為A是導致B變化的原因,即A→B。)
2、有控制組實驗原理
在實驗法中常常通過引入一個控制組來解決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問題。引入控制組的實驗被稱為「有控制組實驗」。
3. 實施實驗法研究的一些條件
一項具體的實驗研究必須具備以下一些基本條件:
(1)必須明確界定各個變數,以及各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假設。
(2)能夠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
(3)實驗刺激有足夠的強度並容易操控。
(4)實驗程序必須是可重復的。
(5)實驗條件應該得到較高程度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