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歸責原則和構成
❶ 經濟法的三大原則是什麼
經濟法的三大原則是什麼
經濟法三大原則包括社會本位原則、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一、社會本位原則
社會本位原則之所以能夠成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由經濟法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經濟法把社會本位作御叢正為自己的調整原則,就表明經濟法在對產業調節、固定資產投資、貨幣發行、價格水平、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產品質量控制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關系進行調整時都必須以社會利益為本位。與此同時,任何市場主體,在進行市場行為時都不能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視對社會公共利益的關注,否則,也是對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的背離。
二、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
(一)公平原則
經濟法上的公平,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主體地位平等。主體地位平等是經濟公平的前提條件,無主體地位的平等就無公平可言。
2、交易機會均等。交易機會均等是經濟公平的基本內容。它一方面要求經濟法所提供的交易機會必須向所有經濟法主體開放,另一方面要求經濟法不得為某一或某些主體提供獨占市場的機會。
3、權利義務對等。權利義務對等是經濟公平的核心內容。經濟公平要求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對等是權利和義務在數量上等值性的必然要求。
(二)效率原則
同公平原則一樣,效率原則也是經濟法的重要原則。這是因為任何一個公平、自由、正義、有序的社會也必然是一個高效的社會。沒有效率的社會無論如何也算鎮悔不上一個理想的社會。
作為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公平效率,既有相互促進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只要效率而不要公平,最終會降低效率;只要公平而不要效率,這種公平也很難維持長久。
三、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可持續發展,反映了當代人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生存環境和發展的反思,表達了當代人的一種發展觀,也反映了當代人的超前意識和憂患意識,以及當代人的社會責任感。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構成:
1。資源優化配置原則
2。國家適度干預原則
3。社會本位原則
4。經濟民主原則
5。經濟公平原則
6。經濟效益原則
7。可持續發展原則
補鉀三大原則是什麼
1見尿補鉀,僅是禁食者,一般每天給予生理需要量氯化鉀2~3克即可;嚴重缺鉀者(血清鉀多2<2mmol/L),每日補氯化鉀總量不宜超過6~8g,但嚴重腹瀉,急性腎衰竭多尿期等特殊情況例外.
2補鉀濃度:不宜超過40mmol/L(氯化鉀3g/l);應稀釋後經靜脈滴注,禁止直接靜脈推注,以免血鉀突然升高,導致心臟停搏.
3補鉀速度:不宜超過20~40mmol/h.成人靜脈滴注速度不超過80滴/min.
中國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則是什麼
所有權神聖不可侵犯、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是近代大陸民法的三大原則。它們代表了19世紀民法的特徵,貫徹在這一時期制定的各民法典之中。
男人的三大原則是什麼?
喝酒以不喝醉了為原則。 醉了以不能失身為原則。 失身以不能拍照為原則。 拍了照以不能存電腦里為原則。 電腦壞了以不修理為原則。
會計法的三大原則是什麼?求大神幫助
1.合法性原則 2.真實性原則 3.單位負責人負責原則 4.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 5.統一性原則
希望採納
民法的六大原則是什麼
民法總則六大原則包括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綠色原則和公序良俗原則。具體內容如下:
具體介紹
1、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鄭姿事權益。
2、自願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3、公平原則
所謂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以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通過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公平正義是對民事司法活動的基本要求。
4、誠信原則
誠實守信是市場活動的基本准則,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則,它和公平原則一樣,既是法律原則,又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體誠實不欺,講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
5、綠色原則
這是民法總則新確定的一項法律原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項原則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新的發展思想,有利於緩解我國不斷增長的人口與資源生態的矛盾。
6、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個慨念構成的,要求民事主體遵守社會公共秩序,遵循社會主體成員所普遍認可的道德准則。這項原則還有一種含義,凡違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
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些基本原則的統領作用?
1、民法基本原則的規定,不僅是為了規范當事人自身行為,更是為了規范民事活動的立法、行政執法、法院及其他機構的司法行為。
2、在立法層面,民法總則中規定的這些基本原則不僅對總則中的全部法律制度發揮統領作用,而且對整個民法典中的法律制度發揮統領作用,甚至還要對包括商事法、知識產權法、社會性立法和很多涉及民事權利的法律發揮統領作用。
3、這些基本原則對於各種下位法的制定應當發揮指導甚至是制約的作用。例如,在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地方立法機構制定的地方法規涉及民事活動規范的時候,都應注意遵守這些原則。
5、可以說,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為規范民事活動制定的其他法律,其效力次於像民法典這樣的法律的時候,同樣也要遵守這些基本原則,使得下位法符合上位法的要求。
火災自救的三大原則是什麼
「三要」主要是指:(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環境;(2)要遇事保持沉著冷靜:(3)要警惕煙毒的侵害。平日里要多注意觀察,對住所的樓梯、通道、大門、緊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對有沒有平台、天窗、臨時避難層(間)胸中有數,要讓全家人特別是孩子了解門鎖結構,知道如何開關窗,提醒孩子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用椅子或其他堅硬的物品砸碎窗戶上的玻璃。面對大火,一定要保持沉著和冷靜,採取果斷措施。保護自身和別人的安全,將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在開門前要先摸摸門,如果門發熱或煙霧已從門縫中滲透進來,就不能開門:即使門不熱,也只能小心地打開一點點並迅速通過,隨後立即將門重新關上。火災中最大的殺手是有毒煙霧,專家建議,用濕毛巾將鼻子和嘴捂住,盡快撤離火場;如果火勢過大過猛,出口通道已經被濃煙堵住,日沒有其他線路可走,可用濕棉被做掩護,貼近地面,匍匐通過濃煙密布的走廊或房間。
「三救」主要是指:(1)選擇逃生通道「自救」;(2)結繩下滑「自救」;(3)向外界「求救」。發生火災時,利用煙氣不濃或大火尚未燒著的樓梯,疏散通道、敞開式樓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選擇;在遇到過道或樓梯已經被大火或有毒煙霧封鎖後,應及時利用繩子(或把窗市、床單撕扯成較粗的長條結成的長帶子),將其牢牢系在自來水管或暖氣管等能負載體重的物體上,另一端從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較低樓層的陽台上,然後沿繩子下滑,逃離火場。倘若被大火封鎖在樓內,要迅速關閉通向火區的門窗,並向門窗澆水,以減緩火勢的蔓延;並及時通過窗戶向下面呼喊、招手、打亮手電筒簡、拋擲物品等,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消防人員到來。
「三不」主要是指:(1)不乘坐普通電梯;(2)不要輕易跳樓;(3)不要貪戀財物。發生火災後,拉閘停電、火將電線燒斷都非常普遍,乘坐普通電梯,無疑將自己困在「囚籠」內;跳樓求生的風險極大,不可輕取,即使要出此下策,也要先向樓下拋擲棉被或床墊,以減少受傷的可能性,然後雙手抓住窗沿,身體下垂,雙腳落地跳下;火災10分鍾後便進入猛烈階段,遇到火災,必須迅速疏散逃生,千萬不可為貪戀財物,尋找物品而耽誤逃生時間。
定置管理三大原則是什麼
定置管理是5S管理的第2個S整頓的實施方法,起源於日本企業;
定置管理是根據物流運動的規律性,按照人的生理、心理、效率、安全的需求,對生產現場中的人、物、場所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地分析研究,使之達到最佳結合狀態的一門科學管理方法。定置管理是整頓環節的重要管理工具。
一、定置管理目的
合理、充分地利用空間和場地。
二、定置管理要點
1、三定原則:定位置、定數量、定區域;
2、設置管理看板;
3、畫線標識;
4、經常檢查定置管理狀態,發現不合格處立即糾正。
三、定置管理「三定」原則
1、定位置:
規定物品堆放、工具放置、通道、班組(個人)工作場地位置。
2、定數量:
對各區域堆放物品、設備、工具的數量加以限制。
3、定區域:
對產品堆放區可具體劃分為合格品區、不合格品區、待檢區等。
❷ 經濟法律責任是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經濟法主體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以下三種:
(一)民事責任,民事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二)行政責任,行政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三)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構成犯罪依法應承擔的刑事法律後果,即刑罰。根據《刑法》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❸ 經濟法責任的歸責原則
1.經濟法責任的歸責基礎 歸責原則是指追究相關違法主體的法律責任的一般准則。在深入探討經濟法歸責原則之前,有必要對歸責原則的先置概念——歸責基礎進行深入研究。歸責基礎又稱歸責原因,是指為什麼對相關的違法主體可以...
2.經濟法責任歸責原則的歷史演變 歸責原則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主觀到客觀,從結果論到行為論的過程。一般來說,經濟法責任的歸責原則也經歷...
3.經濟法的歸責原則 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側重於過錯責任,在特殊情況下也適用無過錯責任;經濟法...
❹ 經濟法的原則
經濟法原則有五點,其中包括遵循客觀經濟規律,保護多種經濟形式,鞏固和發展社會主體公有制經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組織和自主經營共同發展原則
❺ 獨立的經濟法責任有哪些
法律解析:
經濟法的法律責任的形式:民事責任形式、刑事責任形式、行政責任形式。經濟法的法律責任是指在國家干預和調控社會經濟過程中因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而依法應強制承擔的否定性、單向性、因果性經濟義務。經濟法責任是由經濟法律法規所確認的各種責任形式的總稱。經濟法責任具有以下特徵:1.責任目的的社會整體利益性。經濟法律責任的社會整體利益性是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在經濟法責任制度上的反映,維護社會整體利益不受侵犯是經濟法責任的第一目的,是經濟法作為社會法的客觀要求。2.歸責原則的公平性。在過錯、無過錯和公平歸責的選擇中,經濟法選擇了以公平歸責為重心的歸責原則。區別於民法和行政法側重於過錯歸責和無過錯歸責的作法,體現了歸責原則的公平性特徵。它是經濟法追求經濟公平的反映。3.政府責任的突出性。政府作為調制主體,是與調制受體相對的一方經濟法律關系的當事人。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的經濟法價值理念要求我們,要重視政府主體在履行調控或規制職能時對個體、群體、集體。國家和社會帶來的不利後果,凸顯政府責任。4.經濟法責任具有明顯的不對等性和不均衡性。經濟法責任以社會整體利益、社會責任為本位,改變了原來法律責任中權利與義務對等,責任與義務對等性。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責任往往是單向義務,不存在對等性。5.責任形式的多樣性。基於此,經濟法的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應該是包括民事、刑事、行政責任在內的綜合責任形式
法律依據:
《經濟適用房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 經濟適用住房管理應建立嚴格的准入和退出機制。經濟適用住房由市、縣人民政府按限定的價格,統一組織向符合購房條件的低收入家庭出售。經濟適用住房供應實行申請、審核、公示和輪候制度。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經濟適用住房申請、審核、公示和輪候的具體辦法,並向社會公布。 《經濟適用房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 城市低收入家庭申請購買經濟適用住房應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當地城鎮戶口; (二)家庭收入符合市、縣人民政府劃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標准; (三)無房或現住房面積低於市、縣人民政府規定的住房困難標准。經濟適用住房供應對象的家庭收入標准和住房困難標准,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商品住房價格、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居住水平和家庭人口結構等因素確定,實行動態管理,每年向社會公布一次。 《經濟適用房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 經濟適用住房資格申請採取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市(區)、縣人民政府逐級審核並公示的方式認定。審核單位應當通過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以及信函索證等方式對申請人的家庭收入和住房狀況等情況進行核實。申請人及有關單位、組織或者個人應當予以配合,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❻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中國經濟法基本原則,多數經濟法學者認為應當包括:
(1)鞏固、發展社會主體公有制和保護多種經濟形式合法發展的原則;
(2)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
(3)責、權、利、效相統一的原則;
(4)國家統一領導和組織自主經營相結合的原則;
(5)堅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經濟法基本原則,是指對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都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准則。經濟法主體進行的一切經濟活動必須遵循經濟法基本原則。
(6)經濟法歸責原則和構成擴展閱讀:
1、構成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要素:普遍性;法律性;經濟法特性。它們反映了經濟法調整對象的特殊性,體現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的本質要求;同時科學地概括了經濟法具體規則的內在連結和精神,較好地實現了經濟法中價值與具體規則的匯合和融通。並且二原則已為大量經濟法規所昭示,凸顯了公權和私權的有機統一,准確地揭示了經濟法基本原則之特質。
2、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經濟法存在的靈魂和基礎,是經濟規律的高級表現形式,這些原則的作用在社會經濟建設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經濟法基本原則是經濟法的一個基本理論問題,其對經濟法的理論建構與實踐運作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資料參考:網路_經濟法網路_經濟法基本原則
❼ 我國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原則是
經濟法律責任是指在國家干預和調控社會經濟過程中因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內規而依法應強容制承擔的否定性、單向性、因果性經濟義務。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一般原則是:主體必須有經濟違法行為存在;主體的違法行為必須給國家、社會或個人造成損害事實;
主體的經濟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主體在主觀上必須具有故意或者過失。
❽ 【經濟法責任的獨立性分析】 經濟法責任的獨立性
摘 要:經濟法責任的獨立性是經濟法基礎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范疇。以法律責任的內容性質為分類的標准與以部門法為分類標准相混淆會導致對經濟法責任獨立存在產生質疑,本文旨在從部門法的角度以及經濟法責任的構成要件和經濟法責任的具體形態來論證經濟法責任具有其獨立性,經濟法責任並不是傳統三大責任的簡單的綜合,經濟法責任有其獨特性。
關鍵詞:法律責任 經濟法責任 構成要件 責任形態
一、經濟法責任的定義
有學者通過經濟違法行為來界定經濟法責任:認為經濟法責任是由於經濟違法行為而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通過經濟法這一部門法來界定經濟法責任:認為經濟法責任是違反經濟法律法規,應當對國家或受害者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①通過經濟法規的違反與特定事實的出現來界定經濟法責任:認為經濟法責任是違反一般經濟法規或特定法律事實的出現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②通過經濟法權利義務來界定經濟法責任:認為經濟法責任是經濟法主體對其違反經濟法義務或者不當行使經濟法規定的權利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③
程信和教授認為責任在法律上有兩種含義:一是本來意義上的責任,主體、義務,如審計法對審計機關的許可權、職責的規定;二是因為不承擔義務應當承擔的責任。④經濟法責任的第一種含義是指傳統的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在經濟法領域中的具體應用。有兩部法很密切,一是《行政處罰法》。行政處罰法和經濟法的交叉是很多的。另一個是《刑法》及其修正案,很多涉及了經濟犯罪。經濟法責任的第二種含義,是指經濟法責任體現經濟法的社會公共特徵,是適合於經濟法目的特殊經濟制裁。特殊經濟制裁包括市場禁入,取消稅收優惠、信用減等、產品召回、強制履行等。
本文無意就以上各種觀點對法律責任的定義給予評述,也無意於概括總結能克服以上觀點缺陷的新的觀點。法律責任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以及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甚至在一個國家不同部門法中的含義往往會發生些許的變化,要在具體的法律制度和語言環境談論法律責任。對經濟法責任有不同的理解是基於對法律責任分類所持的標准理解不掘螞帆同造成的。
二、法律責任的分類
根據法律責任的內容性質和法律責任的部門法性質對法律責任進行分類會有不同的理解。以法律責任內容的性質為分類標准,有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⑤如刑法中將刑罰按內容性質分會有財產刑、自由刑、生命刑等。
以法律責任的部門法性質為分類標准,法律責任的性質由所歸屬的部門法來確定。法律責任是法的強制性物亂的體現,也是法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作用的前提條件,否則部門法就只能是書面上的法律。法律責任本身只是一種剝奪責任主體的某些權益的形式,它不能解決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要件、歸責的原則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具體的部門法的規定,所以法律責任不能脫離具體部門法的規定而單獨存在。
從部門法角度來說,經濟法法律責任之所以具有獨立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法法律責任與傳統的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有著本質的區別。第一,保護利益的側重點不同。經濟法是社會本位法,經濟法法律責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民法是個人本位法,它側重於保護個體利益不受侵犯,並且它是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個體對個體的責任。行政法是權力本位法,它側重於保護國家利益不受侵犯,他是個體對國家的責任。第二,性質不同。民法是對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整,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具有平等性,因此,民事責任具有以下特點:恢復性、補償性。值得注意的是民事責任不具有懲罰性。而行政責任就不同,其具有明顯的懲罰性,它是行政相對人不履行相應的義務而必須承擔其帶來的不好後果。對於經濟法法律責任來講,其特點就是既具有補償性又具有懲罰性,一方面補償利益受判雹損的社會群體,另一方面懲罰違法者。第三,構成要件不同。一般情況下只有當事人的行為造成了損害結果才讓其承擔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而對於當事人是否承擔經濟法法律責任,而不是用當事人的行為是否造成損害結果來衡量的,其有可能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也有可能沒有造成損耗結果。對於民事責任和經濟法法律責任而言,前者一般實行過錯責任原則,後者一般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
所以說法律責任與其所屬的部門法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就目前法學界來講,都不否認經濟法作為獨立的部門法,2011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特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中明確規定經濟法作為獨立的部門法組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此規定能更好的說明經濟法作為獨立部門法的存在。所以根據法律責任的部門法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經濟法責任、訴訟責任和違憲責任等。
三、經濟法責任的構成要件
經濟法責任自身獨特的法律責任歸責的原則和責任構成要件,充分體現了經濟法作為部門法的特點,也更好的說明了經濟法責任的獨立性。經濟法責任的構成要件在整個經濟法的研究領域處於重要的地位,起貫穿和支撐研究經濟法責任主體、歸責原則和經濟法責任功能的作用。⑥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一般從責任主體的主觀心理狀態,行為的違法性,客觀上的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等方面去把握。經濟法責任的構成要件以"四要件說"為基礎來說明。
1.責任主體的主觀心理狀態
當事人承擔經濟法責任一般不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如現代各國的產品質量責任基本上實行嚴格責任原則,只是在特殊條件下,才實行過錯責任。基於嚴格責任原則,權利人無須就侵權人的過錯進行舉證,侵權人也不得以其無過錯為由進行抗辯。於是各國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宗旨,確立了新的歸責原則-嚴格責任原則,並將這一原則推廣至高度危險作業、環境污染等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案件。⑦
2.責任主體違法行為
承擔經濟法責任的前提是違反經濟法規定的義務或符合經濟法規定的某種特定事實狀態。管理受體承擔經濟法責任是由於其違反經濟法規定的強制義務或符合經濟法規定的某種特定的事實狀態。管理主體承擔法律責任是由於違法行使職權。包括實體違法、程序違法、超越許可權和濫用職權等多種違法情形。當然,經濟法責任在某些情況下,並不以違法的存在為前提,如在適用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原則時,在基於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原因而佔用、徵用或損害他人財產時。
❾ 經濟法律責任的形式是怎樣的
經濟法的法律責任的方式:民事訴訟責任方式、刑事責任方式、行政部門責任方式。
經濟法律責任的完成方法行為主體的經濟違紀行為造成經濟法律責任,而經濟法律責任則是違反規定行為主體依規應擔負的否定性經濟責任,這類否定性經濟責任理應是經濟法律責任的內容。經濟法律責任只有根據我國對違反規定行為主體執行一定的強制執行措施或是違反規定行為主體接納一定的刑事追究來完成或進行。
4.經濟法責任具備顯著的不對等性和不效率性。經濟法責任以社會發展整體利益、社會發展責任為保守主義,更改了原先法律責任中權利義務對等,責任與責任對等性。經濟法律關聯行為主體中間責任通常是單邊責任,不會有對等性。
5.責任方式的多元性。根據此,經濟法的法律責任的擔負方法應該是包含民事訴訟、刑事、行政部門責任以內的綜合性責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