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森林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什麼

森林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7-04 05:22:20

Ⅰ 森林法常識

1.《森林法》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森林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總則,主要規定了該法的立法目的,適用范圍,對森林資源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和劃分,國家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性措施, 各級 *** 保護森林的職責劃分、基本權利及基本義務等。

(2) 森林經營管理,主要規定了國家各林業主管部門規劃經 營森林資源應採取的政策和措施。 (3) 森林保護,詳細規定了地方各級 *** 在保護森林,預防 和撲救森林火災,防治森林蟲害,建立自然保護區等方面的政策 措施。

(4) 植樹造林,主要規定了各級人民 *** 、國有企業事業單 位、機關、團體、部隊在制定植樹造林規劃,經營林木資源方面 的政策措施。 (5) 森林採伐,主要規定了採伐森林和林木的制度政策。

(6) 法律責任,對違反《森林法》的單位或個人所應承擔的 法律責任做了規定。

2.森林法的主要規定是什麼
除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外,森林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三條)。

林業建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第五條)。 國家對森薯簡林資源實行限額採伐,對集體和個人造林、育林給予經濟扶持或長期貸款,提倡木材綜合利用和節約使用木材,徵收育林費專用於造林育林,對用木材的煤炭、造激高紙等部門按照產品產量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專用於林業建設,建立林業基金制度,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等保護性措施(第八條)。

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 *** 應當制定林業長遠規劃(第十六條)。

國家制定統一的年度木材生產計劃。採伐林木必須申請採伐許可證(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
3.森林防火知識
?1、森林火災不僅能燒死許多樹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壞森林結構;同時還引起樹種演替,由低價值的樹種、灌叢、雜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價值。

??2、由於森林燒毀,造成林地 *** ,失去森林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將引起水澇、乾旱、泥石流、滑坡、風沙等其他自然災害發生。 ??3、被火燒傷的林木,生長衰退,為森林病蟲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環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

森林火災後,促使森林環境發生急劇變化,使天氣、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態受到干擾,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幾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復。 ??4、森林火災能燒毀林區各種生產設施和建築物,威脅森林附近的村鎮,危及林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同時森林火災能燒死並驅走珍貴的禽獸。

森林火災發生時還會產生大量煙霧,污染空氣環境。此外,撲救森林火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影響工農業生產。

有時還造成人身傷亡,影響社會的安定。 ??預防森林火災明手尺的主要措施: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組織機構 ??《森林防火條例》規定,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 *** 行政領導負責制,要組織有關部門設立森林防火指揮部。

??森林火災綜合治理 ??以《森林防火條例》為依據,以「抓基層、抓基礎」為重點,以抓具體措施為突破口,深入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方針,不斷改革、不斷創新,建立「立足基層、立足基礎,鄉自為戰、村自為戰,群防群治、自防自救」的森林防火新機制。 ??主要內容是:1、加強宣傳教育。

2、強化野外火源管理。3、加快防火工程建設。

4、加強森林防火隊伍建設。5、加強指揮調度。

6、強化監督檢查。7、森林火災善後處理。

??林火發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森林可燃物、火險天氣和火源 ??森林可燃物 ??按易燃程度分:一是易燃物:在一般情況下,易乾燥,易燃,且燃燒速度快。這類可燃物包括:地表乾枯的雜草、枯落葉、凋落樹皮、地衣和苔蘚及針葉樹的針葉、小枝等。

??二是燃燒緩慢可燃物:一般指顆粒較大的重型可燃物,如枯立木、樹根、大枝、倒木、腐殖質等。這些可燃物不易燃燒,但著火後能長期保持熱量,不易撲滅。

在清理火場時很難清理,而且容易發生復燃火。 ??三是難燃可燃物:指正在生長的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

??火險天氣 ??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備的情況下,林火能否發生主要取決於火險天氣,一般來說,火險天氣也就是有利於發生森林火災的氣候條件,如氣溫高、降水少、相對濕度小、風大、長期乾旱等。 ??火源 ??火源包括人為火和自然火。

??撲滅森林火災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在撲滅森林火災時,只要控制住發生火災的任何一因素,都能使火熄滅。 ??原理: ??1、低可燃物的溫度,低於燃點以下。

2、阻隔可燃物,破壞連續燃燒的條件。3、使可燃物與空(氧)氣隔絕。

??基本方法: ??1.冷確法 ??在燃燒的可燃物上灑水、化學葯劑或濕土用來降低熱量,讓可燃物溫度降到燃點以下,使火熄滅。 ??2.隔離法 ??採取阻隔的手段,使火與可燃物分離、使已燃的物質與未燃的物質分隔。

一般採取在可燃物上面噴灑化學葯劑,或用人工撲打、機翻生土帶、採用高速風力、提前火燒、適度爆破等辦法開設防火線(帶)等,使火與可燃物、已燃燒的可燃物與未燃燒的可燃物分隔。同時通過向已燃燒的可燃物灑水或葯劑,也能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和難燃性。

??3.窒息法 ??通過隔絕空氣使空氣中的含氧率降低到14—18%以下,而使火窒息。一般採用機具撲打,用土覆蓋,灑化學葯劑,使用爆破等手段使火窒息。

??撲火時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撲救森林火災,由當地人民 *** 或森林防火指揮部統一組織和指揮。接到撲火命令的單位和個人,必須迅速趕赴指定地點,投入撲救工作。

??撲救火災時要注意:1、沿著火頭側面順風撲打;2、防止樹上被燒斷的樹枝和被上方倒木滾下來砸傷;3、注意氣象變化;4、正確使用撲火工具;5、不得動員老人、殘疾人、孕婦和兒童參加撲火。 (1988年1月16日國務院發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護森林資源,促進林業發展,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災的預防和撲救。除城市的市區外,一切森林防火工作,都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森林防火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 國家積極支持森林防火科學研究,推廣和運用先進科學技術。

第四條 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 *** 行政領導負責制。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對森林防火工作負責重要責任,林區各單位都要在當地人民 *** 領導下,實行部門和單位領導負責制。

第五條 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護森林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第二章 森林防火組織 第六條 國家設立中央森林防火總指揮部,其職責是: (一) 檢查、監督各地區、各部門貫徹執行國家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和重大行政措施的實施,指導各地方的森林防火工作。

(二) 組織有關地區和部門進行重大森林火災的撲救工作。 (三) 協調解決、自治。
4.林業專業知識
林業專業知識太多了,要看你要那些方面的現代林業考試大綱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現代林業的概念和內涵。

(2)現代林業的主要特徵和建設目標。(3)我國現代林業的「六大工程」和「五大轉變」的內容。

(4)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內涵及其原則。(5)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的概念及其特徵。

(6)林業生物質能源與材料建設的內涵。(7)林業碳匯及「碳匯交易」的概念。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8)* 「十一五」林業發展中的五個重大問題。(9)我國傳統人工林培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10)林業分類經營的概念及內涵。(11)近自然森林經理的概念、特徵及技術要點。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2)我國現代林業誕生的歷史背景。(13) 2003年6月25日, *** 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主要內容。

(14) 07年8月10日,國家林業局、國家發改委等聯合印發的《林業產業政策要點》的主要內容。(15)* 湖南現代林業發展的優勢與潛力。

(16)* 湖南林業發展的空間布局。林業政策與林業法規考試大綱林政管理與林業法規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森林法》的基本內容、我國林業法規體系的組成。

(2)證據的特點、種類,違法行為的概念、構成要件。(2)林業行政處罰的原則、種類、條件、程序。

(3)林業行政復議、林業行政訴訟原則、范圍、管轄、程序、條件。(4) 林權管理的法律規定,包括林權的概念;林權的主要內容;林權登記的內容、程序;林權流轉;佔用、徵用林地主要法律規定;林權爭議解決的辦法、程序。

(5)森林經營管理的法律規定,包括森林林種的劃分、林業長遠規劃與森林經營方案;森林資源清查與森林資源檔案制度。(6)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法律規定。

(7)植樹造林的法律規定。(8)森林限額採伐的范圍、制定年採伐限額的原則及程序。

(9)木材經營、運輸管理,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進出口管理的的主要內容(10)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法律制度包括野生動植物保護對象、設立自然保護區的條件、程序等相關制度的基本內容。(11)林木種子法律制度包括種子的審定、生產、經營、使用的主要內容。

(12)違反森林法的主要法律責任及種類。包括盜伐、濫伐林木,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林木,違法發放、買賣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等證件、文件,毀林開墾和毀林採石、采砂、采土及其他毀林行為,未按規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務、未經批准擅自在林區經營、加工木材,違法改變林地用途、非法運輸木材等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與處罰規定。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集體林林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及意義。(2)林業分類經營的基本做法、意義。

(3)我國對林業進行扶持的主要措施。(4)我國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主要政策障礙及改進措施。

(5)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意義及實施的主要途徑。(6)我國林業稅費政策的主要內容及改進措施。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林業政策與林業法規的異同 (2)政策、林業政策、林業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林業三定、退耕還林政策、六大林業重點工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非公有制林業、育林基金、林業跨越式發展等概念的基本內容及相關組成(3)林政管理的原則、主要職責范圍。 (4)林業主管部門及其主要職責;森林公安機關、基層林業工作站的地位、作用。

(5)與承包經營、林地流轉相關的合同法律知識,包括合同的條款、履行、違約責任及合同爭議解決辦法。林學專業考試大綱一、專業基礎知識1、森林植物學知識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2)湖南省主要造林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習性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植物分類學基本原理 (2)植物學名的組成需了解的知識內容:湖南省主要造林樹種的科屬種2、土壤學知識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土壤形成的基本規律 (2)土壤生態系統的組成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影響土壤形成的外界因素 (2)林業上常用肥料的特性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湖南土壤分布規律 (2)植物營養診斷方法技術3、植物生理學知識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植物的水分代謝、礦質營養(2)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植物生長物質在林業上的應用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植物體內同化物運輸與分配(2)植物的生長生理、成花生理和生殖生理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2)*植物的抗逆生理4、森林生態學知識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森林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與主要特徵(2)森林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規律與物質循環過程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森林種群和森林群落的結構特徵(2)森林生態系統的演替原因與演替模式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生態模型的現狀和前景(2)*森林生態學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5、林木遺傳育種學知識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選擇育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雜交育種的基本概念及雜交技術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種質資源的調查方法(2)種質資源的保存保存技術與研究方法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林木遺傳育種學在林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2)*湖南省林木育種工。
5.《森林法》是怎樣的
1、《森林法》出台背景實施時間: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

2、重要條文 森林分為以下五類:(一)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二)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三)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四)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五)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營造的林木,由營造單位經營並按照國家規定支配林木收益。

集體所有制單位營造的林木,歸該單位所有。農村居民在房前屋後、自留地、自留山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

城鎮居民和職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內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 集體或者個人承包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後種植的林木歸承包的集體或者個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規定的,按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執行。
6.森林防火的知識
森林防火條例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六日國務院發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護森林資源,促進林業發展,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災的預防和撲救。除城市的市區外,一切森林防火工作,都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森林防火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 國家積極支持森林防火科學研究,推廣和運用先進科學技術。

第四條 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 *** 行政領導負責一制。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對森林防火工作負有重要責任,林區各單位都要在當地人民 *** 領導下,實行部門和單位領導負責制。

第五條 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護森林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第二章 森林防火組織 第六條 國家設立中央森林防火總指揮部,其職責是; (一)檢查、監督各地區、各部門貫徹執行國家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和重大行政措施的實施,指導各地方的森林防火工作; (二)組織有關地區和部門進行重大森林火災的撲救工作; (三)協調解決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部門之間有關森林防火的重大問題; (四)決定有關森林防火的其他重大事項。

中央森林防火總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 第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 *** 應當根據實際需要,組織有關部門和當地駐軍設立森林防火指揮部,負責本地區的森林防火工作。

縣級以上森林防火指揮部應當設立辦公室,配備專職幹部,負責日常工作。 地方各級森林防火指揮部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針、政策,監督本條例和有關法規的實施。

(二)進行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制定森林防火措施,組織群眾預防森林火災; (三)組織森林防火安全檢查,消除火災隱患; (四)組織森林防火科學研究,推廣先進技術,培訓森林防火專業人員; (五)檢查本地區森林防火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組織有關單位維護、管理防火設施及設備; (六)掌握火情動態,制定撲火預備方案,統一組織和指揮撲救森林火災; (七)配合有關機關調查處理森林火災案件; (八)進行森林火災統計,建立火災檔案。 未設森林防火指揮部的地方,由同級林業主管部門履行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職貴。

第八條 林區的國營林業企業事業單位、部隊、鐵路、農場、牧場、工礦企業、自然保護區和其它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村屯、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建立相應的森林防火組織,在當地人民 *** 領導下,負責本系統、本單位范圍內的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撲火工作實行發動群眾與專業隊伍相結合的原則,林區所有單位都應當建立群眾撲火隊,並注意加強訓練,提高素質;國營林業局、林場,還必須組織專業撲火隊。

第九條 在行政區交界的林區,有關地方人民 *** 應當建立森林防火聯防組織,商定牽頭單位,確定聯防區域,規定聯防制度和措施,檢查、督促聯防區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十條 地方各級人民 *** 和國營林業企業事業單位,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在林區建立森林防火工作站、檢查站等防火組織,配備專職人員。

森林防火檢查站的設置,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或專職授權的單位批准。森林防火檢查站有權對入山的車輛和人員進行防火檢查。

第十一條 國家和省、自治區人民 *** ,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在大面積國有林區開展航空護林,加強武裝森林警察部隊的建設,逐步提高森林防火的專業化、現代化水平。 第十二條 有林的和林區的基層單位,應當配備 *** 或者專職護林員。

護林員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具體職責是:巡護森林,管理野外用火,及時報告火情,協助有關機關查處森林火災案件。 第三章 森林火災的預防 第十三條 地方人民 *** 應當組織劃定森林防火責任區。

確定森林防火責任單位,建立森林防火責任制度,定期進行檢查。 在林區應當建立軍民聯防制度。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 *** 應當組織經常性的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做好森林火災預防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應當根據本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火災發生規律,規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內出現高溫、乾旱、大風等高火險天氣時,可以劃定森林防火 *** 區,規定森林防火 *** 期。

第十五條 森林防火期內,在林區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必須嚴格遵守以下規定。 (一)燒荒、燒草場、燒灰積肥、燒田埂、燒秸棵、煉山造林和火燒防火隔離帶等生產性用火,必須經過縣級人民 *** 或者縣級人民 *** 授權的單位批准,領取生產用火許可證。

經批准進行生產用火的,要有專人負責,事先開好防火隔離帶,准備撲火工具,有組織地在三級風以下的天氣用火,嚴防失火。 (二)進入林區的人員,必須持有當地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單位核發的進入林區證明。

從事林副業生產的人員,應當在指定的區域內活動,選擇安全地點用火,在周圍開設防火隔離帶,用火後必須徹底熄滅余火。 (三)進入國營企業事業單位森林經營區內活動的,必須持有經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授權的森林經營單位核發的進入林區證明。

第十六條 森林防火期內,在林區作業和通過林區的各種機動車輛,必須安設防火裝置,並。
7.《森林法》的分類
森林分為以下五類: (一)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Ⅱ 森林法作了哪些重大修改

一、關於森林法的適用范圍
新森林法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種植、採伐利用和森林、林木、
林地的經營管理活動,都必須遵守本法。」與原森林法相比,修改的主要內容有二點:一是,突出了森林、林
木的培育種植。原森林法將森林的採伐利用列在培育種植之前,這次修改將兩者的位置換了次序,並增加了「
林木」的培育種植。這個修改,反映了現代林業的經營理念,即更側重於擴大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
效益、社會效益。經營活動以營林為基礎,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一個詞句順序的改變,卻反映了我國林業建
設指導思想的變化。
二是,增加了林地的經營管理活動,把林地經營管理納入了森林法的適用范圍。原森林法沒有明確林地的
經營管理活動要適用森林法的規定,因此,實踐中造成森林、林木的經營管理與林地的經營管理相脫節。這一
次修改森林法的內容有幾條都是關於林地的內容,如林地使用權的流轉的規定,關於國有林發證的規定,關於
征、佔用林地的規定等,這些內容進一步強化了森林法中對林地經營管理的規定。
二、關於國家所有的重點林區森林、林木和林地的確權發證
新森林法第三條在維持了原森林法關於森林、林木和林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權發證規定的同時,
增加了「國務院可以授權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對國務院確定的國家所有的重點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記
造冊,發放證書,並通知有關地方人民政府」的規定。目前,國務院確定的國家所有的重點林區是指東北、內
蒙古國有林區的國家重點森工企業施業區。之所以規定這些重點林區的森林、林木、林地由國務院授權其林業
主管部門登記造冊,發放證書,是由這些重點林區的重要地位所決定的。由於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強調地方利
益,通過確權發證的形式不斷蠶食這一重點林區森林資源的情況時有發生,將經當時的國家計劃委員會確定的
國有森工企業施業區內的森林、林木、林地劃給地方、集體甚至個人,嚴重地破壞了這一重點林區的森林資源
。1989年國務院決定由當時的林業部核發這一重點林區內森工企業的森林、林木、林地的證書(即林權證書)
,此次修改將實踐中證明有效的保護制度用法律規范的形式確立下來,也是對國務院授權其林業主管部門發證
行為的一種確認,同時,此次修改還進一步明確了林權證的法律地位,即林權證就是森林、林木、林地權屬的
法律憑證。
三、關於科技興林
新森林法第六條規定「國家鼓勵林業科學研究,推廣林業先進技術,提高林業科學技術水平」。
科教興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林業的發展也必須依靠林業科技的支持。因此
,此次修改突出了林業科研在森林法中的重要地位。將森林法第五條中第二款單獨列為一條,鑒於林業科學技
術在提高林業科技水平和林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新森林法中第六條增加了「推廣先進技術」的內容,尤其是
那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既是提高林業科學技術水平的主要內容,又是提高林業生產者素質的重要手段,應當引
起全體林業工作者和廣大林農群眾的注意。同時,在第十二條增加了「在林業科學研究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單
位或者個人」給予獎勵的規定,為實施科技興林提供了更為明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四、關於減輕林農負擔和維護造林者的合法權益
1.關於減輕林農負擔
新森林法第七條第一款規定:「國家保護林農的合法權益,依法減輕林農的負擔,禁止向林農違法收費、
罰款,禁止向林農進行攤派和強制集資。」廣大林農是我國林業和生態環境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實踐
中非法侵犯林農的合法權益,特別是非法增加林農的負擔的現象仍屢禁不止,這些都極大地挫傷了林農的積極
性。為依法解決林農負擔問題,新森林法增加上述規定。
2.關於維護造林者的合法權益
新森林法第七條第二款新增了「國家保護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承
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規定,以維護承包造林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
益,促進林業發展。
五、關於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
新森林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國家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用於提供生態效益的防護林和特種用途
林的森林資源、林木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具體
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1.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統稱為生態公益林。但這些森林資源只有生態和社會效益,無法進行市場交換,
如果對經營這部分森林資源沒有補償,就會形成「少數人投入,全社會受益」、「相對貧困地區投資,相對富
裕地區受益」的不合理機制。
2.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是一項服務社會、受益全民的公益事業,用法律的形式確定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森
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一項決策

3.生態公益林的生產經營者的勞動成果服務於全社會,其損失補償應由政府負責統籌。建立森林生態效益
補償基金,補償生產經營者,保證了從事林業生態公益事業建設的林場職工和農民有持久投入的積極性和承受
能力。根據本條規定,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另外,新森林法第八條還增加了一項內容,即「提倡木材綜合利用和節約使用木材,鼓勵開發、利用木材
代用品」,作為國家對森林資源實行保護的措施之一。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關於林業分類經營問題。修改後森林法中雖然沒有出現「林業分類經營」這個概念,
但是森林法的規定體現了林業分類經營的原則。特別是在森林法第六條中增加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的規定
,在森林法第十五條中對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轉讓、入股
、作為合資、合作造林條件的規定,實際上肯定了林業分類經營的思路與做法。而且森林法在有關自然保護區
的規定中,在森林採伐和更新的規定中,對於不同種類的森林已經規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這些規定都可以為
林業分類經營提供相應的法律依據。
六、關於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流轉問題
新森林法第十五條是這次修改中新增加的法律規定。
第一,規范森林、林木、林地流轉的現實意義。對一部分森林資源實行有償轉讓,可以使林業生產經營「
變長為短」,林業生產者造林、育林的成果可以隨時通過市場實現其價值,森林經營周期長的風險可以得到分
解,這對解決造林資金短缺,增加林業生產者近期收益也將起到一定作用。另外,可以促進林業生產要素之間
的合理組合,使森林向資金、技術等條件好的單位或個人轉移,以帶來林業建設投入的增加,有利於發展定向
培育的速生豐產林基地,也可以使部分鄉村集體林業再生產資金困難問題得以解決。
第二,有償流轉對象的限制。本條同時對有償流轉的對象進行了限制:除上述規定可以轉讓的情形外,其
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不得轉讓,這里所指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的范圍,包括在本法
第四條規定的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的范圍內。總之,確定有償轉讓范圍的主要依據之一,是森林的不同用途及
林種的劃分。根據本法第四條的規定,森林分為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和特種用途林五大類林種。
這種分類方式,主要是依據森林的不同主導利用功能來確定的,同時,國家根據不同林種制定不同的政策,采
取不同的經營方式和不同的保護措施。例如,對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法律規定只允許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
採伐,不得進行以取材為目的的採伐。隨著森林資源有償流轉等森林經營實踐活動的進一步豐富、發展,森林
經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完善,森林資源流轉的制度也要繼續深入、細化。因此,本法對森林資源有償流轉只作
了原則上的規定,對有償流轉的具體范圍和有償流轉的具體辦法,本條規定由國務院另行制定相應的具體辦法

第三,流轉的標的和形式。從流轉的標的來看,有兩種情況,一是林木(活立木)的所有權,二是林地使
用權。它們可以分別轉讓,也可以同時轉讓。轉讓的具體形式應由轉讓雙方根據實際需要而協商確定。除轉讓
外,本條規定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也可以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的出資條件。
第四,關於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有償流轉的條件限制。對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的有償流轉,本條
規定了兩種限制,一是用途限制,即轉讓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後不得改變林地的用途;二是經營限制,即
轉讓雙方都必須遵守本法關於森林、林木採伐和更新造林的規定。
七、關於佔用、徵用林地管理和森林植被恢復費
新森林法第十八條是對徵用和佔用林地及森林植被恢復費的使用的規定。
本條對佔用、徵用林地的原則作出了規定,即進行勘查、開采礦藏和各項建設工程,應當不佔或者少佔林
地。
第一,依照本條規定,必須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應當經過三個程序:
1.佔用、徵用林地必須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
這一規定是這一次修改森林法時新增加的規定。也就是說,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必須先經縣級以上人民
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才可以辦理佔用、徵用林地的審批手續。這一規定主要是針對非法侵佔林地、
越權審批徵用、佔用林地屢禁不止的現象,以及一些國家和地方重點建設工程非法佔用林地十分嚴重的現象。
2.佔用、徵用林地必須依法辦理審批手續
佔用、徵用林地不但涉及到林地權屬的變更,而且還涉及到如何給原使用單位、原所有單位安置、補償等
問題,所以必須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土地管理法實施細則等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3.佔用、徵用林地必須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
這一規定是這一次修改森林法時新增加的規定。也就是說,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用於勘查、開采礦藏和各項
建設工程的,必須由用地單位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對徵用、佔用林地的,要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一方面能
夠保證森林資源和森林覆蓋率不因佔用或者徵用林地而減少,另一方面對用地單位也是一種經濟約束機制,可
以利用經濟手段控制林地的減少。
第二,森林植被恢復費的使用和監督
1.森林植被恢復費的使用
本條第一款增加規定森林植被恢復費必須專款專用,森林植被恢復費由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統一安
排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
2.森林植被恢復費的監督
一方面,法律要求上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督促、檢查下級林業主管部門利用森林植被恢復費組織植樹
造林、恢復森林植被的情況;另一方面又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森林植被恢復費,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審計相關對森林植被恢復費使用的情況加強監督。
第三,未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而佔用、徵用林地的處理
任何組織、單位、個人未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批准用地機關無權辦理批准佔用、徵用林地手續。違
法辦理審批佔用、徵用林地的,應依照土地管理法有關無權批准用地的法律責任處罰。
八、關於森林公安機關和武裝森林警察部隊
1.關於森林公安機關
新森林法第二十條第一款闡明了森林公安機關(即林業公安機關)是國家公安機關的組成部分,又是林業
主管部門中的一支重要執法力量。森林公安機關實行林業和公安雙重領導,以林業管理為主的體制。新森林法
規定森林公安機關可以在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授權范圍內,代行關於盜伐、濫伐森林或者林木、買賣林木採伐
許可證、木材運輸證等證件、在林區非法收購盜伐或者濫伐的林木和非法開墾、採石等行為的行政處罰權,有
利於充分發揮這支隊伍保護森林資源的主要作用,也界定了其與林業主管部門在行政執法上的法律關系。
森林公安機關代行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權,有兩方面的限制,一方面,並不是所有的由林業主管部門實施
的行政處罰都可以由森林公安機關代行。另一方面,森林公安機關代行行政處罰權要依照森林法的規定,在國
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授權的范圍內。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森林公安機關可以代行本法規定的部分行政處罰權,並不意味著森林公安機關是行使
本法規定的這些行政處罰的主體。森林公安機關可以代行的行政處罰權,林業主管部門仍然有權行使這些行政
處罰權。
2.關於武裝森林警察部隊
新森林法第二十條第二款:「武裝森林警察部隊執行國家賦予的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的任務。」原森林法
沒有對武裝森林警察部隊及其主要任務的規定。這是此次修改過程中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和武裝森林警察部隊在
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中所發揮的主要作用而新增加的規定。
武裝森林警察部隊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同管理、以地方管理為主,林業主管部門與公安機關共同管理、以林
業主管部門為主的體制。根據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有條件的大面積國有林區場所建立武裝森林警察
部隊。
九、關於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天然林資源
新森林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與原森林法的規定相比,在劃定自然保護區的范圍中增加了「天然林區
」的規定。天然林是相對於人工林而言的,是我國森林資源中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森林。但由
於我國森林資源的數量減少,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都將拿出一定數量的資金用於
天然林的保護,並逐步減少對天然林的採伐,進而實現對天然林的禁伐。在目前還暫不具備禁伐條件的情況下
,將天然林劃為自然保護區是實施有效保護的重要措施。
在這次修改的森林法對這一條作了部分修改。修改內容為:將原森林法該條第一款中應當劃為自然保護區
的「天然熱帶雨林等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林區」一句修改為「天然熱帶雨林區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其他天然
林區」,將「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其他天然林區」也應當劃定為自然保護區,以加強保護管理。
十、關於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進出口管理
珍貴樹木的進出口管理直接涉及到國內珍貴樹木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森林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國家禁止或者限制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的出口。
由於我國樹木資源非常豐富,禁止或者限制出口的珍貴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只是那些處於瀕危狀態
或者面臨著瀕危狀態或者名貴的樹木。因此,這就需要制定禁止或者限制出口的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的
名錄,只有列入名錄的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禁止或者限制出口。該條第一款還規定,國家禁止或者限制出
口的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的名錄和年度限制出口總量,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報國務院批准後執行。
該條第二款規定的出口國家限制出口的珍貴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的批准程序可分為二種情況:一是出
口已經列入國家限制出口珍貴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的名錄內的珍貴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但並沒有列
入中國參加的國際公約限制進出口的瀕危物種的,應當先經出口人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
管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海關憑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放行。二是進出口的珍貴
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原產於我國,既屬於國家限制出口珍貴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名錄內的珍貴樹木
或者其製品、衍生物,又已經列入到中國參加的國際公約限制進出口的瀕危物種的,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
的出口人在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後,還應當向
國家設立的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機構申請辦理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海關憑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放行。
十一、關於法律責任
原森林法在法律責任方面的規定還不夠全面、完善,此次修改,根據新的刑法和當前實際情況,除了維持
原處罰規定外,加大了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罰力度。
1.關於盜伐、濫伐森林和其他林木的處罰
新森林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除了維持原森林法的規定以外,修改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將原由林業主
管部門責令賠償損失修改為「依法賠償損失」。賠償損失屬民事責任,原規定容易誤解為行政處罰,兩者性質
是不同的,實踐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賠償損失當事人不賠的,林業主管部門也不能強制執行,而改為「依法賠
償損失」則可按民事訴訟程序解決上述問題;第二,增加了「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的規定,不讓違
法行為的人在經濟上佔得利益;第三,增加了「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樹木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林業主
管部門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的規定。
2.關於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的處罰
新森林法第十四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珍貴樹木是我
國森林資源中的寶貴財富,但原森林法只有原則性的保護規定,特別是沒有專門的處罰規定,此次修改根據修
訂後的刑法的規定,將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的,作為一種犯罪行為予以處罰,加大了懲罰力度。
3.關於超限額或者超越職權發放證件的處罰
新森林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與原森林法規定相比,修改的主要內容有:第一,擴大了超限額或者超越職權
發放證件的范圍,原規定只限於林木採伐許可證,現擴大到木材運輸證件、批准出口文件和允許進出口證明書
;第二,增加了「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糾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
給予行政處分」的規定,強調了林業主管部門的職責;第三,進一步明確了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可以直接處理
的規定,即對有關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未予糾正的,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可以直接處理,進一步增強了處罰
的力度。
4.關於買賣或者偽造有關證件的處罰
新森林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與原森林法相比,修改的內容有:第一,將倒賣林木採伐許可證修改為「買賣
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許進出口證明書」,這樣既擴大了原森林法規定的內容,
又加大了打擊的范圍;第二,將沒收違法所得、罰款修改為「沒收違法買賣的證件、文件和違法所得,並處違
法買賣證件、文件的價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這既加大了處罰力度,也便於在執法中操作,同時,對
違法買賣上述證件、文件的買方、賣方都要依法給予處罰,這有利於打擊非法買賣證件、文件的行為;第三,
偽造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屬於一種犯罪行為,要依法追究
刑事責任,這樣規定便與刑法相一致。
5.關於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林木的處罰
在林區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的,是引起盜伐、濫伐林木行為的重要原因。新森林法第四十三
條明確規定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責
任。
6.關於毀林行為的處罰
新森林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與原森林法規定相比,修改的主要內容有:第一,將原「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賠
償損失」修改為「依法賠償損失」;第二,增加了罰款處罰;第三,增加了「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樹木不符
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林業主管部門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的規定,既加大了處罰力度,又有利
於恢復森林資源。
7.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的處罰
新森林法第四十六條是根據實踐中出現的林業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其他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在涉及林業
管理方面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給森林資源造成破壞或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的實際情況而新增加的
規定。這里所說的林業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是指林業主管部門內部的工作人員和依法履行林業主管部門的管理
職能的人員;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主要是指人民政府或者依照法律規定履行職務涉及林業行業管理工作的人
員。對上述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Ⅲ 森林法規

森林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 摘要:森林資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森林資源保護旨在促進森林數量的增加、質量的改善或物種繁衍,以及其他有利於提高森林功能、效益的保護性措施.我國關於森林資源保護的立法較早,從1963年起陸續頒布了一系列關於保護森林資源法律法規。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森林保護法體系,本文從森林法、有關森林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以及近年的修訂情況三方面闡述了有關森林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 隨著自然環境的惡化和資源的稀缺,世界各國都在自然資源立法方面不斷改進,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1963年國務院發布了《森林保護條例》,1973年農林部發布了《森林採伐更新規程》,1979年《森林法(試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成為我國關於森林資源保護的第一部專門法律,調整有關林業生產建設領域內,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之間以及它們與公民個人之間林業經濟關系,以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為目的,是國家組織、領導、管理林業經濟的有力工具,屬於經濟法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 《憲法》中對森林資源保護的原則性規定 第9條第2款規定:「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2 《環境法》中對森林資源保護的規定 1989年12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法》是綜合性的環境基本法,也是進行自然資源保護的法律依據。該法中關於基本任務、保護對象、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管理機構與管理許可權以及法律責任等的相關規定軍事自然資源保護的重要淵源。[1] 3 《森林法》對森林資源保護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於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又根據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是建國後制定的第一部森林法,共7章一百八十七條:總則;森林管理;森林保護;植樹造林;森林採伐利用;獎勵與懲罰以及附則。主要內容包括:①穩定山權、林權,規定森林分屬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公社社員在房前屋後和生產隊指定的地方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同時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濫用所有權亂砍濫伐。②將森林劃分成若干類型,要求根據不同性質、用途,提出相應的經營管理辦法,並對各類森林規定了嚴格的保護措施。③要求制定林業發展規劃和近期的經營方案,為科學經營森林和國家對營林事業進行監督提供依據。④鼓勵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並從財政上採取保護性措施。⑤根據森林年採伐量不超過年生長量的原則,嚴格控制森林資源的消耗,保證森林持續利用。⑥加強對木材生產採伐和運輸的統一管理,防止亂砍濫伐。⑦對護林防火、防治森林病蟲害、保護珍稀動物和植物的規定。⑧對森林採伐和森林更新制定的強制性措施。⑨獎勵與懲罰。[3] 4 森林資源保護的法規規章 主要包括《森林防火條例》(1988年),《森林病蟲防治條例》(1992年),《林 地管理暫行辦法》(1993年),《沿海國家特殊保護林管理規定》(1996年),《森林法實施細則》(2001年)等均對自然資源保護做了明確規定。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論文 3 5 我國締結或參加的有關自然資源保護的國際條約或公約 為加強自然資源保護領域國際合作、維護國家的資源權益、承擔國際義務, 我國先後締結和參加了一些有關自然資源保護的國際條約,如1981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1] 6 森林資源保護的法律規定 6.1 關於林權的規定 林權,又稱森林所有權,是指森林法律關系的主體對森林、樹木、或者林地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力。 森林法第一章第三條:森林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國家所有的和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發放證書,確認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國務院可以授權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對國務院確定的國家所有的重點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記造冊,發放證書,並通知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3] 6.2關於林業建設方針的規定 森林法在第5條規定:「林業建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3]」 6.3 關於植樹造林和綠化的規定 6.3.1開展全民義務植樹 要求凡有條件的地方,年滿11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植樹3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並規定每年的3月12日為植樹節。[5] 6.3.2規定森林覆蓋率奮斗目標 全國森林覆蓋率的奮斗目標為30%。 6.3.3規定植樹造林責任制 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制定植樹造林規劃,組織各行各業和城鄉居民完成植樹造林規劃確定的任務,並對新造幼林地和其他必須封山育林的地方組織封山育林。 6.3.4健全綠化領導體制,組織領導綠化工作 國務院設立全國綠化委員會,統一組織領導全國城鄉綠化工作;國務院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等,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權劃分,負責全國城市綠化工作;地方綠化管理體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規定。 6.4 關於控制森林採伐量和採伐更新的規定 《森林法》第二十九條 國家根據用材林的消耗量低於生長量的原則,嚴格控制森林年採伐量。國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論文 4 農場、廠礦為單位,集體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個人所有的林木以縣為單位,制定年採伐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匯總,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 第三十二條 採伐林木必須申請採伐許可證,按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採伐;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後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第三十三條 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的部門,不得超過批準的年採伐限額發放採伐許可證。 第三十五條 採伐林木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按照採伐許可證規定的面積、株數、樹種、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務,更新造林的面積和株數不得少於採伐的面積和株數。[3] 6.5關於森林保護措施的規定 6.5.1 建立林業基金制度 該基金主要用於林區採伐跡地更新和林間空地、荒山、荒地造林和育林、護林等費用的支出。 6.5.2 建立封山育林制度 是指對劃定的區域採取封禁措施,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使森林恢復的育林方法。對象是具備天然更新能力的疏林地、造林不易成活需要改善立地條件的荒山荒地和幼林地等。 6.5.3 建立群眾護林制度 第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建立護林組織,負責護林工作;根據實際需要在大面積林區增加護林設施,加強森林保護;督促有林的和林區的基層單位,訂立護林公約,組織群眾護林,劃定護林責任區,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護林員。[3] 護林員可以由縣級或者鄉級人民政府委任。護林員的主要職責是:巡護森林,制止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對造成森林資源破壞的,護林員有權要求當地有關部門處理。 6.5.4 建立森林防火制度,防治森林火災 《森林防火條例》規定了「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針。對國家和地方森林防火組織的設立及其職責,森林火災的預防、撲救、調查、統計,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有功人員的獎勵和對違法者的處罰,作了比較全面具體的規定。 6.5.5 建立森林病蟲害防治制度 按照國務院1989年12月18日發布《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的規定,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基本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基本原則是「誰經營,誰防治」。 6.5.6 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 國家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用於提供生態效益的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森林資源、林木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 6.5.7 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的出口管制制度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論文 5 第三十八條 國家禁止、限制出口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的名錄和年度限制出口總量,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 出口前款規定限制出口的珍貴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的,必須經出口人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海關憑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放行。進出口的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屬於中國參加的國際公約限制進出口的瀕危物種的,並必須向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機構申請辦理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海關並憑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放行。[3] 6.5.8 徵收森林植被恢復費 第十八條 進行勘查、開采礦藏和各項建設工程,應當不佔或者少佔林地;必須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依照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並由用地單位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森林植被恢復費專款專用,由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統一安排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植樹造林面積不得少於因佔用、徵用林地而減少的森林植被面積。上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督促、檢查下級林業主管部門組織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的情況。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森林植被恢復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森林植被恢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3] 6.5.9 實行退耕還林制度 為了提高森林覆蓋率,遏制土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國務院於2002年12月25日發布了《退耕還林條例》,對退耕還林的一系列問題做出了具體規定。 7 森林資源保護法律修訂情況 7.1 第一次修訂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對1984年頒布的《森林法》進行了較大修改,將原法42條增加到49條,特別突出了森林在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2] 7.2 第二次修改 2009年8月27日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修訂《森林法》。由於國有林區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正在進行總結中,有的內容需總結後充實到草案中,故可能推遲該項立法工作。《森林法》已列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國務院2011年立法工作計劃,此次修改重點內容之一為完善森林生態補償機制。

Ⅳ 《森林法實施條例》與《森林法》的法律地位如何

我國法律位階大體是這樣的:最高的是《憲法》,第二位階為基本法,森林法屬於基本法,因為他的制定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位階為普通法,就是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 的,《實施條例》屬於此!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頒布時間和機構(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根據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 》 頒布時間和機構(2000年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8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面是分類標准,你可以看一下!

基本法律
處於第二位階的基本法律的創制權屬於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它制定或系統修改必須經全國人大代表過半數通過才能達成,這是基本法律區別於根本法律的重要特徵之一。基本法律的局部修改和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律的修改、解釋不能突破該法的基本原則。基本法律的適用和執行主體是國家司法機關和法律授予權力的行政機關。基本法律的調整事項是社會生活中重要的利益歸屬和配置。
我國的基本法律包括民事基本法、行政基本法和刑事基本法以及訴訟法等。一方面,基本法律的創制對憲法具有高度的依賴性。如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其基本原則、刑事司法體制、司法權力與訴訟權利的關系等問題的根本解決,均以憲法規定的組織規范和人權規范為前提;反之,作為根本法的憲法的重大變動也會帶動作為基本法律的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刑罰是國家對國民自由的侵害方式中最為嚴峻的一項,也因此其被視為最受爭議的一項;該項刑罰之執行亦正意謂著,為了大眾之安全利益而完全忽視了犯罪行為人之自由利益。也正因為如此,使得團體與個人之利益絕無僅見地只有在刑事訴訟上才有如此重大的沖突,而這種在法律上所做之利益權衡正象徵性地說明了在一般公共事務中考量國家與個人間的關系時,刑事訴訟法就成了國家基本法的測震器。」另一方面,我國刑事訴訟法的適用主體主要是檢法兩院,雖然立法法規定刑事訴訟法的解釋權力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但是根據司法原理,司法機關為准確適用刑事訴訟法,必須先正確理解刑事訴訟法的法律規范,欲正確理解,便需要澄清模糊認識以消除歧見,因此,司法機關對刑事訴訟法在司法中的具體運用擁有解釋權,盡管政府的公安部門、司法行政部門依法律授權參與刑事訴訟並肩負部分訴訟職能,但是,因行政權不具有司法權的終局性,故其無司法解釋權力。由此看來,在刑事訴訟法的立法、解釋和適用上,應當並重刑事訴訟法作為基本法律僅低於根本法律的較高位階,不能隨意對刑事訴訟法的法律規范做出與其規范意旨相左的解釋或者變通。
普通法律
基本法位階之下的法律是普通法。普通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普通法律的創制依據是作為根本法律的憲法和憲法之下的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所調整的事項包容於基本法律調整事項之下,其內容為普通的社會關系中的利益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行政法規編輯
行政法規的創制主體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國務院。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一是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二是憲法的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Ⅳ 中國森林防火條例

一、森林法概述

(一)關於森林

森林的法律概念。森林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定:

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林學關於森林概念:「森林是一個以樹木為主體的生物群落。也是一個以樹木為主體的生態系統。」)

林木,包括樹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

森林覆蓋率。《森林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森林法所稱森林覆蓋率,是指以行政區域為單位森林面積與土地面積的百分比。森林面積,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面積和竹林地面積、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面積、農田林網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蓋面積。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各種生態系統中,森林生態系統對人類的影響最直接、最重大,也最關鍵。森林是自然界最豐富、最穩定和最完善的碳儲庫、基因庫、資源庫、蓄水庫和能源庫;森林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良土壤、減少污染等多種功能;森林對改善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保護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環境」起著決定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是人類進化的搖籃,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人類的祖先由森林動物中的一員,逐漸演化成今天的「人」,森林為原始人類提供了生活生存條件,森林是他們棲息、取食、勞動,甚至也是御敵的場所,從而成為人類繁衍進化的發源地。離開了森林的庇護,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就會失去依託。人類的生活方式走過了一條「完全依賴森林→逐步走出森林→迫切回歸森林」的道路。

森林銳減導致六大生態危機。最近一百多年,人類對森林的利用和破壞達到了十分驚人的程度。人類文明初期,地球陸地三分之二被森林覆蓋,約為76億公頃;二十世紀末期又減少到34.4億公頃,森林覆蓋率下降到27%。從全球角度看,森林銳減直接導致了六大生態危機。1.土地嚴重沙漠化;2.嚴重水土流失;3.嚴重乾旱缺水;4.嚴重的洪澇災害;5. 大量動植物物種滅絕;6. 溫室效應加劇。

從這六大生態危機可以看出,破壞森林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科學家斷言,假如森林從地球上消失,陸地90%的生物將滅絕;全球90%的淡水將流入大海;生物固氮將減少90%;生物放氧將減少60%;同時將伴生許多生態問題和生產問題,人類將無法生存。

我國森林的覆蓋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2%,人均佔有森林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人均佔有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已佔國土面積的38%,沙化土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8%,15—20%的動植物物種瀕臨滅絕。近年中國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經濟損失約佔GDP的14%。

(二)關於森林法

1、森林法的歷史淵源

用立法的方式保護森林資源是古今中外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

世界林業比較發達的國家,都有較為完備的林業法律法規。古老的《漢穆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就有關於林木培植和採伐的規定;近代最早的森林法是15世紀德國巴登州單項森林條例,以及16世紀德國巴伐利亞州森林法。當今,經濟發達的英國、德國、日本、美國等,都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森林法律制度。

在歷史上,我國以農立國、以農為本。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認識到森林對農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十分注意對森林的保護。歷代的統治者,盡管目的各有不同,都在不同程度上注重對森林的保護。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即有「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的規定,這大概是我國最早的保護森林的法律規定(《周書·大禹篇》)。周朝法令規定:「凡竊木者,有刑罰。」「凡庶民不樹者無槨。」(《周禮》)。就是說,盜竊林木者必須判處刑罰,平民百姓不種樹者,死後不給棺木。周文王時還曾下過《伐崇令》,其中規定「毋伐木,毋掠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通鑒輯覽》)。

我國近代歷史上,第一部專門規定森林的培育、管理和保護的森林法規,是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民國政府制定的「林政綱要」。在「林政綱要」的基礎上,民國政府於1914年頒布了《森林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現代意義的森林法),共六章三十二條;1915年頒布了《森林法施行細則》和《造林獎勵條例》。1932年民國政府又重新頒布了修訂後的《森林法》,共十章七十七條。

2、現行森林法的立法過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森林立法工作成績卓然。1950年頒布的《土地改革法》第十八條規定:「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荒山、大荒地……均歸國家所有,由人民政府管理經營之。」這一規定,是我國森林資源全民所有制建立的重要法律根據。此後,國家根據不同時期對林業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林業法律、法規、法令。

共和國第一部森林法規,是1963年制定的《森林保護條例》。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六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一部單項經濟法律。

在《森林法(試行)》施行5年的基礎上,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於198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並重新頒布經過修改的《森林法》,即現行的《森林法》。

3、森林法的基本任務和原則

現行的《森林法》共7章49條(第一章總則;第二章森林經營管理;第三章森林保護;第四章植樹造林;第五章森林採伐;第六章法律責任;第七章附則)。2000年1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8號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共7章48條。( 第一章總則;第二章森林經營管理;第三章森林保護;第四章植樹造林;第五章森林採伐;第六章法律責任;第七章附則)

森林法的基本任務。森林法開宗明義指出,本法立法宗旨就是「為了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發揮森林蓄水保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和提供林產品的作用,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據這一宗旨,森林法的基本任務是:(1)維護林權;(2)鼓勵造林;(3)保護資源;(4)改善環境。

森林法的基本原則。森林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其全部內容,指導其立法、司法和執法的根本准則,是每一個具體條文的依據和靈魂。我國森林法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1)生態效益優先原則;(2)遵循森林資源自身規律原則;(3)以營林為基礎、永續利用的原則;(4)國家對森林資源實行重點保護原則。

二、森林法主要管理制度概述

現行森林法,設定了一系列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概括起來主要是五大類:1.林權制度; 2.森林分類經營管理制度;3.植樹造林制度; 4.森林保護制度; 5.森林採伐制度。

(一)林權制度

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權屬,簡稱林權。林權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所有權,即民法通則規定的「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使用權是指使用者按照法律規定和約定對財產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森林法設定的林權制度主要規范有以下四項:

1、林權之物權保護規范

森林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了林權的種類和發證規范。

①按照《森林法》規定,林權法定的種類為6類,即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②按照森林法規定,林權權利人的權利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發放證書,確認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國務院可以授權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對國務院確定的國家所有的重點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記造冊,發放證書。

2、林權糾紛處理規范

森林法第十七條規定了林權糾紛處理的主體、救濟程序和有關規范。

①林權糾紛處理的法定主體是人民政府。這是一個行政裁決前置的規范。森林法規定,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爭議,由當地縣級或者鄉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②林權糾紛處理的救濟程序。森林法規定,當事人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③發生林權糾紛時保護林權人權益和森林資源的規范。森林法規定,在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爭議的林木;如果違反,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林權流轉規范

森林法第十五條規定了林權流轉的條件和有關事項。

1998年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修改森林法時規定了林權流轉有關政策,主要規范:

一是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也可以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

二是林權流轉的條件,林權權利人擁有的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可以流轉。實質是放開商品林的流轉,限制公益林的流轉。

三是規定了預防流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的措施,林權可以依法流轉但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轉讓雙方都必須遵守森林法關於林木採伐和更新造林的規定。

4、權益保護規范

森林法第三條第三款、第七條規定了林權的保護措施和減輕林農的負擔等。

①關於林權的保護措施,森林法規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②關於保護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森林法規定,國家保護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③關於減輕林農負擔,森林法規定,國家保護林農的合法權益,依法減輕林農的負擔,禁止向林農違法收費、罰款,禁止向林農進行攤派和強制集資。

(二)森林分類經營管理制度

森林分類經營管理就是根據森林的經營目的和主導利用不同,將森林進行分類,並實行相應的經營管理措施,以實現森林經營的目的。森林分類經營理論將森林劃分為兩大類——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法關於森林分類經營管理的規范是零散的,但是基本的框架是清晰的。1984年森林法,規定了森林基本分類規范,以及與森林分類經營相對應的林木採伐管理規范;1998年修改森林法時,設立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1999年森林法實施條例規定了公益林區劃規范等。森林法關於森林分類經營管理的規范歸納起來為四個方面:

1、森林分類基本規范

森林法第四條規定,森林分為五類,即,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特種用途林。

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主要用於提供生態效益,屬於公益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主要用於提供有形林產品,屬於商品林。

2、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規范

森林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設立,補償的對象和范圍,以及使用規范。

①關於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1998年修改森林法時,規定國家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這是對森林法森林分類經營管理法律制度的根本性完善。實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是我國在森林經營和生態建設過程中一次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轉變,從根本上改變了單純以木材生產利用為唯一目的的林業經營體制,標志著森林在生態建設中主導地位的確立,對生態區位極為重要或生態狀況極為脆弱,對國土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②關於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對象和范圍。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用於提供生態效益的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森林資源、林木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

此外,森林法強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

3、與森林分類經營相對應的林木採伐管理規范

《森林法》第三十一條規定了林木採伐管理規范。

①關於商品林採伐規范——主要是用材林採伐規范。森林法規定,成熟的用材林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取擇伐、皆伐和漸伐方式,皆伐應當嚴格控制,並在採伐的當年或者次年內完成更新造林。

②關於公益林採伐規范。森林法規定,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中的國防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只准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特種用途林中的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嚴禁採伐。

4、公益林區劃規范

《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八條規定了公益林區劃主體、批准程序,以及面積控制標准。

①國家重點公益林(原文是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國務院批准公布。

②地方重點公益林,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③其他公益林,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根據國家關於林種劃分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部署組織劃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④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面積,不得少於本行政區域森林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

(三)植樹造林制度

植樹造林是培育、增加森林資源的根本性措施。《森林法》關於植樹造林法律規范,主要包括林業建設方針、科技扶持、經濟扶持、義務植樹制度、植樹造林規劃、植樹造林任務及封山育林等六個方面。

1、確立了以營林為基礎的林業建設方針

《森林法》第五條規定,林業建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方針。

所謂「以營林為基礎」,是指要把營林、造林工作作為林業建設的基礎,把培育、發展森林資源放在林業建設的首位。所謂「普遍護林」,是指要求社會各方面都要認真、切實地保護現有的森林資源。所謂「采育結合,永續利用」,是指要把採伐森林和培育森林資源有機結合,在不斷擴大森林面積基礎上,有計劃地採伐,通過培育新的森林資源,使森林資源保持平衡及穩定的發展,達到源源不斷地滿足人們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永續利用實際上就是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鼓勵林業科學研究和推廣

《森林法》第六條規定,國家鼓勵林業科學研究,推廣林業先進技術,提高林業科學技術水平。

科教興國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方針之一,林業發展需要科技的支持。在林業的發展中,科技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是通過科技進步,可以提高林木種苗的質量;二是通過科技進步,可以提高森林的防病蟲害、防火、防災水平;三是通過科學進步,可以提高森林經營水平,進而提高林分質量和林業生產力。

3、扶持植樹造林政策措施

《森林法》第八條對植樹造林扶持政策措施做了規定。

鑒於林業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弱質產業,又是一項公益事業,森林法對扶持植樹造林規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是:

①對集體和個人造林、育林給予經濟扶持或者長期貸款。

②徵收育林費,專門用於造林育林。育林費,就是從木材等林產品的銷售收入中,徵收一定數額的資金,用來造林,也稱育林基金。

③煤炭、造紙等部門,按照煤炭和木漿紙張等產品的產量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專門用於營造坑木、造紙等用材林;

④建立林業基金制度。林業基金由國家對林業的投資、財政撥款、銀行貸款、育林費、捐贈款,以及其他資金等組成,主要用於植樹造林。

⑤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

4、義務植樹規定

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鍵措施,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為此,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倡導,頒布施行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決議》規定,「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

《森林法》第十一條對義務植樹做了進一步重申。義務植樹是法律規定的,沒有報酬的,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義務性勞動。「義務植樹」有三性:一是法定性,二是義務性,三是強制性。

5、關於植樹造林的分工與責任

《森林法》第二十六條對植樹造林規劃、任務落實和部門責任等做了規定。

①規定植樹造林規劃職責。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植樹造林規劃,因地制宜地確定本地區提高森林覆蓋率的奮斗目標。制定植樹造林規劃,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是指導植樹造林工作的藍圖。森林覆蓋率的多少,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森林資源的多少和實現綠化程度。

②關於植樹造林任務的落實。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一項需要動員全社會和各行各業都參加的工作。為保證植樹造林規劃任務的完成,各級人民政府要做好組織和領導工作。各部門、各系統、各單位要按照植樹造林規劃,各負其責,認真完成植樹造林任務。同時,建立和完善領導幹部綠化目標責任制,把造林綠化工作作為考核各級行政領導,特別是縣、鄉行政領導行政政績的主要內容之一。

③關於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規定。為開展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森林法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由林業主管部門和其他主管部門組織造林。屬於集體所有宜林荒山荒地,由該集體經濟組織造林。

同時,規定宜林荒山荒地實行承包造林。實行宜林荒山荒地承包造林,可以調動單位或個人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加快荒山荒地的綠化進程。森林法規定,「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集體或者個人承包造林」。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明確規定,「國家鼓勵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林業。凡有能力的農戶、城鎮居民、科技人員、私營企業主、外國投資者、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的幹部職工等,都可單獨或合夥參與林業開發,從事林業建設。」 機關團體的幹部職工可以參與林業開發,從事林業建設,這是國家鼓勵林業發展的特別政策性規定。為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林業建設開發的積極性,我省2004年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全社會辦林業的通知》,目前全省社會辦林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今年全省植樹造林,由機關幹部、企事業單位職工、下崗工人等通過承包、租賃等形式進行荒山造林開發面積佔一半以上。

④關於鐵路、公路、江湖等部門區域造林的規定。搞好鐵路、公路兩旁、江河、湖泊周圍和工礦、機關、學校用地以及農場、牧場等區域的植樹造林,有利於加快國土綠化、改善生態環境。按照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原則,各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對其所屬的區域組織或者負責造林。如鐵路、公路兩旁由鐵路、公路部門負責組織造林。學校、部隊等由該單位負責造林。

6、封山育林

《森林法》第二十八條規定,新造幼林地和其他必須封山育林的地方,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就是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在有條件的山區,定期封山,禁止或者限制開荒、砍柴或者其他有害於林木生長的人畜活動,經過封禁和管理,使森林植被得以恢復的育林方式。封山育林用工少、成本低、效益大,是加快林業發展的有效措施,有利於改善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因此應當在積極開展人工造林的同時,大力發展封山育林。

(四)森林保護制度

森林保護,是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舉措。森林法規定了森林資源保護的原則性管理規范。關於野生動物保護、森林防火、森林病蟲防治以及自然保護區等具體法律制度,《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森林防火條例》、《森林病蟲害條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野生植物條例》等分別作了具體規范。這里主要介紹森林法本身的六個方面規定。

1、關於森林資源清查

森林法第十四條規定,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森林資源清查,建立資源檔案制度,掌握資源變化情況。

森林資源清查是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森林資源清查的主要任務是查清森林資源數量、質量、分布和種類,掌握森林資源消長變化規律,客觀反映自然、經濟條件,進行綜合評價,提出合理的、准確的森林資源調查材料、統計資料和調查報告。森林資源清查,實行統一標准、分類調查制度。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全國性森林資源清查,簡稱「一類清查」,由林業部組織,以省為單位進行;二是規劃設計調查,簡稱「二類清查」,由省林業部門組織,以縣為單位進行;三是作業設計調查,簡稱「三類清查」,是生產經營單位為滿足生產經營需要而進行的詳細調查。

2、林地佔用管理規范

森林法第十八條規定了佔用林地審核批准程序、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以及森林植被恢復費管理。

①佔用林地審核批准程序。進行勘查、開采礦藏和各項建設工程,應當不佔或者少佔林地;必須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依照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②森林植被恢復費。經批准佔用林地的,用地單位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

③森林植被恢復費管理。森林植被恢復費專款專用,由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統一安排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植樹造林面積不得少於因佔用、徵用林地而減少的森林植被面積。上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督促、檢查下級林業主管部門組織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的情況。

3、護林規范

森林法第十九條規定了護林組織設立和護林員職責。

①護林組織設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建立護林組織,負責護林工作;根據實際需要在大面積林區增加護林設施,加強森林保護;督促有林的和林區的基層單位,訂立護林公約,組織群眾護林,劃定護林責任區,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護林員。

②護林員職責。護林員可以由縣級或者鄉級人民政府委任。護林員的主要職責是:巡護森林,制止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對造成森林資源破壞的,護林員有權要求當地有關部門處理。

4、森林防火規范

森林法第二十一條明確政府的預防撲救職責。一是規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內,禁止在林區野外用火;二是在林區設置防火設施;三是發生森林火災,必須立即組織當地軍民和有關部門撲救;四是因撲救森林火災負傷、致殘、犧牲的,按規定給予醫療和撫恤。

5、森林病蟲害防治規范

森林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了森林病蟲害防治規范。主要是兩個方面規定:一是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二是林業主管部門負責規定林木種苗的檢疫對象,劃定疫區和保護區,對林木種苗進行檢疫。

另外,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發生嚴重森林病蟲害時,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緊急除治措施,防止蔓延,消除隱患。

6、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規范

森林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規定了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規范。

主要是三個方面規定:一是劃定自然保護區,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不同自然地帶的典型森林生態地區、珍貴動物和植物生長繁殖的林區、天然熱帶雨林區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其他天然林區,劃定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護管理。二是對自然保護區以外的珍貴樹木和林區內具有特殊價值的植物資源,應當認真保護;未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採伐和採集。三是林區內列為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禁止獵捕;因特殊需要獵捕的,按照國家有關法規辦理。

(五)森林採伐制度

森林法關於森林採伐的五個方面主要規范如下:

1、森林限額採伐規范

森林採伐限額規范是森林採伐管理的核心規范。年森林採伐限額,是年度採伐的最大量。《森林法》第二十九條規定了年採伐限額的編制原則、編制主體,以及採伐限額的批准程序。

①編制原則,是用材林的消耗量低於生長量。

②編制主體,國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農場、廠礦為單位,集體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個人所有的林木以縣為單位。

③採伐限額批准程序,各編制主體制定年採伐限額,報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匯總,經省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

年森林採伐限額每5年編制一次,一定5年不變;年森林採伐限額執行期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2001]55號文件下達了我省「十五」期間(2001-2005年)年森林採伐限額,並在整個「十五」期間得到了嚴格執行,使我省森林採伐量連年控制在省政府下達的年森林採伐限額之內,確保了森林資源的持續穩定增長。我省「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年森林採伐限額,省政府已經以皖政[2006]43號文件下達執行。

2、關於年度木材生產計劃

《森林法》第三十條規定了年度木材生產計劃的制定原則等。

①年度木材生產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每年確定一次。

②年度木材生產計劃的制定原則,是年度木材生產計劃不得超過批準的年采

3、採伐許可規范

林木採伐許可證是主管部門依法對森林經營者提出採伐林木申請,在審查決定的基礎上核發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行政許可證件。

①許可范圍。採伐林木必須申請採伐許可證,並按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採伐;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後個人?/ca>

Ⅵ 森林法有哪些基本原則

森林法對於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保障森林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發揮重要作用。森林法的基本原則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森林權屬保護:明確森林權屬關系,加強產權保護,是調動林業經營主體和投資者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積極性的根本措施。

2.實施森林分類經營。

3.強調規劃統領。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4.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堅持用最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森林、林木和林地。

5.改革林木採伐管理制度。為適應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堅持「放管服」相結合,對採伐制度進行了完善。

6.強化目標責任和監督檢查。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發展,重要的是明確責任,強化監督。
加大對林業改革發展的支持

Ⅶ 森林法實施條例

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是我們應該珍惜愛護的。下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歡迎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以下簡稱森林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樹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

第三條 國家依法實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記發證制度。依法登記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權屬證書式樣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規定。

第四條 依法使用的國家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按照下列規定登記:

(一)使用國務院確定的國家所有的重點林區(以下簡稱重點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以及由使用者所有的林木所有權;

(二)使用國家所有的跨行政區域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該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以及由使用者所有的林木所有權;

(三)使用國家所有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以及由使用者所有的林木所有權。

未確定使用權的國家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負責保護管理。

第五條 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該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單位和個人所有的林木,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該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林木所有權。

使用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該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

第六條 改變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權、使用權的,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森林、林木和林地權屬管理檔案。

第八條 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國務院批准公布;地方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其他防護林、用材林、特種用途林以及經濟林、薪炭林,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根據國家關於林種劃分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部署組織劃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面積,不得少於本行政區域森林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

經批准公布的林種改變為其他林種的,應當報原批准公布機關批准。

第九條 依照森林法第八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提取的資金,必須專門用於營造坑木、造紙等用材林,不得挪作他用。審計機關和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監督。

第十條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向重點林區派駐的森林資源監督機構,應當加強對重點林區內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監督檢查。

第二章 森林經營管理

第十一條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監測全國森林資源消長和森林生態環境變化的情況。

重點林區森林資源調查、建立檔案和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等項工作,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其他森林資源調查、建立檔案和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等項工作,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第十二條 制定林業長遠規劃,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以現有的森林資源為基礎;

(三)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土保持規劃、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相協調。

第十三條 林業長遠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林業發展目標;

(二)林種比例;

(三)林地保護利用規劃;

(四)植樹造林規劃。

第十四條 全國林業長遠規劃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編制,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地方各級林業長遠規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下級林業長遠規劃應當根據上一級林業長遠規劃編制。

林業長遠規劃的調整、修改,應當報經原批准機關批准。

第十五條 國家依法保護森林、林木和林地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經營者依法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

用材林、經濟林和薪炭林的經營者,依法享有經營權、收益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經營者,有獲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權利。

第十六條 勘查、開采礦藏和修建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工程,需要佔用或者徵收、徵用林地的,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用地單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經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預交森林植被恢復費,領取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用地單位憑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佔用或者徵收、徵用林地未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得受理建設用地申請。

(二)佔用或者徵收、徵用防護林林地或者特種用途林林地面積10公頃以上的,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林地及其採伐跡地面積35公頃以上的,其他林地面積70公頃以上的,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審核;佔用或者徵收、徵用林地面積低於上述規定數量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佔用或者徵收、徵用重點林區的林地的,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審核。

(三)用地單位需要採伐已經批准佔用或者徵收、徵用的林地上的林木時,應當向林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申請林木採伐許可證。

(四)佔用或者徵收、徵用林地未被批準的,有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不予批准通知之日起7日內將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復費如數退還。

第十七條 需要臨時佔用林地的,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准。

臨時佔用林地的期限不得超過兩年,並不得在臨時佔用的林地上修築永久性建築物;佔用期滿後,用地單位必須恢復林業生產條件。

第十八條 森林經營單位在所經營的林地范圍內修築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需要佔用林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准;修築其他工程設施,需要將林地轉為非林業建設用地的,必須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前款所稱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是指:

(一)培育、生產種子、苗木的設施;

(二)貯存種子、苗木、木材的設施;

(三)集材道、運材道;

(四)林業科研、試驗、示範基地;

(五)野生動植物保護、護林、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檢疫的設施;

(六)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通訊基礎設施。

第三章 森林保護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森林病蟲害測報中心和測報點對測報對象的調查和監測情況,定期發布長期、中期、短期森林病蟲害預報,並及時提出防治方案。

森林經營者應當選用良種,營造混交林,實行科學育林,提高防禦森林病蟲害的能力。

發生森林病蟲害時,有關部門、森林經營者應當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及時進行除治。

發生嚴重森林病蟲害時,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緊急除治措施,防止蔓延,消除隱患。

第二十條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確定全國林木種苗檢疫對象。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可以確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林木種苗補充檢疫對象,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 禁止毀林開墾、毀林采種和違反操作技術規程采脂、挖筍、掘根、剝樹皮及過度修枝的毀林行為。

第二十二條 25度以上的坡地應當用於植樹、種草。25度以上的坡耕地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規劃,逐步退耕,植樹和種草。

第二十三條 發生森林火災時,當地人民政府必須立即組織軍民撲救;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做好撲救火災物資的供應、運輸和通訊、醫療等工作。

第四章 植樹造林

第二十四條 森林法所稱森林覆蓋率,是指以行政區域為單位森林面積與土地面積的百分比。森林面積,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面積和竹林地面積、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面積、農田林網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蓋面積。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確定的森林覆蓋率奮斗目標,確定本行政區域森林覆蓋率的奮斗目標,並組織實施。

第二十五條 植樹造林應當遵守造林技術規程,實行科學造林,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縣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當年造林的情況應當組織檢查驗收,除國家特別規定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外,成活率不足百分之八十五的,不得計入年度造林完成面積。

第二十六條 國家對造林綠化實行部門和單位負責制。

鐵路公路兩旁、江河兩岸、湖泊水庫周圍,各有關主管單位是造林綠化的責任單位。工礦區,機關、學校用地,部隊營區以及農場、牧場、漁場經營地區,各該單位是造林綠化的責任單位。

責任單位的造林綠化任務,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下達責任通知書,予以確認。

第二十七條 國家保護承包造林者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權和其他合法權益。未經發包方和承包方協商一致,不得隨意變更或者解除承包造林合同。

第五章 森林採伐

第二十八條 國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農場、廠礦為單位,集體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個人所有的林木以縣為單位,制定年森林採伐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匯總、平衡,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其中,重點林區的年森林採伐限額,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批准。

國務院批準的年森林採伐限額,每5年核定一次。

第二十九條 採伐森林、林木作為商品銷售的,必須納入國家年度木材生產計劃;但是,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山上個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後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第三十條 申請林木採伐許可證,除應當提交申請採伐林木的所有權證書或者使用權證書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交其他有關證明文件:

(一)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還應當提交採伐區調查設計文件和上年度採伐更新驗收證明;

(二)其他單位還應當提交包括採伐林木的目的、地點、林種、林況、面積、蓄積量、方式和更新措施等內容的文件;

(三)個人還應當提交包括採伐林木的地點、面積、樹種、株數、蓄積量、更新時間等內容的文件。

因撲救森林火災、防洪搶險等緊急情況需要採伐林木的,組織搶險的單位或者部門應當自緊急情況結束之日起30日內,將採伐林木的情況報告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

(一)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進行非撫育或者非更新性質的採伐的,或者採伐封山育林期、封山育林區內的林木的;

(二)上年度採伐後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務的;

(三)上年度發生重大濫伐案件、森林火災或者大面積嚴重森林病蟲害,未採取預防和改進措施的。

林木採伐許可證的式樣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印製。

第三十二條 除森林法已有明確規定的外,林木採伐許可證按照下列規定許可權核發:

(一)縣屬國有林場,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核發;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所屬的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其他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核發;

(三)重點林區的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核發。

第三十三條 利用外資營造的用材林達到一定規模需要採伐的,應當在國務院批準的年森林採伐限額內,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實行採伐限額單列。

第三十四條 在林區經營(含加工)木材,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准。

木材收購單位和個人不得收購沒有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其他合法來源證明的木材。

前款所稱木材,是指原木、鋸材、竹材、木片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其他木材。

第三十五條 從林區運出非國家統一調撥的木材,必須持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核發的木材運輸證。

重點林區的木材運輸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核發;其他木材運輸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核發。

木材運輸證自木材起運點到終點全程有效,必須隨貨同行。沒有木材運輸證的,承運單位和個人不得承運。

木材運輸證的式樣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規定。

第三十六條 申請木材運輸證,應當提交下列證明文件:

(一)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其他合法來源證明;

(二)檢疫證明;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文件。

符合前款條件的,受理木材運輸證申請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3日內發給木材運輸證。

依法發放的木材運輸證所准運的木材運輸總量,不得超過當地年度木材生產計劃規定可以運出銷售的木材總量。

第三十七條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林區設立的木材檢查站,負責檢查木材運輸;無證運輸木材的,木材檢查站應當予以制止,可以暫扣無證運輸的木材,並立即報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依法處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樹不足20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10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3倍至5倍的罰款。

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0.5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20株以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10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5倍至10倍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 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不足2立方米或者幼樹不足50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濫伐株數5倍的樹木,並處濫伐林木價值2倍至3倍的罰款。

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2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50株以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濫伐株數5倍的樹木,並處濫伐林木價值3倍至5倍的罰款。

超過木材生產計劃採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照前兩款規定處罰。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批准,擅自在林區經營(含加工)木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非法經營的木材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2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毀林采種或者違反操作技術規程采脂、挖筍、掘根、剝樹皮及過度修枝,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1倍至3倍的樹木,可以處毀壞林木價值1倍至5倍的罰款;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組織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

違反森林法和本條例規定,擅自開墾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處罰;對森林、林木未造成毀壞或者被開墾的林地上沒有森林、林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可以處非法開墾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完成造林任務;逾期未完成的,可以處應完成而未完成造林任務所需費用2倍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連續兩年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務的;

(二)當年更新造林面積未達到應更新造林面積50%的;

(三)除國家特別規定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外,更新造林當年成活率未達到85%的;

(四)植樹造林責任單位未按照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的要求按時完成造林任務的。

第四十三條 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擅自改變林地用途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恢復原狀,並處非法改變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罰款。

臨時佔用林地,逾期不歸還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四十四條 無木材運輸證運輸木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非法運輸的木材,對貨主可以並處非法運輸木材價款30%以下的罰款。

運輸的木材數量超出木材運輸證所准運的運輸數量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超出部分的木材;運輸的木材樹種、材種、規格與木材運輸證規定不符又無正當理由的,沒收其不相符部分的木材。

使用偽造、塗改的木材運輸證運輸木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非法運輸的木材,並處沒收木材價款10%至50%的罰款。

承運無木材運輸證的木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運費,並處運費1倍至3倍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擅自移動或者毀壞林業服務標志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恢復原狀;逾期不恢復原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代為恢復,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批准,擅自將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改變為其他林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收回經營者所獲取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並處所獲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3倍以下的罰款。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七條 本條例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職責許可權的劃分,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具體規定。

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6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1986年5月10日林業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王月英:《森林法》應加快修法 建責任終身追究制度
3月6日消息:“現行《森林法》與新形勢下林業的發展不相適應,同時也存在著南北地域性差異,在日常工作及林業執法過程中經常會碰到《森林法》無法解決的難題,這些問題都急需解決。因此,建議要加快《森林法》的修改步伐。”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公共自行車服務有限公司副主任王月英(女)在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的《關於加快修改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建議加快《森林法》修改步伐。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於1984年9月20日由全國人大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根據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於1998年4月29日審議通過的《關於修改的決定》作了修正。

《建議》稱,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逐步深入,特別是林業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等的歷史性轉變,《森林法》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林業跨越式發展的要求,急需進行修改和完善。

王月英在《建議》中分析指出,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具有明顯的行業傾向”、“缺乏森林生態保護的強制性”等方面的不足。

譬如,《建議》指出,中國現行的所有林業法律法規,其指導思想仍然是對林業產業如何“經營”與“收獲”,或者如何保障“經營”與“收獲”,除了為數極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森林公園管理辦法》等六項中有關條款外,其他所有涉林法律法規的主題仍然是“木頭”林業,倒置了生態與經濟的關系。這突出表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對森林資源的定義上。

為此,王月英在《建議》中建議加快修改《森林法》,包括加快增加森林資源限額使用與節約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陸地生態系統等方面內容,加快明確林權、建立責任終身追究制度、生態效益有償使用制度的步伐。

事實上,在近年來的全國兩會上,都會有代表向全國人大提交修改《森林法》相關的建議或議案。

譬如,在2016年3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淄博原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建博提交建議加快森林法修訂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2015年3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郭紅梅、戴仲川、黃潤秋、冉冉、楊孝義等155位代表提出5件議案,建議修改森林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修改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國家林業局網站2016年9月發布消息稱,“為了適應林業改革發展的需要,國家林業局近來來不斷開展了森林法修改工作,並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16年修改徵求意見稿)》,9月30日,國家林業局公布該意見稿,並向社會徵求意見。”

猜您感興趣:

1. 2017年安徽省森林法實施條例全文

2. 2017年林地征佔用管理辦法最新版全文

3. 2017年森林法實施細則最新版

4. 保護森林資源通告

Ⅷ 買賣樹木犯法嗎

買賣樹不犯法,但如果去砍伐,沒有經過林業局批准發給砍伐證,就犯法了。

《林業法 》第三十四條規定: 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情節輕微的,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賠償損失,補種盜伐株數十倍的樹木,並處以違法所得三至十倍的罰款。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情節輕微的,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濫伐株數五倍的樹木,並處以違法所得二至五倍的罰款。

盜伐、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盜伐林木據為已有,數額巨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於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又根據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修正。

(8)森林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第十三條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法規定,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更新,實行管理和監督。

第十四條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森林資源清查,建立資源檔案制度,掌握資源變化情況。

第十五條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也可以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但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

(一)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

(二)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權;

(三)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的林地使用權;

(四)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

熱點內容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
勞動法中關於被辭退員工工資待遇 發布:2025-01-11 13:45:31 瀏覽:550
高要司法局 發布:2025-01-11 13:44:53 瀏覽:125
最早貨幣立法 發布:2025-01-11 13:40:11 瀏覽:766
大學生對性道德 發布:2025-01-11 13:24:13 瀏覽:61
恩陽法院執行 發布:2025-01-11 13:04:37 瀏覽:708
法官司法廉潔 發布:2025-01-11 12:41:40 瀏覽:318
經濟法基礎課程感想 發布:2025-01-11 12:38:36 瀏覽:715
經濟法個人結算賬戶 發布:2025-01-11 11:51:29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