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第45條規定
1. 婚姻法中對家暴是如何規定的
婚姻法中對家暴的規定就是可以找當地的婦聯和政府尋求庇護的。再有必要時可以起訴到法院離婚。
2. 新婚姻法是否規定男人不養老婆犯法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九條規定,夫妻有相互扶養的義務。
3. 婚姻法家暴新規定
法律主觀:
根據新《婚姻法》第四十三條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陸拿渣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第四十五條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注意,在2021年《民法典》實施後,在《婚姻法》第四十六條匯編成了《民法典》中的第一千零九十一條,而《婚姻法》第四十三條和第四十五條則被刪除了。
法律客觀:
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結果的行為。禁止家庭暴力是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敏沖增補的條款。在民事上,夫妻一方實施家庭暴力,是受害一方訴請離婚的理由;因家庭暴力而導致離婚的受害人早悄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在治安管理上,受害人可依法請求對施暴者予以行政處罰。在刑事上實施家庭暴力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新婚姻法有關家庭暴力問題的具體規定作為一項新內容、新制度,新婚姻法就有關家庭暴力問題在八個條文中作了直接或間接的反映。總則第3條規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第21條規定: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第25條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第27條規定: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第32條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一方提出離婚,經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第43條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第45條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第46條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關於家庭暴力的特徵,可從兩個角度進行概括:一是從靜態的構成要件上看,家庭暴力特徵有五:(1)主體雙方的親屬身份性,即施暴人與受害人之間存在特定的親屬身份關系,如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孫、婆媳等,其中配偶之間的暴力佔主流,且女性多為受害方。(2)暴力場所的特定性,家庭暴力發生在家庭共同生活關系中,以家庭內為行為場所。(3)侵害的客體集中於身體、精神、性三個方面的人身權利,即自然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精神性人格權和性的不可侵犯的權利。(4)主觀上的故意性。即施暴人實施暴力行為,主觀上存在明確的目的性和故意性;過失行為不構成家庭暴力。(5)在客觀上,家庭暴力既可以是積極作為,如毆打、傷害、捆綁、禁閉、強奸等暴力行為,或者以暴力進行恐嚇、威脅、逼迫,也可以是消極的行為,如使受害人挨凍受餓、不準出門、有病不治療等。二是從動態的運行表現上看,家庭暴力有六個特性:(1)手段多樣性;(2)行為隱蔽性;(3)時間的連續性和長期性;(4)原因的復雜性;(5)外界介入的困難性;(6)受害程度的不可測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