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資源健全化法日本

社會資源健全化法日本

發布時間: 2023-07-22 02:33:36

Ⅰ 有誰有關於日本環境基本法的一些知識嗎

--------------------------------------------------------------------------------
環境基本法
(1993年11月19日第91號法律)
第一章 總則
(目的)
第1條 本法的日的,是通過制定環境保護的基本理念.明確國家、地
方公共團體、企(事)業者及國民的責任和義務,規定構成環境保護政策的
根本事項,綜合而有計劃地推進環境保護政策,在確保現在和未來的國民享
有健康的文化生活的同時,為造福人類做出貢獻。
(定義)
第2條 本法所稱「環境負荷」,是指由於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
有可能成為不利於保護環境的因素。
本法所稱「全球環境保護」,是指由於人為活動而使全球變暖、臭氧層
受到破壞、海洋污染、野生生物物種減少,以及給其他全球性或區域性的環
境帶來影響的環境保護,以便庄確保國民卓有健康的文化生活的同時,造福
人類。
本法所稱「公害」,是指伴隨企(事)業活動及其他人為活動而發生的
相當范圍的大氣污染、水休污染(包括水的狀態或水底底質的惡化,但第
16條第l款除外:以下同)、土壤污染、雜訊、振動、地面沉降(因采礦而
挖掘土地除外。以下同)和惡臭,並由此而危害人的健康或生活環境(包括
與人的生活有密切關系的財產以及動植物及其繁衍的環境;以下同)。
(環境資源的享受與繼承等)
第3條 把環境作為得天獨厚的資源維持在正常的水平上,是人類健康
的文化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是,由於人類的話動增加了環境的負荷,從而
使人類存續基礎限度的生態平衡出現被破壞的危險.因此,必須妥善實施環
境保護,使當代人和後代人能在世世代代地正常享受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的
同時,把作為人類存續基礎的環境維持到永遠的將來。
(構築對環境負荷影響少的可持續發展社會)
第4條 應當本著下述宗旨實施環境保護,即:在可能的限度內,減少
因社會經濟活動及其他活動而對環境的負荷及其他與環境因素有關的影響,
在一切人公平分擔的基礎上。自主而積極地去實施保護環境的措施。在把得
天獨厚的環境維持在正常水平的同時,一方面要力求發展對環境負荷影響小
的健康經濟,另一方面要構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並且要在科學知識充
實的基礎上,預防環境污染。
(通過國際協調積極推進全球環境保護)
第5條 鑒於全球環境保護是人類的共同課題,同時也是確保國民未來
的健康文化生活的課題,而且日本的社會經濟是在國際性的密切相互依存關
系中運營的.日本有能力按照本國在國際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在國際的協調
下,積極推進全球環境保護。
(國家的職責)
第6條 根據前3條規定的環境保護的基本理念(以下稱「基本理念」).
國家擁有制定和實施有關環境保護的基本的且綜合性的政策和措施的職責。
(地方公共團體的職責)
第7條 根據基本理念,地方公共團體擁有制定和實施符合國家有關環
境保護政策的地方政策。以及其他適應本地方公共團體區域自然社會條件的
政策和措施,
(企業的職責)
第8條 企(事)業者有責任根據基本理念,在進行其企業活動時。采
取必要的措施.處理伴隨此種(事)業活動而產生的煙塵。污水、廢棄物
以及防止其他公害,並且要妥善保護自然環境。
企(事)業者有責任根據基本理念,在進行物品製造、加工或者販賣及
其他企(事)業活動中.當與其企(事)業活動相關聯的製品從其他物品變
成廢棄物時.採取必要的措施,力求進行適當的處理.防止出現環境污染:
除前兩款規定的職責外.企(事)業還應根據基本理念.在進行物品制
造。加工或者販賣及其他企(事)業活動時,努力降低因使用或廢棄與其企
(事)業活動相關聯的製品及其他物品對環境的負荷,並且要努力利用再生
資源及其他有助於降低環境負荷的原材料、勞役等,以防止發生環境污染。
除前3款規定的職責外,企(事)業者還應當根據基本理念,不僅要自
己努力降低與其企(事)業活動有關的,或者伴隨其活動對環境的負荷及對
其他環境的污染,並且有責任協助國家或者地方公共團體實施有關環境保護
的政策和措施。
(國民的職責)
第9條 目民應當根據基本理念,努力降低伴隨其日常生活對環境的負
荷,以便防止環境污染。
除前款規定的職責外,國民還應當報據基本理念,有責任在自身努力保
護環境的同時,協助國家或者地方公共團體實施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措
施。
(環境日)
第10條 為了在企(事)業者和國民中間加深對環境保護的廣泛關心
和理解,激發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的熱情,特設立環境日。
規定6月5日為環境日。
國家和地方公共團體應當努力實施適合環境日宗旨的事業。
(法制上的措施等)
第11條 為了實施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政府應當採取必要的法制上
的和財政上的措施及其他措施。
(年度報告)
第12條 政府應當每年向國會提交—份有關環境狀況和政府採取的有
關環境保護政策和措施的報告。
政府每年應當在考慮前款報告中有關環境狀況的基礎上,作出明確將要
採取的政策和措施的文件,並將其提交國會。
(防止由放射性物質引起的污染)
第13條 關於旨在防止由放射性物質引起的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
壤污染的措施,由(原子能基本法)及其他有關法律作出規定。
第二章 關於環境保護的基本政策
第一節 有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的方針
第14條 本章中規定的有關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應根據基本
理念.以確保下列事項為宗旨,既要力求使各種政策相互有機地銜接,又要
綜合而有計劃地推行。
為了保護人的健康和生活環境,並且妥善地保護自然環境,必須使大
氣、水、土壤及其他環境的自然構成要素保持在良好的狀態上。
在謀求確保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保存野生生物物種,確保其他生物的多
樣性的同時,要按照地區的自然社會條件,系統地保護森林、農田、水邊地
等多樣的自然環境。
保持人與自然的密切接觸
第二節 環境基本規劃
第15條 為了謀求綜合而有計劃地推進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政府應
當制訂有關環境保護的基本規劃(以下稱「環境基本規劃」)。
環境基本規劃.應對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1有關環境保護的綜合性和長期性的政策大綱;
2除前項列舉的以外,還應該包括旨在綜合和有計劃地推進有關環境
保護政策的必要事項。
內閣總理大臣在聽取了中央環境審議會的意見後,應該編制環境基本政
策方案,並提請內閣會議作出決定。
內閣總理大臣在內閣會議作出前款規定的決定後,應該立即公布環境基
本規劃。
前兩款的規定適用於環境基本規劃的變更。

第三節 環境標准
第16條 政府應根據與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和雜訊有關的
環境條件,分別制定出保護人的健康和保全生活環境的理想標准。
前款的標准應該設立兩種以上的類型,如果規定應該作為指定適用各自
類型的地區或者水域的標准,政府應以政令規定之。可以將這種地區或者水
域的指定許可權委任給都、道、府、縣知事。
對於第1款的標准應經常給予適當的科學判斷,並進行必要的修訂。
政府應當綜合、有效和適當地採取符合本章規定政策的有關防止公害措
施(以下稱「有關防止公害的措施」),努力確保第1款有關標準的貫徹執
行。
第四節 特定地區的公害防治
(公害防治計劃的制訂)
第17條 內閣總理大臣可以就符合下列任何一項的地區,向有關都、道、
府、縣知事指明在其地區應當實施的有關公害防治政策的基本方針,指
示制定與其政策有關的計劃(以下稱「公害防治計劃):
1.被認為現在公害明顯,並且如果不採取有關公害防治的綜合措施,
要想防止公害會有明顯困難的地區;
2.被認為由於人口、產業的迅速集中及其他情況,公害有可能變得越
來越嚴重,並且如果不採取有關公害防治的綜合措施,將會使防止公害出現
明顯困難的地區。
前款的基本方針應以環境基本規劃為基礎,予以制定。
有關都、道、府、縣知事在接到第1款規定的指示後,應根據同款的基
本方針制定公害防治計劃,並報請總理大臣批准。
內閣總理大臣在發布第l款規定的指示和作出前款的批准之前,應預先
經公害對策會議討論。
內閣總理大臣在發布第1款規定的指示之前,應預先聽取有關都、道、
府、縣知事的意見。
(推進公害防治計劃的完成)
第18條 國家和地方公共團體應採取必要的措施,努力完成公害防治
第五節 國家為保護環境應當採取的措施
(國家在制定政策時的考慮)
第19條 國家在制定和實施被認為會對環境帶來影響的政策時,應當
對環境保護作出考慮。
(環境影響評價的推進)
第20條 國家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推動從事土地形狀變更、工作物
的新設及其他與此相類似事業的企業者,在實施其事業時,要預先對該項事
業對環境的影響,親自進行適當的調查、預測或者評價,並根據其預測和評
價結果,妥善解決有關該項事業的環境保護問題。
第21條 為了防止發生環境污染,國家應當採取下列控制措施:
1.關於構成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或惡臭的原因物質的排放,
雜訊或振動的發生,構成地面沉降原因的地下水的采汲及其他行為,應該通
過制定有關的企(事)業者都必須遵守的標准,實施對公害防治的必要控制
措施;
2.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旨在防止發生與土地利用有關的公害,以及
旨在防止在公害嚴重或有嚴重危險的地區設置構成公害原因的設施;
3.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在特別需要實施自然環境保護的區域內,
發生由於變更土地形狀、新設工作物、採伐竹木及其他可能破壞自然環境的
行為;
4.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發生由於采捕、損傷及其他行為,損害
需要保護的野生生物、地形、地質或溫泉源及其他自然物的行為;
5.需要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出現公害和破壞自然環境保護的行
為。
除前款規定的措施外,為防止出現不利於保護人的健康及其生活環境的
問題發生,國家應按照同款第1項或第2項所列措施,努力採取必要的控制
措施。

(旨在防止環境污染的經濟措施)
第22條 國家應當努力採取必要的措施,促進那些從事能增加環境負
荷的活動或能構成污染原因的活動(在本條中,以下稱「負荷活動」)的人,
設置必要的設施和採取其他適當的措施,降低其向環境增加的負荷,以防止
發生環境污染,並在考慮其經濟狀況的基礎上,實行必要而適當的經濟資
助;
國家通過對實施負荷活動的人課以適當的且公平的經濟負擔,實施引導
他們自己去降低其負荷活動對環境負荷的影響為目的的政策,期待能有效地
防止發生環境污染。鑒於這項政策在國際上也已得到推薦,因此,有關這項
政策的問題,應該在認真地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採取與該有政策有關的措
施,防上發生環境污染,以及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影響,同時應盡可能地得到
國民對採取這一措施以防止環境污染的理解和協助。這樣,在這一措施成為
一項與旨在保護全球環境的政策相關聯的措施時,為了適當地確保其效果,
應當關顧國際合作。
(有關環境保護設施的配備及其他事業的推進)
第23條 作為國家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旨在推進在緩沖地帶和其他
產生環境問題的公共設施的配備、污泥疏浚,以及保護有瀕臨滅絕的野生動
植物的增殖和其他防止產生環境污染的事業;
國家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旨在推進在下水道、廢棄物的公共處理設
施,有助於降低環境負荷的交通設施(包括流動設施),以及有助於防止出
現其他環境問題的公共設施的配備,並有助於防止在森林保護及其他環境保
護上出現問題的事業。
國家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推進以公園、綠地及其他公共設施的配備,
以及其他自然環境的適當修整和利用為宗旨的事業。
國家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前兩款規定的,旨在使促進公共設施妥
善利用的措施及其他與這些設施相關聯的措施在環境保護上的效果。
(促進對有助於降低環境負荷製品的利用)
第24條 國家應哨採取必要的措施,對從事物品製造、加工或者販賣
及其他活動的企(事)業者,預先根據企(事)業者自己對與其企(事)業
活動相關聯的製品及其他物品的使用或者廢棄而對環境的負荷所作的評價,
就降低與其物品有『關的環境負荷,實行叮行的技術:支援
國家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為了促進對再生資源及其他有助於降低環境
負荷的原材料、製品和勞役等的利用。
(有關環境保護的教育、學習等)
第25條 國家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在振興有關環境保護的教育與學
習和充實有關環境保護的宣傳活動,加深企(事)業者和國民對環境保護的
理解的同時,提高他們參加有關環境保護活動的積極性。
(促進民間團體等的自發活動的措施)
第26條 國家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促進企(事)業者、國民或由他
們組織的民間團體(以下稱「民間團體」)自發開展綠化活動、再生資源的
回收活動及其他有關環境保護的活動:
(情報的提供)
第27條 為了有助於促進第25條中有關環境保護的教育與學習的振興.
以及前條的民間團體自發開展有關環境保護的活動,國家一方面要關顧個人
和法人的權益,另一方面,還要為適當地提供環境狀況及其他有關環境保護
的必要情報而努力。
(調查的實施)
第28條 國家應當實施必要的調查,以便掌握環境狀況、預測環境變
化或預測由於環境變化而造成的影響,以及為制定旨在保護其他環境的政
策。
(監視等體制的健全)
第29條 為了掌握環境狀況和妥善實施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國家應
當努力健全監視、巡視、觀測、測定、實驗和檢查的體制:
(科學技術的振興)
第30條 國家應當謀求振興有關環境變化機制的說明、環境負荷的降
低,以及環境受經濟的影響和給經濟帶來惠澤的綜合評價方法而開發的科學
技術及其他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科學技術:
為了謀求振興有關環境保護的科學技術,國家應當採取健全實驗研究體制、
推進研究開發及其成果推廣、培訓科研人員及其他必要的措施。
(公害糾紛的處理與救濟被害者)
第31條 國家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以謀求有效地實施有關公害糾紛
的斡旋、調解及其他措施,圓滿地處理其他與公害有關的糾紛。

第六節 有關全球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
(有關全球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
第32條 國家除了為確保有關全球環境保護的國際聯合,推進其他與
全球環境保護有關的國際合作而努力採取必要的措施外,還應當在發展中的
海外地區的環境保護和在國際上被認為有很高價值的環境的保護上為造福人
類做出貢獻的同時,要為實施有助於確保國民健康的文化生活(以下,在本
條中稱「發展中地區的環境保護」)的支援及其他有關發展中地區環境保護
的國際合作而努力採取必要的措施。
國家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謀求培養有關全球環境保護及發展中地區的
環境保護(以下稱「全球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方面的,具有專門知識的
人才,收集、整理和分析本國以外地區的環境狀況及其他有關全球環境保護
的情報,圓滿推進有關其他全球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
(有關觀測等的國際聯合)
第33條 國家在努力謀求有效推進全球環境保護方面的環境狀況的監
視、觀測和測定的國際聯合的同時,還應努力推進全球環境保護的調查與實
驗的研究。
(旨在促進地方公共團體或民間團體發起的活動)
第34條 鑒於地方公共團體在推進有關全球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方面
所起的重要作用,為了謀求促進由地方公共團體發起的,有關全球環境保護
的國際合作活動,國家應努力採取提供情報及其他必要的措施。
鑒於在推進有關全球環境保護上,山民間團體開展的有關全球環境保護
的國際合作的白發活動的重要性,為了謀求促進這一活動,國家應努力採取
提供情報及其他必要的措施:
(對實施國際合作的關照)
第35條 在實施國際合作時,國家應努力對有關與實施其國際合作地
區相關聯的全球環境保護給予關照。
關於在本國以外地區實施的企(事)業活動,為了使與其企(事)業有
關的企(事)業者能對與具所實施的企(事)業活動地區相關聯的全球環境
保護適當給予關顧,國家應努力採取向其企(事)業者提供情報及其他必要
的措施:
第七節 地方公共團體的政策
第36條 地方公共團體應當實施符合第五節規定的國家政策及其他適
應本地方公共團體地區自然社會條件的環境保護的必要措施,並且要謀求綜
合而有計劃地推進這些政策或措施的實施,在這種情況下,都、道、府、縣
的主要任務則是廣泛地實施政策和綜合調整市、鎮、村所實施的政策:
第八節 費用負擔與財政措施
(原因者負擔)
第37條 為了防止發生公害或破壞自然環境的現象(以下,在本條中
稱「公害等問題」),由國家或地方公共團體,或者相當於國家或地方公共團
體者(以下,在本條中稱「公共事業主體」),基於對保護自然環境,防止發
生公害的必要性,以及企業的規模及其他情況的考慮,如果認為有必要,國
家或地方公共團體可根據企業引起公害等問題的程序,以及構成公害等問題
原因的程度,為迅速防止發生公害等問題所需採取措施的費用.適當而公平
地分擔給企業一部分或全部。
(受益者負擔)
第38條 在實施自然環境保護時,如有在特殊必要的區域實施旨在保
護自然環境的事業而明顯受益者,在其受益的限度內,國家和地方公共主體
應採取必要的措施對該受益者課以負擔實施其事業所需費用的全部或者一部
分。
(對地方公共團體的財政措施等)
第39條 對於地方公共團體用於制定和實施有關環境保護政策的費用,
國家應努力採取必要的財政上的措施及其他措施。
(國家和地方公共團體的合作)
第40條 國家和地方公共團體在採取每—項有關環境保護的措施時,
都應當互相協助。

第三章 環境審議會等
第一節 環境審議會
(中央環境審議會)
第41條 在環境廳內設立中央環境審議會(以下稱「審議會』』)。
審議會掌管下列事務:
1.關於環境規劃,負責處理第15條第3款規定的事項;
2.為回答內閣總理大臣的咨詢,負責調查審議有關環境保護的基本事
項;
3.為回答環境廳長官或有關大臣的咨詢,負責調查審議有關環境保護
的重要事項;
4.除前三項所列事項外,根據其他法令規定屬於其許可權之內的事務。
審議會就前款規定的事項,向內閣總理大臣、環境廳長官或有關大臣陳
述意見。
(中央環境審議會的組織等)
第42條 審議會由80名以內的委員組成。
如有需要對特別事項實施調查審議時,在審議會里可以設立特別委員
會。
委員會和特別委員會由內閣總理大臣從具有有關環境保護的學識和經驗
的人中任命。
委員和特別委員會屬於非專職人員。
除前面各款規定的以外,有關審議會的組織與運作的必要事項,以政令
規定之。
(都、道、府、縣環境審議會)
第43條 為了調查審議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事項,在都、道、府、
縣區域內設立都、道、府、縣環境審議會。
有關都、道、府、縣環境審議會的組織與運作的必要事項,由各該都、
道、府、縣以條例規定之。
(市、鎮、村環境審議會)
第44條 為了調查審議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事項,根據各市、鎮、
村條例規定,在各市、鎮、村區域內可以設立市、鎮、村環境審議會。
第二節 公害對策會議
(設立和所掌管的事務)
第45條 在總理府內,作為特別機關,設立公害對策會議(以下稱
「會議」)。
會議掌管以下所列事務:
1.關於公害防治規劃,負責處理第17條第4款規定的事項;
2.除前項所列的事項以外,審議符合公害防治政策的有關基本的、綜
合的政策規劃,以及推進這一政策的實施;
3.除前兩項所列的事項以外,根據其他法令規定屬於其許可權的事務。
(組織)
第46條 會議由會長和委員組成。
會長由內閣總理大臣擔任。
委員由內閣總理大臣從有關行政機關的長宮中任命。
在會議內設幹事。
由內閣總理大臣從有關行政機關的職員中任命幹事。
幹事就會議所掌管的事務協助會長和委員。
會議的總務由環境廳負責處理。
除前面各項規定的事項以外,有關會議的組織與運作的必要事項,以政
令規定之。
附 則
本法律自公布之日(1993年11月19日)起施行。但第43條和第44條
的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在不超過1年的范圍內,以政令規定之日(1994年
8月1日第369號政令)起施行。
例如:
為高效利用木材資源,一些發達國家在積極回收木材拋棄物、研究開發木材材料再利用和由木材衍生新材料,並用木材拋棄料製造木質新材料等方面,已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樣板。歐盟國家及美、加、日等國,早在90年代已開展木質廢棄物的回收利用。
美國利用舊木重造新屋在美國,那些廢舊木材被稱之為"被拯救木材",它們堅固不變形,身上點點滴滴的缺點 --蟲眼、木結、裂紋,都被重新打造成具有震撼美、看起來很有歷史凝重感的藝術。美國人愛德華用了20年的時間嘗試把廢舊木材應用到室內和建築裝飾當中,採用一些風格獨特的方法,使原來那些"醜陋的舊木頭重新利用到家中後變得非常的美麗。"
德國有眾多企業加入廢棄物再生利用加工業廢舊木材在德國被當作重要物資,並通過政府幹預與市場運作相結合來處置廢舊物資,取得很大成就。德國先後頒布了《垃圾處理法》、《避免廢棄物產生以及廢棄物處理法》、《關於容器包裝廢棄物的政令》、《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管理法》等法律。1991年德國成立了由500多家企業共同出資建立的專業從事包裝廢棄物回收的民間企業DSD股份制公司,與各地廢棄物處置機構合並,建成了一個全面的包裝廢棄物收集系統。目前已有 1.8萬家企業與DSD公司簽訂了委託回收協議。
德國還有眾多的企業加入廢棄物再生利用加工業,成為廢棄物再生的堅強後盾。如注冊資本5000萬馬克的因特賽榮廢棄物再生加工公司,其主要業務就是對包括廢木材在內的各種廢棄物進行分類整理,初步加工成可再生資源,然後送往約3200個工業企業用於再生產。
目前,德國將回收的廢棄木料分成5類,根據木料的等級和含有雜質的種類來劃分。A1、A2級的回收廢棄木料可用來生產人造板。使用二級廢棄木料加工技術,可經濟有效地生產出滿足不同應用的物料。采購這些物料的成本低,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和定向刨花板生產企業在乾燥這些含水率低的物料時還節省了能耗。處理過的、已經受到污染的A3至A5 級木料,是用於產生能源的好物料。不同的燃燒系統,物料的處理方式與用來生產人造板的處理方式很相似。配置類似的二級廢棄木料加工設備。
德國專家認為,企業要從廢舊木材中取得可觀經濟效益,一是制定長期的供給和收購合同,建立一個適當的收集、回收、運輸物流系統。二是利用已被實踐證明了的技術高效回收廢舊木材。三是使生產工藝與原料特性相適應。
日本廢舊木材回收利用有法規的強大支撐目前,日本森林覆蓋率已達到68%,但在廢舊木材回收利用方面卻高達82%。其中,2004年建築廢舊木材回收利用高達89%。最關鍵也是最強有力的支撐是法規的支持。
在日本有關廢舊木材回收利用的法規有《環境基本法》、《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廢棄物處理法》、《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容器包裝回收利用法》、《建設回收利用法》、《綠色購入法》等。其中規定產生廢棄物的工廠有回收所產生廢棄物的責任。對廢棄物的保管、收集、搬運、再生、處理都有明確規定。回收渠道明確由市、縣、村委會層層負責。對建築廢材必須由施工單位負責回收。

Ⅱ 日本社會保障的歷史發展

日本社會保障的歷史發展基礎,就是為了讓人民都能溫飽,然後將醫療產業發展到最高

熱點內容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
靖邊法官 發布:2024-11-17 16:34:25 瀏覽:76
民事訴訟法修改了多少處 發布:2024-11-17 16:26:29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