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第二版電子版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第二版電子版

發布時間: 2023-07-23 20:24:54

1. 什麼叫做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

在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穩定社會和安邦興國的根本大計,是一件「關乎國運、惠及子孫」的大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雖然人們都認識到了社會保障在社會層面的重要性,而對其法律層面的認識還不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對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與分析。

當前,我國正處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企業的優勝劣汰和職工的下崗、失業已成為一種經常發生的社會經濟現象,妥善解決好下崗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問題,是推進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

一、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簡介

社會保障法是調整社會保障主體之間權利與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而勞動法是調整勞動者與資本所以者之間社會關系的法律制度。

1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共性

社會保障法與勞動法的共通之處在於它們都是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而且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便是德國俾斯麥頒布的社會保障法典,也是以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存狀況為基本動因的。

2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區別

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社會保障法調整國家、用人單位、公民(勞動者)、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因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發生的關系。

3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所涉及的對象

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或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公務員、軍人等不適用勞動法),而社會保障法的主體包括國家、用人單位、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和公民(勞動者)。

社會保障的對象應當是該社會的全體社會成員,尤其是那些喪失勞動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幫助的人。同時,社會保障也對社會成員中的特殊對象給予特殊幫助。社會保障的特殊對象主要包括因退休、失業、患病、傷殘、生育等造成的失去或中斷收入來源而需要社會特殊幫助者。這些成員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與競爭能力,使收入中斷、減少或喪失而影響了基本生活,從而得到社會給予的特殊保障。

二、國家該退位的地方應當退位

在勞動法的調整上,我國長期來存在的問題是行政因素過重,在改革過程中雖有較大的改進,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國家仍需進一步退位。目前,勞動關系中還存有大量的行政審查,例如:在勞動關系建立時一些地方執行強制鑒證,招、退工的行政審查程序;在勞動報酬中實行的工資總額管制;在特殊工時中實行的行政審批等等,使勞動關系建立與運行中融入大量行政因素。勞動關系的產生、結束與運行不應當是三方關系,而只應當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雙方關系。尤其要突破的是國家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規定每個勞動者只能建立一種勞動關系的觀念。

當著現實邏輯與觀念邏輯發生沖突時,需要重新審視的恰恰是觀念的邏輯。「一個勞動者只能形成一種勞動關系」這種觀點在計劃經濟時代無疑是恰當的。在那時,一個勞動者出現了多重勞動關系,國家將很難進行統一的管理。今天,當著勞動力通過市場來進行配置,為了使人盡其才,一個人存在多重勞動關系恰恰是一種常態。正是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對「一個勞動者只能形成一種勞動關系」的觀念進行全方位的突破。

允許一個勞動者同時建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勞動關系,對我國的勞動管理和社會保障制度會帶來有益的影響。在用工管理方面,應當允許一個勞動者同兩個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當然兩單位工作時間總和不應超過現行的工時制度;在工資管理方面,各地在公布和調整最低工資時,應同時公布月最低工資標准和時最低工資標准,如果一個職工每天在甲乙各工作四小時的話,甲單位或乙單位都只按月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來執行;在社會保障方面,繳費關系應當與工資關系掛鉤,以養老保險為例,每個勞動者固然只能有一個個人帳戶,但應要求多個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工資的一定比例向這一勞動者的個人帳戶繳納養老保險費,從而保障勞動者的利益。

2.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圖書目錄

第一編 勞動法
第一章 勞動法基礎理論
第一節 勞動法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勞動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 勞動法的法律屬性和基本特徵
第四節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第五節 勞動法的淵源和內容
第六節 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第七節 勞動法律關系與附隨勞動法律關系
第二章 勞動法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 外國勞動立法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 中國勞動立法的產生和發展
第三節 國際勞動立法的產生和發展
第三章 勞動法主體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勞動者及其團體
第三節 用人單位及其團體
第四節 勞動行政部門和勞動服務主體
第四章 促進就業和職業培訓
第一節 促進就業
第二節 職業培訓
第三節 法律責任
第五章 勞動合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勞動合同的形式和內容
第三節 勞動合同的訂立和效力
第四節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五節 勞動合同的終止和解除
第六節 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
第七節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集體合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集體合同的內容和形式
第三節 集體合同的訂立和效力
第四節 集體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五節 集體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六節 法律責任
第七章 勞務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
第一節 勞務派遣
第二節 非全日制用工
第三節 法律責任
第八章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一節 工作時間
第二節 休息休假
第三節 法律責任
第九章 工資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工資的調整模式
第三節 工資保障
第四節 法律責任
第十章 勞動安全衛生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勞動安全衛生技術規程
第三節 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第四節 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
第五節 法律責任
第十一章 職工民主管理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第三節 平等協商制度
第二編 社會保障法
第十二章 社會保障法基礎理論
第一節 社會保障法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社會保障法的地位與作用
第三節 社會保障法的本質
第四節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則
第五節 社會保障法的體系
第十三章 社會保障法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 社會保障法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社會保障的制度模式
第三節 中國社會保障法的建立和發展
第十四章 社會保障法主體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被保障主體
第三節 保障主體
第十五章 社會保險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養老保險
第三節 醫療保險
第四節 失業保險
第五節 工傷保險
第六節 生育保險
第十六章 社會救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社會救助法律制度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我國的社會救助法律制度
第十七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公共福利
第三節 職業福利
第四節 社會福利事業
第五節 社區服務
第十八章 社會優撫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我國社會優撫法律制度的基本內容
第三編 法律救濟
第十九章 勞動爭議處理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勞動爭議調解
第三節 勞動爭議仲裁
第四節 勞動爭議訴訟
第五節 集體合同爭議處理
第六節 法律責任
第二十章 勞動保障監督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勞動保障監察
第三節 工會勞動保障監督
第四節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一章 勞動保障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
第一節 勞動保障行政復議
第二節 勞動保障行政訴訟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草案)
參考文獻
……

3.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二章的知識點有哪些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二章的知識點包含模塊導引、勞動合同概述、勞動合同的訂立、履行和解除、企業勞動用工管理、集體合同法、勞動爭議的處理原則、協商和調解制度、仲裁和訴訟制度。

4. 司法考試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我精心為您收集整理了《司法考試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希望給您帶來幫助!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站,請持續關注。

司法考試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六章 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一節 勞動合同

一、勞動合同的概念和特徵

1、概念

勞動合同是確立勞動關系的法律形式

2、特徵

(1)主體的特定性

(2)內容權利義務的統一性和對應性

(3)客體的單一性

(4)諾成、有償和雙務性

(5)繼續性(通過當事人持續不斷履行權利義務才能達到目的)

(6)合同會涉及第三人的利益

二、勞動合同的法律性質

1、勞動合同不是完全私法意義上的合同,而是一種在「契約自由」原則基礎上滲透國家公權力必銷褲要干預的以社會公共利益為本位的合同。

2、勞動合同從民事合同中剝離的原因

(1)二者有重大區別(主體種類、地位不同)

(2)強調「意思自治」形式平等的民事合同難以改變勞動者的弱者身份,需要國家動用公權力干預,以實現「社會公正」的理念。

通過發布實施勞動基準、強制性規范、勞顫大動監察等體現。

三、勞動合同的分類和形式

1、分類

(1)以合同期限為標准分類(重點講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法定種類)

(2)按用人方式分類

2、形式

我國採取書面形式為要件

四、勞動合同的內容

(一)法定必備條款

1、合同期限

2、工作內容

3、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4、勞動紀律

5、勞動報酬

6、合同終止的條件

7、違約責任

8、用人單位應如實告知職業病事項(職業病的危害、後果、防範措施及待遇等)

(二)約定條款

1、試用期條款(不得超過6個月)

2、保密條款

3、禁止同業競爭條款(用人單位應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每競業禁止1年,給予其年工資收入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4、不得有保證金條款

5、不得有生死條款

五、勞動合同訂立

(一)概念

(二)訂立原則

1、合法原則(合同當事人、內容、形式和程序均合法)

合同訂立只能有限制體現契約自由原則

2、平等自願原則

(三)訂立的兩個階段

1、確定勞動合同當事人階段

(1)程序

A、公布招工(招聘)簡章

B、自願報名

C、全面考核

虧洞簡D、擇優錄用和公布名單

(2)法律後果

2、確立勞動合同內容的階段

(1)程序

A、提出勞動合同草案

B、介紹內部勞動規則

C、商定勞動合同內容

D、簽名蓋章

E、特定情況下鑒證

(2)法律後果

使勞動合同成立

六、勞動合同的效力

(一)勞動合同的有效

1、勞動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2、勞動合同有效的要件

(1)合同主體合法

(2)合同內容合法

(3)意思表示真實

(4)訂立程序合法

(5)合同形式合法

(二)勞動合同的無效

1、概念

2、形式

(1)合同主體不合法(合同全部無效)

(2)合同內容不合法

(3)合同形式不合法

(4)訂立程序不合法

(5)意思表示不真實

3、勞動合同無效的確認機構

(1)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2)人民法

4、法律後果

自訂立之日起沒有法律約束力,即自訂立之日起無效勞動合同就不能作為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的依據,不能認為自訂立之日起就不對當事人產生權利和義務,對處於事實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要給予依法保護,即以法律法規、內部勞動規則、集體合同和勞動政策為依據重新確立當事人的權利的義務。

5、無效勞動合同的處理

(1)撤銷合同

(2)修改合同

(3)賠償損失

七、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一)勞動合同的履行

1、概念

2、履行原則

(二)勞動合同的變更

1、概念

2、協議變更的程序

3、用人單位法定單方變更規定

八、勞動合同的解除

(一)概念及理解

(二)種類

1、法定解除(許可性解除和禁止性解除)

2、協商解除

(三)勞動合同的解除條件和程序

1、雙方協商解除的條件和程序

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即可解除。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給勞動者經濟補償。

2、用人單位單方解除的條件和程序

(1)即時辭退的許可性條件

A、試用不合格

B、嚴重違紀

C、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

D、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E、被勞動教養的

(2)預告辭退的許可性條件和程序

勞動法第26條規定了三種情況,在程序須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並給勞動者一定的經濟補償。

(3)經濟性裁員的許可性條件和程序

勞動法第27條規定了兩種情況,法定程序有四步。也須給勞動者一定的經濟補償。

(4)預告辭退和經濟性裁員的禁止性條件

勞動法29條規定了四種情形。

3、勞動者單方解除的條件和程序

(1)即時辭職的許可性條件

勞動法32條和有關司法解釋共規定了六種情形

A、B、C見勞動法32條

E、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F、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G、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4、預告性辭職

勞動法31條作出了相關規定:

(1)提前30天通知用人單位;

(2)承擔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

九、勞動合同的終止

1、概念

2、終止的情形

有四種情況會導致其終止。

十、違反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1、用人單位承擔的責任

具體有7種承擔責任的情況

2、勞動者承擔的責任

具體有3種承擔責任的情況

5.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社會保障法是指調整有關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優撫和社會福利方面的法律。《勞動合同法》、《工會法》以及《失業保險條例》和《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以及《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權益保障法》等。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分為勞動法、社會保障法和法律救濟三部分,共三編二十一章,系統地論述了勞動法基礎理論、勞動法的產生和發展、勞動法主體、促進就業和職業培訓、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勞務派遣和非全目制用工、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勞動安全衛生、職工民主管理、社會保障法基礎理論、社會保障法的產生和發展、社會保障法主體、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勞動爭議處理、勞動保障監督、勞動保障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隨著《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頒布和實施,以及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的相繼出台,我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立法不斷完善,《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力求使學生掌握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問題,全面反映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立法現狀和最新發展,並緊密結合社會實踐,對現行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闡述與分析。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為普通高等教育法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教材,內容系統簡練,並附有勞動與社會保障相關重點法律文本,適合高等學校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學生學習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時使用,也可作為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的人員的參考書。

6. 勞動保障法規包括哪些法律和規定

1、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07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4月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

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

2、行政法

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1981年3月14日)。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88年7月21日)。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89年9月30日)。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1995年3月25日)。

失業保險條例(1999年1月22日)。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1999年1月22日)。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1999年9月28日)。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2002年10月1日)。

工傷保險條例(2003年4月27日)。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04年11月1日)。

殘疾人就業條例(2007年2月5日)。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7年12月14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7年12月14日)。

3、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1997年7月16日)。

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1998年12月14日)。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年10月28日)。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2005年11月4日)。

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2005年12月3日)。

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006年1月31日)。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年7月1日)。

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07年7月10日)。

國務院關於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2008年2月3日)。

勞動保障部和財政部關於實行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的意見(2000年5月20日)。

衛生部、財政部和農業部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2003年1月16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社會保險暫行辦法(2003年12月25日)。

勞動保障部關於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10日)。

4、養老保險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2004年1月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1999年3月9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2001年12月22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關於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有關問題的通知(2007年1月18日)。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1997年12月22日)。

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1992年1月3日)。

5、醫療保險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葯店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4月26日)。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1日)。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葯范圍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2日)。

關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管理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

關於確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管理的意見(2007年10月10日)。

財政部?勞動保障部關於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年5月21日)。

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保障辦法(2005年12月21日)。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2007年7月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解決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2002年9月1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指導意見(2003年5月26日)。

(6)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第二版電子版擴展閱讀:

勞動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勞動者實現勞動權和勞動關系正常運行的社會條件,或者說實現勞動保障社會化為基本職能的各項法律制度所構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的歧視現象是不可能自動消除的,需要運用政府機制和法律機制加以約束。因此,在許多西方國家,建立了反歧視工資的法律和制度,主要的有「民權法」和「公平付薪法」。在各國反歧視工資法的規定中,包括如下內容:

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任何僱主凡因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原有國籍不同而拒絕僱用和解僱某人,或者在就業報酬、條件、期限和待遇方面對某人進行歧視等,都是違法行為。

對就業和勞動報酬上的歧視行為,國家鼓勵對違法僱主及其某一組織的歧視行為提出訴訟。

就主要的受歧視群體制定專門的法律保護。例如,各國對就業中的種族和性別歧視制定了法律規定,如,一些國家的法律保護黑人和有色人種有平等的就業和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許多國家對女性就業提供專門的法律保護。

主要內容是通過法律規定,對使用相同技術、並在相同條件下工作的工人支付不同的工資收入是非法的,「相同的工作」指的是,具有同等的工作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責任感。

7.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三章的知識點有哪些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三章的知識點包含模塊導引、專工資法屬、工時法、勞動安全和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社會保險立法的意義和突破、社會保險的繳費和領取條件、社會保險待遇、工傷保險條例。

8.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圖書信息1

書 名: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
作者:李炳安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ISBN: 9787561528150
開本: 16開
定價: 37.00 元 朱崇實,1982年2月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0年5月畢業於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大學國際經濟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廈門大學校長、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經濟法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9部(含合著),發表論文40餘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級、部省級科研課題10項,科研成果先後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國家首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和「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
李炳安,湖北荊州人,1964年4月生。武漢大學法學博士,現為溫州大學法政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社會法研究會理事、福建省法學會勞動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商業法學會社會法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主要學術成果:《勞動權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公司收購法律制度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熱點內容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
靖邊法官 發布:2024-11-17 16:34:25 瀏覽:76
民事訴訟法修改了多少處 發布:2024-11-17 16:26:29 瀏覽:667
魔法學院頁游 發布:2024-11-17 16:11:07 瀏覽:371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 發布:2024-11-17 16:10:10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