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解釋關於撤銷權
Ⅰ 合同法撤銷權規定有哪些
合同法撤銷權規定有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清陪孫變更或者撤銷:
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2、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法律依據】亂茄
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答鏈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Ⅱ 民法典關於撤銷權的規定
合同在現實生活中十分常見,有效的合同所確立的權利、義務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合同當事人可能會希望對合同的內容進行變更、解除或者撤銷。那麼合同法關於撤銷權的規定有哪些呢?接下來就由帶大家了解一下吧。一、民法典關於撤銷權的規定
第五百三十八條:債務人以放棄其債權、放棄債權擔保、無償轉讓財產等方式無償處分財產權益,或者惡意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第五百三十九條: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受讓他人財產或者為他人的債務提供擔保,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債務人的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第五百四十二條:債務人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的行為被撤銷的,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二、撤銷權和解除權的區別
(一)撤銷權主要適用於三種情況:
1、是適用於意思表示有瑕疵的時候(如請求撤銷因欺詐產生的合同);
2、是適用於當事人有權反悔的情形(如撤銷贈與);
3、是適用於否定債務人與第三人法律關系的情形。
(二)解除權主要適用於三種情況:
1、相對人重大違約的時候;
2、發生不可抗力的時候;
3、當事人主觀條件凱櫻發生變化的時候(如《民法典》規定的任意解除權)
(三)撤銷權適用於單方行為和雙方行為;解除權適用於合同(雙方行為)。
(四)撤銷權行使後,被撤銷的法律關系自始消滅;解除權行使後,合同效力原則上自始消滅,但也可以自解除之日起消滅。
(五)撤銷權是形成權,宜受除斥期間的限制
(六)撤銷權為法定,解除權分為法定和意定兩種。
(七)撤銷權分為單純好喚形成權和形成訴權;解除權原則上是單純形成權。
三、合同的撤銷權名詞解釋
合同撤銷權,即可撤銷盯襪叢合同的撤銷權,是指撤銷權人因合同欠缺一定生效要件,而享有的以其單方意思表示撤銷已成立的合同的權利。
相對於絕對無效合同而言,可撤銷合同屬相對無效合同,其在有撤銷權的一方行使撤銷權之前,合同對當事人仍有效力,故其相對無效。在行使撤銷權後,合同無效溯及合同成立之時,自始不發生效力。
合同解除權就是合同當事人依照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權利,它的行使直接導致合同權利義務消滅的法律後果。行使合同解除權的方法。
以上就是民法典關於撤銷權的規定的相關內容。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知道,債務人以放棄其債權、放棄債權擔保、無償轉讓財產等方式無償處分財產權益,或者惡意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Ⅲ 合同法中撤銷權的種類
一、 合同法 中撤銷權的種類 合同法中撤銷權的4大種類: 縱觀合同法對撤銷權行使的規定,有以下幾種情況: 1、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善意相對人在合同被追認之前可以行使撤銷權。 2、無權 代理 人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善意相對人在合同被追認之前可以行使撤銷權。 3、合同一方當事人因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或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可以行使撤銷權。 4、 債務人 放棄其到期債權,實施或無償、低價轉讓、處分其財產的行為,受損害的 債權人 有權行使撤銷權。 上述第一、二兩種情況,系無訂立合同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相對人可以行使撤銷權。第三種情形是違背意思表示真實原則,可行使撤銷權。第四種情形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可行使撤銷權。所以,《合同法》規定可以行使撤銷權的情況有4種,然而有些教科書和學者的理解上,只把上述第四種情況作為撤銷權的行使,這是不完整的,導致審判實踐中,理解發生分歧,適用法律產生矛盾。 《合同法》規定的上述四種撤銷權的主體及行使條件分析來看,有其不同之處。 (1)行使主體有兩種情況,一是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包括上述第1、2、3種情況;二是合同以外的權利受損害的第三人,為上述第4種情況。 (2)實施撤銷權的主體,必須以權利人的權利受損害或足以受損的權利人自己的名義申請行使。 (3)從行使撤銷權的條件分析,或者是合同一方當事人、或雙方當事人實施了損害或足以損害另一方當事人或第三人(債權人)的合法利益的行為。 二、 債權人撤銷權 的效力 從合同法解釋第25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74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 訴訟 ,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放棄債權或轉讓財產的行為,人民法院應當就債權人主張的部分進行審理,依法撤銷的,該行為自始無效」的規定看,撤銷權的效力即為使得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的處分財產的法律關系歸於無效。具體表現為: 1、對債務人的效力。債務人的詐害行為自始無效後,其與第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恢復原有之狀態。 2、對受益人的效力。對直接受益人而言,詐害行為被撤銷後,其負有將因無效行為取得的財產返還債務人的義務;對轉受益人而言,視主觀過錯之情形而定,善意的轉受益人的權利受法律的善意取得制度的保護,其不負有返還財產的義務。 3、對債權人的效力。因為撤銷權為形成權,債務人的行為歸於無效後,其產生的法律後果是受益人將無效行為取得的財產返還債務人並做為債務人責任財產,對全部的 債務 進行擔保。債權人不能請求受益人向自己返還。如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已屆清償期,債務人拒絕履行時,債權人可以申請法院對恢復原狀之責任財產或受益人拒絕返還的脫逸財產 強制執行 ,以實現其到期債權,不必再藉助代位權的訴訟。而對其他債權人而言,債權人撤銷權行使產生的法律後果是債務人的行為歸於無效,並使其脫逸的財產恢復責任財產上的地位。此時,恢復的脫逸財產與債務人原有的財產作為對全體普通債權人的擔保。從理論上講,全體普通債權人包括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在債務人全部責任財產范圍內(包括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取回的財產),按比例平等受償。行使撤銷權之債權人無權就取回財產優先受償。筆者認為,這樣違背民法的公平原則,債權人在做了較大的付出後取回的財產卻與其他債權人平等受償,對債權人不公平。建議在立法上建立行使撤銷權的債權優先受償和特別擔保原則。 對於到期債權,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對於因撤銷而恢復的債務人的脫逸財產,享有優先受償權;對於未到期債權,恢復的脫逸財產由與債務人原有的財產作為對全體普通債權人的一般擔保轉化為對撤銷權行使者的特別擔保。當行使撤銷權的債權到期而未獲清償時,可就該財產優先受償。這樣不僅保護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債權人撤銷權制度的功能,而且與代位權人優先受償的立法精神相一致,合同法解釋第20條規定「,債權人向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後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 債權債務 關系即予消滅」。依此規定,行使代位權的債權人有權直接受領通過代位權訴訟從次債務人處取得的財產,實質是肯定了代位權行使者的優先受償權。代位權與撤銷權作為債權保全的制度,兩者的目的是相同的,所體現的精神應也是一致的。因此,建立撤銷權債權人優先受償原則既符合公平原則又體現法律精神,有利債權人撤銷權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Ⅳ 合同法撤銷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當出現以下幾種情形時,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1、因為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2、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3、在訂立合同時受到欺詐、脅迫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Ⅳ 撤銷協議書的法律規定
合同法撤銷權的法律規定有: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1、因為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
2、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3、在訂立合同時受到欺詐脅迫的。
民法典規定,合同出現可撤銷的情形,如欺詐、脅迫等,並且要撤銷權行使期限內的,可以申請撤銷合同。合同撤銷權的行使,必須由享有撤銷權主體資格的人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提起請求,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依法立案、審理並作出撤銷合同的裁判;另一種觀點認為,合同撤銷權的行使,不一定必須通過訴訟、仲裁的方式。如果撤銷權人主動向對方作出撤銷的意思表示,而對方未表示異議,則可以直接發生撤銷合同的後果。如果對撤銷問題雙方產生爭議,則必須提起訴訟或仲裁,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予以裁決。因為合同撤銷權在性質上也屬於一種形成權,因而根據形成權的特點,撤銷權的行使,為撤銷權人單方的行為,無須相對人表示同意。
合同撤銷後將發生兩方面效力:
1.合同自始無效,當事人無需履行合同;
2.當事人因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還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但是合同被撤銷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