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頒布前單位未交社保
Ⅰ 公司沒有交社保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
如果公司一直不繳納社保,勞動者可以依法進行索賠。
公司將面臨以下後果:勞動者因為單位不交社保而解除勞動合同的,可以要求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一般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者在單位的實際工作年限計算,滿一年支付1個月的補償金。單位不交社保導致勞動者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而遭受損失的,勞動者可以要求單位賠償因此造成自己的損失。
(1)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繳納社會保險為由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
(2)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3)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八十六條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衍生問題:
不給員工買社保違法嗎?不給員工買社保是違法的行為,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一項法定基本義務,這一法定義務已經我國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予以確認。用人單位一切不繳納或者不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行為均為法律所禁止的違法行為。用人單位的該違法行為,不僅違反了自身應當承擔的法定義務,而且還嚴重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必須就此所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如因該行為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還應當賠償勞動者的損失。依法注冊成立的公司企業等用人單位屬法定的社會保險繳費對象。社會保險包括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五險,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是國家通過建立社會保險基金,在勞動者因年老、疾病、傷殘、失業、生育、死亡,暫時或永久失去勞動能力或勞動機會時,由國家或社會對其本人、家庭給予一定的物質幫助的保障制度。
Ⅱ 上海市單位未繳社保職工能主張勞動合同法實施前的經濟補償金嗎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主張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後,書面向用人單位提出不願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於是未給該職工繳納社保費,但給其他職工都依法繳納了。後該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矛盾,以用人單位未依法給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為由提出辭職,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用人單位應否承擔支付經濟補償的法律責任?觀點一用人單位無需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理由《勞動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社會保險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參保的前提就是個人和單位共同繳費,個人不繳費,個人賬戶也就沒有辦法記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既然簽訂了勞動合同,雙方即應共同遵守履行,而勞動者提出不繳納社會保險費,說明勞動者首先違法,而用人單位未給其繳納社會保險費雖也屬違法,但兩者違法有因果關系。職工若能獲得補償,有訛詐之嫌,頂多是各打五十大板。再就是職工若獲得補償,用人單位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用人單位給其他職工都依法繳納了社保費,說明用人單位在勞動關系管理中比較規范和遵紀守法。勞動者書面向用人單位提出不願繳納社會保險費,是其真實意思的表示,表明其自願放棄此項權利。如將未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之責歸於用人單位,確有欠妥之處,顯失公平。該職工自願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放棄此項權利在先,責任不在用人單位,現又以此為由向用人單位索要經濟補償,於情於理不符。在企業,個人自願不繳費有多種原因,如企業錄用的農民工,有的已參加新農保,政策的銜接還不盡完善。由於這部分人流動性強,不能及時轉接社會保險關系勢必影響員工的有序流動,在這種情況下,本人不願參保非企業行為,不能主張解除合同補償金。公平起見,用人單位應與勞動者化解矛盾,補繳勞動者在其單位工作期間的社會保險費。律師點評上述意見忽視了在勞動關系中社保繳費(完全不同於靈活就業人員等個人繳費)的兩個特徵,一是,這是強制性的法定義務,任何單位及其職工均不得違反,即便職工提出不繳費,用人單位也沒有違法的理由。二是,繳費的主動權完全在用人單位,職工即便有違法不繳費的意願,也無力實施,違法不繳費事實的形成,完全是用人單位選擇和決定的。勞動者自願不繳費與用人單位最終未繳費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在強制性法律關系中均如此,如勞動者要求不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用人單位真的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承擔法律責任的是用人單位,而非勞動者。換句話說,勞動者對未繳費的違法行為並無責任。觀點二用人單位應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理由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後,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雙方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在各自的范圍內履行繳費義務。《社會保險法》實施後,更是從法律的層面上對雙方共同繳納社保費給以明確,並且對單位不依法辦理社會保險給以具體的處罰措施。這就說明,一旦勞動合同成立,雙方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共同繳納社會保險費。根本責任還是在用人單位。在現實中,許多企業千方百計尋找理由,不給單位職工辦理社會保險,以便減輕負擔,減少生產成本,獲取最大利潤。而許多勞動者因為異地工作,或短期工作,對繳納社保費後能否享受待遇沒有信心,有的只是賺取基本生活費用,不願再支付其他費用。雙方對繳納社保費都不情願,對不繳社保費一拍即合,單位認為可以規避風險,減少費用,勞動者也認為可以取得更多的工資收入。於是,勞動者主動寫出書面情況自願放棄,或者單位要求勞動者寫出書面情況自願放棄,雙方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結局看似皆大歡喜。實際上,這種情況下,雙方的分歧和糾紛更突出。勞動者在離開單位後因為單位沒有繳納社保費,無法享受失業待遇,即便沒有離開單位,因為單位沒有繳納社保費,出現工傷事故或巨額醫療費用,單位和個人出現更多的爭議,產生更深的矛盾,極不利於和諧社會的發展。我們出台《勞動合同法》和《社會保險法》的初衷和目標,就是通過辦理社會保險,使人人盡享社保待遇,人人共享社會成果,促進社會穩定。有的勞動者因多種原因不願繳納社保費用,這本身就是違背法律規定的,用人單位可以也必須拒絕。但是有的單位心存僥幸,以為勞動者書面提出放棄或不願繳納社保費,單位就可以免除繳費義務。正是單位的這種想法,導致沒有參加社保的事實,所以本質上還是單位違背了法律的有關規定,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勞動保障法不同於民法,不能完全實行平等民事主體的意思自治原則,不能隨意自行處理有關個人權利,而受制於國家強製法律的限制。從本質上講,用人單位未給職工繳納社保費侵害了職工的社保權,無論勞動者個人是否願意,無論是否出具書面要求,侵權和違法事實是客觀存在的,用人單位在能辦理社保的情況下沒有辦理符合《勞動合同法》規定,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律師點評我們贊同這一意見。勞動者的不繳費要求是違法的,與用人單位不繳費違法行為之間不具有內在的因果聯系,其法律後果應由用人單位承擔。觀點三要根據用人單位是否有責任等因素確定用人單位應否承擔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責任。理由從立法目的來看,用人單位違背誠信原則,系主觀惡意而不足額繳納社保費的,才是立法所規制的對象。對於用人單位因主觀惡意而未足額繳納社保費的,可以作為勞動者解除合同的理由,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若該公司舉證證明其未足額繳納社保費系不可歸責於公司,則勞動者請求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請求不應支持;若無法證明,則應支持勞動者的該項請求。已參加新農保的農民工或破產企業繼續續保的下崗失業人員,自願不在現用人單位參保,用人單位取得勞動者在社保機構已參保的證明,且已支付勞動期間社保參保費用給勞動者的,應視同用人單位已依法為勞動者參保和繳費,勞動者不能以未依法繳納社保費為由,主張解除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律師點評前一種情形雖然法律沒有規定,但確實有一些道理。如用人單位因為地震、戰爭等不可抗力未及時給職工繳納社保費,勞動者以此解除勞動合同並主張經濟補償的,不宜支持。新農保是自願參加,職工則必須強制性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加新農保不能免除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義務,當然,最合法的做法是,中斷新農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