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研究
⑴ 對經濟法基本原則思考論文
對經濟法基本原則思考論文
引 言:
對於經濟法理論上的完善以及實踐上的探索,經濟法基本原則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也是經濟法研究中的基本理論問題之一。對此,各專家學者進行了多年的深入探究,但眾多觀點依舊無法得到統一,就需要在此問題上再次進行探討。
一、何謂經濟法原則
根據國內的一些學者、專家對法律原則下的定義可知,這里所指的原則就是各類法律法規最根本、基礎的准則,其具有穩定性以及綜合性。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指導著經濟法的規則、在經濟法的整體實踐施行過程中得到運用的原則和思想,就是所謂的經濟法基本原則。而法律性、普遍性以及經濟法特性這三類特性則組成了經濟法的基本准則,是必不可少的。對於此三要素,我們做了以下闡述:
(1)法律性。法律上的規范性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需要具備的,在體現經濟法的權利與義務方面,法律性可科學合理地實現其要求以及內在特點。在進行執法工作和司法工作的時候,經濟法基本原則中的法律性可以作為運行的依據。對於經濟法主體的行為來講,法律性對其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可對相關違法行為作出直接處置。判斷能否成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就看會不會引發以上所說的法律後果。
(2)普遍性。在經濟法整體的實行過程里,經濟法基本原則會得到運用和貫通,對經濟方面的立法工作、司法工作以及執法工作進行指導,也使經濟守法得到了保障和推動。這即是經濟法基本規律的普遍性。
(3)經濟法特性。可以說,經濟法獨有的准則就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使經濟法的特性得到顯著的表現,就是經濟法基本原則必須要做的工作。由此可見,一些一般的法律原則就不可能成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了,例如:合法性原則、強制性原則等普通法律原則。
了解經濟法的定義可幫助確立經濟法基本原則。基本原則指的是根本上的原則,和具體原則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在我國的經濟法律規章總則中,總可以找到關於經濟法基本原則的規章定律。它的主要立法目的,首先表明了此法依照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什麼;其次是為經濟法中的每一項具體規范提供了明確的綱領;最後,也為經濟法的執行工作指出了方向。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可以說就是國家對社會經濟進行調節干預所使用的不同種類經濟法規的綜合,對經濟法進行社會經濟關系的調節工作是有極大推動作用的。經濟司法、經濟立法以及經濟法的實行這一切工作都應該將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作為指導思想。人民群眾以及工人階層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調整轉變的要求都是從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中體現出來的,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包含了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經濟法在調整上可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工作,因為出現的時間晚,經濟法的調整原則以及其原則的確定就有了多種多樣的`說法。人們往往將其他部門的法規、憲法原則、國家的經濟政治制度拼接在一起說成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見,經濟基本原則所具有的特點我們並沒有真正意義上領會到。經濟法在一定的范圍里對社會關系進行調整所使用的基本規則,就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此原則具有法律性,也就是說經濟法的准則需要獲得法律上的認可,限定性以及穩定性是其內在特徵。同時,它有特定的適用范圍,變更性也不大,原則類型的不同決定了其適用范圍的不一樣。[1]
二、怎樣確定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標准
為了使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定處於明晰的狀態,具有準則性以及本原性,就需要按照既定的標准進行探究提煉。總而言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在表現經濟法內在屬性的同時,也要符合法律所具有的規范合理性。主要有這樣幾條准則:
(1)法律規范性。目前,對於將經濟法基本原則等同於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概念的現象,法律規范性這一標准就得到了提出。法的三要素就是法律准則,在本質上來講就是法律規范。具有法的規范性是經濟法基本原則所必須具備的,它在經濟領域裡面的立法特徵才可在之後得到顯現。
(2)高度的抽象性。如果要於經濟法的系統裡面起到領導全局的作用,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就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高度性。一個部門法根本的價值、精神以及內在特徵總是要通過法的基本原則來彰顯的,它首先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抽象性,和普通的法律准則是大不一樣的。所以,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就需要有高度的抽象性。
(3)特定性的標准。表現出經濟法的內在本質就是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特定性。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所使用的法規就是我們所說的經濟法,在理論這一層面體現出經濟法的特定性是經濟法基本原則確定下來的要求。由此可見,其他部門的法律是不能被當作經濟法來看待的,只有經濟法才能包含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4)普遍性的標准。經濟法所進行調整的對象和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密切相關,這就是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普遍性。也正是這種普遍性使得經濟法的基本原則與經濟法其餘的法律規章不同。首先,在經濟法的立法、執法、司法、守法這一系列的運作過程中,經濟法的基本原則要得到實施,並且要貫徹到每一個環節中去。另外,在經濟法的整體范圍上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都可以得到使用,宏觀調控法、市場規製法以及經濟法的總論都被包括在裡面了。
(5)指導性以及價值性。有指導方面的價值,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所具有的標准,而這也是經濟法基本原則一定要遵循的一項重要標准。經濟法的根本價值、含義以及精神是由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所體現出來的,所以,經濟法的價值和法規的綜合之處就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了,經濟法在經濟法主體上的意義也由其來體現。另外,經濟法裡面最高的法規就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經濟法在成文法律上的限制性,對於法院所使用的一系列法律都起到了指導推進的作用。
三、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組成原則
1.經濟法協調績效的原則
與傳統意義上的效率觀點不同,經濟法協調績效原則不僅僅在投入產出方面進行了剖析,對於社會資源的運用以及配置的所得成果依照既定的目標進行了相應的評價。可以說,從個體經濟效益上進行發展,之後形成的社會經濟效益是目前經濟法協調績效原則中最為重視的一點,經濟總量的提升、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結構的優化以及社會整體福利的提高都是經濟法協調績效原則的追求目標,而這一系列目標都需要同步進行,缺一不可。
在資源的優化配置中,市場起著基礎性的調節作用,這是不可否定的。但是對於市場經濟,如亞當·斯密學派所說「各個人改善自己境遇的自然努力,是一個那麼強大的力量,以致沒有任何幫助,亦能單獨地使社會富裕繁榮」。這意味著個體經濟效益的提高,就一定會推動社會全面經濟效益的增長,但這不論是從經驗角度上來看,還是從理論角度上看都是具有缺陷與局限性的。一般來說,社會整體的經濟效益和個體的經濟效益的方向是相似的,個體經濟效益的積累可推動整體經濟效益的發展與進步,但是社會經濟效益的提升不是由個體經濟效益的提高而決定的。[2]
在宏觀經濟的運行發展范圍內,經濟法協調效益原則的出發點就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將宏觀調控法作為手段來對社會整體的經濟結構以及總量進行調控,這樣可使資源得到科學的調控,配置得到有效的優化,自由市場經濟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危害就會相應地得到降低,整體的經濟效益也會得到提升。
2.經濟法協調公平的原則
若從經濟發展的微觀角度來剖析:不考慮整體經濟系統的平衡發展,使原料、資本、勞動力以及科技帶著利益目的從低利潤向高利潤發展,而那些以保障公民根本利益為目標的公共行業就恰恰成了盈利收益低的行業,這樣一來,社會的安全公平體系就會受到損壞。
優勝劣汰一定會成為自由市場競爭的最終結果,少數有強大實力的競爭者就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財富與資產,他們為了保持巨額收益情況的長期存在,就會給市場的公平競爭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同時也使其他競爭者的公平權益以及正當社會福利受到損壞。這樣一來,市場經濟的主體利益就會出現極其不平衡的狀態,社會矛盾也就激化了。在民商法這一些可保障公平競爭的交易法實施的市場中,自由競爭的危害依舊存在,這是因為市場主體的資本實力、技術設備、文化涵養、信息含量、市場地位等方面在傳統落後的民商法中受到了忽視,傳統的民商法將不同的市場主體看成是在同一條線上,給予了相同的限制、一樣的保護,也就帶來了競爭時的不公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在這樣的情況下,私法所存在的不足不僅沒有得到調整,不公平的競爭在表面機會平等的掩飾下將愈演愈烈。所以,從社會角度來說,經濟法的產生和完善的最核心價值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3]
形式上的公平在經濟法中重視程度較高,市場各主體在相同的條件下一定會進行公平的對待,但是經濟法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經濟法看重個體上的差異,會依照特定的標准將市場主體進行劃分,在明確分析個體差異、經濟主體的資本情況以及所含技術量的基礎上追求更高意義上的公平。
(1)對擁有獨特技能、優勢、市場地位以及條件的市場主體盡更多法律上的義務是經濟法公平協調准則的要求。
(2)一些能力弱的主體會因為經濟特權而受到傷害,所以,經濟法公平協調的准則就需要對其給予更多的權利以及保護。例如,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裡面,消費者和經營者是平等的主體,但是消費者被給予了過多的權利,義務都由經營者來承擔,平等的主體在民商法裡面得到的同等保護的權利就被打破了,這樣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就得到了實現。消費者若為銷售者欺騙,就可進行索賠,這體現了經濟法對消費者的保護。平等原則是經濟法的重心,雖然銷售者、消費者以及生產者等主題在形式上來看享有不平等的權利,但是這卻妥善地表現了經濟法對於傳統民商法錯誤的糾正和完善,也使自身的發展得到了提升。[4]
四、總結
總的來說,經濟法所具有的兩大原則就是公平競爭原則以及妥善干預原則。一方面,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的內在要求得到了表現,經濟法所進行調整對象的特徵也被體現了出來;另一方面,經濟法原則的基本精神、價值以及內在含義得到了糅合。私權以及公權在這兩項原則中統一體現了出來,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內在特徵也得到了顯示。
;⑵ 經濟法基本原則
以下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該純螞純原物掘則要求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應當遵循平等原則,不得因人的種族、性別、國籍、宗教信仰等因素而進行差別待遇。
2、自主經營原則:該原則是指企業和個人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可以自主選擇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有權決定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經營資本、聘用勞務等。
3、合法合規經營原則:該原則要求在經濟活動中要遵守法律法規,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的要求,避免採取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行為。
4、自由競爭和防止壟斷原則:該原則強調市場經濟中的自由競爭,鼓勵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防止出現壟斷和濫用市場權利的行為。
5、保護知識產權和知識產權自由流通原則:該原則主要是為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利益,鼓勵知識產權的創新和發展,促進知識產權自由流通。
6、監管與提高效率原則:該原則主要是為加強對市場的監管,保護市場的公平競爭,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社會穩定,防止市場混亂和經濟失衡。
以上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之一,這些原則為企業或經濟主體的經營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和規范。
⑶ 試論經濟法基本原則及其對市場經濟的意義
1、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具有普遍意義的調整經濟關系的指導思想,是經濟立法、司專法、執法活動中的根屬本准則。它不僅貫穿於經濟法的始終起指導作用,而且是經濟法的性質、任務、目的、調整對象的綜合概括,是經濟法本質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在法律上的反映。
2、研究經濟法基本原則的重要意義。(一)、研究經濟法基本原則對於經濟立法有著重要意義。(二)、研究經濟法基本原則可以彌補經濟法律規范的不足。
(三)、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為經濟法規則提供了基礎和出發點,對新法律法規的制定具有指導意義,對理解經濟法律具體條文亦有指導意義。因此研究經濟法基本原則可以幫助我們正確領會經濟法的立法目的、立法精神,加深對經濟法部門獨立性的認識。
⑷ 簡述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基本原則如下:
(一)各國對境內一切自然資源享有永久主權 《永久主權宣言》把尊重東道國對本國自然資源的主權作為南北之間一切國際經濟交往和經貿活動的前提。
(二)各國對境內的外國投資以及跨國公司的活動享有管理監督權
《宣言》和《憲章》一再強調:東道國對於本國境內的一切經濟活動享有完整的、永久的主權,並且突出地強調對境內外國資本和跨國公司的管理監督權。
(三)各國對境內的外國資產有權收歸國有或徵用
按照西方殖民強國的傳統觀點,落後地區的東道國政府對於境內外國投資家的財產,只有保護的義務,沒有「侵害」的權利。一旦予以「侵害」(包括徵用或國有化),就構成所謂「國際不法行為」,本國政府就「有權」追究東道國的「國家責任」,甚至可以以「護僑」為名,大動干戈,興兵索債。
(4)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研究擴展閱讀
1986年3月通過的《關於國家和國際組織間或國際組織相互間條約法的維也納公約》也作了類似的規定:
1.發生情勢變遷的時間必須是在締約之後;
2.情勢變遷的程度必須是根本性的;
3.情況必須是當事國所未預見的;
4.結果必須是喪失了當事國當初同意接受該條約拘束的必要基礎或基本前提;
5.影響必須是勢將根本改變依據該條約尚待履行的義務的范圍或程度;
6.原因必須不是出於該當事國本身的違約行為;
7.適用的對象必須不是邊界條約或邊界條款。
但是,在國際實踐中,也必須注意防止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勢力歪曲和濫用《公約》對「情勢變遷」原則的限制性規定,以繼續維持弱肉強食的國際經濟舊秩序。
可見,在國際經濟法中作為「有約必守」原則之例外的「情勢變遷」原則,也不是孤立自在的。只有緊密地結合前述經濟主權原則和公平互利原則,才能對「情勢變遷」原則及其限製作出全面的理解和正確的運用。
⑸ 試論述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1、營造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原則
我們強調營造平衡和諧的環境,而不是簡單地說平衡協調原則,是有深層次原因的。對經濟關系進行平衡協調是經濟法特有的功能,但如果單純將平衡協調上升到經濟法基本原則的高度就顯得不夠充分,並沒有完全揭示出經濟法的本質內容。
2、合理分配經濟資源原則
這里之所以要提「合理」分配,有兩方面的意思:首先是令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正常發揮作用完成自下而上的分配,即符合市場經濟自發規律之理。
價值規律由對經濟個體的決策和行為之微觀作用實現對整個社會經濟資源的宏觀調節和配置,順利完成經濟資源的初次分配,市場規製法在其中發揮著保障作用。
3、保障社會總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發端於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在中國上升到一種治國方略的高度。可持續發展的提出是人類認識論上又一次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突破。
這一思想強調的不僅僅是人的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更是人的發展與社會環境的和諧,也唯有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才能實現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5)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研究擴展閱讀:
經濟法的基本特點
1、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2、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3、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4、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⑹ 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法律分析:經濟法基本原則,是指對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都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穗手漏准則。經濟法主體進行的一切經濟活動必須遵循經濟法基本原則。中國經濟法基本原則,多數經濟法學者認為應當包括:(1)遵薯蠢循和綜合運用客觀經濟規律的原則;(2)鞏固、發展社會主體公有制和保護多種經濟形式合法發展的原則;(3)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4)國家統一領導和組織自主經營相結合的原則;(5)責、權、利、效相統一的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國務院建立反不正當競爭工作協調機制,研究決定反不正當競爭重大政策,協調處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重大問題。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職責的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查處;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其他部門查處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條 國家鼓勵、支持和保護一切組織和個人對不猜爛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支持、包庇不正當競爭行為。
行業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引導、規范會員依法競爭,維護市場競爭秩序。
⑺ 請結合實際生活,闡述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1、國家適度干預原則。這是體現經濟法本質特徵的原則。所謂適度干預,就是要求國家授權政府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經濟進行干預,這種干預應該積極主動地進行,同時,這種干預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
2、社會本位原則。這一原則又稱為社會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則。它是對經濟法干預經濟生活范圍的定位,或者說是對經濟法基本出發點的規定。
3、經濟公平原則。民法和經濟法都將公平作為自己的基本原則,但是,兩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民法主要強調的是一種機會的公平,而經濟法更注重結果意義上的公平,因而這一原則體現了人類對終極意義上的公平的追求。
4、經濟效益原則。經濟效益原則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和歸宿,也是國家干預經濟運行和經濟立法的終極。
(7)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研究擴展閱讀:
構成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要素:
1、普遍性;
2、法律性;
3、經濟法特性。
其兩大基本原則是適當干預原則和合理競爭原則。它們反映了經濟法調整對象的特殊性,體現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的本質要求;
同時科學地概括了經濟法具體規則的內在連結和精神,較好地實現了經濟法中價值與具體規則的匯合和融通。並且二原則已為大量經濟法規所昭示,凸顯了公權和私權的有機統一,准確地揭示了經濟法基本原則之特質。
⑻ 簡述經濟法基本原則有哪些
法律分析:(1)遵循和綜合運用客觀經濟規律的原則;(2)鞏固、發展社會主體公有制和保護多種經濟形式合法發展的原則;(3)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4)國家統一領導和組織自主經營相結合的原則;(5)責、權、利、效相統一的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一條 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
第二條 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 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者提供服務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