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引言
① 求有關婚姻法的畢業論文,自考本科需要的。謝謝。
論文寫作,先不說內容,首先格式要正確,一篇完整的論文,題目,摘要(中英文專),目屬錄,正文(引言,正文,結語),致謝,參考文獻。規定的格式,字體,段落,頁眉頁腳,開始寫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論文算是寫好了五分之一。
然後,選題,你的題目時間寬裕,那就好好考慮,選一個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較多的閱讀相關的參考文獻,從裡面獲得思路,確定一個模板性質的東西,照著來,寫出自己的東西。如果時間緊急,那就隨便找一個參考文獻,然後用和這個參考文獻相關的文獻,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語言必須是學術的語言。一定先列好提綱,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麼,保證內容不亂,將內容放進去,寫好了就。
參考文獻去中國知網搜索,校園網免費下載。
不懂可追問
合適請採納
給你一份,更詳細回答見下方的附件,手機可能看不到,得電腦上網看
供參考,免財富值下載
② 法律評述怎麼寫 格式
A 試析離婚房產規定的法律述評與助推效能
論文摘要:《婚姻法解釋三》頒布後,有關離婚房產問題的兩條規定引發了媒體和學界的廣泛批評。新司法解釋的進步意義主要體現在符合《婚姻法》夫妻財產制的發展趨勢、符合《物權法》與《合同法》的基礎原理、符合民法「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則三個方面。對於《解釋三》的施行將對我國現存法律體系產生的可能性影響,本文歸結為「訴訟模式的轉變和契約精神的弘揚」、「傾向性立法的重視」以及「婚姻家庭法多元化發展進程的開啟」三個方面的助推效能。
關鍵詞房屋權屬夫妻財產制女性離婚
一、問題的提出
2011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5次會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下稱《解釋三》),並自2011年8月13日起開始實施。該司法解釋共19條,涉及親子鑒定、婚內財產分割、妻子單方面中止妊娠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有關房產問題的兩條規定所引起的關注與爭議最多。
《解釋三》第7條規定:「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10條規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媒體和學界對《解釋三》有關離婚房產之規定的批評不絕於耳,究其緣由,擔憂這兩條規定弱化了法律對家庭中的弱者(主要為女方)的保護,進而將擴大男女兩性之間在實質上的不平等,可謂是其成為眾矢之的主要原因。有論者認為,這種「公婆買房、兒媳沒份」的現象違反我國傳統的婚姻倫理,破壞了「修齊治平」的家國文化,它勢必將嚴重沖擊甚至於摧毀為國人奉行千年之久的婚姻倫理價值。摒棄特殊的國情和傳統文化對婚姻家庭關系的影響,違反「築巢引鳳」的生物定律和性別分工的社會定律,一味地推行「誰投資誰受益」現代市場經濟的理念「。司法的社會認可程度將會大打折扣,司法的實際功效將無從產生,司法的權威將逐漸損減殆盡」。
還有學者甚至稱其為「吹響了『中國家庭資本主義化的號角』」,認為這樣的規定是「以個人主義壓倒家庭價值,使得涵養道德、培養善良風俗和民情的家庭細胞,感染上個人理性算計的病毒,父慈子孝傳統將煙消雲散」。若將這一資本主義的個人財產原則引入中國的婚姻實踐,「破壞的就不僅是婚姻,還有人心」。
然而,這些口誅筆伐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解釋三》的改弦更張是否意味著我國的婚姻家庭法對女性和婚姻的立法理念發生了轉向?是否真如學者所說,是一個「調撥婚姻家庭關系、敗壞人倫親情」的「離間者」?
二、離婚房產規定的法律述評
《解釋三》的進步意義不言而喻。無論是從理論體系的釐清還是在司法實務的操作上,離婚房產規定的立法設計都是進步得,其積極意義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符合《婚姻法》夫妻財產制的發展趨勢
建國以來的《婚姻法》在夫妻財產制的問題上經歷了一個從「夫妻一體主義」向「夫妻別體主義」轉變的趨勢。「一體主義」的財產立法傾向於將婚前和婚後的財產盡量納入夫妻共有財產。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規定:「雖屬婚前個人財產,但已結婚多年,由雙方長期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均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6條規定:「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後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而「別體主義」的財產立法則會盡可能增加夫妻個人財產的范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一改先前的慣例,明確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不會因為婚姻的延續而轉化為共有財產。《解釋三》更是將婚後取得的贈與房屋和獲得產權的按揭房屋從共同財產的范圍中劃分出來。可見,我國的法律制度對女性的保護卻是越來越全面的,並沒有隨著財產制的變化而減弱。《解釋三》有關離婚房產的法律規定恰符合現代家庭立法從「一體主義」向「別體主義」的發展軌跡,更側重於對女性的財產獨立與人格獨立予以雙重保障,不僅回應了新時代的性別平等訴求,也實現了立法理念的更新。
(二)符合《物權法》與《合同法》的基礎原理
依據「物權性的期待」理論,在物權合意做出後,獲得產權前,買受人享有物權期待,此時的債權具有物權的屬性。買受人財產形式從債權到物權的變化都僅圍繞其自身為主體而發生,在買受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到獲得房屋產權證期間,插入一個結婚法律行為也不能改變按揭房屋為婚前個人財產的權屬界定。在「物權公示原則」下,按揭房產的取得與變更皆以權屬登記為依據,締結婚姻關系不能產生所有權變動的法律效力。
從合同的「相對性」理論出發,僅在買受人和銀行之間存在的債權債務關系既無需公示,也沒有因婚姻關系的變化而當然地將所欠貸款從個人債務轉化成為夫妻共同債務。「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還貸,相當於買受人的配偶以默示的方式自願償還他人債務,是典型的債務承擔行為」。它只能在雙方之間產生債權返還請求權,而不是共有關系。值得注意的是,《解釋三》明確規定按揭房屋的首付方必須對另一方婚後還貸的款項及其相應的財產增值給予補償,此處實為新司法解釋的閃光點。
(三)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則
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所形成的是民法上的贈與法律關系。在此問題上,原權利人(出資父母)的意思表示對於財產的移轉起決定性的作用。從尊重現實的角度出發,由法律明確規定獲贈房產僅登記在出資父母的子女名下,即視為父母做出僅將房屋贈與自己子女而不包括其配偶的意思表示,也是最具有可信性、最接近贈與人真實意思和最符合民法意思自治之基本原則的法律推定。將獲贈房屋一概認定為夫妻共有財產很可能導致出資父母用大半生積蓄為子女買房但其子女在離婚時卻沒分得房子的不幸結果,這將嚴重違背贈與人的意願和利益,完全違背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如此一來,夫妻雙方的「財產自治」就被架空,意思自治的民法基本原則也將嚴重減損。《解釋三》有關離婚房產的法律規定正是從民事法律關系的角度出發所做出的修正,明確承認了父母贈送房產的真實意思表示是對自己兒女做出的這一「利己」的事實,使得贈與合同的標的不會因為離婚析產而「改名易主」。
三、離婚房產規定的助推效能
將《解釋三》有關離婚房產的法律規定放到更加寬闊的視野中,它將對現存法律體系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對此,我們不妨大膽的預測一下。筆者認為,它的助推效能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訴訟模式的轉變和契約精神的弘揚
從事司法實務工作的同仁反映,簽訂婚前協議的情況悄然增多,極具可能性的一個後果便是,以後離婚訴訟的模式或將有所改變——不僅僅是在法庭上進行博弈,還有簽訂婚前協議時的較量,其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中最直接的便是司法成本的節約和訴訟效率的提升。加之,雙方當事人於擇偶時、結婚時就已經明確了各自的權利義務,那隨後一系列的行為也將不再盲目,整個社會活動的成本也將隨之降低。另外,在個人財產權利優先原則確立後,當事人對雙方財產關系的自我治理將得到增進,進而,社會整體的契約精神也將得到推進。這種重視契約精神的私法理念既是發展市場經濟的結果,也會反過來促進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它對市民社會的形成、私法體系的完善和法治國家的建設都至關重要。
(二)傾向性立法的重視
有學者一言蔽之的指出,對離婚房產問題的爭議「實質上可以歸結為到底要用夫妻財產共有制還是用夫妻財產分別制來實現男女平等的問題」。德國、英國、瑞士以及中國台灣等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所採取的夫妻財產分別制在實際操作上的方法對保護女性、實現兩性平等這一立法目標有著異曲同工、殊途同歸的效果。在分別財產制下,女性擁有獨立的財產權和人格權,其實際上的劣勢可以通過規定家庭共同生活費用主要由男方承擔、增加離婚扶養費的數額、或者男方對女方做出補償等等制度來彌補。畢竟,法律對權利的保護遵循的是其特有的發展規律,即「無財產即無人格」。
(三)婚姻家庭法多元化發展進程的開啟
較之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有關父母婚後贈房的法律規定,離婚房產的權屬界定使得女性從婚姻中得到的利益卻不如前,其婚姻投資的熱情也有所降減。在女性經濟地位普遍提升、社會保障制度日益健全、職業發展限制減少、教育年限不斷延長等諸多復雜的社會背景之下,國人的婚戀行為表現出初婚年齡推遲、離婚率攀升、非婚同居悄然增多等現象。婚姻對女性的吸引力降低了,非傳統家庭的不斷涌現給婚姻家庭法的適用情形提出了新的挑戰。新司法解釋的規定使得回歸家庭與發展事業的選擇會導致女性在離婚時將面臨截然不同的財產境遇。家庭形態的推陳出新必將促使「婚姻」一統天下時代的結束,而家庭法多元化發展的進程也將隨之開啟。
四、結語
《解釋三》的立法背景是80後、90後的獨生子女一代在進入婚戀階段後所面臨的「兩地分居」、「房價激增」和「短命婚姻」等快速工業化、城市化所積累的矛盾並發局面。不論是牢不可破的共同財產制還是一清二楚的分別財產制,它們都不是為了確保婚姻美滿而設置的。正如耶林所說:「法律上的強制並不造就善良的母親」,強制的「財產共有」無法保障女性能從婚姻中獲得足夠的關愛與安全。當男女平等已成為這個時代家庭倫理奏曲中的強音,那財產上的平起平坐也必將成為《婚姻法》的價值追求。這種新型的平等倫理觀、法律觀將日漸沉澱於人們的心中,進而成為國人的法律信仰。因此,《解釋三》的出台是順應時代變遷的結果,是繼續對同籍共財之封建家國文化和性別統治婚姻的反叛,也能夠繼續承擔起加強女性獨立人格和促進兩性平等的使命。
前述引言(問題的提出)及法律評述部分,你可以作為參考。
③ 中國式婚姻咨詢師的前言
美國婚姻問題專家溫格·朱利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即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兩百次離婚的念頭和五十次掐死對方的想法。」近年來中國離婚率持續走高的事實表明,溫格.朱利所描述的婚姻怪現象似乎在中國的婚姻家庭中同樣廣泛地存在著。
然而,婚該離還是不該離?離的話,應以什麼樣的方式解決以使矛盾降至最低;不離的話,又該如何使婚姻起死回生?近十年的離婚實務經歷,上千離婚個案指導,面對著深陷於離婚困惑的當事者,筆者深深體會到,婚姻家庭問題的解決,絕對不能單純依託法律的強制性保障,應更加註重情感疏導在婚姻家庭矛盾處理中的積極作用。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不該、不願離婚者巧妙維系婚姻;該離又不知如何離婚者,輕松面對離婚問題。而很多婚姻困惑求助者的反饋亦表明,單純的心理咨詢,並不能切合婚姻實際,有時甚至會遺誤維權最佳時機。
為此,筆者積極參與了各類婚姻心理的研究與探討,力圖使法律、心理、社會等各類知識綜合運用來解決婚姻家庭問題,並開展了獨具特色的婚姻輔導及家庭調解服務。可以說,筆者的視角和立場,不只是律師,更是承擔了婚姻顧問、婚姻咨詢師的職責。
本書的出發點並非單純指導當事者如何快速達到離婚目的,更多是希望能夠引導當事者充分考慮到離婚所涉及的相關社會、法律問題,慎重對待離婚。而本書的適用群體,亦並非單單是陷於離婚的困惑者。對於准備結婚者,本書能夠幫助他們更多地了解婚姻的實質,使其在結婚前就為婚姻做好充分的准備;對於身處婚姻中人,本書亦提供了婚姻的相處技巧,以避免婚姻中發生不必要的矛盾;對於已經陷於婚姻糾結者,本書幫助他們明白,婚姻中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關鍵是如何進行調節。當然,對那些不得不離婚的當事者而言,本書從離婚起意、調解方法、專家求助、證據調查、訴訟准備、離後適應、家庭秩序的重新建立等各個方面都作出了指導,提供了咨詢意見。
書中關於婚姻調處(特別是離婚)的各種方法、策略都是筆者長期從事婚姻家庭服務實踐經驗的總結,當事者遇到相關問題時,可以參照適用。對於公眾在理解、適用《婚姻法》,以及解決婚姻問題中可能出現的誤區,各種風險的防範,維護權益的各種技巧、策略,筆者亦一一作了提示。本書開篇的幾個離婚咨詢現場回放,只是筆者所作案例的一小部分,綜合運用了法律、婚姻情感咨詢的各項技能。書中涉及的相關文書都是筆者實際承辦案件的文書,為保護當事人隱私對相關情節作了刪改。書中的典型案例,亦是選擇國內真實的、在當時較有影響的案件。
在此,我要感謝廣大婚姻困惑者對我的信任。每每給她(他)們做完咨詢或輔導,聽到她(他)們發自內心的真誠感謝時,我都備受鼓舞,為自己能幫助別人享受婚姻的幸福而振奮,為能解決他們多年未解的困惑而欣喜。
所以,讀者朋友不必偷偷地閱讀本書,若能與您的戀人、配偶一起探討書中的內容,既表明自己對婚姻的積極態度,又能促使戀人、配偶坦誠相待。藉助本書提示,讓婚姻中敏感的、難止啟齒的話題自然展現,無疑將大大有助於婚姻矛盾的避免與解決。
如前文所述,本書可以是戀愛中人、婚姻中人、離婚困惑者了解婚姻、解決困惑的一個枕邊小書與維權工具,也可以是辦理婚姻家庭案件的法律工作者、婚姻心理咨詢工作者的輔助參考工具。
祝願天下婚姻、家庭,幸福!和睦!美滿!
④ 最新婚姻法對於捉姦取證如何認定
本文首先對夫妻忠實義務的定義從狹義和廣義兩方面作了闡釋,對夫妻忠實義務的法律性質作出界定,然後從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國情、法理研究以及司法實踐等角度闡明在婚姻法中規定夫妻忠實義務的必要性,最後,本文著重對「忠實」的法律性質定位、違背夫妻忠實義務是否可以作為法定離婚事由以及違背此義務的過錯方應否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論述,在現存的理論觀點和立法與司法解釋規定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以期有助於對該問題的認識的深化。[關鍵詞]夫妻忠實義務配偶權不可訴條款法定離婚事由損害賠償責任一.引言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夫妻是家庭的主體和基礎。夫妻和睦換來家庭的穩定和幸福、而家庭的穩定和幸福換來社會的穩定和繁榮。、而家庭的和睦要求作為家庭主要成員的夫妻之間必須恩愛和睦、互相忠實,這既是社會傳統習慣的要求,也是我國相關法律的要求。婚姻是一葉扁舟,若要達到幸福的彼岸,需要夫妻間互相忠誠、真誠配合、患難與共。幸福的婚姻使人如沐春風、甜蜜有加;不幸的婚姻讓人身心憔悴、飽受創傷。婚姻需要理解和寬容;需要體貼和信任;需要愛情和忠誠;需要麵包和和諧的夫妻生活。二.從法律角度定位的夫妻忠實義務及相關概述按慣例和習慣、關於夫妻忠實義務可以作狹義和廣義兩種解釋。狹義上的夫妻忠實義務,又稱貞操忠實義務,僅僅意味著配偶性生活的排他專屬義務。〈一〉,廣義上的夫妻忠實義務,不僅包括夫妻在性生活上互守貞操,不為婚外性行為,也包括夫妻之間不得惡意遺棄配偶他方,不得為第三人利益犧牲、損害配偶他方的利益。本文所要討論的夫妻忠實義務是取其狹義的理解,即貞操忠實義務。在早期,忠實義務不是配偶雙方的義務,而是強加給女方單方的義務,這樣規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男系血統的純正。因此,法律對於妻子貞操的要求極為嚴格,對失貞的婦女處置十分嚴厲。反之,對丈夫的通姦行為卻極為寬容,使得夫妻在忠實義務上處於不平等的地位,這樣的規定是極其不科學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人們法律意識和素養的提高以及對人權保護力度的加強,對夫妻忠實義務的認識也更加科學、更加合理。在我國婚姻法對夫妻忠實義務作出界定前,對夫妻忠實義務是屬於道德義務還是法律義務存在爭議,有這么幾種觀點。一是有人認為夫妻忠實義務從根本說是一項道德義務,甚至僅是一項並非公認的道德義務。⑵二是認為夫妻忠實是夫妻之間兩性關系的義務,這實際上也是排他的權利,法律明確夫妻之間有相互忠實的義務,旨在以立法方式端正人們的婚姻態度。⑶三是認為夫妻忠實是一項法律義務,違反此義務的配偶和第三者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並且另一方可以報告當地公安機關或司法機關申請排除障礙。⑷新婚姻法吸收了爭論的成果,對夫妻忠實義務進行了規定,使其上升為法律義務,但是,我們應當明確這並不意味著夫妻忠實義務與道德無關,而是我國法律所體現的德治與法治的有機統一,治理這一問題必須做到兩者的互補與和諧,這一點是我們認識夫妻忠實義務法律性質的前提。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對夫妻忠實義務的法律性質還要注重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理解:、夫妻忠實義務的法律性質定位。筆者認為,配偶權是基於夫妻法律規定的夫妻身份地位而產生的基本身份權。從法律性質上看,具有權利義務的復合性,即在配偶權中權利和義務不可分割,行使權利亦即履行義務。原則上這種身份權權利人不得放棄,甚至可以認為權利人有行使它的義務。配偶權雖然本質上是權利,卻是以義務為中心。權利人在倫理道德的驅使下自願或非自願的受制於相對人的利益,因而權利中包含著義務。所以,雖然夫妻忠實義務名為「義務」,實際上,我個人認為,在本質上它卻是權利與義務的復合體。是男方的義務,意味著這也是女方的權利;同樣,是女方的義務,意味著這也是男方的權利。這兩個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夫妻應當相互忠實是夫妻雙方共有的權利和義務。即丈夫有要求妻子對自己忠實的權利,而同時自己負有對妻子忠實的義務,相對應而言,妻子有要求丈夫對自己忠實的權利,而同時自己負有對丈夫忠實的義務。這里,還有一點需要加以強調說明,有的學者認為夫妻忠實義務不僅拘束配偶權權利主體,而且拘束其義務主體。一方面,它要求配偶之間相互保持愛情專一、感情忠誠,相互忠實於對方;另一方面,它還拘束配偶權的其他義務人,即從配偶權的絕對權的性質出發,要求一對配偶以外的任何其他人,都對該對配偶負有不得破壞該對配偶的貞操義務,任何負有這樣義務的人與配偶一方通姦,破壞配偶一方的貞操,便構成了侵害,就是違背了忠實義務,就要承擔責任。這種觀點有合理的成分,但是,對忠實義務的主體的定位卻不敢苟同。因為,對夫妻忠實義務而言,它的主體只可能是有夫妻關系的配偶雙方,至於上述觀點所表述的第二個方面固然是存在的,但是,它並不是夫妻忠實義務的內容,而是基於其他的規定派生出來的,所以,在對夫妻忠實義務進行法律定位時,對主體的界定也是尤為重要的,那就是主體只可能是夫妻雙方,而不存在第三方,至於對有過錯的第三方則要按其他的相關法律規定追究責任。三、在我國婚姻法中夫妻互相忠實義務規定有其必要性和現實意義在婚姻法修訂以前,對要不要將夫妻忠實義務規定在婚姻法中存在著激烈的爭論,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一)。「無為說」。這種觀點認為婚姻本身包含夫妻忠實義務,就要求夫妻相互忠實,而法律沒有必要另做規定。但是,法律的適用有一條基本原則,就是「法無規定不違法」,既然法律不規定,那麼侵權的一方完全有理由依此進行反駁,而法律也無法對其進行制裁,只能依靠道德或者輿論進行批判。所以,「無為說」站不住腳。(二)。「不通說」。該說認為這個規定用意是好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行不通。他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總有部分當事人有不忠實配偶的言行,如果法律規定夫妻應當相互忠實,一方違背此義務,他方就有權尋求法律幫助和救濟,不論是自行捉姦還是請求公安機關幫助或者通過其他的途徑,均可能會出現一幕幕捉姦鬧劇。不通說主張者本身並不否認夫妻應當相互忠實,主張增設照顧無過錯方這一原則。在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體現對無過錯方的照顧及追究過錯方的民事責任,從而維護法律公平和公正的理念。但是,該說有個致命的錯誤,就是其論點和對策在法理上有矛盾。你既然主張不把忠實義務進行規定,又如何保護無過錯方,如何懲罰過錯方呢?這個對策沒有法律依據,夫妻沒有相互忠實的義務,何來的過錯與懲罰?(三)、「倒退說」。該說認為將夫妻忠實義務規定在婚姻法中是立法及社會道德的倒退。持這種觀點的人的錯誤在於他沒有看到後果。不可否認,在當今社會,非傳統的兩性關系正在發展,但是,可以肯定的說,傳統的婚姻關系仍然是社會的主流。如果按照「倒退說」的想法,已婚者不必忠實於配偶,完全憑感覺,那樣只會進一步加劇時風日下、道德評價混亂的局面。另外,此說完全沒有考慮子女的利益,而在現實生活中,子女可能是夫妻關系出現問題時最大的受害者。通過對上述幾種錯誤觀點的分析,可以看到看到他們都有各自無法克服的缺陷,同時也證明了我國新修訂的婚姻法在總則部分對此加以規定的必要性和正確性,這一規定有特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首先,對夫妻忠實義務的規定符合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性質,符合一夫一妻制的根本要求。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夫一妻制是我國婚姻家庭關系的根本制度。而隨著改革開放和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也出現了例如「賣淫嫖娼」、「包二奶」、「包二爺」等醜陋的社會現象,這是與社會主義制度格格不入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求國家和社會對這種現象加以規定和管理,對相關違法犯罪行為進行處理和制裁。其次,對夫妻忠實義務規定是夫妻雙方共同一致的內在要求。夫妻雙方都希望能夠在法律中對這一義務加以規定,從而對雙方的行為加以界定,從法律和道德的角度對夫妻雙方的行為加以約束。於是可以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加以參照和遵循,當有一方違背這個義務的時候,另一方可以拒理依法力爭維護自己的權益,要求對方負責。這樣規定就可以為雙方提供一個行為的准則,在作出相應行為的時候,就要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違背了法律的規定,從而起到社會一般預防的重要作用。再次,法律對忠實義務加以規定是對配偶、子女身心健康法律保障的要求。法律對夫妻忠實義務加以明確,就可以對配偶的身心健康提供法律保障,夫妻雙方生活在一起,也會對後代及社會風氣、道德等上層建築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同時,我國作為一個新世紀的法治國家,如果法律對此沒有明確的規定,也是名實不符的。而且,對子女而言更加重要,它可以使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時,夫妻的行為也會對子女有耳濡目染的影響,法律的規定必然促進這種良好影響。最後,法律對其加以規定,為其他調整婚姻關系的制度提供了法律上的理論依據。「法無規定不違法」,只有對其加以規定,在保護無過錯方和懲罰過錯方時才能作到有理有據。另外,它還可以為處理婚姻家庭中出現的其他問題,如離婚損害賠償等提供法理依據。所以,新婚姻法的關於夫妻忠實義務的規定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立法慣例,有其特殊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有其特殊的必要性。三、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雖然新修訂的婚姻法對夫妻忠實義務已作出明確的規定,但第四條的規定只是一個不可訴條款,在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解釋中指出,「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四條為依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訴訟。」也就是說,在訴訟中不能直接以它來處理和解決糾紛。有的學者認為,這一條司法解釋屬於倡導性條款,只是以立法的形式明確告知社會,體現的是德治結果,而非法治目標。所以,如何根據法律的規定來維護當事人尤其是受害一方的權利,如何對違背夫妻忠實義務的一方進行處罰,應該引起我們的強烈關注,在立法、法律解釋及法學理論研究中都要繼續探索和深入。下面就幾個比較典型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一).對「忠實」的法律性質定位要作出明確的界定。夫妻忠實義務已經寫入新修訂的婚姻法中,並寫入到總則之中,這足以表明了立法者及廣大人民群眾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但是,筆者認為,立法或者司法解釋應該對何為「違背夫妻忠實義務」作出明確的界定,這也是把這條不可訴條款具體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前提。那麼,如何界定它的含義呢?筆者認為,對其的定位既不能范圍過大,過於籠統、概括,現實生活中無法進行操作,也不能太過狹隘、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要盡可能的能夠將現實生活的現象加以總結概括。根據本文所述,本文所討論的夫妻忠實義務是狹義的忠實義務,就是配偶夫妻生活的排他專屬義務。只有夫妻配偶中的一方侵害了雙方夫妻生活的專屬性權利,才能根據他(她)的行為來追究責任,否則,就不能根據法律對夫妻忠實義務的規定對當事人處罰。有的學者從廣義出發,認為除了夫妻生活義務的忠實以外,配偶一方還不能因個人原因或者其他非法目的對另一方的人身、榮譽、財產(包括夫妻共同財產和採用約定財產制的對方財產)等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否則,也認定為違背了夫妻忠實義務。筆者堅持狹義的夫妻忠實義務的定位,至於對上述行為(廣義)的處罰,應該根據其他民事法律而不是婚姻法中的夫妻忠實義務的規定進行追究。更進一步分析,怎麼界定夫妻有一方的行為已經違背了夫妻忠實義務呢?也就是說,在法律上如何給「忠實」進行定位。筆者認為,可以概括以下幾種行為確定為其違背了夫妻忠實義務,應該對其作出譴責:一是重婚行為,包括兩種即法律重婚和事實重婚,法律重婚是指在先前婚姻合法存續的情況下又於他人履行法定結婚程序,事實婚姻是指在先前婚姻合法存續的情況下又於他人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二是有配偶而與他人同居的行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包二奶」。三是通姦行為,是指男女雙方自願的、暫時的發生性關系的行為。四是賣淫嫖娼行為,這種行為無疑也違背了夫妻忠實義務,應該受到法律的譴責。所以,對「忠實」的定義和適用要有明確的界定,不僅在學理上要求明確,在法律上更應該盡量具體,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它的功用。(二).是否將違背夫妻忠實義務作為法定離婚事由?對於應否將違背忠實義務作為法定離婚事由歷來存在著激烈的爭論,修訂之前的《婚姻法》規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作為離婚的法定事由,後來的立法又對「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規定了幾種具體的法定情形,對離婚的適用提供了確切的法律依據。但是,法律一直沒有把違背夫妻忠實義務作為法定離婚事由之一。原來的「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標准不僅對於法官掌握判斷夫妻感情已破裂標准難度極大,而且在確定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離婚理由上,給法官以主觀臆斷的極好借口,往往造成一些與事實不符的判決。針對這種情形,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司法解釋,就如何確定夫妻感情破裂規定了具體的使用標准,但是,違背夫妻忠實義務能否作為法定離婚事由仍在討論中,沒有得到法律的認可。所以我個人認為,目前還不宜將違背夫妻忠實義務作為法定離婚事由。首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三條的規定,當事人僅以第四條即夫妻忠實義務為依據提起訴訟,人民法院不受理,從這一條的法律精神可以看出立法者的意圖,將其規定為法定離婚事由不僅於此沖突,而且時機還不成熟。其次,將此規定為法定離婚事由可操作性有待考證。根據婚姻家庭關系自身的特點以及法律精神看,這一問題還要的依靠德治,就是通過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來最終解決,而不宜直接通過公共權力加以硬性的處理,因為在司法實踐中存在如何取證等一系列問題,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最後,有的學者認為應將違背忠實義務作為法定離婚事由,他們認為如此規定的實質,是將違背忠實義務的法定離婚事由確定為無過錯一方當事人提出離婚的法定事由,而違背忠實義務的過錯方不得將其作為自己提出離婚的法定事由,即不得故意先實施違背夫妻忠實義務的行為然後據此提出離婚。這樣規定的目的,就是要保護無過錯一方配偶的合法權益,不能讓無過錯一方當事人因此而受到損害。這種觀點乍聽起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第2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符合第32條第2款規定「應准予離婚情形的」,不應當因當事人有過錯而判決不準離婚。所以,如果按前述學者觀點附條件將其規定為法定離婚事由,就和該條司法解釋形成沖突造成矛盾,更不利於法律的實施和適用,必將會在司法實踐中帶來的問題,而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我個人認為,規定這一條的時機尚不成熟,還不宜將違背夫妻忠實義務作為法定離婚事由之一。(三).是否可以要求違背夫妻忠實義務的一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新婚姻法第四條規定「夫妻應當相互忠實」,這是我國婚姻立法的一大突破,此規定盡管是道德規范上升的法律規范,是倡導性條款,但法律上的「應當」用語,不僅具有必須強制執行的強制性質,而且包含了對通姦、「姘居」、「第三者插足」、「賣淫嫖娼」等婚外性行為的禁止。所以,如何在對無過錯方進行救濟便顯得既合理又重要,那麼,是否可以要求違背夫妻忠實義務的一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呢?提出這個問題所受到的阻礙有一點就是,中國人在觀念上還是不能接受這樣的思想,認為對貞操這種人格上的利益實行損害賠償,不符合國情,有人格商品化的傾向。其實,這樣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應該的。但是,根據國外的立法經驗和實踐,這樣的憂慮是可以化解的,而且,如果不對違背忠實義務的行為人予以精神損害賠償的制裁,就不能很好的保護公民的配偶權這種身份權,保護身份權的制度就不健全。另外,如果要求違背夫妻忠實義務的一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話,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於夫妻共同財產,如何進行賠償的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有過錯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不僅包括財產賠償,還有精神賠償,比如說,可以使用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民事責任方式。此外,對夫妻雙方採用約定財產制的,對法官和法律適用上都沒有問題,可以判決有過錯一方用自己的財產進行賠償。對於夫妻共同財產制而言,有個人財產的,用個人財產賠償,沒有的,可以從夫妻共同財產中拿出一部分作為無過錯方的賠償,這部分財產為個人財產。另外,可以結合使用賠禮道歉等方法承擔責任,而不見得僅僅使用經濟賠償一種方法。根據我國立法經驗和實踐,還可以規定違背夫妻忠實義務的一方要承擔離婚損害賠償責任,即可以將違背夫妻忠實義務規定為離婚損害賠償的事由之一,以此來保護無過錯方。由此可見,無論是離婚損害賠償還是其他形式的損害賠償,法律都可以把違背夫妻忠實義務作為法定事由加以規定和實行,使得這一條款更具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總之,通過分析和討論,我認為,現行《婚姻法》將夫妻忠實義務寫入總則之中,體現了立法界和人民群眾對這個問題的重視,也體現了立法的進步和與國際接軌,有積極的進步意義,但是作為不可訴條款,它只是一條倡導性的規定,至於它在實踐中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對無過錯方合法權益的保護能深入到何種程度,我個人感到有些懷疑,這也是寫這篇論文的初衷和目的,希望能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起到一點作用,從而有助於該問題的解決。參考文獻:(1)楊遂全著:《新婚姻家庭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2)王建勛:《法律道德主義批判》、《婚姻法修改論爭》,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3)《兩「家」對壘,爭治「不忠」》,《北京廣播電視報》2001年2月27日第二版(4)巫昌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講話》,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5)李銀河、馬憶南主編:《婚姻法修改論爭》,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6)馬憶南主編:《婚姻家庭法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7)陳麗華著:《婚姻、家庭、繼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9)黃松有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廳著:《婚姻法司法解釋的理解和適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10)楊大文主編:《新婚姻法釋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11)梁書文著:《婚姻法及相關條文新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1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13)馬原主編:《新婚姻法詮釋與案例評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14)蔣月著:《夫妻的權利和義務》,法律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⑤ 這段文章如何翻譯很急請幫助哦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我國刑法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中規定的一項罪名,自其設立以來,在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健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投資需求的擴張,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的發案率呈上升之勢,大案、要案在全國各地層出不窮,對社會生活造成極大的威脅,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現有金融體制的某些弊端及法律的漏洞。本文通過對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有關的理論分析和相關案例剖析,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制度上和法律上的對策與建議。
本文除了引言外共分四章:第一章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含義、法律特徵及立法演進,意圖在於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加以闡述;第二章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臨界分析,主要通過對比的方法將其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詳細闡釋,並通過案例加以分析,對司法實踐的認定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三章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相關疑難問題及分析,主要針對目前理論界尚存爭議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自己的看法;第四章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行為存在的社會背景與現有體制弊端、以及對策與立法完善建議,力圖從制度層面和法律層面兩個角度分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行為存在的社會土壤,進而提出制度上的防範對策與法律上的立法完善建議。
夫妻財產制是規定夫妻之間財產關系的法律制度。從廣義角度理解,它是「包括各種夫妻財產制的設立、變更與廢止,夫妻婚前財產和婚後所得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家庭生活費用的負擔,夫妻債務的清償、婚姻終止時夫妻財產的清算和分割等問題的法律制度」。從狹義角度理解,它是指在婚姻關系存續中有關夫妻財產所有權的制度。夫妻財產制度不僅明確了婚姻當事人各方對婚姻和家庭的法律責任,促進家庭生活的穩定,而且還是衡量夫妻家庭地位是否平等的指標之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公民的私有財產日益增多,夫妻財產占社會財產的比例不斷提高,夫妻財產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影響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2001年我國《婚姻法》的再次修改,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與激烈的討論,新婚姻法與1980年婚姻法相比確實有很大的改進,但仍存在不足。文章將在對夫妻財產制基礎理論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立法例,反思我國現行婚姻法中的不足,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提出相應完善夫妻財產制的建議。
本文除了引言外共分四章:第一章夫妻財產制一般理論的問題闡述,主要集中對夫妻財產制度的概念性質、立法類型、主要內容、立法價值取向等進行集中闡述。第二章我國現行夫妻財產制的檢討,較為系統地回顧分析了1950年、1980年和2001年三部《婚姻法》的發展變化,分析了我國夫妻財產制的立法過程,並從夫妻共同財產制、夫妻個人財產制和夫妻約定財產制三個方面闡述了我國現行夫妻財產制的基本框架,另外認真分析了我國夫妻財產制的立法缺陷和存在問題。第三章夫妻財產制的國外立法的比較研究,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國家在夫妻財產制度方面基本制度和主要內容,並對各國夫妻財產制從立法形式、制度規定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對完善我國的夫妻財產制度具有借鑒意義。第四章完善我國夫妻財產制的立法構想,本章重點從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的整體結構、夫妻法定財產制、夫妻約定財產制、明確夫妻共同債務和個人債務等方面對進一步完善我國夫妻財產制提出了相關的立法建議和具體構想。:The crime of illegally soliciting deposits from the public is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Criminal Law (de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order) IV (destruction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rder) on the one count, since its inception in maintaining soci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 operations in order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ent years,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expansion of investment demand, cases of illegally soliciting deposits from the public the incidence of the upward trend, major and serious criminal cas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emerged on the social life of the great threats, but also from a financial perspective reflects our existing some of the systemic abuses and legal loopholes. Based on illegal soliciting deposits from the public relating to crimes related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the crime of illegally soliciting deposits from the public of the issues discussed and proposed institutional and legal measures and proposals.
Apart from the introction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or the crime of illegally soliciting deposits from the public the meaning of the law and legislative evolution is intent on the crime of illegally soliciting deposits from the public some of the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to be elaborated; The second chapter for the crime of illegally soliciting deposits from the public of critical analysis, by comparing the method their crime, the crime and the crime He explained in detail the boundaries, and through case analysis of judicial practice tha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third chapter for the crime of illegally soliciting deposits from the public and Related Problems of the major theoretical circles at the moment surviving on controversial issues, put forward its own view; the fourth chapter of illegally soliciting deposits from the public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system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nd improved legislation, in an effort to level and the legal system from two angles level of illegally soliciting deposits from the public of the social soil, then put the countermeasures system and the law the proposed legislation perfect.
Matrimonial property is to require property relations between the spouses the legal system. In broad perspective, it is "marital property system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change and abolished, and married couples premarital property from property ownership, management, use, income, family life and disciplined cost burden, the repayment of debt couples, marriage is terminated matrimonial property settlement Segmentation, and the legal system. " From a narrow perspective, it means that the marital relationship continues to exist in the marital property ownership system. Marital property system is not only defined marriage parties on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leg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tability of family life, but also to measure whether couples equal status of the family one of the targets. As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private property of citizens increasingly matrimonial property of the community's proportion of property, matrimonial property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mpact on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n 2001 China's "Marriage Law," revised again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and intense discussions, the new Marriage Law and the Marriage Law in 1980 compared to the really big improvements, there is still insufficient. The article in the basic theory of marital property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the Legislative cases from abroad, to reflect on our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marriage law,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the corresponding perfect matrimonial property proposal.
Apart from the introction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marital property on the issue, the main focus on the concept of marital property regimes nature, legislative types, main content, and value orientation legislation to focus on.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matrimonial property system review, a more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1950, 1980 and 2001 3 "Marriage Law,"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China's matrimonial property i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nd from the jointly owned property system, a couple of personal property and the property of three couples agreement expounded China's existing matrimonial property and the basic framework, and a careful analysis of our matrimonial property legislation defects and problems. The third chapter of matrimonial property legislation comparative study abroad, more detailed introction to civil law and common law countries mainly in matrimonial property regime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basic system, and from all matrimonial property legisl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so as to compared to improve our fiscal couples proction system better. The fourth chapter Perfection of matrimonial property legislation ideas from our focus of this chapter matrimonial property system as a whole structure, couples the legal property system, the couple agreed upon property system, clear conjugal debt and personal debt regard to further improve China's matrimonial property to the relevant legislative proposals and specific ideas .
⑥ 婚姻法的畢業論文找幾篇給我好嗎
同學你好,畢業了就需要面臨寫論文,
對於婚姻法方面的論文不知道你是否確定選題,
確定選題了接下來你需要根據選題去查閱前輩們的相關論文,
看看人家是怎麼規劃論文整體框架的;
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動手收集資料了,
進而整理和分析資料得出自己的論文框架;
最後就是按照框架去組織論文了。
需要參考資料我提供給你。
還有什麼不了解的可以直接問我,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⑦ 離婚了 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
引言: 美國作家瑪喬里·霍爾姆絲說過,「凡是上帝讓你們在一起的,你們就不應該分開。」當這一戒律被違反時,無論有怎樣充分的理由都不可能導致好的結果,而必然導致痛苦。那些即將離婚又都想多一些財產分割利益的夫妻,好合無法好散。曾經恩愛的兩人撕破臉皮走上法庭…… 離婚了,究竟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呢? l 、夫妻各自財產如何「劃清界線」 夫妻個人財產是指法律規定歸夫或妻一方所有,並由所有方支配、使用和處分的財產。在夫妻離婚時,夫妻個人的財產不必參加分割。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可以依約定產生,如沒有約定的,則適用法律規定。這次婚姻法的修改(以下簡稱2001年婚姻法),在借鑒國外立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首次規定了夫妻個人財產的范圍。現就實務中如何界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的范圍作一些粗淺的探析。 一、婚姻法對夫妻個人財產范圍的規定 2001年婚姻法第18條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夫妻個人財產的范圍,從而把屬於個人所有的財產從夫妻共同財產中獨立出來,並從財產取得的時間及財產的性質將夫妻個人財產分成五個方面: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葯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二、夫妻個人財產的界定 (一) 一方的婚前財產 一方的婚前財產是指一方婚前已經取得的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一方婚前財產可分為以下三類:一是個人所有的財產,如工資、獎金,從事生產、經營取得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資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二是一方婚前已經取得的財產權利,如一方婚前取得的債權等。三是婚前財產的利息,包括個人財產婚前利息。四是一方婚前以貨幣、股權等形式存在,而婚後表現為另一形態的財產。 婚前財產的界定時間為雙方結婚登記之日,結婚登記前雙方分別所有的財產歸一方所有,結婚登記日後一方單獨獲得或雙方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特別約定外,作為婚後夫妻共同財產。這樣規定的目的在於簡化財產關系,便於離婚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葯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這種因人身權受到侵害所獲得的損害賠償費用,因其具有嚴格的人身性質,是用於保障受害人生活的基本費用,只能作為一方的個人財產,不得作為夫妻共同財產。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遺囑或贈與合同均體現了遺囑人或贈與人強烈的個人意願,均具有很強的人身性。因此,世界各國立法通常都將婚後一方繼承或受贈與的財產劃歸為夫妻一方所有, (四) 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是指夫或妻一方日常生活中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衣物、鞋帽、化妝品以及其他專用物品等。 (五) 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這是夫妻個人財產的一個兜底條款,是指法律不宜也難以窮盡的具有人身性質,應當屬於夫妻個人的財產。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一方從事職業所必須的財產,但價值較大的除外。 2.夫或妻所獲得的獎品。 3.具有人身性質的保健費、保險賠償金等。 4.復員、轉業軍人所得的復員費、轉業費,復員軍人從部隊帶回的醫葯補助費和回鄉生產補助費等。 5.國家資助優秀科學工作者的科研津貼。 6.一方創作的文稿、手稿、藝術品的設計圖、草圖等。 7.解除勞動關系的補償金、用人單位發放的再就業補貼、提前退休補貼費、吸收勞動力安置費等。 l 熱點問題追蹤 問題一:如何證明哪些屬於婚前個人財產? 很多人對於如何證明何為婚前個人財產感到困惑,專家認為比較有效的方式為: (一)婚前財產公證 婚前財產公證是一種證明婚前個人財產的有效方式。建議結婚前對於大額財產例如房屋、車輛、存款、保險、股票、債券等進行公證。 (二)保留必要證據 建議注意保留自己的婚前存款、保險、股票、債券的書面證明;購置重大物品的發票、受贈財物時的書面贈予合同等。 個案分析: Q:女方父母給女兒買房,如明確表示是贈予女兒一方的,應屬女方的個人財產。這里的明確表示是指書面表示嗎?而且書面表示非要公證嗎?是否需要父母和女兒的簽名?口頭表示是否有效? A:口頭表示是可以的,但是當發生糾紛的時候該口頭表示的證據很難收集,尤其是對方提出相反證據證明的情形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父母給孩子買房按照通常的理解是贈予給夫妻雙方的,因此建議採用書面形式,最好公證,不要為了一時的省事引起今後不必要的麻煩。另外可以採用其他無厲害關系人做證的方式證明贈予時明確表示是給女兒的。 問題二:離婚時房產性質的確定? 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形: 一、婚前一方以個人名義購置的房產,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的,在離婚時, 以原所有權人為房產產權人,對於婚後共同還貸的部分進行平均分割,未取得產權的一方有權要求相應的價值。 二、婚前一方以個人名義購置的房產,婚後用個人財產還貸的,在離婚時的處理和前種情況相同,因為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任何一方的收入都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三、婚前一方以個人名義購置的房產,婚後用婚前個人財產還貸的,屬於個人財產。應注意保留用婚前個人財產還貸的證據。 四、父母給子女買房的產權性質。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個案分析: Q:婚前由男方貸款買的房子(付的首付),婚後由夫妻雙方共同償還貸款(但沒有書面證據),離婚時,房屋產權應該歸誰;怎樣證明是夫妻共同償還貸款的? A:離婚時,該房屋產權應歸男方所有,但應給女方經濟補償。不需要證明是以夫妻共同財產償還貸款,因為婚後夫妻任何一方的收入都是共同財產。若當事人雙方有約定的,從約定。 問題三:離婚時一方轉移財產怎麼處理? 有一部分人在離婚訴訟的時候,會將存款轉移或是將共同財產轉移在他人名下。遇到此種情況,由於證據很難收集,對於另外一方會非常不利。建議在訴訟開始時便向法院申請對配偶的個人財產或者夫妻共同財產採取保全措施。 平時在雙方感情較好時就要做個有心人,注意掌握家庭存款的帳號、密碼;對方個人的工資收入、股票、債券、基金等經濟信息。 個案分析: Q:請問在夫妻存續期間,一方的收入有單位的收入證明,但在離婚時一方將財產轉移了,又無法說清巨額收入的花費去向,可否進行分割。 A:要求對該筆財產進行分割的一方必須提供證據證明確實有該筆財產的存在,例如存款憑證,當然對方明確表示承認確有該筆存款的則不需舉證。同時還要證明該筆財產的現實存在。實務中難度較大。 問題四:離婚後子女撫養費用如何承擔? 離婚後一方撫養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子女撫育費的數額,可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 有固定收入的,撫育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育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無固定收入的,撫育費的數額可依據當年總收入或同行業平均收入,參照上述比例確定。有特殊情況的,可適當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個案分析: Q:由於種種原因,我答應離婚後,房子歸她,孩子歸我養,且我每個月給她足夠的生活費,這樣能行得通嗎? A:您的種種原因肯定是有不得不這樣做的必要吧?只要是您自願的行為,沒有什麼不妥。既然您這樣問,估計是並非自願。從法律上講,她應該承擔一部分孩子的撫養費,如果她生活的確很困難,確實需要給予一定幫助的,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由法律來確定。 l 、特別提醒:離婚要提早准備 兩招「防」財產轉移 第一招: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或者婚前協議 婚前財產公證可有效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即使訴訟到法院,法院也能及時審理,不會出現舉證不足或無法查實的後果。 第二招:清楚夫妻雙方在處理財產時的法律許可權 根據法律規定,若無特別約定,個人財產未經協商只能由個人處理,而共同財產的處理須經雙方同意。所以只要清楚了這一點,夫妻任何一方都可理直氣壯地按規定處理財產,而不必考慮怕影響情感等因素。
⑧ 《漢穆拉比法典》中的具體規定與引言中宣揚的理念是否完全一致請舉例說明
具體規定與引言中宣揚的理念完全一致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當政時制定的成文回法典,旨在維護答財產私有制,全面調整自由民之間的關系,鞏固現存秩序。法典制定的確切時間不清,大概在公元前1791年或前1790年始擬,完成於巴比倫尼亞統一之後。法典包括序言、正文、結尾三部分。序言充滿神化、美化漢謨拉比的言辭。正文包括282條法律,涉及現代意義上的訴訟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內容,意在調解自由民之間的財產佔有、繼承、轉讓、租賃、借貸、僱傭等多種經濟關系和社會、婚姻關系。法典表明古巴比倫社會存在奴隸主、奴隸、小生產者三個基本階級,此外與階級關系不盡一致的等級關系。自由民之間分為有權者阿維魯和半有權者穆什根努兩個等級。前者原意是「人」,享有一些特權;後者原意可能是「禮拜」,法律地位低下。法典對債務奴隸制和高利貸有所抑制,限制對小生產者過分的掠奪,以免動搖兵源和稅源。法典對奴隸制予以嚴格保護,體現了法典的性質。結尾部分除繼續對漢謨拉比歌功頌德外,還強調法典原則的不可改變性。法典的制定標志古西亞法律制度的進步,國家的成熟。
⑨ 人的一生為什麼只能有一次婚姻
可以多次結婚阿。
但不能重婚
引言
婚姻法以人們的婚姻家庭關系為調整對象,涉及每個社會成員的安身立命之本,盡管對婚姻性質和婚姻法性質的認識各有不同,但無可否認的是,婚姻法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從世界各國的立法實踐來考察,撇開立法體例和習慣的差異不談,各國僅以婚姻關系為調整對象的法律規范都不吝筆墨,力求詳盡,一般都在二百條上下。[1]即令是以言簡意賅而著稱的《瑞士民法典》,其調整婚姻關系的規范也多達162條(第90條——第251條)。而反觀我國,婚姻家庭觀念比西方諸國遠為厚重,而且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重要法律就是婚姻法,婚姻法的重要性在我國可見一斑,我國的婚姻法本應該及盡詳盡和完備才是。然而,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韌之作的婚姻法,數十年來雖幾經修改更替,其規模始終不過數十條,而且其中還包括大量的以父母子女關系等其他家庭關系為調整對象的法律規范。實際上,細數起來,我國法律中真正調整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恐怕從來就沒有超過過四十條。這與婚姻法的重要地位無疑是暁不相稱的。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生活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的婚姻家庭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在此社會背景下,新世紀伊始,我國又一次修改了婚姻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漸次推進,社會公眾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國人對這次婚姻法的修改傾注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又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在萬眾矚目的期盼中,這次修改婚姻法,補充了若乾重要的內容。但是,必須認識到,我國目前正處於一個新的社會轉型期,包括婚姻觀在內的諸多社會觀念正在進行著潛移默化的變化,婚姻家庭領域中的諸多社會元素尚處於不穩定狀態,法律對這變化著的社會生活當然不能熟視無睹,當然更不可貿然定論。另外,我國的立法資源又相對短缺,短期內奉獻給國人一部完美的婚姻法確屬力有未逮。再者,我國民事立法尚顯滯後,婚姻法賴以為基礎的民事基本法尚付闕如。[2]在這種情形下,期望通過婚姻法的一次修改對各項制度進行全面的完善,達到較為完備的水平,甚至達到與世界先進立法一較長短的地步,顯然是不現實的。正是因此,此次修改在整體篇幅上仍未有明顯的擴充,也就並不難理解了。
正是因為如此,可以說,這次婚姻法的修訂,只是我國婚姻法走向完備的一小步,而加強婚姻法理論研究是完善我國婚姻法的必由之路。
眾所周知,一切法律規范總是圍繞著其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核心內容來加以設計的。通常,調整該社會關系的核心內容的法律規則就是該法律的基本規則,繼而以基本規則為軸心輻射到該社會關系的方方面面。婚姻法的核心內容,就是婚姻關系的存廢規則。因為婚姻關系存廢的法律規則是婚姻這一社會現象的產生、消滅運動過程在法律上的直觀反映,它集中體現了法律對婚姻的社會妥當性的價值評價,因而表明的是法律對婚姻的基本態度。它也最能凸顯法律婚姻觀與其他社會規范的婚姻觀,尤其是道德婚姻觀的差異,是建構婚姻法律制度的主線。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國新《婚姻法》關於結婚要件、無效和可撤銷婚姻及離婚幾方面的規定似乎仍有進一步補充和完善的必要。新《婚姻法》已頒布經年,現在來談新《婚姻法》,無非是期待著對更完善的婚姻法的早日到來能在理論上有所裨益。
關於結婚要件
婚姻關系始肇於婚姻締結,結婚是法律對婚姻關系進行規范的邏輯起點。而法律關於結婚要件的規定反映了法律在婚姻問題上,於個人自由和社會秩序之間尋求平衡的良苦用心。
一、婚姻要件
擺脫了等級身份桎嚳的文明婚姻觀都認為,婚姻從本質上來說是當事人之間的私事,婚姻自由是一切婚姻規范的核心原則,法律婚姻觀也不例外。
本來,從自然本質上來說,婚姻是以人的性差別為紐帶,以組成家庭、共同生活為目的的一種結合,這種結合是以人的感情而不是以其他為基礎的。在現代道德規范中,婚姻自由就體現為人們感情的自由結合,沒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感情是道德據以評價婚姻社會妥當性的標准。然而,法律調整的是客觀具體的社會關系,感情也許是婚姻社會關系發生的基礎,但並不是婚姻關系的客觀表現。從技術要求上來說,法律的評價標准必須是客觀的、具體的,至少是可以憑籍形諸於外的客觀行為加以衡量和證明的。而感情是人們的一種主觀內心思想活動,不是客觀行為,是極為抽象的概念,不能作為法律的評價標准。實際上,感情根本就不是法律的調整對象,是典型的「法外空間」。現代民法上所謂「精神損害賠償」,乃是從針對對他人精神造成損害的行為而言的,該制度調整的是人們的行為而不是感情本身。如果僅對他人在思想層面上懷有怨恨。憎惡等不情感,則無論對他人造成怎樣的痛苦或傷害,法律都無法、也不應該過問。至於婚姻,法國作家伯特蘭---羅素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婚姻是比兩個伴侶的快樂更為重要的東西,婚姻是一種制度,這制度通過生育這一事實,成為社會結構的一部分,它的價值遠超過夫妻之間的私人感情」。[3]可見,感情是婚姻的基礎,但只是道德基礎,而不是婚姻的法律基礎。
從法律性質上來說,婚姻是一種典型的雙方法律行為,雙方民事法律行為其成立的法律基礎就是合意。具體到婚姻,就是當事人是否雙方結成夫妻、共同生活的合意。法律對婚姻自由在結婚環節的保障就體現為給予當事人依自己的意思結成夫妻的權利。結婚的合意是法律判斷婚姻關系能否成立的普遍標准,至於當事人是不是基於感情而達至合意,法律在應所不問,也無法過問。世界各國立法,大多認為「合意」是婚姻締結的法律基礎。我國新《婚姻法》第五條也規定:「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該規定本身就包含了這樣一層意思:在法律上,婚姻依當事人合意而不是依感情而產生,當事人是否有感情基礎,在所不問。如果將該條規定的這一含義徹底堅持下去,我國新《婚姻法》本來很容易就可以徹底走出長期困擾我們的「感情誤區」,可惜最終我國新《婚姻法》還是沒有走出這一步。
⑩ 用婚姻法寫一篇2000字論文
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關我國《婚姻法》中損害賠償制度的幾點看法
內容摘要:《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確定了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使法律對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更進一步,使司法機關對相關案件進行裁判有了法律的依據,使我國婚姻家庭立法有了進一步的完善。但是該制度在實踐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對婚姻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顯得不足。本文就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構建基礎,確立的意義,損害賠償的要件,適用條件,賠償義務主體的范圍,以及實際操作中的歸責原則等問題進行了論述和探討,並提出了一些現實存在的問題及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關鍵詞: 婚姻的契約本質 損害賠償 婚內損害賠償 舉證責任
(一)確立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基礎
有學者認為確立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依據源於民法上的侵權損害賠償。對破壞婚姻關系的行為認定為侵害名譽權責任,依照侵害名譽權的法律處理。也有觀點認為應將破壞婚姻關系認定為侵害配偶權的民事責任,實行精神損害賠償。
本文認為:確立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依據在於婚姻的契約本質。
長期以來,我國並沒有採用婚姻契約理論,傳統認為「婚姻是男女雙方精神上的結合」,「愛情是不應該用金錢來衡量的」,更有反對確立婚姻損害賠償的人士認為:損害賠償制度違反了婚姻的倫理本質,並使婚姻關系商業化,法律解決道德的問題是不妥當的等等。總之,這是因為對婚姻的本質存在不同看法而導致的不同結論。婚姻是男女雙方為共同生活的目的而依法結成的以人身和財產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種民事契約。就是說,婚姻的本質是一種契約,而契約不僅強調權利,更強調自由。因此,我們可以說,婚姻意味著自由。法律上的婚姻自由制度的根據就是契約自由,包括結婚自由與離婚自由。我國採取結婚登記主義,這說明,婚姻契約的締結必須嚴格依照婚姻法進行。它的內容就是夫妻雙方各自所享有的婚姻權利和各自所應履行的婚姻義務。這種權利義務包含了人身和財產兩個方面;而且婚姻當事人可以選擇離婚來解除這種權利義務,即婚姻契約的解除。以上內容均可反映出婚姻的契約本質。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就是從婚姻救助措施的角度來反映婚姻的「契約」本質的。我國修改前的婚姻法並無離婚損害賠償制度。而國外立法卻早在幾百年前就確立了這項制度。如1791年法國《憲法》、法國民法典、墨西哥民法典均確立了這項制度。
婚姻的「契約」本質在我國長期受到禁錮,在封建社會,夫妻雙方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是極不平等,婦女的地位極其低下。長期以來,人們似乎承認婚姻是一種契約,彷彿就是把婚姻看成了一種可恥的交易。所以應當說,這種理念迴避了婚姻關系的本來面目,也限制了婚姻自由原則的貫徹和實現。所以婦女在婚姻關系中基本沒有什麼合法權益,當婚姻關系破裂時,更談不上合法權益的保障。近年來,隨著民眾「契約」理念的漸趨深入,有關婚姻本質的認識也越來越明晰。並且,這種認識已經反映到婚姻立法上來。我國現行的婚姻法正是基於婚姻的契約本質而確立了損害賠償制度。尤其是《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過錯方已經嚴重違反了婚姻契約之義務,理應承擔損害賠償之責任。
(二) 《婚姻法》確立損害賠償制度的意義
2001年,我國《婚姻法》確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意義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
(1)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目前社會形勢下保護婚姻一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需要,有利於警示、懲罰重婚,姘居,通姦,婚外戀,家庭暴力等過錯當事人的行為。
(2)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公序良俗的需要,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在人們對包二奶,通姦,姘居等行為日漸麻木漠然 ,社會風氣日漸淪下的今日,用法律的手段,來提高道德的認識是必要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樹立崇尚法治婚姻,道德家庭的理念。
(3)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完善婚姻家庭法,加強民事法律制度的需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家庭的穩定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4)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司法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需要,也是實現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從以往的司法實踐看,由於我國原婚姻法沒有規定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只能按照分割共同財產時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來操作。但是在財產很少甚至沒有財產的情況下,該照顧原則根本無法適用,無法給予無過錯的受害方以公平合理的保護;同時使違法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和制裁。因此,讓司法有法必依,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確至關重要。
有反對該項制度建立者認為:損害賠償制度違反婚姻的倫理本質,而懲罰第三者是用法律干涉私人的感情世界,道德問題不能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並且容易造成侵犯他人隱私,捉姦成風的不良風氣,司法介入婚姻過錯的調查,取證困難,訴訟成本高,操作難等等。筆者認為,婚姻關系是建立在夫妻雙方感情的基礎上的,但婚姻關系的維護除了需要感情的積極因素,也需要法律制度的介入。婚姻法有倫理道德方面,但更多的確實法律制度。如前所述,我國採用結婚登記主義,婚姻這項契約必須嚴格依照婚姻法締結。它不僅關繫到當事人的巨大利益,更涉及社會利益,理應受法律的嚴格保護。調查難,訴訟成本高不能成為反對立法的理由。三峽大壩水利工程難、成本高,為什麼國家還要建設?因為它建成後的社會效益可觀。那麼建立婚姻法上的損害賠償,其社會效益,也具有長遠的精神效益!
(三) 損害賠償的要件
根據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構成要件有以下幾點:
行為人具有主觀上的過錯。這是損害賠償的主觀方面要件,即要求一方主觀有過錯。如果行為人主觀上無過錯,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行為具有違法性。這是損害賠償的客觀行為要件,即過錯方的行為違反了婚姻法的規定或婚姻契約對婚姻義務的要求。
請求權人有受損害的事實。這是損害賠償的客觀後果要件,即享有請求權的一方當事人必須具有損害事實,包括財產損害與精神損害。事實上,也只有當無過錯一方有損害事實時,才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
需要強調和補充的是:通說精神損害賠償要有精神損害的事實。因為精神本身是抽象的,又要求它用法律所要求下的事實狀態表現出來更難。在學理上為了解決精神損害存在的客觀性,有學者和實務者將精神損害分為「名義上的精神損害」和「證實的精神損害」。所謂「名義上的精神損害」又稱「形式上的精神損害」,只要受害人有舉證侵害人的侵權行為明確存在的表現形式,依一般的認識水平,相信受害人確實存在遭受精神損害的事實,法律則推定這個損害的真實性。所謂「證實的精神損害」也稱「實證的精神損害」,法律不能推定受害人是否存在精神損害的真實性,受害人必須舉出證據加以證明是否存在心理上,身體上,精神上受到損害。筆者認為:通說要件所述的精神損害的事實應理解為是「名義上的精神損害」。只要有侵害婚姻家庭的危害行為的存在,即推定受害方存在有精神損害而無須再輔以證據加以證明。
過錯行為與損害事實具有因果關系。這是損害賠償的因果關系要件,即違法行為與無過錯一方的損害事實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四) 損害賠償的適用條件
文中在闡述中一直強調婚姻的損害賠償,而非離婚的損害賠償。這正是本文的重要觀點之一——確立獨立的婚姻損害賠償制度,支持婚內損害賠償。
《婚姻法》第46條適用的條件是「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這應該理解為對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提起確定了一個前提條件吧?
那麼,如果婚姻一方當事人不要求離婚就不能提出損害賠償的請求么?難道說無過錯方要想得到賠償就必須以離婚為代價么?筆者認為,這種規定,無疑使離婚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形成了一種「強行配售關系」,如果婚姻一方當事人想主張損害賠償,那麼離婚便成為了一種「強制搭配品」,否則損害賠償就無從提起。然而離婚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兩種本質截然不同的權利。離婚請求權是基於婚姻關系的破裂而主張夫妻關系的解除,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基於違背婚姻法所規定的義務的違法行為而主張受損權益的法律保護。因此,應將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作為一項獨立的請求權,取消以離婚為前提的限制,支持婚內損害賠償的請求。也許有人認為這種賠償沒有什麼意義?判來判去都是一家人的財產。但筆者認為,這樣界定是有意義的。它可以整體提高人們對家庭、對婚姻義務的重視,起到警示的作用,而對有過錯一方進行懲罰和教育,即體現了法律的威力所在,又有利於過錯方悔悟,使其「回頭是岸」,促進家庭和社會的穩定。如果一定要以離婚為代價,對無過錯一方也是不公平的。並且對於這種因婚內賠償無過錯方所取得的財產或財產權利亦應認定為其個人財產。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其穩定與否,在一定因素上關繫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如果確立這種獨立的賠償請求權,從長遠的角度看,其社會效益,精神效益都是可觀的。
(五) 損害賠償義務主體范圍的界定
《婚姻法》第46條,在責任主體上界定模糊。從條文分析,損害賠償義務人限制在夫妻雙方的范圍之內,這使得受害人在權利保護上受到影響。實際上,是免除了有過錯的第三方的連帶責任。無過錯方可否向「第三者」主張賠償呢?筆者認為可以。第三者介入他人的婚姻,是對現行法律保護的婚姻制度的破壞,同其他的違法行為的本質是相同的,而不僅僅只是道德問題,法律必須做出否定的評價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制止,制裁。因為配偶一方與婚外第三人重婚、姘居、通姦是嚴重的違法行為,過錯方有錯的同時,第三者也大都有過錯,理應承擔賠償責任。不過,無過錯方不應在離婚訴訟中向第三者主張權利而應另行提起侵權之訴;如果像本文第四點所述的,允許婚內賠償的話,無過錯方則可以以有過錯的配偶和第三人為共同侵權人提起侵權之訴。有的專家、學者稱「懲罰第三者有可能導致捉姦成風,司法上難以操作。」筆者認為:只要第三人插足於他人家庭並有重大過錯,如重婚、姘居、長期通姦,及導致他人離婚的就應受到民事制裁,即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亦不免除其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追究第三人責任體現了一種立法價值取向,維護公序良俗。當由道德約束的問題超越了社會文明的底線,則需要法律來維持它的正義和標准。如果法律對第三者的重大過錯視而不管,僅對離婚過錯方進行懲罰,將達不到法律所預期的預防,警示及教育,懲戒作用。而且設立向婚姻損害第三方主張損害賠償的制度也是多數國家法律的通例。
(六)婚姻損害賠償制度在舉證責任方面存在的問題
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有權主張損害賠償的是「無過錯方」。其意味著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制度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以過錯為歸責的最終要件。這樣舉證的責任就落在了無過錯的受害一方。在單純的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情形下,對提出損害賠償請求者要求其承擔舉證責任,對這一證據的採集要求在婚姻家庭領域存有相當的難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為若干解釋)第二條規定:「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權利主張者如何來證明配偶與婚外異性該種關系的持續性、穩定性呢?有些權利主張者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僱傭私家偵探或乾脆自己充當起私家偵探的角色,期望藉助這些手段來實現自己的權利請求。但往往會由於收集證據材料及運用證據不當而引發權益之間的沖突。譬如,將捉姦照公布於眾,可能引發配偶一方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保護與第三者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的沖突;將同居的事實大肆渲染,可能引發配偶一方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保護與第三者名譽權的法律保護的沖突等等。當然,有相當一部分權利主張者根本無法提供此方面的證據材料。在種種狀況下,一味地實行誰主張誰舉證,便可能導致該種局面:由於證據的不足或缺乏證據,權利主張方的請求權實現不了,應承擔責任的一方則可逃脫法律的懲處。法院的法官明知存有侵權的事實卻苦於證據的缺乏而無法對被侵犯的民事權益給予相應的民事救濟。在該種局面下,損害賠償制度確立的立法價值,其所透析的立法精神便盪然無存。
筆者認為:適當適時適地地採用過錯推定,實行舉證責任倒置,會加大受害方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
如果可以這樣操作,那麼有相當一些問題可以得到解決。「我們主張,無過錯責任或者特殊侵權場合,我國民法應借鑒法國的經驗,侵權人侵害自然人物質性人格權,無論侵權人有無過錯,均應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換言之,在受害人之物質性人格權遭受侵害,受害人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場合,可以適用過錯責任,也可以適用無過錯責任。正由於過錯推定是從保護受害人利益考慮而產生的,其主要目的是對受害人提供救濟, 因此筆者認為可以也應該將過錯推定原則引入到婚姻家庭領域中的損害賠償制度中。例如在重婚、與婚外異性同居等情況下,無過錯方要求給予精神損害賠償,應採用過錯推定的原則,由過錯方對其對精神損害的後果沒有過錯進行舉證。
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法律視婚姻僅為民事契約」, 確立婚姻法的損害賠償制度源於婚姻的「契約」本質,更何況婚姻家庭關系是感情色彩非常濃厚的民事法律關系,它具有強烈的倫理道德性,復雜性,會使婚姻家庭領域隨時可能出現法律所預料未及的新情況、新問題。過錯推定原則也會有助於對此類婚姻家庭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同時,也加大了對無過錯受害方的保護力度。
綜合前六方面的論述,筆者在婚姻損害賠償制度方面存在了以下的看法及建議: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源於婚姻的「契約」本質;確立這項制度是我國目前婚姻家庭觀念「世風日下」,恢復道德倫理的公序良俗的需要;對於婚姻法中的精神損害應理解為「名義的精神損害」為宜;損害賠償不應局限在離婚條件之下,亦應及於婚姻持續的過程中;損害賠償的義務人應包括有過錯的配偶一方和第三人(權利主張者以何名義訴之在所不問);適當適時適地的採用過錯推定原則來加大無過錯受害方的保護力度。
參考文獻:
(1)王利明 主編 《民法侵權行為法》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王利明 主編 《民商法研究》
(3)林秀雄《婚姻家庭法之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4)李銀河 馬憶男 主編《婚姻法修改論爭》光明日報出版社
(5)關今華 主編 《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與評算》
(6)楊遂全《新婚姻家庭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7)楊大文主編:《親屬法》,法律出版社
(8)李紹章:《點評新婚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