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總稱
㈠ 婚姻法讀書筆記
這學期利用公選課時間我學習了《婚姻與家庭法》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了解到婚姻與家庭制度產生與發展的社會歷史原因正確理解了我國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包括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法、親屬關系、結婚、離婚、家庭關系、收養關系、夫妻關系等基本概念及相關法律規定。通過系統的學習我能夠運用婚姻法的理論知識分析實際案例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是婚姻法的立法指導思想也是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婚姻法操作、運行的基本原則。它貫穿婚姻家庭法的始終集中體現了以婚姻家庭為主要內容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質和特徵。婚姻從表現上看是男女兩性的生理結合從本質上看是男女的一種特點的社會結合。 毛主席曾經說過「婚姻法是有關一切關於利害的、普遍性僅次於憲法的國家根本大法。」這句話真是一語道破婚姻法的玄機。 婚姻家庭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不同有其本身的自然屬性。男女性別的差異和人類所固有的性的本能是婚姻成立的生理基礎。種的繁衍及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之間血緣上的聯系是家庭的生物學上的功能。所以婚姻家庭這種社會關系是以兩性結合和血緣聯系為其自然條件的如果沒有這種自然條件也就無所謂婚姻和家庭。正因為如此不論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婚姻家庭制度和婚姻家庭立法都不能無視這種自然屬性。 婚姻家庭制度是基於一定經濟結構的上層建築是由有關婚姻家庭的各種行為規范構成的制度它屬於社會上層建築的范疇正體現了一定經濟基礎對婚姻家庭關系的要求。 婚姻是為當時社會制度所確認的男女兩性的結合。婚姻家庭法又稱「婚姻法學」是規定婚姻家庭關系的發生和終止以及基於這些關系而產生的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在我國習慣上稱為「婚姻法」。 婚姻法其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我國的《婚姻法》是調整人們婚姻、家庭關系的法規是人們正確處理婚姻家庭關系的行動指南。它確定婚姻的原則、結婚的條件、夫妻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父母子女之間、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等親屬之間的關系以及離婚及離婚後子女撫養等規則。我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是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的社會主義婚姻制度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這是處理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婚姻法是適用於一切公民是關繫到千家萬戶、男女老少社會家庭生活的重要法律。 從現代文明發展的歷史演變看婚姻自由是各國婚姻法律制度的一個核心立足點。如何才能尋找到最合適的定位和標尺讓法律與道德攜手合作在各自的職責許可權范圍內各司其職、互動融合優勢互補這不僅是一門立法技術更是一項社會管理的綜合藝術。 俗話說「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既然法律是一張網而不是一堵牆法律有網可以讓人來鑽而眾人推牆牆必定要倒。婚姻法這張網的網眼究竟多大才能有其度而立之恆這真不是惟法是舉才能解決的。我個人認為道德自律的加強與公民整體人文素質的提高才是我國法制現代化的正途所在。婚姻法的立法一定要考慮給道德預設一定的空間度只有這樣才能「導之以德、齊之以法」婚姻法的法律制度才會在道德正義的輔佐下發揮其更大的行為規制功能和作用。 婚姻自主權是一種事實是法律所賦予公民的一種權利。婚姻自由卻是婚姻內在價值的體現是婚姻的題中之義和價值評判。有了婚姻自主權並不等於婚姻自由婚姻自由是對婚姻自主權的肯定和界定即就其性質來說婚姻自由是對婚姻自主權的肯定就其范圍來說則是對婚姻自主權的界定。 婚姻既是一種契約當然應該建立在真實合意的基礎之上。婚姻作為一種權利所以應該可以自由地行使或不行使只要符合法律規范的允許性規定而不違反其禁止性規定。我們說自由是做法律所不禁止的一切事情婚姻自由也應如此。 總之婚姻具有契約的本質特點它是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協議這種協議在雙方間產生了婚姻關系當事人也可以通過協議解除婚姻關系因此婚姻是種契約。婚姻契約不僅有利於維護婚姻關系而且也有利於維護社會關系的穩定不僅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且有利於市民社會的發展與完善。
1.(一般概念)婚姻:是為當時社會制度所確認的,男女兩性互為配偶的結合(婚姻是男女兩性的結合,婚姻制度的確定,是出於維護兩性關系社會秩序的客觀需要;婚姻是男女雙方具有配偶身份的結合;婚姻是家庭產生的前提);家庭:是以婚姻、血緣關系和共同經濟紐帶而組成的親屬團體(家庭是一個親屬團體,同一家庭的成員是被婚姻和血緣紐帶聯結在一起的;家庭須有共同經濟,具體情況因不同的社會經濟結構而異)。
2. 法律概念)婚姻:是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夫妻的權利義務為內容的合法結合;家庭:是共同生活的,其成員間互享法定權利、互負法定義務的親屬團體。(婚姻的長期性、穩定性和合法性;婚姻雙方與其他家庭成員間權利義務的一致性,這種權利義務是以個人為本位的)
3. 婚姻家庭的社會職能:實現人口再生產的職能、組織經濟生活的職能、教育職能(鄧小平:革命的理想,共產主義的品德,要從小開始培養)
4. 婚姻家庭制度與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經濟基礎對婚姻家庭制度的決定作用、上層建築包括意識形態對婚姻家庭制度的制約和影響(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等等)
5. 婚姻家庭制度的歷史類型:廣義說――群婚制、對偶婚制、一夫一妻制;狹義說――奴隸制的、封建制的、資本主義的和社會主義的婚姻家庭制度
6. 奴隸制時代的婚姻家庭制度完全依附於宗法制度;與婚姻家庭有關的成文法源自戰國時代;中國封建時代的婚姻家庭法至唐代進入了全盛時期
7. 外國古代的婚姻家庭法:羅馬親屬法(強烈的宗法性質、人身依附關系十分突出、實行婚約制度:共食婚;買賣婚;時效婚、家父權和夫權突出、婚姻終止的原因有三:配偶死亡;自由權或市民權的喪失;離婚)、歐洲中世紀習慣法、寺院法(亦稱宗規法或天主教教會法)
8.1804年《法國民法典》(拿破崙法典)中的親屬制度,在資本主義國家早期的婚姻家庭立法中是很有代表性的。
9. 自中世紀以來,英國親屬法在很長的時期中以不成文法為其主要形式。普通法和衡平法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英國法原來是不承認收養制度的。
10. 在美國,合法的婚姻有三種形式:依各州立法而成立的法律婚(民事婚)、依習慣法而成立的習慣婚、依宗教儀式而成立的宗教婚
11. 在蘇聯的法學理論和立法體制中,婚姻家庭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不被認為是民法的組成部分,婚姻家庭法典和民法典同時並存。
12. 封建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特徵:封建的包辦強迫婚姻;剝削階級的多妻制;男尊女卑,夫權統治;家長專制,漠視子女利益;女子的「從一而終」和男子的出妻、休妻
13. 中國近代的婚姻家庭立法活動發端於清朝末年。1911年8月制定的《大清民律草案》是舊中國第一部獨立的民法草案
14.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同年5月1日起公布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一項極為重要的立法,是國家為全面改革婚姻家庭制度而採取的重大立法舉措
15.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 1980年9月10日通過了第二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該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6. 婚姻家庭法是指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發生和終止,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特定范圍的親屬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總和:我國婚姻家庭法中既包括婚姻法規范,又包括家庭法規范,還包括有關其他親屬的法律規范;我國婚姻家庭法是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所有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在法律特性上,婚姻家庭法屬於部門法、實體法和國內法
17. 婚姻家庭法的調整對象可概括為婚姻家庭關系:從調整對象的范圍來看,婚姻家庭法既調整婚姻關系,又調整家庭關系,既包括婚姻家庭關系發生、變更和終止的動態進行的全過程,又包括由該動態運行所形成的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從婚姻家庭法調整對象的性質來看,既有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由有婚姻家庭方面的財產關系。
18. 婚姻家庭法調整的財產關系與其他民事法律調整的財務關系的區別:基本原則不同(前者以男女平等、保護弱者為原則;後者以等價有償、公平、自願等為原則)、目的不同(前者以服務於家庭共同生活、實現家庭職能為目的;後者以服務於商品經濟關系或市場經濟關系為目的)、主體不同(前者以具有特定身份關系的自然人為主體;後者以一切具有平等屬性的自然人、法人為主體)、產生根據不同(前者以引起特定身份關系的法律事實為根據;後者以各種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事件、行為或事實構成為根據)、性質不同(前者大多數帶有強制性;後者帶有任意性,具有「意思自治」的特點)
19. 婚姻家庭法的特點:適用范圍的廣泛性、強烈的倫理性、鮮明的強制性
20. 婚姻家庭法的淵源(婚姻家庭法藉以表現和存在的形式):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所屬部門制定的有關規章、地方性法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有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司法解釋及援用、認可的有關判例
21. 婚姻家庭法的地位:婚姻家庭法在立法體例上的發展(諸法合體的古代婚姻家庭法、附屬於民法的近代婚姻家庭法、形成獨立法律部門的社會主義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與憲法――「母法」和「子法」的關系;與民法通則――婚姻家庭法屬於民法的組成部分,同一法律部門中的內部關系;與行政法――《婚姻登記條例》屬於行政法范疇;與民事訴訟法――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系;與刑法――婚姻家庭法的強力後盾
22.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婚姻自由〔(首項原則,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包辦婚姻――婚姻關系以外的第三人{包括父母}違反婚姻自由原則,在完全違背婚姻當事人意願的情況下,強迫其締結的婚姻;買賣婚姻――婚姻關系以外的第三人{包括父母}以索取大量財物為目的,包辦、強迫他人締結的婚姻。包辦婚姻不一定是買賣婚姻,而買賣婚姻必然是包辦婚姻;包辦婚姻不是出於索取大量財物的目的,如果包辦者從中索取大量財物,則應以買賣婚姻論處)〕;一夫一妻(必然性:符合婚姻的本質;反映了男女性別比例的自然要求;從形式上看,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婚姻原則;是男女平等的要求,又是實現男女平等的保障,對提高婦女社會地位、家庭地位,保護婦女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於婚姻的穩定和婚姻質量的提高,有利於家庭的和睦、團結、穩固和家庭職能的實現,有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泛指保護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的一切合法權利和利益;保護老人的合法權益;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實行計劃生育(少生、優生、優育和適當地晚婚晚育);婚姻雙方和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23. 親屬:得到法律確認、受到法律調整、具有一定法律效力。作為法律意義的親屬,首先是指因婚姻、血緣和法律擬制而產生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其次是指這種社會關系經過法律的確認和調整,則在特定的主體之間形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權利義務。特性有:親屬不僅是一種社會關系,而且是一種法律關系,這種法律關系兼具身份和財產雙重性,但身份性是前提和基礎,財產性則是身份性的結果和表現;作為法律關系,必然有賴以產生的法律事實,而且這種法律事實與一般民事法律關系不同;親屬具有嚴格的法律內涵,具體表現為主體身份上和財產上的權利義務;親屬作為人際互動關系,具有特定的組織形式或共同體結構。
24. 親屬的分類:按親屬間的聯系中介,分男系親與女系親、父系親與母系親、直系親與旁系親;按親屬關系的親疏遠近,分近親屬和一般親屬;按親屬的輩分,分長輩親、晚輩親與同輩親;按親屬關系的發生原因,分配偶、血親(自然血親、擬制血親)和姻親(以婚姻為中介而產生的親屬,分血親的配偶、配偶的血親、配偶的血親的配偶)――我國的立法模式是采分別限定的立法模式
25. 親系:親屬間的聯絡系統:直系親(直系血親和直系姻親)與旁系親(旁系血親和旁系姻親)、父系親與母系親、男系親與女系親、長輩親同輩親與晚輩親
26. 親等:計算親屬關系親疏遠近的基本單位:親等數小的,表示親屬關系親近;親等數大的,表示親屬關系疏遠:羅馬法計演算法――(直系血親親等的計算:從己身往上或往下數但不算己身,以一世代為一親等);(旁系血親親等的計算:首先找出同源直系血親,即己身與對方的最近的共同長輩直系血親,再按直系血親親等的計算方法從己身往上數至同源直系血親,記下世代數;再從同源直系血親往下數至要計算的旁系血親,記下世代數;最後將兩邊的世代數相加所得之和,就是旁系血親的親等數)、寺院法計演算法――(直系血親親等的計算與羅馬法完全相同);(旁系血親親等的計算:從己身往上數(不算己身)至同源直系血親,記下世代數;再從同源直系血親往下數至要計算親等的旁系血親,記下世代數,如果兩邊的世代數相同,即以此數為旁系血親親等數;如果兩邊的世代數不同,則取數大的一邊世代數為旁系血親的親等數)―――我國:代,即指世輩,一輩為一代;(直系血親:從己身開始,己身為一代,往上或往下數)、(旁系血親:找同源,往上數至要計算的旁系,記下代數;往下數至要計算的旁系,記下代數,如果兩邊的代數相同,即以此數定其代數。如兩邊的代數不同,則取世代數大的一邊定代數)
27. 親屬關系的重復:又稱親屬關系的並存,指有親屬關系的兩人之間,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親屬關系。
㈡ 中國民法體系是怎樣的
民法體系是以調整財產所有和財產交換為目的,由民事主體、物權、債和合同等制度組成的具有內在聯系的一個統一的整體系統。我國目前的民法體系劃分如下:
(1)民法總則編:《民法通則》(1986)及後來的實施意見
(2)物權編:《物權法》(2007)《擔保法》(1995)
(3)債權編:《合同法》(1999)及合同法解釋
(4)知識產權編:《著作權法》(1991)《商標法》(1993修正)《專利法》(2008年修訂)
(5)家庭關系編:《繼承法》(1985)《婚姻法》(2001修訂)《收養法》(1998修訂)
(6)侵權責任編:《侵權責任法》(2010年實施)
(8)人格權編:《人格權法》目前只有草案稿,待成熟後將提請審議
(9)涉外民事關系編
㈢ 什麼是婚姻法
【婚姻法的概念】
婚姻法是調整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的婚內姻制度在容法律上的集中表現。其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
婚姻法的內容多數為強行性規范,概念上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除婚姻外,還包括家庭關系,其名稱是在擴大意義上使用的,如1950年和198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既有結婚、夫妻關系和離婚的規定,又有關於父母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員間權利義務的規定。其內容較親屬法窄,但較狹義的婚姻法寬,實際上是婚姻家庭法。狹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僅限於婚姻關系,其名稱是在嚴格意義上使用的,如《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婚姻和婚姻中的法律關系由本法規定」,不涉及其他事項。
㈣ 合同法和婚姻法的區別
1、合同法是指合同訂立的標准和依據,夫妻之間的關系一般參照的是我國的婚姻法內和之後推出的司容法解釋。 如果是夫妻之間訂立的合同,合同的有效性和效力依據合同法和婚姻法中對夫妻間約定在補償賠償過程中作為合法依據。
2、婚姻法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不僅包括婚姻法本身,而且包括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其他法律規范。民法關於親屬繼承的規定,國際私法關於國與國之間有關結婚及繼承沖突法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以及其他政法部門關於婚姻家庭方面的通知和批復等,都是屬於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規范。此外,戶籍法、國籍法、計劃生育法和行政法規中有關婚姻家庭方面的規定,亦應屬於婚姻法的范圍。如結婚、離婚、贍養、扶養、撫養、收養、親屬等人身關系,以及由人身關系而產生的財產關系,調整這些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法規,行政規章,政策條例,都稱為婚姻法。因此,有些學者把這些法律規范的總和,稱為實質意義上的婚姻法。
㈤ 結合婚姻法以及身邊婚姻家庭案例談談對戀愛 婚姻家庭法律問題的認識
事業的成功,往往與美滿的婚姻家庭密切相連。從戀愛到締結婚姻、建立家庭,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大學階段,妙齡韶華,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家庭觀,處理好復雜的感情和人際關系,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順利成才。
一、愛情與人生
愛情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話題。許多人不惜用最美麗的語言來描繪愛情的永恆和不朽,認為愛情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激勵、情緒上的歡愉、生活上的充實,沒有愛情的人生是蒼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沒有意義的。也有人由於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經歷過不幸,對愛情持悲觀的態度,認為美好的愛情只是戲劇中的演繹,而生活中的愛情帶給人的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歡愉。
在現實生活中,正確地認識愛情的本質,處理好戀愛關系,愛情就會給人生帶來幸福,不然的話,就可能成為人生不幸的誘因。
(一) 愛情的本質
所謂愛情,是指男女之間基於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相互傾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一種強烈、純真、專一的感情。性愛、理想和責任是構成真正愛情的三個基本要素。
性愛把愛情與人世間的其他情感,如親人之愛、朋友之情或同志之誼明顯的區別開來,使愛情成為特殊的「情愛」。
理想賦予愛情更深刻的社會內涵,是愛情生長的內在依據。愛情是兩個人感情的交融,是愛她(他)和自愛的統一。對方的人品就是我對人品的追求,對方的行為就是我認同的行為標準的體現;對方的言談就是我心聲的表露。這種人格上的相互映襯,志趣上的相互認同,就形成了雙方對生活的共同理想。從而使真正的愛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能夠振奮人的精神,激發人的智慧,升華人的品德。
責任是對性愛和理想的升華,責任也因此成為愛情得以長久的重要保障,是堅貞愛情的「試金石」。古今中外,人們所贊美的愛情無不體現著戀人間為對方「忘我」的付出。這種自願擔當的責任,豐富了愛情的內涵,提升了愛情的境界。
上述三個基本要素構成了愛情有機的統一整體,它們的完美結合也就成就了人世間美好的愛情。性愛的吸引,使得愛情打上了情愛的烙印,並把異性間的愛情與異性間的友誼根本區別開來。理想的契合,使得愛情表現著戀人們對生活的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使熱戀中的人們煥發出極大的熱情來克服生活中的消極和頹廢。責任的擔當,則使得愛情不是自私得佔有對方的感情,而是自覺自願地為所摯愛的人付出感情。
真正的愛情是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體現著人的自然的和社會的雙重需要,並通過生活而獲得充實的意義。
愛情是人生一道亮麗風景。人生在具體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中展開,理解和把握愛情真諦或本質,要考慮到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考慮到一定的文化傳統、社會心態和風俗習慣的影響。
(二)戀愛中的道德
男女雙方培養愛情的過程或在愛情基礎上進行的相互交往活動,就是人們日常所說的戀愛。戀愛不是「亂愛」,戀愛必然會受到道德的激勵或約束。戀愛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因而戀愛中的道德又不同於一般的人際交往的道德。一般的人際交往著重於利益關系的調整,而戀人之間關系的協調更著重於人格的尊重和情感上的協調。戀愛中的道德要求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尊重平等人格。戀人間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現,主要是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重視雙方的平等。戀愛的雙方在人格上都是獨立的,如果把對方當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對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對愛情實質的曲解。戀愛的雙方在相互關繫上是平等的,都有給予愛、接受愛和拒絕愛的自由,放縱自己的情感或者對對方予以約束和強迫,都不符合戀愛的道德要求。
自覺承擔責任。自願地為對方承擔責任,是愛情本質的體現。無論對方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是富裕還是貧窮,是健康還是傷病,愛一個人或接受一個人的愛,就意味著始終不離不棄,自覺地為對方承擔責任。責任地擔當,不是單純的「我的心中只有你」的反復吟唱,而需要見諸行動的自覺。責任常常就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愛情是風雨里共同撐起的一把傘,是暮色中急切盼歸一份情,是寒夜燈影下溫暖的一杯茶……
文明相親相愛。文明的戀愛往往是對他(她)的戀愛雙方採取含蓄、謙恭甚至羞澀的態度,而絕不是在態度、舉止、語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縱。戀人在公共場所出入,要遵守起碼的社會公德,不要對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響。戀人獨處,也要講文明、講道德。
遵從戀愛道德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去維護真正的愛情,這是保持愛情長久的秘密所在。沒有道德的護佑,愛情也不會長久。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愛情之所以瓦解,他們愛的目的沒有得到。他們所關注的不是事物的自身,而是那些附帶的,不經久的東西」。[1]
(三)大學生的戀愛
大學時代是人生的花季,愛情則是艷麗的花朵,花兒都需要精心照料才不至於過早凋謝、枯萎,愛情也需要倍加呵護才不會中途夭折。因而,同學們要妥善對待大學生時代的戀愛問題。
當代大學生對於愛情,從總體上看是能夠正確認識和把握的,能夠正確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系,以及戀愛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諸如戀人之間的誤會、失戀,等等。大學校園中也不乏動人的「愛情故事」。
大學生應該對愛情持慎重的態度,避免在戀愛問題上把握和處置失當。
不能誤把友誼當愛情。有些同學在與異性同學的交往中,不能區分友誼與愛情兩種性質不同的體驗,給雙方平添許多煩惱。
不能錯置愛情的地位。把愛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奉行愛情至上主義,沉湎於感情纏綿之中。這樣的戀愛觀,很容易導致對人生目標的誤解,這對需要將主要精力用於學習上的大學生來說危害尤大;因整天卿卿我我而耽誤學習、虛擲光陰的實例在大學校園中並不鮮見,這樣的戀愛態度也不利於正確對待和處理戀愛過程中出現的矛盾與挫折,常常會使一些同學在求愛不成或失戀之後,情緒和行為,甚至出現悲觀厭世的情緒,導致嚴重的後果。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對待戀愛。無論是在自己心中勾畫出一個脫離現實的戀愛偶像,還是片面追求外在形象,或者只看重經濟實惠,或者僅僅把戀愛看成是擺脫孤獨寂寞的方式,都無法產生真摯的感情,也得不到真正的愛情。
不能只重過程不求結果。「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曾經是一些人談戀愛的口頭禪。這樣的一些想法所表達的並不是一種積極的戀愛心態。在現實生活中,把愛情當成游戲既會傷害對方,也會傷及自己。
鑒於這些問題的客觀存在,同學們在處理戀愛關系問題上應當處理好這樣的幾對關系:一是戀愛與學習的關系。學習是大學生的首要任務,同學們應該把愛情作為奮發學習的動力,同時還應把是否有利於促進學習,作為衡量這份愛情的價值的一個重要的、特殊的標准。二是戀愛與關心集體的關系。戀愛中的雙方不應把自己禁錮在兩個人的世界中。脫離集體,疏遠同學,會妨礙自身的全面發展與進步。三是戀愛與關愛他人和社會的關系。愛的情感豐富博大,不僅有戀人之愛,還有父母、兄弟、姊妹、同志和對社會、國家之愛。專注於戀愛而忽視對他人和社會的愛,自己的愛情也會顯得很自私和庸俗,相反,對他人和社會具有愛心則會使愛情變得高尚和穩固。
對大學生來說,如果與愛情在大學時代相逢,那就是把它看成人生一份珍貴的禮物,用心呵護,倍加珍惜。處理好戀愛中的各種關系,是對愛情的祝福,也是對自己的祝福,更是對未來人生幸福的祝福。
二、婚姻與家庭
戀愛是締結婚姻、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礎,婚姻和家庭則是戀愛的結果。婚姻和家庭是愛情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升華。
婚姻和家庭是兩個既密切相關又具有明顯區別的概念。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確認的男女兩性的結合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夫妻關系。家庭是指在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基礎上產生的、由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婚姻是家庭產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締結婚姻的必然結果,婚姻的成功就體現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滿又彰顯出婚姻的意義。
婚姻家庭關系是特定的人與人之間的特殊關系,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婚姻家庭的自然屬性,是指婚姻家庭賴以形成的自然因素。具體表現為男女兩性的差別和人類固有的本能,從而構成男女結合的生理基礎和家庭成員關系在生物學上的特徵,也體現了某些自然規律對婚姻家庭所起的制約和影響作用,如自然選擇規律排斥近親通婚等。婚姻家庭的社會屬性,是指法律賦予婚姻家庭的本質屬性。具體表現為婚姻家庭的產生、形成和發展變化,都取決於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客觀需要,並受到上層建築諸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從而使其依存於一定社會結構,具有特定的社會性質。由此可見,自然屬性僅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社會屬性才是婚姻家庭的本質所在。
社會屬性作為婚姻和家庭的本質,就給我們理解和把握婚姻家庭的內涵和價值意義提供了兩個重要的視角。
人類的婚姻和家庭不是亘古不變的,社會在不斷發展,人類的婚姻和家庭的形式、內容和價值都在發生相應的變化。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再到社會主義社會,社會的進步和婚姻家庭的進步在總的趨向上是統一的。
婚姻是家庭形成的必要條件,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婚姻家庭的演變及其價值,不能僅僅局限在婚姻家庭生活的狹小范圍內,而應當從社會發展的廣闊視野中來把握。
婚姻家庭的和諧穩定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因此,注重把握婚姻家庭演變的規律和現實狀況,妥善協調婚姻家庭關系,既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又關系人際關系的和諧,以至社會的長治久安。
三、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在維系和諧美滿的婚姻關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獨特的功能。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規范是:
尊老愛幼。中國自古就是一個非常講求父慈子孝的國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觀念深入人心,反映了人們對需要給予特別關愛的老人和兒童的深厚情感,因而成為世代相傳的道德信念。老人對社會做出過貢獻,又為撫養和教育晚輩無私地付出過心血,當他們年老體弱時,理應得到社會、子女及家庭成員的尊重與回報。兒童是未來的社會棟梁,是社會和家庭的希望,在他們還不能自食其力的成長過程中,強調尊老愛幼也具有很強的社會針對性,它對於解決日趨凸顯的老齡化問題和獨生子女的哺育問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我國重要析法律原則和道德規范,也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既表現在夫妻權利和義務上的平等、人格地位上的平等,表現在平等地對待自己的子女。在夫妻關繫上的男尊女卑,在子女問題上的重男輕女,都是在傳統宗法社會中所形成的落後道德觀念。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不僅體現在社會關系中,也體現在家庭關系中。家庭關系中的平等主要是人格平等,是權利和義務的平等,並不是要否定自然的倫常秩序。並不是要否定應有的倫常秩序。
夫妻和睦。夫妻是家庭的主要成員,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核心。忠於愛情、互敬互愛,是夫妻和睦、婚姻美滿的基礎,中國歷來用「相敬如賓」、「琴瑟和諧」,以及「比翼鳥」、「連理枝」等來比喻和形容夫妻之間的和睦關系。在封建社會中,夫妻和睦往往體現的是妻子對丈夫的絕對依從,即所謂的「夫唱婦隨」,「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三從四德」的陳腐的封建道德信條,嚴重地傷害了婦女的身心。今天所強調的夫妻和睦,是在男女平等基礎上的互敬互愛、互助互讓。
勤儉持家。勤儉是家庭興旺的保證,也是社會富足的保證。常言道「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奢懶敗家門」。勤儉持家既要做到努力工作,勤勞致富,也是量入為出,節約用費。在大學里,經濟條件差的同學應當勤儉以勵志,經濟條件好的同學也應當勤儉以養德。同學們應當比品德、比學習、比情趣,而不能一擲千金,超前消費、攀比消費和負債消費,更不能向父母提出超越正常或超越家庭經濟負擔能力的不合理要求。大學生要尊重父母勞動所得,體諒父母的辛苦操勞,盡量減輕父母和家庭的生活負擔。「可憐天下父母心」,能認識到這一點並體現在勤儉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對父母和家庭最實際的貢獻。
鄰里團結。鄰里之間既無血緣關系又無法定關系,而是一種地緣關系。在日常生活的廣泛聯系中,鄰里關系處理得好,可互為肋手,互為依靠,得「遠親不好近鄰」之利;鄰里關系處理不好,矛盾叢生,糾紛不斷,則會受「惡鄰相向」之害。鄰里之間應該以禮相待,做到互諒互讓,互幫互助,寬以待人,團結友愛。在當代社會,一個家庭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處於多維的聯系之中,當家庭遇到困難甚至發生危機時,首先伸出援助之手的往往是鄰居,友鄰的作用常常勝過親戚朋友。搞好鄰里團結重要的是相互尊重。要尊重鄰里的人格、民族習慣、生活方式、興趣愛好等,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鄰里之間長期相處,難免產生誤會和矛盾等,要本著互諒互讓的原則,無理者主動認錯,得理者寬以讓人,這樣才能化解矛盾糾紛,增進鄰里感情。
四、婚姻家庭法律規范
婚姻家庭關系不僅需要道德來維系,也需要法律來調整。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婚姻法是調整婚姻和家庭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就其調整對象的范圍來看,婚姻法既調整婚姻關系,又調整家庭關系。婚姻關系只存在於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的男女雙方之間;家庭關系中夫妻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此外還有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兄弟姐妹的關系、(外)祖父母與(外)孫子女的關系,也有養父母與養子女的關系,等等。
就其調整的社會關系的內容來看,婚姻法既調整婚姻和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又調整由此而產生的財產關系,其中人身關系是主要的,財產關系以人身關系為基礎。財產關系包括夫妻之間的財產共有關系和相互扶養關系,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扶養與贍養關系和財產繼承關系等。
(二)我國《婚姻法》的主要內容
結婚。結婚是指男女雙方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確立夫妻關系的法律行為。它包括三層含義:結婚必須是男女兩性的結合;結婚必須符合法定條件並遵守法定程序;結婚是男女雙方確立夫妻關系的法律行為。
結婚的法定條件分為:必備條件和禁止條件。結婚的必備條件有三個:一是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這是婚姻自由原則的必然要求,目的是維護公民的婚姻自主權。二是必須達到法定婚齡。《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三是必須符合一夫一妻制。婚姻當事人只有各自在未婚、離婚或喪偶的情況下才能結婚,一方或雙方有配偶者再結婚構成重婚罪,要承擔法律責任。
結婚的禁止條件:一是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直系血親,是指與自己有直接血緣關系的親屬,即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親屬。旁系血親,是指除直系血親以外的,在血緣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親屬。二是禁止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人結婚。疾病若已治癒,則不在禁止之列。《婚姻法》作出這些禁止性規定,對保護結婚當事人的利益和民族的健康都是必要的。
結婚法定程序,是指男女雙方確立婚姻關系必須履行結婚登記的法定程序。結婚除必須符合法定條件外,還必須符合法定程序,即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結婚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結婚登記是確立合法、有效婚姻關系的必要法定程序,是婚姻關系成立的法定標志。婚姻登記機關,在城市是街道辦事處或者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在農村是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
無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生效的法定要健兒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婚姻無效情形包括:重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未達到法定婚齡的。因為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婚姻法有關子女的規定。
家庭關系。家庭關系包括夫妻關系、父母子女關系和其他家庭成員關系。夫妻關系,包括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兩個方面。夫妻間的人身關系,是指夫妻雙方與其人身不可分離而沒有直接經濟內容的在人格、身份、地位以及生育等方面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夫妻間的財產關系,是指夫妻雙方在財產、扶養和繼承等方面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父母子女關系,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具體包括: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有管教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和監護人。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即經濟上的必要幫助和精神生活上的關心照顧,這種義務是無條件的。父母與子女間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此外,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的關系、繼子女與繼父母的關系、養子女與養父母的關系,與婚生子女與父母的關系相同,不得歧視。
其他家庭成員的關系,是指祖孫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體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贍養的權利或義務。兄弟姐妹之間有扶養的權利或義務。
離婚。離婚是指夫妻雙方依法解除婚姻關系的行為。它涉及離婚的原則、程序和離婚後子女撫養及財產處理等問題。
處理離婚時必須採取嚴肅的態度並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保障離婚自由。夫妻雙方自願離婚或符合法定離婚條件的,應依法准予離婚。二是反對輕率離婚。離婚標志著夫妻關系的解除和終止,從而引起一系列法律後果,對家庭和社會都將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不能濫用離婚自由。
離婚有兩種情況,一是男女雙方自願離婚;一是配偶一方要求離婚,另一方不同意離婚。因此,離婚程序也有兩種:一種是協議離婚,是指男女雙方自願離婚,並對子女撫養教育和夫妻財產分割等問題達成協議,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的行為。另一種是訴訟離婚,是指一方要求離婚,另一方不同意離婚,或雙方雖系自願離婚,但在對子女撫養或夫妻財產分割未能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婚姻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的行為。
為了保護現役軍人和婦女的特殊利益,婚姻法規定: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時,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有重大過錯的除外;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1年內或者終止妊娠6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但女方提出離婚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離婚只是從法律上解除了夫妻關系,父母與子女的血親關系並不因此而消除,無論子女由哪方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故離婚後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任何一方都不得以任何借口侵害這種權利或逃避這種義務。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離婚後子女撫養問題可以協議解決,協議不成由法院判決。至於離婚後的財產問題,夫妻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由法院判決;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則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由法院判決。
《婚姻法》還規定了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當夫妻一方有下列過錯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1)重婚的;(2)與他人同居的;(3)實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有過錯方應當向無過錯方支付賠償金。
道德和法律是社會生活的兩種重要調控手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保護著婚姻家庭這個人生的港灣。樹立家庭美德,遵循婚姻法律規范,是生活對我們提出的客觀要求。走進大學,離開了養育自己的父母,開始了自己的獨立生活,也有了對未來的憧憬,大學生應該在成長的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對婚姻和家庭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㈥ 婚姻法,民事訴訟法,刑法統稱為什麼
法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它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國家內部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的變化對憲法的發展變化起著直接作用,同時國際關系也對憲法發展趨勢有所影響。
制訂刑法、民法、訴訟法、經濟法、勞動法、婚姻法等法律都不能違反憲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與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就是指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民法(Civil law),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訴訟法部門指規范訴訟活動的法律。主要包括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另外,訴訟法部門還包括《仲裁法》、《監獄法》以及《律師法》等等。
訴訟法指的是規定訴訟程序的法律的總稱,是打官司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訴訟法是典型的法律程序法。在中國有三大訴訟法,分別是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在法治比較發達的國家,除了以上三大訴訟法外,一般還有憲法訴訟。(中國目前還沒有憲法訴訟,因此沒有規范違憲案件審理的程序法)
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經濟法的概念是經濟法學研究的首要問題,也是經濟法立法,司法等活動的基礎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經濟法現象在世界各國大量出現,經濟法概念問題也成為經濟法學界爭執最多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勞動合同法共分8章98條,包括:總則、勞動合同的訂立、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特別規定、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和附則。勞動合同法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屬於社會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釋。
㈦ 民法的基本體系
法律體系就是部門法體系。部門法,又稱法律部門,是根據一定標准、原則所制定的同類規范的總稱。
我國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2002年分別進行過民法典制定的嘗試,前三次由於我國社會經濟條件尚不具備,因此擱淺,在2002年啟動的民法典第四次編撰工作,採用了分編分章逐步制定的方法,中國目前的民法主幹法律如下。
按照民法體系劃分:
民法總則編:
《民法通則》(1986)及後來的實施意見
物權編
《物權法》(2007)《擔保法》(1995)
債權編
《合同法》(1999)及合同法解釋1、2
知識產權編
《著作權法》(1991)《商標法》(1993修正)《專利法》(2008年修訂)
家庭關系編
《繼承法》(1985)《婚姻法》(2001修訂)《收養法》(1998修訂)
㈧ 我國的法律體系分幾個類別
我國的法律體系
1.從一般意義上講,法律體系具有統一性、版穩定性、程序性與開放性的特權點。
2.我國的法律體系包括七個門類、三個層次。
(1)七個門類是: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商法、經濟法、行政法、社會法、刑法、訴訟和非訴訟法。
(2)三個層次是指,以憲法為統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規范性文件。
㈨ 我國的實體法律部門有六個法律部門組成婚姻法繼承法屬於其中的什麼法律部門
我國的六個實體法律部門分別是:民法、刑法、商法、訴訟法、行政法、憲法。其中,婚姻法和繼承法屬於民法的范疇。
民法是指調整個人、家庭、財產關系等民事關系的法慶局律規范的總稱。婚姻法和繼承派差和法都屬於民法的范疇,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和遺產繼承塵盯關系的法律規范。婚姻法主要規定了婚姻的成立、維護、解除等方面的法律規范,繼承法則規定了遺產繼承的基本原則、繼承人的順序、繼承份額等法律規定。
因此,婚姻法和繼承法屬於民法的范疇,是民法部門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