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不發展看什麼

經濟法不發展看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27 17:18:33

經濟法學有哪些前景

所有法學都只有兩個大方向:
一、律師
1、刑事辯護律師
2、民事辯護律師
3、經濟辯專護律師
由於國內屬沒有系統的分類,只要考過司法職業考試可以辯護各類案件,從事哪一類案件取決於你個人的法學專業專長!經濟法學沒有明確的范圍,民商類法學問題中,每一門法都是相互聯系的!
二、公務員類
1、司法機關
2、公、檢、法
公務員類司法機關基本就是按照規定辦事,不需要多高的法學造詣!
公檢法中屬法院的工作人員水平最高,關於經濟法學,現在同歸民庭下的民商!但是在市一級的法院對法學專業要求只為法學!高級和最高法院關於經濟類招錄為民商法學(法學研究生專業名)
最後,總結法學是常識性基礎學科,無論什麼法學專業都要求法學專業基礎!只要是法學專業類就有法學基礎!關於經濟法學專業的發展前景完全取決於學習者的個人興趣和機遇!

㈡ 經濟法理論有哪些

一、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

經濟法學,是以經濟法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經濟法的產生、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作為一門重要的新興學科,經濟法學在法學體系中居於重要地位,這與經濟法在現代國家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直接相關。

從一般意義上說,經濟法是調整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特定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作為一個重要的法律部門,經濟法是現代國家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在研究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規律的過程中,經濟法學得以產生和發展。

與各國法律體系中的傳統部門法相比,作為經濟法學研究對象的經濟法,其產生相對較晚。學界一般認為,現代意義的經濟法是在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階段以後才產生的,並體現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德國等國家制定的有關規范市場競爭行為的法律,如美國1890年的《謝爾曼法》、德國1896年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產生的一些「戰時統製法」,如德國1919年的《煤炭經濟法》等,也體現了國家對市場經濟活動的干預、協調。上述各類新型立法,引起了研究者的濃厚弊春高興趣,於是,德國學者開始稱之為「經濟法」,並提出了有關經濟法的多種觀點和理論,逐漸形成了新興的經濟法學。

其實,相對於上述各類立法,「經濟法」作為一個語詞的出現,要更早一些。例如,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和德薩米,就分別在其著作《自然法典》(1755年)和《公有法典》(1842年)中提及「經濟法」的概念,他們都認為經濟法是「分配法」;蒲魯東也曾在其著作中提到「經濟法」的概念;等等。但學界一般認為,他們所談到的經濟法,都不是現代法學意義上的經濟法。只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由德國法學界提出的經濟法概念才具有現代意義。因此,以經濟法為研究對象的經濟法學,產生要更為晚近,其較為全面的發端,是以20世紀20年代德國學者的研究為標志的。

基於德國當時的經濟和社會形勢、經濟政策與相關的史無前例的法律現象等客觀因素,以及德國學者長於理性思維,強調法律概念、體系的嚴謹與縝密等主觀因素,德國學術界率先展開了以「經濟法」為研究對象的法學研究,從而使德國成為經濟法學的發祥地。在租尺德國學者的帶動下,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經濟法研究在其他一些國家相繼展開,從而使經濟法學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二)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的基本方法

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需要從多個維度、運用多元的方法來展開思考和研討,這樣才有可能更好地解決各類「復雜性問題」。

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的方法,可以有多種分類,從哲學與科學的二分法來看,可以將其分為哲學方法和科學方法兩大類其中哲學方法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的方法論指導,科學方法又可分為一般科學方法和專門科學方法。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

如前所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諸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系」原理等,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重要內容,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都離不開這些原理的指導。

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的學習和研究方法貫穿於本書的各個部分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普遍聯系地、發展地看問題,全面揭示相關矛盾,對於認識經濟法的產生、發展規律,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例如,依循唯物辯證法中的矛盾分析方法我們應當「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看到事物內部對立的兩個方面,這樣看問題才能更為全面,防止片面。在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的過程中,要把握經濟法所要解決的基本矛盾,發現經濟法領域存在的諸多具體矛盾,對各類矛盾展開具體分析,找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這樣,才能對相關的理論和制度既有全面認識,又能夠把握其重點。

事實上,基於經濟法領域存在的諸多類型的矛盾,可以在經濟注學中提煉出多個層面的不同類型的「二元結構」,如經濟法調整對象、體系的「二元結構」,經濟法主體、行為、權利、義務、責任方面的「二元結構」,等等。這些「二元結構」作為經濟法領域諸多矛盾的體現,只要有效提煉、揭示和分析,就有助於把握經濟法和經濟法學的各類制度之間、制度與理論之間以及各類理論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有助於更好地把握整個經濟法體系和經濟法學體系,深化經濟法研究。又如,依據普遍聯系的原理,既要關注經濟法與其他部門法的普遍聯系,發揮整體法律體系的總體功效,又要關注經濟法內部各類制度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更好地發揮經濟法整體的系統功能;既要看到經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的普遍聯系,又要看到經濟法學的各類理論的緊密關聯;等等。因此,只看到經濟法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是不夠的,還必須在更大的系統中,關注各個層級系統的各類要素之間的普遍聯系,這對於解決經濟法領域的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都非常有意義。

2.各類具體科學的方法

在各類具體科學的方法中,一般科學方法也很重要,主要包括邏輯方法、經驗方法、橫斷學科方法等。其中,邏輯方法包括比較方法、分類方法、類比方法、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方法等。經驗方法包括調查方法、統計方法等橫斷學科的方法包括系統論的方法、博弈論的方法等。

上述各類方法作為「一般」科學方法,均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例如,邏輯方法中的比較方法、分類方法、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等,都是人們從事各類研究時經常會用到的基本方法。「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僅以比較方法為例,在經濟法領域,一方面,人們可以進行制度比較,包括對古今中外的經濟法制度進行比較,也包括對經濟法制度與其他部門法制度進行比較,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進行理論比較,包括對國內外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經濟法理論的比較,對經濟法理論與其他法學學科理論的比較,以及法學以外的其他相關學科理論的比較,等等。通過比較有助於更清晰地認識經濟法制度和理論的特質。

專門科學方法,是由某些具體學科(如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等)所提供的方法,如經濟分析方法、政策分析方法、社會分析方法、歷史分析方法、語義分析方法,等等。這些專門科學方法對於解決經濟法領域的一些具體問題,往往具有重要價值。其中,法律經濟學方法、法律社會學方法等,已經在經濟法學研究中有了較多的應用。

例如,經濟分析方法中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法律分析方法中的權利一義務分析方法等,在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的過程中,都是非常基礎的方法。此外,社會分析方法、歷史分析方法、語義分析方法等,在學習相關的經濟法知識時,往往會具有特殊的意義。

上述方法的有機組合,可以構成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的方法體系。在上述方法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無論對於法學或其他社會科學,還是對於經濟法學或其他部門法學,都不可或缺,至為重要,因而應是方法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一般科學方法中的邏輯方法、比較方法等也具有重要功用。另外,專門科學方法中的一些方法,應視其與經濟法學的聯系是否密切而作出選擇。例如,經濟法作為調整特定經濟關系的法,與經濟生活聯系至為密切,因此,經濟分析方法自有其用武之地。至於其他學科的一些具體方法,應結合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的具體需要而作出取捨。

㈢ 影響國際經濟法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國際經濟法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國際條約、國際經濟管理、重要國際組織的規范性決議專和國內涉外經法屬立法。
國際經濟法的主體是指在國際經濟法律關系中能夠行使權利、承擔義務並具有法律人格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國家和國際組織。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並貫穿於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各類法律規范的主要精神和指導思想。 主要有:
(1)國家經濟主權原則;
(2)公平互利原則;
(3)國際合作以謀發展原則。

㈣ 我國經濟法實施中面臨的問題及其完善

在經濟法學領域,要進行政策分析,就必須先明確一系列問題。例如,經濟政策與經濟法是否具有共通性或同一性?哪些政策分析方法可用於經濟法研究?可否提煉出經濟法上的政策分析方法並有效應用?等等。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不僅對於經濟法學的發展很有價值,而且對於刑法社會法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及制度建設,也都甚有裨益。
一、政策的狹義界定

政策分析方法,核心是「政策」,如何界定「政策」,是各相關學科都要著力研究的問題。[1]基於政策主體的不同,首先可以把政策分為公共政策和私人政策,[2]私人政策是與政府的「施政之策」相對應的「對政之策」,限於篇幅和論旨,本文把政策定位於公共政策,[3]並往往限縮於更為狹義的經濟政策。

從根本上說,公共政策作為政府的策略,是政府為實現公共職能和有效治理而採取的各種對策。為此,一些學者認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在特定時期為實現一定的公共目的而採取的行動或制定的行為准則。它可以體現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並由此可以分為經濟政策、社會政策等多種類型,[4]是一系列謀略、措施、條例、法令的總稱。基於這種理解,法律也可被囊括於廣義的公共政策,但在法律的政策分析中,尤其應當研究公共政策與法律的互動,特別是前者對後者的影響。

在公共政策體系中,對經濟法理論和制度的形成、發展影響最大的,當屬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事實上,兩類政策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從而使經濟法會體現出突出的經濟性和一定的社會性。[5]當然,相比轉而言,經濟政策對現代經濟法的理論和制度形成所起的作用更大,因而在探討經濟法上的政策分析方法時,一般需要更多地關注經濟政策。

經濟法作為現代法,具有與傳統法治理念不同的現代性,與政策的聯系更為密切。[6]其中,經濟政策是經濟立法的前提,經濟法是經濟政策的法律化,是對經濟政策有效實施的法律保障。[7]這種認識是學界的基本共識,也是進一步對經濟法作政策分析的基礎。
二、政策分析及其具體維度
「政策分析」( Policy analysis)一詞,由美國經濟學家林德布洛姆( Charles E . Lindblom)於1958年最先提出。[8]但對於什麼是政策分析,始終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奈格爾(Stuart S .Nagel)和戴伊(Thomas Dye)將「政策分析」等同於「政策科學」,這是一種最廣義的理解。此外,奎德(Edward S. Quade)和鄧恩(William N . Dunn)則認為,政策分析是運用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去解決社會問題的一個應用性的學科,這是相對狹義的理解;而巴頓(Carl V . Patton)等人則認為政策分析就是對備選方案進行評估和選擇的研究過程,這是最狹義的理解。[9]

上述各種有代表性的觀點,都有不同程度的可取之處。綜合借鑒各種觀點,可以認為,所謂政策分析,就是綜合運用各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對政策制定、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整個政策制定、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

政策分析的對象是「復雜性問題」,因此,需要借鑒各類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包括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乃至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哲學、數學、運籌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作為一種方法論,政策分析既要包括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也要包括理性分析與超理性分析;[10]既可以是事前分析或事後分析,也可以是整合分析。此外,政策分析既關心事實,也關心價值。因此,它不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規范性的。

政策分析可以有多種不同的維度,如政治學維度、經濟學維度、歷史學維度、心理學維度、倫理學維度等。通常,學者們最為重視的是政治學維度和經濟學維度,它們對於經濟法研究也最為重要。
應用

三、政策分析方法的適用基礎及其類型

要探討政策分析為什麼可以成為經濟法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就必須研究其適用基礎和具體類型。因為如果不具備適用基礎,該方法就不能進行適用;如果不研究方法的具體類型,就無從知道哪些方法可用。
(一)政策分析方法的適用基礎

從總體上看,政策分析方法之所以可以適用於相關的經濟法研究,主要是因為政策與法律(特別是經濟政策與經濟法)有著極為密切的內在關聯,存在著諸多的同一性、共通性,尤其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主體上的相通性。政策與法律的制定者雖然在嚴格意義上並非同一,但在制定主體和實施主體上卻存在著相通性,有時甚至具有同一性。在議會地位式微、政府大量行使立法權的情況下,「政府造法」的現象和問題非常突出,使得政策與法律的制定與實施主體,往往都統一由政府來擔當。在這種情況下,立法便成了「立法機構」的附屬工作。[14]基於自身利益、擴大法定權力或強化政策效力等諸多考慮,政府極可能把自己制定的政策直接或間接地寫進法律草案,從而對經濟法的立法產生深刻影響。這不僅可以用公共選擇理論等來說明,也可以通過各國的經濟立法實踐來證實。上述主體方面的相通性或同一性,必然會帶來政策與法律的許多共通性,從而為法律的政策分析奠定了重要基礎。
第二,在客體上的同一性。經濟政策與經濟法所面對的都是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經濟

問題,其規范或調整的對象(客體)是共通的,甚至是同一的。只不過經濟政策往往更具有直接性、應急性的特徵,其制定或實施往往是經濟法制的鋪墊、實驗或前期預演。正是它們所共同面對的「市場失靈」問題,被普遍作為經濟法研究的重要切入點,從而有力地促進了經濟法理論共識的形成。事實上,經濟法學者在其研究中已經隱含了經濟政策與經濟法在客體上的同一性,並自覺不自覺地在運用著政策分析方法。

第三,在目標與手段上的共通性。政策的核心內容是政策目標及其實現的工具。相應地,經濟法上非常重要的,便是經濟法的宗旨以及確保宗旨實現的調整手段。經濟法既然是經濟政策的法律化,在其立法宗旨中就必然要集中體現經濟政策的基本目標,同時,又要把各類基本的經濟手段加以法律化,形成自己的調整手段,從而使經濟政策與經濟法在相當高的程度上存在著共通性。

與此相關,由於經濟政策與經濟活動、經濟規律、經濟機制、經濟體制密切相關,並與經濟理論存在著互動關系,[15]因而同樣會對經濟法的理論與制度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發掘經濟政策與經濟法在上述「關系網」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於深入研究經濟法問題是至為重要的。綜上,經濟政策與經濟法,從制定主體到實施主體,從目標、宗旨到實施途徑、調整手段、政策工具,從價值追求到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等,都存在著同一性或者交叉性、相通性,因此,用於政策問題研究的一些政策分析方法,同樣也可以適用於經濟法的研究。經濟政策與經濟法在某些方面的同一性或共通性,正是政策分析方法得以適用於經濟法研究的基礎。

在上述的適用基礎之上,政策分析方法就可以適用於經濟法研究,並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替換性研究」,即把經濟法與經濟政策進行「替換」,從分析經濟政策的各種具體維度,以及由經濟學、政治學等相關理論所生成的各種具體方法,去分析經濟法問題;另一是「背景性研究」,即關注政策系統和經濟法系統的密切關聯和相互影響,以經濟法系統為核心,把相關政策的形成和變化看作是影響經濟法制度的重要背景性因素,從而更好地探尋經濟法制度產生、發展、更迭的政策性因素。由於相關政策對經濟法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而上述政策性分析尤其重要。

此外,在探討政策分析方法的適用基礎時,還必須關注其局限性。因為政策與法律,雖然具有多方面的同一性或相通性,但兩者畢竟並非完全同一,在制定主體、制定程序、實施機制、規范效力等方面都有差別。通常,政策更具有應急性、靈活性、易變性,而法律則更具有穩定性、普適性、原則性。個別性的政策,往往不能放入普適性的法律中;即使偶爾放入,也只能作為「例外」或「適用除外」的情況。因此,在經濟法研究中,不能完全照搬政治學上已有的政策分析方法,而應當取其精華,適當重構。
(二)政策分析方法的主要類型

依據不同的研究路徑或所要解決的問題等,政策分析方法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如政策主體分析、政策目標分析、政策工具分析、政策背景分析、政策實效分析,等等。它們在經濟法研究中都很重要,故有必要對其擇要探討。
1.政策主體分析

政策主體通常包括參與政策制定、執行、評估和監控的組織體或個體。對政策主體進行具體分析,有助於明確各類政策主體的地位、作用、價值、權力分配等問題;在經濟法研究中,則有助於研究經濟法主體的體系以及主體的權義結構,特別是職權與職責的分配、經濟法責任形態等重要問題。

政策主體分析對於研究經濟法的體製法(或稱組織法)、[16]主體制度等非常重要。在具體的政策主體中,官方的政策主體主要是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也有學者認為還應當包括處於執政地位的政黨,因為現代國家的政治統治大都通過政黨政治來實現。此外,非官方的政策主體,無論是利益集團、選民,還是大眾傳媒,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經濟法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具體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對上述各類政策主體進行分析,有助於研究經濟法學中的規范論和運行論。
2.政策目標分析與政策工具分析

各類公共政策都包含兩個基本要素,即政策目標和政策工具。由於經濟政策與經濟法所面臨的問題相同,因此,經濟政策的基本目標,也自然會與經濟法的宗旨相合。這樣,通過經濟政策的目標分析,就有助於認識經濟法的宗旨以及經濟法學價值論領域的相關問題;同時,也有助於進一步從系統論的角度,發現經濟法的結構問題,並通過結構調整,來增進和完善經濟法的功能。

政策工具作為實現政策目標的手段,其有效運用,有助於避免政策失敗和政府失靈。因此,在經濟學領域早就開始了對經濟政策工具的研究;在政治學領域,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政策工具展開的大規模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17]例如,狄龍(Van
der Doelen)將政策工具劃分為法律性工具、經濟性工具和交流性工具;霍萊特(M.
Howlett)則將其劃分為自願性工具、強制性工具和混合性工具,等等。[18]但在經濟法研究上,更需要關注的是經濟政策工具,如預算、稅收、國債、貨幣、價格等手段以及更為具體的稅率、利率、匯率等經濟杠桿,因為這些經濟政策工具的法律化,恰恰構成了經濟法有效調整的手段,因而對於研究經濟法制度的具體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3.政策背景分析

任何政策或法律,都有其生成、變遷的背景。作為一種方法,政策的背景分析,既應關注對經濟法的形成和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政策背景,也應關注相關政策本身的背景,因而背景分析可以「多重展開」。

對於政策背景的分析,有助於推進經濟法制度的發展和完善。事實上,經濟法的調整目標和調整手段,都依存於特定的背景,要隨著背景的變化來適度調整,以使經濟法制度也能夠不斷地適應社會經濟變化發展的要求。此外,通過政策的制定過程,來認識立法背景和動因,既是一種法律解釋方法,也是一種政策分析方法。

上述幾種政策分析方法,都是密切相關的。由於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離不開特定的主體,不同的政策主體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並由此會影響到政策目標的確定,因而就應當有主體分析與目標分析;同時,由於實現政策目標的手段(或稱政策工具)關繫到各類政策主體利益的實現,因而工具分析與主體分析、目標分析也可以聯為一體。而上述三種分析,都離不開更深層次的背景分析,只有深入分析主體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各類主體提出政策目標的背景,以及選擇和運用政策工具的背景,這樣,對經濟政策和經濟立法的相關分析才可能較為全面,也才可能更好地去理解、解釋和實施相關的法律,找到經濟法制度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對策。

上述各種具體的政策分析方法,構成了經濟法上的政策分析方法的主幹部分,對於研究經濟法的主體、宗旨、調整手段、具體制度、法律環境等,都很有價值。為此,還應當進一步研究其具體應用問題。
四、政策分析方法的應用

由於政策往往是立法和執法的重要依據,[19]因而政策分析方法不僅可以應用於分析制度的形成,也可用於分析與政策相關的許多理論問題。下面僅選取幾種主要的政策分析方法,來探討其在經濟法研究中的應用問題。
(一)政策目標分析方法的應用

政策的目標分析,作為政策分析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經濟法研究上的具體應用,主要體現為通過審視影響經濟法立法的經濟政策目標,來分析和判斷經濟法立法在宗旨、原則、調整手段、協調性等方面的成敗得失,從而進一步找到存在的問題,並為整個經濟法的法制完善提供重要支持。

對經濟政策的目標分析,有助於認識經濟法的宗旨。其中,對於宏觀經濟總體目標的分析,有助於認識經濟法的總體宗旨;而對於具體的經濟政策的目標分析,則同樣有助於認識經濟法相關部門法的宗旨。

例如,從財政政策的角度來看,財政政策的目標與其職能是一致的。財政政策的職能,通常包括分配收入、配置資源(或稱宏觀調控)、保障穩定三大方面。與這些職能相對應,財政政策的重要目標就是在整個國民收入分配的過程中,既要使國家獲取財政收入,又應促進社會分配公平;既要在微觀上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又應在宏觀上加強對經濟運行的調控,從而在保障經濟公平和社會公平的基礎上促進和保障整個社會的穩定。上述的財政政策目標,必然會影響財稅法的宗旨,並使其成為財稅法宗旨的一個必要內容。

又如,一國貨幣政策的核心目標,就是調控貨幣發行量,保障幣值的穩定,以求在根本上保障物價的穩定,防止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正是基於該目標,在相關的金融法,特別是中央銀行法上,才把穩定幣值作為法律調整的核心目標。為了確保中央銀行的獨立性,使其能夠真正獨立地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各國法律往往都在體製法上作出相關的保障性規定。因此,研究金融法所涉及的各類具體制度(如監管制度、傳統的「三大法寶」等),以及在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等方面做出取捨時,應牢記貨幣政策的核心目標和金融法的核心宗旨。

此外,在競爭政策或市場規制政策上也是如此。競爭政策主要涉及反壟斷政策和反不正當競爭政策,市場規制政策還應當進一步包括消費者政策。這些政策的目標,都會影響相關的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保護法的立法宗旨,進而影響到這些法律的實施。

其實,早已有學者關注政策目標對法律的制定和實施的影響問題。例如,韋伯曾經指出,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兩大法系國家的法學家們在處理一人公司問題的時候,會涉及如何思考的問題。對此,韋伯特別強調:「我們必須注意各種經濟上的政策的目的,或許還有財政政策和商業道德的因素,這都屬於實體的。」[20]這種論斷對於研究經濟法領域的相關問題也是很有普遍意義的。
(二)政策工具分析方法的應用

通常,為了使政策實施得到法律的保障,需要把基本的政策目標和政策工具通過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從而使一些重要的經濟政策工具,從經濟性的調控或規制手段變成法律化的「調制手段」。這種法律化,有助於更好地協調各類政策工具之間的關系,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整體效益。

例如,財政政策的工具是多方面的,即使是不包含稅收的財政政策工具,也要包括預算、國債、政府采購、轉移支付等多種手段。我國在世紀之交,非常重視「積極的財政政策」,試圖通過擴大財政支出,增發國債來拉動內需,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國家又加大了征稅的力度,使得稅收收入每年都以增收1000億元以上的速度在增加,甚至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對此,有的學者認為這與積極的財政政策是不協調的,因為「減稅」政策更有利於拉動內需,而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則可能產生「擠出效應」,這就是不同政策工具相沖突的結果。

由於各類政策工具涉及不同主體的利益調整,甚至直接影響其基本權利,同時,政策工具的運用也特別需要法律保障和法律協調,因此,對那些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必須加以法律化,使其成為經濟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也使政策分析方法可以貫穿於經濟法的研究過程之中。事實上,對具體的稅收制度、預算制度、貨幣制度等方面的研究,無不與政策工具的分析直接相關。可以說,沒有政策工具分析作為基礎,就不可能很好地分析經濟法的具體制度及其調整特點。因此,政策工具的分析,對於經濟法研究非常重要。

要進行具體的政策工具分析,關注經濟政策之間的協調尤其重要,這是需要反復重申的問題。例如,財稅政策與金融政策如何協調,是「一松一緊」,還是「雙松」或「雙緊」?如何在計劃層面上作出相應的協調?消費者保護政策與相關的競爭政策如何協調?等等。此外,上述政策與產業政策、貿易政策等相關政策如何協調,同樣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單靠某類具體政策的制定者,勢必無法完成協調任務。特別在部門利益、地方利益可能被推向極致的情況下,單方面的主動協調無疑困難重重,因而迫切需要「依法協調」。為此,必須在法律上明確各自的職責許可權,以「定紛止爭」。在這方面,德國的《經濟穩定與增長促進法》堪稱典範。[21]

(三)政策主體分析方法的應用

由於經濟政策的制定主體層次較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都可能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制定基本經濟政策,並體現在與其相對應的各層次的立法之中,如國務院的經濟法規、各個職能部門的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等等。立法主體的多層次性,帶來了經濟法立法和執法方面的一系列問題:它加劇了經濟法的立法與執行的復雜化,導致部門立法、地方立法林立,下位立法對上位立法的抵悟、沖突不斷,不協調之處綿延不絕,隱性修改隨處可見。

除了上述的官方政策主體以外,非官方的政策主體也不可小視。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三部門日漸興起,不同的利益集團也在蓬勃發展,它們會影響到經濟政策的制定和經濟法的制度形成。例如,在稅收立法中,應如何規定特定群體的稅收優惠(如對出口商如何實施出口退稅制度等);在反壟斷立法上,對哪些主體給予豁免等。其實,凡是涉及特定主體的立法,都可能會受到某些大企業或其他壓力集團的影響,這已是毋庸諱言的事實。因此,明確各類主體的角色和地位,對於政策制定主體和影響政策制定的主體進行具體分析,有利於進一步分析經濟法的立法、執法及法律監督等環節的問題。
(四)政策實效分析方法的應用

政策實效,是政策分析的極為重要的內容。[22]事實上,影響政策實施效果的限定因素很多,包括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和「時滯」等。從公共選擇理論、理性預期理論的角度來看,影響政策實效的因素,既可能是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的能力、努力等方面的局限,也可能是受政策影響的相關主體的博弈行為帶來的局限。這些局限都會產生效力減損的問題。

此外,政策的實施及其效力的抵達和效果的產生,往往是存在「時滯」的。[23]即使是應急性的政策,也並非總能「立竿見影」。事實上,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總是需要主客觀的限定條件。如若條件不具備,則可能「政策落空」,導致「政府失靈」。

上述對影響政策實效的限定因素的分析,同樣適用於經濟法研究。例如,經濟法的制定主體和實施主體,其理性也是有限的,所制定出來的經濟法不可能盡善盡美。這樣的法律再去實施,其法律實效的「遞減」便可想而知。即使立法者和執法者都聰慧而高尚,且能力和努力都足夠,但相關主體的博弈行為也會使經濟法實施的效果受到影響。因此,透過政策的局限性分析,可以更好地看到經濟法的局限性。

此外,經濟法比經濟政策會有更突出的「時滯」問題。由於通常只有相對穩定、較為成熟的政策才可能被法律化,因此,同種類型的經濟立法,一般都要滯後於相關的經濟政策。政策的實施畢竟有行政或政黨力量的推動,因而貫徹速度相對更快一些;但法律化的政策,從制定到實施都必須按部就班,往往要經由多種機構、多種主體、多種程序,因而其「時滯」問題也更為突出。從法治精神的要求來看,經濟法的立法、執法、法律監督等都離不開程序,而「程序就是過程」,甚至是漫長的過程,由此產生的「時滯」往往是以犧牲效率為代價的,因而同樣涉及效率與公平的價值如何有效權衡的問題。

進行政策實效分析,除要研究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外,還可研究政策的限定條件(con-straints),即一項經濟政策在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中必須依賴的條件。對於某些限定條件所存在的剛性也必須予以注意,這有助於分析法律調整所面臨的各類矛盾、實施障礙和解決對策。

事實上,經濟法上存在著多個方面的「二元結構」,如何全面兼顧其中所蘊涵的各種矛盾,恰是經濟法的「調整藝術」之所在。例如,在經濟法上,私益是對公益的限定,沒有私益就沒有公益,因而不能只考慮公益而不顧及私益。與此相應,個體營利性與社會公益性的矛盾、效率與公平的矛盾等,在經濟法上都應當協調兼顧。同樣,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利益、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強者與弱者的利益、集體與個體的利益、國家與國民的利益,等等,也都要兼顧和協調,因為它們都是影響經濟法調整實效的限定條件。為此,兼顧各種不同的利益,綜合協調不同的情況,在總體上來全面把握,實現「納什均衡」,應當是經濟法調整的總體精神。

上述的兼顧與協調,不僅應體現在總體精神或調整目標方面,而且還應當體現在具體的調整手段方面。只有在各類具體的法律化的政策工具方面做到有效協調,才有可能真正兼顧各類不同主體的利益。可見,在應用政策實效分析方法時,同樣要考慮政策目標分析、政策工具分析以及政策主體分析,也就是說,這些分析方法是聯為一體的,它們的區分只是相對的。
五、結論

經濟政策對經濟法的理論和制度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其間存在的諸多互動性、相通性甚至同一性,使人們可以通過政策分析,特別是通過「背景性研究」或「替代性研究」,來發現和解決經濟法本身的問題,這正是政策分析方法在經濟法研究中的重要價值。

經濟法學界已有的或者正在進行的許多研究,實際上都是政策分析。這些政策分析,一般是把「政策」限定於「公共政策」,特別是經濟政策。本文也對此作出了限定,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政策分析的不同維度,探討了該方法的適用基礎,提煉出對於經濟法研究較為重要的政策主體分析、政策目標分析、政策工具分析、政策背景分析、政策實效分析等多種類型,並分析了這些方法在經濟法研究上的應用問題。由於經濟法學界缺少相關的研究可供參考,因而這些探討只是「淺探」。

事實上,政策分析在政治學等領域還有許多方面並未達成共識,筆者主要是結合經濟法研究的實際,對已有的政策分析方法進行解析和改造,以增進其對經濟法研究的有效性。但在具體運用時,必須考慮到經濟法與經濟政策的互通性與差異性,以免以偏概全。

單純的政策和政策分析,總有其局限性,並會帶來經濟法制度建設的局限性。因此,要全面分析各類經濟法主體的對策活動,還必須關注博弈分析方法,從而提煉出一種個體主義與整體主義相結合的「政策一對策分析方法」。此外,政策分析方法還可包括圍繞政策而展開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如政策的分類,實際上也是一種分析方法。例如,對經濟政策作出基本政策和具體政策的劃分會影響到經濟法系統內部的結構與分類以及經濟法體系的構建等。需要說明的是,政策分析方法也可以對經濟法以外的其他部門法領域產生影響。例如,刑法領域研究的刑事政策問題,社會法領域研究的社會政策,行政法領域研究的諸多公共政策,等等,都可以運用政策分析方法進行探討。[24]此外,在當代司法領域,也要考慮「公共政策」或「公共秩序保留」的問題,對此同樣需要進行政策分析,以體現和遵從法律共同的價值。[25]

值得關注的是,現實的法律實施,只是提供了一個基本的規范框架,在法律調整的基礎上真正直接發揮作用的,往往是各類政策,如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運用,大量的稅收優惠政策的採行,市場規制政策的調整等。因此,在經濟法研究中,非但不應排斥政策,還應看到它是經濟法調整的重要配套「制度」,是經濟法的立法與法律實施的重要源泉和指引。因此,加強經濟法的政策分析,必將大有可為。

㈤ 經濟法課程介紹

1. 《經濟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經濟法》面向有志於從事 *** 經濟管理、大型企業或金融機構管理以及司法領域相關工作的版人士,就經濟法權總論、規劃和產業法、財政稅收法、金融法、競爭法和消法等領域進行理論與制度講解,為學習者了解經濟法理論、知曉經濟法律制度並運用於具體經濟社會實踐奠定基礎。

2. 經濟法有哪些課程

經濟法學專業及其研究方向
(公司法與企業法、金融法、合同法、國內經濟法、國際經內濟法、國際法、稅容法、房地產法、破產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研究方向)
我認識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在職研這邊的咨詢老師,你如果還有什麼不清楚的話,可以直接加下她99
21
109
47詳細咨詢下。希望可以幫到你。呵呵

3. 《經濟法概論》課程講什麼內容

《經濟法概論》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公共課。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版習,可以使學生比較全面權系統地掌握經濟法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認識經濟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法律服務於經濟的能力,以便於今後能夠較好地適應經濟管理工作的需要。

4. 如何理解經濟法和對經濟法課程的建議

中國傳統的社會道德中擔保人更多的是行俠仗義、舍己為人,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內的目的,雖容然說這樣一個擔保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和承擔相應的責任,但不至於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時候非得擔保人履行全部的債務。雖然法律也要求擔保人要有這樣可以擔負債務人債務的能力,但說到這不禁的想起了社會現實中的許多例子,擔保人站在中間左右不是人。有些法律條款是與現實的社會道德是相沖突的,可能也是許多人無法接受的,就乾脆不承認這樣的法律條款。這只是個人在擔保中的一些疑問,呼籲立法機關應該平衡各方面的權益和合理的調整法律當事人之間的關系。

5. 經濟法課程的收獲與體會

第一篇
學習經濟法心得
一、考情分析,學習方法應以聽課為主通過分析歷年來的考試情況,不難看出,試題越來越靈活,試卷中客觀題部分佔75分,主觀題部分佔25分,其中最難的部分就是40分的多選題了,所以,單靠押住綜合題是很難過關的。我們的學習方法應側重於客觀題部分(包括單選、判斷、簡答、綜合),通過聽課,60分的內容能夠得到解決,另外40分的內容則應聽課加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勿死記硬背。總之,經濟法應以聽課為主。二、教材調整,重點變化大自2007年起,會計職稱考試教材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由原來的12章調整為9章,所以各章的考試分值也相對平衡,基本上轉變為章章重點。三、經濟法的學習法通過聽老題的課和各個考試過關者介紹的個人學習方法,我總結了以下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1.認真聽課大家都是成年人,參加考試都不容易,有家、有事業,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學習時間都是靠擠出來的,而且一般報職稱一報就是3門或2門,因此,我們是不可能把大塊的時間劃出用於學習經濟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學習實務和財務管理,所以,我們大家應該有較高的學習效率,有較好的學習效果。在學習課件中,老師所講的重點幾乎涵蓋了90%以上的考試內容,所以,只要我們認真聽課,用心聽課,過關應該是不成問題的。2.課後復習,注重總結歸納聽課後,應認真歸納總結,可以自己製作一些表格,加深記憶,真正將知識變成自己的,這樣掌握得更牢固,記得更深刻。課後復習時,只復習不會的內容,會的就省略了,盡量不要重復復習,節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3.做題要精,以典帶面聽課復習後,不要忙於做題,當下聽完,誰都會做。可以過兩天再做前幾天學習過章節的習題,這樣很容易發現不會的問題。題不在多,而在於精,歷年考題是習題中再精典的習題了,也是必做且應認真分析總結的習題。做題後,要注意總結考點,明確解題思路,以典帶面。做錯的題,應記下來,之後反復做,錯題會逐漸變少,當然自己掌握的知識逐漸增多。這就是我自己總結的一些《經濟法》學習方法,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今後,我會把《經濟法》逐章的學習體會及自己歸納總結的一些資料傳上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各位學友多多支持,多多指教,大家互相學習,互相督促,一起順利通過考試,大家一起努力吧!加油!

第二篇
「讀己」也是我大學價值觀的一個部分,上大學我追求的是自己在能力、素質、性情多方面的自我提升,然而我時常「讀己」看自己與之前的變化。所以在這經濟法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應該用自己的價值尺度來衡量自己在這課堂受到的感悟和得到的提高。在論文開始我也已經提到了通過這一個系列的課程我初步奠定了我一生學習經濟法的框架。也許現在課堂中許多專業問題我都無法全部的理解,但我相信隨著自己逐漸步入商場對經濟法中條款會更為理解。學習到一些基礎的經濟法知識是必然的,在其他方面通過一次學生講課也讓我換位思考更加了解老師的職責,也讓我好好的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課後也有幸再和我們的項老師進行了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自己的思想再度受到啟發,真的自己在這課程的學習中和這位老師的交流中自己在某些方面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希望有更多的機會也我們的項老師進行交流。

一、 自我理解

(1)《經濟法-擔保法》的保證法律條款與社會道德的沖突論證

有幸自己得到了在大學為數不多的幾次學生講課的機會,在經濟法的課堂上我和大家講解、分享的章節就是擔保法中的保證一小節,然而在自己精心准備之後上了一堂自己較為滿意的課。在這個小點中我也不得不以這章節為契機來談談法律條款與我們中國大眾地社會道德的沖突論證。

作為債的擔保的保證,是指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作為保證人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制度。在保證中最重要強調的擔保人與債權人之間的關系,然而債務人只作為託付者和債務的承擔者,在擔保法的制定過程中始終把擔保人與債權人作為制定法律的重要的當事人,而把債務人放在了擔保人上帝的位置。在這不得不想問一句擔保人為什麼要為債務人擔保債務呢?因為兩者的關系、兩人的利益還是更多不為人知的事情,擔保人需要承擔的責任和風險將會是多大的呢?在這同時有多少人可以勝任擔保人的角色,雖然這規范了擔保制度保障了債權人的權益,但站在弱勢的債務人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命運。

但在我們中國傳統的社會道德中擔保人更多的是行俠仗義、舍己為人,但也不排除有其他的目的,雖然說這樣一個擔保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和承擔相應的責任,但不至於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時候非得擔保人履行全部的債務。雖然法律也要求擔保人要有這樣可以擔負債務人債務的能力,但說到這我不禁的想起了社會現實中的許多例子,擔保人站在中間左右不是人。有些法律條款是與我們現實的社會道德是相沖突的,可能也是許多人無法接受的,就乾脆不承認這樣的法律條款。這只是我個人在擔保中的一些疑問,我呼籲我們的立法機關應該平衡各方面的權益和合理的調整法律當事人之間的關系。

(2)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的經濟法觀察

2008年6月28日,位於蘭州市的 *** 第一醫院收治了首例患「腎結石」病症的嬰幼兒,這也就拉開了三鹿奶粉事件的序幕。之後全國各地瘋狂式的檢驗出我們的兒童患上「腎結石」,通過科學檢驗得出結果是這些兒童一直長時間的飲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牛奶所致,之後以我們民族企業三鹿奶粉公司破產倒閉為結局結束了風雨飄搖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按照我們在這個學期學習的經濟法常識,自己也試著用現實的操作來檢驗自己學習的知識。毫無疑問生產商的質量出現了問題侵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這也就違反了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中的條款;在食用的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也違背了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內容;在最後處理的過程中公司破產、倒閉也不得不藉助我們經濟法中的破產法來進行規范。這只是粗線條的說說三鹿奶粉事件中違背的經濟法條款。

然而我認為這場事件中的奶製品生產者是大多數的國內大中型奶製品國有企業,然而三鹿集團只是為我們中國奶製品行業做了替罪羊,換句話說按照真真實實的事情真相來處罰我們早在2009年就要靠進口奶製品維持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了。我也認為這件事件中作為執法者的中國 *** 太想息事寧人了,這與我們經濟法是格格不入的。我們國家的法制和經濟發展的制約不得不讓我們犧牲少數企業換取更多的一大片企業,這是國家的策略但更是對我們國家法律尊嚴的褻瀆。這也就是我們國家經濟法發展到現在,不、不只是經濟法廣大的法律部門也都面臨這樣的困境,我們對法律應該是尊重的,即使不必倒閉那麼多的企業,但對其的犯事較輕的企業也給予相應的處罰,真的現在我們國民都不敢確定現在的奶製品中還是否還加入了三聚氰胺。

小結:

就以這樣一篇《經濟法》論文結束我的經濟法學習不是我的本意我也不會這樣實施,在論文開始的時候我也清楚的闡述了自己學習的態度,現在在許多學科學習的都是這個學科的框架,自己是否能夠有有長足的進步都是取決於今後不懈的努力,這篇論文寫出了我作為一個初學《經濟法》人的全部體會。在最後向為我們授業解惑的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6. 經濟法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

經濟法學的概念 經濟法學是研究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對此,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經濟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 法學是研究法及其發展規律的社會科學。所謂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現象的學科。法學屬於社會科學的范疇,是社會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學科。它與政治經濟學、經濟學、軍事學、社會學、文學、史學等同屬於社會科學體系的其他學科,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各自研究的社會現象不同。法學是以法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 經濟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它與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等同屬於法學體系的其他學科,也是有共性,有個性。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各自研究對象的特殊性。 第二,經濟法學以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 *** 同志指出:「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可見,我們要在正確認識經濟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的同時,必須明確它的研究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從而搞清楚經濟法學不同於法學的其他分支學科的特殊本質,將經濟法學同其他事物區分開來。 我們認為,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是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這就是說,經濟法學不僅研究經濟法,而且研究經濟法的發展規律;不僅研究經濟法的現狀,而且研究經濟法的歷史發展;不僅研究靜態的經濟法,而且研究動態的經濟法。 經濟法學的地位 經濟法學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學在法學體系中所處的位置。所謂法學體系,是由多層次的、門類齊全的法學分支學科組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一般認為,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將法學分別劃分為:國內法學和國際法學、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獨立學科和邊緣學科、傳統學科和新興學科等等。在第一次劃分結束以後,根據實踐的需要,還可以繼續進行劃分。例如,可以將國內法學劃分為經濟法學、民法學、行政法學等;將國際法學劃分為國際公關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等。 那麼,經濟法學在法律體系中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呢?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回答: 第一,經濟法學是一門國內法學。 國內法學是相對於國際法學而言的。國際法學,是指研究國際法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國內法學,是指研究國內法學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人們平時所說的經濟法,實際上是相對於國際經濟法而言的國內經濟法。所以,研究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屬於國內法學的范疇。 第二,經濟法學是一門應用法學。 應用法學是相對於理論法學而言的。理論法學,是指研究法的共同問題和法發展的一般規律的法學學科。經濟法學同社會實踐具有緊密聯系,實用價值很大,因而是一門應用法學。當然,它也有自己的理論和理論價值。 第三,經濟法學是一門獨立學科。 獨立學科是相對於邊緣學科而言的。邊緣學科,是指研究對象跨越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學科的研究對象的學科。獨立學科,是指具有特定研究對象的學科。作為經濟法學研究對象的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不僅具有一定的范圍,而且同其他法學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可以分開的。所以,經濟法學是一門獨立的法學學科。 第四,經濟法學是一門新興學科。 新興學科是相對於傳統學科而言的。傳統學科,是指歷史悠久的學科。新興學科,是指新近興起的學科。經濟法學與民法學等傳統學科相比,它問世的時間要晚得很多。經濟法學是一門在現代社會應運而生的年輕學科,是一門新興的法學學科;同時,它也是一門迅猛發展中的學科,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學科。 第五,經濟法學是一門重要學科。 判斷一門學科是否重要?其重要程度如何?不決定於該學科和其他學科學者的主管願望,而決定於它實際發揮作用的狀況。在現代社會中,經濟法學對於加強經濟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所以,經濟法學是一門重要的法學學科。

7. 國際經濟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國際經濟抄法在整個法學課程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在整個法學鏈條中具有不可或缺性特點,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國際貿易法(其中又包括國際貨物貿易法、國際服務貿易法、國際技術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以及國際經濟貿易爭議的解決等幾大分支。 學習與研究國際經濟法,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其次就是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國際經濟立法與實踐,特別是我國涉外經濟立法與實踐中涉及的各種法律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將日趨緊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國際經濟法的知識,從而在對外經濟交往中運用已掌握的知識依法辦事,維護國家和自己的權益。

8. 簡答經濟法課程體系

1.了解經濟法的發展概況。

2.明確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其理論版體系。

3.掌握經濟法學的基本概權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4.掌握我國經濟法的基本精神和具體規定。

5.學會運用經濟法理論並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本課程的教學要求中,「了解」、「明確」、「掌握」、「應用」是四個由低到高、逐步深入的能力層次要求。「了解」是指知道有關情況;「明確」是指在了解有關情況的基礎上,正確理解有關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並能准確表述;「掌握」是指在明確的基礎上,能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制度的完整內容;「應用」是指在掌握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並結合基本制度,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本課程考核中,要求「了解」的部分一般不作為考核內容;要求「明確」、「掌握」、「應用」的部分作為重點考核的內容。

9. 經濟法有哪些課程

競爭法、消費者法、銀行業法、證券法、財稅法、勞動法、土地法和房地產法;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
(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10. 經濟法有哪些課程

經濟法學專業及其研究方向 (公司法與企業法、金融法、合同法、國內經濟內法、國際容經濟法、國際法、稅法、房地產法、破產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研究方向)
我認識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在職研這邊的咨詢老師,你如果還有什麼不清楚的話,可以直接加下她99 21 109 47詳細咨詢下。希望可以幫到你。呵呵

㈥ 學經濟法基礎,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怎麼辦

㈦ 4. 經濟法 的進步將從哪些方面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大家幫幫忙忙。 大哥們`謝謝了~!

經濟法的發展從很多方面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的發展:
首先,經濟法是否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中國法學界在改革開放初期就開始爭論,經過1986年《民法通則》頒布前後的辯論,基本上劃清了民法和經濟法的界線;又經過1993年至1994年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法體系的辯論,基本上劃清了經濟法同行政法的界線。然而,官方的認可是在九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報告對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架給予肯定,將整個法律體系劃分為7個法律部門,其中經濟法排在第四位,這標志著經濟法在經濟、法律地位上的確立,是我國經濟法學長期爭辯的理想總結,所以,今天沒有必要再討論經濟法的地位話題,以下從現實的立法和理論研究兩個方面對中國經濟法發展所取得的成就進行回顧。
(一)立法層面
經過30年的風雨兼程,經濟法范疇的法律或法規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已經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2008年2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的法治建設》白皮書附錄,列為第四大類的經濟法就有54件,僅次於行政法的79件,位居第二。[2] 實際上,屬於經濟法范疇的還有其他大類中的一部分,最明顯的如民法類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還有些是交叉性的,不能具體地歸於經濟法或是民法,但僅從數量上就充分說明經濟法隊伍的龐大。盡管今日的經濟法還不象傳統民法那樣有較為定型的體系或象刑法那樣有法典,但是已經有大致的范圍和體系:
一是宏觀調控方面。宏觀調控法是經濟法的重要部分,是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發展的後盾,也是國家運用計劃、稅收、貨幣、產業、價格等手段行使經濟調控職能的法律保證。這方面的法律已經有:《預演算法》、《政府采購法》、《稅收徵收管理法》、《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中國人民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審計法》、《統計法》、《會計法》、《城市規劃法》、《價格法》等。
二是市場規制方面。市場規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行使管理職能維護市場秩序井然的行為, 主要致力於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也是經濟法的一項基本功能。這方面的法律有:《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廣告法》、《計量法》、《標准化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反洗錢法》等。
三是企業組織方面。為了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要嚴格規范各市場主體的地位。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核心主體,國家要通過法律制度的設計建立進入和退出的機制,同時也通過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企業的自主權和經營權,規定企業作為社會組織體應承擔的責任。這方面的法律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公司法》、《商業銀行法》、《鄉鎮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中小企業促進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企業破產法》等。
四是資源能源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由於過於追求經濟的增長,而忽視對環境的保護,過度從自然界索取,濫用資源、能源,目前已經影響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設和人民的正常生活。為此,通過經濟立法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尤為重要。這些法律包括:《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煤炭法》,《電力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

㈧ 學好經濟法需要看什麼書,要看經濟學的書嗎

1 建議你聽聽司考名師張海峽的司考錄音,幫你把框架建起來。
2 我覺得經濟法雜而且很沒有頭緒,建議如果有精力,可以看看薩繆爾森的經濟學。

㈨ 經濟法學專業怎麼樣

經濟法學專業與國外同類學科相比,我國經濟法學的研究,無論是在發展速度還是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從總體上來說,都是處於領先的地位,因此舉世矚目。經濟法的研究成果,對於推動我國經濟立法、經濟守法和經濟執法起著巨大的作用。在中國未來的法制和法治發展中,經濟法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9)經濟法不發展看什麼擴展閱讀

專業學位

本專業是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點。

研究方向

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經濟法總論、財稅金融法、企業和公司法、競爭法、涉外經濟法

本方向是關於經濟法基本理論的研究。所做的基本工作,是力求對經濟法涉及的各基本問題做出科學、透徹的闡述,以期對我國法學的'發展有所建樹;內容主要有:經濟法的概念和各相關范疇,經濟法的價值和基本原則,經濟法和經濟法學的體系,經濟法的法律關系,經濟法律責任等。

1.研究立足於調整對象的經濟法基本定義,以確保經濟法學的科學性。

2.以主客觀統一作為法的部門劃分標准,論證經濟法作為法的部門和學科存在的客觀性和必要性。

3.在經濟法與其他法部門的關系方面,著重研究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論證在公共經濟管理領域,經濟法與行政法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是經濟內容與行政控權的關系。

4.立足於經濟法部門,研究經濟法和經濟法學的體系。在學術研究中摒棄泛經濟法觀念,盡管不反對其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觀念和用語。

5.基於公有財產關系主導的現實,研究公有主體角色錯位和經營管理不善傾向下如何法治和善治,確立責權利統一的經濟法原則,將經濟責任製作為我國經濟法的基本范疇之一,在此基礎上構建我國的現代經濟法。

本研究方向已經和將要取得的突破,是將泛經濟法漸次精確為有特定研究對象的成熟法學學科,用短短的二、三十年走完傳統學科百餘年乃至數百年的建設歷程。

熱點內容
明朝司法程序 發布:2024-11-17 14:13:51 瀏覽:549
民事訴訟法百度雲 發布:2024-11-17 12:40:18 瀏覽:449
勞動法對於公休和法定假日的規定 發布:2024-11-17 12:10:34 瀏覽:12
合同法最新修訂日期 發布:2024-11-17 11:57:47 瀏覽:367
規章不須經國務院批准 發布:2024-11-17 11:21:17 瀏覽:765
江寧法律援助中心55 發布:2024-11-17 11:03:23 瀏覽:287
民法於飛老師 發布:2024-11-17 10:58:58 瀏覽:944
制定規章制度的討論記錄 發布:2024-11-17 10:43:56 瀏覽:998
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協議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4-11-17 10:03:42 瀏覽:690
怒江州司法局 發布:2024-11-17 10:02:14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