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中國民法經濟法諸問題

中國民法經濟法諸問題

發布時間: 2023-09-02 09:04:37

經濟法民法分別調整哪種社會關系

簡單的說,經濟法調整對象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公共性經濟關系,不調整人身關系。而民商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具體而言,民法起源於《羅馬法》中的市民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在古羅馬時期,商品交換需要一個共同遵守的交易規則來維護交易秩序,保障交易順利。商品交換的習慣產生進而發展為法。民法以保護交易利益為主,適應商品交換的要求。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經濟法和民法在社會財富的分配方面所起作用的不同日益明顯。作為法律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兩者既存在一定的聯系,又有一定的區別。
(一)經濟法與民法的聯系
經濟法和民法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法律,在調整范圍、宗旨和調整方法等方面有不同之處,然而實際上二者聯系最為密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從調整對象上看,兩者具有交叉性,都調整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作為民法,重要調整對象是財產關系,本質上是經濟關系,在經濟關系調整中與經濟法相輔相成。一方面,經濟法維護宏觀、自由公正的社會經濟秩序,而另一方面,民法規范自由從事經濟活動的主體行為,超出民法調整的范疇由經濟法作具體調整。
在法律作用上,經濟法和民法都在保護公民合法經濟權益,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方面發揮重要功能。
最後,兩者互為補充。民法以人為本,其理念是自由主義,對抗國家力量的侵犯;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宗旨,調整社會經濟關系,消除個體權利本位對整體經濟發展造成的消極影響,解決個體私利與社會公利的矛盾,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二)經濟法與民法的區別
經濟法與民法既是不同的法律,自然也存在差異和個性,且兩者的區別是較大的,主要體現在:
1.兩者法律屬性不同。民法突出個體權利,以個體為本位,強調社會個體權利平等和自由;而經濟法強調社會利益和社會責任,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著眼於全局和長遠的利益。
2.兩者法律關系的主體不同。民法調整的主體只限於公民和法人;經濟法主體除公民和法人外,還包括企業法人的內部機構和其他經濟主體。
3.兩者的調整目的不同。民法側重對私人利益的保護,目的是保障經濟主體自由基礎下的交易成果;而經濟法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追求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強調合理配置社會公共資源和公平分配社會財富。
4.兩者調整主要內容不同。民法主要調整平等主體公民、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具有平等性。具體來說,民法法律規定是為了保護市場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體現對個人權利的關照。經濟法主要管理和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具有顯著的服從性、經濟法每一條具體原則都以保護社會利益為目標,體現社會整體權益本位,追求社會公共利益內部的和諧。
5.兩者調整方法不同。民法對違法行為則更多地採用民事制裁形式,具有補償性。在民法保護范圍內,個人的行為一般不會受限制,不過多對法律行為後果予以保護,尊重市場自由交易規則,由市場主控。而經濟法則以行政性手段為主,民事、刑事的調整方法為輔,多帶有懲罰性。另外,還有經濟法獨有的獎勵手段等。在經濟法領域,若市場交易破壞公共利益的協調,即使交易是經濟主體在平等、意願基礎上進行,也可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種強制手段即宏觀調控,彌補自由交易狀態下的民法的缺陷。
6.兩者的責任形式不同。民法的責任形式多位民事責任,注重事後補償性;而經濟法的法律責任則是兼有行政、民事、刑事責任。
經濟法和民法有著很多的不同點,互不隸屬,互為補充。我們更應關注的是他們之間的差異性鑄就了他們之間的聯系。只有這樣,才會發揮兩者在社會資源配置和社會財富分配中相得益彰的作用。

② 民法典涉及哪些經濟法相關法律

法律主觀:

民法典的內容包括的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慎念祥《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咐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寬搏。

③ 經濟法中涉及的三個問題

1、就是要趕工,本來10天幹完,現在5天要完,那麼施工的企業投入的人力物力就會大出一倍,當然要多拿點錢了。
2、對於特別大宗的保險業務,為了分散分險,保險公司拿出一部分的保費再向其他的保險公司投保
3、這個不太清楚,不過大致應當是對土地與土地之間的劃分的標志,標明這塊地是哪一塊地的用處
4、房產還可以抵押,出典,這些都要到房管局的產籍處登記的,然後回出現在房產證上,以說明此房產上是否還有其他權利的存在,為了交易安全等問題。
5、這是土地的地役權的問題,使用人可以在土地上設定一定的權利,並使用這個權利,這也是要登記的,沒有登記的對第三人是無效的。

注意第五個還涉及相鄰權的問題,相鄰權不用登記,而你問的是登記的,所以應當是設立的地役權。

第五個是個具有一定深度的民法問題,簡單說,就是你享有的一種權利,可以自由的通過那塊設有通行權的土地,而不管這塊土地的使用權是誰的。

律師文集 中國傳統民法問題淺析

一、關於民法的爭議問題民法一詞源於中世紀後期羅馬法中的市民法,羅馬為了鞏固市民共同體,逐漸形成了被視為市民自己的市民法。民法一詞並不是我國法律史上固有的名詞,直到南京國民政府公布民法總則,才在我國的法律中正式出現「民法」一詞。中國自夏王朝開始就制定了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如《禹刑》、《呂刑》、《大清律例》等,但這些律典大都以刑為主,多採用刑罰來懲治犯罪,即使有涉及到民間爭訟的問題,也多用刑罰來處理。因此在對中國傳統民法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分歧,主集中在我國自古代第一部成文法頒布以來,到底存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民法的概念。1.以梅仲協、張晉藩等為代表的肯定肯定派認為,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在律法條文中明確提出民法一詞的概念,也沒有在歷代的律典中出現明確的民法條款,但是在實際的應用法條中,必然有實質意義上的民法的存在。2.以梁啟超、王伯琦為代表的否定派否定派認為,中國封建社會以中央集權制為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構成的封建綱常禮教是治理國家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商品買賣對君權穩定的沖擊使得商品經濟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由於民法所規范的身份平等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在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中不夠發達,國家傾向以刑罰維持社會秩序,一些簡單的民事關系則付與習慣加以調整。所以,中國傳統律典中並不存在民法。二、中國傳統民法的基本特點雖然關於我國古代到底有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民法這一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但是從其表現出來的傳統民法形式來看,中國古代民法仍有許多顯著的特點。1.中國古代律典「諸法並存,重刑輕民」中國一直以傳統的小農經神尺濟為主要的經濟形態,即使無法滿足自身需要,也只需通過簡單的物物交換實現。這樣的社會狀態,不僅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更重要的是維護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加強了皇權。「重農抑商」貫穿了整個中國的封建社會,在這種固有的經濟體制和傳統觀念的統治下,導致了中國社會中用以調整商品經濟關系的法律制度的相對簡單化甚至是刑法化。此外,以婚姻、田游物高宅、錢債等為主要內容的傳統民事制度在我國古代整個法律體系當中僅佔有極為少數的一部分。自從成文法產生以來基本沒有獨立的民事法律條文。對於普通百姓之間的關於財產、人身等「戶婚田土」的普通爭訟則被稱之為「細故」,要麼利用刑罰來解決,要麼用家法族規加以懲戒。可以看出,在中國古代,傳統的民法意識比較薄弱,制定的律典大都是為了服務於封建統治階級。2.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的民法中根深蒂固作為中國古代正統思想的儒家思想,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對於傳統的民法而言,其「重義輕利」思想根深蒂固,不僅成為我國傳統民法的價值基礎,而且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古代民法的創制以及其社會地位。尤其在商鞅變法之後,「重農抑商」的思想便植根於中國的傳統思想之中。由此,民間的商事活動遭到限制,也導致了處理民間爭訟的民法條例的薄弱。此外,誠信作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於我國傳統的民法具有重要意義。儒家認為,誠信是一種內心的道德自律,「身致其誠信。誠信之謂盡,盡之謂敬,敬盡然後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民間處理爭訟問題,首先用儒家思想的誠信原則來評判,通過禮制來進行處理,這就使得傳統的民事條例得不到施展。儒家思想的影響力還體現在民間的禮俗上。中國傳統的社會結構以家族為單元,「親親,尊尊」的觀念深厚。君權,夫權,父權占據主導地位。中國自古並不崇尚訴訟,民間的糾紛一般通過家法族規來進行調節和處理,通過道德教化和儒家的道德准則來息訟。3.我國傳統的民事法條的法律淵源是多樣的通說法學中法的淵源是指法的效力來源,包括法的創造方式和表現形式。我國傳統民法的淵源,有如律、令、格、式、比等。其中,例作為我國傳統民法的主要法律淵源之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即成例匯編,是在漢朝「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法律形式。除此之外,習慣法也是中國傳統民法的重要淵源之一。我國自古崇尚禮制,以禮制來規范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理民間糾紛。禮制就是最為接近國家正式法律規范並且具有較強約束力的習慣法規范。此外,家法族規,各地各民族的風俗,也是古代民法的淵源。在具有4000多年法制文明史的中國,因地,因俗,因族,因行業而形成了眾多的民事習慣,它們輾轉相承,使用的范圍廣泛,具有很強的約束力,也螞數有一定的體系,其中相當部分在國家的認可和支持下,成為民事習慣法,涵蓋地方習慣、鄉規民約、家法族規、禮俗等。在這樣的一種環境系,習慣法性質的民法大都以教化為目的,而不是為了維護某一私權。三、總結縱觀中國的法制發展,傳統的小農經濟是歷代封建統治者的立國之本,「男耕女織」穩定的社會形態以及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中_古代基本不存在商品經濟,民間的爭訟也大都靠刑法體制來處理,這就使得中國傳統的民法並不具有現代意義上的民法的概念。但是傳統民法所展現的獨有特點值得學界不斷的深入研究。
文章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⑤ 有關經濟法即民商法的一些案列問題分析題,希望有關法律的專業人士尤其是大學的經濟法老師幫忙解圍。

本人僅是法律人士復,不是大制學法學老師,在此做簡要回答,對否,還請各位指正。
案例1,車子被燒毀,張三不能討回已付車款,原因有:其一,車子已交付,所有權歸張三所有,張三負有承擔車子遭風險的責任。其二,車子雖由車庫專門保管,但雷擊屬不可抗力因素,根據民法通則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案例2,給保險費,原因有:車子所有權已屬於張三,掛牌只是車子上路的一個通行證,聽說買車之初不上牌也可以上路,當然了,如果過了相關期限仍然不上牌,就上路,出了事故,肯定有過錯,故意?那是不賠的。
案例3,分析如下:甲和乙----合同1。甲和丙----合同2,因丙不能向甲供貨,導致甲對乙的違約,根據合同相對性,甲對乙承擔違約責任,同時,丙不能向甲供貨,丙對甲違約,丙應當承擔對甲的違約責任。乙和丙沒有任何關系。甲不能以丙的違約來對抗乙。

以上,供參考。

⑥ 如何處理民法、商法、經濟法的內容交叉問題

(一)兩者憑借的社會經濟基礎有所不同
民法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市民社會個體在生活交往過程中因為生活的需要產生的,民法伴隨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而商法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與依託的、商法的產生是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現代商法不再是維護商人特殊利益的法律,已經變成了規范商事組織和商事活動的法律,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法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規范市場主體、維護交易安全。

⑦ 我國經濟法實施中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我國經濟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經濟法體系不完備.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經濟法律體系,但尚不完備不完備的表現有三:一是立法體系某些重要的環節有漏項現象;二是現行的法律,法規已經不能適應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參與國際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需要,亟需修訂,充實,更新有關的法律,法規;三是現行經濟法律,法規之間不協調,不銜接,尚有諸多矛盾與沖突.如經濟管理權交叉;執法部門重疊;同一法律法規規定二個管理機關,或同一行為屬不同性質分剮屬於不同法律調整.多個管理機關管理等.
2.執法主體混亂,部分執法人員素質低下.按經濟法的規定,執法主體一般為:綜合經濟管理機關,部門經濟管理機關,行業經濟管理機關,經濟監督管理機關.而在現實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其執法主體大到國家機關,部門,小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一些非經濟管理機關也參與經濟執法,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的現象十分嚴重.在經濟管理機關中職能分工不明確,有些事情大家爭著管,甚至超越管轄范圍;有些事情則互相推諉無人管.一些經濟管理機關為了維護地方或部門的利益唯關系執法,甚至假公濟私.執法便成了"創收"的手段,私分罰款之事多有發生,一些經濟管理部門的執法人員文化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嚴重欠缺,工作方法簡單,作風粗暴,素質低下,法律意識淡薄,執法不懂法.
3.政企不分.經濟管理體制的轉變,使各部門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核算單位.各部門都擁有下屬企業,擁有行業規制權的部門可以為下屬企業帶來各種直接的好處.如政府完全擁有產權的自然壟斷性質的公共事業(供水,供電)或產業(郵政,鐵路),可以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叉如政府獨資或大部分控股的各種競爭性產業(石油化工,鐵路汽車等)的投資,生產,銷售仍由政府部門控制.這種政企不分的局面,時於政府管理的效率產生著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政府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不利於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場的公平競爭,新的市場進入者就會受到歧視.
4.違反法定程序亂執法.經濟執法必須嚴格依法行政,按法定程序辦事.如告知程序,處罰前置程序,立案調查程序,聽證程序,審批程序,送達程序,執行程序等.但有的執法人員隨意取捨,不按規定程序,甚至違反法定程序辦事(如先罰款後取證).在經濟執法中不注重證據收集和審查,以偏概全,或所取的證據不能證明經濟執法的實質情況,或證據不符合法定條件,或只重視部門或官員提供的證據,輕視企業或公民個人提供的證據.有時在適用法律法規上出現錯誤,如定性錯誤,違反後法優於前法的規定,違反地方性法規效力低於法律法規的規定,或依據所謂行政規范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執法等,嚴重地違反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
5.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司法救濟困難.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和執法人員為了維護本地方或部門的利益,在經濟執法中實行地方保護主義,進行強制交易和地區封鎖,甚至名為打假,實為假打,充當保護傘.一些部門官僚主義嚴重,辦事效率低下,執法不公,行政復議作用有限.由於司法體制等方面的原因,司法機關在人,財,物等方面受制於地方政府,有些司法機關實際上成為地方的一個部門,因而他們只對本地區黨政領導負責,行政干預司法的現象較普遍,集中表現為司法●左劍君行政化和地方化,嚴重破壞了國家法制的統一性.同時司法領域也存在司法不公和司法腐敗的現象,致使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加大,合法的權益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護.
6監督機制不健全.從現實情況看,雖然監督的部門較多,既有內部監督,又有外部監督,但監督的效果並不理想.還缺少操作性強的監督法律法規,規范監督者和被監督者的行為.對經濟法的實施還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督機制.

⑧ 經濟法與民法的關系

兩者聯系在於:經濟法調整社會性經濟關系,民法調整個體性經濟關系,即平等主體之間的則產關系。其次表現為兩者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淵源。兩者區別在於: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經濟法調整社會性經濟關系。民法是真正的私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財產關系,強調個人意思表示。經濟法帶有部分公法性質,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以國家強制規定固定賠償比例,它維護的是國家的經濟秩序。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著重於社會整體利益為導向,協調個體利益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利益均衡,促進社會共同加之目標的實現。民法以個人權利為本位,以保護個人利益為導向,著重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人利益最大化。

參考經濟法與《民法總則》。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總則》第二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