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基礎特約商戶
『壹』 《經濟法基礎》每日一練-2021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1-7)
多選題
1.根據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規定,收單機構發現特約商戶發生疑似銀行卡套現、洗錢、欺詐、移機、留存或泄露持卡人賬戶信息等風險事件的,應當對特約商戶採取的措施有( )。
A.延遲資金結算
B.暫停銀行卡交易
C.收回受理終端
D.關閉網路支付介面
2.根據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關於收單機構向商戶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表述正確的有( )。
A.發卡機構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實行政府指導價、上限管理,並對借記卡、貸記卡差別計費
B.發卡機構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借記卡交易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35%
C.發卡機構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貸記卡交易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35%
D.發卡機構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借記卡交易單筆收費金額不超過13元
3.徐女士在P銀行申請一張信用卡,關於該信用卡計息和收費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規定的有( )。
A.若徐女士欠繳信用卡年費,P銀行可對該欠費計收利息
B.P銀行應在信用卡協議中以顯著方式提示信用卡利率標准和計結息方式,並經徐女士確認接受
C.P銀行確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可為日利率萬分之五
D.若P銀行要調整信用卡利率,應至少提前45個自然日按照約定方式通知徐女士
4.根據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各項中,屬於發卡銀行追償透支款項和詐騙款項的途徑有( )。
A.向保證人追索透支款項
B.依法處理抵押物和質物
C.通過司法機關的訴訟程序進行追償
D.凍結持卡人銀行賬戶
5.根據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銀行卡當中可以透支的有( )。
A.專用卡
B.貸記卡
C.轉賬卡
D.准貸記卡
【 參考答案及解析 】
1.ABCD。
答案解析:收單機構發現特約商戶發生疑似銀行卡套現、洗錢、欺詐、移機、留存或泄露持卡人賬戶信息等風險事件的,應當對特約商戶採取延遲資金結算、暫停銀行卡交易或收回受理終端(關閉網路支付介面)等措施,並承擔因未採取措施導致的風險損失責任。
思路點撥:特約商戶的違規處理。
考察點:第三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2.ABD。
答案解析:選項C:發卡機構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貸記卡交易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45%。
思路點撥:發卡機構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
考察點:第三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3.BCD。
答案解析:(1)選項A:發卡機構對向持卡人收取的違約金和年費、取現手續費、貨幣兌換費等服務費用不得計收利息;(2)選項B:發卡機構應在信用卡協議中以顯著方式提示信用卡利率標准和計結息方式、免息還款期和最低還款額待遇的條件和標准,以及向持卡人收取違約金的詳細情形和收取標准等與持卡人有重大利害關系的事項,確保持卡人充分知悉並確認接受;(3)選項C:對信用卡透支利率實行上限和下限管理,透支利率上限為日利率萬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為日利率萬分之五的0.7倍;(4)選項D:發卡機構調整信用卡利率標準的,應至少提前45個自然日按照約定方式通知持卡人。
思路點撥:信用卡的使用具體內容。
考察點:第三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4.ABC。
答案解析:發卡銀行通過下列途徑追償透支款項和詐騙款項:(1)扣減持卡人保證金、依法處理抵押物和質物;(2)向保證人追索透支款項;(3)通過司法機關的訴訟程序進行追償。
思路點撥:追償透支款項和詐騙款項的途徑。
考察點:第三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5.BD。
答案解析:選項AC:屬於借記卡,不得透支。
思路點撥:銀行卡的使用及分類。
考察點:第三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貳』 經濟法的論文範文
經濟法的產生與發展體現了現代市場經濟運行模式的客觀趨勢和法律要求,昭示著法律文明的進步。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經濟法的論文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經濟法的論文範文篇1
論信用卡被盜冒用的民事法律責任
一、國外相關規定與我國信用卡冒用民事責任的立法及實踐
(一)國外相關立法
1.美國的相關規定
在西方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注重保護持卡人也就是消費者的利益已經成為銀行卡方面的國際規則。在美國,有關信用卡冒用風險責任承擔的規定主要體現在《消費者信用保護法》、《誠實信貸法》這兩部法案中。《消費者信用保護法》規定:發卡人應該採取措施識別信用卡的使用人是經過授權的,信用卡的發卡人對信用卡是否經授權使用負舉證責任;隨後的《誠實信貸法》進一步規定消費者或持卡人對未經授權的信用卡消費最多承擔五十美元的責任(包括信用卡被偷、被盜、被偽造)。總的看來,這兩部法案的相關規定將冒用風險主要轉移給發卡機構來承擔,而嚴格限制了持卡人或消費者承擔風險的情形,體現了對弱勢一方利益的保護。
(1)“未經授權劃撥的責任歸屬”的規定。
“未經授權劃撥”(把所有英文符號改成中文)的定義是:美國《誠實信貸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將偷竊或撿拾信用卡後使用的行為稱作“未經授權劃撥”.所謂未經授權的劃撥是指由信用卡持卡人(消費者)以外的未獲發動實際授權的人所發動的,從該消費者賬戶劃出資金而該消費者並未從該劃撥受益的電子資金劃撥。
美國法律規定,消費者對用丟失的或被竊的信用卡發動的交易,包括消費者自己被迫進行的劃撥,是未經授權的劃撥,適用對未經授權劃撥的責任限制。
未經授權劃撥的責任限制:《電子資金劃撥法》與E條例及其官方人員注釋規定,只要持卡人以合理的方式向機構發出了通知,其責任將受到限制。並將持卡人對未經授權的劃撥的承擔的責任分為三個等級:五十美元,五百美元和無限責任。
未經授權劃撥責任限制原則的起源:該法所確立的持卡人責任限制之原則,起源於1976年第一國民城市銀行訴莫拉克案。在此案中,法院根據聯邦法、州法律和判例,判決被告對這五百美元未經授權的支出只承擔五十美元的責任。
未經劃撥責任原則的適用:美國的《電子資金劃撥法》和E條例還規定:“無論持卡人存在多麼明顯的疏忽都不影響對其適用責任限制”.在 Russenvs First American Bank-Michigan一案中,法院就持這一觀點。該案中,消費者疏忽地將他的ATM卡個人密碼寫在與卡放在一起的紙上,並將卡與密碼交給他女兒,後來他女兒丟失了兩者,並因此造成了未經授權劃撥的損失。美國法院判決認為:這種疏忽對消費者是否應對卡與密碼的發現者啟動的而未經授權的劃撥承擔責任,是無關緊要的,消費者不承擔因此疏忽造成的損失。
盡管這種規定容易引發持卡人的道德風險,持卡人可能會謊稱某項交易未經其授權而從中牟取不當利益。但是美國的法律作出這種規定的基礎是相信絕大多數的持卡人是誠實的,當然這種信任有著龐大的徵信體製作為基礎。法律同時認為發卡銀行在發行信用卡之前就應該意識到信用卡的風險,並且有義務在發卡之前對申請人的信用情況進行調查,信用卡應該發給講信用的人。況且,刑法上關於信用卡欺詐的罪名也能有效的克服這種道德風險的發生。
(2)“舉證責任”的規定
美國國會通過的《消費者信用保護法》規定,信用卡的發卡人對信用卡是否經授權使用負舉證責任。《誠實信貸法》則規定發卡機構若要求持卡人承擔至多五十美元的責任,還存在進一步的證明義務,即必須證明未經授權使用信用卡的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其它要件,具體有:持卡人已經接受了信用卡;發卡人就潛在責任向持卡人發出過說明通知;發卡人向持卡人提供了在信用卡丟失或者被盜時向發卡人發通知方法的說明;未經授權使用發生在持卡人己經將丟失、被竊或其它事件通知信用卡發行者以前;信用卡發行者已經提供一種方法,用這種方法可以識別一張信用卡的使用者是未經授權的。
這種舉證責任的倒置使得處於弱勢的持卡人避免了因為舉證不能而承擔冒用風險的情形,而對於擁有強大技術支持和先進設備的發卡機構來說,這也沒有加重其負擔反倒有助於其積極採取措施維護持卡人用卡的安全。
(3)“消費者承擔全部責任”的規定
美國的發卡機構一般與持卡人約定,在下述情況下,持卡人即使在掛失後仍應承擔風險責任:第三人冒用為持卡人允許或故意將信用卡交其使用者;持卡人故意將使用自動化設備預借現金辦法或進行其它交易之交易密碼或其他辨識持卡人同一性之方式告知第三人者;持卡人與第三人或特約商店偽造虛構不實交易行為或共謀欺詐者等。上述例外條款的規定,不可謂不周全,而且具有相當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強調了持卡人在保管和使用信用卡時的審慎義務。
2.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相關規定
(1)英國的有關規定。英國同行業公會制定的,要求銀行會員共同遵守的《銀行營運規則》規定,除非發卡銀行證明持卡人存在欺詐或者沒有合理謹慎使用各種銀行卡,則信用卡丟失或者被盜後,對於持卡人掛失之前的損失,持卡人承擔責任最多為五十英磅。
(2)韓國的有關規定。韓國《與信專門金融業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發卡機構應當自接到持卡人掛失請時起給持卡人帶來的所有損失負責。
(3)澳大利亞的有關規定。澳大利亞《電子資金劃撥指導法》對未經授權劃撥消費者的責任也作了規定:在賬戶持有人不存在欺詐和重大過失的情況下,對未授權劃撥只承擔一百五十元或賬戶中的余額或賬戶機構被通知接入方法發生濫用、遺失或被竊,或是作為接入方法組成部分的密碼的安全性受到破壞時己發生的實際損失。
(二)我國信用卡被盜冒用的現行立法
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調整信用卡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有:民商法部門中的《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合同法》、《擔保法》中的少數條款;經濟法部門中的《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中的一些相關規定。而專業調整信用卡法律關系及實踐操作的只有部門規章,主要包括:1999年03月01日起施行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發布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2005年10月26日由央行發布實施的《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以及央行於2001年07月09日發布實施的《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銀監會於2006年01月26日公布並於03月01日正式實施的《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其中都僅有少數條文對於信用卡的冒用責任做出了規定。
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法律,也沒有行政法規,只有人民銀行的部門規章—《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對信用卡冒用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該法第五十二條第五款規定:“發卡銀行應當向持卡人提供銀行卡掛失服務,應當設立二十四小時掛失服務電話,提供電話和書面兩種方式,書面掛失為正式掛失方式。並在章程或有關協議中明確發卡銀行和與持卡人之間的掛失責任”,按照這條規定,當持卡人丟失信用卡後,發卡銀行的“義務”是向持卡人提供掛失服務。但是,就在這個關於發卡銀行的“義務”的條款中,中國人民銀行授予了發卡銀行可以在章程或者協議中,自行制定信用卡冒用責任條款的權利。因此,目前關於信用卡冒用及掛失的法律責任,主要來源於我國各商業銀行的規定及實踐。
(三)我國商業銀行的規定及實踐
工商銀行於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電子銀行章程》規定,信用卡正式掛失前的損失由客戶自理。其在銀行業首次提出,因客戶未盡到風險防範義務而導致的損失,銀行將不承擔責任。
中國銀行規定,信用卡必須通過電話掛失方能即時生效。中國銀行的中銀信用卡、中銀都市卡、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實行掛失零風險措施。信用卡遭遇丟失或被盜後,只需致電二十四小時客戶服務熱線,辦妥掛失後即無需承擔掛失後的風險。
廣發銀行去年率先推出了國內首創的掛失前四十八小時失卡保障計劃,這項掛失前四十八小時失卡保障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未能及時發現信用卡遺失而造成的損失,更全面地保護了信用卡持卡人的利益和用卡安全,但是這項保障措施不包括ATM機、網上支付等須使用密碼的交易。
招商銀行於2006年4月推出“失卡萬全保障”功能,比廣發行僅晚了一個月,即掛失前四十八小時內發生的盜用損失,將由銀行承擔。其中,普通卡每人每年最高賠償額為一萬元,金卡為一萬五千元,白金卡按照客戶的信用額度為全包。
《交通銀行太平洋個人貸記卡領用合約》規定,持卡人遺忘密碼或遺失太平洋卡的,特殊情況下,銀行不承擔任何責任,損失由持卡人承擔,如密碼重置前使用密碼進行的各項交易等。此外,由銀行承擔掛失之後的冒用風險責任。
《中國建設銀行龍卡信用卡領用協議》規定,遇信用卡遺失或被竊,持卡人應立即辦理掛失,掛失生效後,發生的非持卡人有意所為而造成的債務和損失不再由持卡人承擔。總結以上各個銀行關於信用卡掛失的規定與實踐,可以看出,我國各個銀行關於信用卡冒用責任的規定包括以下兩種情況:掛失之後,信用卡被冒用的風險由銀行承擔,除非出現免責的情形;掛失之前,絕大多數銀行規定信用卡被冒用的責任由持卡人承擔,目前只有極少數銀行,如廣發行和招商銀行承擔了掛失後四十八小時內,信用卡被冒用的部分甚至全部責任。在司法實踐中發生了持卡人與發卡銀行關於銀行卡丟失或被盜的責任糾紛,法院也基本上支持銀行方面的主張,判決消費者承擔掛失前所發生的全部損失。
二、我國現行立法中存在的不足
(二)我國現行立法規定
本文認為我國關於信用卡法律責任的現行立法存在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界定冒用風險的標准過於簡單
我國法律對信用卡掛失的風險責任承擔的有關規定,以是否辦理掛失作為衡量持卡人是否承擔責任的決定因素,將信用卡遺失風險的分擔義務由法律義務變為合同義務,對持卡人限額沒有任何規定,擴大了銀行要求持卡人承擔責任的可能性。風險責任前提的簡單化使得立法無法對復雜的風險發生情況做出有意義的劃分,無法根據信用卡遺失情況及持卡人、發卡行過錯程度的不同,對各方當事人的責任進行細分。
(二)對持卡人規定的責任過重
發卡行根據持卡人的申請核發信用卡後,持卡人就擁有了對信用卡的絕對控制權,應當履行妥善保管信用卡的義務。在由於持卡人的過錯造成失卡並產生冒用損失的情況下,持卡人應當在一定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這並不等於說,信用卡一旦丟失就必然會發生損失,失卡並不是損失的充分條件,因為信用卡消費不同於現金消費,它在時間、空間上的不連續性要求信用卡交易中持卡人、發卡行、特約商戶三方主體的緊密配合。在持卡人失卡的情況下,只要發卡行和特約商戶能夠完全履行自己相應的義務,不法分子通常很難達到冒用的目的。因此,信用卡掛失前的冒用風險應當根據持卡人、發卡行和特約商戶在形成冒用風險中的過錯類型和程度在三者之間進行合理分配,而不是把這種冒用風險全部強加於持卡人來獨自承擔。然而,從目前我國各發卡行信用卡章程和領用信用卡協議中的規定看,大部分發卡行仍規定信用卡掛失前的損失由持卡人自己承擔,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合理的。
(三)對銀行規定的責任過輕
從《銀行卡管理辦法》的體繫上看,信用卡冒用的相關責任被規定在第五十二條發卡銀行的義務當中,而如前所述,該條規定其實是在授予發卡銀行極大的權利,將權利規定在義務中,這顯然是種立法上的矛盾,從而也導致也各大銀行紛紛在各自的章程或者協議中,擴大持卡人的責任范圍,減輕銀行在其中的責任。
從法理上看,將兩個在經濟實力上極為懸殊的主體其中弱小一方的責任交給強大一方來規定,結果肯定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必然對持卡人的權益造成很大的損害。雖然發卡銀行和持卡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合同關系,通常由合同法來調整。但發卡銀行與消費者(即持卡人)的關系實質上是不平等的,這種不平等不僅表現在兩者之間經濟實力的巨大差距上,而且還表現在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擁有法律賦予的特權即行業壟斷權。這顯然違反了民法上的公平原則,使得持卡人承擔過多的風險,持卡人可能要承擔不是因為其過失所導致的損失,這一點亦違反了過失責任原則。
另外,從信用卡被冒用的表現形式和原因來分析,不難發現信用卡被冒用的原因主要在於兩方面。首先是技術層面,發卡機構、特約商戶的防偽防盜設備和技術相比現今高科技高智能的犯罪仍然存在不少漏洞;再者是人為層面,主要表現在發卡機構和特約商戶的工作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程序操作不規范,持卡人沒有謹慎的保管信用卡。而《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五十二條第五款明顯把冒用的情形簡單化,甚至將銀行自身由於技術問題產生的冒用風險完全轉嫁給無任何過錯的持卡人,是十分不合理的。
三、完善我國信用卡冒用民事責任的立法建議
由於中國目前支持信用卡掛失風險運作的基礎—信用機制尚未健全。因此中國要想在信用卡領域取得成功,既不能照搬歐美的模式,也不能照抄台灣的經驗,而是要根據中國的民族傳統習慣,借鑒國際上好的立法技術,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法規,形成自己的模式,才能使信用卡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很好的保護。
(一)盡早出台《信用卡條例》
2005年04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信息產業部、商務部、稅務總局、銀監會、外匯局共同發布的《關於促進銀行卡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起草《銀行卡條例》的構想。雖然這意味著在將來的立法規劃中,銀行信用卡業務還是將和借記卡等其他銀行卡業務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立法調整,但這畢竟是信用卡專立法中的一大進步。《銀行卡條例》構想的提出,把規制信用卡業務的主要法律依據從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部門規章—《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上升到了國務院制定並公布的行政規范,使之在法律效力上高於其他有關信用卡的規章和政策,在調整信用卡業務的專門法律法規體系中初步形成一個核心,立法層次的提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該行政法規在內容上超越金融機構狹隘的部門利益,對信用卡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給予公平的法律保護。同時也應完善信用卡配套法律法規,頒布信用卡格式合同範本,加強對信用卡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二)明確掛失後冒用的損失由銀行承擔
掛失後信用卡仍出現被冒用,主要原因是在掛失人掛失與發卡銀行向各特約商家發放止付名單之間往往存在一個時間差。而時間差的存在則是技術手段不夠先進、存在缺陷所致。銀行發行信用卡、開辦信用卡業務,應當考慮到可能發生的風險,理應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提供相應的健全的技術支持,將風險降低以至消除,這是銀行的義務。同時,解決掛失後冒用風險的可能性在於銀行技術與業務水平的提高,惟有銀行才能有效防止風險發生。而作為信用卡持卡人,對此是無能為力的。因此,掛失後冒用的損失應當由銀行來承擔。
(三)明確掛失前二十四小時冒用的損失承擔
在信用卡脫離持卡人控制和掛失止付之間,往往存在一個時間差,而冒用人往往利用這個時間差,侵犯持卡人的財產所有權。因此,對這個時間段的冒用責任做出具體的規定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筆者認為,二十四小時是一個比較適合的時間段,如果規定的時間過長,比如廣東發展銀行的四十八小時甚至更長,會容易導致持卡人怠於掛失,可能導致損失的進一步擴大。規定二十四小時內的責任歸屬,一方面可以督促持卡人及時履行掛失的義務,另一方面也能夠很好地保護持卡人的利益。筆者認為在這二十四小時中,持卡人應當承擔限額的責任,特約商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責任,其餘的責任由銀行承擔。
1.持卡人承擔責任的條件與責任限額
持卡人對於信用卡件具有妥善保管的義務,當由於持卡人自身疏忽導致信用卡落入他人之手而任意取現或透支時,對此後果持卡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從原則上講,持卡人應對掛失前的損失承擔一定的責任。對於合法持卡人失卡後、掛失前的責任承擔問題,由其承擔部分的責任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其未能履行保管義務,且若掛失前的責任由發卡行或特約商戶全數承擔的話,無疑會誘發消費者的道德風險,增加金融消費領域中的不穩定因素。
2.明確舉證責任由銀行承擔
筆者認為對信用卡冒用責任的承擔最公平的解決方式是:採納過失責任原則,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由金融機構承擔舉證責任;持卡人僅對其重大過失承擔責任限額內的責任,其他損失的責任由金融機構承擔,金融機構可就此向保險機構投保轉移風險,且成本比持卡人低很多。
由此造成銀行的損失可以向保險機構轉移。這是指發卡機構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在發生風險損失時,由保險公司補償,從而避免或減少實際損失的一種形式。保險作為一種風險管理策略,在金融風險管理中已有很久的歷史,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過後,美國就開始了存款保險制度。現在信用卡風險管理中運用也越來越多,是分散風險、補償損失的一種重要手段。發卡機構可以把開展信用卡業務的一些難以預料的意外損失,通過少量的保險費的支出而獲得及時、滿意的補償,從而降低或減少風險,這對發卡行來說是非常經濟的。
另外,在電子資金劃撥中記錄銀行與客戶之間交易的憑借是交易數據,與傳統銀行業務交易記錄的紙質單據相比其具有兩個特點:其一,交易數據都儲存在銀行的伺服器中,交易過程的記錄完全由銀行製作和掌握,銀行在交易中處於絕對優勢地位,客戶手中不掌握任何交易數據的備份;其二,電子數據易於篡改,被投機者利用的可能性極大。這種交易行為的特殊性,使得“誰主張誰舉證”這一民事訴訟舉證原則不能適用於銀行與客戶之間產生的電子銀行業務糾紛。為了避免這種由於發卡銀行掌握所有原始證據材料,而持卡人不掌握,卻還要求持卡人進行舉證的不合理做法,我國立法應當在損失分擔規則中明確銀行的舉證責任義務。
(四)明確銀行應當承擔的責任
立法應當明確銀行的責任:對信用卡承擔實質審查義務,否則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對身份證件承擔形式審查義務,否則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發卡機構在信用卡被冒用時,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須承擔該責任,甚至主要責任。這一點對發卡機構來說的並不是不公正的。從發卡行與持卡人的信用卡合約來看,發卡機構不僅是發行信用卡的機構,而且在發卡後更有保障持卡人安全用卡的義務。從技術層面來看,發卡機構擁有先進的設備和專業的技術人才,能夠較好防禦的信用卡被冒用的風險。反過來看,將冒用風險主要轉移給發卡機構,也有利於其加強安全技術,加快設備的更新,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再從規避風險的便捷性看,經濟實力雄厚發卡機構可以通過引入保險機制,將冒用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以有效減低銀行和客戶雙方的損失。
1.銀行應對信用卡承擔實質審查義務,否則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銀行對於信用卡真實性的審查應是一種實質審查,而不是形式審查,銀行對自己簽發的信用卡應盡到絕對的審查義務。如果允許銀行對信用卡的審查僅盡形式審查義務,讓銀行以已盡形式審查義務而免除其在真實信用卡下付款付息的義務,對存款人來說殊為不公。因此,從銀行與存款人利益平衡的角度有必要讓銀行承擔起對銀行卡的實質審查義務。
《中國工商銀行異地通存通兌業務管理辦法》規定,“櫃員審查所受理卡是否為已開通異地通存通兌業務行的牡丹靈通卡,卡片是否打測、剪角、損壞、塗改,是否有樣卡字樣”.從此表述看,工商銀行規定其僅對牡丹靈通卡進行形式審查。銀行的這種觀點得到法院判決的支持,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認為,“櫃台人員只能憑肉眼和工作經驗對卡片和身份證件的材質、樣式、顏色等進行一般的形式上的審查,對於其他只能由精密儀器才能鑒別出來的細微差別,銀行則無法承擔鑒別責任”.該種觀點也成為銀行方面一貫主張的觀點。
但是,從信用卡合同關系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出發,我們有必要對此種認定的合理性表示懷疑。信用卡由銀行簽發,證明信用卡合同關系的存在,其真實性為合同法一般原則所要求。對信用卡真實性的鑒別是確定信用卡合同關系真實性的前提之一,也為下一步銀行鑒別持卡人身份奠定了基礎。假的信用卡並不能代表真實的信用卡合同關系。銀行對信用卡真實性的鑒別是其履行付款義務的第一個前提條件,也是最基本的一個前提條件。以假信用卡對外付款的行為不應該消滅銀行依據真實的信用卡合同關系所應負的付款付息義務。在這個意義上,筆者認為,銀行對於信用卡真實性的審查應是一種實質審查,而不是形式審查,銀行對自己簽發的信用卡應盡到絕對的審查義務。
2.銀行應對身份證件承擔形式審查義務,否則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要求銀行對身份證件承擔實質的審查責任是沒有法律依據的,也是不現實的,其原因在於:向金融機構提供真實有效的證件,是法律對開立賬戶當事人提出的要求,《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第六條對此有明確規定;另外,從銀行實際操作的可行性角度來看,金融機構對當事人提供證件的真實性、有效性也僅能作形式上的審查而無可能進行實質性審查,因為金融機構本身就不是證件真實性與否的鑒定機關,也無權作出鑒定結論。
身份的確認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銀行履行付款及付息義務以此為前提。一些學者認為,銀行對身份證件應承擔實質審查之責。他們認為,“在銀行與持卡人之間,銀行作為商法領域的商人,有專業上相對強大的鑒定識別能力、業務風險防範與承擔能力,而持卡人在這些方面則要相對弱些。更何況在被冒領過程中,持卡人處於完全被動的地位,銀行作為參與者,應當有更多的積極作為義務”,“銀行不能以自己不能辯明身份證的真偽而將錯誤支付的後果轉嫁到持卡人身上。銀行只有針對出現的問題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加強工作人員的責任心,確保對持卡人款項的正確支付,保證持卡人的合法權益得以實現。只有這樣才能維護銀行信譽,促進自身發展。”
但是筆者認為,銀行既不是身份證的發證機關,也不是具有專業鑒定職能的鑒定部門,客觀上並不具備判斷身份證件真偽的專門技能和人員。銀行若對掛失當事人的身份證等進行實質性審查,驗明正身,也於法無據,掛失人與發證機關均無配合協助的法定義務,同時也缺乏必備的設施、專業的技能和有效的途徑,而最終無法實現。
>>>下頁帶來更多的經濟法的論文範文
『叄』 購買的商品「名不副實」,可不可以起訴商家索賠
根據經濟法,如果說收到的貨物與產品描述嚴重不符的情況下,就是屬於欺詐行為,可以要求商戶退貨並且進行賠償。如果另一方不同意的話,那麼就可以直接舉報該商戶。
案例總結1.如果貨物的宣傳和描述與實際情況不符,侵犯了合法權益,您應與賣方妥善協商,要求更換和退貨,甚至「一退三補」。2.毫無疑問的是,從兩個方面收集證據:一方面,賣方所說的(網頁截圖和聊天記錄截圖),另一方面的話,應證明貨物的實際情況與賣方所說的不一致。
『肆』 電子商務主要學什麼內容
技術類
⒈電子商務平台設計(代表性崗位:網站策劃/編輯人員):主要從事電子商務平台規劃、網路編程、電子商務平台安全設計等工作。
⒉電子商務網站設計(代表性崗位:網站設計/開發人員):主要從事電子商務網頁設計、資料庫建設、程序設計、站點管理與技術維護等工作。
⒊電子商務平台美術設計(代表性崗位:網站美工人員):主要從事平台顏色處理、文字處理、圖像處理、視頻處理等工作。
商務類
⒈企業網路營銷業務(代表性崗位:網路營銷人員):主要是利用網站為企業開拓網上業務、網路品牌管理、客戶服務等工作。
⒉網上國際貿易(代表性崗位:外貿電子商務人員):利用網路平台開發國際市場,進行國際貿易。
⒊新型網路服務商的內容服務(代表性崗位:網站運營人員/主管):頻道規劃、信息管理、頻道推廣、客戶管理等。
⒋電子商務支持系統的推廣(代表性崗位:網站推廣人員):負責銷售電子商務系統和提供電子商務支持服務、客戶管理等。
⒌電子商務創業:藉助電子商務這個平台,利用虛擬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又可以直接為虛擬市場提供服務。
『伍』 司法考試經濟法基礎知識:信用卡(貸記卡)業務
司法考試經濟法基礎知識:信用卡(貸記卡)業務。准備投入到司法考試作戰中的朋友們,我為了大家明年能取得一個好的成績,從現在開始每天為大家更新復習資料,幫助大家備戰司考。下面是經濟法中銀行業法的相關知識點:
1.信用卡(貸記卡)的開辦。信用卡(貸記卡)屬於銀行卡中的貸記卡,持卡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先消費後還款,逾期還款付息。持卡人在信用卡(貸記卡)中存款沒有利息,利用信用卡(貸記卡)透支現金的,要支付較高的利息。信用卡(貸記卡)的種類,按使用對象分為單位卡和個人卡;按持卡人的信譽等級分為金卡和普通卡;按卡在開戶銀行的存款分為人民幣卡和外幣卡。
商業銀行開辦信用卡(貸記卡)業務,須經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批准,銀行的資產負債比例須符合商業銀行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和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規定;有相應的內部管理機構和合格的工作人員、健全的制度;必要的電信設備和營業場所;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提交信用卡(貸記卡)章程及各種報告、文件和資料。
信用卡(貸記卡)章程的主要內容有:信用卡(貸記卡)名稱、種類、發行對象、使用范圍,各項手續費標准,發卡銀行與特約單位、持卡人三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以及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要求的其他事項,商業銀行修改信用卡(貸記卡)章程應當經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批准。
2.信用卡(貸記卡)的申領。包括兩類情形:(1)單位卡,凡在我國境內金融機構開立基本存款賬戶的單位可申領單位卡,單位卡可申領若干張,持卡人的資格由申領單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託的代理人書面指定和注銷,單位卡的資金一律從其基本存款賬戶轉賬存入,不得交存現金,不得將其存款賬戶和銷貨收入的款項存入單位卡賬戶,單位卡不得用於10萬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勞務、供應款項的結算。(2)個人卡,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可以申領個人卡,個人卡的主持卡人可為其配偶及年滿18周歲的親屬申領附屬卡,附屬卡最多不超過兩張,主持卡人有權要求注銷其附屬卡。
3.持卡人的權利義務。主要包括:(1)持卡人可以憑卡辦理轉賬結算、存取現金和消費信用的權利,持卡人應承擔不得轉讓、出租或轉借信用卡(貸記卡)及其賬戶的義務。(2)持卡人可在《信用卡(貸記卡)業務管理辦法》規定的限額內透支,透支限額由各商業銀行在央行規定的幅度內自行決定,透支利息不分段,按最後期限或最高透支額的最高利率檔次計算。
(1)發卡銀行擅自開辦信用卡(貸記卡)、IC卡、外幣卡的,由中國銀監會責令改正,並處5萬—30萬元罰款;非銀行其他機構非法經營信用卡(貸記卡)業務的,予以取締,並處10萬—50萬元罰款。
(3)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被追究其刑事責任:持卡人惡意透支的;銀行工作人員與持卡人或特約單位串通運行欺詐活動的;偽造、盜用信用卡(貸記卡),使用偽造、作廢的信用卡(貸記卡),冒領冒用、塗改信用卡(貸記卡)騙取消費的。
『陸』 2021年初級經濟師支付結算考點:銀行卡收單業務
【導讀】網上支付、銀行卡收單業務是初級經濟師的重要考點,是《經濟法基礎》第三章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主要內容,當然初級經濟師考點有很多,所以需要我們不斷進行基礎考點的總結,然後再進行不斷篩選,把不重要的考點剔除,只留下重要的考點,對於2021年考生,現在還是要根據教材進行基礎考點的復習,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2021年初級經濟師支付結算考點:銀行卡收單業務,考試難度三顆星一起來學習一下。
1. 銀行卡收單業務,是持卡人在銀行簽約商戶處刷卡消費,銀行將持卡人刷卡消費的資金在規定周期內結算給商戶,並從中扣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提示】「中國銀聯」,即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銀行卡清算機構。
2. 銀行卡收單機構
(1)從事銀行卡收單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例如,各大銀行);
(2)獲得銀行卡收單業務許可、為實體特約商戶提供銀行卡受理並完成資金結算服務的支付機構(例如,快錢、拉卡拉);
(3)獲得網路支付業務許可、為網路特約商戶提供銀行卡受理並完成資金結算服務的支付機構(例如,支付寶、財付通)。
3. 特約商戶
特約商戶,是指與收單機構簽訂銀行卡受理協議、按約定受理銀行卡並委託收單機構為其完成交易資金結算的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或其他組織,以及按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機構有關規定,開展網路商品交易等經營活動的自然人。
4. 重要管理規則
(1)收單機構應當對特約商戶實行實名制管理
收單機構應嚴格審核特約商戶的營業執照等證明文件,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有效身份證件等申請材料。特約商戶為自然人的,收單機構應當審核其有效身份證件。特約商戶使用單位銀行結算賬戶作為收單銀行結算賬戶的,收單機構還應當審核其合法擁有該賬戶的證明文件。
(2)銀行卡受理協議
收單機構應當與特約商戶簽訂銀行卡受理協議,就可受理的銀行卡種類、開通的交易類型、收單銀行結算賬戶的設置和變更、資金結算周期、結算手續費標准、差錯和糾紛處置等事項,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
(3)結算賬戶
①特約商戶的收單銀行結算賬戶應當為其同名單位銀行結算賬戶,或其指定的、與其存在合法資金管理關系的單位銀行結算賬戶。
②特約商戶為個體工商戶和自然人的,可使用其同名個人銀行結算賬戶作為收單銀行結算賬戶。
(4)收單機構應當對實體特約商戶收單業務進行本地化經營和管理,通過在特約商戶及其分支機構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域內的收單機構或其分支機構提供收單服務,不得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域開展收單業務。
(5)風險評級
收單機構應建立對實體特約商戶、網路特約商戶分別進行風險評級制度,對於風險等級較高的特約商戶,收單機構應當對其開通的受理卡種和交易類型進行限制,並採取強化交易監測、設置交易限額、延遲結算、增加檢查頻率、建立特約商戶風險准備金等措施。
(6)風險事件
收單機構發現特約商戶發生疑似銀行卡套現、洗錢、欺詐、移機、留存或泄露持卡人賬戶信息等風險事件的,應當對特約商戶採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於:
①延遲資金結算;
②暫停銀行卡交易;
③收回受理終端(關閉網路支付介面)。
(7)資金結算
收單機構應按協議約定及時將交易資金結算到特約商戶的收單銀行結算賬戶,資金結算時限最遲不得超過持卡人確認可直接向特約商戶付款的支付指令生效日後30個自然日,因涉嫌違法違規等風險交易需延遲結算的除外。
5. 結算收費
【提示】對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教育機構、社會福利機構、養老機構、慈善機構刷卡交易,實行發卡行服務費、網路服務費全額減免。
以上就是2021年初級經濟師支付結算考點:銀行卡收單業務,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當然初級經濟師考試優勢是非常明顯的,考試難度也不大,所以只要大家通過認真復習,是一定能通過考試的,趕緊進行考試復習吧,加油!
『柒』 2020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每日一練(6.5)
30天讓你成為會計高手 | 點擊咨詢課程
1. 下列選項中關於預算單位零餘額賬戶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預算單位零餘額賬戶可以辦支取現金的結算業務
B.可以向本單位賬戶劃撥住房公積金
C.可以向上級主管部門賬戶劃撥資金
D.可以向下級單位賬戶劃撥資金
【答案】AB。預算單位零餘額賬戶可以辦理轉賬、提取現金等結算業務,可以向本級單位按賬戶管理規定保留的相應賬戶劃撥工會經費、住房公積金及提租補貼,以及財政部門批準的特殊款項,不得違反規定向本單位其他賬戶和上級主管單位、所屬下級單位賬戶劃撥資金。
2. 根據票據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表述中,符合規定的有 ( )。
A.普通支票可以用於支取現金,也可用於轉賬
B.支票的金額和收款人名稱,可以由出票人授權補記
C.用於支取現金的支票可以背書轉讓
D.支票的出票人不得簽發與其預留銀行簽章不符的支票
【答案】ABD。用於支取現金的支票僅限於“收款人”向付款人提示付款,用於支取現金的支票不能背書轉讓。
3. 下列專用存款賬戶中,不得支取現金的賬戶有( )。
A.基本建設資金
B.單位銀行卡賬戶
C.財政預算外資金
D.黨、團、工會經費專用存款
【答案】BC。根據規定,單位銀行卡賬戶的資金(備用金)必須由其基本存款賬戶轉賬存入。該賬戶不得辦理現金收付業務。財政預算外資金、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期貨交易保證金和信託基金專用存款賬戶不得支取現金。
4. 根據規定,下列有關預付卡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記名預付卡可掛失,可贖回,不得設置有效期
B.一次性充值金額3000元以上的,不得使用現金
C.單位購買的記名預付卡,只能由單位辦理贖回
D.超過有效期尚有資金余額的預付卡,可通過延期、激活、換卡等方式繼續使用
【答案】ACD。預付卡通過現金或銀行轉賬方式進行充值,不得使用信用卡為預付卡充值。一次性充值金額5000元以上的,不得使用現金。
5. 下列關於銀行卡收單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網路特約商戶,是指基於公共網路信息系統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特約商戶
B.收單機構拓展特約商戶,對特約商戶不實行實名制管理
C.特約商戶為個體工商戶和自然人的,可使用其同名個人銀行結算賬戶作為收單銀行卡結算賬戶
D.特約商戶使用單位銀行結算賬戶作為收單銀行卡結算賬戶的,收單機構還應當審核其合法擁有該賬戶的證明文件
【答案】ACD。本題考核銀行卡收單的概念和業務管理。根據規定,收單機構拓展特約商戶,應遵循“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對特約商戶實行實名制管理。因此選項B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