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第193條的理解

合同法第193條的理解

發布時間: 2023-09-23 05:15:02

㈠ ''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包括哪幾方面,詳細一點

我國《合同法》第192條第1款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內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容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撫養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第193條第1款規定:「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根據以上規定,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可以分為贈與人的法定撤銷和贈與人的繼承人或法定代理人的撤銷兩種。
贈與人的近親屬的范圍,應與《民法通則》和有關的司法解釋確定的近親屬的范圍相同,包括贈與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孫子女和外孫子女。
「嚴重侵害行為」,要求受贈人必須要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不僅包括受贈人對贈與人及其近親屬所實施的觸犯刑法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行為,而且也包括受贈人對贈與人及其近親屬所實施的嚴重有損道德聲譽的行為。如果贈與人對損害沒有過錯,實屬意外的,贈與人不得撤銷贈與。
最明顯的是:刑事判決書、治安處罰單、民事判決書等書證來確認。

㈡ 債權人撤銷權的司法解釋有哪些

一、債權人撤銷權起訴對象有哪些

從形式而言,撤銷權的對象包括四類。

(1)我國《民法通則》中的「民事行為」。《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顯失公平的。被撤銷的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2)要約。《合同法》第18條規定:「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3)遺囑。《繼承法》第20條第1款規定:「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4)合同。《合同法》第54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合同法》第5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從法律歸屬而言,撤銷權的對象包括三類。

(1)行為人自己的行為。

(2)他人的行為,如《合同法》第74條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合同法》第75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合同法》第193條規定:「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3)行為人和他人的行為組合—合同。

從行為效力而言,撤銷權的對象包括兩類。

(1)無民事效力的行為。《合同法》第186條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可任意撤銷之行為,應無民事效力。

(2)有民事效力的行為,又可細分為兩類。未生效行為。如《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的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欠缺生效要件的「民事行為」;效力待定行為之善意相對人的行為。生效行為。如到達相對人之要約;完成給付之贈與行為,如《合同法》第192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從數量而言,撤銷權的對象包括:(1)單數行為;(2)復數行為—合同。

從生效時間而言,撤銷權的對象包括:(1)生前行為;(2)死因行為—遺囑。

二、債權人撤銷權的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七十四條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第七十五條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八條債務人放棄其未到期的債權或者放棄債權擔保,或者惡意延長到期債權的履行期,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第十九條對於合同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的「明顯不合理的低價」,人民法院應當以交易當地一般經營者的判斷,並參考交易當時交易地的物價部門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結合其他相關因素綜合考慮予以確認。

轉讓價格達不到交易時交易地的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七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對轉讓價格高於當地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高價。

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收購他人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債權人的申請,參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予以撤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八條合同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一年」、第七十五條和第一百零四條第二款規定的「五年」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時只以債務人為被告,未將受益人或者受讓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該受益人或者受讓人為第三人。

第二十五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放棄債權或轉讓財產的行為,人民法院應當就債權人主張的部分進行審理,依法撤銷的,該行為自始無效。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權人以同一債務人為被告,就同一標的提起撤銷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合並審理。

第二十六條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所支付的律師代理費、差旅費等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第三人有過錯的,應當適當分擔。

㈢ 附條件的合同中停止條件是指什麼

附條件的合同中停止條件是指什麼?

附條件的合同中,停止條件是指生效條件,意思是在合同約定的條件還沒有成就時,合同效力暫時停止,不生效,待條件成就時合同才開始生效。
《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陸明拆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附停止條件的合同有效嗎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根據本條的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附條件,即附條件的合同。所謂附條件的合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某種事實狀態,並以其將來發生或者不發生作為合同生效或者不生效的限制條件的合同。所附條件是指合槐賀同當事人自己約定的、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用來限定合同效力的某種合法事實。

附條件的合同與附期限的合同區別有哪些

附條件和附期限都屬於法律行為的附款,是指當事人對於法律行為效果的發生或消滅所加的限制。
《民法通則》第62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5條規定:「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如果所附的條件是違背法律規定或者不可能發生的,應當認為該民事行為無效」。
《合同法》第45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46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所謂條件,是指當事人以將來客觀上不確定的事實,作為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附款。條件是法律行為的附款,條件是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附款,條件是以將來客觀上不確定事實為內容的附款。這里的所謂附條件法律行為不同於附條件買賣,即買賣標的物所有權轉移附條件。
條件,根據其決定法律行為為效力的發生或消滅的作用可分為停止條件和解除條件。以條件事實的發生或不發生為標准可分為積極條件和消極條件。 條件的成就,是指作為條件內容的事實已經實現。條件的成就是決定法律行為是否生效是否失效的問題,因此事關當事人的利益。條件成就的效力,在於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發生或消滅。
期限,是指當事人以將來客觀確定到來的事實,作為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附款,期限是法律行為的附款,是限製法律行為效力的附款,是以將來確定事實的到來為內容的附款。這里的期限與法律行為的履行期限是有區別的,履行期限是基於已生效法律行為所負義務的履行所加的時間限制。
1、效力待定合同是合同處於不確定狀態,其效力有賴於第三人表示同意還是不同意.如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早棗後,該合同有效.
2、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2)在訂立合同時明火執仗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可撤銷合同,撤銷權變更權因須以訴為之,如久拖不行使,將影響相對人的利益和法律秩序的穩定.合同法明確規定,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鬲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或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則撤銷權消滅.
(3)附期限的合同,分為附生效期限的合同和附終止期限的合同.前者,自期限屆到時生效;後者,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4)附條件的合同,分為附生效條件的合同和附解除條例的合同.前者,自條件成就時生效;後者,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附條件的贈與合同可以撤銷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的規定,贈與合同,是指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其法律特徵是:
一、贈與是一種合意,是雙方的法律行為。贈與合同雖然屬於單務、無償合同,但仍需要有當事人雙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如果一方有贈與意願,而另一方無意接受該贈與的,贈與合同不能成立。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出現一方出於某種考慮而不願接受對方贈與的情形,如遇此情況,贈與合同不成立。
二、贈與合同是轉移財產所有權的合同。贈與合同是以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給予受贈人為目的的合同,是贈與人轉移財產所有權於受贈人的合同。這是贈與合同與借用合同的主要區別。
三、贈與合同為無償合同。一般在贈與合同中,僅由贈與人無償地將自己的財產給予受贈人,而受贈人取得贈與的財產,不需向贈與人償付相應的代價。這是贈與合同與買賣等有償合同的主要區別。
四、贈與合同是單務合同。在一般情況下,贈與合同僅由贈與人負有將自己的財產給予受贈人的義務,而受贈人並不負有義務。在附義務的贈與中,贈與人負有將其財產給付受贈人的義務,受贈人按照合同約定負擔某種義務,但受贈人所負擔的義務與贈與人所負義務並不是相互對應的。
由此可見,本案所涉合同屬於贈與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條規定:「贈與可以附義務;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第一百九十四條規定:「撤銷權人撤銷贈與的,可以向受贈人要求返還贈與的財產。」可見,贈與合同中可以附義務,而撤銷贈與的事由中也包含了「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一項,因此只要法院能夠認定這個贈與合同是附條件的贈與合同,那麼原告將勝訴。
任意撤銷
贈與人的任意撤銷權並不是無限制的,為維護合同的嚴肅性,法律規定贈與人撤銷贈與也是有條件的、相對的。贈與人撤銷贈與應受下列限制:
1.贈與人撤銷贈與必須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
若贈與財產的權利已經轉移,贈與人不得撤銷贈與。若贈與財產的權利已經轉移一部分,則贈與人僅能就未轉移部分為撤銷,對已經轉移部分不得撤銷。
對於動產而言,在贈與物交付前,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對於不動產而言,在辦理權利轉移登記之前,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對於財產權利而言,根據法律規定轉移權利是否以登記為生效要件,在財產權利交付或辦理權利轉移登記之前,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2.贈與人可撤銷的贈與必須不是具有救災、扶貧等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
由於救災、扶貧等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贈與使得贈與具有了重要的社會意義,若贈與人可以隨意撤銷這種贈與,則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
具有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是指基於道義上的情感而作出的贈與,如果允許贈與人隨意撤銷這種贈與,不僅與道義不符,而且會給受贈人造成情感上的極大傷害。因此,凡是具有救災、扶貧等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不論當事人依何種形式訂立贈與合同,贈與人均不得撤銷該贈與。
「社會公益」的內容,按照《公益事業捐贈法》的規定,包括下列事項:
(1)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
(2)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
(3)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
(4)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福利事業。
3.贈與人撤銷贈與,僅限於沒有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
此類合同中,贈與人作出贈與的意思表示不能不說是經過法律上的慎重考慮,不存在一時沖動考慮欠周的問題,如果允許贈與人隨意撤銷這種贈與,既嚴重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也蔑視公證的嚴肅性。所以,若贈與合同已經過公證,則不得撤銷。
另外,贈與人撤銷贈與,須將其撤銷贈與的意思通知受贈人,如果贈與人不向受贈人為撤銷贈與的意思表示,不能發生撤銷贈與的法律效果。
法定撤銷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的法定情形有如下三種:
一、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其要點在於,一是受贈人實施的是嚴重侵害行為,而不是輕微的、一般的侵害行為;二是受贈人侵害的是贈與人本人或其近親屬,包括配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等),兄弟姐妹。如果侵害的是其他親友則不在此列。
二、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的
其要點在於:一是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二是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能力,而不履行對贈與人的扶養義務。如果受贈人沒有扶養能力或者喪失了扶養能力的,不產生贈與人撤銷贈與的權利。
三、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其要點在於:一是贈與合同約定了受贈人負有一定的義務;二是贈與人已將贈與的財產交付於受贈人;三是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在附義務的贈與中,受贈人應當依約定履行其所負義務。在贈與人向受贈人交付了贈與的財產後,受贈人如不依約履行其義務,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附條件的贈與合同能否被撤銷

在合同法中規定附條件是指雙方在締結合同時附加一定條件作為合同生效或解除的條件。但是在贈與合同與一般合同不同,它是一種單務、實踐合同,在贈與合同中附條件是一種贈與方單方贈與財產時附加的條件,要求受贈方在接受財產時必須履行所附條件。不僅包括合同生效或解除要件還包含了義務性贈與合同。 一、附條件贈與合同的含義 附義務的贈與合同又稱附負擔的贈與合同或附條件的贈與合同,是指贈與人在贈與財產或者財產權利時,要求受贈人承擔一定義務為附加條件的贈與合同。由於贈與合同是單務、實踐性合同同時又有部分屬於諾成性合同,附義務贈與合同與一般贈與合同區別在與受贈一方承擔一定給付義務,在民法上稱為「負擔「但它仍屬於贈與合同性質范疇。 二、附條件贈與合同與附義務贈與合同、目的性贈與合同的區別: 1、所謂附條件贈與是指當事人對贈與行為設定一定的條件,把條件的成就與否作為贈與行為的效力發生或消滅的前提。在附條件的贈與中,條件的成就與否關繫到贈與合同的效力。當條件尚未成就時,贈與的權利義務雖已確定,但效力卻處於未定狀態。而附義務贈與中所附的義務,與贈與合同的法律效力無關,不能因為附義務而延緩或解除贈與的效力。 2、附義務贈與合同與目的性贈與合同區別。主要是在於附義務贈與合同是受贈方必須承擔一定給付義務,如果受贈方不履行義務,贈與人可以要求其履行義務或請求撤銷贈與。目的性贈與的受贈方行為不存在給付一定義務,在受贈方做出不接受行為時,贈與人不得向受贈人請求履行,而只能請求受贈人返還不當得利。如為結婚而贈與對方財物就屬於目的贈與。 3、附義務贈與合同與附期限贈與合同區別:所謂附期限贈與是指當事人為贈與行為設定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來作為贈與行為的效力發生或者消滅的前提。在附期限的贈與中,期限的到來與否關繫到贈與合同的效力。當期限尚未到來時,贈與合同雖已成立,但效力卻處於停止狀態。而附義務贈與中所附的義務,除違反法律規定或公序良俗外,並不影響贈與合同的效力,贈與人不能因為受贈人未履行所附義務而對合同的效力進行抗辯。 三、贈與合同中所附條件與義務范圍區別 實踐中,贈與方在贈與財產時往往會在贈與合同內容中約定一定條件或義務要求受贈方接受財產時履行,但在贈與合同中附加條件與約定義務早某種范圍中存在交叉、融合態勢,因此有必要區別贈與合同中附條件和附義務的區別:能夠作為條件的事實必須是未來發生的不確定、合法的事實。在附條件贈與中對贈與行為設定一定的條件,該條件的成就與否作為贈與行為的效力發生或消滅的前提,條件的成就與否關繫到贈與合同的效力。當條件尚未成就時,贈與的權利義務雖已確定,但效力卻處於未定狀態。合同中所附的義務,是贈與人與受贈人訂立贈與合同已經生效且贈與人已經履行給付義務後,由受贈人履行的附隨於贈與人履行給付行為的義務,與贈與合同的法律效力無關,不能因為附義務而延緩或解除贈與的效力。 1、贈與合同中所附條件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公序良俗、道德等范圍,內將來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實。是不確定的。 2、贈與合同中所附義務是應該是非法定義務,因為法定義務是法律規定必須履行義務,贈與人約定與否,受贈方都必須履行,所附義務必須符合社會公共利益,不得損害第三人權益和違反公序良俗、道德約束,如果所附義務違反了社會公共利益,不得損害第三人權益和違反公序良俗、道德約束,所導致贈與合同無效。而且所附義務是在合同形成時就可以履行的義務,二不是合同生效後形成的義務。若果贈與合同生效後該義務不能履行受贈人可以行使撤銷權。 四、贈與合同撤銷權 1、贈與合同撤銷權是法律賦予贈與人行使一種權利,贈與合同的撤銷是指贈與人及其他撤銷權人在合同有效成立後,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撤銷權,使合同歸於無效的行為。一般可分為兩種,即任意撤銷和法定撤銷。 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則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後,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不再為贈與行為。法律規定贈與的任意撤銷,源於贈與的無償行為。我國《合同法》第186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第194條撤銷權人撤銷贈與的,可以向受贈人要求返還贈與的財產。第195條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 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是指在由現法律規定的可以撤銷的特定情形時,允許贈與人或其繼承人、法定代理人行使撤銷權,撤銷贈與合同,第192條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第193條「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贈與人的法定撤銷贈與人的法定撤銷贈與,主要有三種情形: 1.受贈人對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有嚴重侵害行為。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和贈與人的近親屬的行為必須要有故意或重大過失。這不僅包括受贈人對贈與人及其近親屬所實施的觸犯刑法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行為,而且也包括受贈人對贈與人及其近親屬所實施的嚴重有損道德聲譽的行為。如果贈與人對損害沒有過錯,實屬意外的,贈與人不得撤銷贈與。 2.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養義務而不履行。扶養義務不僅指法定義務還包括約定義務,受贈人都必須履行,否則贈與人就可以行使撤銷權,但是受贈人在沒有扶養能力的情況下導致不能履行義務的,贈與人就不能撤銷贈與。 3.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90條的規定,贈與可以附義務。對所附義務,受贈人須按照約定在贈與物的價值限度內履行義務。因為在附義務的贈與合同中,贈與人不僅負有履行贈與的義務,而且要在合同所附義務的范圍內對贈與標的物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因此,由於受贈人不履行義務導致贈與人當初設定義務的目的不能實現程度時,贈與人才享有撤銷贈與的權利。贈與人可以提出撤銷贈與。但也並不是意味著只要受贈人有輕微違約的情形時就可撤銷贈與。 我國《合同法》第193條第1款規定:「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法定撤銷贈與的撤銷本應屬於贈與人,但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使其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贈與人的撤銷權事實上已無法行使,而由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行使撤銷權,才能實現贈與人撤銷贈與的權利和意願。贈與人的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是由於受贈人對贈與人直接或間接地實施了違法行為造成的。如果贈與人非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造成死亡,且有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的法定情形的,贈與人的繼承人可否撤銷贈與,一般情況下不應允許繼承人撤銷贈與。但在受贈人的行為嚴重違背所附義務和贈與本意或者妨礙了贈與人撤銷贈與時,贈與人死亡後,贈與人的繼承人可以撤銷贈與。 五、行使撤銷權的方式:1、贈與財產交付前的撤銷權合同法第186條規定,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前,除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外,其他的贈與,贈與人都享有撤銷權,可以撤銷贈與。合同法的這一規定,從根本上肯定了贈與合同屬於實踐合同的性質和特點。2、贈與財產交付後的撤銷權《合同法》第192條規定,在贈與財產權利轉移後,發生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等三種情形的,贈與人也有權撤銷贈與;時間期限是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合同法除了確定了贈與人的撤銷權,同時還確定了贈與人的繼承人或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第193條規定,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時間期限是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 六、在實踐中贈與合同所約定條件和義務種類 1、現在大多數父母為了解決自己年老生活贍養問題,在將房屋贈與子女時在贈與合同中約定「贈與人將房產贈與給受贈人,受贈人負責贈與人的生養死葬」條款:該條款是附義務還是附條件?「生養死葬」條款不是贈與人要求受贈人因取得房產而支付的對價。該義務是受贈人在贈與人履行完交付房產義務後,履行的附隨義務。這是附義務贈與,生養死葬也就是通常所說贍養,但贍養不僅僅是生養死葬,包含了其他日常生活照顧、治病護理等在內。附條件、附義務的贈與合同贈與人、受贈人都是通過在合同約定相關條款來表示意思的。如何界定贈與合同所附條件或是義務呢?一般來說,能夠作為條件的事實必須是未來發生的不確定、合法的事實。所謂附條件贈與,是指當事人對贈與行為設定一定的條件,把條件的成就與否作為贈與行為的效力發生或消滅的前提。在附條件的贈與中,條件的成就與否關繫到贈與合同的效力。當條件尚未成就時,贈與的權利義務雖已確定,但效力卻處於未定狀態。合同中所附的義務,是贈與人與受贈人訂立贈與合同已經生效且贈與人已經履行給付義務後,由受贈人履行的附隨於贈與人履行給付行為的義務,與贈與合同的法律效力無關,不能因為附義務而延緩或解除贈與的效力。但是這種贈與合同中義務往往難以實現,由此是死葬,因此,公證機構在辦理拒絕辦理此類贈與合同,應建議當事人通過遺贈撫養協議或遺囑方式處分財產。 2、贈與合同中約定「贈與人贈與財產後,贈與人或贈與人其他近親屬享有居住權利的條款,該條款是附義務贈與,該贈與合同贈與人約定此條款是出於對自己或他人居住權利的保護,同時可以避免贈與房屋被受贈人處置, 3、贈與合同約定「男女雙方互贈對方財產,是為了結婚。該條款是附條件的贈與,雙方出於結婚為目的,相互贈與房產、財物等,是目的贈與,目的贈與同附義務的贈與的區別在於目的贈與的贈與人不得向受贈人請求結果的實現,即給對方不得因給付而要求對方必須與其結婚。贈與人在目的不能實現時,可請求受贈方返還其給付的財物,但對於權利人返還財物的請求權的性質,筆者同意後者,並認為此請求權是一種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4、以捐助、贊助、捐款等名義建立的具有社會公益和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法律關系,當從屬於某一法律關系,以某一法律行為的實現為前提條件時,即使具有社會公益性和道德義務性,在所附條件未成就時,也不當然具有獨立的法律效力,受贈人不能依據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要求贈與人交付。

sol中停止條件怎麼設定

sol在聲學模擬無限邊界有三種方法:1.採用平面波輻射,或球面波輻射邊界條件。2.採用完美匹配層。3。採用周期性邊界條件。

優化演演算法停止條件是什麼?

適應度越大,解越優。
判斷是否已得到近似全域性最優解的方法就是遺傳演演算法的終止條件。 在最大迭代次數范圍內可以選擇下列條件之一作為終止條件:
1. 最大適應度值和平均適應度值變化不大、趨於穩定;
2. 相鄰GAP代種群的距離小於可接受值,參考「蔣勇,李巨集.改進NSGA-II終止判斷准則[J].計算機模擬.2009. Vol.26 No.2」

附條件的贈與合同條件已經成立能撤銷贈與嗎

您好,合同的撤銷可以向當事人提出或者申請法院要求撤銷。《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如能給出詳細資訊,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㈣ 徵信上報經消費金融多次催繳未償還已涉嫌惡意拖欠據合同法第193條

第一百九十三條
【貸款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中國刑法》主要內容:刑法學以刑法為研究對象,根據刑法本身所固有的特點,我國刑法學的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於刑法的基本原理和有關犯罪與刑罰的各種問題的論述。
2.刑法本身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則、基本理論。
3.犯罪的概念、構成要件以及運用這些概念、構成要件對具體行為的認定、(也就是犯罪的認定)。
4.刑事責任的承擔、刑罰種類、幅度,以及運用刑罰對具體犯罪行為的處理。
5.刑法的立法、刑法各項規定的政策依據、立法理由以及刑法立法的發展變化。
6.刑法的立法解釋、司法解釋。
7.刑法的司法適用以及司法適用中的經驗和問題;8.外國刑法的有關理論、立法和司法情況。

㈤ 最高法院合同解除權除斥期間

最高法院合同解除權除斥期間規定是解除合同的除斥期間的時間是6個月。除斥期間在我們國家法律當中所規定的是某種民事方面的實體權利存在的具體的時間,在這段時間當中是不變的,不因任何的事由而暫時的停止,或者是中斷延長等。
一、最高法院合同解除權除斥期間規定是什麼?
最高法院合同解除權除斥期間規定是解除合同的除斥期間的時間是6個月。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內不行使相應的民事權利,則在該法定期間屆滿時導致該民事權利的消滅。具有如下特點:
1、除斥期間一般是不變期間,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斷或者延長。
2、除斥期間消滅的是權利人享有的實體民事權利本身,如追認權、撤銷權、解除權等。
3、除斥期間規定的是權利人行使某項權利的期限,以權利人不行使該實體民事權利作為適用依據。
4、除斥期間是自相應的實體權利成立之時起算。
故而,合同法所約定的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該一年的期間為法定的期間,而非除斥期間,其後面規定的五年期間為除斥期間。
二、常見的除斥期間規定是什麼?
6個月:《合同缺遲法》第193條繼承人、法定代理人對贈與的法定撤銷權 、工程款優先受償權。
1年:《合同法》第55條;《民通意見》第73條第1款;《合同法》第192條;《合同法》第75條;《婚姻法》第11條對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笑困、變更權;對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的變更權、撤銷權;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權;保全撤碰扮念銷權;受脅迫一方的婚姻撤銷權。
5年:《合同法》第104條領取提存物的權利。
5年:《合同法》第75條保全撤銷權。
在我們國家對於民事權利的保護是有時間方面的限制的,比如說比較常見的一種時間方面規定是訴訟時效,但同時也有除斥期間的規定。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不同,一般情況下在這段時間當中,除斥期間是固定不變的。

㈥ 請問形成權和撤銷權有什麼區別

請問形成權和撤銷權有什麼區別?

者仍存在質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法理依據不同。保全撤銷權屬傳統意義上的撤銷權,它使特定當事人之間的合同效力延伸至其他合同當事人,從而形成了權利人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便可有條件的於涉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使債權的法定權能得到有力補充,體現了債的對外效力,增加了權利人的選擇性權利從而有利於維護交易的安全,反映了私法誠實信用與公平的原則。而我國民法早已對撤銷權的內涵作了擴充解釋,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保全撤銷權的范疇,其廣義的理解與適用散見規定於相關民事法律規范之中:比如受欺詐、脅迫方及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乘人之危方的撤銷頌褲權,即合同撤銷權。
二、權利設立的體系目的不同。合同撤銷權和保全撤銷權分屬於合同的效力制度與債的保全制度。合同撤銷權的設立是為了貫徹意思自治原則,使撤銷權人針對意思表示不真實、不準確的行為請求撤銷,從而實現撤銷權人的意志和利益,目的是為了消弭當事人意思表示有瑕疵造成的危害。而保全撤銷權制度是法律為了保障合同債務的履行,防止債務人的責任財產不當減少所設立的一種措施,目的是為了維護債務清償債權的資力,保持其清償力。
三、權利的行使主體及原因事由不同。合同撤銷權的權利人是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其中又有不同:一般情況下,在欺詐、脅迫、乘人之危合同中只有受損當事人一方,在重大誤解、顯失公平合同中,雙方當事人均享有撤銷權,撤銷事由為上述5種情形。而行使保全撤銷權的權利人則是在債務人實施激櫻碰放棄其到期債權,或無償、低價轉讓、處分其財產的有害於債權的行為時,受損害的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債權人)有權行使撤銷權,撤銷事由僅為上述3種情形。
四、申請撤銷的裁決機關不同。兩種撤銷權的法律性質按目前學術通說通稱為形成權。按學理分類,屬於其中的形成訴權,必須通過法院或仲裁機構行使,即須通過法院或仲裁機構的裁決認可才能形成法律關系。但依合同法的規定,此中又有差異:合同撤銷權既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也可向仲裁機構申請撤銷,而保全撤銷權則只能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
五、行使權利的效力擴張不同。可撤銷合同制度是從合同受害人角度設立的,撤銷權人請求撤銷的是他與另一方當事人之間的合同,也就是說撤銷的是自己的行為,撤銷只是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發生,撤銷權的行使只是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發生效力。債的保全制度則是從債權人角度設立,主要是針對債務人與第三人(受贈人、受益人、買受人等)之間實施的有害於債權人權利的行為而為的,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旨在撤銷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民事行為,撤銷的是他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將突破債的相對性原則,債的效力擴張至第三人,對第三人產生效力。
六、撤銷權的申請時限不同。兩種撤銷權的存續期間均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及延長的規定,具有除斥期間的屬性。兩種權利的行使都要求撤銷權人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但保全撤銷權人不知道撤銷事由的申請時限為5年,即撤銷權自債務人有損於債權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形成權,是指根據權利人單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權利。
但是形成權的行使使得法律關系的變動僅指在行為人與相對人之間的法律關系,而債權人的撤銷權行使的後果變動的是相對人(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因此債權人的撤銷權並不屬於形成權。
合同的撤銷權現在通說為形成權,即合同撤銷權的行使,為撤銷權人單方的行為,無須相對人表示同意,也無須其配合,就能使合同的效力發生變化。
根據形成權的特點:權利人可以依單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明談或消滅。它賦予權利人以單方意思使法律關系變動的權利,權利的實現不依賴於相對人。具體就合同撤銷權而言,在權利人主張撤銷某項民事法律行為時,因該民事法律行為所產生的相應的民事法律關系,既有發生消滅後果並溯及其發生時的效力的可能,且權利人主張撤銷的意思表示僅需單方表示即可成立,不依賴於相對人,故合同撤銷權應歸於形成權的一種。
僅從備戰司法考試角度進行分析。
一,爭議的緣由

現在之所以對撤銷權是否為撤銷權有爭議,源於——很多撤銷權不能基於當事人單方意思表示,而必須藉助於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才能使得法律關系得以產生、變更或者消滅。因此,撤銷權是否為形成權就值得懷疑了。二,觀點

(一)、從具體法律規定來看,回答司法考試試題必須以具體法律規定為依據,特別在大家對某個觀點有爭議的時候,法律規定是最可靠的。因為,即便法律規定有問題,但既然為立法機關立法採用,就必須接受該規定,而司法考試命題者,一般也不會違反現行法規定而命題的。

從現有法律規定來看,撤銷權主要有兩大類:

第一類:無須第三方(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協助,只要撤銷權人提出,即導致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者消滅的後果。

《合同法》第47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合同法》第48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合同法》第186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合同法》第192條 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合同法》第193條因受贈人的違法��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第二類:須第三方(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協助,才可能導致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者消滅的後果。

《合同法》第54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合同法》第74條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物權法》第195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協議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其他債權人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協議。

(二)、從司法考試真題例項來看

涉及到撤銷權性質的考題,歷年考過兩次:

2005年卷三第58題

下列關於民事權利中的形成權的表述,哪些是正確的?(BD )
A.形成權只能通過明示方式行使
B.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對人的催告權並非形成權
C.債權人撤銷權屬形成權
D.形成權不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

2008年卷三第51題

關於民事權利,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ABCD)

A.甲公司與乙銀行簽訂借款合同,乙對甲享有的要求其還款的權利不具有排他性

B.丙公司與丁公司協議,丙不在丁建築的某樓前建造高於該樓的建築,丁對丙享有的此項權利具有支配性

C.債權人要求保證人履行,保證人以債權人未對主債務人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為由拒絕履行,保證人的此項權利是抗辯權

D.債權人撤銷債務人與第三人的贈與合同的權利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從以上命題可以知道,05年命題者認為債權人撤銷權(74條)不是撤銷權,原因恐怕就是——債權人撤銷權必須藉助法院,因為不是形成權。這一結論會給將來命題者很大壓力,即如果將來命題者不同意此觀點,他可能就不會出這類題,害怕引起爭議和混亂。如果將來命題者同意此觀點,大家答「債權人不是撤銷權」自然不會出錯。

個人認為:無須第三方(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協助,只要撤銷權人提出,即導致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者消滅的後果的撤銷權是司法考試認定的形成權,而《合同法》第54條、74條以及《物權法》第195條規定的三種撤銷權不屬於司法考試認定的形成權。

(三)、關於撤銷權是受除斥期間還是訴訟時效期間限制問題

最高院《合同法解釋一》第八條規定:合同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一年"、第七十五條和第一百零四條第二款規定的"五年"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而《合同法》第七十五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從以上兩個條文似乎可以推得:75條所規定的5年期間是不變期間,屬於除斥期間,不是訴訟時效期間,但是,我們能不能反推得到這樣結論:75條所規定的1年就是可變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就此問題,我詢問了很多法學專家老師,得到的結論並不一致,所以,我在去年沖刺階段就沒有講這個問題,因為害怕誤導大家。在突破階段講到形成權時,特別提到:形成權一般都受除斥期間的限制,但是並非所有除斥期間的適用物件都是形成權。

去年最高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從該規定第1條看: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最高院認定僅有債權請求權才能適用訴訟時效期間,故此現在可以很肯定的說:撤銷權即便不是形成權,但也不受訴訟時效而受除斥期間限制,因為,撤銷權肯定不是請求權。

(三),整理出來的形成權

1、追認權(合同法第47、48、51條)

2、選擇權(三包、合同法第403條)

3、撤銷權(合同法第47、48、186、192、193條)

4、抵銷權(合同法第99條)

《合同法》第99條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

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5、解除權(合同法第94條)

6、所有權(繼承權)的拋(放)棄

7、受遺贈的接受或放棄(繼承法第25條)

《繼承法》第25條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8、債務的免除(合同法第105條)

《合同法》第105條債權人免除債務人部分或者全部債務的,合同的權利義務部分或者全部終止。

罷免權和撤銷權有什麼區別

罷免權---通常是指人,被削去一定權利,從一個高的職位貶低到低的職位,
撤銷權---通常指的是物,撤銷某一訴狀等等

撤銷權和代位權有什麼區別?

撤銷權和代位權的區別
第一、兩者針對的物件不同。代位權針對的是債務人不行使債權的消極行為,通過行使代位權旨在保持債務人的財產,而撤銷權針對的是債務人不當處分財產的積極行為,行使撤銷權旨在恢復債務人的財產。
第二、兩者的構成要件不同。撤銷權的行使以債務人實施了處分財產逃避債務為構成要件,代位權行使要求債務人必須怠於行使其列到期債權,且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必須到期。
第三、兩者在效果上不同。債權人行使代位權以後,債權人可以直接獲得財產。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以後,只是恢復了債務人的履行能力,對撤消後的財產並無優先受償權。

請問合同法第55條中的撤銷權與該法第74條的撤銷權有什麼區別?如何適用?

你好,這兩個撤銷權的主要區別在於行使權利的主體不同,1 前者為被撤銷合同的當事人,2 後者為債權人撤銷債務人以損害債權為目的而與他人發生的贈與或者買賣合同,債權人在此是作為該被撤銷的贈與或者買賣合同的第三人。

請問債權人的撤銷權屬於形成權嗎?謝謝

債權人的撤銷權按廣義的說就算是形成權。司考答案上的那個沒有選是採的折中說,即債權人的撤銷權既不是請求權又不是形成權。

我想知道民法形成權的撤銷權與合同中債權人的撤銷權有何不同

債權人撤銷權,是債權人知道債務人有不利於其債權實現的舉動,比如高價買進,低價賣出,無償轉移財產之類的行為時,為了保全其債權利益,行使的撤銷債務人此種行為法律效力的權利。
債權人撤銷權是個特定名詞,就是這種含義
形成權的撤銷權,就廣泛得多了。

為什麼債權人的撤銷權不是形成權

債權人的撤銷權不是形成權因為:
形成權僅通過單方意思表示即可發生法律效力,但是債權人的撤銷權要通過法定的程式,即通過法院確認。因此,僅債權人單方的撤銷行為不發生法效。——所以債權人撤銷權不屬於形成權。
《合同法》第74條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關鍵在於「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形成權的概念理論基礎為意思自治,它是指依單方意思表示而直接變動法律關系的權利。

債權人撤銷權屬於形成權嗎?為什麼?

不屬於。 形成權僅通過單方意思表示即可發生法律效力,但是債權人的撤銷權要通過法定的程式,即通過法院確認。因此,僅債權人單方的撤銷行為不發生法效。——所以債權人撤銷權不屬於形成權。
《合同法》第74條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關鍵在於「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形成權的概念最早由德國學者澤克爾(seckel)提出,其理論基礎為意思自治,它是指依單方意思表示而直接變動法律關系的權利。

熱點內容
合同法設備修理保修期 發布:2025-01-10 12:21:32 瀏覽:169
關於道德的俗語 發布:2025-01-10 12:10:18 瀏覽:798
廚櫃售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11:54:42 瀏覽:865
勞動合同法五金一險 發布:2025-01-10 11:54:02 瀏覽:1000
法院黨建工作問題 發布:2025-01-10 11:44:39 瀏覽:131
行政法公眾號 發布:2025-01-10 11:31:57 瀏覽:773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1-10 11:17:01 瀏覽:652
陝西路政條例 發布:2025-01-10 10:51:08 瀏覽:61
合同法302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0 10:38:06 瀏覽:983
違反訴訟保全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10:17:14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