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與民法典關於買賣合同規定的差異
有區別。民法是獨立的部門法,它主要是調解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調解的內容是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合同法就是調整合同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合同法法律關系就合同的訂立、變更、修改、終止和違約的相關的內容給予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合同法要按照合同的原則來執行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第四百六十五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B. 民法典與合同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民法總則》和《合同法》將隨之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464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合同法》無相關規定;懸賞廣告屬於以其他方式訂立的合同,而非單方允諾行為,也非要約行為。這得益於民法典對於合同的訂立方式新增了一種「其他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471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取要約、承諾方式或者其他方式。第499條 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特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的,完成該行為的人可以請求其支付。《合同法》第13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第四百七十一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取要約、承諾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第四百九十九條 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特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的,完成該行為的人可以請求其支付。
C. 民法典與合同法的區別
民法典與合同法的區別是性質不同、權利本位不同、對待勞動力的態度不同、兩者調整對象不同。性質不同。
1、民法屬於純私法,以個人利益為核心,以人的平等和自治為理念,當事人之間處於平等的地位。勞動法屬於社會法。勞動合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關於給付和對等給付的債權合同,相反它是一種帶有很強人身權色彩的,關繫到雇員生存基礎的法律關系,因此無論如何應該被寄予希望給予生存和社會保護。
2、權利本位不同,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
對待勞動力的態度不同。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
3、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在體例、措辭及內容上進行了部分修改。新增合同的保全,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合夥合同,原居間合同改為中介合同;新增准合同編;將司法解釋中的現有規定納入合同編。
合同法已於2021年1月1日被廢止,自此以後,合同當事人需要按照民法典合同編中的規定全面履行合同義務。
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三條本編調整因合同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四百六十四條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第四百六十五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D. 民典法和合同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民法典》是關於民事法律的一般性規范和各個分編對民事關系的單獨規定,包括了合同法的內容;合同法則是一部民事單行法。合同法的制定需要參照《民法典》的規定,但兩者的不同之處還是很多的。合同對我們日常生活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件東西,合同作為約束雙方行為的重要書面憑證,有著很重要的法律效力,《民法典》作為關乎民事關系的重要參考,應該協調好與合同法等民事相關法律的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E. 民法典與合同法的區別
民法典和合同法是兩部法律文件,它們在法律體系中所處的位置不同,並規定了不同類型的法律規定。
民法典是國家規定的一部法律文件,它包含了關於國家和公民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定。民法典通常包括國家規定的一般性原則和規定,它們適用於各種法律關系,並可以為特定的法律關系提供依據。
合同法則是一部法律文件,它規定了關於合同的法律規定。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自願訂立的協議,其目的是規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合同法規定了如何訂立合同、合同的內容、合同的效力和合同的解除等方面的法律規定。
總而言之,民法典是一部法律文件,它包含了關於國家和公民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定,而合同法則是一部法律文件,它規定了關於合同的法律規定。
F.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合同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合同法是民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G. 民法典和合同法關系是怎樣規定的
《民法典》是關於民事法律的一般性規范和各個分編對民事關系的單獨規定,包括了合同法的內容;合同法則是一部民事單行法。合同法的制定需要參照《民法典》的規定,但兩者的不同之處還是很多的。《民法典》施行後,《合同法》同時失效。
《民法典》是關於民事法律的一般性規范和各個分編對民事關系的單獨規定,包括了合同法的內容;合同法則是一部民事單行法。合同法的制定需要參照《民法典》的規定,但兩者的不同之處還是很多的。
(一)《民法典》有關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規定
1、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一般要件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汪知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
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一款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宏鬧理解與適用:該規則銜接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追蔽陵罩認制度。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從事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有效之外應為無效。但立法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效之外的無效行為歸入了可追認,通過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認可生效。
3、法定代表人代錶行為的有效
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理解與適用:《民法典》在法人一章對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行為效力的規定也構成民事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一部分。代錶行為以「身份及名義」進行判斷,在今後合同審查中應注意是否需要約定蓋章後生效。
4、職務行為的有效
第一百七十條 執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
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對執行其工作任務的人員職權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以上全文詳細的介紹了《民法典》和合同法關系,合同對我們日常生活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件東西,合同作為約束雙方行為的重要書面憑證,有著很重要的法律效力,《民法典》作為關乎民事關系的重要參考,應該協調好與合同法等民事相關法律的關系。
H. 《民法典》之合同編的基本內容和主要修改
合同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制度《民法典》第3編「合同在《合同法》的基礎上貫徹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堅持維護契約、平等交換、公平競爭,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完善合同制度。本次《民法典》編纂,對於合同制度主要在如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充實和完善:
一、關於通則部分的主要修訂內容
二、關於典型合同部分的主要修改內容
三、關於第3分編-准合同部分的修改內容
具體內容:
一、關於通則部分的主要修訂內容
第1分編為通則,規定了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保全、轉讓、終止、違約責任等一般性規則,並在《合同法》的基礎上,主要從十個方面完善了合同通則制度:
1、完善法的一般性規則,增加了非合同之債、多數人之債的法律適用規則。
2、完善了合同成立制度,增加規定了電子合同、預約合同、格式條款制度等合同成立方面的制度。
3、完善了國家訂貨合同制度。
4、進一步完善合同效力制度。
5、完善了合同履行制度。
6、完善代位權、撤銷權等合同保全制度,進一步強化對債權人的保護。
7、細化了債權轉讓、債務移轉制度。
8、增加了債務清償抵充規則。
9、完善了合同解除規則,新增確認解除效力之訴制度。
10、通過吸收《擔保法》有關定金規則的規定,完善違約責任制度。
具體內容:
1、完善法的一般性規則,增加了非合同之債、多數人之債的法律適用規則。對非合同之債的法律適用規仿好則,《民法典》第468條規定,對非因合同關系所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適用有關該債權債務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除根據其性質不能適用的外,適用合同編通則的有關規定。對多數人之債的履行規則,《民法典》第517條至第521條作出了具體備行鉛規定,將多數人之債分為按份之債和連帶之債。
按份之債和連帶之債的份額由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難以確定的,視為份額相同方面,對連帶之債,債權人可以請求部分或者全部債務人履行全部債務。實際承擔債務超過自己份額的連帶債務人,有權就超出部分在其他連帶債務人未履行的份額范圍內向其追償,並相應地享有債權人的權利,但是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其他連帶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可以向該債務人主張。被追償的連帶債務人不能履行其應分擔份額的,其他連帶債務人應當在相應范圍內按比例分擔。部分連帶債務人履行、抵銷債務或者提存標的物的,其他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在相應范圍內消滅;該債務人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向其他債務人追償。部分連帶債務人的債務被債權人免除的,在該連帶債務人應當承擔的份額范圍內,其他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消滅。部分連帶債務人的債務與債權人的債權同歸於一人的,在扣除該債務人應當承擔的份額後,債權人對其他債務人的債權繼續存在。債權人對部分連帶債務人的給付受領遲延的,對其他連帶債務人發生效力。另一方面,在連帶債權人內部,實際受領債權的連帶債權人,應當按比例向其他連帶債權人返還。
2、完善了合同成立制度,增加規定了電子合同、預約合同、格式條款制度等合同成立方面的制度。對電子合同的訂立,《民法典》第491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一方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對預約合同,《民法典》第49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在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合同的認購書、訂購書、預訂書等,構成預約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預約合同約定的訂立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對格式條款,《民法典》第496條在《合同法》原有制度的基礎上規定了提供格式條款的當事人應當承擔的義務方面,格式條款提供者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另一方面,格式條帶冊款提供者負有提示和說明義務,即採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對方注意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等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在法律後果方面,格式條款提供者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這一新增制度,極大地豐富了契約正義的內涵,對處於弱勢締約地位的合同當事人提供了法律救濟,使合同真正成為當事人的自主決定,將意思自治原則真正落到實處。
3、完善了國家訂貨合同制度。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實際情況,《民法典》第494條規定,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任務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為維護國家訂貨合同內容的公平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有發出要約義務的當事人,應當及時發出合理的要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有作出承諾義務的當事人不得拒絕對方合理的訂立合同要求。
4、進一步完善合同效力制度。針對實踐中一方當事人違反義務不辦理報批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問題,《法典》第502條新增了違反批義務一方當事人的責任,規定未辦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5、完善了合同履行制度。為落實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原則,《民法典》第509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民法典》第558條還規定了債權債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等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舊物回收等義務。同時,在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增加規定了情勢變更制度。《民法典》第533條規定,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6、完善代位權、撤銷權等合同保全制度,進一步強化對債權人的保護。在代位權的行使條件方面,《民法典》第535條規定,因債務人於行使其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行使代位權與《合同法》第73條規定的「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條件相比,在司法實踐中更容易掌握。在代位權的行使時機方面,《民法典》第536條規定,債權人的債權到期前,債務人的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存在訴訟時效期間即將屆滿者未及時申報破產債權等情形,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代位向債務人的相對人請求其向債務人履行、向破產管理人申報或者作出其他必要的行為。在代位權的實現方式方面,《民法典》第537條規定,人民法院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債務人的相對人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權人接受履行後,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相對人之間相應的權利義務終止。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被採取保全、執行措施,或者債務人破產的,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處理。在撤銷權的行使方面,《民法典》第538條和第539條增加規定了債務人放棄債權擔保,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債務人惡意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以及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受讓他人財產或者為他人的債務提供擔保,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且債務人的相對人知道或者當知道該情形等三種情況下,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行為,進一步強化了對債權人權利的保護。在撤銷權行使的法律效果方面,《民法典》第542條規定,債務人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的行為被撤銷的,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7、細化了債權轉讓、債務移轉制度。關於禁止轉讓債權約定的效力,《民法典》第545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約定非金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當事人約定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第三人。這一新增制度,為保理業務等新商業形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關於從權利的轉移,《民法典》第547條第2款規定,受讓人取得從權利不因該從權利未辦理轉移登記手續或者未轉移佔有而受到影響。這一新增制度澄清了困擾學界和實務界多年的問題。關於債務加入,《民法典》第552條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規定第三人與債務人約定加入債務並通知債權人,或者第三人向債權人表示願意加入債務,債權人未在合理期限內明確拒絕的,債權人可以請求第三人在其願意承擔的債務范圍內和債務人承擔連帶債務。關於債務轉移情形下新債務人的抗辯權,《民法典》第553條規定,債務人轉移債務的,新債務人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原債務人對債權人享有債權的,新債務人不得向債權人主張抵銷這一新增規定,有利於維護商業誠信,使得債務轉移制度更為完善
8、增加了債務清償抵充規則。《民法典》第560條規定,債務人對同一債權人負擔的數項債務種類相同,債務人的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由債務人在清償時指定其履行的債務。債務人未作指定的,應當優先履行已經到期的債務;數項債務均到期的,優先履行對債權人缺乏擔保或者擔保最少的債務:均無擔保或者擔保相等的,優先履行債務人負擔較重的債務;負擔相同的按照債務到期的先後順序履行;到期時間相同的,按照債務比例履行。《民法典》第561條規定,債務人在履行主債務外還應當支付利息和實現債權的有關費用,其給付不足以償全部債務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應當按照下列順序履行:(1)實現債權的有關費用(2)利息;(3)主債務。
9、完善了合同解除規則,新增確認解除效力之訴制度。《民法典》第565條規定,當事人解除合同的通知中載明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履行債務則合同自動解除,債務人在該期限內未履行債務的、合同自通知載明的期限屆滿時解除。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的,任何方當事人均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行為的效力。關於合同解除後的責任,《民法典》第566條第、3款增加規定,合同因違約解除的,解除權人可以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後,擔保人對債務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仍應當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10、通過吸收《擔保法》有關定金規則的規定,完善違約責任制度。《民法典》第586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定金合同自實際交付定金時成立。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是,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分之二十,超過部分不產生定金的效力。實際交付的定金數額多於或者少於約定數額的,視為變更約定的定金數額。第587條規定,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無權請求返還定金;收受定的一方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第588條進一步規定,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定金不足以彌補一方違約造成的損失的,對方可以請求賠償超過定金數額的損失。此外,《民法典》第581條、第592條還就替代履行與有過失等規則進行了規定,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違約責任制度
二、關於典型合同部分的主要修改內容
(一)主要修改
為適應現實需要,《民法典》在《合同法》規定的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等十五種典型合同的基礎上,增加了四種新的典型合同:
1、吸收了《擔保法》中關於保證的內容,增加了保證合同
2、適應我國保理行業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需要,增加了保理合同
3、針對物業服務領域的突出問題,增加規定了物業服務合同
4、增加規定合夥合同
具體內容
1、吸收了《擔保法》中關於保證的內容,增加了保證合同(第2分編第13章)。應當注意的是,《民法典》第686條第2款改變了《擔保法》關於保證責任方式的認定規則,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這一制度變化,是我國保證法律制度立法的最為重大的變革。
2、適應我國保理行業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需要,增加了保理合同(第2分編第16章),就保理合同的概念、保理人的信賴利益保護、有追索權保理和無追索權保理中理人的權利以及債權多重讓與情形下保理人之間的權利順位等問題作出了規定。
3、針對物業服務領域的突出問題,增加規定了物業服務合同(第2分編第24章),在總結行政管理和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人和業主之間的法律關系作出了系統規定。
4、增加規定合夥合同,將《民法通則》中有關個人合夥的規定納入其中(第2分編第27章)
(二)主要完善內容
除了上述增加規定的章節之外,第2分編還在總結《合同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了其他典型合同,主要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1、著力完善買賣合同法律制度。
2、為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明確規定禁止高利放貸。
3、在租賃合同一章,完善了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買賣不破租賃。
4、維護正常的運輸秩序
具體內容
1、著力完善買賣合同法律制度。買賣合同作為最重要的有償合同《民法典》在編纂過程中以較大的篇幅對《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進行了充實和完善。對無權處分合同,《民法典》第597條第1款在區分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基礎上規定,因出賣人未取得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的,買受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請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對檢驗期限、檢驗內容和檢驗標准等審判工作中經常碰到的問題、《民法典》第622條、第623條、第624條在總結司法經驗的基礎上,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在試用買賣方面,增加了「出賣人承擔風險」的風險負擔規則,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所有權保留制度方面增加了所有權保留的登記對抗效力擔保效力物權化、出賣人取回權、買受人回贖權等相關規定,平衡保護出賣人、買受人、買受人的其他債權人的利益,維護交易安全。此外,為進一步落實綠色原則,《民法典》第625條新增規定了出賣人負有自行或者委託第三人對標的物予以回收的義務。
2、為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明確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第680條第1款)為人民法院在民商事審判工作中依法打擊「高利貸」「套路貸」等違法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
3、在租賃合同一章,完善了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買賣不破租賃。新增了租賃合同不因未辦理登記備案手續而無效、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等制度,這是《民法典》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建立租購同權住房制度等改革要求的重要舉措,更好地保護了承租人利益。
4、針對近年來客運合同領域出現的旅客霸座、不配合承運人採取安全運輸措施等嚴重干擾運輸秩序和危害運輸安全的問題,為維護正常的運輸秩序,《民法典》細化了客運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於第815條第2款規定,實名制客運合同的旅客丟失客票的,可以請求承運人掛失補辦,承運人不得再次收取票款和其他不合理費用。第819條第1款規定,承運人應當嚴格履行安全運輸義務,及時告知旅客安全運輸應當注意的事項;旅客對承運人為安全運輸所作的合理安排應當積極協助和配合。第820條規定,承運人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運輸旅客。承運人遲延運輸或者有其他不能正常運輸情形的,應當及時告知和提醒旅客,採取必要的安置措施,並根據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由此造成旅客損失的,承運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不可歸責於承運人的除外。五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總結司法經驗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了贈與合同、融資租賃合同、建設工程合同、技術合同等典型合同,將一些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司法解釋規則上升為法律規定。
三、關於第3分編准合同部分的修改內容
准合同的概念起源於羅馬法,指非因合同、侵權行為引起的債權。
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既與合同規則同屬債法性質的內容,又與合同規則有所區別,第3分編「准合同」分別對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的一般性規則作了規定。第3分編第28章關於無因管理制度的規定,在《民法通則》規定的基礎上,細化了無因管理行為的構成要件及法律後果,豐富了無因管理的類型,對於第28章沒有規定的事項,明確可以准用委託合同的規定。第3分編第29章關於不當得利的規定,在總則編第122條規定的基礎上,明確了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法律後果以及排除不當得利返還義務的情形。
進一步規定了善意不當得利人、惡意不當得利人以及第三人的不當得返還義務及返還范圍:得利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取得的利益已經不存在的,不承擔返還該利益的義務(第986條);得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其取得的利益並依法賠償損失(第987條);得利人已經將取得的利益無償轉讓給第三人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第三人在相應范圍內承擔返還義務(第988條)
更多法律知識請訪問京律苑府 - 京律苑府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