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從經濟法角度評價高通案

從經濟法角度評價高通案

發布時間: 2023-10-13 22:12:37

❶ 從經濟法的宗旨及原則,經濟法的實施的意義和經濟法實施的特點角度探討經濟法

經濟法的宗旨和原則是以保護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繁榮為目的,保障國民經濟權益為核心。其主要包括市場經濟原則、競爭原則、消費者保護原則、環境保護原則等。

經濟法的實施的意義在於規范市場經濟行為,保護經濟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推動經濟發展。

經濟法實施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以市場經濟為基礎,注重競爭和自由市場原則。

  • 注重規范市場經濟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 關注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強調經濟發展與社會公正和環境可持續性的協調。

  • 注重經濟法的制定和實施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遵循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和國際慣例。

  • 強調經濟法的實施需要充分考慮市場環境、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等多種因素。

  • 注重經濟法的實施需要積極借鑒國內外成熟經驗和先進理念,提高經濟法制定和實施的水平。

  • 重視經濟法的實施需要加強監管機構的建設和提高監管能力,保證經濟法的有效實施。

  • 注重經濟法的實施需要加強社會監督,提高社會公眾對經濟法的認識和參與。

  • 經濟法的實施需要注重經濟法的實施監督和執行,確保經濟法的執行率和效率.

  • 重視經濟法的實施需要加強經濟法的實施效果評估和改進,不斷優化經濟法的實施機制和效率.

  • 經濟法的實施需要注重經濟法與其他相關領域的協調和配合,保證經濟法的整體性和一致性.

  • 經濟法的實施需要加強經濟法人的教育和培訓,提高經濟法人的素質和能力.

❷ 請問這個怎麼寫經濟法

1、主體是A公司和B公司;客體是A公司和B公司買賣的貨物和行為;內容是B公司享有支付貨款義務後獲得A公司給付貨物的權利,A公司相反。
2、發生了不可抗力的情形。

❸ 急!100分急求談經濟法的重要性,要1500字以上,被採納按質量+100以上!

在我國經濟法屬於新生事物,也屬於熱點事物。法學界對於經濟法理論的研究、討論非常熱烈,而且經濟法也以其熱門程度成為近幾年從業人數最多的法學專業之一。雖然如此,在某些基礎理論問題的研究上與西方國家相比顯然還很不到位,還存在許多模糊認識,追本溯源,其原因主要產生於以下幾個方面:1、經濟基礎不同。經濟法產生於20世紀初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重商主義的影響下,經濟完全自由化,市場經濟高度發展,出現了自身所不能調節的壟斷、不正當競爭等一系列問題,要求國家出面予以調節,以彌補市場自身的缺陷,由此產生了以政府幹預,調節市場失靈為主要功能的經濟法。而對於我國來說,在經歷了長期的計劃經濟後,正在向市場經濟轉變,市場經濟體制尚未發展成熟與完善,對於什麼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缺陷等問題,還處於摸索階段,有的甚至是將國外的某些理論生搬硬套。這就決定了我國對經濟法理論的研究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甚明了的地方。2、在我國法學領域的研究中,存在著封閉性、政治性(為政治服務)和非實踐性(重理論輕實踐的特點)等特點。因此對經濟法的研究往往不注重與其他部門法的比較分析,且不考慮經濟法實踐的效果問題,使得經濟法雖然在研究人數上占優勢,但仍然很難成熟起來。因此,在經濟法的理論問題上依然存在許多爭論。

下面筆者僅就經濟法的獨立存在問題從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和經濟法的價值兩方面發表一下個人觀點。在闡述之前,先讓我們來明確一個問題,即經濟法究竟是什麼——經濟法的本質問題。

經濟法的本質是經濟法的一個基本范疇,也是經濟法最基本的理論問題之一,它是所有從事經濟法學研究的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可以說經濟法的本質是討論其他理論問題的前提。

在法學界對經濟法的本質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1]1、需要干預經濟關系論;2、社會公共干預論;3、協調主義論。而對經濟法本質最激烈的爭論主要集中在「干預主義與協調主義」。

持干預主義觀點的學者認為,經濟法的宗旨和理念就是干預市場經濟運行,是對市場運行的盲目性和局限性進行的規制,是運用國家權力干預自然狀態的市場活動以避免不完全競爭,外部性等市場失靈的問題,以及重新分配社會財富以求經濟公平。

筆者更多的傾向於協調主義。不錯,經濟法確實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市場不能克服自身缺陷、強烈呼籲以國家之手予以干預的前提下而產生的(其產生確實有一定的國家干預性),但是,對於經濟法的本質,我們不僅要從資本主義經濟法產生的實質來看,更要結合我國經濟法產生的社會背景——在經濟體制改革後才出現。如果說經濟法的本質是干預主義,那麼我國在經濟體制改革之前的那種計劃經濟,不正是完全的國家干預嗎?為什麼那時卻沒有經濟法產生呢?干預主義,它過分的強調了經濟法對「市場失靈」的方面調控,認為市場對自身的缺陷無法彌補,需要國家的參與來對其進行補正,通過政府的政策來干預經濟。是「以『國家之手』來代替『市場之手』[2](無形的手)來滿足各種經濟性的,及社會協調性要求而制定之法」。這就要求國家或說政府是「純理性」的,是「完美無瑕」的。但實際上,政府本身仍然存在許多不能克服的致命缺點。第一、官僚主義。政府部門屬於非盈利性機構,並沒有像盈利性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提高生產效率的需求,其工作效率與利益沒有直接聯系,使他們並不存在努力工作的積極性,因此互相「扯皮」、「踢球」的現象層出不窮,無形中加大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又達不到管理的效果;第二、信息滯後性。與市場一樣,政府在對市場運行進行調節或規制時,必須要先以一定的市場信息為基礎,來判斷該採取哪種方法來調整以及調整之後要達到一種什麼樣的結果。但政府的信息來源主要靠各個基層機構層層傳遞,這就決定「市場失靈」現象的出現與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之間有一個時間差,不能很好地及時調整;第三、利益非普遍性。政府制定的政策不可能照顧所有人的普遍利益,必然會使某些人得利,而對另一些人不利。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就會為了自己能在政府政策中處於利益優勢,「拉關系,走後門」,浪費市場資源,嚴重干擾了政府做出政策的准確程度和可信性,而不是用於生產上,產生了資源浪費。另外,對於政府來說也有其自身的利益,並且由於政府任期較短的原因,使得每屆政府在對市場進行管理時,著眼點往往固定在本屆政府執政時期內的政績,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視甚至妨礙了市場的長期利益。因此使得某些時候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參與不僅不能彌補市場的缺陷,反而更加降低了市場的效率,使人們在對市場失靈迫切需要政府幹預的同時,對政府自身的問題憂心忡忡。因此,對於經濟法來說,不能片面的強調「國家之手」或「市場之手」,其本質應是平衡協調,即一方面,經濟法是市場存在缺陷情況下的一種法律救濟;另一方面,它必須在確認政府對市場失靈的干預的同時,對政府幹預的缺陷加以糾正和限制,在市場和政府之間求得平衡,協調兩者關系,兼顧兩者的利益。

經濟法這一協調本質對經濟法的其它理論產生著深刻的影響,而且通過經濟法的本質我們也可以看出,經濟法在現實生活中的獨特意義。

一、從經濟法的調整對象看經濟法的獨立存在

調整對象在很大程度上標志著此部門法與彼部門法的區別。簡單來說「調整對象」就是該法律所調整的一定的社會關系。

許多否定經濟法獨立存在的法學家認為,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包括在民商法行政法領域中的,因此應將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分解開來,分別劃入民商法和行政法門下。我們說這種觀點是不能被接受的。誠然,在現實中經濟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表面上確實與民商法、行政法的調整對象類似,但並不能據此否認經濟法具有獨立的調整對象。況且,現實社會是紛繁復雜的,大量的社會關系需要不同部門法從不同角度予以調整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而且的確存在某些「獨立」的社會關系,已有的老部門法(如民商法、行政法)已經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調解,而必須由一種新型部門法——經濟法調整。在這里所說的「獨立」並不意味著「絕對專有」,而應被理解為是一種「共性」[3],相當於同一類型的社會關系。也就是說,在社會生活中存在同一類的社會關系需要經濟法予以調整,這「同一類型的社會關系」就是經濟法調整對象。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著一類與民法所調整的平等、自願的財產關系相區別的經濟關系。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單一的受國家計劃的指導,國家對企業讓利放權,企業的自主權進一步擴大,但追求利潤的特性使得企業更願意從事那些獲利豐厚、負擔風險較小、成本較少的行業。因此便產生了一種兩極分化的趨勢,對於那些社會公共事業,那些高風險、高投入、基礎性行業,由於商人追求利益、規避風險的天性而缺乏投資慾望,企業不願意經營;另一方面,那些盈利好,回報好的行業,企業經營相對過於密集,迫使市場資源分配極不均衡,造成社會產業發展的不平衡。為了維護社會的基本秩序,保護全體社會的公共利益,國家擺脫了高高在上的地位,搖身一變作為市場經濟的參與者投入到這些行業中來,動用財政力量對社會投資比例進行再分配,暗中調整、控制市場的運行,對市場經濟進行間接的管理,以達到平衡社會利益目的。「而這種具有社會性和管理性內在結合的性質的經濟關系,已經超出了民法(私法)調整的原則;同時又兼具行政法(公法)調整對象類似的某些特點,確切地說,它是一種公私利益協調兼顧與融合的產物」。是國家運用「宏觀調控之手」對市場運行進行間接調控的表現,而這種經濟關系只能有經濟法來調整。

此外,對於市場上為數眾多的經營者,一方面他們的組織形式、產權責任等經濟組織內部的經濟關系,需要國家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予以規制;另一方面,他們嚴格遵守「有競爭,就會有壟斷,就會有不正當競爭」這一市場辯證法。市場「無形之手」造成的惡果必然要求「國家之手」給予調節。在這一領域中往往要求國家直接針對個案,制定相關法律,杜絕以後該類案件的發生。但這種干預並不是行政法意義上「基於國家公共權利」作用的政府行政行為,而是對社會進行調控。是基於社會公眾的長期、持久利益的保護而著眼的一種經濟管理行為,是政府運用指導、監督、計劃等手段,對市場運行在微觀上予以直接規制。

當然,總的來說除了上述各種經濟關系外,對於在市場經濟中政府過度運用權利傾向,政府自身利益和偏好的擴張性、官僚性等政府經濟行為,經濟法更應予以規制,以防止因權利過渡膨脹和權利至上而損害市場主體利益。

總之,雖然立法者為了達到對某一類社會關系的有效調整,往往在同一法律中將民事、行政、刑事等各種調整方法根據需要進行有機結合、綜合使用,但仍不妨礙各部門法擁有自己獨特的調整對象。經濟法則主要調整國家和政府、生產經營者、消費者之間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社會關系。當然,並不是說只要是有關社會公共利益的社會關系,經濟法都要予以調整,對於那些市場能有效調整,經濟法不能克服市場缺陷的情況,或經濟法克服市場缺陷成本過高的情況,就沒有經濟法予以調整的必要了。

二、從經濟法的價值看經濟法的獨立存在

「單純的實在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當它能夠符合人們的主觀願望,符合它的存在基礎時,它才能實際的對社會發生效用和影響,此時法律面臨的問題,是它能否符合人們的主觀評價,及法律能否滿足社會主體的需要,及法律是否能夠發揮社會效用,這就是法律的價值問題」。[4]則經濟法的價值就是人們當初在設置經濟法成文法時最初的動機,為了滿足當時社會的那些需要而設立的,及經濟法設立之後運用到社會實踐生活中來所起到的作用,達到的效果。

首先,經濟法的產生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社會總體效益的追求。在近代,人們曾經認為個體效益與社會整體效益是一致的,社會整體效益只是全部個體效益簡單的相加,只要達到了個體效益最大化就能促進社會總體效益最大化的實現。人們為了追求個人效益的最大化,對個人權利進行絕對保護,使得個人本位的民商法統領經濟生活,財產所有權絕對和契約自由的原則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因此,個人行為只要是雙方基於合意產生,法律一般是不給予限制的。由於每個經濟主體均只從自己的利益、認識能力出發進行意思自治,不可避免的是資本和生產過分集中,很快便出現了壟斷,不正當競爭的現象。當人們通過這種方式去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時,他們雖然表面上並沒有傷害了某個公民、法人的利益,而實質上卻妨礙了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損害了社會整體利益,也就是說他們是通過侵犯社會整體利益,侵害市場秩序,而侵害公民、法人的個人利益。實際上,對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明顯不能是社會總體利益最大化,進而還有可能妨礙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因此,經濟法為了滿足人們對社會整體利益的渴求,維護社會整體利益與均衡,而代替民法對經濟領域進行調整。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經濟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個體利益和社會利益平衡基礎上的社會利益至上,並最終體現為社會公正、效益、經濟安全這三個具體價值目標。l、社會公平——社會利益的核心。經濟法不像民法那樣以個體權利的保護為邏輯,追求個體在權利上、地位上的絕對平等,是競爭條件和利益獲得的機會公平,它要求市場競爭的維護者建立和維護公平競爭的秩序,使每個經營主體,不管是強者或弱者,均有平等的機會進入市場,參與到競爭中來,並且所擔負的經濟代價和取得收益回報的條件是相同的,以至於在關系國計民生的特殊領域、特別行為和經濟弱者的具體人格予以傾斜性保護,通過干預、協助,增強弱者地位,使弱者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時能同強者抗衡(如承認優勝劣汰與實行公力扶持,鼓勵自由競爭與反對市場壟斷等),是以形式上的不平等達到實質結果的平等,從實質上為實現社會主體生存、發展機會均等創造條件,使大家在競爭中處於同一起跑線;2、效益———社會利益的基礎。它要求經濟法必須保障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實現對特定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益最大化。用有限的資源生產更多的社會產品,為全部社會成員個體謀求更多的社會福利,從而通過對社會利益的促進而實現對個人利益、集體利益乃至國家利益的保護和增長,即只有在全社會總體效益增長的前提下,個體利益的增長才是真正高效益的增長,從而實現最大的公平、整體的公平;3、經濟安全———社會利益的保障。要求經濟法在運用國家之手對社會經濟進行積極干預,克服市場機制本身的缺陷,維護促進市場機制本身的積極因素,在抑制和克服市場機制的消極因素的同時,更要重視強調政府幹預經濟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也就是說要更加註重對政府權利的限制,使國家經濟權利介入市場活動必須符合法定的目的和程序,要依法調制、適度調制,防止以社會利益至上為借口,隨意侵犯市場主體私人利益。

總上所述,經濟法具有與舊部門法相區別的獨特的調整對象和法律價值,經濟法超越了民商法的局限性,成為一個全新且獨立的法律部門,對於民商法及行政法所不能調整的領域給予規制,完善了我國的法律體系,並且與其他部門法一道為繁榮現代市場經濟做出自己的貢獻。

❹ QQ與360之間恩怨應如何解讀。(從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經濟法角度解說)

《中國法院網》:QQ與360紛爭引發的法律思考
沒有完善的反壟斷法,互聯網永無寧日

——

誰都知道「任何一個商人,都不會拿他的客戶利益去開玩笑,更不會為了所謂的競爭去犧牲公眾的利益,因為他們都懂一個理,客戶是他生存和發展的衣食父母!」因為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和誠信道德經濟,三位一體,不可或缺,尤其是騰訊這樣的大企業,是承擔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的。相信馬化騰懂這個道理,相信他的商業頭腦和智商應該不低,騰訊不會是為了自取滅亡而去綁架億萬網民,他也同樣不會拿騰訊和自己的利益開玩笑,他這樣做一定有自己的理由,這個是他的一個在現有法律背景下的一個商業決策。當然這個決策是不是正確,需要市場來檢驗和裁判,商業重大決策不好,是有風險的,所以這么做之前一定要進行好商業風險和訴訟風險評估,一旦失策可能會給企業利益帶來損害,甚至滅頂之災導致破產,這個是常理。當然,如果騰訊一定要自取滅亡玩自殺,那也是他的權利,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規定都不能禁止自殺,只禁止他殺,自殺是人的自由。所以筆者只從法律的層面上對這場紛爭做法理性分析:

首先,騰訊如果跟億萬網民有為網民提供無條件免費QQ服務的契約,就不能阻止QQ用戶使用「扣扣保鏢」。如果有,騰訊就不能未經網民同意單方面為此設置條件,否則就是違約,也就是說,騰訊強迫網民在使用QQ和360「扣扣保鏢」之間做出排他性選擇,是違約的,是綁架強迫網民的行為;如果沒有,騰訊設置網民卸載「扣扣保鏢」才能使用QQ的強制條件為法律所不禁止(除非我國反壟斷法上有禁止性規定,據筆者孤陋寡聞,是沒有的),那麼法不禁止的商業行為是可以為的,也就是說合法的。進一步說明:假設有一天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和情勢變更,騰訊公司經營QQ工具不能贏利了,虧損了,騰訊告知網民,要取消騰訊QQ即時通訊業務,那也是騰訊的商業自由,我不幹了總行吧?我們總不能要求騰訊虧本經營,直到他資不抵債了也不能申請破產死亡,馬化騰舉債也要持續不間斷地永久性給億萬網民提供免費QQ服務。據說QQ是抄襲模仿的國外即時通訊軟體ICQ,當時ICQ也是有很多用戶的。現在ICQ退出了,死了,他的用戶自然不能再使用ICQ了,ICQ網民總不能說你不能死,你死了給我的聊天造成了不方便,是侵害了我的用戶權益。現在QQ沒有死,只是因為商戰,給網民設置了一個條件,不使用「扣扣保鏢」,因為騰訊也有自己的防盜號木馬、清理不需要冗長垃圾文件、防止QQ設置被惡意修改等的軟體「QQ醫生」和「QQ管家」。

其次,「扣扣保鏢」和「QQ管家」都要掃描用戶硬碟和隱私。 「扣扣保鏢」要做到「QQ醫生」或者「QQ管家」的上述功能,也同樣必須掃描用戶硬碟,那麼誰來保證「扣扣保鏢」和360殺毒不掃描QQ用戶硬碟和隱私呢?為了殺毒、防毒、殺木馬、防木馬,掃描網民硬碟是無可避免的,現在木馬、病毒這么多,幾乎無孔不入,我們要使用網路和QQ,都必須接受這個「被掃描」的現實,否則我們的系統隨時面臨被病毒侵襲導致系統崩潰而無法上網的風險,我們的QQ賬號和照片、日記、好友、其他賬號、手機號碼等等個人其他信息等也隨時可能被黑客或別人盜走和竊取。要是我們害怕掃描,那就只好不上網了。

再次,掃描用戶硬碟和隱私,與披露、出賣用戶隱私是不同的概念。如果騰訊掃描到了QQ用戶隱私披露出來,或者用來賣錢,如果有證據,那就是侵犯他人隱私權,受到侵害的網民可以對騰訊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害,賠償因侵害網民隱私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我們的手機號碼中國移動和聯通公司都知道,我們總不能說他們不該知道吧?但是如果移動和聯通或者他們的工作人員,把我們的手機號碼和通訊記錄披露出去,拿去盈利賣錢,那才是構成對我們的侵權,我們可以起訴他們。

第四,「扣扣保鏢」提供給QQ用戶攔截、過濾QQ軟體廣告、去除QQ插件的「自主選擇」功能嚴重侵害了騰訊公司的經營權益和商業利益。騰訊和360都是商人,是做生意的公司,騰訊以免費為主為網民用戶提供QQ即時通訊服務為主的一系列服務,那不是做社會公益事業,那是要有利可圖的。如何圖利,就是廣告收入,包括彈窗廣告在內的各種形式的廣告鏈接,藉此向做廣告的商人收取廣告費,這個跟電視台插播廣告是一個道理。如果電視觀眾不想看廣告,就只能去收看無廣告的收費電視或者買影碟看,是要自己花錢的。所以騰訊也有收費服務,你不想看到騰訊QQ的廣告,那就花錢向他購買各種花樣繁多的「赤橙黃綠青藍紫」鑽。360今年推出免費殺毒,擊退了各路收費殺毒軟體,360這么做不是在學雷鋒,「全心全意為網民服務」,他佔領個人用戶殺毒軟體市場後,是要靠做廣告賺錢的,換了賺錢的方式而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360同樣也不是在做社會公益事業,否則360公司那一大家子吃啥呢?360提供過濾QQ廣告的軟體給QQ用戶「選擇使用」,實際上是逼騰訊退出即時聊天市場,這個跟360逼其他收費殺毒軟體退出個人殺毒軟體市場是一個道理。我作為QQ用戶,能有過濾QQ廣告的軟體,我當然會使用,因為這樣方便啊,而且等於是免費享受了以前的「赤橙黃綠青藍紫」鑽待遇,多好呢!——人都是趨利的,如果有免費的午餐,誰不願意吃呢?但這樣一來,我們就被360利誘而不自覺的「被合謀」阻止QQ發布廣告賺錢了,360成功地利用我們斷了騰訊的財路:只准向網民提供服務,不許他打廣告賺錢!騰訊公司的商業利益就將因此被剝奪喪失殆盡,360對其構成嚴重侵權,騰訊公司只能被迫奮起反擊,沒有退路。

第五,免費QQ用戶過濾QQ廣告同樣構成對騰訊的侵權。市場上真正免費的服務是沒有的 ,除非是做慈善事業,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或者政府的社會保障服務(那也是納稅人納稅交換來的)。商人和商業公司做慈善那也只是一種回饋社會,返還利潤的方式。前提是他要有利潤和多餘的財產,我還沒有看到有商人和公司做慈善做到自己破產,把自己的老本和家底全部都捐贈出去的,因為這個是違背人性的。比爾蓋茨捐了幾百億,但是他並不是什麼都捐了,他還是能保證自己既有的生活質量不下降。這個世界上也沒有真正的絕對的「裸捐」——捐到自己連衣服都沒穿的,老婆孩子和企業雇員飯都沒吃的,工資都沒有。為什麼捐,這個是與社會、企業文化、法律制度設計和個人的道德價值取向有關:我只需要花這么多錢,相對於我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而言,我願意捐出去,換取精神上的收益和平衡啊,即便是雷鋒做好事,那他也是感到精神非常歡愉的,沒有人逼他這么干。前些年,歐盟起訴微軟壟斷,要求分拆微軟,比爾蓋茨也沒有說,那分拆就分拆吧,反正我錢多了花不完——市場不是這樣的邏輯,比爾蓋茨要對自己的名譽、地位和員工的利益負責,所以他花錢請律師應訴,最後贏了——否則他現在有這么多錢捐嗎?捐是一種大公司大企業大老闆主動承擔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不是法律責任,不捐也是可以的,「強捐」和「被捐」不是捐,否則就不是意思自治、契約自由的自由的社會。而且捐的前提是有賺,沒有賺,哪來捐呢?——除非是馬上死去捐獻自己的器官!所以,我們免費使用QQ的同時不阻止QQ的廣告彈出來也是我們對騰訊公司的義務和責任,否則我們就出錢購買收費的「赤橙黃綠青藍紫」鑽QQ,因為我們不能剝奪騰訊公司獲取廣告收入這個合法商業利益的機會;我們也不能說使用QQ的億萬網民的利益是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我們就能代表國家代表人民剝奪騰訊公司的法人利益和馬化騰的個人利益;保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大眾利益也要保護騰訊公司和馬化騰的個人利益;如果騰訊公司法人利益和馬化騰的個人利益可以被360「代表」億萬網民所「代表」掉和剝奪,那麼我們每個網民的個人利益也同樣可以以國家和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名義加以剝奪和代表,這個是唇亡齒寒的邏輯。

第六,網民已經被360綁架兩次了。第一次是被360綁架使用360的免費殺毒軟體,這次綁架是很隱性的,沒有引起這么大的風波,因為那些被卸載的收費軟體商沒有騰訊這么強大,是互聯網的相對弱者,發不出多大聲音,也沒有「反綁架」的能力。於是我們順利卸載了瑞星、金山等收費殺毒軟體,安裝使用起360的免費殺毒軟體,固然一開始感覺很不錯,有苦大仇深後「翻身得解放」的感覺。但等到收費殺毒軟體被擊退了,現在我們就必須看360的越來越多的廣告了;如果360現在如果不打廣告,又免費給我們殺毒,他也會破產的。現在360舉一反三,綁架我們使用「扣扣保鏢」,不讓我們能看到QQ廣告,我們同樣感覺很好,再次感到「翻身得更大的解放」了,於是我們覺得360是億萬網民的大救星,但是騰訊足夠強大,有能力「反綁架」,於是我們很多人站到了360一邊為360吶喊助威,再次被「願意」,而且是「狠願意」。我們怎麼如此不理性呢?等到QQ被擊退了,360就會推出(據傳現在已經推出)IM即時聊天軟體。如果推出來,自然一開始在沒有擊退QQ之前會沒有彈窗廣告,360會讓我們過上幾天沒有廣告彈窗的清靜幸福日子,因為360有殺毒軟體的廣告收入源源不斷提供支持與騰訊競爭打消耗戰,而騰訊QQ卻只有QQ廣告作為自己的主要收入來源,現在被掐斷了,沒有了糧草,騰訊又不太可能開發免費殺毒軟體去搶佔360的市場和廣告收入資源,三軍未動,糧草已斷,必敗無疑——這個就是360的如意算盤和要獨霸互聯網天下的「雄才大略」:騰訊盡管現在強大,但是360有統一互聯網天下的可能。等到QQ被擊退了,360一統互聯網個人殺毒和IM及時聊天市場,360的IM一定也會做廣告的,甚至更多......到那時,我們只能聽任360擺布,還不知道360會對億萬網民做出些什麼來,也許組織召開個「聽證會」,然後對我們開始即時聊天收費也不是沒可能!因為360壟斷市場後總是要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這個是壟斷資本的本性和危害,與個人品德無關!於是我們只有逆來順受,忍氣吞聲了,於是億萬網民又只能盼望出現「361」來拯救我們了——億萬網民永遠處於被拯救的弱勢當中無法真正站立起來——這個就是互聯網社會的「周期律」。廣大網民被360綁架後還集體無意識地跟著360起鬨搞互聯網群眾運動,最終的結果是:億萬網民總是過不上幾天好日子,受害的永遠都是億萬廣大網民,在互聯網上網民永遠都成不了上帝,永遠都沒有真正的發言權,始終逃脫不了互聯網大鱷和寡頭控制和擺布的命運。

第七,沒有完善反壟斷法,互聯網就沒有公平和寧日。誠然我們現在是在受騰訊這個處於IM即時通訊市場絕對壟斷地位的企業壓迫著,很多的軟體公司被騰訊利用自己在IM即時通訊市場的壟斷和支配地位被騰訊山寨後死去,如很多的游戲軟體,聯眾等等,他們的利益就這麽樣被騰訊這個壟斷「山寨」大鱷吃掉了,黯然退出了自己開創的市場,對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讓,這個大家都知道的。而現在我國的反壟斷法只有一些原則性規定,在現有法律條件下,很難說馬化騰的騰訊公司的行為是違法的。馬化騰確實也是不道德的,但是在一個嚴重缺乏法制制約的互聯網市場,競爭又這么你死我活的激烈,我們很難去非難馬化騰一個人,因為大家都是在互聯網這個無法無天的虛擬天地里肆意妄為,不擇手段,只有強者為王,敗者為寇,沒有公平和正義可言,我們冷靜想一下,那些被360和騰訊擊退出市場的瑞星、金山、可牛、聯眾等公司以及他們的員工,他們才是互聯網真正的弱勢群體,他們因為互聯網的壟斷而讓出了自己的所有利益和市場,他們的利益有誰為他們吶喊呼籲維護過?如果我們因為這場紛爭只要騰訊和馬化騰對億萬網民承擔道義責任,私下認為也是不公平的。騰訊固然是壟斷地位,但是現實社會和網路社會的壟斷的還少嗎?我們至今不都還在「享受」著移動通訊的雙向收費和石油公司的高油價嗎?我們為什麼要為了騰訊那點彈窗廣告給我們帶來的那點不便而被360綁架利用去為難騰訊和馬化騰,充當360的炮灰和推手呢?這對我們連蠅頭小利都算不上,QQ我們不是可以照樣使用嗎?我們為什麼這么樣不近人情?我們又為什麼不去奮起非難我國的網速只有國外的幾十分之一,那給我們上網造成了多大的不便?!難道因為騰訊是我國數百壟斷特大企業中的「弱者」,我們就去「撿軟柿子捏」嗎?我們億萬網民的道德和公平意識又在哪裡呢?所以,我國的反壟斷法律還不完善是導致這場紛爭的原因和關鍵所在,在完善前,騰訊只要不違法,馬化騰再不道德,那也是他的權利,他不要面子不愛惜自己的名聲和榮譽,那是他的自由,不道德是人的自由,只有違法犯罪才應該受法律制裁!反壟斷是國家責任和義務,應該由國家有關部門或者行業部門依據反壟斷法啟動對騰訊和360的反壟斷調查和訴訟。讓我們回歸理性,呼籲保障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廣大消費者和億萬網民合法權益的反壟斷法盡快完善起來吧!

❺ 如何從經濟法的角度去理解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

政府更多的是進行宏觀調控。
市場可以最好的促進資源的調配,實現經濟的發展。

熱點內容
重慶市律師法律服務收費 發布:2025-01-10 05:23:20 瀏覽:800
團委學生會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05:22:35 瀏覽:714
ima職業道德准則 發布:2025-01-10 05:07:03 瀏覽:154
建築企業管理規章制度建設情況 發布:2025-01-10 04:41:10 瀏覽:751
勞動合同法第52條 發布:2025-01-10 04:06:05 瀏覽:931
法學理念遠超 發布:2025-01-10 03:51:00 瀏覽:610
麵包原料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03:11:11 瀏覽:839
質量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0 03:10:33 瀏覽:74
授權立法與職權立法 發布:2025-01-10 02:31:50 瀏覽:270
忠誠協議與婚姻法 發布:2025-01-10 00:24:42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