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實質公平性

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實質公平性

發布時間: 2023-10-20 06:09:34

A. 經濟法的實質正義原則

經濟法的實質正義原則如下:

「從發展的觀點看,正義的觀念是動態的,它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與人民認識的提高而不斷變化」。正義經歷了由形式正義到實質正義的演進過程。近代的正義觀為典型的形式正義觀。

其具體內涵可概括為絕對自由與形式平等;絕對自由強調個人自由不受任何外來限制,形式平等則要求從多樣的法律主體中抽祥螞象出「同一范疇的人」而予以相同對待。這種觀念的法律反映就是以「權利能力平等」、「契約自由」、「過錯責任」為基本原則所構築起來的私法體系。

形式正義及其指導下的私法制度使人類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促進了社會的飛速發展。它們在確認和保護市場主體平等,防止權力濫用,維護法律的一致與穩定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經濟法的這種正義理念突破了形式正義的絕對自埋枯由與形式平等,注重在「具有全局性和社會公共的經濟性領域」以傾斜的方式分配權利、義務和責任,經濟法的實質正義理念以有限自由和實質平等為其基本內涵。

有限自由與絕對自由相對,是指彎宴洞實際上「經濟法是限制經濟自由之法」。在完全自由的經濟環境中,「有限理性的經濟人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會忽視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甚至不惜濫用經濟權利和自由」。

B. 經濟法的三大基本原則

經濟法三大原則包括社會本位原則、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一、社會本位原則
社會本位原則之所以能夠成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由經濟法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經濟法把社會本位作為自己的調整原則,就表明經濟法在對產業調節、固定資產投資、貨幣發行、價格水平、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產品質量控制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關系進行調整時都必須以社會利益為本位。與此同時,任何市場主體,在進行市場行為時都不能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視對社會公共利益的關注,否則,也是對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的背離。
二、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
(一)公平原則
經濟法上的公平,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主體地位平等。主體地位平等是經濟公平的前提條件,無主體地位的平等就無公平可言。
2、交易機會均等。交易機會均等是經濟公平的基本內容。它一方面要求經濟法所提供的交易機會必須向所有經濟法主體開放,另一方面要求經濟法不得為某一或某些主體提供獨占市場的機會。
3、權利義務對等。權利義務對等是經濟公平的核心內容。經濟公平要求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對等是權利和義務在數量上等值性的必然要求。
(二)效率原則
同公平原則一樣,效率原則也是經濟法的重要原則。這是因為任何一個公平、自由、正義、有序的社會也必然是一個高效的社會。沒有效率的社會無論如何也算不上一個理想的社會。
作為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公平效率,既有相互促進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只要效率而不要公平,最終會降低效率;只要公平而不要效率,這種公平也很難維持長久。
三、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可持續發展,反映了當代人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生存環境和發展的反思,表達了當代人的一種發展觀,也反映了當代人的超前意識和憂患意識,以及當代人的社會責任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
第一條為了規范個人獨資企業的行為,保護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第三條個人獨資企業以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
第四條個人獨資企業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個人獨資企業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C. 經濟法基本原則

以下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該純螞純原物掘則要求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應當遵循平等原則,不得因人的種族、性別、國籍、宗教信仰等因素而進行差別待遇。

2、自主經營原則:該原則是指企業和個人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可以自主選擇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有權決定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經營資本、聘用勞務等。

3、合法合規經營原則:該原則要求在經濟活動中要遵守法律法規,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的要求,避免採取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行為。

4、自由競爭和防止壟斷原則:該原則強調市場經濟中的自由競爭,鼓勵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防止出現壟斷和濫用市場權利的行為。

5、保護知識產權和知識產權自由流通原則:該原則主要是為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利益,鼓勵知識產權的創新和發展,促進知識產權自由流通。

6、監管與提高效率原則:該原則主要是為加強對市場的監管,保護市場的公平競爭,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社會穩定,防止市場混亂和經濟失衡。

    以上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之一,這些原則為企業或經濟主體的經營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和規范。

    D. 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內容和要求

    法律分析:基本原則內容:

    (1)維護和促進社會經濟總體效率和社會公平原則。

    (2)維護和促進社會經濟總體效率和社會公平原則,也可以說是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共和總體經濟利益原則。

    (3)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也可以看作一種「衡平」原則,即在社會經濟總體效率同個體經濟效率、社會公平與個體之間進行衡平。

    要求:

    (1)應當充分尊重和維護個體(企業、個人)的經濟權利和自由,維護個體的經濟效率和公平;國家調節及經濟法不得隨意侵害各個體正當的經濟效率和他們間的公平。 (2)經濟法所規范的國家調節只是在下列情況下可以、也應當對有關個體的經濟效率和有關個體間的「公平」,進行必要規制和調整;某些個體經濟效益妨害或可能妨害社會公眾、社會經濟總體效率,個體間公平(形式公平)妨害或可能妨害社會實質公平;並且,上述該種妨害和沖突單靠市場和民間社會自身無法排除和解決,必須由國家予以調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個人獨資企業的行為,保護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E. 經濟法的實質公平原則的例子

    經濟法實質公平原則:指在承認經濟主體的資源和個人稟賦等方面差異的前提下而追求的一種結果上的公平,即實質公平。

    F.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通說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一) 經濟主權和國家對自然資源永久主權原則 (51)
    經濟主權和國家對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原則是指每個國家對其全部財富、自然資源和經濟活動享有永久主權,包括擁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在內,並得自由地行使此項權利。

    (二) 公平互利原則 (33)
    公平互利原則是指所有國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並作為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有權充分和有效地參加解決世界經濟、金融和貨幣問題作出國際決定的過程,並公平地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公平互利原則還要求追求實質性的平等,而非僅僅形式上的平等。

    (三) 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 (35)
    國際合作以謀發展是所有國家的一致目標和共同義務,各國都應對發展中國家的努力給予合作,提供有利的外界條件,給予符合其發展需要和發展目標的積極協助,要嚴格尊重各國的主權平等,不附帶任何有損它們主權的條件。

    其他觀點
    我國學者均認為,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是獲得國際社會廣大成員的公認,對國際經濟法各個領域均具有普遍意義,並構成國際經濟法基礎的法律原則。我國學者立論的基礎主要是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一系列決議。在列舉基本原則時一般認為包括經濟主權、公平互利、國際合作和發展三項原則,(註:姚梅鎮:《國際經濟法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31-32頁;余勁松主編:《國際經濟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8-43頁,曾華群:《國際經濟法導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59-237頁。)也有學者還加列「有約必守」原則。(註:陳安主編:《國際經濟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198-211頁。)

    關於國家經濟主權原則,有學者認為其內容包括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方面指各國對本國境內自然資源、全部財富和一切經濟活動享有完整的永久的主權,其中包含有權對外資實行國有化。對外方面即指各國經濟主權平等,具體包括:各國有權自主選擇本國經濟制度;在國際經濟決策中具有平等的參與和決策權;有權自主確立國際經濟關系、簽訂國際經濟條約和參加國際經濟組織。(註:曾華群:《國際經濟法導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64-173頁。)我國學者指出,在實踐中,發展中國家並未獲得平等的參與和決策權,加權表決制等制度使得發達國家擁有實際決策權;有的西方學者企圖以世界經濟的相互依存性否定經濟主權的最高性,發展中國家須加以警覺。我國學者強調一國締結國際經濟條約、參加國際經濟組織而導致對主權的限制是基於自願,而且是有限度的,無論如何不得損害國家的根本經濟利益。(註:曾華群:《國際經濟法導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64-173頁。)這些分析和論斷對我國政府的對外經濟交往具有參考價值。

    關於公平互利原則,我國學者注意區分公平(equity)與平等(equality)這兩個不同的概念,(註:陳安主編:《國際經濟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174頁。)強調實質公平(material equity)。

    關於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有學者認為它是發展權與國際合作義務相結合而產生的新的法律原則;發展權是一項集體人權,是自決權的必然延伸;國際合作是各國實現所有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的手段,也是各國的責任。(註:曾華群:《國際經濟法導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0-216頁。)

    綜上,我國學者對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的討論是有深度的,對理解和適用國際經濟法具有積極意義。但上述討論沒有涉及非歧視待遇原則、互惠原則、經濟全球化對國家經濟主權的影響等問題,似可在這些方面作更深入的探究。此外,認為上述基本原則皆適用於所有國際經濟法領域在邏輯上尚有不圓通之處。因為廣義國際經濟法所包括的國際商法以意思自治、誠實信用等等作為基本原則,與上述三項原則並不相容,這三項原則主要屬於調整國家間經濟關系的法律原則。(註:左海聰:《論國際法部門的劃分》,載《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1998年),第275頁。)

熱點內容
工商法中是否有試業期 發布:2024-11-17 05:47:28 瀏覽:560
企業法律顧問公示 發布:2024-11-17 05:37:34 瀏覽:986
經濟法基礎教材電子書非廣告 發布:2024-11-17 05:22:41 瀏覽:101
參與傳銷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7 05:21:48 瀏覽:149
工廠寢室規章 發布:2024-11-17 04:54:42 瀏覽:179
幼兒園職業道德 發布:2024-11-17 04:30:51 瀏覽:37
新婚姻法課件免費 發布:2024-11-17 04:25:02 瀏覽:725
法律責任的比喻句 發布:2024-11-17 04:24:12 瀏覽:955
公務員遴選法律知識匯總 發布:2024-11-17 04:05:12 瀏覽:480
公安機關防控疫情法治同行 發布:2024-11-17 04:00:40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