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買賣合同法質量問題賠償數額

買賣合同法質量問題賠償數額

發布時間: 2023-11-01 02:02:36

『壹』 不合格產品的質量糾紛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生產者應當對其生產的產品質量負責。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准。

(二)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但是,對產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說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准,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

第三十二條生產者生產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第四十條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

(一)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

(二)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準的。

(三)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銷售者依照前款規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以下簡稱供貨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

銷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規定給予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

生產者之間,銷售者之間,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訂立的買賣合同、承攬合同有不同約定的,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第四十一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以下簡稱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

(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三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

屬於產品的生產者的責任,產品的銷售者賠償的,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償。屬於產品的銷售者的責任,產品的生產者賠償的,產品的生產者有權向產品的銷售者追償。

(1)買賣合同法質量問題賠償數額擴展閱讀

法官解析產品質量責任糾紛案教你依法維權:

汽車自燃、食物中毒、熱水器爆炸……近年來,產品質量問題、食品安全問題、葯品合格問題一再引發社會公眾的熱議與關注。在保障產品質量和食品葯品安全的過程中,法律保護的及時、充分與到位,是消費者最熱切期盼,也是最有力的保護屏障。

近日,北京市一中院針對產品責任糾紛的系列問題召開新聞通報會,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通過對案件特徵的總結和訴訟維權重難點問題的梳理,引導和提示消費者如何在遭受產品缺陷侵害後合法理性維權。

北京市一中院二庭庭長高萍認為,基於此類案件以上特徵,消費者在藉助法律維權時,相應的要注意以下4個方面:

1、注意合理確定訴訟主體。

在原告資格方面,消費者以產品責任糾紛為案由起訴,原告資格不限於商品買賣合同的當事人,產品的實際使用人、實際受害人均可以起訴。另外,對於明知產品存在質量缺陷仍然購買的,即「知假買假」的當事人,法律亦不禁止。

在被告方面,消費者既可以起訴生產者,也可以起訴銷售者。如果是通過商場、展銷會、交易市場等場所購買的商品,還可以起訴活動開辦者、櫃台的所有者。新消法頒布後,網路購物中的網路交易平台也可能成為被告,在其不能提供生產者或銷售者信息的情況下,需承擔先行賠付責任。

2、注意正確選擇法律關系和法律依據。

選擇不同的法律規范主張權利,會導致不同的法律適用,最終的處理結果也會有所差異。在法律關系方面,如果以合同法律關系主張,則依據雙方的買賣合同約定,確定違約責任和實際損失的大小進行賠償。

若以侵權法律關系主張,則可能獲得實際損失之外的懲罰性賠償與精神損害賠償。在法律依據方面,消費者以《侵權責任法》起訴,能獲得實際損失的賠償金額。

以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起訴,可能獲得除實際損失以外的3倍價款的賠償。選擇不同的法律關系和法律依據主張自身權利,可能導致賠償數額的巨大差異,消費者需理性慎重選擇。

3、注意對核心事實證明的程度與方式。

在產品責任糾紛中,消費者需證明的事項一般包括4個方面:

一是購買物的同一性,即消費者所稱的瑕疵產品為生產者、銷售者所生產出售的產品。

二是產品存在質量缺陷或不符合安全標准。

三是產品的質量缺陷造成了消費者財產和人身損害。

四是損害和產品質量缺陷存在因果關系。

4、注意正確理解損害賠償法律規定的條件和涵義。

產品責任糾紛中,被侵害人可獲賠的范圍包括缺陷產品本身、缺陷產品造成的其他財產損失。造成人身傷害的應賠償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交通費。殘疾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喪葬費、死亡賠償金。

如果造成嚴重的人身傷害,被侵害人還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在賠償數額上可請求多倍賠償,依據侵權責任法,消費者可以獲得酌定的懲罰性賠償。

熱點內容
麵包原料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03:11:11 瀏覽:839
質量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0 03:10:33 瀏覽:74
授權立法與職權立法 發布:2025-01-10 02:31:50 瀏覽:270
忠誠協議與婚姻法 發布:2025-01-10 00:24:42 瀏覽:996
新監理工程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00:05:32 瀏覽:402
天元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9 23:40:10 瀏覽:997
勞動法五險之生育險 發布:2025-01-09 22:54:14 瀏覽:700
台灣公益募捐條例 發布:2025-01-09 22:49:24 瀏覽:735
合肥市瑤海區法院 發布:2025-01-09 21:43:56 瀏覽:933
腳部刑法圖 發布:2025-01-09 21:23:15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