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律稅法屬於經濟法嗎
『壹』 稅法和經濟法一樣嗎
稅法主體是稅收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和稅法的基本要素,是稅法上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專,包括征稅主體和納稅屬主體兩個方面。征稅機關是主要的征稅主體,征稅委託主體和征稅協助主體則是征稅相關主體;納稅主體包括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和納稅擔保人,稅務代理人等屬於納稅幫助主體。
稅法主體是稅法上的一項基礎。
『貳』 企業所得稅法屬於經濟法的范疇嗎
法律分析:經濟法和稅法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屬於經濟法范疇,但是稅法不屬於注會經濟法范疇。而且稅法考慮的是實體如何征稅,經濟法考慮的是法律關系,研究的是不同的方面和層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
第六條 凡從事生產、經營,實行獨立經濟核算,並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開業的納稅人,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當地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其他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除按照稅務機關規定不需辦理稅務登記者外,應當在按照稅收法規的規定成為法定納稅人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當地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
第八條 納稅人申報辦理稅務登記,應提出申請登記報告和有關批准文件,同時提供有關證件。主管稅務機關對前款報告、文件、證件審核後,予以登記,發給稅務登記證。稅務登記證只限納稅人使用,不得轉借或轉讓。稅務登記的內容包括:納稅人名稱、地址、所有制形式、隸屬關系、經營方式、經營范圍以及其它有關事項。
『叄』 稅法是行政還是民事
稅法屬於經濟法,既不是行政法也不是民法。
稅法實體法包括《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法律部門劃分如下:
1.憲法(包括:憲法、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和代表法、國籍法、國旗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公民基本權利法、法官法、檢察官法、立法法和授權法)
2.行政法(包括:國家安全法、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監獄法、高等教育法、食品衛生法、葯品管理法、海關法)
3.民商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婚姻、家庭、收養和繼承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公司破產、證券、期貨、保險、票據、海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4.刑法。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5.經濟法(包括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和政策的法律,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則、方針和政策的法律,預演算法,審計法,會計法,統計法,農業法,企業法,銀行法,市場秩序法,稅法,土地管理法等等。)
6.程序法是正確實施實體法的保障,審判活動則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綜合運用。作為實體法的對稱,不能簡單地把程序法與訴訟法或者審判法相等同,因為程序法是一個大概念,既包括行政程序法、立法程序法和選舉規則、議事規則等非訴訟程序法,也包括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包括: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仲裁法、律師法、公證法、調解法等)
7.社會法(包括:保護弱勢群體的法律規范,如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等;維護社會穩定的法律規范,如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法律規范,如環境保護法、能源法、自然資源保護法、生態法等;促進社會公益的法律規范,如社區服務法、彩票法、人體器官與遺體捐贈法、見義勇為資助法等;促進科教、文衛、體育事業發展的法律規范,如教師法、科技進步法、義務教育法、教育法、衛生法,等等。)
8.軍事法即有關軍事管理和國防建設的法律、法規,包括《兵役法》、《國防法》、《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軍事設施保護法》、《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以及《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等。 軍事法是調整國防建設和軍事方面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肆』 中國稅法是屬於經濟法嗎
准確地說,應該是不屬的。稅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與經濟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回在:一是調答整對象不同。經濟法調整的是市場調控、經濟管理、社會分配等特定的經濟關系;而稅法調整的稅收法律關系不僅與經濟活動有關,還包含行使國家職權、實現稅務行政管理職能的內容。二是功能作用不同。經濟法的作用主要是協調經濟運行,限制市場的不公平競爭和其他負面效應,保障社會公共利益;而稅法最基本的作用是保障國家財政收入。盡管近年來稅收作為實現國家經濟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在經濟調控中扮演重要角色,使稅法在功能作用上與經濟法有重疊,但二者的基本作用還是有明顯區別的。三是法律性質不同。總體上稅法屬於義務性法律規范,而經濟法屬於授權性法律規范。四是爭議解決方式不同。經濟法主要採取協商、調解、仲裁、民事訴訟等爭議解決方式,而稅法更多地採用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方式
『伍』 請問公司法,稅法,證券法,還有什麼法,這些屬於什麼法律的范疇
上述法律屬於經濟法的范疇,經濟法中核心的法律一般有: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破產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票據法、保險法、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等等
『陸』 稅法和經濟法一樣嗎
經濟法和稅法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屬於經濟法范疇,但是稅法不屬於注會經濟法范疇。而且稅法考慮的是實體如何征稅,經濟法考慮的是法律關系,研究的是不同的方面和層次,兩者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什麼聯系。不過兩個科目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很簡單,對於比較畏懼注會的考生來說可以拿來練手,先建立自信。等專業知識比較扎實,可以融會貫通再考慮攻克其他幾門。祝你成功!
各科目關系及總體規劃如下:
首先稅法和經濟法是比較簡單的科目,剩餘的四科是相對比較復雜的科目,這個是公認的。不過並不是高不可攀,很多人問學習財管是不是需要高數的基礎?其實大可不必,只要有初中水平就足夠了。財管中很多公式的模型推導都很復雜,很多人把財管當成高數來學習,恨不得每個公式的來龍去脈都搞清楚。其實也沒有必要,公式不用管它是怎麼來的,我們只需要知道是怎麼用的就可以。那麼怎麼去記憶公式?首先是從整體上理解,每個公式的整體都是表明了一個意思的,比如說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基礎就是無風險利率,然後加上風險溢價,至於各個部分怎麼計算,再深入公式的細節看,你會發現公式已經簡化到很容易理解的地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分層次理解和掌握,像庖丁解牛一樣,從細節入手。
其次注會如果注意科目的循序漸進和時間分配,那麼難度並不大。比方說要學習好財管,就需要有會計和稅法的基礎,而要學習好會計又需要稅法的鋪墊,因此合理的學習順序是先了解稅法的基本內容和處理原則,然後才能學習好會計,進而學習好財管。對於審計來說,首先要有會計基礎,然後要有內部控制的相關知識,那麼建議看看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這本書。而從報考的整體計劃上看,第一個梯隊適合第一年報考,審計梯隊適合第二年報考,會計和審計一起報考的思路有一定參考性,但是並不是唯一的,注意難度上兩年要分配好,另外知識層次上做好准備。因此循序漸進和水到渠成能夠最大程度降低注會專業學習的難度。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法所屬法律部門是
稅法所屬法律部門是經濟法。
國務院發布搜老掘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等,都是稅收行政法規。
海南省、民族自含戚治地區按照全國人大授權立法規定,在遵循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原則基礎上,可以制定有關稅收的地方性法規外,其他省、市一般都無權自定稅收地方性法世核規。
財政部頒發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國家稅務總局頒發的《稅務代理試行辦法》等都屬於稅收部門規章。
『捌』 稅務法包括在經濟法里嗎
1、經濟法是關於國民經濟總體運行中的法,包括國民經濟組織法、經濟活動法和經濟秩序法等。
2、而稅法是國家為了貫徹強制力,把各種稅收達到法制化而訂立的稅收專門的法規,不管是誰,只要是違反了稅收法度就要受到制裁。
3、從這個意義上說稅法是相對於經濟法而獨立存在的法規。所以說稅法不能包括在經濟法中。
特此回答!
『玖』 稅法屬於什麼法
稅法屬於經濟法,既不是行政法也不是民法。稅法即稅收法律制度,是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用以調整稅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憲法為依據,調整國家與社會成員在征納稅上的權利與型塌義務關系,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帆槐和稅收秩序,保障國家利益和納稅人合法權益的一種法律規范態租友,是國家稅務機關及一切納稅單位和個人依法征稅的行為准則。
納稅的步驟如下:
1、納稅登記,納稅登記通俗來講,就是納稅人在去稅局登記報道。法律規定,企業在領取營業執照後30天之內,帶上相關證件和材料去稅局辦理稅務登記,稅局收到企業的相關材料後自申報日起30天內審核並發給單位企業稅務登記證;
2、稅務認定,稅務認定是確認納稅人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確認企業徵收稅款的方式是什麼、是查賬徵收、核定徵收還是代扣代繳等,這些都是單位和稅務局共同決定的;
3、發票和稅盤,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已經核稅的企業可以向稅務機關購買稅控盤零購發票,依據公司業務開具發票了;
4、報稅,報稅的方式一般分兩種:上門申報和網上申報,上門申報也叫直接報稅,企業外派財務攜帶相關材料親自到稅務部門去填報各項稅單,然後繳納稅款。網上申報就是通過進入網上辦稅服務廳官網後填寫企業相關納稅信息,報送稅款,按時扣款即可;
5、完稅證明,在企業成功納稅以後,在稅務大廳可以收到完稅憑證,如果您是網上報稅可以去稅務機關要求提供完稅證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