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第九章第一百三十條

合同法第九章第一百三十條

發布時間: 2023-11-25 23:11:49

Ⅰ 逾期交貨的違約責任

本文介紹了逾期交貨屬於合同違約的情況下違約方應當承擔的相關責任,包括賠償損失、承擔違約責任、賠償違約金、以及其他責任。同時強調了雙方簽訂買賣合同時,應當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交貨時間和地點等條款,以避免後續的糾紛。文章還通過擴展方式介紹了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逾期交貨責任免除,以及逾期交貨的合同糾紛應當先嘗試協商解決,解決不了再通過法律程序解決等相關內容。【法律依據】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具體介紹如下:
逾期交貨屬於合同違約的情況,根據《合同法》相關規定,違約方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具體來說,逾期交貨違約方應承擔以下責任:
1. 賠償損失:如因逾期交貨給買方造成了經濟損失,違約方應承擔賠償責任,包括買方因沒有及時收到貨物而不能開展業務、承擔滯納金等直接損失。
2. 承擔違約責任:根據合同約定,逾期交貨可能會導致違約,該違約責任的承擔由違約方承擔。
3. 賠償違約金:如果合同中約定了違約金條款,逾期交貨的一方應當按照違約金條款向對方支付違約金。
4. 其他責任:如果逾期交貨導致其他未在合同中規定的損失,也應由違約方承擔相應責任。
總之,違約方應承擔逾期交貨的違約責任,並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各方違約責任所涉及的賠償、違約金等具體條洞宏款,以避免後續糾紛。
拓展:
1. 逾期交貨是指賣方未能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和地點交付貨物給買方的情況。
2. 買賣合同中通常會包含有關交貨時間和地點的條款,雙方應當在簽訂合同時就確定這些條款,以避免後續爭端。
3. 如果逾期交貨是賣方的過失導致的,那麼賣方應承擔違約責任,包括應支付逾期違約金、承擔由此產生的其他損失等。
4. 如果逾期交貨是由於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比如天災或政府行為等,根據《合同法》規定,當事人之間的履行可能會因此變得不可能或者變得過於困難,那麼逾期交貨的責任可能會被免除,但需要對自己無法履行合同的情況及時通知對方,並盡力減輕損失。
5. 涉及到逾期交貨的合同糾紛,雙方應盡可能協商解決,如果無法協商,可以通過法律程序解決,比如仲裁或民事訴訟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三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時間、地點履行合同義納漏冊務。缺乏特殊約定的,應當及時履行。
第一百一十四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本法的規定,不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不承擔責任。
第一百一十七條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履行合同,當事人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三條案件進入審理程序後,當事人一方申請和解的,人民法院應當組織調解。調解不成的,繼續審理。涉及少額財產或者人民調解機構確認雙方當事搜雀人已達成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

Ⅱ 【合同法】老師和同學請進

四1法定解除權的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的規定,《合同法》第94條規定了法定解除的五種事由:1,不可抗力;2,拒絕履行;3,履行遲延4,不完全履行;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約定解除權和法定解除權的行使方式,《合同法》第96條做了規定:"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2
《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四條 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權;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五試述合同成立與生效的區別.
答:①兩者的概念和性質不同.所謂合同的成立是指締約當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了合意.而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經成立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產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合同的成立只是解決了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合意的問題,並不意味著已經成立的合同都能產生法律拘束力.合同成立後並不當然生效,合同若要生效,則取決於是否符合國家的意志和社會公共利益.
②兩者的構成要件不同.合同的生效主要著眼於意思表示的內在品質,對其的評價涉及價值衡量.而合同的成立主要考察的是有無合意,著眼於意思表示的外部形態.
③區分成立和生效有助於正確處理各種糾紛.如果當事人已經就合同主要條款達成了協議,就應認定合同已經成立.至於其他條款不齊備或不明確,則可以通過合同解釋的方法完善合同的內容.由於合同生效制度體現了國家對合同內容的干預問題,它並不能解決和完善合同內容的問題.

六1
1.甲公司的要求有法律依據
2.可以要求繼續履行合同
3.可以.在這種情況下,供銷社可以走三條路:
1)繼續履行合同
2)付違約金
3)賠償甲公司損失

六2(1)本案中根據合同性質應為承攬合同,因為本案中所改進的對象,排版設備雖然原為科技開發公司所有,但因為其質量不夠,科技開發公司答應進行改進,而且是因為根據印刷廠需要才進行改進,並且使用印刷廠提供的資料。
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條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第二百五十一條 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
承攬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
第二百五十五條 承攬人提供材料的,承攬人應當按照約定選用材料,並接受定作人檢驗。
可見本案鍾雖然設備原為科技開發公司所有,但是加工改進是按照定作人要求去做的,因此為承攬合同。

合同性質不同對案件結果有影響

主要表現在本案鍾印刷廠的救濟手段

如為買賣合同
則印刷廠得依第一百四十八條 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
享有解除權
也可依第一百五十三條 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質量要求交付標的物。出賣人提供有關標的物質量說明的,交付的標的物應當符合該說明的質量要求。以及第一百五十五條 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買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要求承擔違約責任。
追究對方違約責任

如為承攬合同

定作人得依第二百五十五條 承攬人提供材料的,承攬人應當按照約定選用材料,並接受定作人檢驗。
有檢驗權,並可確定由科技開發公司為其製作

又得依第二百六十二條 承攬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定作人可以要求承攬人承擔修理、重作、減少報酬、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有要求對方重做的權利

還可依第二百六十八條 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承攬合同,造成承攬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可以隨時解除合同

(2)
本案應當認定為承攬合同,因承攬結果不合要求,根據定作人的請求,由科技開發公司承擔重做的責任

Ⅲ 關於法律法規的題 合同法

  1. 平安機械廠與光明公司於2000年4月13日簽訂的合同應當屬於《合同法》第一百內三十條規定的買賣合同,容該條規定「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後來因為平安機械廠生產的部件不能完全符合M設備的要求,故光明公司要求平安機械廠按其提供的圖紙進行生產,平安機械廠對此同意。這件事屬於合同變更,由於這一變更,合同的選擇發生變化,由原來的買賣合同轉變為承攬合同,因為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條規定,「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承攬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

  2. 不論是買賣合同,還是承攬合同,提交的產品都必須符合質量標准和要求,《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八條中規定「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第二百六十二條規定「承攬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定作人可以要求承攬人承擔修理、重作、減少報酬、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屬於不論屬於哪種合同,平安機械廠都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光明公司的要求是合法的。

Ⅳ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一條

合同法通過後,關於第五十一條規定的無權處分制度,在解釋上出現分歧,特撰本文與理論和實務界同行討論。
討論第五十一條無權處分制度,須從本法關於買賣合同的定義說起。本法第一百三十條規定:「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此與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關於買賣合同的定義,有重大區別。該條規定:「稱買賣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移轉財產權於他方,他方支付價金之契約。」區別在於:我國台灣民法將買賣合同定義在「約定」,即學說上所謂「負擔行為。」負擔行為指發生債權債務的行為,即債權行為。與之相對的是「處分行為」,指直接發生權利變動的行為,即所謂物權行為和准物權行為。按照台灣學者的解釋,該條系采德國民法嚴格區分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的立法理論,買賣合同性質上屬於債權行為,僅發生當事人間的債權債務,要發生標的物所有權移轉,另須由雙方就所有權移轉達成物權合意,即區別於買賣合同的物權合同。鑒於我國大陸學者通說,不採德國民法關於物權行為的立法理論,及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將所有權變動作為合同的直接效力,因此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條關於買賣合同的定義,對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一體把握,將處分行為納入債權行為之中,視標的物所有權變動為買賣合同直接發生的效果。
此與法國民法典和日本民法典的立法思想是一致的。與買賣合同的定義相應,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移轉標的物所有權是出賣人的義務。」依據該條,買賣合同不僅產生出賣人交付標的物的義務,還產生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移轉所有權,直接依據買賣合同,而不須在買賣合同之外,再有什麼關於所有權移轉的合意即物權行為。
既然買賣合同的效力包括了標的物所有權移轉,則當然要求出賣人對出賣之物有處分權。因此,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標的物應當屬於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處分權。不屬於出賣人所有且出賣人無處分權的物,不構成買賣合同的標的物。換言之,合同法立法思想,不承認出賣他人之物的合同的效力。這與拍賣法第六條的規定是一致的。該條規定:「拍賣標的應當是委託人所有或者依法可以處分的物品或者財產權。」法律不允許出賣他人之物,是為了維護財產的靜的安全。此與法國民法典第一千五百九十九條的規定相同。該條規定:「就他人之物所成立的買賣,無效。」違反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二條,即屬於無權處分行為。如果對一百三十二條作反對解釋,無權處分行為本應無效,似無專設規定的必要。但考慮到經濟生活本身的復雜性,雖然屬於無權處分,如果權利人追認或處分人事後取得處分權,沒有理由強使其無效。故設第五十一條規定無權處分制度。
合同法第五十一條之擬定,也曾參考德國民法典和我國台灣民法的規定。德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1)非權利人對標的物所為的處分,經權利人事先允許者,也為有效。(2)前項處分如經權利人事後追認,或因處分人取得標的物時,或權利人成為處分人的繼承人而對其遺產負無限責任時,為有效。」我國台灣民法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1)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所為之處分,經有權利人之承認始生效力。(2)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為處分後,取得其權利者,其處分自始有效。」德國民法典和我國台灣民法的上述條文,通常被解釋為「處分行為有效」,以區別於「買賣合同有效」,在權利人未追認的情形,僅「處分行為無效」,而「買賣合同」的效力不受影響。這是以嚴格區分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的立法理論為根據的。如前所述,合同法不採該立法理論,而對買賣合同一體把握,將處分行為包含在債權合同之中,因此第五十一條不稱「處分行為有效」,而規定為「合同有效。」依合同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出賣他人之物,權利人追認或者處分人事後取得處分權的,合同有效;反之,權利人不追認並且處分人事後也未取得處分權的,合同無效。這里說的無效,不是處分行為無效,而是無權處分的合同無效,即買賣合同無效。不能解釋為買賣合同有效,僅處分行為無效。有的學者作這樣解釋,實際上是以債權合同與物權行為、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區分為根據的,與合同法立法思想不符。
這里牽涉到物權法草案建議稿第七條所規定的物權變動與其原因行為的區分原則。該原則所說原因行為,當然是指債權行為,如買賣合同;所說物權變動,是指物權變動的事實,非指物權變動的合意或物權行為。物權法草案建議稿的立法思想,不採德國民法關於物權行為獨立性與無因性的理論,將物權變動作為債權行為的法律效果。因此,所謂區分原則,只是在此前提之下,對作為原因行為的債權合同的生效條件及生效時間,與作為債權合同法律效果的物權變動事實的發生條件與發生時間,加以區分。按照區分原則,買賣合同的生效,與買賣合同生效後所發生效果的標的物所有權移轉,應予區分並依不同規則:買賣合同自成立生效,標的物所有權依公示方法,動產依交付移轉、不動產依登記移轉。這與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關於買賣合同標的物所有權移轉的基本規則,是一致的。該條規定:「標的物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其中所謂法律另有規定,指不動產所有權依登記移轉。所謂當事人另有約定,指保留所有權的買賣合同。
與無權處分制度有關的一個重要制度,是善意買受人的保護,即善意取得制度。無權處分制度規定在合同法,僅解決無權處分合同有效無效的判斷問題,善意取得制度將規定在物權法,解決善意買受人的保護問題。合同法建議草案曾經將兩種制度聯系起來,關於無權處分的條文草案規定:「權利人不追認,處分人事後也未取得處分權的,合同無效。但其無效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修改中考慮到善意買受人的保護,即善意取得制度,屬於物權法制度,應當在物權法上作完整的規定。因此將無權處分條文的但書刪除。物權法草案建議稿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善意取得的一般規則:「基於法律行為有償受讓動產且已佔有該動產的善意受讓人,即使讓與人無處分權,仍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第一款)。受讓人在受讓動產時不知讓與人無處分權且無重大過失,為善意(第二款)。第一款所稱動產,以法律許可者為限(第三款)。」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佔有脫離物的特別規則:「受讓的動產若系被竊、遺失或其他違反本意而喪失佔有者,所有人、遺失人或其他有受領權之人有權在喪失佔有之日起1年內向受讓動產的人請求返還(第一款)。但前款動產若系由拍賣、公共市場或經營同類物品的商人處購得,非償還受讓人支付的價金,不得請求返還(第二款)。第一款所稱動產若系貨幣或無記名有價證券時,不得請求返還(第三款)。」因此,判斷無權處分合同之是否有效,應當依據合同法第五十一條;在無權處分合同無效的情形,判斷權利人可否從買受人取回標的物,應當依據善意取得制度。
與此有關的另一個問題是:第五十一條無權處分制度如何與第一百五十條關於權利瑕疵擔保的規定相協調?第一百五十條規定:「出賣人就交付的標的物,負有保證第三人不得向買受人主張任何權利的義務,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可能出現第三人向買受人主張權利的情形,大概有四種:其一,出賣他人之物;其二,未得他共有人同意而出賣共有物;其三,出賣抵押物;其四,出賣租賃物。在第一種情形,出賣他人之物,屬於第五十一條所規定的無權處分行為。依照該條規定,買賣合同成立後,如果權利人追認或者處分人取得處分權的,買賣合同自始有效,不發生權利人(第三人)向買受人主張權利的問題;如果權利人未追認且處分人事後也未取得處分權,則買賣合同無效,可能發生權利人(第三人)向買受人主張權利的情形。這種情形,應當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如果買受人屬於善意,則自交付時已經取得標的物所有權,原權利人已經喪失權利,自無適用第一百五十條權利瑕疵擔保規定的餘地。如果買受人屬於惡意,則不能取得標的物所有權,而權利人可依對標的物的所有權行使取回權,從買受人處取回標的物。鑒於買受人屬於惡意,即訂立買賣合同時已知出賣人無處分權(存在權利瑕疵),因此買受人也不享有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權利瑕疵擔保請求權。可見,出賣他人之物,屬於第一百五十條但書「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情形。在第二種情形,未得他共有人同意而出賣共有物,出賣人為共有人之一,不屬於無權處分,不適用第五十一條的規定,買賣合同應當有效。只是因為存在權利瑕疵,當他共有人向買受人主張權利時,出賣人應當依據第一百五十條的規定對買受人承擔權利瑕疵擔保責任。值得注意的是,合同法草案第三稿,曾經將未得他共有人同意而出賣共有物與無權處分行為一並規定,而後面的草案將其刪去,說明立法思想有所修正,認為共有人未得他共有人同意而出賣共有物,不屬於無權處分。因此,未得他共有人同意而出賣共有物,屬於存在權利瑕疵,應當適用權利瑕疵擔保制度。第三種情形,出賣抵押物,抵押權人可能行使抵押權,扣押、拍賣標的物,顯然應當適用第一百五十條,由出賣人對買受人承擔權利瑕疵擔保責任。第四種情形,出賣租賃物,依據第二百二十九條買賣不破租賃的規則,租賃合同繼續有效,買受人不得以所有權對抗承租人的權利。如果買受人於訂立合同時屬於善意,即不知標的物已經出租,當然可以依據第一百五十條向出賣人主張權利瑕疵擔保責任。由此可見,第五十一條關於無權處分的規定,與第一百五十條關於權利瑕疵擔保責任的規定,並無沖突。

熱點內容
永年司法拍賣 發布:2024-09-08 11:38:59 瀏覽:528
勞動法有哪幾條 發布:2024-09-08 11:31:04 瀏覽:912
法官套改吃虧 發布:2024-09-08 11:13:36 瀏覽:772
華中科技大學的法學 發布:2024-09-08 10:24:06 瀏覽:498
手工社團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4-09-08 10:21:00 瀏覽:654
12周歲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4-09-08 08:51:11 瀏覽:183
課堂360品法與社會四年級下 發布:2024-09-08 08:09:45 瀏覽:799
員工法律知識培訓課件 發布:2024-09-08 08:06:26 瀏覽:603
勞動法女人四期 發布:2024-09-08 08:06:02 瀏覽:53
司法女頭像 發布:2024-09-08 06:29:11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