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的再分配功能實例

經濟法的再分配功能實例

發布時間: 2023-12-03 13:10:45

A. 經濟法在規范市場秩序中的作用

 (一) 規范和促進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的轉型,為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提供基礎的保障。我國當前的經濟轉型首先是經濟資源配置方式的轉換,即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與此相聯系的必然是經濟管理者——政府角色和職能的轉變,即由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由主要直接參與經濟競爭轉向為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務。上述轉型的成功推進必然帶來經濟活動的主體——企業生存方式的徹底轉變,即從聽命於行政機關、被動執行政府計劃的附屬機構轉變為以市場為導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經濟轉型也包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即從片面強調量的擴張轉為重視質的提高,從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轉向實現人、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實現可持續增長。在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由於新的經濟體制尚在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之中,舊的經濟體制和觀念尚未徹底退出歷史舞台,新舊體制的沖擊和對抗,使經濟領域內暴露出來的矛盾,盤根錯節,錯綜復雜。解決這些問題既是促進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經濟成功轉型的基本前提,而每個矛盾的解決都離不開經濟法思想的指導,離不開經濟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經濟轉型經常伴隨著經濟秩序的混亂。市場本身不能自動產生良好的秩序,秩序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必須也只能由政府來提供。企圖單純依靠民事法律制度,依賴市場主體的自我約束就能達到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是對市場迷信式的崇拜。營造良好的經濟秩序必須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政府也必須改變以往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採用經濟法的調整手段才能完成。
   (二) 經濟法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具體方法。經濟法主要由市場主體規製法、市場秩序規製法、宏觀經濟調控法和社會分配法這幾個部分組成。每一個部分都能起到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作用。首先,市場主體規製法。市場主體是進行經濟活動的基礎性單位,經濟法通過規范市場主體的組織形態、市場主體的准入制度,規定市場主體的社會責任,同時對市場主體運行過程中同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緊密相關的活動的干預達到規范市場主體的目的;其次,市場秩序規製法。市場經濟是競爭的經濟,良好的競爭秩序是市場經濟保持持續、健康、快速增長的必要條件,但競爭也會帶來一些消極影響,如不正當競爭、壟斷、傾銷等。經濟法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懲罰不正當競爭行為,通過反壟斷法杜絕壟斷行為,通過反傾銷法制裁傾銷行為,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保護消費者利益,從而防止和減少因競爭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推動良好市場競爭秩序的建立;再次,宏觀經濟調控法。宏觀經濟調控法是從國家經濟運行的全局出發,運用各種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對國民經濟總體的供求關系進行調解和控制,經濟法從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全局出發,通過產業調解法、固定資產投資法、金融法、國有資產管理法、價格法、環境保護法、自然資源法等,為整個經濟的發展進行引導;最後,社會分配法。社會分配法所涉及的對象,主要是國民收入初次分配過程中所形成的部分分配關系和再分配過程中所形成的所有分配關系。社會分配法規范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支出,調整勞動者之間的收入分配,為個人提供各種社會保障。經濟法的這幾個組成部分,是經濟法在調整市場經濟秩序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體現。

B. 專家再談共同富裕、三次分配、住房貸款!住房貸款具有再分配功能

9月25日,第六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後疫情時代雙循環與十四五」。論壇主辦方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復旦經院全球校友會。

證券時報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該論壇此前5屆都站在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尋找經濟解決之道。因疫情原因,2020年論壇被迫暫停一次。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第一年。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周小川:住房貸款具有再分配功能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在當前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大背景下,企業在追求ESG的同時,個人其實也存在相關要求,因為也存在大量為個人服務的金融業務例如個貸等,就涉及到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他說,最近的熱點是規勸青少年不要過度追求電游或追星,因此,個人也存在治理需求,要對個人自己、對家庭、社區和社會負責。從財務方面的治理來說,比如說應該量入為出,不要想著一夜暴富。有些投資產品的選擇上,個人也應該想到符合相關的管理要求,而不是繞道而行。

如果擴展ESG的概念到個人身上,需要有一些冷靜的甚至是逆潮流的思考,以便在這方面發揮好更穩健、更可持續、更加有利於整個社會的ESG。

他表示,盡管科技在不斷發展,但一些傳統業務仍然具有潛力。個人金融業務在個人收支平衡等方面仍有積極作用。個人貸款當中,一部分是個體經營性貸款。還有比如說個人創業,假如僅僅是依靠個人信用貸款,這還是不夠的,創業者應該主動去與風險投資等打交道。

周小川表示,中國最近也在討論收入分配,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等等。除了國家收稅方面所體現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之外,住房貸款可能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具有再分配功能的金融工具業務。

如果在調控經濟缺乏手段或者分析宏觀經濟不夠透徹的情況下,有時候也會變相或盲目地過度支持經常性消費。對於經常性的個人消費,除了一些比較成熟的若干種類之外,目前是否真的到了應該大幅擴張個人消費的階段?這是否符合ESG理念?這些都需要我們冷靜考慮。

企業為了追求ESG,會不會與以前典型的企業目標函數、企業行為的描述產生沖突?對此,周小川覺得其實這是可以融合的。不僅把ESG當作目標函數,還把ESG作為一種約束條件。

周小川還指出,盡管科技在不斷發展,人們可能會有一種傾向,總是說科技發展了,那麼老的東西沒有用了、過時了,大家都去追求時尚的新的東西。但其實還是要做經濟學分析,要做冷靜觀察。有很多傳統的業務探索這么多年,目前來看還是很有潛力的。

在調控經濟上,如果手段不多招數不夠,就有可能過度依賴無指向型經常性消費的金融支持。它可能帶來風險,從ESG的角度來看,這不見得是合適的。

林鄭月娥:探討人民幣雙向流通渠道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在後疫情時代,香港特區將在中央大力支持下,以自身所長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

她認為,在「十四五」時期雙循環格局下,香港在每一個范疇都可以扮演促進者和參與者的雙重角色,都可以成為受益者和貢獻者。

林鄭月娥認為,香港在國家金融發展中,可以發揮五方面的關鍵作用,這包括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繼續擔當內地企業的可靠融資平台,為內地在外的資金提供停泊和管理服務,發揮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成為區內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

對此她強調,香港可以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香港在離岸人民幣結算、管理方面具有很大優勢。今後將繼續探討人民幣雙向流通的渠道、互聯互通機制等,把握大灣區金融優勢。

林鄭月娥表示,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從這個角度去看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大循環的經濟格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海擴區方案等國家戰略的實施,為香港帶來新的重大機遇。香港經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轉型,但無論回歸前或回歸後,都和祖國發展密不可分。

黃奇帆:國際貿易GDP佔比可能降低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表示,科技創新是國家內循環的原動力。以內循環為主體的國際國內雙循環戰略,是中國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發展的必然。

黃奇帆認為,今後,我國國民經濟依賴世界市場的程度將會有所減少。今後十幾年,國際貿易的GDP佔比將可能降低到25%左右。今後,我們要進一步推動要素市場的市場化發展,由市場決定形成一個高標準的要素體系。零部件、原材料等生產大部分在國內,產品還是覆蓋全球市場。作為內循環的主體,國內消費將從42%逐漸上升到50%以上。我們會實現更高層次、更有力度的開放。

他認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內在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要認清它是一個分階段實現的目標,不是一步到位的概念。黃奇帆認為,共同富裕需要先做好蛋糕,再分好蛋糕,縮小而不是消滅三大差別,不可能沒有貧富差距,應該將差距縮小到社會可以接受的程度。

黃奇帆表示,共同富裕在發展的過程中,是通過三次分配來實現的,一次分配主要講效率,二次分配兼顧效率和公平,三次分配靠道義,不能靠強迫。共同富裕是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讓全體民眾努力工作、創造財富的過程中實現的,應該完整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2035年我們可能實現4億中等收入人群翻番(至8億)的目標。中國在世界上的引領力將得到提高,「三個自信」將得到極大提升。

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將使得中國今後十幾年在能源結構、國民經濟效益和質量,以及在世界上的引領作用等方面實現結構性、根本性的變化。

黃奇帆指出,在5個戰略的推動下,中國2035年遠景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國老百姓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將得到極大提升,世界各國與中國和諧共處狀態將得到極大改善。

龍永圖:需建立一個完整的內需體制

國家外經貿部原副部長、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認為,要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建立一個新發展格局」,有利於滿足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有利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有利於把經濟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有利於讓世界共同分享中國經濟法站的紅利。

他認為,我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對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具有重大影響的發展戰略。

龍永圖認為,我們應該把滿足內需作為新發展格局的出發點,把建立一個完整的內需體製作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

他強調,進入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階段,在應對所有的挑戰方面,特別是在應對不確定性方面,中國要堅持對外開放。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才能避免墨守成規,不斷增強競爭力,團結全世界更多的人。

C. 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法的產生、特點、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鄧小平理論體系中極具創新意義的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發展。依據這一理論,黨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進行了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前無古人的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商品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競爭性和開放性等一般特徵。它是實現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含義:經濟法屬於法的范疇,屬於國內法的體系,但他不同於國內法體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門。經濟法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興法律部門,在當前我國已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為改革目標模式的情況下,進一步探討經濟法在市場經濟的法律調整中的作用及其與民法的關系,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一、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經濟法的產生

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汪首鏈的法律部門的產生,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從而出現了某種新的經濟關系,而且這種經濟關系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個主要矛盾,採用原有的 法律方法無法調整的結果。

在建國初期,我國社會經濟運行完全照搬蘇聯模式,實行高度的計劃經濟。國家通過行政手段,對所有產品都統一實行計劃管理,從采購、生產到銷售,全部按照國家計劃進行,市場在經濟運行中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1979年實行改革開發方政策以後,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不再束縛經濟的運行,而是積極的鼓勵和發展市場經濟。市場在社會經濟運行中發揮的作用與日俱增,原有的社會經濟模式被打破。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保證市場在社會經濟運行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又要克服市場本身的不足,國家要在宏觀上對市場進行調整和干預,這樣,我國的經濟法就順應時代的發展,產生並迅速的發展起來了。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法的核心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發展,我國的經濟法理論研究也不斷走向深入,特別是關於經濟法的核心問題的研究相當活躍。一些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經濟法的核心問題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其中,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經濟合同法說、計劃法說、企業法說、宏觀調控法說和競爭法說。

(1)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和核心,建立充分而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是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有效競爭是能夠實現的資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應是一種有效競爭,它以市場主體的意思自治、企業自由為條件,以平等、公平和有序為標志[17].任何經濟力量的過度集中,對市場主體自由意志的過度壓制和經濟優勢以及競爭自由的濫用,均會造成對有效競爭的破壞。

(2)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和國家干預的基礎、方式雖然各不相同,但其功能、作用和目的卻是一致的,均是為了促進有效的市場競爭,使稀缺的經濟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使社會資源效用最大化和社會成本最低化。在市場機制條件下,市場主體以意思自治為基礎,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展開公平有效的競爭。然而由於市場交易過程中機會主義的存在和競爭導致壟斷的極大可能性,致使完全的市場調節對自由競爭形成扼制而導致市場機制的失敗。國家對社會經濟進行干預,其目的是為彌補市場的缺陷,恢復經濟主體間的有效競爭。

(3)國家對社會經濟的干預就其范圍和力度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情況:第一、干預不足,指國家對社會經濟干預的力度不夠,不能有效克服和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無法管制經濟力量的過度集中、經濟優勢和競爭自由的濫用;
第二、干預過度,這種干預限制了市場主體充分發展的合理空間,國家權力過度干預市場,形成對市場主體自由意志的限制,從而最終導致了對公平競爭的扼制;
第三、干預困孫適度,指國家干預既芹顫能充分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又能保證市場主體的自由發展和有效競爭,即真正實現了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有機結合。因此,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家干預既不是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應有其合理性與正當性。

判斷國家干預的合理性即其適度性,我們不能從國家干預本身得出結論,而應從其作用的對象和目的進行分析。如前所述,國家干預和市場調節的目的均是為了促進有效的市場競爭,使稀缺的社會經濟資源得到最優配置,因此,國家干預的適度性,應以市場主體的意志自由和有效競爭為標准。在市場調節下的公平有效競爭的理性范圍內,主要由市場進行調節,通過公平有效的競爭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企業的優勝劣汰;
而一旦超出公平競爭的范圍,出現不公平競爭或壟斷的後果或可能時,市場自身對此已經無能為力,必須由國家進行干預,以恢復有效競爭。只有充分保證公平有效競爭的市場秩序的國家干預,才是適度的國家干預。因此,國家干預的范圍應僅限於市場缺陷領域,並以克服和彌補市場缺陷、恢復經濟主體間的有效競爭為度。

國家干預是經濟法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的法律形式即是以經濟法為主體的法律規范。上述關於國家干預的目標、范圍、力度的分析,也即是對經濟法的目標、范圍、力度的分析。因此,經濟法的核心即為建立和維護規范的市場體系,規范經濟主體的行為,建立和維護公平、公正、有效的市場競爭秩序。

確立經濟法中競爭法的核心地位,對我國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經濟法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確立經濟法的競爭法核心,有利於將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行為和企業的微觀經濟運行行為有機結合起來。實際上,社會經濟運行是一個包括宏觀和微觀的有機的、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都離不開政府,政府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家的宏觀經濟行為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且其中的一些經濟指標已成了社會經濟運行的晴雨表。但宏觀經濟的運行依賴於微觀經濟,作為宏觀經濟指導的宏觀經濟政策來源於微觀經濟領域,宏觀經濟行為的承受者是作為微觀經濟主體的企業和個人,其效果也只有通過微觀經濟領域才能體現出來。因此,以確認和規范國家對社會經濟的干預為任務的經濟法,必須立足於微觀經濟領域,通過對經濟主體意志和行為的考察和對有效競爭的市場秩序的規范和維護,實現國家的宏觀經濟目標。經濟法恰能體現經濟法的此種特點與要求,它通過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主體的意志和行為的描述和公平、公正、有效競爭狀態的追求,構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和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將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克服了企業法論和宏觀調控法論所導致的「兩張皮」現象。

其次,確立經濟法的競爭法核心,有利於構建科學的經濟法框架體系。當前有的學者認為我國經濟法的框架被設計得過於龐雜,不僅包括了環境法、勞動法、經濟合同法和工業產權法,還包括了商事法的許多內容,如企業法、票據法、保險法等,認為應在凈化中把握經濟法,將經濟合同法和工業產權法歸於民法,商事法、環境法、勞動法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如前所述,經濟法的本質是確認和規范國家對社會經濟進行干預,建立和維護公平、公正、有效的市場競爭秩序,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之法,經濟法的核心是競爭法,以此為標准,我們可以建立以競爭法為核心的經濟法律體系。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法的作用

(一)保障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的多種經濟成分協調發展

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其他經濟成分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

我國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對我國社會主義的經濟成分、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公有財產不可侵犯的原則作了明確的規定,但憲法沒有結合各個部門、社會主義經濟組織和其他經濟形式的具體情況作具體規定,也沒有規定對侵犯權利行為的具體處罰內容。經濟法把憲法的有關原則規定進一步具體化。例如明確國家經濟管理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和個體生產經營者的法律地位,確定各經濟主體對社會主義財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許可權和職責,規定他們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中建立經濟法律關系的各種權利和義務,怎樣做好以責任為中心的權、責、利相結合,實行有獎有罰、賞罰分明的獎懲制度。對於各種違反經濟法規,損害國家、集體財產的違法活動,經濟法規定了明確的經濟制裁辦法,刑法及某些經濟法則規定了打擊那些嚴重經濟犯罪行為的具體條款,從而有力地保護了社會主義公共財產和其他經濟組織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促進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生產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

(二)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增強經濟活力

企業管理是搞好微觀經濟活動的根本措施,是我國國民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經濟法規定的經濟核算制是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的基本制度。它要求企業必須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財力,以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取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同時,規定了必須合理安排和科學地組織生產,掌握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方法,在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使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對於企業不計成本、不計消耗、浪費嚴重,造成損失的現象,以及在履行經濟合同中的違法情況,還規定了經濟制裁。總之,經濟法要求企業一切經濟工作都要把經濟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和健全各種生產經營責任制和一整套符合客觀經濟規律要求的管理制度,促進企業認真改善經營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素質和勞動生產率。

(三)促進對外經濟聯系,發展國際經濟合作

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時,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的經濟政策,是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戰略方針。當代科學的進步,生產專業化和協作的日益發展,促使各國在經濟上的聯系不斷加強,任何一國,包括社會主義國家在內,在考慮發展本國經濟時,都必須著眼於國際關系的總體。我國經濟法是正確體現對外開放政策的具體法律規范,它調整我國利用外資和外國技術過程中與外國政府、外商之間所發生的各種經濟關系。我國已經公布了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一系列對外經濟關系的法律、法規,在維護國家主權,堅持平等互利與外國政府、公司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交流科學技術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今後隨著對外經濟往來的擴大和需要,還要逐步制定更多的對外經濟關系的法律、法規,使其成龍配套,不斷健全。將合理利用外資,吸收先進科技成果,以及發展商品出口業務,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等涉外工作,進一步引向社會主義法制軌道。

總之,經濟法與民法一樣,也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原因在於,當代發達的市場經濟、以及我國所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不是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經濟法的存在就是要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秩序,它對於實現經濟體制調整,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發展社會主義上層建築,對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熱點內容
關於軟體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09 16:30:27 瀏覽:625
反恐主義立法目的 發布:2025-01-09 16:24:34 瀏覽:459
中國婚姻法規定一夫一妻 發布:2025-01-09 16:11:02 瀏覽:862
破壞青苗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9 15:47:27 瀏覽:157
民法典第1編總則 發布:2025-01-09 15:33:45 瀏覽:740
北京淵遠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09 15:06:27 瀏覽:911
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09 15:03:15 瀏覽:100
2019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09 14:56:46 瀏覽:741
行政訴訟法關於迴避規定 發布:2025-01-09 14:40:55 瀏覽:142
涉訴信訪法官 發布:2025-01-09 14:40:08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