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合同法的調整對象
發布時間: 2023-12-24 11:07:51
❶ 合同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有哪些特點
合同法的調整對象,是指由合同法加以規定,可以適用合同法解決其中矛盾、沖突的特定社會關系。
合同法調整一部分動態財產關系,動態財產關系又稱財產流轉關系,是財產由一主體向另一主體移轉時,在財產轉讓者與受讓者之間形成的財產關系。與動態財產關系對應的是靜態財產關系,又稱為財產支配關系,是財產在特定主體支配下形成的支配者與社會一般人之間的財產關系。
合同法不調整所有的財產流轉關系,可以由合同法調整的財產流轉關系必須同時具備主體地位平等和在形式上表現為合同關系這兩個方面。後者是說由合同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基於雙方共同意志行為而發生的財產流轉關系,其內容由雙方訂立的合同確定。
由合同法調整的財產流轉關系可以分為兩類:商品交換關系和無償性民事財產流轉關系,但是調整的中心在於前者。
(1)闡述合同法的調整對象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訂立原則
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5、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循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干擾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❷ 我國勞動合同法調整的對象及原則分別是什麼
就《勞動合同法》 而言,其調整對象就是勞動合同關系。1、繼續堅持自治與管制相協調2、繼續堅持傾斜保護勞動者3、對勞動者分層保護4、對用人單位分類適用勞動合同法5、強化勞資雙方誠信履行勞動合同6、適碼頌迅當調整矯枉過正的不合理條款。我們同用人單位發生勞動合同糾紛後,首先應該按照《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進行處理。隨著用工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我國勞動合同法也在不斷調整,以求完善。那麼我國勞動合同法調整的對象及原則分別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我的聲音吧。
一、我國勞動合同法調整的對象是什麼呢?
法律是以人的行為關系為調整對象的社會規范。就《勞動合同法》 而言,其調整對象只能是勞動合同關系,而且凡是勞動合同關系都應當且只能由《勞動合同法》 來調整。勞動合同關系是勞動者在運用勞動能力,實現社會勞動過程中與用人單位之間產生的社會關系。勞動合同行為是勞動關系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勞動者的首要義務是實施勞動行為,完成勞動任務和做好本職工作;用人單位的義務是履行支付勞動報酬的行為。就《勞動合同法》 而言,其調整對象就是勞動合同關系。
由於勞動合同關系所指向的是勞動合同行為,所以,勞動合同關系建立後,勞動者必須加入到用人單位的生產和工作中去,成為該單位的一名職工,對內享受本單位職工的權利,承擔本單位職工的義務。用人單位作為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管理者,在要求勞動者完成生產工作任務的同時,必須為勞動者完成雙方約定的勞動行為,提供勞動條件,這些勞動條件既包括生產場所、機器設備和勞動工具,也包括勞動保護裝置和安全衛生防護用品。
二、我國勞動合同法調整的原則有哪些?
1、繼續堅持自治與管制相協調
勞動合同法是一部管制與自治相結合的特別合同法,與完全意思自治的民事合同不同。這是由勞動合同雙方主體的特殊性所決定的,雖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形式上平等,但實質上無法達到平等的談判地位。我國與西方國家的國情不同,勞資集體談判力量也存在很大不同。西方國家對個體勞動合同管制比較松,是因為有強有力的集體談判來彌補單個勞動者的弱勢地位。因此,我國不得不由法律來規制個別勞動合同的內容,以此來彌補勞動者的弱勢談判地位。這也是我遲此國勞動合同法管制比較多的根本原因。因此,在集體談判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對個體勞動合同的適當管制是有必要,也是合理的。
2、繼續堅持傾斜保護勞動者
勞動合同法制定之初,確定了傾斜保護勞動者的原則。勞動合同法傾斜保護勞動者沒有錯,之所以傾斜保護是因為大多數勞動者相對於用人單位沒有議價的能力,在勞動合同的談判中屬於弱勢群體,無法平衡合同雙方的利益,從而不利於整個社會勞動力資源的良好發展。傾斜保護原則在於彌補平等原則的不足,並通過矯正勞動關系事實上的不平等而實現法律的公平價值。通過傾斜保護,彌補勞動者的弱勢地位,平衡合同雙方的利益,以實現從形式平等到實質平等的目的。
3、對勞動者分層保護
在當今勞動者多層次的情況下,勞動合同法卻沒有作這種區分,而是全部適用勞動合同法進行同樣的保護,比如對企業高管也同樣適用勞動合同法來傾斜保護。勞動合同法作為傾斜保護弱勢勞動者的社會法,對在勞動關系中處於弱勢地位的勞動者提供了特殊的保護,使得弱勢勞櫻卜動者的勞動關系相對穩定,生活不至於因暫時失業、工傷等不得已的情形而陷入困境。通過規定解僱保護和勞動合同簽訂規則等條款加重用人單位的義務與責任,來保護弱勢勞動者的利益。
4、對用人單位分類適用勞動合同法
在當今用人單位規模多樣化的情況下,勞動合同法也沒有對用人單位履行勞動合同法的義務加以區分對待,而是一律完全適用勞動合同法的所有條款,從而產生了很多新的失衡問題。現行勞動合同法中的一些規定賦予企業的社會責任,如保持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相對穩定,照顧暫時失業勞動者生活困難、照顧臨近退休勞動者續訂勞動合同等問題。這都是應賦予大型企業的社會責任,因為大型企業有能力也有條件做到,而對於小微型企業,就沒有能力也不應該賦予如此沉重的社會責任。所以,現行勞動合同法沒有考慮到企業規模、行業性質,要求所有企業一視同仁地適用所有規定,就會產生對小微型企業不公平問題。
5、強化勞資雙方誠信履行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傾斜保護勞動者,並不會打破誠實守信簽訂與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則。勞動合同法修訂就是要改變在實施中不利於雙方當事人誠實守信地履行合同中的一些不合理條款。比如要尊重違約金具有一定懲罰性的原則,違約金是對違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一種懲罰,對履行合同具有一定的擔保作用。在勞動合同中設立違約金也應該具有懲罰性作用。
6、適當調整矯枉過正的不合理條款
勞動合同法適當傾斜保護勞動者,以彌補勞動者的弱勢地位,這是現代文明社會的要求。然而,基於比例原則之精神,在保護弱勢勞動者利益的同時,亦不可掩蔽和淡化對用人單位合法利益的保護。例如,勞動合同法中的解僱保護條款和勞動者辭職權條款都頗受爭議,這些條款對解僱保護過於嚴格,而對勞動者的辭職權又過於寬松,不利於企業靈活用工和勞動者遵守合同的約定。
由此可見,勞動合同法調整的對象是勞動合同關系,而在勞動合同法調整過程中,要遵循一定原則。其中有一條比較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適當傾向於勞動者,這也是對勞動者弱勢地位的一種保護。另外,還要堅持自治和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以上就是關於我國勞動合同法調整的對象及原則的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