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內容決定與社會政治條件
① 法與政治的關系
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法律與政治的關系極為密切,法律的本質屬性是階級性.法律作為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一方面直接受政治的制約,並為政治服務;另一方面,法律又確認和調整政治關系,直接影響政治並促進政治的發展.
1、政治是法的內容,制約著法,居於主導地位.
2、法是政治的形式,反映政治的內容,影響政治的內容並促進政治的發展.這是因為,法的內容中首先包括了政治要求;政治的發展變化,直接導致法的發展變化;法自始至終服務於掌握政權的階級的政治.但是,同時切忌將法看成是政治的附屬物.
② 法律與政治的關系
一、政治與法律的內在邏輯
從形式上看,法律與政治並沒有什麼聯系,但從本質上講,法律和政治都是上層建築,都要決定於經濟基礎,而經濟基礎的性質又決定了上層建築的性質,因此,無論是在專制社會還是法治社會,法律的性質都是有經濟基礎決定的,同樣的道理,法學作為研究法律應用規律的學科也是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其性質也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政治以權力為核心,而法律又以權利為核心,而權力的使用則是為了保障權利,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講,法律本身就是政治,它只不過是政治的一種手段和措施。
西方社會極力主張法律和政治的平等地位,即政治與法律的分立,但是無論是在什麼社會,只要存在國家,就會存在執政黨。法律在本質上講仍然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執政黨執政理念的體現,雖然在西方社會法律有其自主性,但這種自主性的存在並不是要讓法律凌駕於政治之上,而是要讓法律在協調社會管理中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說,法律本身就是政治高度發展的產物,在內在邏輯上法律與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作為法學,尤其是法學為法律提供理論支撐,從某種程度上講,法學與政治的關系甚至比法律還要更加親密。
二、法學來源於政治
1、法學的階級性
作為統治階級進行社會管理的手段,法律本身就是具有階級性的,法律服務於政治,因此法學也必然帶有階級性,因為法學所包含的任何理論都是在為政治做理論服務,政治大於法律,而法律衍生法學,法律與法學只是一套體系中的兩種方式而已,而且在不同的制度中,法學的研究也僅僅是限於在本制度內讓法律能更好的促進本制度的穩定。因此,法律和法學都是政治發展的必然產物,因為任何一種政權的確立,首先都需要用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社會規范來協調社會秩序,因此如何制定社會規範本身就是一種理論論證,而隨著這種理論論證的不斷深入發展,具體如何制定、制定原則、適用原則和辦法等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就形成了法學,因此,從本質上講,法學是具有階級性的。
2、法學與政治的價值目的相同
法律的價值就在於在社會管理和協調中充分發揮其作用,比如對人權、物權以及公民權利與自由的保護,而政治的價值在於通過政治主張、政治決策、政治實施等一系列政治活動來達到滿足公眾需求的目的,因此政治的目的是滿足公眾需求和保障公民權利與自由,而法律的目的在於保護公眾已經獲得的需求和權力自由,而法學則是在理論上來論證如何保護才更合理,因此,法學和政治在價值目的上是相一致的。
三、法學服務於政治
1、法學與法律的相互關系
法學作為研究法律理論以及法律實際應用規律的學科,為法律發揮調節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秩序的功能提供了理論支撐,法學作為一門學科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通過結合法律發展狀況而適時地進行理論論證,因此,要保證法律合理的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節奏,就必須要保證法學在理論上要與時俱進。
根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一依據,法學與法律之間是一種理論與實踐上的互補關系,這種關系首先表現在,在法學的研究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新的法律應用理論,而這些理論的合理與否則需要通過具體的法律操作進行實踐上的論證,從而通過實踐以進一步豐富法學理論;其次,法學的發展不可能涵蓋所有法律操作中出現的問題,而在法律操作實踐中又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會成為法學研究的新課題,從而又進一步豐富了法學理論,然後法學再通過基於實踐的論證在理論上不斷豐富,進而為法律實踐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
2、法學要受到政治的制約
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是國家通過一定程序制定的,法律一旦得到國家的認可,就具有了普遍的社會約束力,成為人們使用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行為准則,但是,法律的執行則是通過國家的強制來實施的,因此,法律作為統治階級進行社會協調的一個手段,必然會成為統治階級實現政治目的的一個措施,因此,法律的實施必須要受到政治的制約,而法學作為法律的理論依據,理論的制定不能盲目地超越政治范圍,因此法學同樣也要受到政治的制約。
3、法學促進政治對法律的制約
法律作為統治階級進行社會協調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如果說法律是在實踐上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那麼法學作為研究法律應用規律的一門學科,則是在理論上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因此,作為理論,法學從本質上講是服務於政治的,因為,統治階級的意志體現往往首先體現為理論依據,只有在理論上有其可行性,在實踐上才能體現可行性,因此,只有在法學為政治提供理論上的支撐後,政治才能有效地制約法律。
四、法學的發展間接地促進政治體制改革
1、政治改革以法學為理論保障
一個國家政治體制的改革勢必會帶動固有制度的變革,而法律作為一個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勢必也會發生變革,因此作為法律實際應用的理論支撐,法學首先要在理論上體現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主張,只有這樣,法律才能在政治體制改革中發揮作用時能夠有理論依據,才能保證法律為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改革提供製度保障。
2、政治改革明確法學發展方向
法學的發展方向與政治改革的主導思路是相適應的,法學的發展本身就是要服務於政治,法學與政治有著共同的價值目標,但是在政治體制改革中,相關政策制定就必須要對已有法律進行改革,通過改革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適應政策主張的法律,這就要求法學也必須在理論上進行更新,而這種更新首先就要體現法律的修改對於政治體制改革的適應性,同時還要在理論上體現執政黨的執政理念,這就為法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③ 法理學司法考點之法與經濟、政治和宗教的關系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這個意志的內容是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下面由我為你介紹法與經濟、政治和宗教的關系的相關司考考點。
法理學司法考點之法與經濟、政治和宗教的關系法理學司法考點之法與經濟
1.法與經濟的關系。經濟決定法,法對經濟具有反作用。
法作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法的產生、本質、特點和發展變化的規律,歸根到底都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當然,法受經濟基礎的制約,並不意味著它不受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法律 教育 網事實上,社會的政治、宗教、道德觀點、風俗習慣以及階級力量對比關系和國際環境等,都同法發生相互作用,發生著重要影響。
同時,法又服務於一定的經濟基礎,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2.法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市場經濟客觀上要求法律保障資源通過市場來進行分配,所以市場經濟對法有更大需要。法能夠確定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基本秩序。
法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中具有重要作用。市場經濟需要法律的促進和保障,法律在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中具有引導作用、促進作用、協調作用、制約作用、保障作用;法律教育網同時法律在規范微觀經濟行為中能確認經濟活動主體平等的法律地位、調整經濟活動中的各種關系、解決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糾紛、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
法理學司法考點之法與經濟、政治和宗教的關系
法理學司法考點之法與政治
法律與政治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法律作為上升為國家意志的一定階級意志的體現,無疑同政治聯系在一起。法律一方面直接受政治的制約,並為政治服務;另一方面,法律又確認和調整政治關系,直接影響政治並促進政治的發展。
總的來看,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是影響法律的發展變化的重要因素,政治體制的改革也制約法律的內容及其發展變化,政治活動的內容制約法律的內容及其發展變化。
法理學司法考點之法與宗教
(1)法與宗教的聯系。法的起源與宗教有著移植性的關系,在價值上法與宗教有著相通的地方,法與宗教都是社會規范。
(2)法與宗教的區別。法與宗教在表現方式、調整對象等方面都不同。
我們要注意到,宗教有其特定的信仰、儀式、組織、規范體系,戒律使人們確立某些基本的價值信念,進而通過人的內心世界和終極信仰來調節、控制人們的行為。宗教的這種規范作用,使其與法有著內在的聯系。這可以分為幾種情況:
剝削階級類型的法與宗教的關系:
在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里,法與宗教一般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作為統治階級的兩種不同的統治工具,是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這具體又可以分為兩類:
(1)在政教合一的國家裡。法和宗教的教義關系極為密切,兩者互相滲透,融合在一起。如巴比倫的《漢穆拉比法典》、古印度的《摩奴法典》既包含著法律規范,也包含有宗教戒律,將法說成是來源於神意。宗教教義本身也具有法的效力。
(2)在政教分離的國家裡。宗教在這些國家主要是資本主義國家仍有很大的影響,與法也有密切關系。有的資本主義國家承認某些宗教規范具有法律效力,這些宗教規范成為法律的補充手段。在婚姻、家庭等領域內宗教習俗和禮儀仍作為慣例受到遵行。
如將結婚的宗教儀式確認為法定的方式之一,等等。還有的國家,在法的內容中滲透宗教原則。
法與宗教的相互影響:
首先,宗教可以推動立法;其次,宗教影響司法程序;再次,宗教信仰有助於提高人們守法的自覺性。
法對宗教的影響:
在政教合一的國家中,法對宗教起著重要的影響;在政教分離的國家中,法對宗教依法管理,法不幹涉宗教信仰自由。
相關閱讀:
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運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候運用的效力。
1、 空間效力
在中國,凡是中央國家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除非有特殊規定,一經公布施行,就在中國的全部領域內發生效力。地方國家機關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只在所管轄的地區生效。
2、 時間效力
包括法的生效、失效和溯及力等問題。法的溯及力問題,是指該項法律公布生效以前所發生的事件或行為是否適用該項法律的問題。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反之,則無溯及力。中國法律一般不具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 對人的效力
法對人的效力比較復雜。根據中國法律的規定,
第一,對中國公民的法律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中國公民在國外的法律適用問題比較復雜。根據中國現行法律規定,有的可以適用外國法律,有的仍須適用中國法律。
第二,對外國人的法律效力。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也適用中國法律。關於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中國公民的犯罪,中國刑法有特別規定。
看過“法理學司法考點之法與經濟、政治和宗教的關系”的人還看過:
1.公共基礎公務員考試輔導之法理學
2.2016公共基礎公務員考試之法理學
3. 初中政治中考考點總結
4. 考研政治的復習資料
5. 2016年吉林高考政治知識點
6. 思修論文:淺談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④ 娉曞彈澶氫釜鏂歸潰鍥犵礌鐨勫獎鍝嶅叾涓鍐沖畾娉曠殑鏈璐ㄥ唴瀹瑰拰鍙戝睍鏂瑰悜鐨勬槸
娉曞彈澶氫釜鏂歸潰鍥犵礌鐨勫獎鍝嶅叾涓鍐沖畾娉曠殑鏈璐ㄥ唴瀹瑰拰鍙戝睍鏂瑰悜濡備笅錛
1銆佺ぞ浼氫環鍊艱傦細紺句細鐨勪環鍊艱傚康瀵瑰喅瀹氭硶鐨勫唴瀹瑰拰鍙戝睍鏂瑰悜鍏鋒湁閲嶈佸獎鍝嶃傛硶寰嬪線寰鍙嶆槧紺句細鐨勫叡鍚屼環鍊艱傦紝渚嬪傚瑰叕姝c佸叕騫熾佷漢鏉冨拰閬撳痙鍘熷垯鐨勮拷奼傘
2銆佹斂娌誨埗搴︼細涓嶅悓鐨勬斂娌誨埗搴﹀瑰喅瀹氭硶鐨勫唴瀹瑰拰鍙戝睍鏂瑰悜浜х敓鐩存帴褰卞搷銆備緥濡傦紝姘戜富鍒跺害鍜屼笓鍒跺埗搴﹀彲鑳戒細鍦ㄦ硶寰嬩腑浣撶幇涓嶅悓鐨勬潈鍔涘垎閰嶃佸叕鍏辨斂絳栧拰鏉冨埄淇濋殰銆
3銆佺粡嫻庡彂灞曪細緇忔祹鍥犵礌涔熶細瀵瑰喅瀹氭硶鐨勫唴瀹瑰拰鍙戝睍鏂瑰悜浜х敓褰卞搷銆備緥濡傦紝甯傚満緇忔祹鐨勫彂灞曞彲鑳藉艱嚧娉曞緥瀵瑰晢涓氬悎鍚屻佺煡璇嗕駭鏉冨拰璐告槗瑙勫垯絳夋柟闈㈠仛鍑虹浉搴旂殑璋冩暣銆
3銆佸叿鏈夌ǔ瀹氭у拰鍙棰勮佹э細鍐沖畾娉曠『絝嬩簡涓瀹氱殑娉曞緥瑙勫垯鍜屽師鍒欙紝涓虹被浼兼堜歡鐨勫勭悊鎻愪緵浜嗕竴瀹氱殑紼沖畾鎬у拰鍙棰勮佹с備漢浠鍙浠ラ氳繃鐮旂┒鍜屼簡瑙g浉鍏崇殑鍐沖畾娉曟潵棰勬祴娉曢櫌鍦ㄧ被浼兼堜歡涓鐨勫垽鍐沖懼悜銆
4銆佹湁鏃跺叿鏈夐傚簲鎬э細鍐沖畾娉曞湪涓瀹氱▼搴︿笂鍙浠ラ傚簲紺句細鍜屾硶寰嬬幆澧冪殑鍙樺寲銆傝櫧鐒跺喅瀹氭硶鏈韜涓嶄細鏀瑰彉錛屼絾鍦ㄧ壒瀹氭儏鍐典笅錛屾硶闄㈠彲鑳介氳繃瑙i噴鍜岃В閲婂喅瀹氭硶鏉ラ傚簲鏂扮殑娉曞緥瑕佹眰鍜岀ぞ浼氶渶奼傘
⑤ 憲法的根本地位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
憲法作為特定國家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具有同行政法、刑法、民法、經濟法、訴訟法等一般法律共同的特徵:它們都是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表現,都是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行為規范,都是實現階級統治的重要工具,它們的內容都主要地取決於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然而,與其他一般法律相比,憲法又有自身的基本特徵。主要表現在:
(一)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是憲法在法律上的特徵,也是憲法與普通法律最重要的區別之一。憲法的根本法地位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
1.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
諸如國家的性質、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和國家的結構形式、國家的基本國策、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職權等最重要的問題,都在憲法中作出了明確規定。這些規定不僅反映著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方向,而且從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根本原則上規范著整個國家的活動。因而,與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而且只涉及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相比,憲法具有國家總章程的意義。
2.在法律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所謂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約束力和強法律\\教育網制力。國家的任何法律都應具有法律效力,但在成文憲法的國家中,憲法的法律效力高於一般的法律,在國家法律體系中處於最高的法律地位。我國現行憲法在序言中明確規定:「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1)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任何普通法律、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對此,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2)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准則。對此,我國憲法規定,「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
既然在成文憲法國家中,憲法是規定國家最根本、最重要問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國家根本法,那麼必然要求憲法具有極大的權威和尊嚴,而嚴格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則是保障憲法權威和尊嚴的重要環節。具體說來:(1)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機關,往往是依法特別成立的,而並非普通立法機關。如1787年的美國憲法由55名代表組成的制憲會議制定,等等。(2)通過或批准憲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嚴於普通法律,一般要求由制憲機關或者國家立法機關成員的2/3以上或者3/4以上的多數表決通過,才能頒布施行,而普通法律則只要立法機關成員的過半數通過即可。我國現行憲法第64條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二)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盡管對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人們都較為熟悉,但這一結論卻主要是就國家管理的角度而言,因而與憲法的核心價值取向並不完全統一。事實上,憲法最主要、最核心的價值在於保護人權。從這種意義上講,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1789年的法國《人權宣言》就明確宣布,凡權利無保障和分權未確立的社會就沒有憲法。列寧也曾指出: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由此可見,憲法與公民權利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系。而且,這也可以從憲法的發展歷史和憲法的基本內容中得到證明。
從歷史上看,憲法或者憲法性文件最早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斗爭中,為了確認取得的權利以鞏固勝利成果而制定出來的。英國在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曾於1679年通過了《人身保護法》,1689年通過了《權利法案》,以確認和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1791年的法國第一部憲法則把《人權宣言》作為憲法的序言。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1918年的《蘇俄憲法》,也將《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列為第一篇,可見社會主義憲法也同樣具有權利保障書的意義。從憲法的基本內容來看,盡管作為國家根本法的憲法涉及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其基本內容仍然可以分為兩大塊,即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然而,這兩大塊並非地位平行的兩部分,就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說,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居於支配地位。因此,在國家法律體系中,憲法不僅是系統全面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的法律部門,而且其基本出發點就在於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
(三)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民主」一詞起源於希臘文demokratia,是指「人民的權力」或「人民當家作主」,更確切地說,是指「大多數人的統治」。如果說憲法的基本出發點在於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那麼這種對公民權利和自由的保障,則是民主最直接的表現,或者說是民主事實的必然結果。
眾所周知,古希臘、羅馬曾經有過奴隸制民主,歐洲城市共和國有過法律\\教育網封建制民主,盡管民主主體的有限性以及法律形式的諸法合體性特徵決定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不可能產生憲法,但卻曾經出現過憲法的萌芽形態。近代意義的憲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有了民主事實之後的產物,是資產階級民主事實的法律化。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和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產階級不僅奪得了國家政權、爭得了民主,而且也面臨反對封建勢力復辟、防止工農革命、培養本階級管理國家的人才等三大任務。為了反對封建勢力復辟,資產階級必須顯示並用事實證明自己確立的制度確實比封建制度優越;為了防止工農革命,資產階級必須把本階級的民主裝扮成全體國民的民主,必須把革命過程中提出的人民主權和天賦人權理論,以及自由、平等:法治等學說至少在形式上予以實現,以便欺騙和麻痹工農群眾;為了培養本階級管理國家的人才,發揮本階級成員在國家管理中的作用,也必須確認本階級成員的民主權利,並通過各種形式來保障他們確能享有和行使這些民主權利。而要達到這些目的,最好的辦法便是把自己爭得的民主事實法律化、制度化,並且把這種規定、確認民主事實的法律提高到根本法的地位。由此可見,憲法與民主事實密不可分,是伴隨著資產階級民主事實的出現而產生出來的,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社會主義憲法也是如此。雖然無產階級民主與資產階級民主、社會主義憲法與資本主義憲法存在本質區別,但在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上則是一致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毫無疑問,如果無產階級不能推翻舊的剝削階級政權,不能使社會成員中的絕大多數成為國家的主人,也就是說沒有無產階級民主的事實,社會主義憲法就根本無從產生。從1918年《蘇俄憲法》的制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東歐和亞洲等一系列國家的社會主義立憲運動都可看出,無產階級民主事實是社會主義憲法的前提條件,而社會主義憲法則是無產階級民主事實的法律化。
由此可見,憲法與民主緊密相連,民主主體的普遍化或者說民主事實的普遍化,是憲法得以產生的前提。而且,基於憲法在整個國家法律體系中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憲法確認的基本內容主要是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可以說,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世界上歷來的憲政,不論是英國、法國、美國或者是蘇聯,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實以後,頒布一個根本大法,去承認它,這就是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