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壟斷行為有哪些
⑴ 經濟法中壟斷行為有哪些
法律主觀:
所謂壟斷行為,實際上是一種違反競爭法規定的行為,其目的在於擴張自己的經濟規模或形成對自己有利的經濟地位。根據我國《反壟斷法》第3條的規定,壟斷行為一般指三種經濟壟斷,具體包括:(一)壟斷協議;(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跡困;(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法》第8條有關行政壟斷的規定與經濟壟斷並列。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適用本法賀州慶;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本法。 《中華人民禪握共和國反壟斷法》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 (一)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 (二)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⑵ 簡述《反壟斷法》規制的幾種壟斷行為及具體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規制的壟斷行為及具體內容如下:
1、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指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
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達成下列壟斷協議:
1)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
2)限制商品的生產數量或者銷售數量
3)分割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
4)限制購買新技術、新設備或者限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5)聯合抵制交易
6)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的其他壟斷協議
經營者與交易相對人達成下列壟斷協議
1)固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價格
2)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
3)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的其他壟斷協議
2、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指經營者在相關市場內具有能夠控制商品價格、數量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或者能夠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能力的市場地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
1)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
2)沒有正當理由,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3)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
4)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
5)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
6)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
7)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的其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3、經營者集中
1)經營者合並
2)經營者通過取得股權或者資產的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
3)經營者通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
4、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 :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濫用行政權力,實施下列行為,妨礙商品在地區之間的自由流通
1)對外地商品設定歧視性收費項目、實行歧視性收費標准,或者規定歧視性價格
2)對外地商品規定與本地同類商品不同的技術要求、檢驗標准,或者對外地商品採取重復檢驗、重復認證等歧視性技術措施,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
3)採取專門針對外地商品的行政許可,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
4)設置關卡或者採取其他手段,阻礙外地商品進入或者本地商品運出
5)妨礙商品在地區之間自由流通的其他行為
(2)經濟法壟斷行為有哪些擴展閱讀
反壟斷法的任務就是防止市場上出現壟斷,以及對合法產生的壟斷企業進行監督,防止它們濫用市場優勢地位。具體地說,反壟斷法主要有以下任務:
1、禁止卡特爾
經濟學家亞當· 斯密曾經說過,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很少聚集在一起,如果他們聚集在一起,其目的便是商討如何對付消費者。反壟斷法上把這種限制競爭性的協議稱為「卡特爾」。在各國反壟斷法中,上述各種嚴重損害競爭的協議一般得適用「本身違法」的原則,即不管它們是在什麼情況下訂立的,都得被視為違法。
2、控制企業合並
出於維護市場競爭的需要,各國反壟斷法都有控制合並的規定。這種控制的目的不是限制企業的絕對規模,而是保證市場上有競爭者。這方面的法律制度主要是合並的申報和審批制度,即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合並需要向反壟斷法的主管機關進行申報。
3、禁止行政壟斷
行政壟斷在中國當前主要表現為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行業壟斷即是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經營者的市場准入,排斥、限制或者妨礙市場競爭。行政性限制競爭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且也嚴重損害了企業的利益。濫用行政權力的行為還為某些政府官員以權謀私和權錢交易提供了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腐敗,損害了政府的形象。因此,反壟斷法應當將反行政壟斷作為一個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的任務。
4、禁止濫用市場支配
反壟斷法雖然不反對合法的壟斷,但因為合法的壟斷者同樣不受競爭的制約,它們就非常可能會濫用其市場優勢地位,損害市場競爭,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因此,國家必須對那些在市場上已經取得了壟斷地位或者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加強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