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怎麼把經濟法課講好

怎麼把經濟法課講好

發布時間: 2024-06-15 13:58:00

A. 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分析

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分析

例教學一種比較適合當今教學培養目標的教學方法,那麼,經濟法課程如何開展案例教學呢?

摘要:採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闡述案例教學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運用及運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指出案例教學能提高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法最早可溯源至1870年哈佛大學法學院蘭代爾教授的判例教學法教學改革,首次在教學中使用判例集代替了過去的教本。判例教學法以法院判例為教學內容,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參與討論,迎合了英美法系國家以判例為法律淵源的特點。因此,判例教學法逐漸確立了其在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學教育中的主導地位,並被美國法學教育的精華[1]。判例教學法於20世紀80年代末引入中國,借鑒此種教學法科學合理的部分,結合我國的法學教育背景和成文法法律體系,形成了適合我國法學教育環境的案例教學法。

一、案例教學的概述及在經濟法教學中的作用

案例教學是指在法學教學中,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和研究現有案例解釋成文法內容以及利用法律分析研究案例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教學方法,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行動為導向的“互動式”教學方法。經濟法是一門理論性很強,實踐性更強的課程,它的表現形式以抽象的概念、制度、規范等為主,對於實踐經驗的在校生來說要理解其中的理論知識比較困難。而案例分析法恰恰是堅持理論聯系實踐,把課堂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以生動的案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讓抽象枯燥的經濟法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形象有趣。所以,如果可以成功地將案例分析法運用於經濟法教學中,就能夠培養學生系統掌握理論知識和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能力型、素質型人才的教學目標。

二、案例教學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運用

(一)案例引入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案例最好是貼近學生生活或者最近發生的現實案例,並在課前把案例相關資料發給學生,啟發學生通過查閱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來思考分析案例的觀點。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圖文並茂、視聽結合的多媒體形式難學生展示相關案例。因為多媒體教學具體形象生動、信息量多、故事情節有趣等特點,將案例相關法律知識通過故事情節充分展現出來,很受學生歡迎。案例可以從《經濟與法》、《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等普法節目和中國法律信息網、中國民商法律網等網站中精選出來。

(二)學生討論

學生根據教師選取的案例通過思考後相互之間分組進行討論。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當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此外,教師還要靈活運用提示、設問、強調、舉例子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營造輕松愉快的討論氣氛,吸引學生參與討論和交流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總結結果

經過熱烈討論後,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闡述本小組對於案例討論的觀點,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全面的`點評。教師點評過程中,一方面,要給出正確的案例分析答案,強調學生應掌握的案例分析方法和步驟;另一方面,在明確指出案例所涉及的法律知識點及案例分析的重點和難點,在分析評講案例的基礎上深入剖析相關法律理論知識,加深和鞏固學生對相關法律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此外,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討論的焦點問題,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四)撰寫分析報告

經過思考討論、總結分析後,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後完成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通過撰寫分析報告,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拓展其思維空間;另一方面,教師在分析過程中發現案例中有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的問題,為自己開展相關課題研究提供思路和啟發,而此類課題研究應用性很強,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反過來可以更好地促進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三、案例教學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一)精選教學案例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選擇的教學案例應該是緊扣教學內容、針對性強、真實典型的、新穎,案例選擇不僅僅限於教材、網站、電視的間接材料,最好能通過深入司法系統實踐鍛煉而總結歸納出直接的案例,使所選案例更具有說服力,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對理論知識更易於理解、掌握和運用。案例分析問題要向學生給出明確的法律依據,做到所有案例分析有法可依。總而言之,案例篩選應遵循以下原則:1.案例要具有現實意義;2.案例的難度應該適中;3.案例具有教學價值。

(二)合理安排案例

教學時間案例教學的特點之一是佔用時間比較多,而經濟法課程內容復雜、課時量較少,學生很難掌握案例中的核心知識點,因此,在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合理科學地安排案例教學的每個環節,注意控制時間,教師進行案例分析時應圍繞案例相關的法律知識,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以便學生有更寬裕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交流,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案例演示法教學可以利用豐富的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地演示案例,刺激學生的視覺,將案例與課程的基本理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達到信息雙向溝通的效果。目前,高校廣泛採用這種方法,其表現形式或者以講授理論為主,案例教學只是例證作用;或者以案例為主進行課程理論的講解分析。

2.案例討論法

案例討論法應該是在教師的主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而進行的討論分析的教學方法。教師在組織案例討論時可以採用引導、指導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來擴展學生思路和啟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採用提問、設問、反問、提示等形式引導學生討論分析,鼓勵學生大膽根據自己的觀點歸納總結。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教學應主導討論的方向和節奏:學生討論過於激烈興奮時,教師要及時調整;學生討論過於沉悶,思維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教師則要通過引導、啟發來拓展學生思維,引領學生展開討論,調整課堂氣氛;學生討論內容偏離主題,教師應及時糾正並幫其理順。實踐證明,通過課堂的案例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思考,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了學生表達技巧和實際操作能力,能達到較好的教書育人的效果。

3.案例模擬法

案例模擬法是指由學生通過飾演案例中的角色充分體會法律在現實生生活中的運用,加深對法律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採取此種方法要求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選好案例劇本、道具、布置簡單的模擬場景等,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其體會法律在生活的魅力和意義,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案例教學法

與講授法要有機結合傳統的理論教學法是一種單向的教學模式,它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教學的整體組織和掌控,能較好地解釋分析法學概念、原理和法律條文,它最大的優勢是保持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而案例教學法則是一種啟發、引導性的教學方法,它從生活實際入手,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增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只有更好地把案例教學法與講授法有機結合,把法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巧妙地滲透到案例教學當中的同時,又把典型的現實案例融入到法律理論知識中,真正做到以例激趣、以例明理、以理析例、以理證例,兩者有機結合,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基於上述分析,特設計以下經濟法案例教學模式,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教學中,可在課堂上引用導入案例,即啟發性案例,通過案例情陳述提出相關法律問題,學生可帶著問題邊聽取教師講授法律知識,邊結合案例思考問題,法律知識點學習完畢後再回過頭來分析案例。比如,在講合同法關於“違約責任”內容時,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前可導入如下案例:果農張飛與水果批發市場的個體商戶王剛簽訂了一份蕃茄購銷合同。合同規定7月底以前交貨,張飛因家中有事不能如期交貨,決定8月3日辦完事後交貨,不料8月2日天降冰雹,蕃茄被毀,故不能交貨。這種情況下張飛要不要承擔違約責任呢(提出問題)?案情陳述完後向學生講解違約責任的有關法律規定,當學生學習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後,導入案例中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教師再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進一步分析,學生便可以輕松掌握課堂教學內容了。

四、結論

實踐證明,案例教學一種比較適合當今教學培養目標的教學方法,普遍受到學生的歡迎,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也體現了諸多的優勢,但對教師在案例選擇、課堂組織和掌控、多媒體的運用等綜合素質要求很高,教師必須不斷深入調研、參與實踐才能篩選更多有代表性的案例素材講解,彌補課堂教學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成偉,法學教育的現狀與未來[M].北京:中國法律出版社,2000:156.

[2]舒勝.高職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實踐與探索[J].高職論叢,2011(9).

[3]楊春嬌.工商管理類經濟法課程安全教學法的探悉[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9).

[4]孫月蓉.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研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11(3).

;

B. 怎樣才能學好經濟法基礎

由於會計證的取消,促使更多的人躋身於初級會計職稱備考大軍中,勢必會導致財會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2018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報考,很多同學反映翻翻經濟法基礎教材感覺頭都大了,不知道該怎麼去學習。經濟法基礎該怎麼學,感覺有點方.......下面譽兒就來跟大傢具體分析一下如何高效備考經濟法基礎。

3、切忌死記硬背,要善於歸納比較,學會融會貫通。每個法規均有其特點,比如銀行匯票、商業匯票、銀行本票、支票、托收承付等幾種結算方式,應當明確結出結算地域范圍、結算金額、付款期限、是否可背書等方面的差別。為了避免前後混淆,理解後要進行一套系統地比較分析記憶。

怎樣才能學好經濟法基礎?通過譽兒的講解和分析,相信大家應該有個清晰的思路了吧,更多考試內容請繼續關注譽財會計教育。

C. 怎樣教好經濟法課程,經濟法好枯燥,上的好累。

我覺得吧,你可以和你周圍的教師朋友多聊聊,或者多聽聽同仁老師的課,這樣應該會對你有些幫助吧。

D. 如何才能有效開展經濟法實踐教學

除了傳統的法學專業中將經濟法課程設為專業必修課程外,許多經濟類、管理類的專業也都將經濟法課程設為專業選修課,甚至很多高校在開設全校性公選課時也開設經濟法這門課程。經濟法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性愈發突顯,因此,有必要對其教學方式進行新的思考,以利於該門課程的教學更加適合各專業的要求。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作為一名財務人員,如果不慎遺失了支票,應該怎麼辦?還可以採取哪些補救措施?諸如此類的案例俯首皆是。平常我會讓學生關注一下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這個節目裡面的案例都值得大家去深思,而且通過電視把整個案件形象逼真地表現出來,特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就能很快地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不錯。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將來主要從事經濟和管理方面的實務工作,其實只要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運用已掌握的知識結合生活實際,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增強運用知識和總結經驗的能力,進而能夠在生活和工作當中運用法律知識來解決問題,就達到了預期目的。

E. 至少從五個方面總結一下學習經濟法課程的收獲

學習經濟法心得
一、考情分析,學習方法應以聽課為主通過分析歷年來的考試情況,不難看出,試題越來越靈活,試卷中客觀題部分佔75分,主觀題部分佔25分,其中最難的部分就是40分的多選題了,所以,單靠押住綜合題是很難過關的。我們的學習方法應側重於客觀題部分(包括單選、判斷、簡答、綜合),通過聽課,60分的內容能夠得到解決,另外40分的內容則應聽課加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勿死記硬背。總之,經濟法應以聽課為主。二、教材調整,重點變化大自2007年起,會計職稱考試教材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由原來的12章調整為9章,所以各章的考試分值也相對平衡,基本上轉變為章章重點。三、經濟法的學習法通過聽老題的課和各個考試過關者介紹的個人學習方法,我總結了以下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1.認真聽課大家都是成年人,參加考試都不容易,有家、有事業,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學習時間都是靠擠出來的,而且一般報職稱一報就是3門或2門,因此,我們是不可能把大塊的時間劃出用於學習經濟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學習實務和財務管理,所以,我們大家應該有較高的學習效率,有較好的學習效果。在學習課件中,老師所講的重點幾乎涵蓋了90%以上的考試內容,所以,只要我們認真聽課,用心聽課,過關應該是不成問題的。2.課後復習,注重總結歸納聽課後,應認真歸納總結,可以自己製作一些表格,加深記憶,真正將知識變成自己的,這樣掌握得更牢固,記得更深刻。課後復習時,只復習不會的內容,會的就省略了,盡量不要重復復習,節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3.做題要精,以典帶面聽課復習後,不要忙於做題,當下聽完,誰都會做。可以過兩天再做前幾天學習過章節的習題,這樣很容易發現不會的問題。題不在多,而在於精,歷年考題是習題中再精典的習題了,也是必做且應認真分析總結的習題。做題後,要注意總結考點,明確解題思路,以典帶面。做錯的題,應記下來,之後反復做,錯題會逐漸變少,當然自己掌握的知識逐漸增多。這就是我自己總結的一些《經濟法》學習方法,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今後,我會把《經濟法》逐章的學習體會及自己歸納總結的一些資料傳上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各位學友多多支持,多多指教,大家互相學習,互相督促,一起順利通過考試「讀己」也是我大學價值觀的一個部分,上大學我追求的是自己在能力、素質、性情多方面的自我提升,然而我時常「讀己」看自己與之前的變化。所以在這經濟法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應該用自己的價值尺度來衡量自己在這課堂受到的感悟和得到的提高。在論文開始我也已經提到了通過這一個系列的課程我初步奠定了我一生學習經濟法的框架。也許現在課堂中許多專業問題我都無法全部的理解,但我相信隨著自己逐漸步入商場對經濟法中條款會更為理解。學習到一些基礎的經濟法知識是必然的,在其他方面通過一次學生講課也讓我換位思考更加了解老師的職責,也讓我好好的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課後也有幸再和我們的項老師進行了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自己的思想再度受到啟發,真的自己在這課程的學習中和這位老師的交流中自己在某些方面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希望有更多的機會也我們的項老師進行交流。

F. 緇忔祹娉曞拰浼氳℃庝箞瀛

緇忔祹娉曢噸鍦ㄨ板繂錛屼絾鏄涔熶笉瑕佹昏扮‖鑳岋紝瑕佸氱粨鍚堜緥棰樻潵璁板繂鍜岀悊瑙c備細璁℃瘮杈冮毦涓鐐癸紝寤鴻鎶ュ悕鍙傚姞琛ヤ範鐝錛屼笢濂ョ殑寮犲織鍑よ佸笀璁茬殑浼氳¢氳繃鐜囩壒鍒楂橈紝寤鴻浣犳姤浠栫殑錛岃屼笖鍙浠ュ厛鍘諱笢濂ョ殑緗戠珯璇曞惉錛岃夊緱濂戒簡鍐嶄拱銆
📚閲嶉毦鐐瑰垝鍒
鍏堟妸閲嶉毦鐐圭粰鍒掑垎濂斤紝闈為噸鐐圭珷鑺傝繃涓閬嶅氨濂斤紝涓鑸鍙鑰冨皬棰橈紝灝遍偅涔2錛3鍒嗭紝涓嶅煎緱鑺卞お澶氭椂闂
📖杈呭間功鍜岀綉緇滆劇▼
涔版湰杈呭間功錛屼笂闈㈡湁鍐欓噸闅劇偣浠ュ強鍘嗗勾姣忕珷鐨勮冨垎錛屼笢濂ョ殑杞繪澗榪囧叧涓涔呬笉閿欙紝鎴戜篃鏄鏈嬪弸緇欐帹鑽愮殑錛屾潯浠跺ソ鐨勮瘽涔頒釜緗戠粶璇劇▼錛岄厤濂楃潃瀛︺傛妸閲嶇偣絝犺妭澶氬嶄範鍑犻亶銆
📝澶氬仛緇冧範棰
澶氬仛緇冧範棰橈紝涓嶈佸厜鐪嬩功鏈錛岃佺敤渚嬮樺拰緇冧範棰樻潵鐞嗚В鍜岃板繂鐭ヨ瘑鐐廣
📝妯℃嫙璇曞嵎
鑰冨墠鍋5錛6濂楁ā鎷熻瘯鍗鳳紝鎵炬壘鑰冭瘯鐨勬劅瑙

G. 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模式論文

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模式論文

經濟法是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本文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分析了目前經濟法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了改革思路。

經濟法是經濟和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實用性非常強的課程,在許多高職院校的經管類、財經類專業都開設。由於經濟法課程與社會實際聯系的密切,各高職院校都非常重視經濟法的教學工作,本文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經濟法這門課程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的一點意見和建議。

一、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教材版本較多,教材內容繁多,沒有針對性

目前出版的經濟法教材版本非常多,但是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教材的內容就是經濟法法律法規的羅列,沒有相應的案例佐證,理論太強,使得教材枯燥無味;有的教材針對性不強,不能滿足專業學習和職業資格考證的要求,目前很多經濟法類教材的內容與會計類、經濟類資格考試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存在差距。

(二)課程綜合性強,內容多,但課時少

經濟法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內容比較多,而在很多高職院校一般都只開設一個學期,每周4課時,因此教師在制定授課計劃時有很大的壓力,在上課內容的取捨上有難度。

(四)教學方法單一

經濟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課程,光靠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不適用經濟法教學的要求。目前大部分教師都是以理論講授為主,學生記筆記的教學方式,課堂不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使得學生一學期學完下來只能死記些東西,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缺乏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同時,由於大多數的考核方式都是以閉卷考試為主,注重對記憶內容的考核,忽略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一)合理選取教材

高職院校經管類的經濟法教材,應與法律專業的經濟法教材不同。對於經管類的學生來說,真正掌握一些有關經濟生活中的法律知識以及靈活運用尤為重要,因此,在選取教材時,要注重教材的實用性,不能太理論化。

(二)合理選取和安排教學內容。

經濟法課程涉及的法律條文非常多,在有限的教學課時中不可能做到逐一介紹清楚,因此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重點的選擇內容加以講授。經濟法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課程,在理論知識教學上,要打破各家學派對體系、內容上的劃分,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教會學生了解法律規定、能查閱相關法律規定、能正確解讀法律規定,最後能運用法律規定;在實踐教學上,要豐富教學案例,選取的案例應該是最新的,符合經濟發展前沿的案例。通過前面理論的學習,來分析案例,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領悟和理解,使學生不僅能夠知法、守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如何用法。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注重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和專業的特點來選取教學內容,以我院的經濟法課程為例,根據我院系部專業的培養目標,參考教材,教學團隊成員對經濟法的教學內容進行了選擇和重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模塊:(1)經濟法律基礎知識,重點講授經濟法的概念、產生的原因、經濟法的調整對象、經濟法律關系、經濟爭議解決方法等;(2)市場主體法,重點講授個人獨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法、公司法等;(3)市場運行法,重點講授合同法、勞動法、破產法等;(4)市場調控法,重點講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生,學生能夠了解並掌握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創辦的條件、程序,具備依法訂立合同以及解決糾紛的能力。

三、改革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在經濟法的教學過程中,嚴禁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要根據不同模塊的知識特點靈活選取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經濟法很多都是基本理論、基本規則和法律條文,枯燥無味。因此,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購買教學光碟、製作教學課件、將「今日說法」、「經濟與法」等相關法制節目,經整理編輯,製作成教學資料。此外,可以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加大課堂上傳授的知識量和信息量,開拓學生的視野。

(二)充分運用案例教學法

經濟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靠講解法律條文將使得經濟法課堂枯燥無味,教師可以以案例為教學平台,通過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緊密關聯的生動案例進行討論,並通過教師對案例的綜合分析、總結,引導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做法有兩種,一是教師在課堂上首先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案例,讓學生自行思考,然後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最後重新回到前面提出的案例,進入師生互動環節,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相互之間討論形成觀點,教師總結並給出意見。另一種做法是首先教師講授知識點,然後提出相關案例,由學生討論分析,形成觀點給出結論。

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加強業務能力

經濟法教學內容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多元化的知識結構,除了經濟法本身的相關知識外,還要掌握比如會計知識、金融知識、稅務知識等。這就要求經濟法教師應自覺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才能勝任經濟法課程。

總之,經濟法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課程,教師應針對專業特點、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選取教材;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選取和設計教學內容;充分運用現代化手段、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這樣才能把經濟法這門課程上好。

;
熱點內容
辱罵毆打法官尋釁滋事 發布:2024-06-23 09:40:20 瀏覽:367
法院申請非法 發布:2024-06-23 09:04:47 瀏覽:985
個人法律咨詢協議 發布:2024-06-23 08:52:05 瀏覽:560
注會經濟法2018公司法 發布:2024-06-23 08:14:44 瀏覽:763
道德春聯橫批 發布:2024-06-23 07:53:42 瀏覽:342
2018法律碩士報名時間 發布:2024-06-23 07:26:02 瀏覽:468
二手房買賣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06-23 07:06:04 瀏覽:959
民營法律援助 發布:2024-06-23 05:54:17 瀏覽:252
國際經濟法的導師 發布:2024-06-23 05:54:17 瀏覽:691
法點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發布:2024-06-23 05:34:13 瀏覽: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