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法與侵權責任法
A. 渚墊潈璐d換娉曞師鐞嗙殑鐩褰
緇銆璁恆渚墊潈璐d換娉曠殑鍘嗗彶銆佺幇鐘朵笌鍙戝睍
鎬昏恆渚墊潈璐d換娉曠殑涓鑸闂棰
絎涓絝犮渚墊潈銆佷鏡鏉冭屼負涓庝鏡鏉冪殑姘戜簨璐d換姒傝堪
絎涓鑺傘渚墊潈錛氬彈鍒頒鏡瀹崇殑鏉冨埄涓庡埄鐩
絎浜岃妭銆渚墊潈琛屼負錛氳嚜宸卞姞瀹寵屼負涓庡噯渚墊潈琛屼負
絎涓夎妭銆渚墊潈鐨勬皯浜嬭矗浠伙細姒傚康銆佺壒寰佷笌鎰忎箟
絎浜岀珷銆渚墊潈璐d換鐨勫綊璐e師鍒
絎涓鑺傘渚墊潈璐d換鐨勫綊璐e師鍒欐傝堪
絎浜岃妭銆榪囬敊璐d換鍘熷垯
絎涓夎妭銆鏃犺繃閿欒矗浠誨師鍒
絎鍥涜妭銆鍏充簬涓ユ牸璐d換鍘熷垯
絎浜旇妭銆鍏充簬鈥滃叕騫寵矗浠誨師鍒欌
絎涓夌珷銆渚墊潈璐d換鐨勬瀯鎴愯佷歡
絎涓鑺傘涓鑸渚墊潈璐d換鏋勬垚瑕佷歡
絎浜岃妭銆鍔犲寵屼負
絎涓夎妭銆鎹熷
絎鍥涜妭銆鍥犳灉鍏崇郴
絎浜旇妭銆榪囬敊
絎鍥涚珷銆鍏卞悓渚墊潈璐d換鍙婂叾鐩稿叧闂棰
絎涓鑺傘鍏卞悓渚墊潈璐d換姒傝堪
絎浜岃妭銆鍏卞悓渚墊潈琛屼負
絎涓夎妭銆鍏卞悓鍗遍櫓琛屼負
絎鍥涜妭銆澶氭暟璧斿伩涔夊姟浜烘壙鎷呭叡鍚屼鏡鏉冭矗浠葷殑鍏朵粬鎯呭喌
絎浜旂珷銆璐d換絝炲悎鍙婂叾鐩稿叧闂棰
絎涓鑺傘姘戜簨璐d換絝炲悎姒傝堪
絎浜岃妭銆渚墊潈璐d換涓庤繚綰﹁矗浠
絎涓夎妭銆渚墊潈璐d換涓庤繑榪樹笉褰撳緱鍒╄矗浠
絎鍥涜妭銆渚墊潈璐d換涓庤屾斂娉曞緥璐d換銆佸垜浜嬫硶寰嬭矗浠
絎鍏絝犮璐d換鎶楄京
絎涓鑺傘渚墊潈璐d換鑳藉姏
絎浜岃妭銆姝e綋鐞嗙敱錛堣屼負鍚堟硶鎬э級鐨勬姉杈
絎涓夎妭銆澶栨潵鍘熷洜錛堢己涔忓洜鏋滃叧緋伙級鐨勬姉杈
絎涓冪珷銆鎹熷崇殑鍒嗘媴鏈哄埗
絎涓鑺傘渚墊潈鎹熷崇殑鍒嗘媴鏈哄埗姒傝堪
絎浜岃妭紺句細淇濋殰鍒跺害涓庤矗浠誨垎鎷
絎涓夎妭銆寮哄埗璐d換淇濋櫓涓庡晢涓氫繚闄
鍒嗚恆瀵硅嚜宸卞姞瀹寵屼負鐨勮矗浠
絎鍏絝犮渚靛寵儲浜ф潈鐨勮矗浠
絎涓鑺傘渚靛寵儲浜ф潈姒傝堪
絎浜岃妭銆闈炴硶渚靛叆
絎涓夎妭銆濡ㄥ
絎鍥涜妭銆渚靛崰
絎浜旇妭銆姣佹崯
絎涔濈珷銆渚靛崇煡璇嗕駭鏉冪殑璐d換
絎涓鑺傘渚靛崇煡璇嗕駭鏉冩傝堪
絎浜岃妭銆渚靛寵憲浣滄潈涓庨偦鎺ユ潈
絎涓夎妭銆渚靛充笓鍒╂潈
絎鍥涜妭銆渚靛沖晢鏍囨潈
絎浜旇妭銆渚靛沖晢瑾変笌涓嶆e綋絝炰簤
絎鍗佺珷銆渚靛充漢鏍兼潈鍜屼漢韜鍏崇郴鐨勮矗浠
絎涓鑺傘渚靛充漢鏍兼潈鍜屼漢韜鍏崇郴姒傝堪
絎浜岃妭銆渚靛崇敓鍛姐佽韓浣撱佸仴搴鋒潈
絎涓夎妭銆渚靛沖悕瑾夋潈銆侀殣縐佹潈
絎鍥涜妭銆渚靛沖撳悕鏉冦佽倴鍍忔潈
絎浜旇妭銆渚靛充漢韜鑷鐢辨潈
絎鍏鑺傘渚靛充漢韜鍏崇郴
絎鍗佷竴絝犮渚靛蟲硶寰嬩繚鎶ょ殑璐浜у埄鐩婂拰浜烘牸鍒╃泭鐨勮矗浠
絎涓鑺傘渚靛蟲硶寰嬩繚鎶ょ殑璐浜у埄鐩
絎浜岃妭銆渚靛蟲硶寰嬩繚鎶ょ殑浜烘牸鍒╃泭錛堢簿紲炲埄鐩婏級
絎鍗佷簩絝犮涓撳惰矗浠
絎涓鑺傘涓撳惰矗浠繪傝堪
絎浜岃妭銆鍖葷枟浜嬫晠璐d換鍜屽尰鎶や漢鍛樼殑鍏朵粬涓撳惰矗浠
絎涓夎妭銆寰嬪笀渚墊潈璐d換
絎鍥涜妭銆娉ㄥ唽浼氳″笀渚墊潈璐d換
絎鍗佷笁絝犮鍟嗕笟渚墊潈璐d換
絎涓鑺傘鍟嗕笟璇借挨
絎浜岃妭銆鉶氬亣闄堣堪涓庝笉褰撳挩璇㈡剰瑙
絎涓夎妭銆絎涓変漢渚靛沖悎鍚
絎鍥涜妭銆嬈鴻瘓涓庤儊榪
絎浜旇妭銆濡ㄧ嶇粡钀
絎鍏鑺傘紿冪敤浜ゆ槗
絎涓冭妭銆鍐呭箷浜ゆ槗涓庢搷綰靛競鍦
絎鍗佸洓絝犮緗戜笂渚墊潈鐨勬皯浜嬭矗浠
絎涓鑺傘浜掕仈緗戜笂鐨勪鏡鏉冭矗浠繪傝堪
絎浜岃妭銆涓闂存湇鍔″晢鐨勪腑闂磋矗浠
絎鍗佷簲絝犮榪濆弽瀹夊叏淇濋殰涔夊姟鐨勪鏡鏉冭矗浠
絎涓鑺傘緇忚惀鑰呭畨鍏ㄤ繚闅滀箟鍔℃傝堪
絎浜岃妭銆緇忚惀鑰呭畨鍏ㄤ繚闅滀箟鍔$殑涓昏佸唴瀹
絎涓夎妭銆緇忚惀鑰呰繚鍙嶅畨鍏ㄤ繚闅滀箟鍔$殑璐d換
鍒嗚恆鍑嗕鏡鏉冭屼負璐d換涓庢棤榪囬敊璐d換銆佹帹瀹氳繃閿欒矗浠
絎鍗佸叚絝犮闆囦富璐d換涓庢硶浜鴻嚜宸辯殑渚墊潈璐d換
絎涓鑺傘闆囦富璐d換
絎浜岃妭銆娉曚漢鐨勪鏡鏉冭矗浠
絎鍗佷竷絝犮鐩戞姢浜鴻矗浠諱笌鏍″洯浜嬫晠璐d換
絎涓鑺傘鐩戞姢浜鴻矗浠
絎浜岃妭銆鏍″洯浜嬫晠璐d換
絎鍗佸叓絝犮楂樺害鍗遍櫓浣滀笟銆佸嵄闄╃墿鍝佽嚧浜烘崯瀹寵矗浠
絎涓鑺傘楂樺害鍗遍櫓浣滀笟鑷翠漢鎹熷蟲傝堪
絎浜岃妭銆楂樺帇鐢墊祦鑷翠漢鎹熷寵矗浠
絎涓夎妭銆楂橀熻繍杞藉伐鍏瘋惀榪愪腑鑷翠漢鎹熷
絎鍥涜妭銆鍗遍櫓鐗╁搧鑷翠漢鎹熷寵矗浠
絎鍗佷節絝犮閬撹礬浜ら氫簨鏁呰矗浠
絎涓鑺傘閬撹礬浜ら氫簨鏁呰矗浠繪傝堪
絎浜岃妭銆閬撹礬浼樺厛閫氳屾潈涓庤繃閿欒ゅ畾
絎涓夎妭銆絎涓夎呰矗浠誨己鍒朵繚闄╀笌淇濋櫓浜虹殑璐d換
絎鍥涜妭銆閬撹礬浜ら氫簨鏁呯ぞ浼氭晳鍔╁熀閲戝湪鎹熷寵禂鍋誇腑鐨勪綔鐢
絎浜屽嶮絝犮奼℃煋鐜澧冭嚧浜烘崯瀹崇殑姘戜簨璐d換
絎涓鑺傘鐜澧冩薄鏌撹嚧浜烘崯瀹寵矗浠繪傝堪
絎浜岃妭銆鐜澧冩薄鏌撹嚧浜烘崯瀹崇殑鏋勬垚瑕佷歡
絎涓夎妭銆褰掕矗鍘熷垯涓庡厤璐f潯浠
絎鍥涜妭銆奼℃煋鐜澧冭嚧浜烘崯瀹蟲皯浜嬭矗浠葷殑鎵挎媴涓庤瘔璁兼椂鏁
絎浜屽嶮涓絝犮浜у搧璐d換
絎涓鑺傘浜у搧璐d換姒傝堪
絎浜岃妭銆浜у搧璐d換鐨勬瀯鎴愯佷歡涓庤矗浠繪壙鎷
絎涓夎妭銆褰掕矗鍘熷垯銆佸厤璐f潯浠朵笌璇夎兼椂鏁
絎浜屽嶮浜岀珷銆楗插吇鍔ㄧ墿鑷翠漢鎹熷崇殑璐d換
絎涓鑺傘楗插吇鍔ㄧ墿鑷翠漢鎹熷蟲傝堪
絎浜岃妭銆楗插吇鍔ㄧ墿鑷翠漢鎹熷寵矗浠葷殑鏋勬垚瑕佷歡
絎涓夎妭銆楗插吇浜烘垨綆$悊浜虹殑璧斿伩璐d換
絎鍥涜妭銆鍏嶈矗鏉′歡
絎浜屽嶮涓夌珷銆鍥藉舵満鍏沖強鍏跺伐浣滀漢鍛樿繚娉曟墽琛岃亴鍔$殑渚墊潈璐d換
絎涓鑺傘鍥藉舵満鍏沖強鍏跺伐浣滀漢鍛樿繚娉曟墽琛岃亴鍔′鏡鏉冭矗浠繪傝堪
絎浜岃妭銆鍥藉惰禂鍋跨殑鏋勬垚瑕佷歡鍜屾皯浜嬭矗浠
絎浜屽嶮鍥涚珷銆寤虹瓚鐗╃瓑鑷翠漢鎹熷寵矗浠
絎涓鑺傘寤虹瓚鐗╃瓑鑷翠漢鎹熷蟲傝堪
絎浜岃妭銆寤虹瓚鐗╃瓑鑷翠漢鎹熷崇殑鏋勬垚瑕佷歡鍜屾皯浜嬭矗浠
絎涓夎妭銆鑻ュ共鍏嶈矗鏉′歡鍜屽叾浠栨姉杈╀簨鐢
絎浜屽嶮浜旂珷銆鍦熷湴宸ヤ綔鐗╁強鏍戞湪絳夎嚧浜烘崯瀹寵矗浠
絎涓鑺傘妗ユ併侀亾璺浠ュ強鍦頒笂宸ヤ綔鐗╄嚧浜烘崯瀹
絎浜岃妭銆鏍戞湪鑷翠漢鎹熷
絎浜屽嶮鍏絝犮鍦伴潰鏂藉伐鑷翠漢鎹熷寵矗浠
絎涓鑺傘鍦伴潰鏂藉伐鑷翠漢鎹熷蟲傝堪
絎浜岃妭銆鍦伴潰鏂藉伐鑷翠漢鎹熷崇殑鏋勬垚瑕佷歡涓庢皯浜嬭矗浠
灝捐恆渚墊潈璐d換鐨勬壙鎷呮柟寮
絎浜屽嶮涓冪珷銆渚墊潈鐨勬皯浜嬭矗浠繪柟寮忎笌鎹熷寵禂鍋挎傝堪
絎涓鑺傘渚墊潈鐨勬皯浜嬭矗浠繪柟寮忔傝堪
絎浜岃妭銆鎹熷寵禂鍋跨殑鍩烘湰闂棰
絎涓夎妭銆褰卞搷璧斿伩鏁伴濈殑鑻ュ共瑙勫垯
絎浜屽嶮鍏絝犮浜鴻韓鎹熷寵禂鍋匡紙涓婏級錛氫竴鑸闂棰
絎涓鑺傘浜鴻韓鎹熷寵禂鍋挎傝堪
絎浜岃妭銆姝諱骸璧斿伩
絎涓夎妭銆孌嬬柧璧斿伩
絎浜屽嶮涔濈珷銆浜鴻韓鎹熷寵禂鍋匡紙涓錛夛細鐩稿叧璐浜ф崯澶辮禂鍋
絎涓鑺傘鍖葷枟璐逛笌搴峰嶈垂
絎浜岃妭銆鍏朵粬鐩稿叧璐圭敤鐨勮禂鍋
絎涓夊嶮絝犮浜鴻韓鎹熷寵禂鍋匡紙涓嬶級錛氳鎶氬吇浜虹敓媧昏垂銆佽禂鍋塊噾鏀浠樻柟寮忎笌緇х畫璧斿伩璇鋒眰鏉
絎涓鑺傘琚鎶氬吇浜虹敓媧昏垂璧斿伩
絎浜岃妭銆浜鴻韓鎹熷寵禂鍋塊噾鐨勬敮浠樻柟寮忎笌鍙楀充漢鐨勭戶緇璧斿伩璇鋒眰鏉
絎涓夊嶮涓絝犮綺劇炴崯瀹寵禂鍋
絎涓鑺傘綺劇炴崯瀹寵禂鍋挎皯浜嬭矗浠繪柟寮忔傝堪
絎浜岃妭銆綺劇炴崯瀹寵禂鍋挎暟棰濈殑紜瀹
絎涓夊嶮浜岀珷銆渚墊潈鐨勫叾浠栨皯浜嬭矗浠繪柟寮
絎涓鑺傘鍋滄渚靛熾佹帓闄ゅΘ瀹熾佹秷闄ゅ嵄闄
絎浜岃妭銆榪旇繕璐浜с佹仮澶嶅師鐘
絎涓夎妭銆娑堥櫎褰卞搷銆佹仮澶嶅悕瑾夈佽禂紺奸亾姝
闄勫綍
鍏抽敭璇嶇儲寮
涓昏佸弬鑰冩枃鐚
娉曞緥銆佽屾斂娉曡勪笌鍙告硶瑙i噴緔㈠紩
鍚庤
1,《侵權責任法》、《民法通則》屬於民法商法;《安全生產法》屬於社會保障法。
2,民商法是版指民法與權商法。關於民法和商法的關系,有兩種體例:一是民商合一,一是民商分立。所謂民商合一,是指民法包含商法,是商法的母法,並指導和統帥商法,而商法是民法的子法或者特別法。
3,(1)民法的成文法規范包括: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等。
(2)商法包括但不限於:企業法、保險法、票據法、破產法、證券法。在我國,商法的成文法規范包括: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企業破產法、保險法、票據法、證券法等。
C. 民法典1192條第二款的意思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 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 向第三人追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1192條關於個人勞務責任承擔的規定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更加註重公平與效率,其兼顧了《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九條的追償權和《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的規定。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可接受勞務一方作為受益者,較提供勞務一方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這屬於公平原則在個人勞務中的體現
同樣是關於追償的規定,《民法典》第1192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 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對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 向雇員追償。」《民法典》第1192條,去掉了提供勞務一方與接受勞務一方對外承擔連帶責任的規定,強調接受勞務一方承擔替代責任後, 向具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
二、第三人侵權造成提供勞務一方受到損害的,接受勞務一方 先擇向侵權人第三方主張侵權責任,也 選擇向接受勞務一方主張補償,這里強調的是補償,因為這是第三人對提供勞務一方的實施了侵權,接受勞務一方並沒有實施侵權,所以是補償,不是賠償,這里接受勞務一方與第三方形成了不真正連帶責任。
《民法典》第1192條,「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 向第三人追償。」
三、《民法典》第1192條就「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這點和《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是一致的。但這里《民法典》沒有採取無過錯責任原則,而採取了過錯責任原則,很有可能導致對提供勞務一方的不公平對待,因為提供勞務一方和接受勞務一方,對於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情況下,接受勞務一方無需承擔賠償責任,那麼最終是由提供勞務一方獨自承擔責任了。
案例一:
江某,為年近七十的男性,在工地打工期間,因工作原因遭受傷殘。江某主張工傷,勞動局最終認定工傷。單位按照工傷責任進行賠償。
依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 人社部發〔2016〕29號第二項明確規定,達到或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但未辦理退休手續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繼續在原用人單位工作期間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用人單位依法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案例二:
孫某,系單位退休返聘人員,某次下班回家途中,遭遇車禍,身受重傷,孫某無責。孫某向單位主張工傷,勞動仲裁委及法院均予以駁回,理由是,孫某已經領取退休金,與公司建立的是勞務關系,而非勞動關系,因此,本案不能適用《勞動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孫某因交通事故死亡,其死亡地點並非在公司,也非接受僱主指派從事僱傭活動的范圍,因此,公司不應承擔賠償責任。孫某的死亡應由機動車交通事故的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
依據:
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七條「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的規定,孫某已享受社會保險退休養老待遇,其與公司形成的法律關系並非勞動關系而是勞務關系(僱傭關系)。
案例一、案例二有一個潛在的邏輯,即已經領取社保人員,因其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退休金對其生活有一定的保障功能,對於工傷的保障功能依賴性不是那麼強烈。而對於雖超過退休年齡,但是沒有領取社保人員,需要單位給予其工傷待遇以保障其生活。這里的邏輯就是,單位從雇員的勞動中獲利,就要承擔獲利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對比於個人勞務也是一樣,接受勞務一方,作為從提供勞務一方的工作中獲益者,應該為提供勞務一方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甚至是投保勞務險,才能起到工傷保障的效果,而不能簡單以接受勞務一方沒有過錯,就簡單免責。這樣看來,給個人提供勞務的,風險實在太大,很多時候付出與獲得嚴重不成正比。不利於個人勞務市場的良性發展。
案例三:
趙某系大貨車司機,受雇於車主王某,一次追尾事故,趙某所駕駛的車輛與前車追尾,事故致趙某死亡,趙某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趙某妻子將王某訴至法院,要求賠償。法院判決,王某承擔百分之七十的賠償責任,法院的理由是:車輛嚴重超載並非趙某所致。車輛嚴重超載是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故被告王某對損害的發生亦具有過錯。個人勞務關系在民法上屬僱傭關系。在僱傭關系中,僱主通過雇員為自己服務,獲得雇員所創造的利益,但是雇員獲得的只是自己勞動換回的勞動報酬,而僱主卻獲得了大部分利潤。僱主 通過提高商品或服務價格、為雇員投保等方法分散風險。綜合考慮前述因素及趙某與王某的過錯程度,法院確定被告錢某某對孫某某死亡應承擔百分之七十的賠償責任。
在司法實踐中,僱主過錯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類:一是勞務活動屬於非法活動;二是僱主存在對雇員的選任過錯;三是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雇員的過錯則主要表現為:一是明知自身不具備從事該勞務活動的能力而實施該行為;二是未能採取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致自身損害的。
案例四:
張某臨時受雇於某物流公司,在卸貨過程中,張某死亡,死亡原因為猝死。一審認定張某與物流公司之間存在僱傭關系,一審法院引用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判決物流公司承擔張某的全部損失。二審中,法院法院援引《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駁回了張某的訴訟請求,法院認為物流公司已經盡到了救助義務,對於張某的死亡沒有過錯。
需要注意的是,《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已經廢止不再適用,而《 侵權責任法》也即將於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時廢止,但《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基本保留了《 侵權責任法》的上述規定和立法精神——在僱傭、勞務關系等一般侵權案件中,受害一方因自己或第三人行為遭受損害的,原則上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即僱主或第三人有錯才賠償,無錯不賠或只適當補償。
四、《民法典》第1192條,民法典擴大了接受勞務一方承擔替代責任後享有追償權的案件范圍,而《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九條所確立的追償權至少在字面上僅適用於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致他人人身權益受損的情形,並不包含其它情況。《民法典》擴大了追償權的范圍,將提供勞務一方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情形也納入了 追償的范圍,這必然減少實務審判中法官對於判決財產損害追償權的困惑。
五、《民法典》第1192條,雖只規定了個人勞務責任承擔問題,但是其屬於民事賠償中的僱主責任,個人受雇於單位的情形下,構成勞務關系的參照個人勞務的規定。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民法典》1192條關於個人勞務責任的理解與看法,希望批評與指正,共同成長。
法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 向雇員追償。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 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 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 向第三人追償。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D. 社會保障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社會保障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社會保障的具體內容
(一)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勞動者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或喪失勞動收入時,能從社會獲得經濟補償和物質幫助,保障基本生活。從社會保險的專案內容看,它是以經濟保障為前提的。一切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不論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強制性、社會性和福利性這三個特點。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社會保險專案分為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險的保障物件是全體勞動者,資金主要來源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的繳費, *** 給予資助。依法享受社會保險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災害的生活困難者提供無償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從歷史發展看,社會救濟先於社會保險。早在1536年,法國就通過立法要求在教區進行貧民登記,以維持貧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國制定了濟貧法,規定對貧民進行救濟。中國古代的「義倉」也是一種救濟制度。這些都是初級形式的社會救濟制度。維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會救濟制度的基本特徵。社會救濟經費的主要來源是 *** 財政支出和社會捐贈。
(三)社會福利
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總稱。狹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向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中需要給予特殊關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優撫安置
優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待、撫恤、安置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優撫安置的物件主要是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優撫安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撫恤金、優待金、補助金,舉辦軍人療養院、光榮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等。
法律保障具體內容是什麼?
我國民法主要對公民 人身權利 和 財產權利 進行保護,即採用民事責任的方式,對違反民事義務、侵害民事權利的民事違法行為進行制裁。最常用的民事權利保護方法就是 侵權責任 和 違約責任。
我國法律保護的內容門類很多~涉及行政法律事務、交通事務、醫療事務、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物權法、債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勞動爭議、刑事法律事務 勞動保障法律法規 等等~~
您具體要問哪一方面?
《社會保障法》相關內容?
社會保障法包括那些內容
包括養老、失業、工傷、醫療和生育保險。
哪有《社會保障法》內容下載呀!
沒有《社會保障法》,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ke../view/2099143.?wtp=tt
如果《社會保障法》是一本書,那請把作者,出版社,出版時間寫一下
社會保障法的特徵是什麼
廣泛的社會性
社會保障法是典型的社會法,因而社會性是社會保障法最主要的特徵。其社會性表現在:第一,目的的社會性。社會保障之設立即為社會利益,保障社會全體成員的生活安全,所以社會保障法的目標即在於通過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來達到社會穩定。第二,享受權利主體的普遍性。社會保障的權利由全體社會成員享有,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可以享受保障的成員數目以及可以離開受的社會保障專案會截止來越多。第三,社會保障責任和義務的社會化。社會保障要獲得長久的生命力,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社會保障通過立法,採取國家、用人單位和社會成員共同負擔的原則,將責任和義務分散到整個社會,以資金來源的多渠道來保證社會保障的正常運轉。
嚴格的法定性
社會保障法是社會法,有其自身的特點,它不同於私法的意思自治,也不同於公法的國家行使行政權利。它帶有明顯的國家干預法的特徵,是國家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強行規定的一系列准則,從社會保障專案的確立、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和繳納到社會保障的享受人群范圍,以及社會保障金的發放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任意更改。
實體法與程式法的統一性
實體法和程式法是對法律功能的劃分。規定社會關系參加者實體權利和義務的法是實體法;為保障實體法的實現,規定實體法的運用和實現手續的法是程式法。一般而言,實體法和程式法是一種互為依存的關系,有一定的實體法,就有與之對應的程式法,例如民法與民事訴訟法、刑法與刑事訴訟法。
但社會保障法則不然,其既有實體性法律規范,也有程式性法律規范,並非具單一特性的實體法或程式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社會保障法所在地調整關系的復雜性。社會保障法調整的是一個在社會保障領域中由各種社會關系、各個執行環節組成的系統,因而社會保障法就必須不僅有具體的權利義務的規定,還要有維持程式正常運轉的程式性規定。例如社會救助性,既有救助物件所享受的權利義務的實體規定,又有救助物件資格認定以及發放手續的程式性規定。
特定的立法技術性
社會保障的運營須以數理計算為基礎,這使得社會保障法在立法上有較高的技術性。「大數法則」和「平均數法則」在社會保障立法中會經常用到。另外,還有一些保障專案在費率、范圍等的確定上會常用到統計技術。以養老保險為例,我國養老保險立法中的關鍵技術,涉及到退休後平均存活年數的確定、養老保險基金的社會統籌范圍的確定、養老保險費率的確定等種種問題,都需要運用數理技術來確定。
社會保障法的立法理念是什麼 ??
法的創制,需要深刻的核心理念,立法理念是法的精髓和靈魂,主導著法的形成、發展;奠定了法的基本制度和體系。社會保障立法的重要理念包括:生存權保障理念、社會連帶思想和社會平等思想。
一、 生存權保障理念
生存權與生俱來,是伴隨人的出生而自然產生、直至人的死亡而自然消滅的一種權利,終身專屬,不可轉讓、不可剝奪、不可繼承。生存權雖然是一種自然權利,但國家和法律出現後,如果不予以確認和保護,公民個人卻難以實現這種權利,而生存權本身的抽象性,也要求國家通過立法賦予實質性內涵,予以實質性保障。因此,生存權在形式上又表現為一種法定權利。生存權的這種雙重屬性,使得自然權利和法定權利之間會產生一定距離和矛盾,即法定權利的內容,與自然權利的要求及生存權保障的目標,因國家立法機構的立法裁量而產生距離和矛盾。 最初把生存權作為"法的權利"來表述的,是奧地利法學家門格爾·安東。
最初在憲法中明確規定生存權的,是德國1919年制定的魏瑪憲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生存權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重視。1945年的《聯合國憲章》,強調了生存權是基本人權;1948年的《世界人權宣言》,規定公民享有社會保障的權利、保持和保障充分生活水準的權利,以及勞動權、教育權和文明生活權。 受魏瑪憲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影響,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憲法,都規定了生存權保障的內容和原則。社會保障法所保障的公民權利,包含了生存權的全部內容,無論是濟貧的社會救助立法、扶貧的社會保險立法,還是以提高公民生活素質為目標的社會福利立法,無不浸透了生存權保障的理念。二、社會連帶思想
社會連帶,是指人們在社會分工基礎上所形成的互相依賴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每個人都各司其職,並意識到自己必須依靠他人,從而形成了互相間的依賴感、團結感、與社會的聯絡感。 社會連帶思想源遠流長,早在人類社會誕生時,互助共濟思想就存在於血緣共同體中;以後又發展成為地域共同體或職域共同體成員的互助共濟。 最早將社會連帶思想理論化的,是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其在社會團結和社會分工論中,系統闡述了人類間的互相依賴關系。 受迪爾凱姆理論的影響,法國法學家狄驥創立了社會連帶法學,認為法律建立在互相依賴的連帶關繫上,法律僅僅就禁止侵害或保障、發展社會連帶關系作出規定。
社會保障是全社會的事業,國家作為這一制度的組織者,只有依靠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參與、互助共濟,才能實現和達到目標,因此,社會連帶思想成為社會保障立法中的重要理念。根據這一理念,社會成員均應承擔相應的社會保障責任,履行互助共濟的社會保障義務,共同參與社會保障事業。 在各國的社會保障立法中,均能找到社會連帶思想的影響。三、社會平等思想
社會平等,是指社會成員在政治和經濟上處於相同的社會地位,享有相同的權利。社會平等是人類社會的理想,也是法律追求的最高價值。
但是,傳統私法所保護的,只是社會成員在形式上的平等,並造成其在政治上、經濟上、生活上存在諸多實質性不平等的社會現實。包括社會保障法在內的社會法,在批判私法以形式上平等掩蓋實質性不平等的同時,以追求社會成員經濟上、生活上的實質性平等為法的價值,充分體現了社會平等思想。其中,社會保障法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保障社會成員享有平等的生存權利。 社會平等思想,是社會保障立法的出發點和歸宿。
急~!社會保障法的淵源是什麼!
社會保障法的根本淵源來自於憲法。憲法規定的公民享有物質幫助權,就是公民享有社會保障的淵源。當然,社保制度還應有法律淵源,即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社會保障法》作為具體的法律保障,但據我所知這部法律還在制定之中。
論述社會保障法的功能
社會保障的功能。人類發展到今天,社會保障與人們的關系幾乎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隨著歷史的延續及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社會保障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首先,社會保障具有多種經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保護和配置勞動力功能。社會成員正常健康的生活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沒此 *** 不聊生,是社會產生不安定的隱患;沒此則不能調動起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優勝劣汰的競爭又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必然會導致部分勞動者可能要退出勞動力市場,使其及家屬失去收入而面臨生存危機。此時,社會保障就可以通過各種幫助,使這部分社會成員得以擺脫生存危機的困擾,維持最起碼的基本生活需要,這樣才能保護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全社會的統一的社會保障網路及健全的社會保險制度,解除社會成員因變換工作或家庭遷徒而帶來的後顧之憂,從而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實現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社會經濟的正常執行。調節投融資功能。社會保障資金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如把經過幾十年積累的社會保障基金合理地利用起來,其作用將不可忽視。目前,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用都是在保證投資安全的情況下,投向可獲較高利潤的專案上以使其增值,但客觀上也確實成為國家調節投資的一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國家建設。如1988年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保險基金投資收入已佔到社會保障總收入的54.9%和35.4%,可見它在財政投融資上發揮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被挪用的情況較嚴重,出現短缺的現象,因此這種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國民所得再分配功能。首先,市場機制在執行中雖保證了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形成了負面影響,出現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如分配的差異、收入的懸殊等,這勢必會導致部分社會成員收入下降,生活出現困難。這時,社會保障就可以對低收入階層給予生活所必需的給付,或者在老齡、失業、傷病、殘廢等情況發生之時實施必要的所得給付,就會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進行再分配,實現對國民收入的再調節,盡量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
其次,社會保障也具有社會功能。社會保障可以通過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對失業或沒有生活來源者、貧者和一切工薪勞動者,在暫時或永遠失去勞動能力以及暫時失去工作崗位者提供幫助,使其能維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其次,還具有社會穩定功能。眾所周知,導致社會不安定因素有很多,其中,社會成員生活無保障是重要的致因。我國古代就有「民貧則姦邪生」的觀點。因此,社會保障已普遍被認為是穩定社會政治秩序、保障社會安定的「安全網」和「減震器」。20世紀70年代盛行起來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國家雖然在某一時期出現了很高的失業率,但其社會秩序卻比較穩定,這即是社會保障在發揮「安全網」的作用時的一種表現。國際勞工組織在總結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時指出:「沒有社會的安定,就沒有社會的發展;沒有社會保障,就沒有社會安定。」這一概括充分說明了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功能。此外,社會保障的社會性功能中還包括社會公平功能,它通過保障基金的籌集和保障待遇的給付,把一部分高收入的社會成員的收入轉移到另一部分生活陷入困境的社會成員手中,實現促進社會公平的目標。
刑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具體些說,也就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和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不僅僅指刑法典,還包括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也稱附屬刑法)。狹義刑法指系統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刑法典。在中國,即指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也簡稱《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絡的,刑法還可以區分為普通刑法和與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是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就是指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